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偏方治疗带状疱疹

中药偏方治疗带状疱疹
中药偏方治疗带状疱疹

中药偏方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治疗都不怎么了解,除了外用中药膏青癣霜外,现在介绍一下中医关于带状疱疹治疗的6大中药治疗偏方。

带状疱疹6大中药治疗偏方: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以为君;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二者为佐药,共奏疏达气血之瘀滞而止痛之功效。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而走,佐助君药清热之功。全方药简力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而达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此证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佐以紫草、板蓝根清解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乌梅丸现代多收入驱蛔剂,实为治厥阴病之总方,方剂组成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增以木香行气调中,既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伤胃,补虚而不呆滞;诸药合用,可充分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减方

苍术10g,生香附15g,抚芎15g,炒栀子6g,神曲10g,厚朴6g,泽泻10g,枳壳6g。日1剂,水煎服。

本方香附、川芎、厚朴、枳壳行气止痛,苍术、泽泻、栀子祛湿,神曲保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利湿止痛之功。

5。清解汤

银花30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叶15g,粉丹皮15g,苦参12g,炒侧柏30g,炒荆芥12g,炒栀子12g,玄参12g,蒲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日1剂。加减应用加服紫血丹,每次1支,日2次。

银花、连翘、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佐以粉丹皮、苦参、玄参等清热凉血而获效。

6。雄黄冰片涂剂

雄黄、冰片、青黛各10g,粉碎成细粉,将3种药粉末混匀,加入75%酒精300mL,调匀。密闭保存。用时摇匀,每晚临睡前清洁患处后,取本品适量在患处涂薄薄一层,涂抹均匀后覆盖纱布并固定。第2天早上洗去。连用10天为1疗程。

方中雄黄解毒杀虫,青黛清热解毒,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三药合用,以酒为使,通达腠理,共奏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效,故疗效满意。

