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册--17周围神经

17.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PNS )由如下结构(包括Ⅲ-Ⅻ颅神经,脊神经,四肢神经以及颈丛,臂丛和腰丛)及其连接中枢神经系统(CN S )和末位器官的神经纤维或轴突组成,后者包括运动性和感觉

性,躯体性和内脏性1

拇指 屈/伸发生在手掌平面 外展/内收发生在手掌的右侧三角平面 偶尔出现尺神经支配拮抗肌的反常现象 表17-3 拇指的三条神经分布

NB:美国拇指序号习惯为:1=拇指,2=示指,3=中指,4=环指,5=小指

※粗体表示主要的神经分布。还存在不同观点,所列出的是根据文献得出的大多数观点#干(臂丛的干):S=上干,M=中干,I=下干, all=所有三个干

§束(臂丛的束):P=后束,L=外侧束,M=内侧束

※指主要的神经分布,小分支通过附加说明列出。例如,当神经根表示为C5(C4-6)时,表示C5是主要的神经支配,但是每个节段都有C4-6的支配

#丛:L=腰丛,S=骶丛

§髂腰肌是髂肌和腰大肌的合并说法

△“腿筋”:常见的肌肉群名称,:半腱肌和半膜肌(总称中央腿筋)和股二头肌(外侧腿筋)η拇长伸肌是最典型的L5分布的肌肉

** 此肌肉在临床无法检查,但对于EMG很重要

(拇:为脚拇指,由于词库不足引起)

17.1臂丛

最常见的臂丛由C5-T1神经根的前支组成(后支分布于脊旁肌),所画示意图见图17-1。

图17-1 臂丛的示意图

(经许可:Churchill Livingstone,Edinburgh,1973,

R.Warwick & P.Williams:Gray’s Anatomy 35th Editi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臂丛分支

表17-4显示了特定的肌肉动作等,同样见于图17-1,“\”指出所列肌肉的神经支配。“→”表示前面神经的分支。

桡神经(C5-C8)

见图17-3

桡神经(及其分支)分布在上臂和前臂的伸肌

\肱三头肌(所有3个头)

\肱桡肌

\桡侧腕长&短伸肌(后者来自大致终末分支的部位)

\旋后肌(来自终末分支附近)

→继续延续为后骨间神经进入前臂(C7,C8)

\尺侧腕伸肌

\指伸肌

\小指伸肌

\拇短伸肌&拇长伸肌

\拇长展肌

\示指伸肌

腋神经(C5,C6)

见图17-3

\小圆肌

\三角肌

正中神经(C5-T1)

见图17-3

1.上臂无分布

2.除了尺神经支配的两块肌肉外,支配前臂所有的旋前肌和屈肌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指浅屈肌

3.手部=仅支配“LOAF”肌肉

\L umbricals 1&2(第1,2蚓状肌)

\O pponens(拇对掌肌)

\A bductor pollicis brevis(拇短展肌)

\F lexor pollicis brevis(拇短屈肌)

→在肘或更远处的分支是前骨间神经(纯运动神经)

\Ⅰ&Ⅱ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

\旋前方肌

尺神经(C8,T1)

见图17-3

1.上臂无分布

2.仅支配前臂两块肌肉

\尺侧腕屈肌

\Ⅲ-Ⅴ指深屈肌

3.所有手肌(包括上述的“LOAF”肌,见上)

\拇收肌

\拇短屈肌

\所有背侧和掌侧的骨间肌

\3&4蚓状肌

\小鱼际肌(小指展肌,对掌肌&短屈肌)

肌皮神经(C5,C6)

支配上臂屈肌

\喙肱肌

\肱二头肌

\肱肌

→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支配前臂桡侧皮肤的感觉

肩胛背神经(C4,C5)

\菱形肌(大&小)

\肩胛提肌

肩胛上神经(C5,C6)

\肩胛上肌

\肩胛下肌

肩胛下神经(C5-7)

\大圆肌

\肩胛下肌

胸背神经(C6,C6,C8)

\背阔肌

胸长神经(C5-7)

起自近端神经根

\前锯肌(拉肩胛骨向前紧贴胸廓);损伤出现“翼状肩胛”。(检查方法:让病人斜靠墙,上臂外展,如果前锯肌无收缩,肩胛会和后胸壁分离。)

17.2 周围神经疾病

定义

周围神经病:有时也用“多发神经病”一词,指周围神经弥散性病变,产生无

力、感觉障碍,和/或反射改变

单神经病:单根神经的病变,经常由创伤或压迫造成

多发性单神经病

累及到2支或更多的神经,通常由全身性疾病引起(例如血管炎,糖尿病等)

周围神经疾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二类,最常见的先天疾病是Charcot-Maric-Tooth综合征(腓骨肌肉萎缩)。

获得性单纯感觉性神经病(无自主功能障碍)很少见,可见于维生素B6治疗或副肿瘤综合征(见下)。此问题可见p534压迫性神经病。

一种周围神经病病因的记忆方法是“DANG THE RAPIST”(见表17-6)。糖尿病、酒精中毒和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Guillain-Barre 综合征,下画线)占90%。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炎/血管炎,不明意义的单克隆性γ-球蛋白病(MGUS),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Sjogren’s综合征/病)。

副肿瘤综合征:不到1%的癌症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见p90)。在早期的描述中3,就有和癌症有关的不明原因的周围感觉性神经病。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感觉性神经病病人,应除外隐性癌症。平均间隔28个月后4,高达35%的病人会被发现患有癌症,因此即使第一次随访阴性,也应该继续随访。

检查:

对不明原因的外周神经病病人的最初随访包括:

1、血液检查:Hgb-A1C,TSH,ESR和维生素B12

2、EMG

假性神经病

定义:心因性的躯体疾病或装病而出现的疼痛,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无力,甚至可以有客观发现,如颜色和温度的变化,和神经病的症状相似5。

酒精性神经病

以产生弥散的感觉性神经病为特征,伴跟腱反射消失。

臂丛神经病6(p918)

臂丛神经病的病因鉴别诊断:

1.肿瘤:例如Pancoast综合征(几乎都见于下丛病变)

2.(特发性)臂丛炎:最常见的是上丛或弥散性病变(见下)

3.病毒

4.继发于放射治疗:常为弥散性(见下)

5.糖尿病

6.血管炎

7.遗传性:主要为基因性

8.创伤(见p532)

诊断: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做CXR(用顶脊柱前凸位)、血糖、血沉和ANA检查。通常特发性臂丛神经炎在4周时会开始出现某些缓解。如果到时无缓解则需要做臂丛MRI。

特发性臂丛神经病

其他文献中,也有称之为(麻痹性)臂丛神经炎、臂丛炎、神经痛性肌萎缩,Parsonage-Turner 综合征的。究竟是感染还是炎症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过敏机制。预后一般良好。

在一篇经典文献中复习了99个病例7:男:女=2.4:1。25%的病人既往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可以在接种后发病。34%累及双侧。

主要症状是急性发作的剧烈疼痛伴力弱。力弱和疼痛同时出现,或当疼痛减轻后一段时间(70%见于疼痛发作后的2周内)出现。力弱从不会先于疼痛出现,80%的病人力弱突然发作。疼痛一般为持续性,被描述为“锐痛”、“跳痛”、“刺痛”等。上臂运动可以使疼痛加剧,15%出现肌肉疼痛。疼痛持续数小时到数周。35%发生感觉异常。疼痛通常不放射。当症状为双侧时,力弱通常不对称。

EMG/NVC可以帮助定位受累的臂丛,还可以在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时发现对侧肢体受累。此检查必须等发病超过3周作才有意义。

检查

96%有无力或麻痹,50%局限在肩带。易受累肌肉的先后顺序为:三角肌,棘肌(spinati),前锯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20%发生翼状肩胛。60%的臂丛病变出现混合性感觉缺失(表面皮肤和本体感觉)。感觉缺失最常见于上臂的外表面(旋绕的神经分布)和前臂桡侧面。反射是可变的。

总之,主要受累的区域为56%累及上丛,38%弥散性受累,6%累及下丛。

转归:

主要累及上丛的病人功能恢复较好,60%的病人一年后功能恢复正常,而累及下丛的病人恢复要1/5-3年。据估计1年内的恢复率为36%,2年内为75%,3年内为89%,仅5%复发。没有证据显示激素可以影响病程。

放射神经病

常见于对乳腺癌进行腋窝部外放疗后。出现伴或不伴无力的感觉缺失。可能需要做CT或MRI 以除外肿瘤侵袭臂丛。

腰骶丛神经病

和特发性臂丛炎(见上)类似。有争议的是此病是否单独存在而不伴糖尿病。经常以下肢的

间断疼痛起病,在随后的数天至数周内出现伴或不伴肌肉萎缩的无力。感觉症状不明显,通常有感觉异常。仅偶尔出现客观的感觉缺失。股神经可能有压痛。

鉴别诊断

当股四头肌无力和疲劳时可能和股神经病或L4脊神经根病相混淆。同样,当看到足下垂时,可能错误地怀疑L5脊神经根病或腓神经病。偶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显著特点是无背痛,Valsalva 试验(用力呼气,抵住关闭的声门以增加胸内压)或背部运动可以使疼痛加剧,并且明显影响感觉。和足下垂的鉴别见p872,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的鉴别见p867。

病因学

除了肿瘤外,其他的病因和臂丛神经病(见上)的病因类似。应考虑到盆腔占位(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

检查

除了用腰椎MRI和盆腔CT代替臂丛MRI以除外占位外,和臂丛神经病(见上)的诊断相似。

EMG是诊断的关键:分布不均的去神经的证据(肌纤维颤动电位和运动单元电位不是数量减少,就是振幅或时程和多相电位增加)涉及至少2个节段水平并有脊旁肌电减少具有高诊断价值,(除外糖尿病等的情况下)。

