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 教材分析 第1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 教材分析 第1课时

初中-数学-打印版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

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过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同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得到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认识结论研究的探究过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密审慎的思考习惯.

历史上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研究很多,得到了很多证明方法.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3世纪三国时期中国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这是一种面积证法,依据是图形在经过适当切割后再另拼接成另个新图形,切割拼接前后图形的各部分的面积之和不变,即利用面积不变的关系和

对图形面积的不同算法得到等量关系.在教科书中,主要是将边长分别为、的两个正方形切割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其中,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面积都等于;小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这样,由于

从而证明了勾股定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探究和证明.

初中-数学-打印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测试题

勾股定理知识总结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 c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 +b =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 (1 )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 )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 a2+b2,则△ 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 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备课从整体到部分) 1、P1和以往1—3册教材的一样,都是编者与读者小朋友的对话,每一个对话都有它的主题,我们看一看这册教材的主题是什么呢? 智慧老人说:你喜欢数学吗?数学世界很精彩。 淘气说:我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笑笑说: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 机灵狗说:嘻嘻,真有趣! 小朋友,你喜欢哪些数学学习活动?与同伴说一说。 这一册的两个对话的主题就是:数学世界真精彩,数学真有趣。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主题,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和同学进行对话。 2、再来看一看这册教材要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们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数学计算 数与计算在我们的第一单元除法,我们在第三册也学过表内除法,这个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有括号式题)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加与减(一)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从这里看,我们这个学期所学的数的内容,它的范围扩大了,由百以内的数扩大到万以内的数。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认识八个方向和相应的路线) 第五单元:测量 (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 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第三部分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 (读统计图表,在方格纸上画条形统一图) 可能性的问题,这学期没涉及到。 第四部分实践活动 1、在每部分学习内容中配有: ●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 ●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 2、练习中有4个实践活动 3、综合性实践活动 有两个大的情景图:①走进乡村 ②美丽的植物园 除此之后,还有一些小栏目

八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第一第二章勾股定理和实数全部习题和知识要点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课时1 名师导航2预习指南 知识要点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b a +2c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的作用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它把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数”的关系。其主要应用有:(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确定另两边的关系;(3)证明含平方关系的问题等。有时还要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利用勾股定理。 经典例析 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 ,AB =5cm ,AC =3cm ,CD ⊥AB 于D ,求CD 的长. ∴. 5 12= CD 点评:此题关键在于用好勾股定理以及利用等面积法求高线。 1.在Rt △ABC 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2)若a=9,c=41,?则b=_____. 2(2008年甘肃省白银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4 . 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和12cm ,则斜边上的高为__. 4.如图所示,有两棵树,一棵高8m ,另一棵高2m ,两树相距8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_____m . 5.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大2,另一条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的长是( ) A .4 B .8 C .10 D .12 6.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各扩大1倍,则斜边扩大( ) A .112 倍 B .1倍 C .2倍 D .4倍 7.如图,字母A 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字母B 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64,则字母C 代表的正方形边长是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对应练习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 2+b 2=c 2.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2.勾股定理定义的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例. 在Rt △ABC 中,∠C=90° (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 △ABC =________。 3.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 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 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新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

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册教材简析 1.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思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册教材在呈现时,十分重视学生的活动,这样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 动中得到发展。 2.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体系,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干。本册教材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删繁就简,力争加强基础,突出思想方法。例如“小数乘法”这一内容,过去的教材 一般要分为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小数乘以小数,分别总结计算方法。实际 上小数乘法的关键是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本册教材打破这样的编排顺序,在这个单元中安排“有趣的小数点”。通过具体的事例,学生容易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探索 的过程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本册教材提供的情境范围比前几册逐步扩大。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也是本套教材力求做出特色的内容之一。本册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从中发现规律并用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材在编写时,仍然注意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本册教材运用图画、故事、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提高了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 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

