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徽州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性

略论徽州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性

作者:潘汪琪

来源:《大观》2016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从徽州木雕的传统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木雕中的工艺样式与民俗题材的运用,来论述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性。运用定性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人类学方法中的观察法,总结出的徽州木雕所体现出的传统民俗性。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徽州木雕;工艺;题材

笔者曾在徽州黔县进行实地研究,运用人类学中的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参与者观察在对徽州木雕的研究调查中,用主观洞察性的方法得出一些普遍化的结论。

一、徽州木雕的文化背景分析

徽州地处于安徽省的东南部,因其地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拥有许多山川,所以林木资源极其丰富,木雕被大量运用到徽派建筑和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中的装饰上。古徽州可以说是徽商的发源地,徽商的活动起源于东晋,晋朝之后,战事连连,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迁徙至此,从而为徽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这也为后来的徽州木雕提供了许多的素材。南宋时期,浙江的临安建都之后,徽州人便借助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利用水路经商,逐渐地徽商的规模扩大,经济实力增强,直至明清,徽商的财势达到了鼎盛时期,使得徽派建筑得到空前发展,徽商更加注意内部的装饰雕刻,此时木雕的装饰作用也被得以重视,形成“无宅不雕花”的盛况。

徽州木雕从产生到流行,是元末至民国初期。明初年间,木雕发展已初具规模,那时的木雕风格不成熟拙朴粗狂,手法以平面浮雕为主,借助线条造型来体现画面,但还是缺乏透视无丰富的层次感,但雕刻样式遵循中国传统对称美,依旧富有装饰的趣味。明中叶时期,雕刻手法向精致细腻发展,多层透雕为主,取代以前简单的平面浮雕。到了清代,雕刻手法更加精细复杂,构图和布局吸收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的雕刻手法,还提倡镂空的效果。

二、徽州木雕传统的工艺样式

徽州木雕雕刻的工艺复杂,为了弄清这一复杂工艺,除了运用历史文献法是不够的,进行实地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黔县运用现场观察法主要是通过摄影、记录、比较等手段,以及运用实地调查法中的询问法,对当地居民进行口头咨询和问卷调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木雕的传统手工艺。

(一)雕刻用刀工艺

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的结合我们得出:在徽派古建筑上,大多应用于居民建筑的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棂、栏杆等处。木雕的手工艺一般由“打胚”和“出细”两道工艺组成。“打胚”是指在一块木板上首先对要雕刻的画面进行构思定图。“出细”是指在“打胚”后对木雕在精雕细琢,使要表现的画面更加凸显。木雕的选材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材质的运用会体现出不同的装饰趣味性,画面看起来也是生动活跃的。雕刻中的刀法也是多变,用刀的方法有直人刀、斜人刀、切刀、冲刀、涩刀、轻刀、迟刀等等。用力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切、刮、铲、削、冲、凿、划、迟、顿等等。这些复杂的刀法在工匠手中娴熟的运用在不同的材料上,给我们展现很出绚丽多姿的画面。

(二)雕刻手法样式

徽州木雕的手法多样,较常采用的是圆雕、浮雕、透雕、和线雕等雕刻手法样式。根据不同建筑部分、不同空间、不同内容使用手法也不同。在梁、枋、斗拱、雀替上的雕刻多用圆雕的手法;在窗子下方、檐条处多采用浮雕;在家具等生活用品上,采用较好的高级木材再配上透雕的雕刻手法,完成后再在表面涂上朱漆金箔等装饰,雕刻华丽生动。工匠依据自身丰富的经验,通过合理的布局,对画面简化处理并加以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段,使雕刻出来的画面层次分明具有情节。

三、木雕中传统民俗题材的分类

通过运用定性方法观察徽派木雕的雕刻,继而科学整理、归纳、分类、比较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不同的中华传统民俗题材在木雕中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题材

由于儒家思想受统治者的推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主要地位,这对徽州宗族社会的影响较深,他们遵循儒家文化传统,所以雕刻艺术也直接宣传伦理道德传统礼仪典故等。儒家文化中的“仁”和“礼”被作为徽州宗族的制度和道德准则,在雕刻题材中以传统儒家文化的“忠孝节义”为主,并且在徽州木雕中得到广泛运用。

(二)民间习俗文化题材

传统的民间习俗题材的运用也是常见的如:“八仙过海”、“和合二仙”、“观音渡海”等,以及运用民间的文学故事题材,如:《西游记》中的大闹天空,《八仙》中的何仙姑、铁拐李、韩湘子等文学故事中的人物运用。

(三)自然元素题材

自然风光也是各地民间雕刻匠师们熟悉的题材,秀丽的徽州自然风景也不可避免的运用到雕刻题材中,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之美的表现形式。如:“黄山松涛”、“白岳飞云”、“大屏积雪”等大量的自然风光被运用在木雕中。

(四)吉祥文化题材

吉祥寓意的题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传统有寓意的自然元素代表了居民们美好愿望的祈求。他们会与自然元素产生联想利用象征寓意,通过自然元素的谐音、隐喻、来展现人们祈求富贵长寿、健康快乐、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心愿。如:蝙蝠的“蝠”与“福”谐音,因此饰有蝙蝠(变福)图案;喜鹊与梅花则象征“喜上眉梢”;蟠桃、仙鹤乃“长寿”象征,因此三图合为《高福高寿图》等等。

这些传统民俗文化都推动了木雕刻艺术的发展。徽州的工匠们自然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徽派木雕中带有着传统民俗文化的痕迹,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性。

四、结语

徽州木雕是一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作为徽州建筑里重要的装饰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徽州雕刻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徽州雕刻的传统民俗文化。徽州木雕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人类对于徽州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还需要进行不断深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伟.浅谈徽州木雕[J].美术教育研究,2010,(03).