疼痛的缓解要早于肌力的恢复。一般说来,病情改善表现为单相、慢波(数年)和不完整波。

糖尿病性神经病

大约50%的糖尿病人出现神经病的症状,或在电生理诊断试验中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发生9。关于不同临床综合征的数量尚有争论,此病可能是一个征候群10,有许多种不同的症状组合。一些比较确定的综合征包括:

1.原发感觉性多神经病:为全身性,和手相比,更易影响足和腿。呈慢性进行性,常伴逐渐加重的远侧振动觉的丧失(通常随年龄缺失,在40岁以后每年丧失1%),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足底对于压力可能是敏感的。

2.自主性神经病:影响到膀胱,内脏和循环反射(导致直立性低血压)。能导致无力、排尿障碍、腹泻、便秘、瞳孔光反应损害。

3.糖尿病神经丛病,或近端神经病,可能继发于神经的血管损伤(与糖尿病性单神经炎相同)

A.发生于超过50岁患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经常和股神经病混淆,出现臀部、大腿、膝盖

前部,有时小腿内侧剧烈疼痛,股四头肌,髂腰肌,偶尔大腿内收肌无力,膝腱反射消

失,可能沿大腿内侧和小腿感觉缺失,疼痛常在数周内缓解,而无力要持续数月。

B.糖尿病性肌肉萎缩,发生于相同人群,经常被诊断为糖尿病后不久。其他名称包括:

Bruns-garland 综合征,缺血性多数性单神经病,不对称性疼痛间断发作(通常为一种

深部痛或烧灼痛,伴新出现的刺痛发作,夜间最严重。部位:背、臀部,大腿或小腿,近

端肌肉或远端肌肉进行性无力,常出现体重下降。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感觉缺失不明

显,近端肌肉(特别是大腿的近端肌肉)可以萎缩。EMG显示恒定的脱髓鞘伴轴突变性

和脊髓旁受累,没有肌萎缩。症状为进行性或在数周甚至长达18个月内逐步发展,然后

逐渐消退。在此期间,或以后的数月到数年内对侧肢体可以受累。腓神经活检可见脱髓

鞘改变。

C.糖尿病末梢神经病(DPN):和糖尿病肌萎缩相比,除了对称性下肢通常以无力亚急性起

病外,非常相似。表17-7比较了DPN、糖尿病肌萎缩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多神经根病

(CIDP)的特点:

治疗

虽然认为免疫疗法(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血浆交换)可用来治疗严重的和进行性的病例(疗效尚未肯定),但是对于Bruns-Garland 综合征仍然无有效手段。对于感觉性多神经病,良好地控制血糖有助于缓解症状。另外的方法有:

1.mexiletine(Mexitil®):开始剂量 150mg,q8 hrs,然后根据症状点滴,最大剂量10mg/kg/d 2.阿米替林(Elavil®)和羟哌氟丙嗪(Prolixin®):开始剂量为阿米替林 25mg po q hs 和羟哌氟丙嗪 po TID,然后逐步加量到阿米替林 75mg po q hs15(单独使用阿米替林≈100mg qd也可能有效16)。该药的有效性已经被怀疑17,但是许多研究仍表明该药的好处16,18。

限制其使用的副作用包括:镇静、错乱、疲劳、不适、轻度躁狂、皮疹、尿潴留和直立

性低血压

3.desipramine(Norpramin®):选择性更高的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阻断剂(看来较五羟色胺重摄取阻断剂更有效)。有效的平均剂量为 110mg/day,和阿米替林类似,因此可用于不

能耐受阿米替林的病人16。副作用包括失眠(白天给药可以使症状减轻到最小),直立性

低血压、皮疹、束支传导阻滞、震颤和发热。剂型有10、25、50、75、100和150mg的

片剂。

4.辣椒素(Zostrix®):对一些病人有效(见辣椒素,p382)

5.paroxetine(Paxil®):一种抗抑郁药,为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用法:20mg PO q AM.如果需要,增加 10mg/d,q week,至最大量 50mg/day(老年,虚弱病人,

或肝、肾衰竭病人最大剂量为 40mg/day).剂型有20mg 和 30mg 片剂

药物诱导的神经病

许多药物都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这些药物有好的也有名声狼籍的:

1.反应停(thalidomide):慢性使用时可引起神经病,是可逆的19

2.甲硝唑(Flagyl®)

3.苯妥英(大仑丁Dilantin®)

4.阿米替林(Elavil®)

5.氨苯砜:据报道在非麻风病人中使用引起的罕见并发症是由于轴突变性,类似于Guillain-Barre 综合征的一种可逆的周围神经病(见p74 Guillain-Barre 综合征)6.呋喃妥英(Macrodantin®):还可引起视神经炎

7.降胆固醇药物:例如,

lovastatin(Mevacor®),indapamide(Lozol®),gemfibrozil(Lopid®) 8.铊:可产生震颤、腿痛、手足感觉异常、下肢多神经炎、精神症状、谵妄、癫痫、脑病9.砷:可产生麻木、四肢烧灼痛和刺痛

10.化疗药物:顺铂, 长春新碱…

股神经病

表现为:

1.运动障碍:

A.股四头肌(伸膝)消耗性和无力

B.髂腰肌无力(屈髋):如果出现,说明非常近侧的病变(腰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位于当从神经孔远端向髂腰肌发出分支的部位

2.膝腱反射减弱

3.感觉异常:

A.大腿前部和小腿中部感觉缺失

B.在相同分布区可出现疼痛

4.机械性体征:直腿牵拉试验阳性(见p297)

鉴别诊断:

1.L4神经根病变:L4神经根病变不会造成髂腰肌无力(见L4受累,p869)

2.糖尿病腰丛神经病(见上述的糖尿病性神经病)

3.(特发性)腰骶丛神经病(见上)

病因学:

1.糖尿病:最常见的病因

2.股神经压迫:罕见

A.可以继发于股疝或在疝修补术中深部缝线损伤

B.继发于时间长的骨盆手术,由牵开器压迫造成(通常是双侧的)

3.腹腔内肿瘤

4.股动脉插管:见下述的心导管后神经病

5.腹膜后血肿(例如,血友病或抗凝)

6.手术期间(见p530)

爱滋病神经病

3%的爱滋病人会出现周围神经病20(而仅仅HIV阳性者不会出现神经病)。最常见的病症是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DSP),通常包括模糊的麻木和刺痛,有时足痛(虽然也可以是无痛的)。可以轻触觉和振动觉敏感性下降。其他神经病包括单神经病(通常股痛性感觉异常,见p544),多发性单神经病,或腰多发神经根病。治疗爱滋病的药物也可造成神经病(见下)爱滋病人中DSP经常伴CMV感染,细胞内分支杆菌感染,或可能由于淋巴瘤病侵袭神经,或淋巴瘤病脑膜炎。在电生理检查中可表现为混合性轴突脱髓鞘性神经病。

和治疗爱滋病药物有关的神经病:

1.核酸反转录酶抑制剂

A.zidovudine(Retrovir®)(正式名称:AZT)

B.didanosine(ddI;Videx®):可造成剂量相关性疼痛性神经病21

C.stavudine(d4T;Zerit®):可以造成感觉性神经病,通常当d4T间断使用时症状改善,如果重新从小剂量用起则可以不复发

D.zalcitabine(ddC;Hivid®):剂量相关性神经病,可以严重并且持久。在糖尿病或didanosine治疗的病人中更常见

2.蛋白酶抑制剂

A.ritonavir(Norvir®):可造成周围性感觉异常

B.amprenavir(Agenerase®):可以造成口周感觉异常

围手术期神经病

同样见于下文所述的心导管后神经病。大多数经常累及尺神经和臂丛神经。在许多病例中,一条神经不正常但是无症状,可以是以下原因中任何一个的结果:神经的牵拉或压迫,普遍缺血或代谢紊乱。损伤可以是永久或暂时的。几乎都发生在成年人。

1.尺神经病:通常归咎于外来的神经压迫或错位导致的牵拉。虽然在一些病例中这是事实,但是在一组病例中这仅占17%。这些神经病有关的病人相关的特征见表17-8。许多这类

病人对侧神经传导不正常,提示一种易患病的状态。许多病人没有症状,直到超过术后

48小时。通过胳膊下衬垫东西,尤其是在肘远端,避免肘屈曲(避免超过110度屈曲,

否则拉紧肘管韧带)可以降低危险。

表17-8 麻醉导致的尺神经

2.臂丛神经病:可以误认为尺神经病。出现与否和胳膊位置或衬垫无关。可以和以下因素有关:

A.正中胸骨切除(最常见伴内部乳房切除)。后胸骨回收取代上部肋骨的位置,可以牵拉或压迫C6到T1神经根(主要分布到尺神经)

B.当病人被肩带固定时的头低位。肩带应放置在肩锁关节以上,要不滑的床垫,以及屈膝可以作为帮助。

C.俯卧位(少见):尤其当肩外展,肘屈曲和对侧头旋转时。

3.正中神经病:手术前可以由于牵拉神经造成正中神经损伤。看来好发于中年肌肉发达的男性。衬垫应放在前臂下方,手保持轻度肘屈。

4.下肢神经病:多发生在进行截石位手术的病人。接受截石位手术的大宗病例中神经受累的频率:腓总神经81%,坐骨神经15%和股神经4%。体位以外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长,