北师大版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8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第三条边长是_______. 3.△ABC中,AB=10,BC=16,BC边上的中线AD=6,则AC=___________. 4.将一根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 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是为hcm ,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5.如图2所示,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图米,梯1 子滑动后停在DE上的位置上,如图3,测得DB的长0.5米,则梯子顶端A下落了________米. 二、选择题: 6.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 b=41 c=40B.a=b=5C=52 C.a:b:c=3:4:D.a=11b=12c=1 图 图

3 7.若△ABC中,AB=13,AC=15,高AD=12,则BC的长是. A.1B.4C.14或D.以上都不对 8.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 角边为b,那么2的值为. A.1B.1 C.25D.16图 4 09.如图5,四边形ABCD中,AB=3cm,BC=4cm,CD=12cm,DA=13cm,且∠ABC=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 是. 51 D.无法确定 /10.如图6,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 C/交AD于E,AD=8, AB=4,则DE的长为. A.3B.C.D.6 三、解答题: 011.在Rt?ABC中,∠C=9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 □郭应龙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在我校已快六年了。我本人也从七年开始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到九年级了,时常听到同行抱怨:“新教材太难上了。课本上的不多,可考试考的不少,老师一教就会,学生一考就累……对新教材的褒贬众说纷纭。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现我就对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课改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同行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为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与研究四个版块,在三个年级中采取交替渗透,螺旋上升的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中七年级上册共七章46节,一个课题学习;七年级下册共七章36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上册共八章39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下册共六章32节两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上册共六章21节,一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下册共四章24节,一个课题学习;整个学段共38章198节,六个课题学习。 二、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 1、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练习及答案

图6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测试题(1)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 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第三条边长是. 3.△中,10,16,边上的中线6,则. 4.将一根长24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高为12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1),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是为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5.如图2所示,一个梯子长2.5米,顶端A 靠墙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上的位置上,如图3,测得的长0.5米,则梯子顶端A 下落了米.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6.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9 41 40 B .5 5 2 C .3:4:5 D .11 12 15 7.若△中,13,15,高12,则的长是( ). A .14 B .4 C .14或4 D .以上都不对 8. 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 (如图4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 ,较长直角边为b ,那么2)(b a +的值为( ). A .13 B .19 C .25 D .169 9. 如图5,四边形中,3,4,12,13,且∠900 ,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 A .84 B .30 C .2 51 D .无法确定 10.如图6,已知矩形沿着直线折叠,使点C 落在处,B 交于E ,8,4,则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三、解答题(此大题满分50分): 11.(7分)在ABC Rt ?中,∠900 .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

勾股定理练习 一.填空题: 1.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4cm,第三边上的高为_______. 2.在Rt △ABC 中, ∠C=90°,AB=15,BC:AC=3:4,则BC=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90°,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DE=4, AC=10,则AB=_____________. 4.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 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________m 。 5.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9cm 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 时,这三条 6.如图,在△ABC 中,则DE 的长为_______. 7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 。 (第3题) 8.在一棵树的10的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9.有两棵树,一棵高6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米 ,AD=8,DC=6,CB=24,AB=26.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0dm 、3dm 、2dm ,A 和 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 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 _____________.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二.选择题: 1.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2.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A 、a=1.5,b=2,c=3 B 、a=7,b=24,c=25 C 、a=6,b=8,c=10 D 、a=3,b=4,c=5 C A B C D 20 32A B

北师大版勾股定理复习学案

E C D B A 勾股定理 本章常用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 。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 。 勾股逆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且∠ =90°) 2、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 5、12、13; 8、15、17; 7、24、25; 20、21、29; 9、40、41;… 这些勾股数组的整数倍仍然是勾股数组。(记忆 11~30二十个数的平方值) 3、最短距离:将立体图形展开,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距离(斜边长)。 题型一 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第三边得长为________ 例2、已知在△ABC 中,AB=17,AC=10,BC 边上的高等于8,求△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 课堂训练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5,12,则三边上的高的和为____. 2、在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 。 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和12,则周长为________,底边上的高是________, 面积是_________。 4..如图,一个梯子AB 长2.5 米,顶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 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的位置 上,测得BD 长为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题型二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①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② 验证2 c 与2 2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③ 若2 c =2 2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2c ≠2 2b a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90°,AB=13,BC=4,CD=3,AD=12,求证:AD ⊥BD . 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为CD 上一点,且CF=4 1 CD . 求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

