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方法报答案八上精编版

数学学习方法报答案八上精编版
数学学习方法报答案八上精编版

八上数学时代学习报 17期答案

第2版"专项小练

(1)一次函数的图像

1,3. 2,a 3.c 4,b 5,a

(2)一次函数的应用

1(1)18000 (2)y=-1/2x的平方+10x+18000

2,203,50,5,y=-10t+50 4,y=x,3,85,m的坐标为(0,5)或(-8,4)第三版"每周一习"

基础辅导

1---5 cbbdd 6---8 dca9,510,x轴的交点 11,

y=-2x-412 上,3或右,3/213,0,7 14大于-3/2 15,616,y=3x+30,0小于等于x小于等于10 17略 18,4 19(1)a=1 (2)b=-3,k=2

(3) 0.75

能力挑战

1(1)40分钟(2)20分钟2(1)y1=4/3x y2=1/2x+1250(2)甲3(1)a=1.5 c=6(3)21 第四版 "智利冲浪"

1 b2(-3,-4)

"考考你"

一个也不用。两个人面对面即可篇三:学习方法报数学周刊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0分)

1、阅读下面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今年全年有()天,第29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决赛共进行()天。

(2)奥运村总建筑面积为()公顷。

(3)北京奥组委的经费预算"支出"读作(),"收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美元。

(4)"48%"是将()看作单位"1"的量。如果北京受访者有n人,那么计划在奥运期间休年假者有()人。

2、1÷4== 4∶()=()%=()(小数)

3、2的分数单位是(),再减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正好是最小的素数

4、在照片上刘翔的身高是5厘米,实际上刘翔的身高是1.88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5、一根绳长5米,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6、a=2×3×m,b=3×5×m(m是自然数且m≠0),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21,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7、某人耕地,晴天每天耕20亩,雨天每天只耕12亩,他一连几天耕了112亩,平均每天耕14亩,那么这几天中雨天有( )天。

8、一根长2米的直圆柱木料,横着截去2分米,和原来比,剩下的圆柱体木料的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5分。

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

2、小强身高1.45米,他趟过平均水深1.3米的小河,肯定没什么危险()

3、一批产品共120个,其中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4、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那么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

5、按1,8,27,(),125,216的规律排,括号中的数应为64。.........()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右图中,甲和乙两部分面积的关系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2、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17()。

a、立方米

b、立方厘米

c、立方分米

3、下图中只有一条对称抽的是()。

a、长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圆

d、平行四边形

a、38元

b、36元

c、28元

d、8元

5、一项工程,甲独做要小时,乙独做要3小时,甲、乙工效的比是()

a、5∶24

b、15∶8

c、24∶5

四、认真读题,细心计算(共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20×500= 2÷7= 10-0.95= 0.48÷0.12= 1.2÷=

+ = 1×15= 2- = 176+99= 1÷-÷1=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18分)

3618 ÷45 + 1620 -×( + )

200.8×73-6.3×2008 1÷(+ 2.5×)

99-97+95-93+91-89+...+7-5+3-1 2008÷2008

3、解方程(4分)

(1)x∶1.2 = (2)x-x =3

4、只列式不计算(4分)

(1)11.2减去4.6的差,乘25加上16的和,积是多少?

(2)一个数的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5、求阴影部分面积(空白部分面积为80平方厘米)(4分)

五、观察与思考(4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某小学学生向灾区踊跃捐资。

(1)()年级的捐资金额

最多,是()元。

(2)二年级捐资金额是四年级

捐资金额的()%。

(3)三年级捐资金额比四年级

多()%。

(4)平均每个年级捐资约

()元。(得数保留整数)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一)只列式不计算(6分)

1、李红有22本故事书,比王玲少7本。李红和王玲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2、一批零件,甲单独做要12天完成,乙单独做要8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可以做好这批零件的?

3、快、慢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向出发,4小时后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二)解决问题(25分)

1、某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对一些商品打折出售,妈妈在商场花了240元买了一件衣服,

比原价便宜了60元。这件衣服是打几折出售的?

2、张阿姨去超市买了4千克香蕉和3.5千克苹果,共花去24.2元。已知每千克香蕉的价钱是3.6元,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多少元?