特别瘦的体型,术前吸烟的。

A.腓总神经病:在膝后窝易受损伤。此处它绕腓骨头。可以被大腿固定器压迫,在此部位大腿固定器应加衬垫。

B.股神经病:自身保持腹壁回缩或阻断外回肠动脉可压迫神经。出血进入髂腰肌也可压迫神经。股神经皮支可以在劳动和/或分娩(通常是短暂的)过程中被损伤。

C.坐骨神经病:可以发生牵拉损伤,在截石位髋过屈和伸膝时发生。

治疗

当发现神经病时,确定它是感觉,运动或混合性的。和运动性神经病相比,纯感觉性大多数是暂时的,建议预期治疗5天左右(让病人避免可以加重神经损伤的体位或动作)。对所有运动性神经病和感觉性神经病持续超过5天的,应请神经科会诊。22

其他神经病

淀粉样神经病

淀粉是一种不溶解的细胞内蛋白质聚集,可以沉积在周围神经。在一些条件下发生淀粉化,例如约占多发骨髓瘤(也见p488)病人的15%。此病主要产生进行性自发的神经病和对称性分离性的感觉缺失(痛觉和温度觉减弱,振动觉保留)。通常运动功能受累不明显。可以使神经容易受到压力损伤(尤其是腕管综合征,见p538试验室检查)。

尿毒症性神经病

发生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早期症状包括小腿抽筋(“Chalie horses”),足感觉迟钝性疼痛(类似糖尿病性神经病)和“得不到休息的腿”。跟腱反射消失。足靴区感觉消失,随后出现下肢无力,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还不知道引起不适的毒素是什么。透析和肾移植可以缓解症状。

心导管术后的神经病

在一组约10000例股动脉插管(例如,为了冠状动脉造影或血管成型)后的病人中,神经病的发生率为0.2%(文献中报道可高达3%)。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发生腹膜后血肿或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手术需要大的引导鞘(例如,血管成型&放置支架>诊断性插管),抗凝剂过量。(持续至少12小时PTT>90)。

已经确定的两组病人见表17-9。

28

插管手术后极痛苦的疼痛经常在神经病发生或被认识到之前出现。

治疗:

考虑到可能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后,可进行手术修补,但是对于神经病则保守治疗。用手术引流血肿来降低神经病危险的病例不应该出现。股或闭孔神经病的无力表现需要住院康复。

疗效:

1组病人在不超过5个月内完全恢复。2组中,在2个月内50%完全恢复。6例有持续症状,5例有轻微腿感觉障碍性神经病(1例感觉至少有轻微的残废),1例有轻微的持续性股四头肌无力,偶尔走路需要拐杖。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解剖

参阅图17-4。神经内膜 包绕有髓和无髓轴突。这些轴突在神经束内聚集,外面被神经束膜包绕。神经外膜包住神经干,其中的神经束 被束间的神经外膜 或 神经中膜分隔。

周围神经再生的速度≈1mm/天(大约1英寸/月)。用神经必须经过的长度(来自解剖学知

识)除以这个数字,可以指导要等待多久才能判

断治疗(手术或非手术)成败与否。然而,这个

原则可能不适用于远距离(>=12英寸)神经,

因为可能肌肉纤维化会超过神经再生。

损伤分类

有许多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系统。Seddon

分类(一种旧的三级系统,被许多人认为不能令

人满意):

● 神经失用:生理性横断,无华勒变性,基底膜完整。轴突运输减少。在数小时到数月内

恢复,平均6-8周。

●轴索断裂:轴突和髓磷脂鞘完全中断,基质保持连续性,发生华勒变性。

●神经断裂:神经完全离断或因瘢痕组织而杂乱无章,不可能自发再生。

Sunderland 系统(一种五级系统)可能更有用,附加的第六级表示混合性病变,如表17-10所示。

臂丛损伤

病因包括:

1.刺入创伤

2.牵张性损伤(伸展损伤):较中索和正中神经而言,更易影响后索和侧索

3.第一肋骨骨折

4.血肿压迫

最初的检查是尝试鉴别不能通过手术修复的神经节前损伤(神经节背根近侧)和节后损伤。节前损伤的线索包括:

1.Horner 综合征:节前损伤阻断白交通支

2.前锯肌麻痹(胸长神经):产生翼状肩胛。

3.菱形肌麻痹(肩胛背神经)

4.早期神经病疼痛提示神经根撕裂。

5.EMG:需要损伤≥3周才有一些表现。寻找:

A.因丧失神经输入在椎旁肌内的去神经电位。脊神经后支来自神经节背根的远端。因有重叠的部分,不能定位于特定的节段。

B.正常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节前损伤保留背侧神经节感觉细胞体和远端轴索完整,以致即使在麻醉区域也可在近端记录到正常SNAP

6.脊髓造影术或MRI上的脑脊膜膨出(提示,但未证实,邻近节段的病变也很可能靠近端)

(Duchene)-Erb’s 麻痹

上部臂丛损伤(C5&T1,有些作者将C7也包括在内),例如,常见于因难产或摩托车车祸,暴力将肱骨头从肩膀上分。三角肌,肱二头肌,菱形肌,肱桡肌,冈上/下肌,偶尔旋后肌麻痹。

运动:在肘部,臂悬于旋内&伸展位(“Belhop’s tip position”)。手运动不受影响。

Klumpke’s 麻痹

下部臂丛损伤(C8&T1,有些作者将C7也包括在内),来源于摔倒过程中牵拉外展位的胳膊,或由于Pancoast’s 综合征(肺尖肿瘤-用顶上脊柱前凸位(apical lordotic view)作CXR检查)。特征表现为爪形畸形(也见于尺神经损伤),伴无力和手小肌肉疲劳。如果T1受累可出现Horner 综合征。

新生儿臂丛损伤

存活新生儿中发生率为0.3-2.0/1000。少数情况下,一例先天性病例可被误认为所谓的“产科”麻痹29。

上部臂丛损伤最常见,其中大约一半有C5&C6损伤,并且25%也累及C730。合并上下部损伤的约占20%。单纯的下部(C7-T1)损伤很罕见,仅为大约2%。双侧损伤约为4%。

危险因素:体重大的新生儿,初产妇,肩位难产,使用产钳31,以及臀位32。一个发病机制是肩膀下降伴颈椎向对侧倾斜。

大部分(约90%)可以自愈(许多在24小时内),但是少数病例手术是有帮助的。在发病后6个月内不考虑手术,通常等一年,确定不会自愈时再手术。对出现神经节前损伤(见上)表现的手术同样有帮助。当EMG显示神经再通的体征时,一些病人也应该继续原有治疗。

治疗

1.大多数损伤在发病时症状就达到高峰。进行性的功能障碍通常由血管损伤引起(假性

动脉瘤,动静脉瘘或膨胀性的凝血块),这些情况应该被立即发现。

2.应该紧急发现清洁、锐利、相对新鲜的撕裂伤(通常为医源性,由解剖刀引起的),在72

小时内作无张力的端-端吻合修复。

3.原发伤口一愈合就应该发现有严重或完全的缺损。

4.臂丛枪伤(GSW)很少将神经劈开。缺损通常由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造成。神经保

留部分功能,通常可以自行恢复;而出现完全功能丧失的则不能恢复。手术对于下干,中索或C8/T1神经根离断损伤无效。大多数需保守治疗2-5个月。手术指征见表17-11

5.牵引损伤:不完全神经节后损伤有自发缓解的倾向。成年人损伤在3-4个月还没有恢复

满意者应探查。

6.连续性神经瘤:引起SNAP的通过神经松解术治疗。没有引起SNAP的内部已完全离断,

需要切除并神经移植。

=========================================================================

17.2.1压迫性神经病

压迫性神经病是一种周围神经损伤,源自于外力或临近解剖结构的压迫。机制不同,从一到两个明确的压迫性因素到许多对神经局限性的,重复性的轻微压迫。特定的神经由于浅表,位置固定,横穿一个限定的空间,或接近关节而在特定的部位特别容易受到压迫。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在休息时频繁发生,夜间加重,常伴逆行性放射痛,而导致怀疑更近端的病变),和压迫点的压痛。可伴发:

1.糖尿病

2.低甲状腺素症:由于糖原在雪旺细胞内沉积

3.肢端肥大症

4.淀粉样变性病:原发性或继发性(如多发骨髓瘤)

5.癌症

6.风湿性多肌痛,见81页

7.风湿性关节炎:45%发病率,有1或更多的压迫性神经病

8.痛风

损伤机制

短暂压迫主要是影响有髓纤维而不损伤无髓纤维(急性重症损伤例外).急性压迫可影响轴浆运输从而导致膜兴奋性下降.慢性压迫则既影响有髓纤维又影响无髓纤维并能造成前者的节段性

脱髓鞘.若持续压迫,则会造成上述两种纤维发生轴突裂解和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关于缺血的损害问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压迫部位的静脉淤血可造成缺血,后者又可造成神经轴髓鞘外水肿而加重缺血.最终可能会发生纤维化,神经瘤形成及进行性神经病变等病理改变.

