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角及应用

摩擦角及应用
摩擦角及应用

摩擦角及其应用

提要:建立摩擦角的概念,知道用摩擦角解平衡问题的思路,会用摩擦角解

关键词:全反力;摩擦角;最大静摩擦角;临界平衡

一、摩擦角的概念①全反力:物体所受的正压力与摩

擦力的合力,图1中的F 就是全反力,N 为物体所受

的正压力,f k 为摩擦力。

动摩擦角:物体受动摩擦力作用时,正压力N 与全反

力F 的夹角,图1中的κ?就是动摩擦角

tan =k ?-1N f k =tan -1k μ 说明:接触面一定,动摩擦因数k μ一定,动摩擦角k ?就一定

静摩擦角: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作用时,正压力N 与全反力F ’的夹角。图2

中的角s ?就是静摩擦角

s ?= tan -1N f s 最大静摩擦角: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 m 作用时,

正压力N 与全反力F 的夹角。图2中的角m ?就是

最大静摩擦角

m ?= tan -1N f m = tan -1s μ 说明:接触面一定,静摩擦因数s μ一定,最大摩擦角m ?就一定

一般情况下,物体平衡时,静摩擦力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s ?≤m ?,其

中s ?=m ?是临界平衡状态。

判断一个受摩擦力的物体是否能静止时,可先假设该物体静止,由平衡条件

求出此时全反力与正压力间的夹角s ?= tan -1

N f s ,然后判断:若s ?≤m ?,物体能静止平衡或临界平衡,假设正确;若s ?>m ?,物体不能静止平衡,

F N f k κ? 图1 F'N f s f m F s ?

m ? 图2

假设错误。 二、意义引入摩擦的意义:摩擦力与支持面的支持力是成对出现的,引入摩擦角

后,可以将这对力合成一个力,在物体的平衡态受力分析中很大程

度上起到问题简化的效果。尤其是在物体在四个力作用下保持动态

平衡的问题中,引入摩擦角后就可以简化成我们熟悉的三力平衡问题

(如: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确定,即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确

定,这个力的大小和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待定)这里特别补充说

明的是:在物体的三力平衡问题中,作用在物体这三个力合力为0等效于三力共

点,则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即三力汇交

三、应用摩擦角解12年高考24题第2问

1、(2012新课标)24(14分)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

图3)。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

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

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

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

解法一(标准答案):(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 的力推拖把。将

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平衡条件有

Fcos θ+ mg=N ① Fsin θ=f (2)

式中

N 和f 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按摩擦定律有

f=μN (3) 联立①②③得F=m g θμθμcos sin - (4)

(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有

Fsin θ≤λN (5) 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得

sin θ-λcos θ≤λF

mg (6) 现考察使上式成立的θ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且

当F 无限大时极限为零,有 sin θ-λcos θ≤0 (7) 使上式成立的θ角满足θ≤θ0,这里θ0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

时,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临界角的正切为

tan θ0=λ ⑧

图3

解法二:用摩擦角解第二问

(2)临界平衡时,受力分析如图4,有θ

=

m

?⑤

m

f=Fsin0θ⑥

N

Fsin oθ

=λ⑦

tan

m

?=N

f

m

联立⑤⑥⑦⑧得:临界角的正切为 tan0θ =λ⑨

显然,本题的难点是临界平衡条件方程的构建,而用摩擦角寻找临界平衡条件直观明了,省去了用数学方法探讨极值的过程,这是用摩擦角解临界平衡问题的优点所在。

以下例题我们将支持力与摩擦力合成为支持面作用力F(以下讲到的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或平面对物体的作用力都为此力),