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发表时间:2010-08-25T14:17:27.65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赵鹤新 [导读]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 赵鹤新 河南鹤壁鹤煤公司总医院 (河南 458000) 【摘要】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笔者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中侵犯肋间神经22例,腰骶部神经12例,颈部、臀部及四肢神经5例,面、听神经3例;对照组30例中侵犯肋间神经17例,颈部、背及腰骶部四肢神经7例,面、听神经者6例。治疗组基本方药选用自拟“活血祛痛汤”,其他兼证花裁加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除湿止痛。疗效满意。【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活血祛痛汤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9)10-0080-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愈后常见的后遗症状,临床治疗颇为困难。笔者采用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1个月以上仍有明显的后遗神经痛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18例,女24例,23~68岁,平均46.3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8岁,平均43.6岁。治疗组42例中侵犯肋间神经22例,腰骶部神经12例,颈部、臀部及四肢神经5例,面、听神经3例;对照组30例中侵犯肋间神经17例,颈部、背及腰骶部四肢神经7例,面、听神经者6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泡性损害伴有神经痛,疱疹结痂脱落后皮肿疼痛,并有烧灼及似虫咬感,经一般治疗疼痛不止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本方药选用自拟“活血祛痛汤”。基本处方:黄芪30 g、当归12 g、赤芍30 g、川芎12 g、桃仁15 g、红花10 g、丹参30 g、泽兰12 g、玉金12 g、玄胡15 g、枣仁15 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直至症状全部消失。辨证加减:热毒炽盛见皮肤红肿伴渗出,丘疱疹及干痂和小粟粒状水疱,自觉灼热剧痛,伴咽口苦、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加连翘、荆芥、龙胆草各10g;湿热壅滞见:明显黄白水泡,可见成簇疱疹、溃破渗出、疱液浑浊、皮肤欣红或糜烂,患处灼热剧痛、腹胀纳差、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而数。加苍术15g,白术、茯苓、10g; 1天1剂,水煎分3次服。视其疼痛部位不同而加引经药,头面部加荆芥、防风、川芎、地龙、川楝各10g,细辛3g;胸胁背部加龙胆草、元胡、川芎、五灵脂(包)各10g,郁金、制乳没各8g;腰腹背部加羌活、独活、川芎、五灵脂(包)10g,金银花、防风、荆芥、香附、牛膝、杜仲各12g,制乳没各8g;四肢者加荆芥、连翘、防风、元胡、丹参、赤芍、羌活、龙胆草、伸筋草各10g,鸡血藤20g。 对照组口服病毒灵1次0.2g,1天3次;维生素B 1 1次 20mg,1天3次;维生素B 121次25μg,1天3次;去痛片1次0.5g,1天3次;阿昔洛韦1次0.2g,1天5次,连服2周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 [1] 疗效标准。显效:疱疹干涸结痂,无新疹出现,疼痛及自觉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神经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疱疹干涸结痂,红肿渗出灼痛消除,无新疹出现,自觉症状及神经疼痛基本消失;无效:皮损未改善,疼痛未减。 3.2 结果:治疗组42例中,显效1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平均病程16.4天。对照组30例中,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6%,平均病程18天。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病程均优于对照组(P<0.05)。 4 病案举例 病人,女,62岁,左头额部患带状疱疹3月余,现皮疹已完全消退,遗留带状疱疹分布的色素减退斑,自感皮肤针刺样疼痛,头晕,疲乏无力,口干,舌暗苔白脉弦,用上述拟方加减治疗,15天后疼痛缓解,症状消失,临床治愈。 5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医宗金鉴》云:“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湿者色黄白、水疮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指出本病因为风、湿、热,其发病与心、肝、脾、肺诸脏有关。? 《证治准绳?疡医》“缠腰火丹”条目云:“或间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如束带”。《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说明带状疱疹乃湿热毒邪循肝经而发,病因为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年老体弱者,常因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血虚肝旺,湿热毒盛而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属于邪毒阻滞,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内伤心、肝、脾三脏,心火旺则血热,热灼皮肤,故疼痛难忍。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 [3] 。笔者自拟“活血祛痛汤”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根据经络分布,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辨证论治,加减用药。方中黄芪量大,配以当归,重在益气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佐泽兰、玉金、玄胡以理气止痛,以助活血之功。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除湿止痛之效。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白彦平,宋佩华等,活血化瘀法在带状疮疹初期治疗中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5):71 72 [2]程永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07, 12:69 70 [3]秦淑华,田谣等,中药治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9例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7,23:95 96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xxx有限公司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蛇串疮(带状疱疹) [概述] 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 (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 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治疗的护理。方法:对64例老年带状 疱疹患者进行中药外敷、皮肤、心理及疼痛护理。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 状疱疹,配合适当的护理,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护理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18-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疼痛剧烈的急性疱疹性皮 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局部皮肤疼痛。老年患者机体免疫 功能低下,带状疱疹局部疼痛明显,病程较长,后遗神经痛较常见[1]。2006年 12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4例,在本院中医科的配合下,采 用西医治疗与中药外敷相结合,防感染及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 就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4例老年带状疱疹,其中男58例,女6例;年龄67~93岁, 平均年龄78岁;27例伴有高血压病史,21例伴冠心病病史,其余病例伴糖尿病 或脑梗死等病史;临床表现:除2例外均出现皮疹、局部疼痛、烧灼感;发病部位:有37例疱疹在上季肋部及肩胛背部,25例疱疹在胸部皮肤,排除疱疹在面 部患者。 1.2治疗方法: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本院保密方中药研粉外敷1-2周,隔日换药;停止外敷后行TDP照射每口1~2次。 1.3结果64例患者56例疼痛完全消失,疱疹消退;6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疱疹消退60%以上;2例患者疱疹消退但疱疹处仍有痛觉。 2护理 2.1外敷中药护理敷药前用温开水小心清洁患处皮肤,注意不要将疱疹擦破;局部渗液较多者,可消毒后用5号半针头小心刺破,以无菌干棉签轻轻滚压,吸 出过多渗液。中药粉以温开水调至适宜的糊状,过干或过稀均不利粘着,趁温热 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以0.5-1㎝为宜,过薄将影响效果,过厚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尽快以弹力绷带或外科石膏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宜,整个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 的隐私及保暖。 2.2疼痛护理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慢性神经性痛[2]。老年人由于神经组织修 复过程减慢,疼痛亦较持久[3]且剧烈难忍,可整夜不能入眠,有时皮损已完全消 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患者的睡眠、情绪、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 能力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疼痛的影响。在临床评估中首先评估睡眠与生活自理能力 受的影响,对疼痛正确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带来的影响,如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白天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晚上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以促进睡眠,尽量将疼痛降到最低。 2.3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损害面积往往较大且易继发感染,要注意保持病 房环境清洁,减少探视;劝告患者切勿搔抓皮肤,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保持局 部皮肤清洁;健侧卧位;以防疱疹破溃及继发感染[5]。停止外敷中药后外涂炉甘 石洗剂,有破损及渗液较多时以过氧化氢按外科换药处理。并辅以红外灯照射, 直至皮损处干燥结痂。 2.4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老年患者多同时患多种疾病,由于生理及病理的原因,易出现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要注意对全身症状的观察,观察有无消化道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精编版