[2]佘庭.对徽州木雕门窗的装饰美及其文化内涵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3,(12).

[3]陈丽.徽州居民木雕艺术价值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4]程小武.论徽州建筑雕作艺术[J].艺术百家,2006,(04).

[5]翟清伟.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07).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徽州木雕,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是徽州木雕一大特色。木雕选用木质多为特种木材,如圆柏、梓、椿、银杏、楠木、榧、甲级杉树等,为炫耀木材质地的高贵,雕艺品均不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及自然纹理来充分体现徽州人的建筑风格和气派;同时雕刻的细部在自然成色中更是熠熠生辉,尽显匠心独韵。家具方面,如床和衣橱,一般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它的艺术特色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地一块或一组献词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 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这类雕刻 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化,特别是梁托, 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 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 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 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横板,檐条 等,板薄采用浮雕较多,雕刻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 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 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多采用亮相式的手 法表现,一天到晚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也有 表现动态的如打仗、比武、游艺等。 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的雕刻花鸟走兽,虫芋、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的比较精细。 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不妨碍它的承重力。如休宁陈霞村一户清代民居,月梁“双狮相对抢绣球”很巧

略论徽州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性

略论徽州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性 作者:潘汪琪 来源:《大观》2016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从徽州木雕的传统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木雕中的工艺样式与民俗题材的运用,来论述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性。运用定性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人类学方法中的观察法,总结出的徽州木雕所体现出的传统民俗性。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徽州木雕;工艺;题材 笔者曾在徽州黔县进行实地研究,运用人类学中的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参与者观察在对徽州木雕的研究调查中,用主观洞察性的方法得出一些普遍化的结论。 一、徽州木雕的文化背景分析 徽州地处于安徽省的东南部,因其地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拥有许多山川,所以林木资源极其丰富,木雕被大量运用到徽派建筑和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中的装饰上。古徽州可以说是徽商的发源地,徽商的活动起源于东晋,晋朝之后,战事连连,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迁徙至此,从而为徽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这也为后来的徽州木雕提供了许多的素材。南宋时期,浙江的临安建都之后,徽州人便借助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利用水路经商,逐渐地徽商的规模扩大,经济实力增强,直至明清,徽商的财势达到了鼎盛时期,使得徽派建筑得到空前发展,徽商更加注意内部的装饰雕刻,此时木雕的装饰作用也被得以重视,形成“无宅不雕花”的盛况。 徽州木雕从产生到流行,是元末至民国初期。明初年间,木雕发展已初具规模,那时的木雕风格不成熟拙朴粗狂,手法以平面浮雕为主,借助线条造型来体现画面,但还是缺乏透视无丰富的层次感,但雕刻样式遵循中国传统对称美,依旧富有装饰的趣味。明中叶时期,雕刻手法向精致细腻发展,多层透雕为主,取代以前简单的平面浮雕。到了清代,雕刻手法更加精细复杂,构图和布局吸收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的雕刻手法,还提倡镂空的效果。 二、徽州木雕传统的工艺样式 徽州木雕雕刻的工艺复杂,为了弄清这一复杂工艺,除了运用历史文献法是不够的,进行实地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黔县运用现场观察法主要是通过摄影、记录、比较等手段,以及运用实地调查法中的询问法,对当地居民进行口头咨询和问卷调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木雕的传统手工艺。 (一)雕刻用刀工艺

徽州文化的独特传统和魅力

徽州文化的独特传统和魅力 徽州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重要文化流派,始于唐朝,兴于 明清时期,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为中心。徽州文化包括建筑、 绘画、音乐、民俗、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建筑是最为突出 的代表。徽州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其严谨的结 构体系、细致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技艺而成为中国传统建 筑文化的瑰宝之一。 一、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是从唐朝中期开始形成的,而至明、清两代时期达到 极盛。徽州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典雅高贵,千 姿百态,各具特色。徽州建筑的特点是“四进四厅”,即前门、外厅、中厅、内厅。四厅按大小递减排列,依次对着前面一厅的门,形成格局完整,结构严密的整体。建筑中还有丰富多彩的细节装饰,如雕花、画门、琉璃瓦、马头墙等。 徽州建筑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石材,而石材则常常作为地 基或基础构造使用。徽州建筑的木构架结构通常使用无榫结构, 檐口常采用飞檐式,以增强建筑形象的立体感和轻盈感。徽州建 筑装饰雕刻精美,常常采用天、地、人、鬼、神、兽等各种图案,

体现了徽州人对生活的崇尚、富足和向往。同时,徽州建筑的装 饰还流露出整个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二、徽州绘画 徽州绘画是徽州文化中的一个代表,其风格独特,流派丰富, 其中门派最为有名的是“芜湖法”。芜湖法以细画著称,细致入微、用笔清晰,表现出了徽州人文化精神和审美特征。 徽州绘画的主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其中山水画, 尤其是徽派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徽派山水画 强调画面的平衡美和空间感,注重用笔技巧来表现整个画面的气 韵和品味。徽派山水画的遗产轮廓清晰,色彩浓郁而又不失淡雅,线条含蓄而又不失灵动。徽派山水画风格独特精湛,对中国传统 水墨画的发展贡献巨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可贵的推动作用。 三、徽州音乐 徽州音乐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唐朝以来, 徽州人就对音乐有着很高的热情和追求。徽州音乐以“丝竹合韵”