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一)话题 新课程标准教材是以话题学习来展开的,在十一个模块里( 5 个必修模块和 6 个选修模块)共有 33 个话题,这些话题涉及到的题材广泛,涉及到人民生活习俗、文化艺术、自然和环保、社会和社会生活和未来世界等。这些话题的设计理念体现在: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的,他们能引起兴趣的话题都体现在课文里,例如生活方式、运动明星、以业余生活、音乐和舞蹈、假日、金钱管理、社会习俗等。 2 、跨学科主题 Science---Cyberspace, The Sea Arts---Painting and architecture Business---Money Social Studies---Heroes, Medial 3 、文化输入和跨文化意识 British TV programmes; history makers such as Martin Luther King; Christmas ; shopping and shops in Britain ; Buildings in Britain and the US . Specially selected on Chinese culture help students have a deep understand of their own culture as well as raise their awarenes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hinese modern heroes;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Chinese music and musician; Beijing opera; Chinese famous artists and their paintings; Culture comparison. (二)单元安排 Stage1 Warming-up 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一个目标,说明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在听、说、读和写这四方面将学到什么内容。学生们根据 warm up 的话题已经很清晰地知道这个单元话题内容。如: In this unit you will…… Read about the heroes and heroines and an interview. Talk about people you admire. Listen to dialogues and a radio programme. Write a magazine story. Review the past Simple, Past Continuous and present Perfect tenses. Stage2 Four main in put lessons

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材地位作用 这节课内容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本课学习,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通过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观察、发现、抽象出数学问题,猜想并验证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到综合应用已学知识联想、证明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渗透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和方程思想等重要数学思想,同时为勾股定理逆定理和后续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高中学习的一般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和平面解析几何的部分公式做铺垫。 2、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学习是建立在掌握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 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本节课主要是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本节课介绍的是等积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索、验证、证明勾股定理过程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几何的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他们的推理能力较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本节课先采用的是等积法证明。对于其他的证明方法,由于需要合理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没有教师的启发引领,学生不容易独立想到。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八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本节活动课应当恰当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的数学核心观念与数学能力,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A.知识技能目标:①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新北师大版八上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第1节 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3个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勾股定理 一、导入新课 人类向太空发射“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它是智能生物从自然界发现的通用数学知识。 二、问题 从电线杆离地面8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米,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 三、做一做:P2 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2)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分别是什么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你是如何计算的?与同伴交流。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6个单位长度和2.4个单位长度,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 四、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22c b a =+(a 、b 表示直角边,c 表示斜边) 五、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

