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3D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2D3D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2D3D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分类号:密级:

UDC:学号: 010768

东 南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D-3D 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研究生姓名:梁玮

导师姓名: 鲍旭东 教授

罗立民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工程领域名称生物医学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 2004年 月 日论文答辩日期2004年月日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04年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

二〇〇四年六月

2D-3D REGISTRATION OF MEDICAL

IMAG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LIANG Wei

Supervised by

Prof. BAO Xudong

And

Prof. LUO Limin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June 2004

东 南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日期:

东 南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声 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摘要

论文题目: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研究

研究生姓名:梁玮

导师姓名:鲍旭东教授、罗立民教授

院校名称:东南大学

在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和图像导航外科手术中,图像配准是重要的一环,术前体数据与术中获取的图像间的配准能够给治疗提供实时信息,辅助手术导航。术中的三维图像不容易获取,一般只能得到二维图像。虽然这样的图像缺乏三维体数据的空间信息,但是它获取速度快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和医生暴露在射线中的时间,将术中2D图像与术前体数据配准可以补偿一些空间信息。本文着重研究了相似性测度在医学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讨论了数字影像重建技术(DRR), 并用光线跟踪的方法实现了对CT体积数据的数字影像重建,通过对参数的调整实现了突出骨组织的DRR和包含软组织的DRR,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为以后的配准研究做好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然后详细介绍了三种相似性测度:互信息、模式强度、梯度差值,引入了结合下降单纯形的模拟退火算法。基于前面提到的三种相似性测度,实现了二维图像的配准,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二维医学图像配准的方法拓展到三维空间,基于三种不同的相似性测度实现了2D-3D医学图像配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对模式强度测度进行了改进,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加快了运算速度,得到了比较满意了效果。

关键词:医学图像; 互信息; 模式强度; 梯度差值; 图像配准; 数字影像重建

Abstract

Title: 2D-3D registration of medical image

Author: LIANG Wei

Thesis supervisor: Prof.BAO XuDong Prof.LUO LiMin

School: Southeast University

Registering per-operative datasets to intra-operative image acquisitions can provide up-to-date information at the treatment site, aiding surgical guidance and other interventions. As three-dimensional intra-procedural image acquisition is uncomm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typically only two-dimensional image datasets can be obtained for such purposes. Although these images lack the spatial detail of volumetric data, the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faster acquisition time and reduced amount of radiation exposure to both patients and doctors. Ideally, one can recover the advantages of the volumetric data by aligning the intra-operative 2D images with pre-operative volumes.

We first discussed 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 and produced DRR by casting rays through a CT volume. By adjusting the parameters, we have got good results of two types of DRR images—spine image with no added structures and spine image with soft-tissue overlaid, as was the pre-processing work for image registration.

Next, we introduced three kinds of similarity measures, such as mutual information, pattern intensity, and gradient difference; we also present the combined method of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descendent simplicity. Based on the above three similarity measures, we realized registration of two-dimensional images. All this will provide excellent bas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extended the registr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edical images into three dimension, realized the registration of 2D-3D medical images base on three different similarity measures and presented our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 results. Then we improved on the pattern intensity measure and got some satisfactory results.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is improvement will speed up the calculation with the invariance of precision.

Key words:medical image, mutual information, pattern intensity, gradient difference, image registration, 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 医学图像配准的分类 (4)

1.3 本文内容组织 (5)

第二章医学图像配准基本原理 (7)

2.1 医学图像配准原理 (7)

2.2 几何变换 (7)

2.2.1 刚体变换 (8)

2.2.2 仿射变换 (8)

2.2.3 投影变换 (8)

2.2.4 非线性变换 (9)

2.3 相似性测度 (9)

2.3.1 规一化互相关(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 (9)

2.3.2 差值图像的熵( Entropy of the Difference Image) (10)

2.3.3 互信息 (MI,Mutual Information) (10)

2.3.4 梯度相关(Gradient Correlation) (10)

2.3.5 模式强度(PI,Pattern Intensity) (11)

2.2.6 梯度差值(Gradient Difference) (11)

2.4 灰度插值 (12)

2.4.1 最近临插值方法 (12)

2.4.2 三线性插值方法 (13)

2.4.3 部分体积插值法 (14)

2.5 多参数优化算法 (14)

2.5.1 单纯形法 (14)

2.5.2 模拟退火算法 (17)

2.6 本章小结 (20)

第三章数字影像重建技术 (21)

3.1 DRR原理 (21)

3.2 DRR的应用 (23)

3.3 DRR算法的实现 (24)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

3.5 本章小结 (26)

第四章二维图像的配准 (28)

4.1 差值图像(Difference Image)及其熵 (28)

4.2 相似性测度 (30)

4.2.1 互信息(MI , Mutual Information) (30)

4.2.2 模式强度(PI , Pattern Intensity) (32)

4.2.3 梯度差值(GD , Gradient Difference) (32)

4.3 结合下降单纯形的模拟退火算法 (34)

4.4 二维图像配准的实现 (35)

4.4.1 MR切片图像配准结果 (36)

4.4.2 DRR图像配准结果 (37)

4.5 本章小结 (38)

第五章 2D-3D医学图像配准 (39)

5.1 配准前的准备工作 (39)

5.1.1 三维CT体数据的获取 (40)