3、游泳馆向一个长50米,宽25米,深1.6米的空游泳池里注水。经过0.6小时水深达0.2米,这样的话,几小时能把游泳池注满?(用比例知识解答)

4、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15分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5.8吨,这堆沙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5、小洁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比是2∶3。小洁的好朋友小玲通过计算发现小洁看的页数比这本书总页数的少28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20分

评分标准:第2、6、7题每小题各2分,其它小题每空1分

1、(1)366;10 (2)47 (3)十六亿零九百万美元;16(4)北京受访者;48%n

2、5;16;25;0.25

3、;5

4、1∶37.6 (5:188)

5、;

6、210

7、6天

8、3.14; 62.8

二、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1、×

2、×

3、×

4、×

5、√

三、选择,共5分每题1分

1、c

2、b

3、b

4、b

5、c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答案略)

2、每小题3分,该简便的但没简便的,计算结果正确的给2分;每小题计算分步给分。 3618 ÷45 + 1620 -×( + )

=80.4+1620 ............ 2分 = -×

=1700.4 ............1分 =-

=

200.8×73-6.3×2008 1÷(+ 2.5×)

=2008×(7.3-6.3) =1÷2

=2008 =

99-97+95-93+91-89+...+7-5+3-1 2008÷2008

=2×50÷2 = 2008×

=50 =2008×

=

3、解方程(共4分,每题2分)

(1)x =0.9 (2)x =8

4、只列式不计算,共4分,每题列式正确2分

(1)(11.2-4.6)×(25+16)

(2)(30×25%+1.5)÷或列方程:x=30×25%+1.5 等

5、求阴影部分面积(空白部分面积为80平方厘米)(4分)

(1)直径:80×2÷8=20(厘米)半径:20÷2=10(厘米) 2分(2)半圆面积:

3.14×10×10÷2=157(平方厘米)1分(3)阴影部分面积:157-80=77(平方厘米)1分

五、观察与思考共4分,每小题1分

(1)六; 5400 (2)85%(3)5%(4)4283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一)只列式不计算共6分,每小题2分

1、22+22+7

2、÷(+)

3、70-18×2÷4 或(70×4-18×2)÷4

(二)解决问题共25分,每题5分,其中列式正确3分,计算正确2分,计算部分分步给分 1、240÷(240+60)=0.8=八折

2、(24.2-3.6×4)÷3.5=2.8(元)

3、解:设x小时把游泳池注满。

.....................................................................最新资料推荐.........................................................

1

八上数学作业本答案

八上数学作业本答案 八上数学作业本答案 第一页: 一、3,1.2,8.7,1.26,12,4 17,0.4,0.24,3,0.06,15 二、4.14,0.144,2.04,28 三、16.25,162.5,0.1625,42,0.42,0.42 四、15.6,27.72 第二页: 四、2.25,4.16,25.75,82 五、4.8×3.2÷22.8×1.6 =15.36÷2=4.48(平方厘米) =7.68(平方厘米) (2.4+4.6)×3.2÷2(8.4+11.8)×7.5÷2 =7×3.2÷2=20.2×7.5÷2 =11.2(平方厘米)=75.75(平方厘米) 第三页: 六、解决问题。 1、680÷4×3.2=170×3.2=544(千米) 2、①541.8÷15=36.12(米)