枕神经压迫

枕大神经(Harnold 神经)是C2的感觉性分支(见图13-1,p374,皮肤分布)。压迫表现为枕神经痛:疼痛位于枕部,常在上项线附近有一个扳机点。按压此处产生沿头背部向顶部的放射痛。

鉴别诊断

1、头痛

A.可以类似转移性头痛

B.可以是肌肉收缩性(紧张性)头痛的一部分

2、肌筋膜痛35:

3、椎基底系统疾病如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4、颈椎病

5、Chiari 畸形引起的疼痛(见 p143)

可能造成压迫的原因:

1、创伤

A.直接创伤(包括手术中经过神经的缝线,例如,后颅窝关颅时)

B.创伤性伸颈后36,可以将C2神经根压在C1椎弓和C2椎板之间

C.上部颈椎椎骨骨折(见p705 和 p705)

2、寰枢椎半脱位(AAS)(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3、被C1-2增厚的韧带压迫

4、神经瘤

治疗

当没有神经功能障碍时,此病通常有自限性。局部麻醉下的神经阻滞和激素通常有帮助,可以使症状长时间缓解(见下)。另外,配合伸展练习的物理治疗和可能的TENS单位(TENS unit)可有助于慢性治疗。如果已经残废的病人应用这些方法不能获得永久的缓解,即使许多人认为手术效果差35,38,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可以试用酒精使神经组织崩解。当它加剧症状时,则没有手术指征。

手术治疗目的:

1.周围枕神经手术:对近端C2神经根或神经节的压迫可能无效

A.枕神经切除术

1.神经周围抽出术

2.当枕大神经位于C2横贯走行和下斜肌之间时做抽出术

B.酒精注射枕大神经

2.如果压迫位于C1和C2之间时做C2神经根减压

3.通过后硬膜下入路行C2背根硬膜下分离

4.对于AAS病人,寰枢椎溶解(见p619)可以缓解疼痛

枕神经阻滞

如果可以辨认出一个或多个扳机点的话(通常有一个位于上项线的扳机点),可以在这些部位进行注射。枕神经同样可以在钻出颈背肌肉的部位进行阻滞。

如果病变更靠近近端(例如,在C2脊神经节),需要再对神经节进行阻滞。方法39(在荧光镜下进行):乳突以下剃发,碘酒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在C1和C2之间插入20号的脊髓穿刺针,

即中线和颈背肌肉的外侧缘之间。瞄向嘴侧,最终的靶点是在前后位透视(AP fluoro)上的 C1-2连接处的中点,几乎可以但是触不到C1下动脉的走行。注入1-3ml麻醉剂并检查C2分布区的神经痛。

枕神经切除

枕神经通常进入中线两侧大约2.5cm的颈部肌肉,恰好位于枕骨隆突下方。对枕大动脉的搏动进行触摸或多普勒定位有时有助于确定此神经的位置。

正中神经压迫

正中神经压迫两个最常见的部位:

●在腕部被腕横韧带压迫:腕管综合征(见下)

●在前臂上方被旋前圆肌压迫:旋前圆肌综合征(见p537)

解剖

正中神经由C5到T1组成。在前臂上方它在旋前圆肌的两个头之间走行,并支配此肌肉。恰在此位置以远,它分支形成纯运动性的前骨间神经,支配除2块肌肉外的所有手指和腕的屈肌。前骨间神经紧贴指浅屈肌(FDS)深部表面下降,躺在指深屈肌上面。临近腕部,它钻出FDS的外侧缘,变得更加表浅,躺在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在掌长肌肌腱外侧,部分位于掌长肌肌腱表面以下。它在腕横韧带(TCL)下方通过腕管,腕管内此神经深部同样包含指深/浅屈肌肌腱。运动支从TCL深部升起,但是可以反常地钻孔进入TCL。支配所谓的“LOAF 肌”(见前)。

TCL连系于豌豆骨和钩骨的中间,位于大多角骨和手舟骨结节的外侧。TCL近端续于FDS上方的筋膜和前臂筋膜,远端续于屈肌支持带.TCL向远端伸展,在远侧腕纹以远大约3cm处进入手掌。掌长肌腱部分连系于TCL,10%的人群掌长肌腱缺如。

正中神经手掌皮肤分支(PCB),在正中神经的桡侧表面升起,大约位于桡骨茎突的近端5.5cm,中指FDS外被下方。它在TCL上方穿过腕部,提供鱼际肌基底的感觉性神经分布。

一般正中神经的感觉分布区见图17-5。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TS)是最常见的上肢压迫性神经病。正中神经在腕管中走行的过程中受压,位置恰在手腕折缝的远端。

通常发生在中年病人。女:男=4:1。超过50%的病人累及双侧,但通常以优势手为重。

常见病因

在大多数病例,没有特殊的病因。CTS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以下病因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A.“经典的” CTS:病程缓慢,通常超过数月到数年

1.创伤:通常和工作有关(也可以和业余爱好有关)

A.手或腕反复运动

B.反复用力捏握工具或其他物件

C.手和/或腕难拿的姿势,包括伸腕,尺侧偏,或特殊的强迫伸腕

D.对腕管直接的压力

E.使用振动性手动工具

2.全身性疾病:(除了p534 列出的引起压迫性神经病的全身性疾病外(特别是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还应考虑:

A.肥胖

B.局部创伤

C.可以在怀孕过程中短暂出现

D.粘多糖病Ⅴ型

E.结核性腱鞘炎

3.前臂有动静脉透析管的病人CTS的发生率增加,可能和基质缺血或潜在的肾脏疾病有关。B.“急性” CTS:一种不常见的疾病,CTS的症状出现突然且严重,通常随着某种类型的费力或创伤,病因:

1.正中动脉栓塞:不到10%的人群中有这样一根永久性的正中动脉

2.腕横韧带出血或血肿

症状和体征

对CTS的体检相当不灵敏。

症状和体征可以包括:

1.感觉迟钝

A.特征性的表现为病人在夜间因手的疼痛性麻木醒来,主观感觉就象手的血液循环消失一样。病人经常通过一些办法来缓解,如手摇晃摆动,开关或摩擦手指,在手上浇上冷水或热水,或在地板上踱方步。症状可以向上放射至胳膊,偶尔可远达肩膀。

B.白天可以引发症状的典型动作:拿一本书或报纸来读,开车,手持电话听筒。

C.症状的分布:

1.在桡侧3个半手指的掌侧(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的掌侧)

2.这些手指PIP关节远端的背侧

3.手掌的桡侧半

4.主观上累及小指的情况并不少见

2.手无力,特别是紧握时。可以伴随鱼际肌萎缩(晚期改变,在当代CTS已经被大多数医师认识的情况下已经很难见到严重的肌肉萎缩)。个别病人可以表现为严重的肌肉萎缩而没有疼痛的病史。

3.手或手指运动笨拙,不灵巧:和运动功能障碍相比,大多数是由于麻木。经常表现为系纽扣困难等。

4.正中神经感觉分布区感觉减退:通常在指尖最明显,两点辨别觉缺失是更敏感的检查。

5.Phalen 试验:完全屈腕30-60秒,加剧或产生疼痛或刺痛。80%的病例阳性41。

6.腕部Tinel 征:轻叩腕管可以产生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或疼痛。60%病人阳性。在其他情况下也可出现。反Tinel 征:出现的症状向前臂放射,距离不等。

7.缺血性试验:将血压带绑在腕部近端,使其膨胀30-60秒可以产生CTS疼痛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修正的42):

1.颈神经根病:不是正中神经病就是尺神经(C6神经根病可类似于CTS)病病人中有70%伴发此病。通常休息可以缓解,颈部运动可以加重。感觉障碍有皮肤分布区。已经有假说认为,颈神经根受压可以阻碍轴浆流动,使神经末端易受压迫损伤(double-crush 综合征的名称就是据此而创造的43)。虽然此假说已受到挑战44,但是尚未被反证。

2.胸廓出口综合征:手肌而不是鱼际肌肌容积减少。感觉障碍在手和前臂的尺侧(见p546)。

3.旋前圆肌综合征:和CTS相比更明显的是手掌疼痛(手掌正中皮肤分支不通过腕管,见p539)。

4.De Quervain 综合征: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的腱鞘炎,经常由于手的反复运动导致。出现临近拇指的腕部疼痛和压痛。25%的病人在怀孕期间发病,还有许多人在产后第一年内发病。通常腕夹板和/或激素注射有效。NCVs应显示正常。Flinkerlstein试验:压住拇指外展肌的同时将墓室被动外展,如果疼痛加剧为阳性45。

5.交感营养失调性反射:可以是交感阻滞的反应(见p622)

6.任何屈肌腱的腱鞘炎:偶尔可由于结核或真菌。通常病程长,无痛。可出现液体积聚。试验性诊断

电生理诊断

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可以帮助将CTS同颈神经根异常和肌腱炎区分出来。NCV:CTS中15-25%正常。感觉潜伏较运动更为敏感(见表17-12的数值)。在不确定的病例,比较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传导速度:正常时正中神经应该至少在4m/秒,比尺神经快,如果结果相反说明正中神经损伤。作为选择,可以比较手掌正中和尺神经的感觉潜伏,正中神经的潜伏应该不会比尺神经长出0.3mS。

EMG:CTS中超过31%正常。在相对年老的CTS,它可以显示多相性,阳性波,纤颤电位增加,大鱼际肌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下降。如果出现则有助于发现颈神经根病。

表17-12 通过腕管的远端传导潜伏

※拇短展肌

实验室检查

建议病因不清的病人进行此项检查(例如,年轻病人没有手反复运动的病史)

1.甲状腺激素水平(总T4或游离T4&TSH):排除粘液水肿

2.CBC:贫血在多发骨髓瘤病人中很常见,同样排除淀粉样变性

3.电解质:

A.排除慢性肾衰,可导致尿毒症性神经病

B.血糖:排除糖尿病

4.怀疑多发骨髓瘤的病人:(见p489 的全部内容)

A.24小时尿查κ本-周蛋白

B.血液检查:血清蛋白电泳(SPEP)和免疫电泳(IEP)(寻找IgGκ带)

C.骨骼放射性检查

D.CBC常见贫血

非手术治疗

1.休息

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3.正中位夹板:当轻度到中度受累时,50%的病例有效。复发常见。建议至少治疗2-4周。4.激素注射:33%的病例在15个月内复发。可以反复注射