5.1.2 二维图像数据的获取 (41)

5.2 2D-3D医学图像配准基本原理及步骤 (42)

5.3 基于三种相似性测度的配准结果 (43)

5.4 Pattern Intensity(PI)测度的快速算法 (45)

5.5 本章小结 (47)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48)

6.1 总结 (48)

6.2 展望 (49)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4)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图像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手术计划、实施、评估等应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医疗影像设备层出不穷,如X线计算机断层CT图像,核磁共振MR图像,PET,SPECT,DSA等,这些影像设备都可以被视为传感器,他们获取的是人体解剖信息或功能信息。如X线CT图像人体某一断层不同物质对X线衰减特性的图像,PET图像是人体中注入某种放射示踪剂后,随着人体的功能作用,利用光子探测器来跟踪显示图像。

不同性质的图像提供了多种诊断依据,单一的图像无法给出足够的信息,比如,CT图像的分辨率较高,但有时无法显示某组织的功能描述,而PET图像的分辨率较差,但它能提供功能性描述,因此,临床上通常需要将同一个病人的多种模式成像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例如,将来源于CT或MR图像的解剖信息,与来源于PET或SPECT图像的功能信息结合,或者在CT图像上观察骨组织结构,而在MR图像上对照软组织信息等。如果只依靠医生的经验把来自不同途径的图像信息综合在一起,是比较困难的。用图像配准技术将多种图像模式(通常是两种)的信息通过一个最佳的空间几何变换达到两幅图像空间上的最佳对应,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图1-1-1、图1-1-2和图1-1-3所示,这是EASI(European Application in Surgical Interventions)计划于1998年发表的关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图像导航外科手术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EASI计划于1996年1月正式启动。这项计划的目的是提高神经脑外科图像导航手术和腹部大动脉血管瘤图像导航手术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患者的危险及治疗费用,在这方面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1[。在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和图像导航外科手术中,图像配准是重要的一环,术前体

图1-1-1 外科手术中的图像导航:(a) 手术前在患者的皮肤上设置外部标记,(b)手术前在医学图像的辅助下制定手术计划,(c) 在手术台上进行患者与图像的实时配准,(d) 手术中用导航器械进行手术导航

图1-1-2 手术前的3-D CTA图像与手术中的2-D X射线图配准,将X射线图中导管的位置

显示在CTA图像中,然后将CTA图像中的大动脉分割出来贴在X射线图中(见图1-1-3)。

(b) (c)

图1-1-3 把术前的CTA与术中的X射线图数据联系起来:(a) 用户界面平台上显示术前的CTA,术中的X射线图和一个能看到血管瘤的大动脉,(b) 将从术前CTA上分割下来的大动脉覆在术中的X射线图上,(c) 在X射线图上勾勒出大动脉的轮廓。

数据与术中获取的图像间的配准能够给治疗提供实时信息,辅助手术导航。术中的三维图像不容易获取,一般只能得到二维图像。虽然这样的图像缺乏三维体数据的空间信息,但是它获取速度快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和医生暴露在射线中的时间。将术中2D图像与术前体数据配准可以补偿一些空间信息。

1.2 医学图像配准的分类

在临床医学诊断中,图像配准融合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图像配准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两幅图像(二维或者高维)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也就是寻找图像间的变换。图像配准方法的具体分类有很多种,根据各种各样的准则对配准方法进行分类,一般主要有九种分类的原则]4][3][2[。

其中,基于特征的来源的配准可分为基于外在特征、基于内在特征和无需图像的配准三大类。

基于外在特征的配准分为有创和无创两个方面,有创包括立体定位框架]6][5[

和有创埋入标记]7[的方法;无创包括运用模具、框架和牙托等方法,还包括在皮肤上无创设立标记]9][8[等。

基于内在特征的配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于标记、基于分割、和基于像素特征。

基于标记分为基于解剖知识的标记]10[(如:利用人体特殊的解剖结构,一般由人工直接描述)和基于几何知识的标记]12][11[(如:运用数学知识得到大量点、线、面的曲率、角度特征等);基于分割分为基于刚体变换的模型]13[(如:头骨模型的表皮分割)和基于变形变换模型]14[(心脏模型的表皮分割)。基于标记和分割的方法运算速度比较快(在分割完成之后),然而这两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1.需要对患者植入人工标记;2.配准依赖于分割,而分割很难本身很可能引入错误,所以通常需要交互。

基于像素分为部分运用像素灰度信息]15[(如:对像素的二值化处理后的基于矩的配准)和全部运用像素灰度信息(如:基于相关校准]16[、傅立叶变换]17[或

者熵的配准]18[)。基于像素灰度信息的配准直接对像素灰度进行操作,与基于特征的方法相比,虽然需要对应的点数增加了,但是不再需要特征提取的步骤,也就是说,不需要图像分割。

无需图像进行配准,似乎不太可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我们只要想办法将两种图像的坐标系统事先调整一致就可以了,比如,正在做CT的病人同时在做B超,或者在外科手术中需要将手术器械配准到CT图像中]19[。

1.3 本文内容组织

本文的重点是实现二维、三维医学图像配准,并对互信息、模式强度、梯度差值三种相似性测度进行比较,并实现了模式强度的快速算法。

第一章 介绍医学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图像配准的概念、空间变换方法、相似性测度、插值算法以及多参数优化算法。