……………………………………………………………医药资料推荐…………………………………………………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1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验方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折叠编辑本段中成药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外治法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采取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住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其中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较好,并能够减少患者后遗性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带状疱疹是一种发疹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VZ)引起的,临床表现以红斑和水泡为主。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是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多呈带状分布,属于祖国医学之“蛇串疮”的范畴。发病以成年人多见,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及潮湿天气更易发生。临床上本病治疗的方法很多,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45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4 2.3岁。病程最短2 d,最长9 d。所有患者的皮肤损伤呈现出局限性的特点,发病部位:腰背部21例,胸肋部19例,头颈部3例,其他部位2例。 1.2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标准拟定:(1)皮肤损伤之前常先有局部的刺痛及灼烧感;(2)皮损多呈绿豆大小的水泡,簇集成群,常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皮损严重者常呈壞疽性或出血性;(3)自觉疼痛难忍,或皮疹消退后可后遗神经痛。 1.3治疗方法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方剂:龙胆草9 g,连翘15 g,生地15 g,泽泻6 g,车前子(包)12 g,黄芩9 g,栀子9 g,丹皮9 g,木通9 g,生甘草9 g。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丹参、郁金、乳香、没药;内有食滞、湿滞者加枳壳;皮损潮红疼痛明显者加大黄。外用:用冰硫地痢酊外涂。处方:冰片10 g,硫磺10 g,痢特灵10片,地塞米松10片,碾细成末后加到70%的乙醇50 ml中。用法:用双氧水消毒后,在用无菌棉签蘸取冰硫地痢酊溶液涂擦于患处,并超过病变部位2 cm以上。3 d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4疗效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依据进行评价。(1)显效:患者的疱疹均结痂或者消退,无疼痛感;(2)有效:患者的疱疹大致消退,存在轻度疼痛感,伴有较少的新发疱疹;(3)无效:在治疗前后患者的疱疹情况以及疼痛感未发生明显变化[2]。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从45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其中显效31例(68.89%),有效12例(26.67%),无效2例(4.44%),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 3讨论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以成年人多发。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潜伏于神经细胞里的病毒就会再次繁殖生长,侵袭到皮肤的相应区域而发病,具有神经阶段性及单侧性的分部特点,祖国医学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中医学认为带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带状疱疹,最怕胡椒粉!你好!我一直是你的忠实粉丝,我也一直偏爱中医。我提供一个偏方,对于蛇缠腰(带状疱疹),简单有效的治疗,就是:用胡椒粉洒在蛇缠腰的地方。这是我的好朋友去世的爷爷传下来的,他爷爷生前是老中医,生前在我们老家医治过很多病患。以后我会不断提供老爷爷的各种偏方,给广大患者提供方便。认识一种可以令你受用一生的本土草药[治生蛇特效药] 别错过它 杠板归,是位隔壁老人家推荐的,当时邻居有人得了带状疱疹,厦门人俗称“生蛇”,是生在脖子上的,虽然到医院做了治疗,但还是痛苦不堪,老人家知道后,就采来杠板归,石臼 里捣成泥糊,将其敷在疱疹上,另外将剩下的草煮水喝,喝的当晚,疼痛就大为减轻,第二天,带状疱疹就已基本好转,愈后不留疤痕,效果绝对显著。而多年以后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才真正让我对这种草的神奇,有了更加深的认识,我是前胸和后背得的带状疱疹,整大片,那晚那种神经性的抽痛真不得了,天明,家人就采来了杠板归,从敷药不到半小时,患处即感清凉舒服,一天之内带状疱疹的症状基本消除。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将这款草药推介给很多生蛇患者,都是快的一天,迟的两天,症状基本好转。 查过网络,很少有杠板归治疗生蛇的实例,因此,把我的经历说出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此偏方发出,希望能帮到更多人。【别名】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犁头刺藤、老虎利、雷公