六、例:1、如图,强大台风使一旗杆在距离地面9米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求旗杆原先高度是多少? 2、变式:旗杆高24米,旗杆被风吹断后顶部距底部12米,求旗杆在什么位置折断? 七、练习:P3,1,2,P4,1,2,3 八、作业:P4, 4 附: 1、小明从A点沿北偏东30°方向走了4m,到在B点,再沿南偏东60°方向走了3m到达C点,则A与C相距多少? 2、如图,△ABC中,AB=13,BC=14,AD⊥BC,AD=12,求AC的长。 A B C D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一元一次方程;丰富的图形世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生活中的数据、可能性。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通过数系的拓展形成“有理数”的概念。由于负数的引入,自然地将有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提升为关注和学习的对象。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重要特征,方程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是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为后面无理数的发现及实数系统的建立埋下伏笔。 初中阶段的几何知识学习以平面几何为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从对三维空间实物的观察开始,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背景经验,在实物、几何体、直观图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表示与转换中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水平,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积累数学经验,感受到学习平面图形的必要性和简单图形的基础性,体会基本图形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学习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现实生活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在《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突出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突出合情推理的作用。 《生活中的数据》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重要作用,理解数据的处理及其所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在《可能性》一章中,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试验体会随机现象中隐含着规律性,初步形成随机观念。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不难体会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形成有理数概念的合理性。数轴的建立给出了有理数的一种直观解释和表示形式,可以作为工具配合现实情境加深对有理数运算意义的理解。绝对值概念将有理数与非负数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便于对正负数运算的规则作出清晰的表述,它的几何意义是有理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有理数的运算,特别是乘、除法的规定,不属于因果性的解释,而是希望“正数的性质负数也有,……这是在因袭数性”(付种孙,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教材中作了细致的处理,反映了认识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运算的训练还采用了游戏的方式(24点,并注意在后继学习中不断巩固与强化。 (2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中,学习几何对象不是从几何学的逻辑起点开始,而是顺应数学历史的 进程,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从现实世界实物的考察开始,舍弃次要因素,分解出简单几何体或基本图形,在分解与整合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和空间观念。不是提前学习立体几何,而是通过活动学习“数学化”。在第四章中,自然地陆续引入几何概念,通过操作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基本性质,并采用符号语言进行表示。教材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再现由直观动作思维到直观表象思维的过程,为进一步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的发展作好必要的准备。 (3统计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而统计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也不是说教能解决的,需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需要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恰当的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 (2) 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通过讲解我国古代学者发现及应用勾股定理的成就,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学习目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 引言: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一种特别重要的关系,早在我国古代就引起人们的兴趣。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介绍商高答周公的勾三股四弦必五的故事。 人们还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为6,股为8,弦必为10;勾为5,股为12,弦必为13,……。而32+42=52 ,62+82=102,52+122=132,……即勾2+股2=弦2。是否所有直角三角形都有这种性质呢? 事实上,可以证明,对于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种关系,此关系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定理。 新课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对于这个定理的证明可按教科书中所给的方法。根据教科书中的方法事先用硬纸片拼好图形1-104。 a b b a a a c a a b a c c b b c b b b c c a a b a b 图 1-104 (1)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正方形边长都是a+b ,则面积相等。再看这两个正方形又由哪些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成的。 (2)分别写出左、右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在边正方形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两个正方形组成,其面积为222 14b a ab ++? 。 右边的正方形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一个正方形组成,其面积为2214c ab +?。 (3)左、右两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即 ab c ab b a 2 14214222?+=? ++, ∴ 222c b a =+。 (4)勾股定理的变形。今后在运用勾股定理时,根据需要可将其变形为: 222b c a -=或222a c b -=,从而可知,在Rt △中已知两边可求出第三边。 向学生说明,这种证法是采用割补拼接(称拼图)的方法。在拼补过程中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

2019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加与减》教材分析

2019学年北师大版数学精品资料 《加与减》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套教科书关于整数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分为四个层次,采取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是学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这个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加减法运算,重点是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意义和计算的道理。 第二个阶段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是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教科书除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于运算意义的理解,还特别注重利用画图、操作、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l”和“借1当十”的计算道理。 第三个阶段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在进一步加强对运算意义和计算道理理解的基础上,教科书一方面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用多种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进退位的道理及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另一方面更加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三位数加减法,内容分布在本册(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并注重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第二,强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和验算的必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及习题(经典)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定义 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一个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 发现32 +42 与52 的关系,52 +122 和132 的关系,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 +b 2 =c 2 ) 1.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给出证明)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知识点二:验证勾股定理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证明(等面积法) 例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 +b 2 =c 2 。 证明: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 +b 2 =c 2 。 证明: 知识点四:勾股定理简单应用 在Rt △ABC 中,∠C=90° (1) 已知:a=6, b=8,求c (2) 已知:b=5,c=13,求a 知识点五: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c b a ,,,满足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b b B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找出最大边(如c ) ②计算2 c 与22 a b +,并验证是否相等。 若2 c =22 a 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若2c ≠22 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1.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A.a=7,b=24,c=25 B.a=7,b=24,c=24 C.a=6,b=8,c=10 D.a=3,b=4,c=5 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3.已知0)10(862 =-+-+-z y x ,则由此z y x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知识点六:勾股数 (1)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勾股数中各数的相同的整数倍,仍是勾股数,如3、4、5是勾股数,6、8、10也是勾股数. (3)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 ⑤11、60、61;⑥9、40、41. 1.设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 、b 、c 不可能的是( ). A.3,5,4 B. 5,12,13 C.2,3,4 D.8,17,15 1. 若线段a ,b ,c 组成Rt △,则它们的比可以是( ) A.2∶3∶4 B.3∶4∶6 C.5∶12∶13 D.4∶6∶7 知识点七:确定最短路线 1.一只长方体木箱如图所示,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3cm, 有一只甲虫从A 出发,沿表面爬到C ',最近距离是多少? 2.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 取3)是 . 知识点八:逆定理判断垂直 1.在△ABC 中,已知AB 2 -BC 2 =CA 2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知识点九:勾股定理应用题 1.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A B C D A ' B ' C D 'A B C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