第二章 介绍并实现了数字影像重建(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

介绍了DRR的原理,参数、应用,并用点光源,光线跟踪的方法实现了

对CT体积数据的数字影像重建,通过对参数的调整实现了突出骨组织

的DRR和包含软组织的DRR,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为以后的配准研究

做好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第三章 我们首先介绍了由两幅二维图像获取差值图像的方法以及差值图像的熵在图像配准中的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三种相似性测度:互信息、模式

强度、梯度差值,引入了结合下降单纯形的模拟退火算法。基于前面提

到的三种相似性测度,实现了二维图像的配准。我们对三种相似性测度

的性能进行讨论、比较,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 内容主要涉及2D-3D医学图像配准。我们将二维医学图像配准的方法拓展到三维空间,介绍了2D-3D医学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及二维、

三维图像数据的获取,然后基于三种不同的相似性测度实现了2D-3D医

学图像配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分析了每种相似性测度

的优劣,并对模式强度测度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比较满意了效果。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对前面工作的总结,指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第二章 医学图像配准基本原理

基于灰度的配准方法是医学图像配准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的热点之

一。与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相比,基于灰度的配准方法不需要提取特征,而是直接对图像像素的灰度进行处理,这样就免去或减少了图像分割。图像分割通常需要交互,实现自动分割是很困难的,而且,图像分割的错误会严重影响配准结果。

2.1 医学图像配准原理

对于在不同时间或/和不同条件下获取的两幅图像)(x U 和)(x V 配准,就是要定义一个相似性测度,并寻找一个空间变换关系,使得经过该空间变换后,两幅图像间的相似性测度达到最大]20[,使图像U 上的每一个点在图像V 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相对应。如:

)))((),(()(X T V X U S T S = (2-1-1)

式中S 是相似性测度,T 为空间变换,图像空间变换的形式通常可分为刚体变换、仿射变换、投影变换和曲线变换四种,配准过程可归结为寻求最佳空间变换

)(max arg ?T S T T

= ( 2-1-2) 由于空间变换包含多个参数,可见这是一个多参数最优化问题,一般由迭代过程实现

T T T ?+=′ (2-1-3)

本文采用了模拟退火算法作为优化算法,增量T ?用该算法的搜索策略得到。

2.2 几何变换

将一幅图像与另一幅图像配准,需要对一幅图像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变换,这些变换可分为刚体变换(Rigid body transformation )、仿射变换(Affine

transformation )

、投影变换(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 )和非线性变换(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

如果第一幅图像中的两点间的距离变换到第二幅图像中后仍保持不变,则这种变换成为刚体变换。刚体变换可分解为平移、旋转和反转。在二维空间中,点),(y x 经过刚体变换到点),(y x ′′的变换公式为:

??????+?????????ΦΦ±??

?ΦΦ=??????′′y x t t y x y x cos sin sin cos m (2-2-1) 其中Φ为旋转角,??

????y x t t 为平移向量。

2.2.2 仿射变换

经过变换后第一幅图像上的直线映射到第二幅图像仍为直线,并且保持平衡关系,这样的变换称为仿射变换。仿射变换可以分解为线性变换和平移变换。在2D 空间中,变换公式为:

??

????+????????????=??????′′y x t t y x a a a a y x 22122111 (2-2-2) 其中??

????22122111a a a a 为实矩阵。

2.2.3 投影变换

经过变换后第一幅图像上的直线映射到第二幅图像上仍为直线,但平行关系基本不保持,这样的变换称为投影变换。投影变换可用高维空间上的线性变换来表示。变换公式为:

????

????????????=??????′′1231322122111y x a a a a a a y x (2-2-3)

非线性变换可把直线变换为曲线。在2D 空间中,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y x F y x =′′

其中,F 表示把第一幅图像映射到第二幅图像上的任意一种函数形式。典型的非线性变换如多项式变换,在2D 空间中,多项式函数可写成如下形式:

K K

++++++=′++++++=′2021122001100020211220011000y b xy b x b y b x b b y y a xy a x a y a x a a x (2-2-4)

非线性变换比较适用于那些具有全局性形变的图像配准问题,以及整体近似刚体但局部有形变的配准情况。

在医学图像配准中,对刚体变换的应用比较多,尤其是脑部及骨骼的配准。其他的变换形式多用于软组织的配准中。本文主要对脑部及椎骨进行配准。 2.3 相似性测度

相似性测度决定了每一个配准测试中的相关特性。相似性测度的选择是一个图像配准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它将决定如何确定配准变换,而且,其匹配的程度最后应转化为匹配或者不匹配。下面介绍几种与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配准相关的相似性测度。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主要的基于像素灰度信息的相似性测度。这里我们定义待配准图为参考图(Reference Image ),像素灰度值为ref I ;定义配准过程中以不同的空间变换参数产生的图像为浮动图(Floating Image ),像素灰度值为flo I 。

2.3.1 规一化互相关(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 )

∑∑∑∈∈∈????=T j i flo flo T j i ref ref T j i flo flo ref ref I j i I I j i I I j i I I j i I