例1,如图2所示,用绳通过定滑轮物块,使物块

在水平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沿地面匀速直线运动,

若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因素1

μ<,滑轮的质量及摩

擦不计,则物块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绳子的拉力将保持不变

B.绳子的拉力

将不断增大

C.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D.物块对地面

的压力不断减小

解析:如图3所示,取物体O点,作力的三角形。重力为有向线段①,从该线段箭头端点做

全反力的作用所在射线②,作从射线②上任意点指向O

图形封闭成三角形的一系列的有向线段③,

矢量,用曲箭头标明变化趋势。由1

μ<

的夹角小于45o,初始状态绳子拉力与水平呈45

中③和①的夹角从45o开始慢慢减小,图3中θ<90

出结论: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地面的作用力不断减小,

1易知,地面支持力与摩擦力均随之减小,所以BCD正确。

例2,如图4所示,倾角45o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块,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μ=

在斜面上,应对小物块再施加一力,

()。

A.0

sin15

mg,与水平成15o斜向右 B.0

sin30

mg,

竖直向上

C.0

sin75

mg,沿斜面向上 D.0

tan15

mg,

水平向右

解析:由μ=得,摩擦角10

tan tan30

--

===,

F全N

f m

F

G

m

?

θ0

图4

图2

作出力的三角形,如图5所示,蓝色有向线段为重力,黑色射线为斜面全反力,红色有向线段为施加的力,青色有向线段为施加的力的最小位置(与斜面的作用力相垂直),则00sin(45)sin15F mg mg ?=-=方向与水平成15o斜向右。即A 正确。例3,(2009.辽宁、宁夏理综)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μμ<<。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

平面夹角为θ,如图6,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

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

D. F 的功率不变解析:方法一(传统方法):由于木箱的速

度保持不变,因此木箱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

示,则由平衡条件得:sin mg N F θ=+,cos f N F μθ

==两式联立解得cos sin mg F μθμθ==+见F 有最小值,所以F 先减小后增大,A 正确;B 错误;F 的功率cos cos cos sin 1tan mgv mgv P Fv μθμθθμθμθ

===++,可见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tan θ逐渐增大,则功率P 逐渐减小,C 正确,D 错误。(此常规方法对数学要求比较高,如果是在高考时过于紧张,一时半会儿对其中的F 表达式里变化情况弄不清楚从而半途而废) 方法二(引入摩擦角):由(01)μμ<<得,摩擦角φ<45

出力的三角形,如图7所示,黑色射线为地面对木箱的全反力F1,红色有向线段为拉力F ,蓝色有向线段为重力。由题意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F 的变化趋势为青色曲箭头方向变化,易得到:F 先减小后增大。对于F 的功率,由矢量表达式:1F F G +=- ,重力的功率显然为0(重力与速度成90o),得到F 的功率与F1的功率互为相反数,F1的功率11cos P F v ψ=?,显然F1与v 的角度ψ保持不

变,而F1不断的减小,从而F 的功率

|1||1c o s P P F v ψ==?的值不断的减小,所以答案为AC 。结论:对比两种方法,方法二显然要简单容易的

多。因此高中有必要掌握摩擦角的应用,而不一定非

得参加竞赛的学生才掌握。

例4,(竞赛训练题)如图8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

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3μ=

,想用力F 推动物体沿水平地面滑动,推力方向与水平夹角在什么范围内是可能的?解析:摩擦角10tan 30ψμ-==,考虑临界情况,重力

mg 、地面对物体的全反力以及推力F 构成闭合三角形时,则有00sin(60)sin mg F θ?