A.用10-25mg氢化可的松。避免局部麻醉(可以掩盖注入神经内出现的症状)

B.注射入腕管内(注入腕横韧带深部),掌长肌尺侧,避开正中神经(在没有掌长肌的病人,注入穿过第四指的直线)

C.已有报道此项技术可以导致正中神经损伤47,主要是由于注入神经内(所有激素在神经束内注射都有神经毒性,一些溶剂也一样)

手术治疗

手术称作腕部正中神经松解术,它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或出现严重的感觉缺或鱼际肌萎缩。对多发骨髓瘤的病人手术治疗同样有效。

对于双侧CTS,通常首先对疼痛严重的一侧手术。然而如果双侧的情况都很严重(在肌电图上),并且如果病程的进展已经超出了疼痛阶段,仅仅导致无力和/或麻木,则最好先在比较“好”的一侧手术,以试图至少在一侧使正中神经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也可以同时进行性双侧手术48。手术技巧

一些手术技巧很流行,包括:通过手掌切开,通过腕线横向切开(伴或不伴韧带切除术49),和内窥镜技术(应用单或双层切开)。

腕管手术的并发症50

1.由于横切正中神经的掌侧皮肤支(PCB)后形成神经瘤引起疼痛

●PCB分支可以跨越鱼际间横线

●避免方法:使用放大镜,避免横向切开腕部,并且使切口稍微偏向鱼际间横线的尺侧

●在它从前臂发自正中神经的部位缝合处理(导致鱼际高地的基底部小区域麻木)

2.桡神经背侧感觉支神经瘤

●由近侧和桡侧的延伸切口造成

●可以通过神经瘤的神经松解术治疗

3.正中神经鱼际肌回返支(运动支)损伤

●变异导致神经躺在TCL上或穿过TCL

●可以通过保持在中线尺侧部来避免损伤

4.直接损伤正中神经

5.在TCL的愈合缘形成手掌正中神经的移位和压迫

6.疤痕过度增生导致正中神经受压

●通常由通过腕垂直线和屈线的切开造成

●避免方法:不通过腕屈线切开,或对于需要通过腕切开的病例,直接正对尺侧倾斜45

度角50

7.症状没有改善

●诊断不正确:如果术前没有作EMG或NCV检查,应该在手术失败后进行(以排除诸如颈

神经根受累(寻找被后方肌节累及),或全身性周围神经病)

●TCL横切不完全:如果诊断正确的话,是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也可能是TCL近端的

附属韧带或筋膜带切开不完全)。当此情况在重新探察中被发现后,75%的病人在完全分

离后得到治愈或改善。

8.关节僵硬

●由腕和手指固定过长造成

9.掌浅弓(动脉)损伤:通常由TCL远端的“盲”分离造成

10.屈肌肌腱绞死

11.交感营养不良性反射:确切的发生率尚不清楚。据报告在一系列132例中有4例出现(此比例可能太高,大多数外科大夫在他们的行医生涯中仅能见到1-2例)。已经建议用Ⅳ苯妥拉明治疗。但是大多数病例在大约2周后可以自限。

12.感染:通常造成剧烈的压痛

13.血肿:通常同样相当的疼痛和压痛

正中神经主干损伤

正中神经邻近肱动脉的外侧下降到上臂。它在喙肱肌水平穿过动脉的中间部。在尺骨窝里,正中神经在肌纤维束(二头肌腱膜)后面经过,在旋前圆肌两个头之间进入前臂。然后它在指浅屈肌(表面的)的纤维桥下方下降。

在肘上面,很少情况下正中神经可以被Struther 韧带压迫。在肘和前臂,很少情况下正中神经可以被三者之中的任何部位压迫:1)纤维化的肌纤维束(肱二头肌腱膜)51,2)旋前圆肌,3)指浅屈肌纤维桥。神经病也可有直接或间接的创伤或外部压力造成(“蜜月麻痹”)51。当试图攥拳头时,长时间持续压迫正中神经主干会产生“祝福手”(由于Ⅰ&Ⅱ指深屈肌无力而表现为伸示指,中指部分屈曲)。

STRUTHER’S 韧带

髁上突(SCP)是位于内上髁上方5-7cm处的解剖变异,在0.7-2.7%的人群中出现。Struther 韧带在SCP和内上髁之间架起一座桥。正中神经和桡动脉在桥下通过,尺神经也在桥下通过。通常无症状,但是偶尔会引起典型的正中神经综合征。

旋前(圆)肌综合征

由直接创伤或反复用紧握的手做旋前动作造成。在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两个头之间突然插入的部位形成压迫。引起模糊的疼痛和前臂肌肉容易疲劳,伴有握手无力和在示指和拇指难以定位的感觉异常。夜间症状不加重。手掌疼痛可以和CTS区分,原因是在TCL前面存在中间手掌皮肤分支(PCB),并且在CTS中不受累。

通过休息前臂治疗。当休息的同时症状仍有进展或持续的损失不能避免时,可行手术减压。

前骨间神经病

关键特征

●拇指和示指远节指骨不能屈曲

●没有感觉丧失

前骨间神经是正中神经的主要运动支,在上臂发出,支配指深屈肌(FDP)Ⅰ&Ⅱ和拇长屈肌。在前臂远端它支配旋前方肌。

神经病导致拇指(拇长屈肌无力),示指和中指(FDPⅠ&Ⅱ无力)远端指骨屈曲无力。

在试图收缩示指和拇指尖时,末节指骨伸出并代替指尖,即指腹接触(挤捏征Pinch sigh)52。

没有感觉缺失。

在神经损伤的原因不明确时,建议先进行8-12周的预期治疗,随后有探察指征,可能显示在神经发出部位的附近有一个约束带。

尺神经压迫

尺神经由C7,C8和T1神经根组成。尽管这是继CTS后第二个最易受压迫的神经病,尺神经压迫仍然相对少见。

运动方面的表现包括:

1.可发生骨间肌萎缩,并且在第一骨间背侧最明显(在拇指虎口)。

2.Wartenberg 征:尺神经压迫最早期的表现之一(由于第三掌骨间肌肉无力引起的小指外展)

3.Froment’s 拇指抓握征:在拇指和示指间抓住一张纸,引起拇指近端指骨伸和远端指骨屈,是拇长屈肌(由前骨间神经支配)代替无力的拇收肌的结果。

4.手爪形畸形(main en griffe):在严重的尺神经损伤试图伸手指时出现(有人称此为祝福手“benediction hand”,和具有同样名称的正中神经损伤的区别是,后者在试图攥拳时出现此体征)。第4,5指和较少伸的第3指在MCP关节过度伸展(指伸肌没有骨间和“尺侧”Ⅲ&Ⅳ蚓状肌的对抗),并且在指间关节屈曲(由于牵拉长屈肌)。

肘以上损伤

可以伴发臂丛中索的损伤。

在上臂,尺神经在肱三头肌前方下降;有70%的人在Struthers弓(一条平窄的腱膜带,区别于Struthers韧带)下通过。这是一个不常见的压迫点,但是如果分离不充分的情况下作神经移位可以导致尺神经扭结46(p1781)。

肘部压迫

又名延迟性尺神经麻痹,原因是最早的病例报告发生在肘损伤后的12年或更多年以后,并且绝大多数在原发损伤后超过10年才发病。肘是尺神经最容易受伤的位置:在此神经位置浅表且固定,并且穿过关节。大部分病例是原发的,尽管可能有肘骨折(特别是肱骨外侧髁骨折,伴有肘外翻畸形)、脱位、关节炎或反复微小创伤的病史。也可在麻醉过程中被损伤54(见p530)。可以用McGowan 分类进行分级,见表17-13

引起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畸形(疼痛,麻木和/或刺痛),肘痛和手无力。早期症状可以是纯运动性的(见Froment 征和上述的爪形畸形),可以因寒冷加重。经常是一种模糊的,有时被描述成手指缺乏协调,笨拙的症状。可发生手部被尺神经支配的肌肉抽筋和容易疲劳。疼痛未必是一个有意义的表现,但是如果出现,实际上趋向于沿肘或前臂的尺侧表面分布。常见骨间肌萎缩。

尺神经通常是柔嫩的,在尺神经沟可触及膨大。

NCV:异常结果包括穿过肘的速度<48米/秒,或穿过肘的速度>10米/秒,但是比在肘上或肘下的速度慢。即使在正常速度下振幅也可降低。

非手术治疗

避免肘部创伤(对病人进行教育,肘垫可有帮助)。如果可以发现并消除明确的创伤因素,效果经常是不错的。

手术治疗

手术选择主要包括:

1.不伴神经移位术的单纯神经减压56(见下)

2.神经减压和移位术(由于压迫的程度不同,手术范围也不相同;所有的移位方式均要求塑造一个吊索,使神经保持在它的新位置)。可以移位到:

A.皮下组织:这使得神经相当浅表,易受损伤

B.尺侧腕屈肌内(肌肉内移位):有人主张说这实际上会因肌肉内纤维化而使病情加重。

C.肌肉下的位置:需要分开屈-旋前肌总肌腱(然后此肌腱可以通过“Z”形切开来延长)3.内上髁切除术。通常合并进行减压术。最适用于伴有骨性畸形的病人

神经移位术 VS.神经减压术

神经外科手册--17周围神经

17.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PNS )由如下结构(包括Ⅲ-Ⅻ颅神经,脊神经,四肢神经以及颈丛,臂丛和腰丛)及其连接中枢神经系统(CN S )和末位器官的神经纤维或轴突组成,后者包括运动性和感觉 性,躯体性和内脏性1 。 拇指 屈/伸发生在手掌平面 外展/内收发生在手掌的右侧三角平面 偶尔出现尺神经支配拮抗肌的反常现象 表17-3 拇指的三条神经分布