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

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三雕是徽州建筑中的三大传统雕刻艺术,包括木雕、石雕和砖雕。这三种雕刻艺术相互配合,融合于徽州古建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建筑文化和美学风格。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是徽州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主要包括柱雕、屏风、门窗雕等。徽州木雕的特色在于丰富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徽州木雕中,最受欢迎的是大型的柱雕,他们通常作为梁柱上的装饰,比较复杂的柱雕可以有很多层次的分化,在某些视角看起来非常立体。徽州木雕的艺术特点是细腻、精致、富有讲究。他的形状多为福禄寿喜、龙、凤、麒麟、鲤鱼、狮子等图案,崇尚自然主义。在制作木雕时,徽州木雕工匠首先要选择正宗的桧、松、柏、梓等木材。然后他们会先用简易的线稿勾勒出大致的雕刻形态,然后用挖刀、刻刀、削刀等工具开刃雕刻。徽州木雕由于几百年历史,以至于今天仍然保存了很多极具历史价值的原始造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徽州建筑的精髓。 徽州石雕 徽州石雕是徽州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徽州石雕的艺术特点在于精致、厚重、高耸,更加符合它在建筑中的作用和位置。徽州石雕的题材一般以佛教寺庙中佛的形象、忠诚恭敬的狮子、西施婵娟、花鸟等作为主要图案。而在雕刻技艺下,徽州石雕难以复制。在制作石雕时,徽州石雕工匠需要先准备好原始的石料,在石头表面刻划出粗略的外形,然后在上面进行细致雕刻。工匠需要用刻刀磨刀、挥刀斋

数、用大力推动、反复琢磨,雕刻出细腻的线条和立体的形态,让每一个石雕千态百变、生动逼真。 徽州砖雕 徽州砖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涵盖在墙体中的浅浮雕,是他们上层几何构造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他们作为门窗、望楼、墙壁等的装饰。徽州砖雕的特点在于精致、繁琐、刚健,他的题材以动物、人物、图案、花鸟等为主,其中动植物和人物以及文化古董和文化艺术为主。任何一个建筑的墙壁中,都能看到徽州砖雕惊人的魅力,砌筑师傅们的匠心独照创造了引人入胜的雕刻,使这些艺术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神态和姿态。 综上所述,徽州三雕作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艺术特点在于匠心精湛、精致无比、形态优美,以及引人入胜的韵律、神态和姿态,让历经沧桑的徽州建筑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佳作之一。今天,徽州三雕和徽州建筑的文化背景已经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让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 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 全国首屈一指。它与徽州的砖雕、石雕、 竹雕一起并称为“徽州四雕”。至今在皖 南的青山绿水间还遍布着大量的古民 居、祠堂、塔、牌坊、寺庙、井、桥、坝等古建筑,它们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以及高超的建筑技术闻名中外。 徽州木雕艺术有使其蓬勃生长的土壤:徽商的崛起与兴盛给予了徽雕艺术雄厚的财力支持,徽州的地域文化给徽州木雕提供了崇儒兴文的文化氛围,山灵水秀的自然风物是徽州木雕产生的地理环境。 徽州木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有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徽州木雕艺术是古典精神的民间范本,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也极具启示意义。 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族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以山水为题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徽州木雕在题材的选择上多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也反映出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雅俗共赏,有具象的人物故事、山水,也有抽象的纹样。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选择花鸟山水,或者以某种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而在富商云集之处,雕刻装饰常巧密繁缛,多取传统中故事性与情节性强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以趋利避害为主。 徽州木雕不仅是高品位的艺术,而且是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难懂的徽州方言保留了秦汉时期的语音,徽州木雕中也蕴涵着先秦儒家的思想,儒家的价值观念几乎渗透在所有的木雕之中。士大夫重儒学哲理,而世俗社会倾向于儒教伦理。徽州木雕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先秦时期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徽州木雕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这种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徽州木雕所具有的这种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两千年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 徽州木雕是从徽州崇儒兴文的独特地域文化氛围的母体中诞生的。儒学在两千年的发展中派别林立,呈现出各种面貌,各时期研究、注解、讲授、谶纬儒家经典的学术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但民间美术所体现的儒家文化却是一条单纯、明晰的主线,即“治国、齐家、修身”。三者相互联系,一以贯之,代表了先秦儒学的本质精神。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徽州木雕的内容和形式,人文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源于原始儒家审美理想的中国艺术的古典精神。徽州木雕肯定具有广大群众的一般情感,没有原罪观念和禁欲意识,肯定日常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和身心需求的正当性。又讲求中庸有度,避免了不受节制地刺激感官。隶属于装饰艺术的徽州木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有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较之于历代宗教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 摘要:徽州建筑木雕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其建筑木雕呈现出梁架雕刻图像丰富、门窗木雕简洁清雅、单体图像为主的特点。古徽州属山区,气候湿润,周围林木葱翠,当地民居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木雕主要运用于梁柱、屏风、门窗、雀替、栏杆等建筑构件的装饰,在技法上采用浮雕、圆雕、多层透雕等,形象刻画以写实为主,且多不施彩,致广大尽精微,文质统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特征;审美特征 明代徽州建筑木雕,指分布在徽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婺源等地,修建于明代的民居、祠堂、戏台上的木雕装饰,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主要用于建筑的斗拱、梁托、月梁、蜀柱、雀替、平盘斗、门窗、栏杆、裙板等部位。徽州现存明代建筑主要修建于明中叶以后,修建者包括外出经商致富的徽商和少数退休归隐的官员。据史料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但历代封建王朝在建筑形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如《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徽商逐渐在全国崛起,财富的积累使徽商对生活品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由于明代居住制度的限制,普通百姓不能建造规模宏大的住宅,也不能使用彩画和装饰,因此蹊径独辟创造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建筑装饰途径。以木雕、砖雕、石雕作为建筑装饰的基本构件,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装饰美学。 一、徽州建筑木雕的存在形态