=-,临界角01060sin 2mg F θ-=-,由图9可知0θθ≤时物体可在地面上滑动。即0160sin 2mg F

θ-≤-。 图6

图9

φ图7

自锁现象及其应用

自锁现象及其应用 赵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摘要:在力学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当物体的某一物理量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无论施加多大的力,都不可能让它与另一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自锁”。而在工程实际中,经常会见到“卡住”现象的发生,例如维修汽车时所用的千斤顶,但有时需要防止“卡住”现象的发生,如在使用变速器时,若发生“自锁”,则变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我们必须先将“自锁”的原理搞清楚,才能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字:自锁现象;自锁条件;摩擦角;应用 1.自锁现象 1.1自锁现象的定义 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而静止,当用外力试图使这个物体发生运动时,外力越大,物体被挤压的越紧,越不容易发生运动,即最大静摩擦力的保护能力越强,这种现象叫自锁现象。 1.2几种简单自锁现象 (1)水平面内的自锁现象 如图1,重力为G的物体,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用适当大小的水平外力推它时,总可以使它动起来。但当用竖直向下的外力去推它,物体则不会发生运动。即使的方向旋转一个小角度变成来推,物体也不一定会运动。只有当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超过一定角度变成时,用适当的力推动,物体才可能运动,而小于这一角度时,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推动它。 图1 (2)竖直面内的自锁现象 如图2,重力为G的物快紧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在适当大的外力作用下,可以保持静止。当外力大到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时,无论用斜向上的力,还是用斜向下的力作用于物快上时,物体都将会保持静止。 与水平面不同的是,竖直面保证物体静止的最小力的条件有所不同。当用斜向上的力维持物体平衡时,不一定满足自锁条件,而若用斜向下的力使物体平衡,一定满足自锁条件,否则不可能处于平衡。

摩擦力知识总结题目

摩檫力练习题 题型一:摩檫力大小与方向判断 1、如下几个图中,物体A相对于小车静止,地面不光滑,物体A在哪种情况下没有受到摩擦力( ) A.①一起做加速向前运动 B.②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C.③一起做加速向前运动 D.④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桌面不光滑。在A的两边用轻绳通过定滑轮吊着B、C两个物体,已知 G B=15N ,V B=1.0×10-3m3,G C=10N。开始时把B物体浸没水中,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现拔出 容器底部的小木塞,缓慢放水直至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整个装置还是静止不动,在不计定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的情况下,有关物体A在放水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水平向右 B. 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开始水平向左后变为水平向右 C. 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N≤f≤5N D. A物体始终受到5个力的作用 3.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 停下。(选择合适的选项完成下列小题)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题型二摩檫力与弹簧、滑轮、传送带、斜面结合 4、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下表面水平、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 A.A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B. B.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等于A对B的摩擦力 D.B对A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F是相互作用力 5、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有() A.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2m/s 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N

初二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澳斯特教育教材系列 第3 讲摩擦力 时间:2017年08 月14 日学生: 摩擦力分为哪几类? 1. 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 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3)接触面粗糙。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点:接触面上。 例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C、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一定存在摩擦力 D、一个物体只有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可能受到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与物体对 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 静摩擦 定义:两物体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由于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力叫静摩擦。说明:(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静摩擦的特点是发生作用的两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3)产生静摩擦的条件:一、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二、要相互接触;三、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3. 滚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叫作滚动摩擦。 例3:滑旱冰时,旱冰鞋轮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 摩擦;汽车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 _______ 摩擦,刹车时继续滑行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_ 摩擦。 1.如图所示,A物体放置在B物体上,A物体随着B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幵 始运动。请画出A物体所受摩擦力F f和B物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其中 G>f) 1.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 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如何确定岩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

