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以依靠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实现。本文结合技术创新以及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阐述并界定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的内涵,说明企业开展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的必要,提出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作互动的协同创新平台。

关键词:政产学研;技术创新;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009-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益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显得日益必要。企业比其他创新主体能够集结更多的资源,不仅仅在政策支持上优先,在资源、市场的获取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方式推动了自身发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技术创新一再得到认同与支持。但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限制,技术创新得不到长足的发展,需要借助其他资源、组织进行协同创新,扬长避短。若想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取经这个优势,就需要不断丰富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不同的要素,与技术创新主体或组织共同、相互作用达到协同创新的效果。由于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的强大支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推动平谷基站健康快速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站自去年年底挂牌以来运转良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得到了实惠。基站食用菌示范项目2013年试种香菇16万棒、15栋标准温室,菇农每栋温室获纯利3万元。由于效益高,2014年基站的所有温室全部被菇农承包,共种植香菇90万棒、85栋标准温室,预计每栋温室将获纯利4万元。二是农业经营组织得到了发展。加入基站的平福和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示范得到了菇农的认可,承包温室的农户由原来的8户迅速发展到24户,而且周边村的农户都在排队等待承包,公司将续建温室200栋,上马食用菌烘干生产线8条。广大菇农的认可为公司扩大规模、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专家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中试成功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北京食用菌学会刘宇教授主持的5个食用菌新品种在基站中试成功,优新品种香菇808得到了推广应用。此外,基站支持的山西果树专家刘圈宝教授总结的大桃和苹果矮化密植技术在平谷区4个果园试种成功,开始向全区推广。 我们认为,基站能够实现良好运转、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培育、发展了以平福和乐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和以平谷区果品产

业协会为龙头的矮化密植果品两大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于逐步建立起了长期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联合研发机构,以科研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市科协社团服务中心和北京农学会牵线搭桥,北京食用菌协会的首席专家刘宇教授及助手被基站聘为食用菌项目进站专家。经过认真考察调研,他们很快与进站企业北京平福和乐农业公司达成了食用菌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食用菌联合研发实验室。其中科研场所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全部由公司负担,目前已兴建了30平米菌种培育室、30平米的专家工作室,配齐了科研设备、桌椅、笔记本电脑、宽带等必要的科研、办公设施。公司还提供2栋960平米的温室、1200平米露地作为新品种中试区,建立了面积15平米的农产品安全检测室,并购臵了检测设备。食用菌协会则发挥北京最大的菌种资源库以及科研团队的优势,研发储备新品种,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归食用菌学会和公司双方共有,成果转化、投入规模生产后形成的利润按比例分成。此外,专家还为公司的食用菌生产提前做出品种方面的规划安排,确保科学生产。目前联合实验室已经研发试种成功黑木耳、毛木耳、长根菇、鲍鱼菇、大杯伞等5中食用菌新品种。将来实验室研发的新品种在中试成功后,除自用外还可向京津冀地区销售一二三级菌种,其收益由专家和企业双方按比例共享。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为平福和乐农业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很快步入了正规,目前正在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由于有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概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主体和要素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产业界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形成和发展,直至协同创新概念正式提出后助力其升级为产学研协同创新。2011 年4 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讲话提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这是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明确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并不矛盾,而是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延伸发展,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和深化,反映了当今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新趋势。 通过高校与其他相关单位比如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有影响力学术组织的交流、结盟或联合,构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科技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最终实现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都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协同创新要求创新主体和要素之间实现跨一级学科和研究机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打破传统科研组织之间的壁垒,反映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实现横向联合发展的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动态性、多元化、融合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世界上各个科技强国的普遍重视,并逐渐向跨学科和区域化、国际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各级各类的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涌现,产学研协同创新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产学研合作逐渐起步并缓慢推进,经历了产学研联合、产学研结合阶段后,发展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之相对应,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要求,鼓励产学研各方特别是高等学校探索建立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合作模式。 (1)从主导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政府推动型协同创新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导,重视并强化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联合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围绕地方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的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是企业为了一定目的,比如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或者仅仅为解决某个技术难题,通过合作、委托开发等方式吸引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过程,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其研发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范围由企业决定并支付费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又称为学研主导或者联合开发模式,是学研两方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建立研究实体或者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参与研发和经营管理,风险和收益共担,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进行研究和创新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