NB:美国拇指序号习惯为:1=拇指,2=示指,3=中指,4=环指,5=小指 ※粗体表示主要的神经分布。还存在不同观点,所列出的是根据文献得出的大多数观点#干(臂丛的干):S=上干,M=中干,I=下干, all=所有三个干 §束(臂丛的束):P=后束,L=外侧束,M=内侧束

※指主要的神经分布,小分支通过附加说明列出。例如,当神经根表示为C5(C4-6)时,表示C5是主要的神经支配,但是每个节段都有C4-6的支配 #丛:L=腰丛,S=骶丛 §髂腰肌是髂肌和腰大肌的合并说法 △“腿筋”:常见的肌肉群名称,:半腱肌和半膜肌(总称中央腿筋)和股二头肌(外侧腿筋)η拇长伸肌是最典型的L5分布的肌肉 ** 此肌肉在临床无法检查,但对于EMG很重要 (拇:为脚拇指,由于词库不足引起) 17.1臂丛 最常见的臂丛由C5-T1神经根的前支组成(后支分布于脊旁肌),所画示意图见图17-1。 图17-1 臂丛的示意图 (经许可:Churchill Livingstone,Edinburgh,1973, R.Warwick & P.Williams:Gray’s Anatomy 35th Editi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臂丛分支 表17-4显示了特定的肌肉动作等,同样见于图17-1,“\”指出所列肌肉的神经支配。“→”表示前面神经的分支。 桡神经(C5-C8) 见图17-3 桡神经(及其分支)分布在上臂和前臂的伸肌 \肱三头肌(所有3个头) \肱桡肌 \桡侧腕长&短伸肌(后者来自大致终末分支的部位) \旋后肌(来自终末分支附近) →继续延续为后骨间神经进入前臂(C7,C8) \尺侧腕伸肌 \指伸肌 \小指伸肌 \拇短伸肌&拇长伸肌 \拇长展肌 \示指伸肌 腋神经(C5,C6) 见图17-3 \小圆肌 \三角肌 正中神经(C5-T1) 见图17-3 1.上臂无分布 2.除了尺神经支配的两块肌肉外,支配前臂所有的旋前肌和屈肌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指浅屈肌 3.手部=仅支配“LOAF”肌肉

神经外科解剖

神经外科解剖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1.从形态和功能上分为(1)中枢部:包括脑和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含有绝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2)周围部: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即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周围神经系统,主要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2.根据周围神经在各器官、系统中所分布的对象不同,又可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3.传入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感觉神经的冲动是自感受器传向中枢,故有称传入神经。 4.传出神经:运动神经的冲动是自中枢传向周围,故又称传出神经。 5.内脏运动神经有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 (1)不同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差异较大,其胞体有圆形、梭形和锥形等。 (2)每个神经元又可以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3)胞体为神经元的代谢中心,胞体内的细微结构与其他的细胞大致相似,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膜,此外,还含有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二)神经胶质 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因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 2.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的部位,因髓鞘含有类脂而色泽白亮而得名。 3.皮质:皮质灰质在打、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为皮质。

4.髓质: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成为髓质。 5.神经核: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6.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 7.纤维束: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8.神经: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 9.神经外膜:包绕在每条神经外面的结缔组织称神经外膜。 10.神经束膜:结缔组织深入神经束内将神经分为若干小束,并包绕之,称神经束膜。 11.神经内膜:抱在每根神经纤维外面的结缔组织称神经内膜。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1.定义: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式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涉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与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关键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基底核和内脏器官控制中枢。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感知、思考、情感和运动等功能。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后面,主要控制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调节许多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和消化。 4.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路径,负责传递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信息。脊髓上有一系列的神经节,通过这些神经节,信息可以进入或离开脊髓。 二、周围神经系统 1. 神经: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许多神经元组成。它们负责传递电信号,使得神经系统能够与身体其他部分进行通信。 2. 神经节:神经节是由神经元组织形成的结构,它们常位于脊髓旁边或在感觉器官附近。神经节起到过滤和整合信号的作用。

3. 脑神经:脑神经是与大脑和脑干相连的神经。人体共有12对脑 神经,分布在头部和颈部,控制着视觉、听觉、嗅觉和面部肌肉的运动。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种调节体内自主功能的系统, 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负责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则控制休息和消化状态。 三、神经解剖学应用 1.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解剖学是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人们对大脑 和神经系统的认识。它对于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修复和认 知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应用:神经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和了解神经结构,以便进行 手术操作。 3. 教育教学:神经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 础课程之一,对于医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掌握神经 解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疾病。 结语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人们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学科。中枢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神 经节、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掌握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有助于人

神经外科学知识点

神经外科学知识点 神经外科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治疗的医学专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神经解剖学 神经外科学的基础是对神经解剖学的深入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根。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手术治疗的技术要求至关重要。 二、脑肿瘤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常见疾病之一。脑肿瘤是指在脑组织中形成的异常生物体,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常见的脑肿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性脑肿瘤等。神经外科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在手术中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 三、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或脑室内。脑出血可以引起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神经外科医生需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清除血肿和介入治疗等。 四、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发生的外伤性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和跌落等意外伤害。脊髓损伤会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残疾。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尽早进行手术干预,减轻损伤对脊髓的压迫,以期恢复神经功能。 五、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是指颅腔内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脓肿等。此类感染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威胁,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止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对于某些复杂的感染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除病灶或引流脓液。 六、癫痫外科治疗 癫痫外科治疗是一种手术治疗癫痫的方法。对于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此时,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癫痫病灶或实施神经调控器植入术,改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七、脊柱疾病 脊柱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脊柱裂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背部疼痛、神经功能损害和步态异常等。神经外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如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等,以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 八、神经内镜技术

神经外科常见知识点梳理

神经外科常见知识点梳理 神经外科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脑、脊髓、周围神经等部位的病理生理及其治疗。神经外科无疑是一门高度复杂、技术要求极高的医学专业。本文将梳理神经外科常见知识点,提供一些基础的科普内容。 一、脑膜瘤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领域常见的肿瘤类型,通常发生在脑膜中,属于良性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不安宁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精神失常、失语等症状。对于诊断脑膜瘤,医生一般会使用MRI或CT等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体检等综合判断。 治疗脑膜瘤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最常见的方法,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因素来确定。 二、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部某个区域的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液外溢到脑组织中,压迫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相应症状。 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生在脑动脉瘤、脑淀粉样变性、脑外伤等病因下。 治疗脑出血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具体是否需要手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脑血管瘤 脑血管瘤是脑部血管的肿瘤,也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脑血管瘤一般不会引起可知的症状,但是有时会由于外伤等原因破裂导致出血等情况。 治疗脑血管瘤有多种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根据瘤体的大小和位置,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四、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一种发生于颅咽管的肿瘤,由于其位置接近喉部和颈部,因此在脖子上也会有一些表现。患者通常表现出面部、头部、咽喉等部位肿块,也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 治疗颅咽管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根据瘤体的性质和位置不同,选用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五、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或脊髓周围神经组织的肿瘤,是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常见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下肢或下半身无力、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等症状。 治疗椎管内肿瘤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手术切除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专业的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肿瘤,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六、帕金森病

神经外科知识点

神经外科知识点 一、简介 神经外科是一门医学专业,专注于治疗和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它涵盖了大脑、脊髓、脑神经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等领域。本文将介绍 神经外科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二、脑肿瘤 1. 什么是脑肿瘤 脑肿瘤是指在脑部形成的异常组织增生,它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 种类型。脑肿瘤可能对周围脑组织产生良性或恶性影响,严重时可能 威胁患者的生命。 2. 脑肿瘤的症状 脑肿瘤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认知能力减退等。这 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周围的脑组织或对脑功能产生直接影响所致。 3. 脑肿瘤的治疗方法 脑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手术切除是最常 用的方法,它旨在完全或部分切除肿瘤组织。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辅 助手术治疗,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三、颅脑外伤

1. 什么是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损伤,导致脑部组织受到损伤或功能 障碍。它可能由事故、摔倒、击打等多种原因引起。 2. 颅脑外伤的分类 颅脑外伤可以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类型。闭合性外伤是指头部 受到外力冲击,但头皮完整,颅骨未受损。开放性外伤是指头皮、颅 骨等被激烈外力直接损伤。 3. 颅脑外伤的处理 颅脑外伤的处理方法包括紧急抢救、止血、手术治疗等。紧急抢救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等。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 四、脊髓损伤 1. 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导致运动、感觉、自主 神经等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可以发生在任何脊髓水平上。 2. 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可以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完全性 损伤指脊髓完全丧失功能,不完全性损伤指脊髓部分受损,仍保留部 分功能。 3. 脊髓损伤的治疗