如何确定岩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 岩质边坡设计计算时经常用到的两个参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φ。 岩块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可以直接通过直剪、单轴压缩或三轴压缩试验确定, 岩体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如何确定呢???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4.5.4条规定: 岩体内摩擦角可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乘以表4.5.4所列的折减系数确定。 表4.5.4 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 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折减系数 裂隙不发育 0.90~0.95 裂隙较发育 0.85~0.90 裂隙发育 0.80~0.85 碎裂结构 0.75~0.80 这里只给出了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而没有提到岩体粘聚力的折减问题。只有内摩擦角没有粘聚力怎么计算呢?后面的4.5.5条给出了等效内摩擦角的估算方法,用等效内摩擦角自然就不需要用粘聚力。既然这样,4.5.4条的规定又有什么意义呢??? danuel朋友上传的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重庆市江北区陈家馆危岩规划勘查报告》 4.1.2.1岩体性质指标的标准值一节中提到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98第8.3.1和第8.3.3有关规定: 岩石物理指标标准值可视为岩体物理指标标准值;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由岩 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乘以0.80~0.95的折减系数确定;岩体粘 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20~0.30的折减系数确定。” 我手头没有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98因此没有查 到其原文,不过从筑龙上下到了重庆地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 98的升级替代版本重庆地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在重庆地 标《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我没有找到关于由岩块粘聚力和内 摩擦角折减估算岩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内容。地方规范,不具有通用性,只 能参考,1998已经废止,2005中删除了想关的内容,也没有添加新的规定。 现在连个参考也没有了。。。 各位朋友在确定岩体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请说出你的做法和依据,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重奖!!!!!!!! njzy0532版主所提问题确实带有普遍性,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这样确定: 1、按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的规定对工程岩体进行质量分级; 2、依据岩体基本质量级别,查上述规范附录C表C.0.1,可经验确定岩体的抗剪断峰值强度(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还可以按表C.0.2确定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

最新初二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澳斯特教育教材系列 第 3 讲摩擦力 时间:2017年08 月14 日学生: 摩擦力分为哪几类? 1.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3)接触面粗糙。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点:接触面上。 例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C、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一定存在摩擦力 D、一个物体只有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可能受到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静摩擦 定义:两物体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由于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力叫静摩擦。 说明:(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的特点是发生作用的两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3)产生静摩擦的条件:一、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二、要相互接触;三、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 C、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D、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E、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3. 4.滚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叫作滚动摩擦。 例3:滑旱冰时,旱冰鞋轮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汽车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刹车时继续滑行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 四、 1. 2.如图所示,A物体放置在B物体上,A物体随着B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请画出 A物体所受摩擦力F f和B物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其中G>F f) 五、 1.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 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 D、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E、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 (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摩擦力(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理解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量滑动摩擦力; 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4.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5.能用平衡的观点解决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 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土的抗剪强度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内摩擦角与黏(内)聚力: 土的抗剪强度由滑动面上土的黏聚力〈阻挡剪切)和土的内摩阻力两部分组成。 内摩擦角大小取决于土粒间的摩阻力和连锁作用,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摩阻性质。 黏聚力是黏性土的特性指标,黏聚力包括土粒间分子引力形成的原始黏聚力和土中化合物的胶结作用形成的固化黏聚力。因而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 土的抗剪强度指土对剪切破坏的极限抵抗能力,土体的强度问题实质是土的抗剪能力问题。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黏(内)聚力C φ——土的内摩擦角(°) C——土的粘聚力(KPa) φ、C与土的性质有关,还与实验方法、实验条件有关。因此,谈及强度指标时,应注明它的试验条件。(直剪实验、三轴剪切试验等) 土的抗剪强度 第一节概述 建筑物由于土的原因引起的事故中,一部分是沉降过大,或是差异沉降过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土体的强度破坏而引起的。对于土工建筑物(如:路堤、土坝等)来说,主要是后一个原因。从事故的灾害性来说,强度问题比沉降问题要严重的多。而土体的破坏通常都是剪切破坏;研究土的强度特性,就是研究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是指土体抵抗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其数值等于剪切破坏 ①土的抗剪强度(τ f 时滑动的剪应力。 ②剪切面(剪切带):土体剪切破坏是沿某一面发生与剪切方向一致的相对位移,这个面通常称为剪切面。 其物理意义:可以认为是由颗粒间的内摩阻力以及由胶结物和束缚水膜的分子引力所造成的粘聚力所组成。 无粘性土一般无连结,抗剪强度主要是由颗粒间的摩擦力组成,这与粒度、密实度和含水情况有关。 粘性土颗粒间的连结比较复杂,连结强度起主要作用,粘性土的抗剪强度主要与连结有关。 决定土的抗剪强度因素很多,主要为:土体本身的性质,土的组成、状态和结构;而这些性质又与它形成环境和应力历史等因素有关;此外,还决定于它当前所受的应力状态。 土的抗剪强度主要依靠室内经验和原位测试确定,试验中,仪器的种类和试验方法以及模拟土剪切破坏时的应力和工作条件好坏,对确定强度值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抗剪强度的基本理论 一、库仑定律(剪切定律)1773年法国学者 在法向应力变化范围不大时,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的关系近似为一条直线,这就是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