明代时期徽州木雕主要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雕刻技术,题材包括夔龙、狮子、几何图形、卷草、水波、如意云纹、莲花、万字纹等。徽州俗语云,“看房看梁,娶媳妇看丈母娘”。徽派建筑中,明代木雕主要集中于建筑的梁架、栏杆与裙板上,尤以梁架为最,月梁、梁托、平盘斗、蜀柱、雀替均以木雕装饰。有六角形花钵,莲花瓣、水波、云纹、花鸟、神兽等。如歙县呈坎村罗润坤宅的梁架,此宅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房屋为两进二楼结构,房屋顶层的梁架结构隆重,脊瓜柱两侧插拱雕云纹,插手、梁托、拱眼、檩下替木、柱头等处雕有云纹、卷草纹;平盘斗则以圆雕为莲花,既发挥承托功能,又营造了精致典雅的审美氛围。歙县呈坎的贞靖罗东舒祠建于明嘉靖年间(1539年),后寝阁楼两层,巍峨挺拔,由3个三开间加两个楼梯间组成,共计11开间,前檐设立柱,中间10根石柱,外檐两侧2根木柱。梁架上的木雕,雕工精湛、图像内容丰富,最能彰显明代徽州建筑木雕特色。丁头栱栱心深浮雕小祥云,圆雕花瓶状蜀柱,平盘斗圆雕莲花、牡丹、菊花、芍药、水波、卷云,替木、驼峰、插手、梁头等处亦雕有水波、卷云、卷草纹。尤其正中开间月梁上两个平盘斗雕刻匠心独运,面向中心一侧分别雕一对麒麟和一对狮子,而背面则雕水波纹。传统信仰体系中的狮子和麒麟,麒麟象征着子孙繁盛、门厅高贵、镇邪避灾;狮子镇魔驱煞,防火镇风,祈佑生财。四头神兽昂首面向后寝正中,似向先祖致意。檐柱、外金柱月梁下镂空雕刻“鳌鱼吐水”斗拱。斗拱与金柱连接部分总体量的1/5雕刻鳌鱼鱼身,上细下粗,鱼头约占1/2;鱼嘴喷出浪花占总体量的4/5,浪花分四层雕刻,栱心部分突出螺旋透雕三朵水花,上下各透雕翻卷浪花,底面顺势雕水流,小浪花有序排列,从侧面看,酷似龙头。整体雕工精湛,鳌鱼吐浪,水波舒卷激荡,玲珑剔透,气势磅礴,与梁架和额枋上的木构彩画交相辉映,更显隆

徽州民风民俗

徽州的民风民俗 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徽州——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节令习俗 【安苗节】传统节令。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安苗节。旧时,农家以当日阴晴占卜秋收旱涝,上田边焚香、烧纸,在田里插小红旗,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谓之"安苗"。是日,晾晒书画、衣服,部分地方盛行迎神赛会。此俗今已不存。 【八月十三磨豆腐】节令习俗。又称"靖阳节"。屯溪黎阳旧俗。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十三日。初一日晚,黎阳乡所属十一个菩萨会各组织"打仗鼓"。十一日下午,各菩萨会抬着神像,由游锣、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铳、亮伞、仗鼓前呼后拥,轮番出游。十二日晚,所有菩萨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汪公秩序列队,至小龙山祭坛集中,行祭拜礼,烧纸马等。礼毕,游坛一圈,各自返回。八月十三日上午,所有神像绕乡游一圈。下午集中至汪公庙前戏台下,将汪公和新、老关帝置当中,其余各神骑马,由先锋带头,绕场跑三圈。九相公跑九圈,每跑一圈,换袍甲一件,俗称"跑马磨豆腐"。跑马时燃炮鸣鼓。 【重阳节】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旧时,文人学士于是日结伴登高,饮茱萸酒,持蟹赏菊,吟歌赋诗,以赏秋景。民间吃"重阳踝(米粑或糯米圆子)"。建国后,学校师生和城市居民多选定这一日成群结队到郊外登高秋游,进行野餐。 【重阳庙会】传统庙会。休宁县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三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相传临溪本无庙会,邻近榆村年年在九月里替周宣灵王(简称周王菩萨)做庙会,非常热闹。榆村有女嫁与临溪某富户,因嫌临溪九月无庙会,回娘家后不愿归返夫门。父母无奈,只好答应女儿九月重阳日将周王菩萨借给临溪人供奉一天。临溪从此才有了庙会。九月初八日,临溪组成200人的仪仗队到榆村黄坑寺周王菩萨,四面金锣开道,16面仗鼓助威,绣着二十八宿和龙凤呈祥图案的三角旗随风招展;三孔三管的礼铳队不时朝天鸣放,响声震天动地;周王菩萨坐在八人抬八人轿里,头顶华盖高悬,左右力士护卫;轿后又是数不尽的红旗