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一)

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一) 摘要:根据我国高校科技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现状,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各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子。高校通过创办高科技产业,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字:高校高科技产学研成果 Abstract:Toestablishascientific,self-disciplined,predictableandnormalschoolsteeringsystemisareformofthe managementsysteminschoolsandanimportantissueofmoderneducationmanagement.Italsoplaysa nimportantroletodeepenthereformofqualityeducation,realizethemanagementofmodernizationed ucation,enhanceeducationalqualityandmanagementefficiency. keywords:educationinspector,schoolsteeringsystem,buildup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方式,必将由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依靠方针政、法律法规、评估督导、协调沟通、咨询服务,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宏观的管理。这种变化,给学校办学自主权和个性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也唤起基层学校对校本督导意识和建立校级督导制度的重视。 探索构建具有科学性、自律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校级督导制度,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办学方向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探索建立创新型的校级督导制度,对于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与发展空间,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一、校级督导制度的性质和内涵 “督导”的本来含义是指监察、督促和指导。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只有决策和执行是不够的,对决策和执行的情况必须实行监督,对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必须实行科学的评估。教育督导就是行使教育监督和评估职责的教育管理行为。具体讲,教育督导是指教育督导机构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并向同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报告督导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拟定教育和教学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去进行,使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得以很好地贯彻执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教育督导就不成其为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制度。 “校级督导”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教育督导,它是通过制定具体的制度,形成的刚性督导,而不是人为的督导,是学校行政干部与全体教职工“同体督导”(自我督导)的双边活动过程。校级督导集中了学校制度与情感、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权利因素与非权力因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是校级督导制度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学校方针决策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形成防错、纠错机制。建立与创新校级督导制度,必须以“制度”和“评价”为保证。制度应以科学、公正为基础,有利于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评价要具有向导性、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促进教职工的发展。建立校级督导制度要针对学生的成长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实际,保证教师在督导工作中的执行力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潜能,提出学校方向性的共同远景,进而使学校整体提升,走向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校级督导制度的必要性 1、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18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创新答案

?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缺乏好的创意和科技能力 o B.创新的过程存在问题 o C.缺乏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o D.重视程度不够 ?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协同创新管理的困难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价值观的统一 o B.文化的冲突 o C.地域整合 o D.利益的统一 ? 3.大学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o B.降低科研风险,实现风险分担 o C.获得经济收益,促进组织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o D.实现共同利益,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4.产学研三方从各自的组织特性与目标来看,存在着很强的创新互补性。其中,研究机构主要以()为主,注重知识的技术化。(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发现知识、培养人才 o B.应用研究 o C.基础研究 o D.开发研究 ? 5.协同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促进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 o B.建立健全鼓励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合作的法律制度 o C.加强协同创新的外在环境建设,努力建设一种公平、公正的创新合作环境 o D.克服协同创新系统的缺陷,从而更好地促进协同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 ? 6.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2020.0 o B.2025.0 o C.2030.0 o D.2035.0 ?7.创新的主体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个人 o B.企业 o C.高等院校 o D.科研机构 ?8.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创新等级排名上,我国被列为()。(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o B.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o C.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o D.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存在着科技成果闲置、科技工作与人才培养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企业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等问题。如何有效聚集创新资源、推进创新主体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服务,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新思考。文章对我国产学研现状进行剖析,并依据国家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产学研;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在科技经济全球的背景下,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既为开放、合作、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式,这是因为协同创新是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达到1+1+1>3的非线性效用,并能有效促进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动技术产业化。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何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个环节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这对实现知识创造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与资源整合显得及其重要。本文将从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1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1.1取得的成果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产学研”,随后在2006年国家颁布的《规划纲要》、2007年十七大报告、2012年十八大报告逐步确立了通过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产学研工作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高校在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取得了相当的协同创新成功经验,例如中关村协同创新计划,它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企业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出政府引导调控下外部需求驱动、参与各方内在利益驱动的两大运作模式。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我国于2012年5月7日推进“2011计划”,更使得国内一批高等院校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出发,发挥了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融合多渠道资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共培育了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吸纳了超过200亿元的社会资金,其中14个中心成为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包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组成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组成的河南粮食作物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字:协同创新高校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