力学中的自锁现象及应用

力学中的自锁现象及应用 摘要自锁现象是力学中的特殊现象,在生活和工业生产当中应用广泛,论文对力学自锁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及生活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了解了自锁现象产生的机理和生活中常见自锁现象的实质,明确了自锁现象是高技术机械的基础利用自锁原理可以设计一些机巧的机械、自锁现象有利有弊,破坏了自锁条件即可解除不需要的自锁及利用自锁原理设计的机械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通过对力学自锁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分析,深入的了解力学中的自锁现象,为自锁现象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实际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 自锁现象;自锁条件;自锁应用 1 引言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记述和研究人类从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中认识及应用物体机械规律的历史。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墨翟及其弟子的著作《墨经》(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 中,就有涉及力的概念,对杠杆平衡、重心、浮力、强度、刚度都有叙述。东汉《尚书纬·考灵曜》、《论衡》等古籍中也零星有力学知识记载。宋代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指出梁截面高与宽之比以3:2为好。沈括则在《梦溪笔谈》记载了频率为1:2的琴弦共振,既固体弹性波的空腔效应等力学知识。可看出作者谓造诣高深。另一方面:秦代李冰父子在四川岷江,领导人民建造的惠及今人的世界级水利工程,都江堰。约建于591~599年的赵州桥,跨度37.4米,采用拱券高只有7米的浅拱;1056年建成的山西应县木塔,采用筒式结构和各种斗拱,900多年来经受过多次地震的考验。汉代张衡创造了复杂精密的浑天仪和地动仪;三国时的马钧创造了指南车和离心抛石机]1[。从中可看出中国先人对力学的认识是深刻,对力学的运用是充满令人敬佩的智慧的。 在近代和现代,力学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逐渐形成各个分支,近年来又出现了跨分支、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趋势。周培源有言:力学不独在物理学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于天文学及各种工程学皆有极大的贡献。天文学中的天体力学,即解释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学问,是一种根据于力学各定律的计算,它的理论结果和天文测量甚为吻合。至于各种工程学都和力学有关系,只是有深有浅而已]2[。纵然力学发展迅速,但力学基础未变。利用力学基础知识进行创新、发明是当今的一大特点。 力学中有一类现象称为“自锁现象”,利用自锁现象的力学原理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2 自锁现象的研究

初二物理摩擦力复习知识点

初二物理摩擦力 【知识讲解】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大,摩擦力大(2)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等 【典例精析】 例自行车刹车时,为什么手捏闸越紧,停止越快? 【课堂练习】 1、摩擦力是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__ ____或_____ ____的力;写字时铅笔笔尖与纸面间的摩 擦是_______摩擦,转笔刀转孔与铅笔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 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1500牛顿,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牛顿、方向是_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 3、以下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A、人在地面上行走 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 C、系鞋带或打绳结 D、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的字迹 4、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叠放着甲、乙两木块(如图所示),用20牛的水平拉力F拉动 木块乙,恰好能使木块乙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甲为20牛,乙为0牛 B、甲为20牛水平向右,乙为20牛水平向左 C、甲、乙各为20牛,方向水平向左 D、甲、乙各为20牛,方向水平向右 5、重为100 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如果用10N的力拉力,物体静止不动,物体受摩擦力大小N,如果用20N的力拉力,物体仍静止不动,物体受摩擦力大小N,当用30 N的力时,沿水平向右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 N,方向______ . 当用40 N的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 N。 6、如图所示,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 C.受重力和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

