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简笔记

2018版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简笔记
2018版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简笔记

2018版03706精简笔记

绪论

A新时代新使命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格要求:

1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2时代新人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

3时代新人要有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

B价值观指人们对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认识和观点。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对于国家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

2对于社会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凝聚社会共识、实现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最大公约数”。

3对于时代新人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E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

第一章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对此,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B人生观的内容: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C人生目的的含义和作用: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起着定向作用和动力源泉);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D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1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E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目的的达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F科学对待人生境遇:

1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对此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2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3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转折点。

G人生价值: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在生活实践中,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

H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I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J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

1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

2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K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4注重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L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②诚信原则③宽容原则④互助原则。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①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②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③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M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实自我;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A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B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C理想和信念的联系: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D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E科学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现时代科学的理想信念:

1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③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F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关系。对立性表现在,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统一性表现在,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第三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

1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2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3 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深层内容;

4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政治要求。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D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一)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

1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四)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五)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新时代的爱国者来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二)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三)履行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1刻苦学习,掌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

2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3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B,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的产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首先,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再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C,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1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D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E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4道德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F继承和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中国革命道德的灵魂)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道德文明优秀成果。

G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①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②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H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

度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①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PS: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有其基本内涵:一是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二是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是强调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①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③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A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B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

C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基础性工程。

D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E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即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E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F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1努力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意识;2勤于实践,提高践行职业道德能力。

G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H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内容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严肃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幸福和谐的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I个人品德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自觉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J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1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2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3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个体精神境界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K个人品德的修养方法: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要1学思明理2择善而从3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要做到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品质,要1省察克治2陶冶情操3慎独自律)。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A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相对称,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法治的基本内容就是依法治国)。

A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公平正义4权利保障。

PS:正确理解公平正义,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①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③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B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1尊法2学法3守法4用法。

C法律权威的来源:

1法律权威源自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2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D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2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个人的幸福与平安。

E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1信奉法律2遵守法律3服从法律4维护法律。

F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G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PS: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等同于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也等同于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H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I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科学立法(二)严格执法(三)公正司法(四)全民守法(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坚持依法执政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提高觉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A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这两种作用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法可以通过其规范作用而实现其社会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核心)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重要方面)。

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法律关系主体主要

有三类:自然人、组织、国家;法律关系客体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E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这种先进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体现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注意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又注意借鉴外国法律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在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F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

1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

2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

3习惯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成为我国法的渊源。

G当代中国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法规6规章7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8国际条约。

H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I法律的运行,或称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制定、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的制定(立法)、法的实施(守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J行政执法的特点: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④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K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A宪法的特征:①从内容上看,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B宪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

2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4民主集中制原则;5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平等关系;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协调运转;

E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同时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

B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保守国家秘密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5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6依法纳税。

A实体法是对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或职权和职责作出规范的法律的总称。我国的实体法主要包括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和刑法。

B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

C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3程序正当原则。

D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3权、责、利统一原则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5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E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A程序法是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实现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包括诉讼程序法和非诉讼程序法两部分:我国的诉讼程序法主要有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主要包括仲裁法和人民调解法。

B《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2021现行法律法规清单(429条)

? ? ? 2018现行法律法规清单(429条) 2018-06-23 11:39 序 号 文件名称效力级别发文字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法律主席令第6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2017年 修订】 国家法律主席令第63号 3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 例 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99号 4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450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 规定 行政法规中国民航局令第29号 6中央救灾委员会组织简则行政法规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 修正】 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8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2011年修正】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9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2011年 修正】 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10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de意见 行政法规国发[2006]24号 11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 行政法规国办函[2015]32号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 de意见 行政法规国办发[2014]63号

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 修订】 行政法规国办函[2014]119号 1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行政法规国办发[2013]101号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 建设de意见 行政法规国办发[2009]59号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 工作de意见 行政法规国办发[2007]52号 1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 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 de通知 行政法规国办发[2007]13号 18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行政法规国办函[2004]39号 19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 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行政法规国办函[2004]33号