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技界与经济界的互动更加密切;在国际科技形式上,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 第二章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

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_苏碧云

改革创新 摘要:本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内涵为切入点,对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期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运行机制;企业创新 Abstract:The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analyze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and dis-cusses the optimal path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dustry and u-niversity and research;operation mechanism;enterpris-es innovation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新兴产业无不使尽浑身解数为自己的未来图谋划策。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企业以包容的心态感受外来文化的魅力,团队合作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团队也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由个人组成的整体,有时它是由几个小团队合作组成的大团队,由产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三方构成的产学研合作便是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合作方式。 产学研合作在多年前已进入学者们的视野,近几年出现的协同创新概念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协同是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能力,即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一致地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基于合作方的共同利益,不同创新主体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通过合理分工与创新要素有机配合发挥非线性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这一过程即为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是指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等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即协同创新的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理。通过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主体各方能突破各自的边界,进行资源重组,取长补短共同进行创新,获得1+1>2的效果。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是实现技术转移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途径,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在竞争愈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助推模式,其具有的强大功能与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各界的瞩目。以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形成为切入点,剖析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来探究其运行机制。 1.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共享是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联系的首要前提,多个异质组织之间因此紧密相连,成为一个资源共同体。一般而言,企业以知识转移、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为主要使命,同时进行科学知识传播。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利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单元,可以说利益是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结合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维系三者关系正常运转的纽带。 不同主体利益追求的满足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的动力,正是这一动力实现了三大主体的协同创新,而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能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更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吸引、整合各种资源让产、学、研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作用,以获得更好的绩效。 2.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 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方影响。从企业运营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而言,政府和市场是两大影响主体。政府是否支持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的运行上是否给予实质帮助;市场是否接受这一新兴模式,是否会由此引发恶性竞争等,这些都关系到 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 □苏碧云陈艾华 (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49 2015年6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 摘要: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2年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将“协同创新”定义为全面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协同创新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开放性的系统,产学研协同系统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个子系统构成,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选取核心能力与协同文化两个序参量因素,通过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以及技术创新协同,以实现协同效应,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全世界的创新型国家都在引进优秀的知识型人才、管理理念等,用以大力发展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和建立优秀的科研结构、高校机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和手段日益复杂多元化,企业只有通过对知识有效应用与管理才能保证其竞争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寻求知识创新,将知识转化成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研学协同学协同效应协同创新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s spee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entennial raised, "college with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research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enhance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nd re-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2012'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ork conferenc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defined as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s a new model of research joi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but als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As an open system, research collabo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ree subsystems, is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rticle is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 select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collaborative culture two order parameters factors, through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synerg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ynergy and promot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novation. Keywords:Research Synergetics Synerg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27T14:43:52.717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8期供稿作者:罗欣黎移新贺玲玲 [导读] 我院先后有10个科研项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进入直接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战场。 