自锁现象

自锁现象 定义:一个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而静止。当外力试图使这个物体运动时,外力增大(动力增大),但最大静摩擦力也增大。即外力无论多大,物体始终静止的现象。 条件:当μ和外力F 的夹角满足一定的条件时,会出现自锁现象。 例1.已知一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它作用一如图推力F ,若F 无论多大也推不动物块,则F 与水平面夹角α应满足什么条件?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若物体推不动,则 水平方向有: 竖直方向: 方法一:解得 mg F ≤-)sin (cos αμα 若保持这个式子恒成立,需0sin cos ≤-αμα 故αμtan 1≥ 方法二:解得mg F F +≥ααμsin cos 若保持这个式子恒成立 μ须大于等于 mg F F +ααsin cos 的最大值 αααααtan 1sin cos sin cos =<+F F mg F F 故α μtan 1≥ 注意:无论物体受到的外力多大,物体始终静止是自锁现象,需要μ和外力F 的夹角满足一定的条件 例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轻杆等长,且杆长为L,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在两杆铰合处悬挂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求: 若无论物块C 的质量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 或B 沿地面滑动,则μ至少要多大?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也为M 的

小球B 相连. 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 =Mg 拉小球并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A 、B 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 取10m/s 2. 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增大θ角,当无论如何改变F 的大小和方向再也无法拉动物体A 时,θ为多大? 自锁现象答案 例2.1tan θ 【解析】 以A 为研究对象,设杆的弹力为F 若无论C 的质量多大,即无论F 多大,A 始终不动 满足)(mg F F +≤θμθsin cos 如上例可用方法一得:mg F ≤-)sin (cos θμθ 若保持这个式子恒成立,需0sin cos ≤-θμθ 故θμtan 1≥ 方法二得:mg F F +≥θθμsin cos 若保持这个式子恒成立 μ须大于等于 mg F F +θθsin cos 的最大值 θθθθθtan 1sin cos sin cos =<+F F mg F F 故 θ μtan 1≥ 例3.(1)30°(2)3μ=(3)060≥θ 【解析】(1)因B 物体受力平衡,所以水平方向:F cos30° =T cos θ 竖直方向: F sin30° +T sin θ=Mg 解得: T =Mg ,θ=30°

2018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18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查字典物理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 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 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 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

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摩擦力知识点小结

摩擦力知识点小结 【基础知识梳理】 (1)产生条件: 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 物体必须互相接触且有压力.第二,接触面粗糙. 第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将要运动(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运动(位置相对发生改变) .(2)摩擦力的分类: (3)物体在__ ___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 物体在__ ___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滚动摩擦力) 物体_________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静摩擦力) (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5)增大有益摩擦:(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有害摩擦:(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基础知识思考】 1、怎么判断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没有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吗? 3、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吗? 【基础题型归类】 题型一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能区分三种摩擦 例1下列几种情况中,属于滚动摩擦力的有() A.用卷笔刀削铅笔,刀口与铅笔之间的摩擦B.用砂轮盘磨刀,砂轮与刀口之间的摩擦C.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小孩与滑梯之间的摩擦D.用圆珠笔写字时,滚珠与纸之间的摩擦 答选D 例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初二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澳斯特教育教材系列 第3讲摩擦力 时间:2017年08月14日学生: 一、兴趣导入(Topic-in) 二、学前测试(Testing) 摩擦力分为哪几类? 三、知识讲解(Teaching) 1.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 力,这个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3)接触面 粗糙。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点:接触面上。 例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C、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一定存在摩擦力 D、一个物体只有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可能受到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静摩擦 定义:两物体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由于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力叫静摩擦。 说明:(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的特点是发生作用的两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3)产生静摩擦的条件:一、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二、要相互接触;三、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 势。 例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1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叫作滚动摩擦。 例3:滑旱冰时,旱冰鞋轮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汽车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刹车时继续滑行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 四、训练辅导(Tutor) 1.如图所示,A物体放置在B物体上,A物体随着B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请画出 A物体所受摩擦力F f和B物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其中G>F f) 五、强化练习(Training) 1.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 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六、反思总结(Thinking 附件:堂堂清---测试题学生: 自行车刹车时,手捏车闸越紧,自行车就停得越快,这是因为() A、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C、增大了车轮与闸皮间的接触面积 D、增大了压力———————————————————————————————————————————————————2

