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 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

胸骨垂直。

(3) 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 cm,儿童按压幅度2.5 —4 cm,婴儿按压幅度

1.3 —

2.5 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

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 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 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 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⑷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 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 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 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

第4—5肋间。

(5) 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 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⑵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 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

来源。

(2) 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 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

渗葡萄糖等)。

(4) 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

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 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

心脏破裂。

(3) 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 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 输血补液。

(6) 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