R ),(2

),(2

),()),(()),(()),()(),(( (2-3-1) ref I 和flo I 分别是参考图和浮动图在T j i ∈),(区域内的像素灰度平均值。

在互相关相似性测度中,像素的贡献几乎完全依赖于像素的灰度,因此,少量大的灰度差值(比如,可能是由手术器械的干涉引起的)会对该相似性测度由较大的影响]21[。

2.3.2 差值图像的熵 ( Entropy of the Difference Image)

这里所说的熵(H )是差值图像(dif I )得到的。所谓差值图像就是就是参考图(ref I )减去浮动图像(flo I )与一个适当灰度缩放参数(s )的乘积的结果。如下式所示:

flo ref dif sI I I ?= (2-3-2)

)(log )()(x p x p s H x

∑?= (2-3-3)

)(x p 表示在差值图像dif I 中像素值x 的概率,是将直方图规一化后得到的。

2.3.3 互信息 (MI ,Mutual Information)

互信息是信息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用于描述两个系统间的统计相关性,或者是一个系统中所包含的另一个系统中信息的多少。两幅图像间的互信息可以用下式来描述:

∑=y x y p x p y x p y x p S ,)

()(),(log

),( (2-3-4) 联合概率分布),(y x p 用归一化的联合直方图表示,)(x p 、)(y p 是),(y x p 的边缘分布概率]2[]6[。当两幅图像的空间位置完全一致时,其中一幅图像表达的关于另一幅图像的信息,也就是对应像素灰度的互信息应为最大。研究表明,互信息在3D-3D 多模图像配准中非常有效,如MR 与PET ,或者MR 与CT ]24][23][22[。

2.3.4 梯度相关(Gradient Correlation )

基于梯度的相似性测度首先要计算ref I 和flo I 的导数。用水平和垂直Sobel 算

子对两幅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四幅梯度图像di dI ref 和dj dI ref 以及di dI flo 和dj dI flo ,分别表示两幅图像在两个正交坐标轴方向上的变化率。接下来,用式

(2-3-1)分别计算di dI ref 与dj dI ref 之间和di dI flo 和dj dI flo 之间的归一化互相

关。这两幅图像的梯度相关测度值就是前面得到的两个归一化互相关的平均值。

梯度相关测度的优点在于能够滤除两幅图像间空间低频差异,比如软组织。但是由于用到了Sobel 算子,所以该测度对边缘信息敏感。又因为用到了归一化互相关,所以对少量大的灰度差值敏感。如果一幅图像上包含术中手术器械,那么它的轮廓会被Sobel 算子加强,进而影响该相似性测度]25][21[。

2.3.5 模式强度(PI ,Pattern Intensity )

模式强度是基于2.2.1中提到的差值图像进行计算,这里我们把待配准的目标称作“模式”。将fl I 与DRR sI 相减得到dif I ,当达到配准状态时,dif I 中待配准的模式会消失,模式的强度会减到最小。模式强度认为,当一个像素与其临近的像素值差别显著的时候,这个像素属于一个模式]26[。 以这个像素为中心,半径r 以内的像素都加入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j i r d dif dif r w v I j i I P ,222,22)),(),((σσσ (2-3-5)

222)()(w j v i d ?+?= (2-3-6) 式(2-3-5)表明,当该模式趋近于零时,模式强度测度的值趋近于一个最大值;当该模式渐渐增加的时候,模式强度测度渐进趋于零。常数σ是函数的权重。

2.2.6 梯度差值(Gradient Difference )

这种相似性测度也是基于前面提到的差值图像的,但是这个差值图像是有梯

度图像得到的(如式2-3-7)。与模式强度测度同样,梯度差值测度也用到了)1(12x +的形式,这样可以增加对细线结构的鲁棒性]27[。

∑∑+++=j i j i diffH h h diffV v v j i I A A j i I A A s G ,,22

)),(()),(()( (2-3-7) di dI s di

dI j i I DRR fl

diffV ?=),( dj dI s

dj dI j i I DRR fl

diffH ?=),( (2-3-8) 式(2-3-7)的计算与见2.3.4,v A 与h A 是常数。

2.4 灰度插值

在图像配准中,空间坐标变换后得到的像素坐标位置可能不在整数像素上,因此需要用灰度插值的方法对像素值进行估计。在医学图像配准中,由于要对目标函数反复迭代求解,也就是说要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地反复进行图像的坐标变幻和灰度插值。因此,在医学图像配准中,希望插值计算简单、速度快,当然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计算精度,常用的插值方法有:最临近插值法(NN, Nearest

Neighbor )

、三线性插值法(TRI, Trilinear Interpolation method )和部分体积分布法(PV , Trilinear Partial V olumn Distribution)等方法。

2.4.1 最近临插值方法

设需要插值的点为u ,在二维图像中,临近该点的落在坐标网格上的像素点分别为1v ,2v ,3v ,4v 。最近临法直接计算u 和邻近四个点之间的距离,并将与该点距离最小的点的灰度值赋给u (如图2-4-1所示)

计算公式如下:

)()(v f u f = , )),((min arg i v v u d v i

= (2-4-1)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当临近点之间的像素灰度差别很大时,这种方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图2-4-1 最临近插值示意图

2.4.2 三线性插值方法

三线性插值法也称双线性插值法,是使用线性插值来求像素的灰度。计算方法为先沿着一个坐标轴方向使用线性插值方法求出两点的插值灰度,然后沿另一个坐标轴,利用这两个点对目标点进行线性插值来求灰度。计算方法如图2-4-2所示:

