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读书人是幸福人

13.读书人是幸福人
13.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找出段落中心句,学会提炼文章主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

3.能力目标: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教学重点:字词、作者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全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找出中心论点以及中心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古诗也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那么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展开一个有关学习的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 乐中有苦

(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或D的:你是个乐观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A.考出好成绩 B.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二.作者简介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32年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三.时代背景

本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有关读书的一篇议论文,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

三.生字词

浩瀚(hàn):广大;繁多。

加惠(huì):施惠,给与好处。

崇高(chóng):雄伟高大。

陶冶(yě):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饱览:尽情地欣赏。

上溯(sù):往上推求或回想。

睿智(ruì):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卑鄙(bēi bǐ):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奸诈(jiān zhà):虚伪,狡猾。

往哲先贤: 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四.结构分析

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

在议论文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在议论文中,分论点也很重要,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

学生诵读课文。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中找出或归纳出中心句,并圈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注意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从中心句中提炼文章的主旨)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1自然段中心句: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即课文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主旨,与开头呼应。(提醒学生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来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读书人是幸福人,作者通过鲜明的论点,严谨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让我们领会到了读书的快乐,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通过阅读,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味别样的人生,让生活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多读好书,在书香的浸染中,努力作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六.作业

字词、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内容分析

教学难点:论证手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提问

作者、字词、中心论点

二.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

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直接阐明了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他总结出了“两个世界”的观点(“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一个是人所共有的“现实的世界”,另一个就是“为读书人所独有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是指什么呢?

精神世界。

他还由此想开去,提出了以是否具有阅读能力来对幸与不幸作区分。认为:“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种丧失是“不可补偿的”。由此,作者在财富不平等和权利不平等之外,又提出了“精神不平等”,这是由“拥有或丧失”阅读能力所体现出来的。

2.那么,阅读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呢?

作者在第2自然段对此做了概括说明,“能多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正是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

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呢?

“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

3.那么,阅读除了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知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来看第3段,第3段得中心句是哪一句?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作者说:人们正是从读古今圣贤、才俊的书才学得人格和学会做人的。这是总说,后面用了8个小句子来作具体说明,名人、伟人,古人、今人,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中国人、外国人,众多实例,一一援引,又表述得言简意赅。最后作总结,“一个读书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递进)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起承上启下作用。(自然段1、2说明读书能使知识增广,自然段3说明读书能使人格

高尚。)

第三段使用的什么论证方法和论据,有何修辞方法?

例证法;事实论据;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本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总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4.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这里,作者对书得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作了优劣、高下之分。作者这种谨慎得区分,也提醒我们“开卷有益”的“卷”要做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的区别对待。

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一类,并且直言自己“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厌恶暴力,同情弱小,心灵纯净,富于正义感,情趣变得高雅,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向人间美好境界前进。”

作者接下来又引用了笛卡儿和雨果的名言,一说“向善”,一说“避恶”,也都证明了优秀的书籍多人的教育、感化功能。

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本段中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论证了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笛卡尔的话论证了读书使人向善;雨果的话论证了读书使人避恶。都用了引证法。

5.至此,文章完成了论述。

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名主题。读书可以使人们增广知识,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读书可以使人获得崇高的追求和高尚情趣,还可以使人趋善避恶。

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

6.文章结构:总——分——总

五.总结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经典的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如我们的正餐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需要仔细咀嚼,同学们因兴趣而选择的休闲的通俗读物正如我们的休闲食品,营养含量不高,只需浅尝。而宣扬暴力、色情的读物正如我们的垃圾食品不但没有营养,反而危害健康,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同学们选择阅读经典的

文学名著或者使人向善的文章,能对我们的思想及认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我们对是非的判别能力,从而自觉纠正自己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并有意识地抵制不良思想、行为的侵袭。从而是自己变得有涵养,有素质。进而成为一个如作者所说的“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读书(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书山有路勤为径”,此话不错。倘若再进一步,把“勤读”与“善读”结合起来,讲究方法会读书,“寻得蹊径巧登临”,就能真正进入阅读状态,体验读书的享受。从明天起让我们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读书人。