2018年继续教育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泄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O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 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B)适用我国法律。 A.—律 B.—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立的宪法。 A. 1949 B. 1950 C. 1952 D. 1954 6.(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泄,公民有受教育的(D)。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 5 B. 6 C. 7 D. 8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测试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测试答案 第一次作业96 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A. 错误 B. 正确 2. 法律通过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国家强制力很多时候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A. 错误 B. 正确 3.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和依存,不可偏废。 A. 错误 B. 正确 4. 合法的总是符合道德的,违反道德的不一定就是违法的。 A. 错误 B. 正确 5.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基本法律。A. 错误 B. 正确 7.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也就是说所有案件最多经过两级审判就应该作出终审判决。 A. 错误 B. 正确 8.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9. 我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错误 B. 正确 10.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A. 错误 B. 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 60 分。) 1. 以下各项属于实体法的是 A. 刑法 B. 民法 C. 仲裁法 D. 刑事诉讼法 2.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 物 B. 行为 C. 智力成果D. 人身利益 3. 法律发展的途径有 A. 法律移植 B. 法律继承 C. 法制改革 D. 法律混合 4. 法的目的性价值包括 A. 正义 B. 平等 C. 自由 D. 秩序 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个人自由包括 A. 人身自由 B. 思想自由 C. 住宅不受侵犯 D.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6. 我国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A. 2/3 B. 1/2 C. 3/4 D. 4/5 7. 我国现行宪法为 A. 1954 年宪法 B. 1972 年宪法 C. 1982 年宪法 D. 1992 年宪法 8. 以下哪些选项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A. 纳税 B. 劳动 C. 受教育 D. 选举 9. 我国现行宪法至今为止有()修正案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10. 我国现行宪法的正文主要包括 A. 总纲 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 国家机构 D.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总体评价:第二次作业88 1. 行政合理性原则以行政合法性为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2. 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受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A. 错误 B. 正确 3.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4.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只以抽象行政行为而不以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诉讼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5. 我国《刑法》规定,聋、哑、盲人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A. 错误 B. 正确 6. 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7. 刑事案件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A. 错误 B. 正确 8. 上诉不加刑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案件,一律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A. 错误 B. 正确 9. 对于累犯,应当加重处罚。 A. 错误B. 正确 10.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是犯罪未遂。 A. 错误 B. 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60 分。) 1. 我国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 A. 行政合法性原则 B. 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行政比例原则 D. 程序正义原则 2. 以下各项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 A. 拘留 B. 拘役 C. 罚金 D. 罚款 3.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 一个月 B. 二个月 C. 三个月 D. 六个月 4.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5. 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是 A. 从旧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2018年一级建造师法律法规真题及答案

2018年一级建造师法律法规真题及答案 1.根据《民法总则》,法人分为()。 A.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B.机关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C.一般法人和特别法人D.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参考答案:D,第8页。 2.关于代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被代理人同意的转代理,代理人不再承担责任 B.同一代理事项有数位代理人的,应当推选牵头人 C.作为委托人的法人、非法人组织终止的,委托代理终止 D.表见代理是有权代理 参考答案:C,第12页。 3.关于物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的担保物权人与所有权人应当为同一人B.用益物权人可以是该物的所有权人C.未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同意,土地所有人不得在该地块设立地役 D.物权的变动只能基于合同关系 参考答案:C,第18页。 4.关于建设工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用新型以申请时所附的说明书为准B.建设工程发明以其附图为准 C.外观设计以在图片或照片中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D.三类专利均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参考答案:C,第27页。 5.关于留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留置权属于债权B.债权人不负责保管留置物C.建设工程合同可以适用留置权D.留置权基于法定而产生 参考答案:D,第34页。 6.关于财产保险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险合同不可以转让B.保险人不得以诉讼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保费 C.保险合同中的危险具有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D.被保险人应当与投保人一致 参考答案:C,第35页。 7.下列法律后果中,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是( )。 A.解除合同B.继续履行C.罚款D.合同无效