②541.8÷7=77.4(米) ③77.4-36.12=41.28(米) 3、185×5.4=999(千米) 4、0.8×24×18=19.2×18=345.6(元) 第四页: 5、324×1.2+48=388.8+48=436.8(元) 提高篇: 1、28 2、392.6×192-39260×0.927.5×23+31×2.5 =392.6×192-392.6×92=2.5×(3×23)+31×2.5 =392.6×(192-92)=2.5×(69+31) =392.6×100=2.5×100 =39260=250 3、0.79×0.46+7.9×0.24+11.4×0.079 =0.79×0.46+0.79×2.4+1.14×0.79 =0.79×(0.46+2.4+1.14) =0.79×4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 称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的应用 等腰梯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 ,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2 C.x<2 D.x=2 2.把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结果是() A. B. C. D.2 3.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B.5-3=2 C.(+)÷2=+=7 D.3+=6 5.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 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 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A.0.7米 B.1.5米 C.2.2米 D.2.4米 6.“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 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 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 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3 B.4 C.5 D.6 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距离灯塔60nmile的A处,它沿正北方向航 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这时,B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 () A.60nmile B.60nmile C.30nmile D.30nmile 8.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 A.(1,1) B.(,1) C.(,) D.(1,) 9.下列几组数中,为勾股数的是() A.3、4、6 B.、、 C.7、24、 25 D.0.9、1.2、1.6 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偶数,则这三边的边长可能是() A.3,4,5 B.6,8,10 C.7,24,29 D.8,12,20 11.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三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 B.三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 C.三边长之比为3:4:5 D.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1:2:3 1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的平分线把BC边分成长度是3和4的两部分,则平行四边形 ABCD周长是() A.22 B.20 C.22或20 D.18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 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 1.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第1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所示,a、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第2题 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D.三角形有稳定性 321第4题C B 第5题 第3题 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 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应该带( ) A.第1块 B.第 2 块 C.第 3 块 D.第4块 5.如图,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E ⊥BD于点E,CF⊥BD于点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B′B OC′′ 第6题 第7题 7.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1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2 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A.7 B.14 C.17 D.20 8.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1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4)(2)(3) (1) 图1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教材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答案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1.1练习 1、略 2、略 3、5条;1条;1条 1.2练习 1、略2略 3、AB=A’B’,AP=A’P,BQ=B’Q;平行,因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习题 1、①④ 2、AB=A’B’ AO=A’O OB=OB’;对称,AA’,A’B’O,A’OB 3、略 4、略 5略1.3略 1.4练习1、相等连接OA OB OC ,因为OA=OB,OA=OC,所以OB=OC,故0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2、略 3、作图略;相等(P19) 练习1、过O点分别向CD AB CE作垂线,垂足分别为R S T,有OR=OS,OS=OT,故OR=OT,而O为∠C内的一点,∴O在CF上 2、略(P21) 习题 1、一定,因为顶点到底边两短点的距离相等 2、略 3、7 4、略 5、作图略 1.5习题 1、(1)3;(2)2;(3)2或3.5 2、略 3、30°;80° 4、DA与CB垂直 5、35°;20°;30°;40° 6、40°或70° 7、∠1=∠2=36°;△ABC,△ACD,△ABD为等腰三角形 8、90,90;10;5,勾股定理 9、45,22.5;45;AD,∵△ABE≌△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0、略 11、∠ABC ∠ACB ∠BAE ∠DAC,∠AED ∠DAE ∠EDA;是,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30,1 ,有类似结论 2 12、AD=BE,证明过程如下: ∵AC=BC,CD=CE,∠ACB=∠DCE=60° ∴∠ACD=∠BCE ∴△ACD≌△BCE ∴AD=BE 1.6习题 1、50°,50°,130°,130° 2、略 3(1)∠C=90-x,∠ABD=90-2x,∠ABC=90-x,∠A=90+x,∠ADB=90-2x,∠ADC=180-2x或90+2x (2)180-2x=90+2x,x=22.5 4、略 5略 6略7略 复习题 1、作图略 2、略 3、不是,补图略;可以 4略 5、AC,AB,A和C 6、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1)50,20,80 (2)2.5,AB是腰则BC=3或2,BC是腰则BC=3或2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篇一: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作业本标准答案(全) - 1 - - 2 - - 3 - - 4 - - 5 - 篇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篇三: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八年级上作业本同步练答案(人教版)跟别人要答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哦,做个好学生吧!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再来对照答案,祝你学习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供大家参考。八年级上数学作业本[人教版]答案,浙教版也可以用,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和DEC,同旁内角是AFD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与GAD,B与DCF,D与HAB,D与ECB;内错角有B与BCE,B与HAB,D与GAD,D与DCF;同旁内角有B与DAB,B与DCB,D与DAB,D与DCB【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12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与CD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1.3(1)】1.D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44.∵ AB∥CD,=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 1.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第1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所示,a 、b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D.三角形有稳定性 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 、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应该带( ) A.第1块 B.第2 块 C.第3 块 D.第4块 第2题 1234第4题 B C 第3题 第5题