六.作业

1.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读书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2.推荐阅读: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谭山山《不读书的人是可耻的》。

3.课后题、练习册。

补充资料: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以及为人处世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孔子的人生思考与感悟、社会经验和政治智慧,可以让我们获得教益。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报任安书》中也透露出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责任,更要尽史学家的职责。

我国史学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讲求“直书”,讲求“无征不信”,讲求忠实地记载历史事实。“直书”即所谓的“实录”。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给“实录”下过十分完整的定义:“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实录”。真实是史书的生命。

司马迁都坚持爱不溢美,恶不毁功的实录原则,不管帝王将相、圣人贤者,也不管酷吏佞幸、游侠策士,是其功,坚决写出;非其罪,决不无故添加。

《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尤其对汉王朝的历史,对当代即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如对刘邦,在《高祖本纪》,含而不露,到其他各篇就不同。例如在《项羽本纪》中,与项羽一比,刘邦的怯弱、卑琐、无能就相当明显;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中则揭露了他猜忌臣下的心理和杀害功臣的罪行。

如在《项羽本纪中》,记载有一次他被项羽军追逐,为了自己逃命,竟将自己的儿子孝惠、女儿鲁元推下车去,他的车夫滕公看不下去,“常下收载之”,而他却“如是者三”。即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孝惠、鲁元往车下推。有一次项羽被围困,军粮断绝,为了解围,说要杀刘邦的父亲,刘邦却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我和项羽都是北面受命,(古代君王是南面而坐,臣属都是北面听命。)“怀王”是楚汉纷争前立起来的楚王。我们曾约为兄弟之好,这样说来,我的老子即是你的老子,你一定要烹你老子,那么请分给我一杯肉汤喝吧。这是很无赖的手段。

刘邦在当了皇帝后,曾当众人面讽刺自己的父亲。据《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当皇帝后,在宫殿修好后,大宴群臣,宴会上他当着众人的面对父亲说,他说:“是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他说:父亲你年轻的时候常说我是无赖之徒,不能治产业,不如我二哥;现在我当了皇帝,看看我所成就的大业,和二哥比哪个多?哪个大?当着众人的面质问、讽刺自己的父亲,这也可以看出他的所作所为了。

另外,还记载刘邦当皇帝后,叔孙通为他制定朝仪(上朝的仪式),引群臣行礼,他顿时飘飘然,说:“吾乃今日知皇帝之贵也”,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这么尊贵,滋味这么好受。完全是一副小人得志、得意忘形的嘴脸。在《张丞相列传》里,还写出刘邦大白天拥抱戚姬,周昌去奏事,正好碰上,吓得回头就跑。他厚着脸皮追上周昌,骑在周昌脖子上问道:“我何如主也?”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呀?戆直的周昌干脆也答道:“陛下即桀纣主也。”说你是和夏桀商纣王一样的昏君。刘邦的行为太不像话了。

在《萧相国世家》中写刘邦猜忌功臣,而在《淮阴侯列传》中,更具体地揭露了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借韩信之口,道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封建社会君臣间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现象。“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意思是野兔被捉住杀死,养来打猎的狗也就没有用,被烹

了。高飞的鸟被射下,弓箭就搁置一边了。这是比喻。“敌国破,谋臣亡”是重点,敌国被攻破,敌人被消灭了,出谋划策的有功之人也就活不成了。

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不避忌讳的描写,揭露了作为汉代开国之君的刘邦真实的面貌,这在当时是很需要些勇气和胆识的。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发展,而不是远离社会和社会发展。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一面精神旗帜,批判精神是鲁迅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批判精神主要包括批判时弊、批判国民性、批判自我三方面。嬉笑怒骂皆文章。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劝学诗

宋代(宋真宗)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此诗为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赵恒的一首诗,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这几句诗虽然有着鲜明的功利倾向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千钟粟”指官员的俸禄,形容高官厚禄。“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古人学而优则仕)

1.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5.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6.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7.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