罗欣黎移新贺玲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产学研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与产学研合作等概念有所区别。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完成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型。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9.75万人,增长2.98%;在校生2308.51万人,比上年增加76.7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608.1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3万人,增长5.69%i。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道路上继续迈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目前全国共有1100余所高职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比例大约占整个高校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是举世瞩目的。但由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立而来,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开展产学研技术能力有待提升。2002年教育部长周济在高职教育会议说:“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就是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建立产学研一体经营模式,才能解决好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依托地方经济、行业、企业才能办出特色, 一、“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背景 我国高职教育产教结合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的高职主要探索单向度的为企业服务,临渴掘井,急于为企业解决人才需求,直到1994年全国工作会议后,及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1],高职教育在多种途径、多种机制、多种模式上探索双向度的“产学研”一体化才逐渐形成为一种发展趋向。然而,对于“产学研”[2]的内涵及如何使之一体化,还是众说纷纭。有各自的理解和做好。笔者认为,“产”不仅是指某一项具体的产业,更重要的是体现办学方向。 以我院为例,顾名思义,我们的产品是能适应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包括园林、畜牧兽医、营销、管理、科研等多方面的人才)。“学”也不是狭义上的教学,而是广义上的办学,包括学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教学管理等诸方面。“研”当是科研,但高职的科研与普通高校的科研有很明显的区别,其科研的方向和内容比较明显,突出为“产”而研、为产服务。综上所述,所谓“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以“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二、产学研一体化运行经营模式基础 我院运行产学研一体经营模式的基础是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8年7月,经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农业厅批准,由我院牵头组建,集团现有成员单位52家,其中职业院校20所,农业企业30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个,涵盖了湖南省种植、食品加工、饲料、养殖、农业机械等农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发展求重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努力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联动、项目驱动,产教结合、共生发展”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在体制机制、专业建设、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校企共建的标准化蔬菜生产性实习基地,采取股份制合作,运用新一代“微灌与生态种植技术”以及种子与冷藏物流技术,双方合作集约化种植无公害胡萝卜,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填补了我省无胡萝卜出口基地的空白,提升了学院园艺、园林、作物种植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企业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湖南日报、教育电视台、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基地运行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报道。 (二)牵头学校与长沙百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电类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学院配套实训基地,企业主导生产的方式,以来料加工方式交由校方生产,产品由企业按市场价回收,学校则按企业标准以学生作品作为考核依据,保证了学生“所学”与“所用”技术的一致性,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产训合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我院先后有10个科研项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进入直接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战场。动科系欧阳叙向教授自2002年开始研究推广湘东黑山羊生产技术,该技术先后在浏阳、醴陵等四县推广,初步估算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植科系肖君泽教授主持的 “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研究”科研课题,成功地选育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晚籼1号”和高蛋白水稻新品种“长早籼9号”两个水稻新品种,两年来通过学院“长沙小康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这个桥梁,在我省长沙、益阳、株洲、湘潭、岳阳等10多个县市推广,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实惠。 (四)我院先后派出3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乡扶贫支教。2001年-2005年,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我院对口支持长沙县黄兴镇新冲子村。我们派出了9位教师组成的专家智囊团,指导该村制定村级发展规划,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科技骨干,指导调整该村产业结构,一年半时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4260元,比专家组进村前人均年增纯收入1500多元。 (五)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开发农业技术指导员新职业标准。根据湘劳社函[2006]104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技术指导员新职业标准,成立了种植技术、畜牧技术、水产技术、农机技术四个教材编写专家小组,编写“农业技术指导员新职业开发”培训教材。 (六)集团成员单位娄底职院与华南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及学院资源工程系部分职工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三方以现金出资方式联合组建“华南娄职煤矿安全生产服务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这种校企融合、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产学研”全合一的实体公司,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的新举措。同时娄底职院把娄底经济开发区中阳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综合实验基地,在指导村内道路亮化与绿化、住宅环境美化等工程方面直接参与设计与施工,这种“院村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另一种新尝试。 (七)以长沙百通公司和长沙都市花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试点,采取“4+1”教学模式,学生一周里4天在教室上课,1天在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承接产品加工、联合开发产品等,学生即员工,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岳阳职院与合作企业共建的“2+1培养”模