安徽民俗,徽州木雕

走进雕刻的世界 ---徽州木雕 摘要:徽州木雕是安徽省传统文化民俗之一,它是“传统四雕”之一,大多用在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之上,多表现一些山水、名人轶事等,在古代的徽州民居之中随处可见。徽州木雕起源于大概徽商崛起之时,与徽商密切相关。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特征和内涵,体现着徽州当时的民俗风貌,具有一定的传承意义。随着历史的变迁,徽州木雕从未丧失它在民间艺术殿堂中的地位,并在时间的沉淀下散发出更大的魅力。这篇文章将带领阅读者走进徽州木雕的世界,让我们在感受徽州木雕的魅力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安徽文化与民俗的瑰丽之处。 关键词:徽州木雕、起源、特征、作用、看法 徽州木雕介绍与起源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像我们熟悉的朱熹、胡雪岩、胡适等一些著名人物都出自徽州。自然,这样一个地方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徽州题材的电视剧或者到一些徽州民居旅游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在建筑物上看到雕刻的身影,有山水虫鱼、名人故事,还有宗教神话、民俗风情……这就是出自徽州被世人铭记的“徽州木雕”。 “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名扬天下,其中又数木雕最负千古盛名。徽州木雕,就属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山区盛产木材,且大多纹理清晰、材质柔软,徽州木雕的主要木材有楠木、紫檀、沉香、红木等;建筑物绝大多数是砖木石结构,又以木质建筑为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木雕艺人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1】 徽州木雕都出自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之手,来自民间又回归于民间,无声的木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时各阶层的社会状况,给人返朴归真的联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木雕是一种“民间工艺”。古代徽州木雕具有其独特的底蕴和特色。中国传统的儒学给徽州木雕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儒学思想的熏陶下,古徽州地区木雕的风格和素材都深受其影响。古徽州的木雕,无论是官宦巨贾,亦或是普通民居,尽管形式种种、材料各异,但究其内质无不体现出了儒家文化的“忠义”、“仁礼”等精神内涵。 在古徽州,自宋以后,逐渐形成了“十室九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太平景象。又因这里是理学的故乡,儒家观念影响深远,先儒名贤比肩接踵,普通老百姓中“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也很多。故这里被比拟为孔孟故里,成了仁义礼治之邦,“东南的邹鲁”。正是这种儒学主宰了徽州人的思想行为,让“孝道”、“忍让”、“崇王”、“恩

荣”、“忠义”、“小康之世”等反映儒家文化内涵的雕刻找到了现实中依存的思想基础。 位于宏村中的承志堂,是一座保留比较完好的徽商宅第,在其前厅的额枋上就雕刻有大型木雕《唐肃宗宴官图》,前厅中门上亦雕有《百子闹元宵》,东西两边还雕刻有《三英战吕布》、《战长沙》、《长坂坡》等富有寓义的浮雕。在后厅的额坊上雕的是《郭子仪拜寿》,南向梁坊上雕刻的是《九族共荣图》,即《百忍图》。这些雕刻寓意明确,内容系统而完整,所雕刻的形象生动直观。这不得不令人感慨古徽州木雕的独特文化底蕴。 除却那厚重的文化底蕴,徽州木雕独特的取材和雕刻手法更是其区别于中国各地木雕的标志。 古代,徽州地区由于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木雕通常选用当地所产的质地细美、纹理清晰、材质柔软、易

于雕刻的木材,常见的如松木、杉木、梓木、樟木、柏木、白果等亚硬或软木。徽州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的讲究,却很注重画面的题材和工艺的精美,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正是因为对材料要求不高,所以使得当地几乎每户人家都能用木雕来进行装饰。 徽州木雕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材料上雕刻,且雕刻刀法有考究。因此,一把优质的雕刀就是基本工具。木雕所采用的刀具形状基本大同小异,刀头形状大小尖圆都较常见,但其制成的材料各有不同。木雕因为主要是选用质地较软的木材,所以通常采用钢制。木雕的雕刻类型大致有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工艺流程也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备料、放样、粗胚、细胚、修整等几个阶段。徽州木雕的绘画性很强,且每个作品的正面欣赏效果最佳。每一块或一组均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加,

徽州木雕

前言: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木并称徽州三雕。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 1徽州木雕简介 徽州木雕主要以砖雕为主,平面立体生动等特点,主要用在古建筑上。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软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款县黄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楼下围着天井的24届镂花隔后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则雕刻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自《三国演义》戏文。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与镂刻相结合的木雕画,背景是山石冈峦、竹林曲径,画中有一位年轻妇人倚间眺望,有一个男子夹着伞,背着包袱,从山道上走来,这是一幅反映建肩远祖在外经商发边回乡的“商旅回归国“。画面人物长仅盈寸,却刻得眉眼毕现,栩栩如生,尤其是倚间妇人凝眸远望,神态忧戚而专注,流露出盼亲人归来的脉脉情思;行旅男子则是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其构图之精巧,造型之生动,堪称现存徽派木雕中的帽品。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刘铁笔、汪晟、汪老五、黄异人、张立夫诸人在方志中均有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现今更加发扬光大。

徽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徽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徽文化是指安徽省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建筑、 手工艺等方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今社会,文创 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徽文化元素在其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徽州地区的文化,也 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 一、徽州建筑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徽州建筑是徽州地区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独特的风 格和精美绝伦的雕刻工艺,使得它们成为了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将徽州建筑元素融入到自己所生产出来 的产品当中,如茶具、餐具、家居装饰等等。这些产品既有实用性又 有装饰性,并且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徽州地区所拥有的独特文化。二、徽州木雕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徽州木雕是徽州地区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手工艺之一。它的出现可以 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将徽州木雕元素融入到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当中,如文具、笔筒、手机壳等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