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8.闻鸡起舞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2、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3、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据教学大纲应安排二个课时,现根据试讲要求进行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文通字顺(注音、释义) 2、第一印象(领悟、疑惑) 拓展: 语文素养:1.语文综合知识 2. 情感意志 3.听说读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提问:读书于你是幸福的事吗?为什么? 2.老师自身感悟:改变命运——痴迷执著——实现价值——终身受益。 假设当年不曾读书,眼界、思想、灵魂的禁锢即如故乡那个一辈子终老于山村的老妪!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逐段分层赏析(提问与拓展) (一)第一部分(第1段):读书幸福 1.本段中心句是哪句?请找出作者展开论述的关键词来。体会本段正反论证的手法。 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拓展: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家庭的穷富、外貌的高矮美丑、遭遇的逆境顺境、别人目光的青睐白眼,但上苍赋予了每一个人的大脑积累都从零开始。脑海里装下了什么,全由自己决定! 所以说文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的里程碑,书籍改变了个人和世界的命运! 古有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吸引一代一代读书人勤奋好学以成就博学多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英雄。著名成语有“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苏秦)、汗牛充栋、学富五车

读书人是幸福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8120808.html, 读书人是幸福人 作者:谢冕 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02期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处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选自《永远的校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案

返回《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泛读课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与把握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阐释的“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 义及关系。 3.学会做圈点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4.联系各自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2.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2.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法及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辩论等形式来自主学习,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 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找作者谢冕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询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音乐、歌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读书的图片、读书的有关知识。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可能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你读书的感受是:

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选AB 你是个诚实真诚的孩子选CD 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你读书的目的:A.考出好成绩 B.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完善自我 D.不知道展示图片 问题:条件这么艰苦,为什么他们仍然坚持学习,不放弃? 改变命运、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教多,由肤浅到深刻。 比起这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我们今天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吗?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 名人名言: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沉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2011年09月01日星期四19:34读书人是幸福 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中心观点和各个分论点。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选择书籍,培养他们读好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语句。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曹禺假洗澡真读书》的故事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 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 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 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来看待曹禺的这种行为的呢?(请学生起来回答) 曹禺不肯洗澡一心想看书,这是因为在曹禺看来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是 一种幸福。 其实不光是曹禺,在古往今来也由众多的名人对书爱恋不已,也为此留下 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吧。 (出示ppt 为什么他们如此爱读书?为什么读书能让人觉得幸福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课 文《读书人是幸福人》一起去看看找找答案吧。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三、讲授新课 总体感知 速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文 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文章结构 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问丈夫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第三部分(5):“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明主题。本段的中心句“读书人

读书是幸福人教案

13、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文章结构

读书人是幸福人 课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课文导读 “读书人是幸福人”,本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那么,为什么人作者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主旨的呢?我们不妨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学习本文时,要综合运用前两个单元的阅读方法——首先,阅读全文,对全文内容有整体了解;其次,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厘清文章结构。同时,可以从寻找5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入手,通过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旨。 1.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读书的人是多么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2.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读书,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

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还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3.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4.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反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指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13.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找出段落中心句,学会提炼文章主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 3.能力目标: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教学重点:字词、作者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全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找出中心论点以及中心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古诗也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那么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展开一个有关学习的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 乐中有苦 (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或D的:你是个乐观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A.考出好成绩 B.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二.作者简介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32年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三.时代背景 本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有关读书的一篇议论文,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5.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7个字):。(2分) 16.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世界。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 (2分) 17.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1分) 答: 1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有配套ppt

读书人是幸福人 通海县职业高级中学张丽荣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ppt上呈现的贫困山区的读书图片,再进行小调查: 你读书的感受: 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你读书的目的: A 考出好成绩 B 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让我们进入《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来探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学理论家。 50年代后期,谢冕作为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他是宿舍、饭厅、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竞走者,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就免不了用书包占座。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图书馆“是动荡学海中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港湾”。 谢教授曾经动情的回忆这段青春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 2.字词积累 浩瀚:广大繁多 上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饱览:尽情观赏 加惠:施惠,给与好处。惠,好处。 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往哲先贤: 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嗜好:特殊的爱好。 大抵:大概,大都。 3.快速阅读课文,试着找出文章每段的中心句,并划分段落层次,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的阅读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的阅读答案 阅读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多做一些阅读题目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读书人是幸福人的阅读答案吧! ⑴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⑵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⑶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智慧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