藤、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头草、利酸浆、拦蛇风、有刺粪箕笃、犁头藤、三角藤、有竻火炭藤、大猛脚、五毒草、火轮箭、猫爪刺、蛇牙草、南蛇风、老虎刺、猫公刺、白大老鸦酸、杠板归、豆干草、酸藤、降龙草、蛇见退、水马铃、芽叶蓼、有刺犁头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来源】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 的地上部分。 【采制】夏季花开时采割,晒干。 带状疱疹的真正好秘方 带状疱疹在皮肤科,只能算是小毛病,但医生会治者甚少, 能100%治好者就更少了。 二十多年前,我和上百位乡村医生在卫校考试的时候,看到一位同行站在一株柳树下,手里拿着个柳树枝编的圆圈,闭着眼晴在不停的叽咕,向和尚念经。一问才知,他本人患了带状疱疹,在用斜门歪道之术治病呢。我说:你不会治带状疱疹?他说不会。我说要不要我传个绝招给你?他说不用。我行医时,有一天下午,陈集街上就有三位带状疱疹患者开车到我家治疗。因为别的医生治不好。仅我本人经手此病患者不下百人,无一例不愈者。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一、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又

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 【三、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侧。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每日1~2次。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每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每日1次。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四、皮肤针】

中药验方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中药验方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01-13T09:52:14.110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崔艳 [导读] 通过临床观察表明中药验方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经济方便、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崔艳(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 【中图分类号】R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验方(笔者自拟方)口服配合中成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符合带状疱疹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和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后者予中药验方口服及六神丸研末与绿药膏调和外敷。两组都以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完成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1%,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验方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药治疗;内服外敷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罹患肿瘤时,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明显疼痛,年龄愈大,疼痛愈重。临床上西医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效果不确切。笔者采用中药验方内服、配合外敷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2]。 1.2一般资料入选患者来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诊的患者,病程均小于3天,均为初诊,未服用过抗病毒药物。对患有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内科疾病,对阿昔洛韦、绿药膏过敏或不能耐受,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未坚持治疗者均不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病程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病程(天)对照组3217\1551.41±6.171.59±0.66治疗组3418\1649.52±8.04 1.68±0.7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阿昔洛韦片(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克×24片,国药准字H20059927)每次0.2g口服,每日5次;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0.5mg×10片×2板,国药准字H20030812)每次0.5mg口服,一日3次;阿昔洛韦软膏(河南羚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0克:0.3克,国药准字H20045000)外擦未破皮损处每日3次,皮肤破溃处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连续用药10天。 1.3.2治疗组:中药验方系笔者多年临床治疗本病之常用方,由龙胆泻肝汤等方化裁而来:(醋柴胡10g、虎杖12g、泽泻15g、黄芩9g、生甘草3g,药材由本院中药房提供)。辨证加减:发于头面部的加川芎12g,发于胸胁部的加龙胆草6g,发于下肢的加牛膝9g,疼痛剧烈的加延胡索12g。每剂加水浸泡15分钟后大火煮沸10分钟,再改文火煎20分钟后,取药汁200ml饭后温服,每日2次。 皮疹处用六神丸(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10粒×6支,国药准字Z20020069)研末调和绿药膏(上海新亚制药有限公司,15g,国药准字H31022635)外敷每日3次,连续用药10天。 1.4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皮疹消退,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无明显减轻。总有效包括痊愈和好转。 1.5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比率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痊愈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中医认为带状疱疹(蛇串疮)的病因病机或因情志不遂、肝火妄动,而致肝胆火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或年老体弱,病后气虚、血虚肝旺;或热毒过盛、气血凝滞等;复受湿毒侵袭,内外合邪,郁结经络,发于肌肤而致病。 总之本病以湿热火毒为主,方中虎杖清热解毒、利胆却湿、散瘀定痛,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并用泻肝胆之实火,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醋柴胡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醋炙能缓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引药入肝经;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使湿热从小便而解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耗血,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泄中有补,以其益气清热调和诸药为佐使。全方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发于头部的加川芎,因其善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达巅顶,下行血海,2达肝胆,外散风邪,走而不守,为治上要药;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为治疗肝经湿热的主药;牛膝善活血通— 302—经、利尿通淋,引气血下行,病发下肢以之引经;延胡索活血行气、调经止痛,研究表明其有镇痛、镇静、安定作用,能缓解疼痛。外用六神丸30粒研末调和绿药膏外敷皮损处,消炎止痛作用明显。六神丸能消肿止痛、解毒辟秽[4],既可内服,又可外敷。方中牛黄、麝香为君,清热解毒、消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