图2-4-2 三线性插值和部分体积插值示意图

计算公式为:

∑=i

i i v f w u f )()( (2-4-2)

上式中)(i v f 为它们的灰度值,i w 为各相邻点的权重,表达式如下:

2D3D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分类号:密级: UDC:学号: 010768 东 南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D-3D 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研究生姓名:梁玮 导师姓名: 鲍旭东 教授 罗立民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工程领域名称生物医学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 2004年 月 日论文答辩日期2004年月日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04年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 二〇〇四年六月

2D-3D REGISTRATION OF MEDICAL IMAG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LIANG Wei Supervised by Prof. BAO Xudong And Prof. LUO Limin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June 2004

东 南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日期: 东 南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声 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医学图像配准

《数字医学图像》报告 内容:图像配准专题 专业: 20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信管一班 小组成员: 20120701020 韩望欣 20120701008 毕卓帅 20120701005 胡庆 指导老师:彭瑜 完成日期: 2015 年 10月 25日

图像配准专题 简介:图像配准是对取自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不同视角的同一场景的两幅图像或者多幅图像匹配的过程。图像配准广泛用于多模态图像分析,是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遥感图像处理,目标识别,图像重建,机器人视觉等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图像融合中要预处理的问题,待融合图像之间往往存在偏移、旋转、比例等空间变换关系,图像配准就是将这些图像变换到同一坐标系下,以供融合使用。 一:图像配准方法国内外进展情况 图像配准最早在美国七十年代的飞行器辅助导航系统、武器投射系统的末端制导以及寻地等应用研究中提出,并得到军方的大力支持与赞助。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最终成功地用于中程导弹及战斧式巡航导弹上,使其弹着点平均圆误差半径不超过十几米,从而大大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率。八十年代后,在很多领域都有大量配准技术的应用,如遥感领域,模式识别,自动导航,医学诊断,计算机视觉等。各个领域的配准技术都是对各自具体的应用背景结合实际情况量身订制的技术。但是不同领域的配准技术之间在理论方法上又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而使得在某领域的配准技术很容易移植到其它相关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图像配准技术比较多的应用领域有红外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数字地图定位和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 二、图像配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尖端的新型医疗影像设备层出不穷,如计算机线摄影、数字减影等等,这些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断必不可少的医学数字成像手段。由于这些医学数字成像设备有不同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它们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多种模式图像的结合能充分利用图像自身的特点并做到信息互补。近几十年以来,图像配准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受到医学界和工程界的重视,己在世界范围广泛展开,在相关文献中己经提出了很多种医学图像配准的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广泛地运用到医学领域中。图像配准在医学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组织切片图像的处理与显微结构三维重建 ?疾病诊断及其发展和消退的过程检测 ?神经外科手术可视化、神经外科手术一计划及术前评估 ?感觉运动和认知过程的神经功能解剖学研究 ?神经解剖变异性的形态测量分析学 ?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计划 三、图像配准的定义 对于二维图像配准可定义为两幅图像在空间和灰度上的映射,如果给定尺寸的二维矩阵F 1和F2代表两幅图像F1(X,Y)和F2(X,Y)分别表示相应位置(X,Y)上的灰度值。则图像间的映射可表示为:F (X,Y)=G(F (H(X,Y))),式中H表示一个二维空间坐标变换,即(X’,Y’)=H(X,Y),且G是一维灰度变换。 四、图像配准方法的分类 1、维数 主要是根据待配准图像的空间维数及时间维数来划分的。图像仅含空间维数或者是图像的时间序列中带有空间数,其配准可根据图像的空间维数分2D/2D,2D/3D,3D/3D,4D/4D