2018年最新环境法律法规清单

NO 最近环境法律法规大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修正)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15)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 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010修正) 7 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2015) 8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2009) 9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的通知 (2010)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5) 11 关于拆迁活动是否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问题的复函 (2010) 12 关于外商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问题的复函 (2011) 13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的公告(2016) 14 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09)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18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第六十一条适用有关问题的复函(2016) 19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2012) 20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2010) 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 (1996) 22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2003) 23 关于实行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的企业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 (2010) 24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 25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2014) 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2015) 27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2014) 28 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 (2004) 29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 30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2012) 31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 32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 33 环境保护部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2013) 34 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的函 35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HJ617-2011) 36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 37 关于发布《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等四项《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配套文件的通知 38 关于印发《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报告表》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的通知 39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的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全面理解中国梦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作业做法及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做法 1.网址是:https://www.360docs.net/doc/2f17108584.html,/Login/Login.aspx?ReturnUrl=%2f 用户名是学号,密码是:123456. 2.进入后,点击最上边的,然后点击左侧的, 继续点击页面中间的,然后在弹出的页面找到 ,在 前面的空格打钩,然后拉到页面底部,在 点击。 3.点击左侧,显示页面: 再点击,就可以开始做作业了。 4.注意: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5.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专科)形成性考核一-0001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2分)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3.(2分)我国现行宪法共有4次修正案。√ 4.(2分)法律通过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国家强制力很多时候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5.(2分)199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6.(2分)1975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7.(2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英国法学家提出来的。× 8.(2分)根据法律的内容与功能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 9.(2分)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 10.(2分)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11.(2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12.(2分)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物与行为两种。× 13.(2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14.(2分)国务院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15.(2分)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三层次”的特点。× 单选(共15题,共30分) 16.(2分)我国现行的宪法是(D)。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7.(2分)国务院有权制定(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规章 18.(2分)以下属于实体法的是(A)。 A、刑法 B、刑事诉讼法 C、仲裁法 D、行政诉讼法 19.(2分)以下既是公民权利也是公民义务的是(C)。 A、纳税 B、兵役 C、受教育 D、选举 20.(2分)以下不属于公民的诉愿权的是(D)。 A、批评权 B、建议权 C、申诉权 D、宗教信仰自由 21.(2分)以下不属于司法权特征的是(A)。 A、主动性 B、被动性 C、中立性 D、终极性 22.(2分)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英美法系更倾向于(B)。 A、职权主义 B、当事人主义 C、超职权主义 D、超当事人主义 23.(2分)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是指(A)。 A、法律继承 B、法律移植 C、法制改革 D、法律制定 24.(2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先后颁布过(C)。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25.(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A)国家。 A、法治 B、法制 C、现代化 D、有法可依的 26.(2分)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A)以上的多数通过。 A、2/3 B、1/2 C、3/4 D、4/5 27.(2分)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B)基础上建立的。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普通法和判例法 28.(2分)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和过程称之为(A)。 A、立法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29.(2分)在西方思想体系中,法治首先是被作为与(B)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略。 A、德治 B、人治 C、礼治 D、法制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018年《法律基础知识》继续教育考试题集

题一: 专业技术人员考继续教育试法律基础参考 我的成绩89分,考试时间:2017年09月17日 13:02:13 - 13:27:49记录]单项选择题 1、申请人对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5 分) A.不得超出原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 B.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范围 C.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D.不得超出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附图的范围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2、下列知识产权中,既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的是(5 分) A.商业秘密 B.商标权 C.著作权 D.地理标志权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3、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乙,将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甲,致使甲的眼睛受伤。乙的行为属于(5 分)A.故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B

A.土地和矿藏 B.荒山、滩涂和河流 C.山岭、森林和水源 D.水源和矿藏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5、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5 分)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6、《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金的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元(5 分) A.3000 B.5000 C.7000 D.10000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7、遗赠扶养协议继承、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的效力等级顺序是(5 分)A.遗赠扶养协议继承、遗嘱继承、法定继承 B.法定继承、遗赠扶养协议继承、遗嘱继承 C.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继承、法定继承 D.遗赠扶养协议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实用法律基础课程作业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课程作业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作业一 1、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2民事责任:义务人不履行法定或约定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3、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 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中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并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向结合的社会关系。 4、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通过提出证据证明自已主张的有利于自已的事实,避免因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1、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2、简述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答:所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运用行政职权而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服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一般来说,行政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从属法律性。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2、裁量性。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即留给行政主体一定的裁量空间。3、单方意志性。行政主体自行决定或实施行政行为,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4、强制性。行政行为以国家强制里为其实施保障。 3、简述我国婚姻家庭的基本法则 答: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1、婚姻自由原则,2、一夫一妻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5、计划生育原则。 作业二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 志的规范体系。 2、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 与法律相抵触。也就是说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和行使行政职权都