三黄汤加黄柏。 验方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折叠编辑本段中成药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外治法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

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针刺拔罐与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刘吉玉 带状疱疹一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民间有多种名称,如“蛇丹”“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蛇盘疮”“缠腰龙”“蜘蛛疮”等。这是一种伴随剧烈的神经痛的皮肤病,如果治疗措施不得力,可能造成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 一、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 急性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湿热毒邪(西医学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为正气虚弱(即西医学的免疫力低下)。毒邪和正气虚弱可以相互为因,毒邪的感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基础。正气虚弱的原因有多种,如劳倦过度、嗜酒肥甘、久病体虚、情志不遂等均可导致正气虚弱,这就给湿热毒邪提供了致病的必要条件,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临床上大面积的带状疱疹重症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清楚急性带状疱疹的发生及病理机制: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侵入并进入脊神经后根的神经节细胞内,潜伏在那里呈休眠状态,当机体正

常免疫防卫机制受到损伤或抑制而发生功能低下时即可激活病毒在感觉神经末梢迅速增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而发病。由于病毒主要侵犯感觉神经,所以临床上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剧烈疼痛。 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特征一般应是剧烈的神经痛、节段性水疱疹、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诊断时应当注意其特殊类型:如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内脏带状疱疹等,这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致病有一定的严重性,有些可致失明、耳聋、甚致死亡。有些病例可因早期仅有疼痛而极易被误诊为心绞痛、胆道或肾绞痛等,临床应当谨慎。另外,尚需注意微皮损型及