图像配准技术研究进展

第14卷第6期2007年12月 电光与控制 EU£CTRONICSOPTICS&CONTROL V01.14№.6 Dee.2007 文章编号:1671—637X(2007)06—0099—07 图像配准技术研究进展 刘松涛,杨绍清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辽宁大连116018) 摘要:图像配堆是解决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和变化检测等问题的必要前提。其应用遍及军事、遥感、医学和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筒要回顾了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当前的技术热点和应用趋势,最后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图像配准;信息论;非刚性配准;虚拟结构 中图分类号:V243.6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inimageregistrationtechniques LIUSong—taa,YANGShao—qing (Oept.ofInformation&CommtmicdionEt,g泌rit,.g,DafianNavalAcademy,Dalian116018,舀白Ⅺ) Abstract:Imageregistrationisessentialforallimageanalysistaskslikeimagefusion,imagemosaicandchangedetection.Itisusedwidelyinmilitarysystem,medicalimaging,remotesensing,computervision,etc.Thehistoryandcurrentetatusofimageregistrationtechniquesfirereviewedkeflywithemphasisonitscurrenttechnicalhotspotsandapplicationtrends.Someinterestingaspectsforfurtherstudya”pointedoutintheend. Keywords:imageregistration;informationtheory;110n—rigidregistration;virtualstructUre 0引言 图像配准是许多应用问题必须的预处理步骤,比如:时序图像的变化检测或多模图像融合,这些问题遍及军事、遥感、医学、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许多领域都需要图像配准,实际应用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中关键的因素是类似的。概括地说,图像配准是对取自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者不同视角的同一场景的两橱或多幅图像进行最佳匹配的过程,包括像素灰度匹配和空间位置对齐。 配准方法的分类可以依据不同的准则。Bro.wn…依据变换模型的复杂程度对配准方法进行分类,并归纳了配准技术的实现步骤:特征空问、相似度测量、搜索空间和策略。Maintz”1等则提出了9 收稿日期:2006—03—09修回Et期:2006—05—15 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资助项目(51403030604JBl40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72160) 一 作者简介:荆松涛(1978一),男,河南孟津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融合、耳标识别、成像跟踪、DSP开发 等。条分类准则,依次为:图像维数、配准特征的来源、变换模型、坐标变换域、交互性、优化策略、成像模式、配准对象、配准目标的特点等。作者参考Brown和Mainlz的分类方法,将配准技术概括为8个方面,包括:配准对象、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变换模型、优化策略、坐标变换与插值、系统实现及算法评估,并考虑每项内容的技术特性进行细分,然后依据某一算法的创新点进行分类。囊括所有方法的分类准则是不存在的,所提方法侧重于从总体上对配准方法进行考察,是一种相对能反映配准方法本质特征的分类方法。依据新的分类准则,作者已对图像配准技术的8个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uJ。 1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图像配准领域进行研究“】,但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到上世纪末,单模图像配准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多模图像配准由于涉及模式和领域的复杂性.仍需密切关注。国际上对图像配准技术曾做过调查”】,其结论是1990年代初技术文献明显增加。而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墨南-初夏2010-07-24 23:51:56 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成像机理的医学影像。广泛使用的医学成像模式主要分为X射线成像(X—CT)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NMI)和超声波成像(UI) 这四类。 (1)x射线成像:传统x射线成像基于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不同形成x射线影像。(例如人体中骨组织密度最大,在图像上呈白影,肺是软组织并且含有气体,密度最低,在照片上的图像通常是黑影。)常用于对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的疾病或损伤进行诊断和定位。现代的x射线断层成像(x—cT) 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是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其速度已经快到可以对心脏实现动态成像。其缺点是医生要在病人接收剂量和片厚之间进行折衷选择,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的还需进一步提高。 (2)核磁共振成像(MIR)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才进入市场,这种成像设备具有在任意方向上的多切片成像、多参数和多核素成像、可实现整个空问的真三维数据采集、结构和功能成像,无放射性等优点。目前MRI的功能成像(fMRI) 是MIR设备应用的前沿领域,广泛应用于大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并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提供功能信息。MRI 受到世人的广泛重视,其技术尚在迅速发展

过程中。 (3)核医学成像(NMI ) ,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和正电子断层成像(PET) 为主,其基本原理是向人体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使带有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子进入人体内要成像的脏器或组织通过测量其在人体内的分布来成像。NMI不仅可以提供静态图像,而且可提供动态图像。 (4)超声波成像(Ultrasonic Imaging ) ,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平面成像的功能为主,加上血液流动的彩色杜普勒超声成像功能在内,在市场上已经广泛使用。超声成像的缺点是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但是,它的动态实时成像能力是别的成像模式不可代替的 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这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至于准确地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及与周围 生物组织的空间关系,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 综述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 A Survey of 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 张剑戈综述,潘家普审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上海 200025) 利用CT、MRI、SPECT及PET等成像设备能获取人体内部形态和功能的图像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不同成像模式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例如CT通过从多角度的方向上检测X线经过人体后的衰减量,用数学的方法重建出身体的断层图像,清楚地显示出体内脏器、骨骼的解剖结构,但不能显示功能信息。PET是一种无创性的探测生理性放射核素在机体内分布的断层显象技术,是对活机体的生物化学显象,反映了机体的功能信息,但是图像模糊,不能清楚地反映形态结构。将不同模式的图像,通过空间变换映射到同一坐标系中,使相应器官的影像在空间中的位置一致,可以同时反映形态和功能信息。而求解空间变换参数的过程就是图像配准,也是一个多参数优化过程。图像配准在病灶定位、PACS系统、放射治疗计划、指导神经手术以及检查治疗效果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图像配准算法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图像配准算法进行分类[1]:同/异模式图像配准,2D/3D图像配准,刚体/非刚体配准。本文根据算法的出发点,将配准算法分为基于图像特征(feature-based)和基于像素密度(intensity-based)两类。 基于特征的配准算法 这类算法利用从待配准图像中提取的特征,计算出空间变换参数。根据特征由人体自身结构中提取或是由外部引入,分为内部特征(internal feature)和外部特征(external feature)。