2018年秋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 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 1.(4分)如图①,美丽的弦图,蕴含着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已知每个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为a,较短的直角边为b,斜边长为c.如图②,现将这四个全图②等的直角三角形紧密拼接,形成飞镖状,已知外围轮廓(实线)的周长为24,OC=3,则该飞镖状图案的面积() A.6 B.12 C.24 D.243 2.(4分)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 B.8 C.16 D.64 3.(4分)如图,有四个三角形,各有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8,若第三边分别为6,8,10,12,则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

( ) A . B . C . D . 4.(4分)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 ) A .1,2,3 B .4,5,6 C .3,4,5 D .7,8,9 5.(4分)如图,小明将一张长为20cm ,宽为15cm 的长方形纸(AE >DE )剪去了一角,量得AB=3cm ,CD=4cm ,则剪去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A .5cm B .12cm C .16cm D .20cm 6.(4分)如图,长为8cm 的橡皮筋放置在x 轴上,固定两端A 和B ,然后把中点C 向上拉升3cm 至D 点,则橡皮筋被拉长了(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7.(4分)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3,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 处沿圆柱表面爬到对角C 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 .π+13 B .23 C .2 432 π+ D .213π+ 8.(4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的是北师大版第二、四、六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这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它从内容到呈现方式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材基本内容 本套教材是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第二册教材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与第一册教材一样,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 三、教材具体说明及教学建议 (一)、拼音.二册对于拼音的学习目标,则定位在抄写字母和音节,大体能为生字标音。我们要把拼音当成识字工具来教学。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1、不能当成学问来教,比如bpdq的小竖写多长,不必过分指导并严格要求; 2、不能超越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3、要有一个基本认识:拼音不能当文字教,不能要求学生阅读纯拼音文字的阅读材料。“为生字标音”这类内容只教不考,老师不必苛求学生给生字标音时十分规范,如果错一点,例如声调位置等,可以寻找机会指导学生发现标调的规则。本册自读课文仍加了注音,但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丢开拐棍,不可读上行忽略下行。 (二)、认字1、识字教学目标。 (1)学习30个常用偏旁。构成汉字合体字的部件都叫“偏旁”。在第一单元的“金钥匙”中提示学生开始将学到的常用偏旁列表归类,目的是想让学生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入手,积累表意的偏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大概表示的意思,逐渐掌握汉字的规律,最后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主要是要知道名称;大概了解表示的意思;能举例说明。 (2)、关于认字的方法问题。 截止到第二册,学生已经学过了看图认字、读拼音认字、听读认字、看上下文猜字四种认字方法,应当能独立认读(认读是“正确”读的前提)“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比较起来,看图认字受熟知的事物、口语语汇范围限制,看拼音认读受拼音限制,相比之下看上下文猜字最便捷,其次是听读,“综合运用”要靠大量实践,不要枯燥地分析字形、字理. (3)、关于写字230个。 二册的写字目标是指按照正确的笔画笔顺听写(包括填空、连线等)下来,兼顾使用和写好。不要把几方面的要求同时下达,造成沉重的书写负担。 笔画笔顺不能当成科学知识体系来教授,让学生死记许多条条框框;要立足于硬笔书写。 2、识字教学方法建议有四条: (1)一年级认字的主要方法是听读法和拼音认字。 (2)熟练运用指读(指认)认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