带状疱疹特效秘方,大公开,治

秘带状疱疹特效秘方,大公开,治一个,好一个 2015-05-08 中医祖传秘方大公开 中医祖传秘方大公开 关注“中医祖传秘方大公开”微信,查看更多养生知识和切实有效的祖传秘方。 如何关注:点击上方蓝字“中医祖传秘方大公开”,并点击“关注” 今天下班的时候,路过皮肤科看到张医生接诊了一个带状疱疹的病人,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治疗带状疱疹的情形。 那是我刚开始独立坐诊的时候,一天一个朋友找我闲聊对我说自己得了带状疱疹,在某皮肤专科门诊治疗,那个医生给他输液,口服药,外用药,可谓是陆海空全面进攻,但治疗一周后效不足言,不知如何是好,甚是惆怅。我告诉他我有家藏方书一本,其中载有“疱疹散”一方,问其可愿一试,患者别无良策,只能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无奈点头应允。急配疱疹散。 疱疹散 组方:雄黄15克青黛12克枯矾9克冰片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 调配:取阿昔洛韦乳膏一支挤入容器内,加入“疱疹散”适量调匀即可 次日患者大喜来报,说涂药回家后即感轻松,疼痛稍减,睡至半夜醒来,感觉疼痛大减,又涂药一次,早晨醒来疱疹已经全部消退,结痂。万分欣喜,特来相告。后来我用此方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疗效卓著,屡建奇功。 方解: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其症状有红肿热痛属热,又有水泡属湿。基本病机为湿热邪毒滞留经络皮肤。治疗取雄黄以“驱蛇”为君,青黛大寒以清热解毒,枯矾燥湿二药共奏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而为臣药,冰片寒凉清热又能止痛,并可助诸药透皮而为佐药,阿昔洛韦乳膏为赋形剂。此方疗效奇佳,一直以来我视其为珍宝,秘而不传,如今皈依佛门,蒙佛祖护佑,感念恩德。为种福积德,今公之于众,望能广为流传,普救世人。 声明 付济华中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尽得真传。皈依佛门后,发愿公开家传秘方,望能造福广大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让大家小病,慢性病不用进医院,自己按方配药即可,疗效非常的好。都是本人一直珍藏多年秘而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的进展情况,其中主要探讨了中医内治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法;中医内治法;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17-02 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中,发现运用中药内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均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肯定了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 1.带状泡症的介绍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具有簇集水疱,急性期疼痛较重,后遗神经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了了中医治疗法和西医治疗法。在西医治疗中,主要采用抗病毒、止痛、免疫调节剂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帮助病患者缓解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神经痛,但是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不明显。而中医药治疗方法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应用时间较为长久,不仅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治疗方法,而且辨证细致、用药灵活,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复发率较低,中医药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前景广阔。 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带状疱症的发病机理在于脾失健运、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情志受损、肝郁气滞、饮食没有节制等原因,因此根据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肝、脾论治,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了肝胆湿热型、脾虚湿蕴型、气滞血瘀型,治疗的思路注重整体治疗,着重于清热解毒、利湿导滞、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与此同时中医药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带状疱症的愈合以及神经恢复的进程,有效地对后遗神经痛产生预防作用,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远期疗效比较理想,由此充分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 2.中医内治法 2.1 肝胆湿热型 肝胆湿热型的病患者通常的病因在于病患者长期的情志不调,情绪长期处于忧郁的状态中,容易发怒,对自身的肝阴造成了损害。主要症状表现如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舌燥、面红目赤、舌苔颜色呈黄等等。在带状疱疹的开始阶段,病邪对人体造成损害,积聚于局部皮肤,导致皮损消退后邪毒依然残留在人体的经络气血中,阻碍气血循环,气血运行的不通畅导致人体疼痛感产生。由此可见,采用去除邪毒以及疏通经络的方法,可以帮助机体的气血改善运行,进而促使疼痛消失。根据杨永禺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治疗方法,采用了金银花、野菊花、黄芩等中药材,自拟解毒中药汤剂,对4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痊愈率达到了100%,具有着极为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根据郭青海的清热燥是解读通络治疗方法,采用了金银花、白纸、赤芍、浙贝母、当归尾等等中药材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97%的治疗效果。根据范琴祛风通络治疗方法,采用了白芷、细辛、姜半夏、白附子、僵蚕、柴胡、夜交藤等中药材进行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痊愈率达到了100%。 2.2 脾虚湿蕴型 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的原因通常在于病患者平时饮食不节制所致,饮食习惯过于肥腻,对脾胃造成了过度的负担,长期以来就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一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治疗的护理。方法:对64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中药外敷、皮肤、心理及疼痛护理。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配合适当的护理,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疼痛剧烈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局部皮肤疼痛。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带状疱疹局部疼痛明显,病程较长,后遗神经痛较常见[1]。2006年12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4例,在本院中医科的配合下,采用西医治疗与中药外敷相结合,防感染及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4例老年带状疱疹,其中男58例,女6例;年龄67~93岁,平均年龄78岁;27例伴有高血压病史,21例伴冠心病病史,其余病例伴糖尿病或脑梗死等病史;临床表现:除2例外均出现皮疹、局部疼痛、烧灼感;发病部位:有37例疱疹在上季肋部及肩胛背部,25例疱疹在胸部皮肤,排除疱疹在面部患者。 1.2治疗方法: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本院保密方中药研粉外敷1-2周,隔日换药;停止外敷后行TDP照射每口1~2次。

1.3结果64例患者56例疼痛完全消失,疱疹消退;6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疱疹消退60%以上;2例患者疱疹消退但疱疹处仍有痛觉。2护理 2.1外敷中药护理敷药前用温开水小心清洁患处皮肤,注意不要将疱疹擦破;局部渗液较多者,可消毒后用5号半针头小心刺破,以无菌干棉签轻轻滚压,吸出过多渗液。中药粉以温开水调至适宜的糊状,过干或过稀均不利粘着,趁温热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以0.5-1㎝为宜,过薄将影响效果,过厚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尽快以弹力绷带或外科石膏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宜,整个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保暖。 2.2疼痛护理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慢性神经性痛[2]。老年人由于神经组织修复过程减慢,疼痛亦较持久[3]且剧烈难忍,可整夜不能入眠,有时皮损已完全消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患者的睡眠、情绪、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疼痛的影响。在临床评估中首先评估睡眠与生活自理能力受的影响,对疼痛正确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带来的影响,如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白天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晚上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以促进睡眠,尽量将疼痛降到最低。 2.3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损害面积往往较大且易继发感染,要注意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探视;劝告患者切勿搔抓皮肤,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健侧卧位;以防疱疹破溃及继发感染[5]。停止外敷中药后外涂炉甘石洗剂,有破损及渗液较多时以过氧化氢按外科换药处理。并辅以红外灯照射,直至皮损处干燥结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