【作者简介】张剑戈(1972-),男,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 1. 外部特征 在物体表面人为地放置一些可以显像的标记物(外标记,external marker)作为基准,根据同一标记在不同图像空间中的坐标,通过矩阵运算求解出空间变换参数。外标记分为植入性和非植入性[2]:立体框架定位、在颅骨上固定螺栓和在表皮加上可显像的标记。Andre G[3]等将该方法用于机器人辅助手术,对于股骨移植,位移误差小于1.5mm,角度误差小于3°,由于计算量小,可以实现实时配准。但是标记物必须事先被固定好,不能用于回顾性配准,而且该方法只适用刚体配准。 2. 内部特征 从医学影像中可以提取出点、线和面:血管的交点、血管、胸腹之间的横膈膜等,这些特征作为内标记点(internal marker) ,利用其空间位置同样可以求解出空间变换参数。Hill DL[4]用11个形态点对脑部配准,误差<1mm,方差为1.73mm。Meyer CR[5]除了血管树的交点,还使用了左右脑之间的间隔等特征。Maurer CR[6,7]赋予点、线、面等几何特征不同的权重(weighted geometrical features, WGF),进一步改进了算法。内标记点配准是一种交互性的方法,将3D图像配准简化为点、线和面的匹配,可以进行回顾性研究,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但是医生对特征位置的判断影响到配准精度,为了克服人为误差,需要多次重复操作,以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表面匹配算法也利用了内部特征[8]:进行图像分割,提取出轮廓曲线、物体表面等内部特征,使2D/3D图像配准简化为2D曲线和3D曲面的匹配,不再考虑物体内部像素。典型的应用是刚体配准的“头帽”算法[9],从头部的3D图像中分割出表面轮廓,分别作为头模型和帽模型。配准的目标函数是头表面和帽表面之间的均方距离,该距离是空间变换参数的函数。表面匹配算法是一种自动算法,在物体表面轮廓相似并且清晰的情况下,配准效果很好。其不足之处在于:准确地进行图像分割很困难;不同模式的图像,如CT/PET图像,由于器官的轮廓差异较大,难于精确地匹配。 3. 在非刚体配准中的应用 进行非刚体配准前要确定物理模型,常见有弹性模型、粘稠液体模型、生物力学模型。通过在感兴趣区域中提取参考点、2D或是3D轮廓线,使待配准图像

医学切片图像的配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dissertation for master’s degre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公开 □保密(____年) 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

摘 要 医学影像处理是一个具有很强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在医学诊断、临床治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内容是对所采集获取的医学数据(包括CT、MRI、PET及组织切片图像)进行分析、变换、显示等操作,以使人们能清楚地认识蕴涵在数据中的复杂结构。 由于制片和图像采集等原因,序列数字切片图像的每两层间都会存在错位现象,即平移和旋转等变换。基于切片数据的建模分析,其第一步就要对上下相邻层切片图像进行配准,即通过图像的几何变换来完成校准。本文将从图像边缘曲线匹配的角度来处理医学切片数据(人体躯干部位)相邻层之间的配准校正问题。 本文首先综述两种基本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基于点的刚体变换配准算法、最大互信息法。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出一种新的医学切片图像数据匹配方法。第一步,计算图像的加权质心,求得图像的PCA坐标轴,并将配准图与参考图坐标轴重合,从而给出图像的全局粗匹配。第二步,在配准图像边缘取采样点,确定其在参考图中的最近点并计算过该点的切线和法向量,并由采样点到参考图的切向距离极小化(TDM)模型求出相应几何变换,通过迭代获得局部精细配准。 数值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的匹配方法能很好地实现医学切片数据相邻层之间的高精度配准,而且相对于其它方法(如最大互信息法)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计算量。

配准综述

图像配准是对取自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者不同视角的同一区域的两幅或者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图像配准的要求也越来越离。包括配准方法的鲁棒性、算法的难易程度、算法的自主性等都是考量算法的指标。图像配准的方法中,有人提出过被广泛认同的四个巧骤: a.特征空间的选择 特征空间是指将运用到配准中元素的集合。特征空间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像素值,比如点、线,或者平面甚至是曲面。 b.搜索空间 搜索策略是指一系列配准变换操作的集合。搜索空间是建立在几何形变基础上的。而几何形变一般包括全局的和局部的几何形变。典型的全局变形包括平移,缩放,扭曲等变形以及它们的组合。而局部形变,对变换参数要求比较苛刻,因为某一套变换参数只能作用在局部形变区域,而其余区域需采用插值技术补充。然而,另外的变形区域则需要另外的变换参数去表述。在一般的处理中,我们将变换模型看成是一种先验知识。不然则需要考量所有的变换模型。 c.搜索策略 搜索策略是实施变换的依据。它的存在是为了找寻变换模型的最优解。常用的搜索策略有松弛模型法、牛顿法和共扼梯度法。 d.相似性度量 相似性度量是对采用的变换模型的评价。相似性度量主要是采用参考图像和配准图像之间的共有的特征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方法来评价配准的情况。这其中的差异可以包括点位的误差,或者是灰度值相关的差异,还可以是在变换域之间的差异值等等。最常见的相似性度量是检测特征的欧氏距离。 上述的几个步骤构成了图像配准的基本框架。许许多多的算法充斥其中产生了种类繁多的配准方法。下面主要介绍下几种典型的配准算法。目前典型的配准算法中大致可分成基于灰度、基于特征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基于灰度的配准算法 基于灰度的算法中,重点是对图像配准的过程上,而不是特征集的选择