力学中的自锁现象及应用

1 摘要:自锁现象是力学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当自锁条件满足时,外力越大,物体保持静止的能力越强,这种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存在,并根据自锁原理开发了大量的工具器械。教学中要注意挖掘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力学中有一类现象称为“自锁现象”,利用自锁现象的力学原理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一、自锁(定)现象 1.什么是自锁现象 一个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而静止,当用外力试图使这个物体运动时,外力越大,物体被挤压的越紧,越不容易运动,即最大静摩擦力的保护能力越强,这种现象叫自锁(定)现象。出现自锁现象的原因是,自锁条件满足时,最大静摩擦力会随外力的增大而同比例增大。 2.几种简单的自锁现象 (1)水平面上的自锁现象 如图1,重力为G 的物体, 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当用适当 大小的水平外力(如F 1)推它时,总可以使它动起来。但当用竖直向下的力去推(如F 2),显然它不会动。即使F 2的方向旋转一个小角度(如F 3),就算用再大的 力它也不一定会运动。只有当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超过某一角度值时(如F 4),才可能用适当的力将它推动,而小于这一角度,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推动它。这一现象称为静力学中的“自锁现象”。这是因为所施力的水平分力在增大的同时,正向下的压力也同比例的增大。前者引起物体有运动趋势,后者提供最大静摩擦的条件保障。 满足什么条件才会发生自锁现象呢?这里先了解“摩擦角”概念。 当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粗糙,一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就会受静摩擦 力作用,设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中学不要求最大静摩擦因数跟动摩擦因数的区别),则最大静摩擦力为f M =μF N 。如图2中,水平面对物体的作用力F ′(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的矢量和)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满足μα==N F f tan 。α称为摩擦角,无论支持力F N 如何变,α保持不变,其大小仅由摩擦因数决定。 现讨论发生自锁条件。设用斜向下的推力F 作用于物体,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θ时,如果满足)cos (sin mg F F +≤θμθ,无论用多大的力也推不动物体。此时重力mg 的影响已无关紧要,有αμθtan tan =≤,即αθ≤,这是物体发生自锁的条件。如果这一条件不满足,即θ>α,则物体所受动力大于阻力,物体就会运动。 (2)竖直面和斜面内的自锁现象 如图3紧靠在竖直墙壁上的物体,在适当大的外力作用下,可以保持静止。当外力大到重力可以忽略,无论用斜向上的力,还是用斜向下的力,发生自锁的条件与水平面的情况是相同的。如改用与竖直墙壁的夹角来表示,临界角α0可表F1 F4 图1 F2 F3 F Fx Fy f FN F′ α θ 图2 F 1 α α F 2 图3

摩擦力有关知识

摩擦力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摩擦力 英文名称: frictional force 定义: 当两接触构件间存在正压力时,阻止两构件进行相对运动的切向阻力。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摩擦学(二级学科);摩擦(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广义地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作为借喻摩擦力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用来描述阻碍进展的力量。 目录 概述 简介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润滑 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内部摩擦