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研究_冯晓青

摘%要:产学研被证明是一种很成功的技术创新体制和运行模式。在我国现行的科研和创新体制下,产学研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是近些年来我国为促进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和机制。为此,需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企业;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3)08-0024-07 产学研是利用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各自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技术创新的良好形式,是产业界与学术界为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实现特定技术成果转化而建立的创新模式。产学研打破了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是一个综合性的创新系统工程。 ① 如何构建我国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 系的作用机制,是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研究。 一、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作用机制产学研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建立的技术创新联盟,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现知识产权的产品化和产业化。产学研被证明是一种很成功的技术创新体制和运行模式,如美国著名的硅谷就是以产学研形式进行合作创新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国外为促进产学研活动,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加以保障。例如,韩国制定了《工业、教育产学联盟促进法》。 在现行我国的科研和创新体制下,产学研尤其 具有现实意义。以研究开发为例,目前我国企业整体上研究开发能力较弱,大学和科研机构则基于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开发资源,特别是在研究开发人才方面,大学和科研机构聚集了大量创新人才。然而,技术创新活动最终需要步入产业化和商业化运作,大学和研究结果本身既缺乏技术对研究开发成果实施大规模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动力,也缺乏技术创新的实施环境。通过产学研合作,则可以使企业提高研究开发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就政府层面而言,其掌握了创新的人力资源分配和相当一部分资金,为促进产学研结合,需要在政策层面引导企业和大学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由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和立项上,对于商业化倾向明显的项目,应当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承担。对于产学研项目,可以设立联合招标制度。再从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形势看,具有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全球化的特点,为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的法律运行机制研究”(编号:08BFX071)阶段性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利许可谈判行为与决策模型研究”阶段性成果(批编号:7127221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编号:NCET-10-0772);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交叉学科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冯晓青(1966-),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研究 冯晓青 □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1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设计的宏观构想 协同创新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有效协作,获取规模经济 和外部经济优势,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高职校企合作在推进 协同创新方面,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专业特性和可利用的资源等。 (1)打破利益分割局面,建立“产业集群式”的协同创新机制。以 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建立产业集群,围绕地区产业发展特色,企 业性质发展专业,开展教学活动,或着进行科研创新带动新型产业发展,使得与地区产业相关联的学校、企业及其其它机构形成关系紧密 的产业网络,并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有效协作等渠道,加速知 识生产与知识运用的过程,获取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优势,推动校企 合作的深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集群内企业由于行业相关、地 理接近,专业化分工合作频繁,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渠道会大大增加, 校企合作才能更深入地发展。比如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这里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高端装备产业和高技术服务 业五大产业的产业集群,辉瑞公司、华大基因公司、药明康德公司等 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加速了光谷生物城的建设;以数控机床、清 洁能源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较好基础;在高技术服务业 领域,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化载 体建设迅速,集聚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和原创型中小企业,形成 了武汉光谷“资本特区”和“人才特区”的两大特征。④产业集群的 发展带动了以光谷为核心的周边职业院校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 考和改革,也为职业院校的就业带来优势。同时,各职业学校人才的 培养和科研活动,又将助推产业的完善。各主体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以自身的需求和目标、资源和优势为导向,按照“利益共享、风 险共担、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的原则,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体制创新的结合与互动,共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改革 创新。同时,光谷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种集群式的文化影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国家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本文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研究背景,以协同创新理论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现状;对策建议 引言 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促进社会技术创新模式,综合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优势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水平,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促进高校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等相关各方的协同创新和发展,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此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鉴于产学研合作涉及政、产、学、研、金、用等多个单元,必须多方协同并进,才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协同创新理论介绍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将其定义为“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1]国内以许庆瑞为首的浙江大学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先后采用理论推导、案例研究、统计实证等方法,以全面创新管理为中心,连续、系统地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多角度、不断深入的研究,从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创新的协同与管理,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技术与非技术要素协同创新,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与企业特质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 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的协调合作,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是管理创新,打破部门、领域、行业、区域、国别界限,实现创新要素的最大限度整合。随着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断加速,协同创新重要性日益凸显,协同创新思想已经成为当今创新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协同创新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主要表现拥有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分享机制,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可以便捷地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开展多方位交流和多样化合作[2]。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