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麻雀》评课稿

一线穿珠,串出母爱

——评李老师执教的《麻雀》听着李老师的课,我想到了郑板桥《题兰竹册页》中的一句“何曾粉黛去争妍”。戴老师的教学语言不施“粉黛”,更不与“争妍”,看似朴实的语言,实则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话语不多,却字字珠玑。教学中,李老师别具匠心地处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逐一突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情感。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凭借4、5段初步体会表达方法,体会麻雀的舍身之爱,戴老师精心设计了一条主线:老麻雀舍身掩护小麻雀。课堂上,从聚焦“掩护”、到体会“掩护背后的爱”,到最终的升华母爱,很自然、贴切。

一、有梯度的词语归类处理,为聚焦“掩护”埋下伏笔

一类词,“悄悄地”等叠词的拓展运用;二类词,类比词的理解与带“然”

的词语拓展;三类词,找词语的近义词理解“掩护”等词的意思;四类词,结合图片对新词的理解。文章的大容量的词语以归类的形式展示,各有各的训练点,体现了戴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为后面的文本把握做好了铺垫。“掩护”也悄悄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

二、凝聚文本,“掩护”架起课堂的支点

李老师引导学生用角色法和抓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戴老师的训练点找得很好,因为老麻雀的“掩护”正是故事的高潮。学生很自然地抓住了“老麻雀掩护小麻雀”这条主线。这样,文本的突破口老麻雀的“掩护”已经找到,那么接下来的体会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三、抓“点”画“圆”,体会“掩护”的意义

李老师紧抓“掩护”这个词语,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流程:读掩护的句子,

圈画掩护的动词,调换掩护的先后顺序,说掩护的全过程,让学生慢慢地体会到掩护背后的深刻含义——是一种母爱的舍身之情。最后的问题更是直扣学生心灵:是什么力量让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是母爱!课由“掩护”这个点出发,画出了“母爱”这个圆心。

李老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体会,可谓是由表及里,用心良苦。引出“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掩护”这一条主线,抓住“掩护”这个词,进行抽丝剥茧的理解和感悟,串出了浓浓的母爱。也让我赞叹李老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与把握,使整堂课的脉络尤为清晰。

另外,谈谈我的一点困惑。

李老师在词语归类中有这样一组词:“悄悄地、慢慢地、呆呆地”。戴老师让学生将这三个词填入一个拓展句子中,意图是让学生知道这三个词的不同运用。但我想,这三个词仅仅是学会运用就达到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了吗?

文中“悄悄地”是形容猎狗发现小麻雀时,是多么有警觉性。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写出了猎狗的虎视眈眈。读到这两个词时,我们如果让学生猜想一下,一只普通的麻雀遇到这样凶猛厉害的猎狗会怎样,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故事最后猎狗“慢慢地,慢慢地”地向后退,为什么是两次“慢慢地”向后退?其实是写出了猎狗的退缩和畏惧。这只猎狗前后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让学生去文中找找答案,原来是老麻雀奋不顾身的掩护吓退了凶猛的猎狗。

“呆呆地”形容了小麻雀的无助,说明这时小麻雀需要老麻雀,而老麻雀当时却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水深火热中。为后面的“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为老麻雀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的不假思索埋下伏笔。虽然是几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却含有那么丰富的内容。不仅将猎狗和小麻雀的形象展示给我们看,还在对比中衬托了老麻雀奋不顾身的舍身之爱。

因此,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先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才能与作者对话。然后对教学内容的取材有定位。不至于什么都想教,结果什么也没教。

四年级语文《麻雀》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我第4次听柳碧老师执教《麻雀》这一课,当我前两次在听柳老师上课时,我的头脑中总会不时回想起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的一段描写,现在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所以在前几次的试教中,慢节奏便成了主旋律。因此,每次听完试教后,我们组的几位成员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柳碧,走得快一些!”那么,就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我个人认为柳老师在通往省时高效的道路上是前进了一大步。

柳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地尝试选读课文的阅读引领,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整堂课脉络清晰,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初读感知设计精巧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柳老师虽然走的也是常规路线:1、检查生字词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也不难看出她的良苦用心。字词检查充分预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只关注了“扎煞”一词,不仅关注其读音上的难点,还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其字义。那么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预设上,更是把住了这篇文章的脉,因为文章角色不多,情节清晰,所以柳老师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的示意图概括出文章大意。费时虽不多,却是收效颇大。

亮点二、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选读课文的教学,更是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中,我相信给我们每一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这个词——批注。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平时也有老师要求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写感受的经历,但是这么明确地提出“批注”这一词,恐怕还是头一回。所谓“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怎样教得让学生把批注写得规范又便捷,让学生愿意用于自己平时的读书之中。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我们的柳老师还是比较淡化教的痕迹,把它巧妙地与学生的读书、思考活动融合在一起。从简单批注到老师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详细批注到让学生说说详细批注直至最后学生尝试做详细批注,贯穿课堂却又不给人生硬之感,应该还是得益于柳老师始终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老师是鼓励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课堂的主体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整个课堂老师体现出的是尊重、平等、关爱。学生显示的是活跃、积极、轻松,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收效。

亮点三、保证课堂的写字时间

最后还是得回到我们的研讨主题“保证10分钟的课堂写字时间”,柳老师今天还是努力保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比较充分的写字时间,内容包括难写字“雀”的书写,两次批注,也关注到学生写字态度和姿势。尤其是展示学生所作的批注,对学生中优质资源的发挥,应该是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足:

1、我们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预设,而应真正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准,可适当简洁些。

总而言之,柳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地尝试选读课文的阅读引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引发了我们对于选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教学上的差异和具体措施的思索,是很有价值的一节研讨课。个人的初浅意见,欢迎柳老师和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