神经外科护理小知识拓展

神经外科护理小知识拓展 神经外科护理是一门专门针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学科。神经外科手术涉及到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的治疗。神经外科护理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本文将通过拓展神经外科护理的小知识,进一步了解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性和技巧。 一、了解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病症 神经外科手术常见的病症包括脑瘤、脑出血、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种病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案,以便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二、掌握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 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体检、血液检查、心电图等,以及术前的心理安抚和家属的教育。术中护理包括手术器械的准备、患者体位的调整、监测设备的设置等。术后护理包括患者的观察、疼痛的控制、伤口的护理等。 三、了解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神经外科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脑水肿、脑脊液漏等。神经外科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了解神经外科护理中的药物管理 神经外科护士需要熟悉各种神经外科手术相关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痉挛药、抗生素等。在药物管理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途径和给药时间,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五、掌握神经外科护理中的疼痛管理技巧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神经外科护士需要了解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相应的疼痛管理,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效果。 六、了解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外科护士要与康复医师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康复活动,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七、了解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影响较大。神经外科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难,增强康复信心。 八、了解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家属教育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家属需要提供持续的支持和照顾。神经外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是一类发生在周围神经系统组织的肿瘤。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神经根、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组织等。这类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中老年人。本文将介绍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神经节神经纤维瘤等;而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周围神经鞘肉瘤和周围神经母细胞瘤等。这些肿瘤的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因素、孕妇用药史、放射线和化学物质接触等有关。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通常具有较慢的生长速度,往往在数年甚至十余年后才被发现。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生长部位和压迫神经组织的程度而异。常见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肌无力、肌肉萎缩、神经功能障碍和局部肿块等。如果肿瘤侵犯了颅神经,可能出现面部麻木或失明等症状。 诊断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的主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在病史采集中,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家族病史和暴露史等。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肿块、肌力减退和感觉异常等体征。神经生理学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确定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扫描、MRI和超声心动图等,能够 提供更详细的肿瘤定位和特征。

治疗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目标是彻底去除肿瘤,但由于某些肿瘤的位置和周围组织的重要性,手术风险较高,而且切除后可能引起功能障碍。放射治疗可以用于肿瘤切除后的辅助疗法,或者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总之,周围神经系统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因肿瘤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异。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并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诊后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治疗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的方法如前所述,其中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目标是完全去除肿瘤,但这并非总是可能的,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的部位,如脊髓、颅神经核等。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对于良性周围神经系统肿瘤,手术切除通常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手术的主要目标是完整地摘除病变神经组织,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对于大型神经纤维瘤或累及到功能重要区域的病变,手术可能较为困难,需要在保证肿瘤完全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护神经功能。 对于恶性周围神经系统肿瘤,如周围神经鞘肉瘤和周围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通常是必要的。手术切除仍然是一种关键的

外科学难点剖析神经外科知识点梳理

外科学难点剖析神经外科知识点梳理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及 其手术治疗。由于神经外科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这个领域的知识点 往往被视为外科学中的难点。本文将剖析神经外科的知识点,并对其 进行梳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在学习神经外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其功能涵盖感觉、运动、记忆、思维等诸 多方面。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 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常见神经外科疾病 1.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脑动脉瘤、脑血 管畸形、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 掌握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是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 2. 脑肿瘤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常见的脑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髓母细胞瘤等。了解不同类型的脑肿瘤的生长模式、浸润性 和恶性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3.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发生损伤导致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疾病。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康复治疗的原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三、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作为神经外科医生必备的技能,有着严格的操作要求和技巧。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1. 显微镜下手术 显微镜下手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规操作之一,它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放大图像,帮助神经外科医生观察病灶和保护周围神经组织。 2. 脑起搏术 脑起搏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在该手术中,医生会将植入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大脑深部,通过调节电流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3. 脑深部刺激术 脑深部刺激术是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在该手术中,医生会将电极植入患者的大脑深部,并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大脑神经元的活动。 四、神经外科的挑战与前景

神经外科科普知识大全

神经外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专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变。以下是一些与神经外科相关的科普知识: 神经外科概述: 定义:神经外科是专注于诊断和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变的医学专科。 专业医生:神经外科医生通常被称为神经外科医生或神经外科医师。 神经系统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CNS):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PNS):包括神经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负责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分。 神经外科手术: 脑手术:包括脑肿瘤切除、脑动脉瘤修复、癫痫手术等。 脊髓手术:如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手术等。 周围神经手术:包括神经瘤切除、神经修复等。 常见疾病和病症: 脑卒中: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损伤。 颅内肿瘤:大脑或脊髓内的异常组织生长。 脊柱退行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 神经创伤: 脑震荡:头部受到撞击或剧烈晃动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脊髓受到外伤性损伤,可能导致瘫痪。 神经监测和影像学: 脑电图(EEG):记录大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学检查。 脑核磁共振(MRI):用于获取详细的脑部影像。 神经肌肉电图(EMG):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修复和康复: 物理疗法:通过锻炼和治疗来促进神经康复。 言语疗法:帮助恢复语言和沟通能力。 康复手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手术干预。 创新技术和研究: 神经调控:利用电刺激或药物来调节神经功能。 脑机接口:将计算机技术与神经系统连接,实现脑-机交互。 请注意,神经外科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多个亚专业和专业技术。患有神经系统相关问题的个体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疗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神经外科知识点

桥小脑角综合征表现为:①患侧耳鸣,听力减退呈神经性感音性耳聋。②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感觉减退、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③同侧周围性面瘫伴舌部麻木,有时味觉减退。④晚期有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由于Ⅸ、Ⅹ、Ⅺ神经麻痹引起。 ⑤有颅内压增高表现。⑥同侧小脑体征。 霍纳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 去皮质综合征。多见于缺氧性脑病引起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保存。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觉醒-睡眠周期保持(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能无意识睁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可无意识的咀嚼和吞咽,貌似清醒,但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无自发言语及有目的动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质强直姿势,常有病理征 海绵窦综合征,垂体蝶骨综合征。由于海绵窦外侧壁肿瘤、垂体瘤、蝶骨肿瘤及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海绵窦内动脉瘤等致Ⅲ、Ⅳ、Ⅵ、Ⅴ( 1 、2 支)颅神经麻痹。出现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复视、眼球各方运动受限或固定、三叉神经第 1 、 2 支分布区痛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等。病变累及一侧或两侧海绵窦。急性起病,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感染中毒症状。眼眶静脉回流障碍可致眶周、眼睑、结膜水肿和眼球突出。 眶上裂综合征。第Ⅲ、Ⅳ、Ⅵ颅神经及第Ⅴ颅神经的眼支、眼上静脉、脑膜中动脉的眶支和交感神经等穿过眶上裂。炎症、肿瘤、骨折、出血等病变累及眶内上述结构可引起相应颅神经麻痹,在临床上表现为眼外肌和眼内肌部分或完全麻痹,上睑部分或完全下垂,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上睑及前额皮肤知觉减退或消失,可出现同侧Horner 征。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可以正常或充血,视网膜静脉充血 颈静脉孔综合症:舌咽神经、迷走、副神经受损 小脑体征:肌张力减退、运动失调及震颤 锥体束征 1.Babinski征(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轻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指侧掌关节处。正常反应为各趾向跖面屈曲,若拇指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为椎体束受损的体征,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损伤等。 2.Oppenheim征(奥本海姆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3.Gordon征(戈登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 征。 4.Chaddock征(查多克征):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5.Gonda征(冈达征):紧压足外侧两趾向下,数秒钟后突然放松,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临床神经外科学知识点

临床神经外科学知识点 概述: 临床神经外科学是神经外科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变。本文将介绍临床神经外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内容。 一、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是理解神经外科学的基础。了解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神经外科手术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解剖学知识点: 1. 大脑解剖学: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了解不同区域的功能和血供是进行脑部手术的基础。 2. 脊髓和脊柱解剖学: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主要传导通道,位于脊椎管内。掌握脊髓的结构、脊柱的解剖特点以及脊柱疾病的分类是进行脊柱手术的前提。 3.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了解周围神经的路径、分布和功能,能够帮助确定神经病变的类型和定位。 二、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1. 开颅手术:开颅手术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用于治疗脑 部肿瘤、脑出血、脑膜炎等疾病。手术时需要根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操作方法。 2. 脊柱手术:脊柱手术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肿瘤等疾病。常见的手术技术包括椎间融合术、椎板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根据病变 的部位和程度决定。 3. 神经影像导航技术:神经影像导航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术的方法, 通过融合神经影像和实时导航设备,帮助医生精确定位和操作。神经 影像导航技术在复杂手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外科学主要研究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变。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1.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出现疾病或异常,如脑卒中、动 脉瘤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和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2. 脑肿瘤:脑肿瘤是指脑组织内的异常生长的肿块,可分为良性和 恶性。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脊髓疾病:脊髓疾病包括脊髓损伤、脊髓炎等,常常导致下肢瘫痪、感觉异常等症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 复功能。

外科学 神经外科分册

外科学神经外科分册 神经外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专业领域,它涉及到许多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手术技术。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神经外科的相关知识,包括神经外科的概念、领域、手术技术以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 神经外科是一门外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脑肿瘤、脊髓损伤、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这些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切除、修复或重建神经组织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神经外科手术通常需要高度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例如,脑肿瘤切除手术需要使用显微镜和神经导航系统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肿瘤并进行精确切除。脊髓损伤的治疗可能需要使用电生理监测技术来保护神经功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先进的手术技术,如神经调控术和深部脑刺激术,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运动障碍。 在神经外科领域,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分支,如脑血管外科和脑膜瘤外科。脑血管外科主要处理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脑膜瘤外科专门处理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这些分支领域需要医生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神经外科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

中心,任何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都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改善了治疗效果和预后。 然而,神经外科手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神经外科手术需要医生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对手术风险的准确评估。手术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这些风险需要在手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 神经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外科学分支,涉及到许多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手术技术。它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然而,神经外科手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需要医生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将继续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