够让人们欣赏到精美绝伦的木雕工艺。 三、徽州徽墨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徽墨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所产出来的一种墨汁。它具有色泽鲜明、质地细腻、不易褪色等特点。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将徽墨元素融入 到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当中,如画册、明信片、书签等等。这些产 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够让人们欣赏到精美绝伦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四、徽州丝绸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徽州丝绸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所产出来的一种丝绸。它具有柔软 光滑、色泽鲜艳、手感舒适等特点。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将徽州丝 绸元素融入到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当中,如围巾、衣服、披肩等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够让人们欣赏到精美绝伦的丝绸文化。 五、徽州民俗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徽州民俗是指徽州地区所拥有的传统习俗和风情。它包括了婚俗、节 日活动、民间艺术等方面。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将徽州民俗元素融 入到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当中,如手办、公仔、卡通形象等等。这 些产品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徽州地区所拥有的 独特文化。

徽州木雕的历史渊源技艺特征及技艺影响

徽州木雕的历史渊源技艺特征及技艺影响 徽州木雕,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明清木质雕刻流派,因产生并流行于安徽的徽州地区,故名徽州木雕。究其本质来说,徽州木雕实际上是一种文人木雕,它与徽州的著名的石雕、砖雕并列为"徽州三雕"。 徽州木雕历史非常悠久,产生及流行的时期是元末至民国初期。由于它扎根于异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儒学思想渗透的结晶,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木雕作品的题材以人物为主,所表达的也多为儒家文化,通常出现的内容有教道、忍让、中庸、崇礼、恩荣、宗义、冠礼、读书、及第、诗教、耕织等。再例如琴棋书画题材,在徽州木雕中也居多,它体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思想。另外,姻姻和合题材是儒教宗法伦理道德的范畴,此类内容有"百年好合"、"门当户对"、"子孙满堂"等。徽州木雕中还有一个重要选题,那就是文学戏曲典故人物,什么"文王访贤"、"舜使大禹"、"三顾茅庐"、"关公送嫂"、"严贵别窑"、"柳毅传书"等,无不是儒学精神的体现。有人说,徽州木雕雕不离儒,儒不离雕,雕儒合一,可谓入木三分。正因为徽州木雕表达的题材是人物为主,故多采用留底浮雕艺术手法。 徽州木雕的创作风格古拙而朴实,造型浑圆结实,其风格近似汉代画象砖,刀法简练挺拔,人物形象比较夸张。至清代,雕刻风格趋向慎密、繁复而精巧,以追求精细完美为时尚,似有过分雕琢之閚,雕刻力度感已明显收到削弱,渐失明代粗放刚劲的气势。在雕刻手法上,明代只有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及至清代,又增加了凹雕、浅刻、多层雕、还出现了透雕、最为常见的当多层雕,有的甚至有七、八层之多。画面边框的处理常常打破单一的方框模式,以八宝奇珍或花卉叶蔓等各种装饰纹样组合,具有极佳的立体视觉美感,木雕的画面一般没有多少空白。 与其它木雕流派不同,徽州木雕从不一味追求雕刻木材的名贵性,不拘一格用木材,徽州木雕的原材料,有"阳春白雪"类的柏、檀、樟、榧、楠,也有"下里巴人"类的松、杉、榆、柳、槐、杨,它们不分彼此,不论高低贵贱,都可走进徽州木雕的创作天地里,这在其他木雕流派中极为少见。 徽州木雕的再一个特色,大多不失髹漆,以显示木质的天然纹理之美,它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徽文化。有些徽州木雕即使用髹漆,色彩也十分单纯,一般只用红、黑及金色。这样的色彩处理,更显示出木雕的大器感。 徽州木雕的载体,出现在家具中主要是木床花板及橱门等。由于徽州木雕属于建筑大类旧时古家具的书籍中很少介绍这种木雕流派,随着近年来古董家具收藏热的兴起,徽州木雕中的雕刻家具收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古董家具行业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潜在价值日渐显露,并形成一个收藏热点。

体验安徽的民俗节庆活动

体验安徽的民俗节庆活动 安徽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安 徽的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本文将 为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民俗节庆活动,让您更好地了解安徽 的文化与风情。 一、蚕花节 安徽是中国重要的蚕桑产区之一,蚕花节成为当地的传统民俗节庆 活动。每年的夏季,安徽各地的蚕桑产区都会举行盛大的蚕花节,庆 祝蚕桑丰收和发展。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装,进行传统的 蚕桑文化表演,展示蚕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此外,还会有蚕花艺术 展览、蚕茧艺术品的制作和销售等活动。参观者还可以亲手体验到蚕 桑的种植过程和纺织工艺,了解到蚕桑产业的重要性和特点。 二、明代古城灯会 安徽拥有众多历史名城,其中不少古城在元宵节期间会举办灯会活动。灯会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之一,而安徽的古城则以其独 特的风格和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在灯会期间,整个古城都会被 装饰成璀璨夺目的灯海,各种主题灯组和灯笼将城市点缀得如梦如幻。此外,还有传统的龙灯、舞狮等表演,带给观众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 重享受。参观者可以在灯会期间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和传统的元宵,体 验浓厚的民俗氛围。 三、黄山松鹤祭