5.如图,已知AB ∥CD,AD ∥BC ,AC 与BD 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 的依据是 (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2 1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0,AB=7,则△ABC 的周长为( ) A .7 B .14 C .17 D .20 8.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1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 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9.在英文大写字母A 、E 、M 、S 、U 、P 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0.如图,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则∠ 的度数为 ___________. B A C D (1) (2) (3) (4) 图1 B ′ C ′ D ′O ′A ′O D C B A 第6题 第7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 ∠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 【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3.15cm 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AEB≌△CFD,2.3个;△ABC,△ABD,△ACD;∠ADC;∠DAC,∠C;AD,DC;AC∴AE=CF3.15cm,15cm,5cm 4.16或176.AB=BC.理由如下:作AM ⊥l5.如图,答案不唯一,图中点 C1,C2,C3均可2于 M,BN ⊥l3于 N,则△ABM ≌△BCN,得AB=BC6.(1)略(2)CF=15cm7.AP 平分∠BAC.理由如下:由 AP 是中线,得 BP=复习题PC.又AB=AC,AP=AP,得△ABP≌△ACP(SSS).1.50 2.(1)∠4(2)∠3(3)∠1∴∠BAP=∠CAP(第5题) 3.(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2)∠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BCD,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70°,70°(2)100°,40° 2.3,90°,50° 3.略4.(1)90°(2)60°4.∠B=40°,∠C=40°,∠BAD=50°,∠CAD=50° 5.40°或70°5.AB∥CD.理由:如图,由∠1+∠3=180°,得6.BD=CE.理由:由AB=AC,得∠ABC=∠ACB.(第又∵∠3=72°=∠25题) ∠BDC=∠CEB=90°,BC=CB,∴△BDC≌△CEB(AAS).∴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 1 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匕”表示,读作全等于”如厶ABd A DEF读作三角形AB(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AAS”) 角角边: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6、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新苏教版期末数学八年级上册优秀考试试卷和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考试 八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65°,65° B 、50°,80° C 、65°,65°或50°,80° D 、50°,50 3.下列命题 :(1)绝对值最小的的实数不存在;(2)无理数在数轴上对 应点不存在;(3)与本身的平方根相等的实数存在;(4)带根号的数都是 无理数;(5)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之间有无数多个点表示无 理数,其中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4.对于任意的整数n ,能整除代数式(n+3)(n -3)-(n+2)(n -2)的整数是 ( ) A.4 B.3 C.5 D.2 5.已知点(-4,y1),(2,y2)都在直线y=- 12 x+2上,则y1 、y2大 小关系是 ( ) A . y 1 > y 2 B . y 1 = y 2 C .y 1 < y 2 D .不能比较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x 2+x 2=2x 4B.a 2·a 3= a 5 C.(-2x 2)4=16x 6 D.(x+3y)(x -3y)=x 2-3y 2 7.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纸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 为△EBD ,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EBD 是等腰三角形,EB=ED B .折叠后∠ABE 和∠CBD 一定相等 C .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D .△EBA 和△EDC 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8.如图,△ABC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D 、E ,AE=3cm ,△ADC ?的周长为9cm ,则△ABC 的周长是() A .10cm B .12cm C .15cm D .17cm 9计算23()a 的结果是 A .a 5 B .a 6 C .a 8 D .3 a 2 10.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2),则这个图像必经过点() A .(1,2)B .(-1,-2) C .(2,-1)D .(1,-2) 二、细心填一填(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若x 2+k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12.点M (-2,k )在直线y=2x+1上,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是. 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解析式. 14.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BC=10cm ,BD=7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15.在△ABC 中,∠B=70°,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且∠BAD:∠BAC=1:3, 则∠ C=. A B D

数学作业本八年级上参考答案2020

数学作业本八年级上参考答案2020第1页—第3页 1. 选择题 1A 2D 3A 4C 2. 填空 (1)T=20-6h 20,6 T h h (2)Q=6x105-pt 6x105 p Q t 0≤t≤6x105/p (3)S=1.5b (4) 0≤x≤7 0≤y≤5 5 0 3.解答题 (1)y= Q/a-x –Q/a (0≤x≤a) (2)y=80-2x 20 (3) ①-2≤x≤3 ②当x=3,y有最小值为1/2 ③当-2≤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0≤x≤3,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①`v=800-50t ②0≤t≤16 ③当t=8时, v=800-50x8=400 ④当v=100时,100=800-50t T=14

第5页—第7页 选择题 1B 2C 3C 4B 5B 6A 7B 8D 填空 (1)1 (2)y=2x+1 -1 (3)my1 (5)y=-2x+100 25 (6)9 3.解答题 (1) ① Q=200+20t② (0≤t≤30) (2) ①y=80 (0≤x≤50) y=1.9x-15 (50≤x≤100) ②y=1.6x ③选择方式一 (3)①在同一直线上 y=25/72x ②当x=72时,y=25 当x=144时,y=50 当x=216时,y=75 y=25/72 x (0≤x≤345.6) ③当x=158.4时,y=25/72x158.4=55 (4) ①y甲=2x+180 y乙=2.5x+140 ②当x=100时,y甲=200+180=380

Y乙=140+250=390 380〈390 租甲车更活算 第13页—第15页 1.选择题 (1)D (2)C (3)C 2.填空 (1)x=2 y=3 (2)x=2 x>2 (3)-3 -2 x= -5/8 y= -1/8 (4)1/2 0 x=2 y=3 (5)y=5/4 x 2. 解答题 3. (1)略 (2)①依题意 -k+b= -5 2k+b=1 解得 k=2 b= -3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19年精选学习文档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 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 ∠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 ∠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 ∠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 ∠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

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3.(1)DAB(2)BCD4.∵ ∠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 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 ∠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

苏教版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推论: ⑴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⑵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拓展: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 ...求斜边上的高。