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病例讨论总结】

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 一、概述 麻醉状态下变动或固定患者体位时,如果着力点不当,易使患者软组织、神经或血管所受的压力或拉力超过其所能耐受的生理限度,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即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PNI) 。常见的损伤神经包括尺神经、臂丛、腰骶神经根和脊髓等。 二、临床表现 1.感觉伴或不伴运动障碍; 2.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疼痛; 3.慢性局部疼痛综合症; 4.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骨质脆弱。 三、易感因素 1.患者因素:过瘦或过胖;老年;血管病变,糖尿病,吸烟史;男性;低血压,低血容 量,脱水;凝血障碍或神经周围有血肿;原有神经病变;遗传易感性;结构异常或先天畸形;低体温 2.手术因素是重要的独立因素 1)手术操作:针、线、拉钩、电刀、手术刀 2)手术类型:神经外科、心外科、普外科、骨科等 3)止血带、石膏托使用 4)住院时间长(>14 天) 3.麻醉因素和体位:区域麻醉时直接损伤;保护垫不充分;体位不良 四、病因学 1

1.手术体位目的:便于外科手术操作的同时对患者的危害最小; 2.对患者安全的体位:安全地位于手术床上;所有肢体的放置均处于自然体位,无神 经、肌肉、肌腱、血管的牵拉;所有受压部位均有保护垫,保护眼睛。 六、预防体位相关的神经损伤 1.少数PPNI不可避免,但多数可通过团队合作减少发生; 2.部分患者需要在麻醉诱导前放置到患者合适的体位(如屈曲位固定、关节或神经疼痛 者); 3.在手术敷单覆盖前,必须确认体位放置良好; 4.完整的麻醉记录应该有体位相关的特殊信息,包括保护垫的运用。 1

神经外科疾病病种及手术名称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手术名称 第一部分: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第二部分: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 第三部分:颅骨骨折 按形态分: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 按骨折部位分:颅盖骨折、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 颅前窝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 颅中窝 颅后窝 按与外界是否沟通:开放性、闭合性 第四部分:脑的损伤 开放性脑损伤闭合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挫裂伤下丘脑损伤去脑强直去皮层昏迷 脑干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脑水肿 颅内血肿 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 急性、亚急性、慢性 第五部分:颅内肿瘤 星形细胞,少枝胶质瘤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脑膜瘤 脊索瘤 颅内转移瘤 血管母细胞瘤 颅咽管瘤,垂体瘤 其他: 脑脓肿 结核瘤 脑寄生虫病 椎管内肿瘤: 硬膜外肿瘤:起源于硬膜外脂肪,血管,脊神经根,脊膜等组织。组织类型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脂肪瘤、皮样及上皮样囊肿、肉瘤及转移瘤等。 硬脊膜下肿瘤:主要起源小神经根和脊膜,约占椎管内肿瘤

65%~70%。主要有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均属良性肿瘤。 髓内肿瘤主要来源于脊髓的神经胶质细胞,多为恶性。有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 第六部分:血管性疾病: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颅内个部位血管均可发生。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先天性的血管异常主要的缺陷是脑的局部缺乏毛细胞血管,使动脉与脑静脉之间形成短路,引起一系列脑血循环动力学的改变, 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的破裂形成的动静脉窦。80%以上是外伤引起,症状多数是伤后两个月内出现,亦可有迟达半年的。 颅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颅底异常血管增生症,病因不明 脊髓血管畸形:少见,多为AVM;海绵状血管瘤,硬脊膜动静脉瘘等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四级手术:急性脑血栓动脉内溶栓术: 海绵窦动静脉瘘栓塞术: 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术:

2021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神经疾病(精选试题)

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神经疾病 1、关于神经鞘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为单发 B.神经纤维瘤来源于神经束膜纤维细胞,在胚胎发育上比施万细胞成熟 C.Morton神经瘤不是一种新生物,是神经分支退行性变,受累神经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硬变的结果 D.创伤性神经瘤是神经再生的产物,并保持神经的连续性 E.神经鞘瘤起源于单根神经束膜 2、周围神经损伤后,为观察神经的修复情况,下列意义不大的检查项目是() A.电刺激检查 B.神经干叩击试验 C.肌电图检查 D.CT检查 E.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3、一中年男性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2个月,反复发作。劳累后、咳嗽、用力排便时可加重疼痛。查体右直腿抬高试验(+)。X线片:L4~5椎间盘变窄。可诊断为()

A.急性腰扭伤 B.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C.腰椎椎管狭窄症 D.腰间盘突出症 E.梨状肌综合征 4、患者为中年女性,自觉右手麻木、疼痛,夜间不加重,可放射至肘和前臂,下列检查最有可能是阳性发现的是() A.Tinel征 B.Phalen征 C.鱼际肌萎缩 D.Froment征 E.Wartenberg征 5、腕的远侧神经传导潜伏期正常,前臂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腕管综合征 B.腕上正中神经压迫 C.肱骨髁上突压迫 D.旋前圆肌综合征 E.骨间前神经综合征

6、典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临床综合征中可表现有() A.腹股沟区雀斑 B.虹膜内色素沉着 C.皮肤牛奶咖啡色素斑 D.双侧视神经错构瘤 E.身材矮小,智力障碍 7、通过下列表现可以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有() A.多发脑膜瘤和周围神经神经鞘瘤 B.胶质瘤和智力障碍 C.单侧前庭神经神经膜细胞瘤伴有瘤晶体后下混浊 D.双侧前庭神经神经膜细胞瘤 E.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胶质和大脑钙化 8、下列表现不能提示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及预后良好的是() A.Tinel征(+) B.伤后2周失神经纤维性颤动电位(-) C.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无明显下降 D.肌电图显示肌肉有早期的电活动 E.CT椎管造影显示假性脊膜膨出

周围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周围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2009年,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76例197条神经,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束膜缝合术、神经松解术及神经移植术。结果术后经3~60个月随访,根据BMRC感觉、运动评价标准,其中疗效为优者84条,良者77条,优良率达81.73%。伤后24 h内修复者的优良率为93.52%,优于3个月内修复者。3个月内修复者优良率为79.31%,优于6个月后修复者。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修复和显微镜下神经断端的精确对合可提高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that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used 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ty-six cases(197 nearal)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from 1997 to 2009. The operations used in this group include epineurial repair,fascicular repair,epineurial-fascicular repair,neurolysis and nerve grafting.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3 months to 60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criterion of nerve function issue by the BMRC. The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1.73%.The treatment outcome was much better in those managed with in 25 h than those managed 3 mouths (93.52%).The treatment outcome was much better in those managed within 3 months than those managed 6 months later (79.31%).Conclusion The preceded microsurgical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aising the excellent rate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Key words】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pair;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十分常见,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通常都比较差。而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使其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我院自1997~2009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76例,共197条。术后经3~60个月随访,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6例,其中男144例,女32例。年龄5~66岁,平均36岁。损伤原因:切割伤92例,机械伤和车祸伤79例,医源性损伤5例。受伤距治疗时间最短1 h,最长48个月。损伤神经:坐骨神经15条,腓总神经32条,胫神经18条,股神经3条,正中神经40条,尺神经46条,桡神经43条。合并骨折、肌肉肌腱其他神经损伤128例。修复方法:束膜缝合48例,外膜缝合100例,自体腓肠神经移植15条,神经松解34条。 1.2 手术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按神经外膜滋养血管的走向位置或神经束的形态、方位在无张力情况下用9-0无损伤缝线作外膜、束膜缝合。对陈旧性神经损伤,由于断端回缩和切除神经瘤所造成2~4 cm以内缺损者,采用游离神

神经外科健康宣教手册

神经外科健康宣教手册 目录 颅脑损伤健康宣教 (1) 垂体瘤健康宣教 (11) 高血压脑出血健康宣教 (19) 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27) 颈动脉海绵窦瘘健康宣教 (35) 胶质瘤健康宣教 (38) 癫痫健康宣教 (45) 伽玛刀治疗健康宣教 (56) 气管切开护理健康指导 (59) 基础护理健康指导 (62) 饮食健康指导 (67) 功能锻炼健康指导 (71) 辅助检查指南 (76) 颅脑损伤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 二、颅脑损伤如何分类? 1、颅脑损伤按伤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四种,其临床表现如下: ①轻型:主要是指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在半小时之内,神经系统及脑脊液无异常改变,只有轻度的头痛、头昏等自觉症状。 ②中型:主要是指单纯脑震荡、有轻度的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者,昏迷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轻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脉搏、体温、呼吸、血压有轻度的改变。 ③重型:主要是指广泛的颅骨骨折,广泛性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或颅内血肿。深昏迷或昏迷时间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改变,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④特重型:主要是指重型中更急更重,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损伤、休克等,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絮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2、按损伤性质分两大类: ①开放性损伤:头皮、颅骨、硬脑膜三者都有裂开,脑组织与外界沟通。争取早期处理,伤后48~72小时,可作彻底清创术。时间越早,清创越彻底,则感染率和并发症也越少。 ②闭合性损伤:头皮、颅骨、硬脑膜三者中,至少有一项是完整的,脑与外界不沟通。 三、常见的颅脑外伤类型有哪些? 可常见:头皮血肿、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脑震荡、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对冲性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四、颅脑损伤病人常规辅助检查? 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如实反映损伤病理及范围,动态观察病变发展与转归,对一些特殊性脑损害、迟发性病变以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2、磁共振扫描(MRI):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对颅脑损伤中某些CT检查比较困难的病变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3、X线平片检查:有助于颅骨骨折、颅内积气或异物的诊断,对分析致伤机理、脑伤情况以及血肿的部位有重要价值。 4、腰椎穿刺术:测定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高低;有无颅内感染征象;作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引流脑脊液及经椎管给药。 5、颅内压检测:将病人颅内压变化信息进行动态连续观察,根据压力的变化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 6、脑组织氧含量监测:监测脑组织氧含量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脑缺血缺氧,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病人预后。 7、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脑诱发电位及放射性核素检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