黄山是安徽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山岳型风景名 胜区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当地居民会举办松鹤祭祀活动,以感 谢山林间的神鹤庇佑。活动中,人们会穿着古代的服装,舞翩翩起舞,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还会在山顶上设立祭台,献上鲜花、果品和糕点等祭品,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这一活动吸引 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记录美丽的仪式和黄山的雄伟壮丽。 四、徽州木雕年画会 安徽徽州木雕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每年元月初一 至初六,安徽的徽州地区都会举办盛大的木雕年画会。活动中,徽州 的木雕师傅会展示他们的技艺和创作,制作精美的木雕作品和年画。 参观者还可以亲自参与木雕和年画的制作过程,感受到它们背后的历 史和文化内涵。此外,现场还会有传统的文艺表演和民俗游戏,让人 们更好地了解徽州的传统艺术和生活方式。 五、黟县屋面戏嘉年华 黟县是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 七日,当地会举办屋面戏嘉年华活动。屋面戏是黄梅戏的一种变种剧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演出地点设在民居的屋顶上。屋面戏嘉年华是 屋面戏的盛会,期间会有大量的演出和比赛,演员们会在屋顶上展示 出精湛的表演技巧。观众们可以在民居或临时搭建的观众席上欣赏到 屋面戏的演出,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以上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民俗节庆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游客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安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安徽的民

概述徽州民居三雕艺术

概述徽州民居三雕艺术 1 徽州民居概述 徽派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徽式住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一般坐南朝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住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住宅的一大特色。 2 徽州民居的雕刻艺术 现存的明、清民居建筑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即石雕、砖雕、木雕三种民问雕刻与建筑的巧妙融合,形成一种技艺高超、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风格,石雕、砖雕、木雕被誉为“徽州三雕”。 2.1 砖雕 砖雕是在徽州盛产质地坚硬细致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工艺而形成的装饰形式。砖雕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和线刻造型表现手法,它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徽派风格建筑的门楼、门罩、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门楼、门罩是砖雕的重点装饰部位,其中的通景额枋是砖雕装饰的最精彩之处。 徽州砖雕的题材十分广泛,人物题材主要有名人铁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其它社会生活等题材,既有描绘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又有砍柴的樵夫,纺车前村姑和家禽家畜;也有游艺表演、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 2.2 木雕 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要求,通常选用地产纹理清晰、质地优美、易于雕刻的木材,具体选材根据雕刻构件的大小,不同雕刻的内容和不同项目而定,常用的

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徽州地 区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些手工技艺包括徽州古建筑、木雕、石雕、面塑、剪纸、刺绣、丝绸印染等等,每一项技艺都有着其独特的工艺精髓与 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徽州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技艺的传承面临断 层的风险,同时现代生活的节奏也使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与消费逐渐减少,这些都对徽 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强化传承意识。传承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守护者,只有传承人把技艺传承下去, 才能够保障这些技艺的历久弥新。因此,需要加强传承人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传承的重 要性,鼓励他们把技艺传给更多的人。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传承人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让更多的人能够成为传承人,保证技艺的传承不中断。 二、创新传承模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传承 模式上。需要采取新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网络传承、线上展示、抖音短视频等宣传手段,将传统手工技艺带入现代化的视野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手工技艺,激 发他们学习和传承的热情。 三、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平衡考虑,不能仅仅停 留在传统的保护上,还需要考虑技艺的发展,让技艺能够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因此,需要 积极探索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打破传统技艺的局限性,提高技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 争力,使之成为当今社会的一条产业链。 四、加强文化传承的宣传。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技艺,提高公众的文化修养。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展览,让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 让传统技艺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需求。 综上所述,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全民参与的 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 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木雕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木雕工艺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化身。木雕工艺的题材内容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艺术手段之一的中国木雕艺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木雕工艺品,以充实、丰富木雕艺术的装饰题材,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关键词:木雕艺术;传统文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j31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20-02 木雕以木构件为载体,动物、植物、器物、装饰纹样这几大类表现内容异彩纷呈,在有限的图幅里表达审美思想内涵,借物言志、替代巧妙、情景交融,表现出独特的审美倾向性和浓郁的地域色彩。在这些表现内容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几乎渗透在所有的木雕作品中。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木雕并非随意而为,它的教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与儒家主流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理念相融,而其表现手法往往隐喻含蓄而不直白。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小说戏曲以及动物花草皆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如表现孝道的《二十四孝》、《李逵探母》;表现忠恕的《忠孝节义》(忠:岳母刺字;孝:唐妇乳姑;节:苏武牧羊;义:桃园三结义);表现和仁的《和合二仙》(两僧人一名拾得持荷,一名寒山托盒,寓“和合”

之意)、《郭子仪上寿》、《累世同居》;表现耕读仕进的《渔樵耕读》、《连中三元》、《冠上加冠》(两只昂首鸡的后面植鸡冠花);而带有道教色彩的《福禄寿喜》、《刘海细蟾》、《八仙过海》多寓功名利禄、吉祥如意。又如木雕中的狮子寓事事平安、官登太师、镇恶避邪之意;羊有吉祥孝顺意,鸡与吉、信、官相联结;灵芝、古松、仙鹤喻长寿;蝠与福谐;鹿与禄谐;荷与和谐;桂与贵谐;竹与祝谐。动植物中的自然生命经艺人的雕刻演绎而成精神生命,文化的魅力通过视觉感悟而入心灵,不需要说教,已牢牢扎根于民间。这些已成历史陈迹的木雕作品,成为我们窥探民间工匠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儒文化。 一、体现“孝”的思想 儒家以重视伦理道德区别于其他学派。仁义礼智信被儒家称为五常,视为人所必具的五种基本道德法则。此外,忠、廉、耻、勇、诚、敬等众多道德范畴也为儒家所重视。但以一个道德范畴为题,著为专论,并被提高到“经”的崇高她位却惟有“孝”这个概念。“孝”是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孝,善事父母”者。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者,养也。早在2500多年的《诗经》中,就有表现孝亲孝长、善事父母的动人诗篇。孔子的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儒家看来,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