八年级数学作业本上学期答案2020

八年级数学作业本上学期答案2020 2. 填空题 (1)完全重合对称轴另一个图形对称轴对应 (2) 2 角平分线 (3)700 (4)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 3.解答题 (1) (2)(3) (4) (5)略 第41~43页 1. 选择题 (1)C (2)C (3)B (4)C (5)B 2.填空题 (1)(2,-3) (2)A‘(1,3) B(-1,-1) C(-3,-1) (3)700,400和400 800和200 或500和500 (4)350 (5)1080 3.解答题 (1)∵AD平分∠BAC ∴∠BAD=∠DAC=300 ∵AD=BD ∴∠B=∠BAD=300 ∴∠C=1800-∠B-∠BAC=750

∠ADB=∠DAC+∠C=1100 (2)∵∠E+∠CDE=∠ACB=600 ∵CD=CE ∴∠CDE=∠E=300 BE=BC+CE=AB+1/2AC=15 (3) 略 第41~43页 1. 选择题 (1)C (2)C (3)B (4)C (5)B 2.填空题 (1)(2,-3) (2)A‘(1,3) B(-1,-1) C(-3,-1) (3)700,400和400 800和200 或500和500 4)350 (5)1080 3.解答题 (1)∵AD平分∠BAC ∴∠BAD=∠DAC=300 ∵AD=BD ∴∠B=∠BAD=300 ∴∠C=1800-∠B-∠BAC=750 ∠ADB=∠DAC+∠C=1100

(2)∵∠E+∠CDE=∠ACB=600 ∵CD=CE ∴∠CDE=∠E=300 BE=BC+CE=AB+1/2AC=15 (3) 略 第45-47页 1. 选择题 (1)A (2)D (3)D (4)D (5)B 2.填空题 (1) 2 4 (2)((a-c)(b-c) (3)2x-3 (4)6m+6n (5) –a+b-c (6) -4 (7)14 3解答题 (1) 有问题 (2) n+4=6 n=2 ∵/m+n/=4 /m-2/=4 ∴/m-2/=4 ∴m=6或m=-2 ∵1/2m2=2 ∴m=6(舍去) m=-2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常见计算题练习

计算题: 此种题型为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必考题,一般分值会在10分到18分,题量为2-4,基本上会以三种方式考察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得理解情况:1、纯计算题2、以解方程结得形式考察学生得计算能力;3以简单题题型出现。 1 计算题 (1)4+(3) 2 + 38 ; 2) 218)4()3(322------- (3)])3(3[64)5.2(223332---+?--- (4)30125)3(25+--π ; (5)223(6)27(5)-+- (6)103248(2)-+-+ ; (6)223(6)27(5)-+- (7)103248(2)-+-+ ; (8) ()2312162724- -+-+ (9)391282+----; (10)()22331211264()2742 -?+?-- (11)1882-+; (12) 223(6)27(5)-+- (13)()233116831327?---+-; (14)()()2 23393228+-+--- (15)272-+-; (16)3641111612525 -+-. (17)1201()(2)(10)3-+-?--︱5-︱; (18)()239183216---- (19)()0132482-+-+ ; (20) (21) 0.250.490.64(023124-++23311161(3)827 -+-223(6)27(5)- (25) 0 |2|(12)4--+()()()2 323312332??---- ??? 391282-0111()242-+- (29)()234a b ab b a ????-?-÷- ? ????? (30)21111x x x ??-÷ ?--?? ())02370.2512218-- ;(32)()233116831327--- 2、求下列各等式中x 得值: (1) 25092=-x ; (2)027)12(3=--x (3)求x 得值 2592=x ; (4)求x 得值 2592=x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1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6、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一般来讲,应根据题设并结合图形,先确定两个三角形已知相等的边或角,然后按照判定公理或定理,寻找并证明还缺少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 1).有两边对应相等,找夹角对应相等,或第三边对应相等.前者利用SAS判定,后者利用SSS判定. 2).有两角对应相等,找夹边对应相等,或任一等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前者利用ASA判定,后者利用AAS判定. 3).有一边和该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找另一角对应相等.利用AAS判定. 4).有一边和该边的邻角对应相等,找夹等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或另一角对应相等.前者利用SAS判定,后者利用AAS判定. 二、角的平分线: 1、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均分为两个相同的角的射线叫该角的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①平分线上的点; ②点到边的距离; 3、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4、方法规律(1)有角平分线,通常向角两边引垂线。 (2)证明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关键是要证明这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证明线段相等。常用方法有:使用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利用面积相等,但特别要注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3)注意:证题时可直接应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不必去找全等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