2018年《测绘法律法规》真题和答案

2018年《测绘法律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指标体系》,某丙级测绘资质单位因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被罚10000元并记为严重失信,则申请晋升乙级测绘资质至少应满()年。 A.1 B.2 C.3 D.5 2.根据《注册测绘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和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国家对注册测绘师继续教育实行()制度。 A.登记 B.认定 C.考试 D.学分 3.根据《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规定,申请晋升甲级测绘资质的,近2年内完成的测绘服务总值不少于()万元。 A.400 B.1200 C.1500 D.1600 4.根据《测绘资质分级标准》,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办公场所至少应有()平方米。 A.40 B.150 C.300 D.600 5.根据《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互联网地图服务审图号有效期为()年,审图号到期,应当重新送审。 A.1 B.2 C.3 D.5 6.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日前,通过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向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A.10 B.15 C.20 D.30 7.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收到建议人建议审核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资料后,应当在()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建议人。 A.5 B.7 C.10 D.15 8.根据《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下列职责中,不属于测绘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质量管理职责的是()。 A.签发质量手册 B.确本定单位的质量目标 C.签发作业指导书 D.建立本单位的质量体系 9.测绘成果检查过程中,当质量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在质量问题处理上有分歧时,负责裁定质量分歧的是()。 A.省级测绘地信信息主管部门质量管理机构 B.测绘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C.测绘单位上级质量管理机构 D.测绘单位总工程师 10.下列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中,说法错误的是()。 A.外业仪器一般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擦拭 B.作用中暂时停用的电子仪器每周至少通电2小时 C.仪器进行防雾处理,严禁使用吸潮后的干燥剂 D.内业仪器一般应在一年内将所用临时性防锈油脂全部更换一次 11.根据《测绘法》规定,( )负责军事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审查。 A.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 B.军队测绘部门 C.国家安全局 D.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部门

实用法律基础 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第一次作业 第1 大题单选题 1 、(5分) 下列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的就是( ) 国际判例 2 、(5分) 作为行为规范的一种,法的实施主要靠( )。 国家强制力作保证 3 、(5分) 法主要体现的就是( )的意志。 统治阶级 4 、(5分) 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平的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可以( ) 判决撤销 5 、(5分)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就是( )。 习惯 6、国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以及( ) 具有主权 第 2 大题填空题0分 1 、(5分)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就是。 参考答案或提示: 罪刑法定原则 2 、(5分) 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的原则就是。参考答案或提示: 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3 、(5分) 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 要约与承诺 4 、(5分) 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参考答案或提示: 就是否自愿放弃犯罪意图 5 、(5分) 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就是。 参考答案或提示: 管制 6 、(5分)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无权行使侦查权。 参考答案或提示: 人民法院 第3 大题简答题0分 1 、(10分) 结婚概念及其条件 参考答案或提示: 结婚,又称婚姻的缔结,就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与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结婚的条件分为必备条件与禁止条件。 其中,必备条件包括: 1、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宝婚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 禁止条件包括: 1、禁止有一定血亲关系的亲属结婚。 2、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2 、(10分) 法律关系的特征 参考答案或提示: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5、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 2.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 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D)。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7.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 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CD)。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B.调整自然关系C.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E.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适用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ABC)要素构成,缺一不可。A.主体B.客体C.内容D.法律事实 3、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AC)。 A.制定B.制订C.认可D.颁布 4、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ABD)。 A.言论、出版自由B.结社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CD)。 A.最高国家立法机关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汇总 |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正)》 4.《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二、行业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2019年7月1日起实施)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6.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1-2018);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2-2018) 7.《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 三、国家标准 1.《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 2.《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 四、行业标准 1.《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2—2018) 2.《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3-2018); 《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4-2018); 《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5-2018);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 3.《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943-2018) 4.《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178-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179-2018) 《氨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2001-2018) 5.《铜镍钴采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6-2018) 《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7-2018) 《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8-2018) 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2018) 7.《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HJ860.3-2018) 8.《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淀粉工业》(HJ860.2-2018) 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池工业》(HJ967-2018)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工业》(HJ864.2-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