徽州木雕考察报告

徽州木雕考察报告 徽州木雕考察报告 一、前言 徽州木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其 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为了更好的传 承和保护徽州木雕这一瑰宝,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专门进行了此次考察。 二、历史沿革 徽州木雕源于唐代,起初只是为祭祀商贾放在家庙里的鬼芸牌匾、门神等祭品,而在 宋代,徽商地位的抬高使得徽州木雕逐渐成为了寺庙供奉的佛像和道观中的神像和屏风等,开创了徽派木雕的新局面。明清时期,徽州木雕更为发达,技艺也更加成熟,制作范围涉 及了城墙、建筑、器物、家具和艺术品等多个领域,而且还在民间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 应用。到了民国时期,徽派木雕工艺虽然经历了一段低潮期,但是仍然在大家的努力下呈 现出了新的生机。 三、工艺特色 徽州木雕精湛的工艺技巧和表现形式十分独特,可以用“雕透”“雕凸”“轻而微 韵”“繁而不乱”来形容其特色。雕透是指将图案中的繁复细节透雕出来,既具有深邃的 层次感,又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美感;雕凸则是指立体感极强的雕刻技法,使得作品更加具 有触感和观感;轻而微韵则是指作品具有一定的柔和度和灵动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空灵 的美感;繁而不乱则是指作品的复杂度十分高,但又能够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没有呈现出 缺乏条理感的混乱。 四、代表作品 徽州木雕的代表作品十分繁多,这里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徽派建筑中的重檐 歇山式建筑物,其屋檐飞檐斗拱、飞檐翘角、飞檐石雕等都堪称名作;另外还有极具艺术 价值的神像和佛像,如梁式三教殿中的菩萨像等,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董子杰制作的《十八 罗汉》;家具方面,大量的明清古典家具中均融入了徽州木雕的工艺,如奇门、屏风、案台、椅凳、床榻等,其中又以明式家具的神韵较为独特。 五、现状和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徽州木雕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 临许多挑战。目前,大量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失落,不少技艺娴熟的徽派木雕工匠,也随 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退出了工艺活动,加之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有限,这将对 徽州木雕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化人士和爱好

课题研究论文:徽州“三雕”艺术探析

113549 艺术理论论文 徽州“三雕〞艺术探析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徽州就在现在的安徽省南部,主要分布于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一带,处在三省交界处。徽雕应用于建筑装饰上,装饰性风格具有浓烈的文化地方特色。徽雕主要有用于祠堂庙宇,园林民居的装饰的表现上,还用于室内家具的室内用品。我经常带学生去安徽江西写生考察,逐渐了解了徽雕这一门独特的雕刻艺术。 徽州的“三雕〞主要指木雕、砖雕、石雕,徽雕之所以兴盛,有他的必然的原因。首先徽州山林地区,盛产木材。尤其是各种木材很多,取材很方便,所以他们大量的应用于家庭院落的装修装饰,例如室内的屏风,日常使用的桌子、椅子、床、书架、书房。再次石雕之所以非常的流行,就是因为这地方黟县地处山中,周围有大量的的大理石,这种大理石叫做“黟县青〞被广泛用于村子的建设建筑中,这种石头有它的独特的艺术价值,经过打磨之后,会出漂亮的线条纹理,不仅石质坚硬,而且易于雕刻,所以被大量应用。还有就是因为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回到家乡,他们用大量的财力来修建祠堂,建立自己宗族,以

显示豪华富贵的家庭背景和显赫的地位。他们用了大量的财力同时也培养出大量的能工巧匠,使得他们的雕刻技艺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炉火纯青,独秀一枝。最后徽州此地山清水秀,在黄山脚下,皇室家族的带动和提携,加上先人的智慧古训,走出一条耕读并举,亦商亦儒,以商养儒的路子,出现大量的仕途,商道都非常通达的历史名人、达官上卿,他们赚了钱,兴旺了又回家乡开学堂,教育后代,他们的开展同步也带动了此地的文化开展,徽雕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形成的,其渊源于宋代,到明代清末极为兴盛。 我们首先看木雕,其主要应用于房屋的建构和装饰,古代大多数采用木质结构建,门窗床多采用了雕刻艺术,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家庭地位。主要表达在门楼、窗户的装饰图案的地方。下面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其艺术特点,刻在门上窗上的木雕形象大多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十分干净利索。线条组织和疏密节奏飞舞流动。造型上笨拙可爱,夸张变形突出特点,简洁概括突出特征。外形很整,神情自然传神,动作表情表达十分到位。寥寥几笔,栩栩如生,左顾右盼,形成经典的模式。木雕的雕刻题材,有人物,走兽,花鸟,鱼虫,楼台亭阁等。其中有很多独特的动物,例如鹿,牛羊,蝙蝠,蟾蜍,喜鹊都进行了典型的概括,很具有代表性。另外还包括一些植物,如莲花,菊花,梅花,也进行了经典的概括特征,十清楚显。木雕形象同时都进行了点、线、面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