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⑷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风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 ⑸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第⑴段中的“另一个”世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概括第⑵段要论证的观点。 3.你怎么理解第⑶段中“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含义? 4.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仿照第⑶段划线句子,写一句话。 我从《》学得。 5.请在第⑷段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 读书使人________________ 。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辛,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人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得智慧和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还曾记得囊萤映雪,凿壁引光,还曾记得头悬梁,锥刺股,还曾记得明月高悬,伏案桌前,我们为读书而奋斗。每个人都在为着不同的心情,目的在读书。 你读书的感受:A.苦B.苦中有乐C.乐D.乐中有苦 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真诚的孩子;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你读书的目的:A 考出好成绩 B 让家长高兴C获取知识D不知道 选择A、B、D的:你是个诚实真诚的孩子;选择C:你是个幸福的孩子。通过这个调查,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北京大学的谢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6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十三课《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 二、讲授新课 (一) 介绍作者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 (二) 讲解生字词音、义 师:了解完作者,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预习情况。(结合课后第一大题) 浩瀚(hàn):广大;繁多。加惠(huì):施惠,给与好处。 崇高(chong):雄伟高大。陶冶(yě):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饱览:尽情地欣赏。上溯(sù):往上推求或回想。 睿智(ruì):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卑鄙(bēi bǐ):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奸诈(jiān zhà):虚伪,狡猾。 往哲先贤: 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三)讲解议论文三要素 师:预习了文章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那么我想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议论文的三要素有哪些? 论点——灵魂。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在议论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古今名人的读书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读书求知方面的名言警句。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读书的若干名言。(见多媒体课件) 3.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给词语释义。 加惠:施惠,给予好处。 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上溯( sù ):往上推求或回想。 睿( ruì)智:英明有远见。睿,看的深远。 陶冶( yè ):比喻给人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3、交流以上几个问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公开课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职教中心赵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提炼段落中心句、议论文中心论点。 2.能力目标: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 3.情感目标: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展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 A.苦B.苦中有乐C.乐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从这个调查中,有的同学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谢冕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 二、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32年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本文是他写的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三、检查学生对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展示应掌握的生字词) (1)浩瀚(hàn):广大;繁多。 (2)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3)上溯(sù):往上推求或回想。 (4)睿( ruì)智:英明有远见。睿,看的深远。 (5)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四、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 通过预习同学们应该知道《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那么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论点、论据、论证 五、整体感知课文 要想学习一篇课文,阅读是很重要的方法,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然后在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1、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课文朗读录音,默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于不明白的语句等要勾划出来,可以和同学请教。 2、为了进一步把握课文,我们进行分段朗读。朗读要注意声、韵、调到位,吐字清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还要注意朗读基调,朗读基调有 3、快速通读全文,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中找出中心句,并圈点勾画出来。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师指出:中心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体现文段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再文段开头起统领作用,或者出现再中间起过渡作用,或者出现在结尾起总结作用。 可以从这些中心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第1自然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第2自然段:人们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自然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自然段: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第5自然段:读书人是幸福人。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师讲解:作为议论文,作者在标题中就明确地点明了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围绕此观点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和名人名言等分析论述了读书为何会使人幸福这个命题,全面且充分。 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段文字论述,三个中心句就是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 4、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这篇文章共有5个自然段,我们找到了每个段落的中心句,也找到了这篇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2. 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3. 理解本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4. 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他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2. 师生交流 师:最美的时光——书桌前,台灯下。 3. 过渡:下面我们去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二、阅读感知 1. 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每句话:作者说的话对吗?是这样的吗?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句子。 2. 疑难点拨。 三、领会主旨 1. 根据题目判断本文的文体。 议论文:阐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 因为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读书人所独有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4. 从全文看,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1)因为读书人拥有浩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3)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理清文章思路 1. 阅读每一段,找出中心句,划分段落。 提示:中心句一般位于段首,且与中心论点有关。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3.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二部分(2-4):从两方面来论述“读书人是幸福人。” 分论点一:读书加惠于人知识的增广。 分论点二:读书加惠于人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附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附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分) 12.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 13.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倒子。(4分) 14.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5.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