关于摩擦力的本质的几种学说 编辑本段 概述 摩擦力图示 摩擦力图示摩擦力与相互摩擦的物体有关,因此物理学中对摩擦力所做出的描述不 一般化,也不象对其它力那精确。事实上,只有在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引出 力学中的基本定律。虽然如此摩擦力是世界上的一个事实。没有摩擦力的话鞋带无法系紧,螺丝钉和钉子无法固定物体。 摩擦力内最大的区分是静摩擦力与其它摩擦力之间的区别。有人认为静摩擦力实 际上不应该算作摩擦力。其它的摩擦力都与耗散有关:它使得相互摩擦的物体的相对 速度降低,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分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压摩擦和转动摩擦。在工程技 中人们使用润滑剂来降低摩擦。假如相互摩擦的两个表面被一层液体隔离,那么它们 之间可以产生液体摩擦,假如液体的隔离不彻底的话,那么也可能产生混合摩擦。气 垫导轨是利用气体摩擦来工作的。润滑剂和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用液体或 气体(即流体)摩擦来代替固体摩擦”来工作的。 假如润滑剂、液体或气体沿一个固体表面流动,其流速会受摩擦力的影响而降低。固体表面的构造对这个摩擦力的影响比较小,最主要的是流体的横截面面积。其原因 是不仅在流体与固体的交面有摩擦力,流体内部不同的层之间也有内部摩擦,流体离 固体表面的距离不同,其流速也不同。 一个相对于一个流体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这个阻力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在层 流的情况下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成比例,在紊流中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的平方成比例。有时一个物体同时受到阻力和摩擦力,比如一辆汽车在运动时既受到空气的阻力也受 到其轮胎的滚动摩擦。 编辑本段 简介

【知识学习】XX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摩擦力

XX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摩擦力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50页和第51页的“科学世界”这一栏目,认识摩擦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结论:摩擦对我们来说有时有益,我们会设法增大它,常用的方法是(1)____,(2)____,(3)____;摩擦有时对我们有害,我们要设法减小它,常用的方法有:(1)____,(2)____,(3)____。有时我们还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1)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如磁悬浮列车就是采用这个办法,(2)变滑动为滚动,如滚珠轴承。 【整体感悟,突破难点】 .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从前面的自主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摩擦力。也就是说,要产生摩擦力,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②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 上面我们提到的摩擦力其实只是摩擦力的一种,叫做“动摩擦力”,也就是说,两个物体间已经发生了相对运动。严格来讲,这种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所以应称作为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但是,实际上还有另一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例如:①推桌子没有推动,就是因为地面给桌子施加了一个

阻碍其运动的摩擦力。②握在手里的酱油瓶之所以没有掉下,就是因为酱油瓶受到了手对它施加的摩擦力——静摩擦力。像以上两种摩擦力,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二是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所谓“要发生相对运动”指的是还没有发生但是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例如:当用一个不大的水平力F推木块,虽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但已经有了“要发生”沿桌面的运动,即有了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桌面对木块产生了摩擦力,这时的摩擦力发生在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止物体之间,称为静摩擦力,当水平推力F不断增大,使木块沿桌面“已经发生”运动时,桌面就产生了阻碍木块运动的动摩擦力,这时就不再有静摩擦力了。 怎样理解“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呢? 所谓“相对”是指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发生了“相对运动”,如果位置不发生变化,就称为“相对静止”。所谓“趋势”的判断,就是在假定两相对静止物体之间没有摩擦时,两物体还是相对静止,则这两物体间就没有“运动趋势”,如能发生相对运动就有“运动趋势”,相对运动的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例1 手握瓶子静止在空中时,瓶子在竖直方向上受____力和重力的作用。增大手的握力,上述该力的大小变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 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初二物理下册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础)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

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础) 撰稿:冯保国审稿:史会娜 【学习目标】 1. 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3. 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4.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双层含义,即物质性、相互性。 【要点梳理】要点一、摩擦力 1.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 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要点诠释: 1. 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 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 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 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 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 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 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5.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要点诠释: 1. 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量,为了保证水平拉力,牵引木块时,要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集中注意力盯住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拉到底,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2. 实验拓展: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 。方法:把木块侧放,改变和木板的接触面积,保持对木板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没有“接触面积”,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是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要点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 利用:增大有用摩擦,可以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例如:鞋底有花纹;让自行车更快停下,可以用力捏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