关于图像匹配的综述

关于图像匹配的综述 1.图像匹配的背景及定义 1.1图像匹配的背景及意义 图像匹配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如医疗诊断中各种医学图片的分析与识别、遥感图片识别、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图像匹配技术主要指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技术方法,对获取的图像按照特定目的进行相应的处理。图像匹配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之一。它涉及的技术领域相当的广泛,也越来越深入,其基本分析方法也随着数学工具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现在,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己经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的范围,也体现在机器智能和数字技术等方面。 1.2图像匹配的定义 所谓图像匹配是指在一幅(或一批)图像中寻找与给定目标图像相似的图像或者图像区域(子图像)的过程。通常将已知目标图像称为模板图像,而将待搜索图像中可能与它对应的子图称作该模板的待匹配的目标图像。图像匹配是在来自不同时间或者不同视角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之间寻找对应关系,该技术隶属于计算机视觉哺领域。图像匹配的具 体应用包括目标或场景识别、在多幅图像中求解3D结构、立体对应和运动跟踪等。由于拍摄时间、拍摄角度、自然环境的变化,多种传感器的使用、传感器本身的缺陷及噪声等影响,拍摄的图像会存在灰度失真和几何畸变。同时,图像预处理过程会引入的误差,这都是导致模板图像与待匹配的目标图像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匹配算法精度高、正确匹配率高、速度快和抗干扰性强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2.图像匹配算法的分类 图像匹配算法的选取对图像匹配结果的影响很大。实用的匹配算法不仅要求计算量小,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和抗几何形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图像匹配算法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基于灰度相关的匹配算法、基于特征的图像匹配算法。 1) 基于灰度分布的相关匹配算法,也称为基于区域的匹配方法。常见的基于图像灰度的匹配方法有:(1)归一化灰度相关匹配、(2)最小二乘影像匹配、和(3)序贯相似性检测法匹配等。该类算法直接利用整幅图像的灰度信息,建立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性度量,然后采用某种搜索方法,寻找使相似性度量值最大或最小的变换模型的参数值。在灰度及几何畸变

图像匹配综述上课讲义

图像匹配综述

图像匹配综述 摘要:主要从图像匹配技术的概念、一般性描述及图像匹配技术的技术分类对图像匹配进行描述,在图像匹配技术的分类中,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图像匹配;一般性描述;分类 随着科学的飞跃发展,近年来图像匹配技术在许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医学方面、运动物体的跟踪、计算机视觉、天气预报以及各种资源分析等方面运用非常广泛。本文对图像匹配进行综述,以便读者对其有个粗略的了解。 一、图像匹配的概念 图像匹配的概念:在两幅图像中,从一幅图像中寻找与另一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过程。 二、图像匹配的一般性描述 图像匹配可以描述为:假设给定大小分别为m×m和n ×n像素图像h1(x,y)及h2(x,y),它们的映射关系为: h2(x,y)=g(h1(a(x,y)),(2-1) 式(2-1)中,符号a是二维或者多维的几位变换(x′,y′)=a(x,y),符号g为一维或者多维图像的亮度变换。匹配图像问题的实质是寻找两幅图像的最佳几何变

换a和亮度变换,最终的目的是使预先定义的那种测度为最小值或者达到最大值,以达到两幅待匹配图像的匹配。匹配图像的关键主要是下列因素选择的一个组合:待匹配图像的特征空间、相似度、几何变换类型和参数的搜索策略。 下表2-1给出了待匹配图像的特征空间、相似度及搜索策略的几个主要要素及它们对应的内容。 表2-1 待图像匹配的三个关键因素 三、图像匹配技术的分类 图像匹配技术算法分类很多,但都遵守这样的基本原则:(1)算法必须是有效的。(2)算法必须是稳定的,当待匹配的图像发生旋转、尺度伸缩及被遮挡时,此种算法仍能使用。(3)算法必须是快速的。 1.基于图像灰度相关的匹配方法 基于图像灰度匹配算法是利用整幅图像的灰度信息进行匹配的方法。 几种常见的算法有平均绝对差算法、归一化积相关算法、互信息匹配算法、傅立叶相关算法等。下面简要介绍以下这几种算法: (1)平均绝对差算法 平均绝对差算法是这样定义的: d(x,y)= s(i+x,j+y)-T(i,j)(3-1)

基于医学图像(脑部)配准方法研究任务书_5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医学图像(脑部)配准方法研究 题目名称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课题内容应明确、详细,难度适中、工作量饱满;强调通过文献研究,找出多个解决方案并进行多方案对比;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强调对现代工具的使用及局限性分析,强调对实验结果分析等;明确应用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分析和评价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图像配准是指:将两张以上图像进行匹配,比如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位置拍摄的两张图像。医学图像配准是指:找一种几何变换方式,使两张医学图像的空间点达到相同。通俗地说,图像配准就是将两幅不同的图像进行一个“对齐”、“匹配”的操作,只有如此,将两幅图像对比才具有实际意义。 图像配准也是许多后续图像处理的预处理步骤,比如图像分割、图像融合,这两种处理方法必须建立在两幅图像已经配准的基础上。这足以说明图像配准方面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按空间变换类型对图像配准方法进行归纳,其主要有:刚性配准、相似变换配准、仿射变换配准、投影变换配准、可变形配准。此外还有基于灰度的配准方法,基于图像特征点的配准方法等。 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往往需要将不同模态的图像进行配准融合。我们依据配准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像模态,可以将图像配准分为单模态医学图像配准和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当配准图像的模态都为同一模态时(比如CT与CT配准),我们称之为单模态医学图像配准;而配准图像为两种或多种模态时(比如CT与MRI配准),我们称之为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在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中经常会

同时使用多种模态的图像,因此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使用较为广泛,也是医学图像配准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课题设计旨在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掌握医学图像配准的实验方法,对医学图像配准技术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对比各种配准方法的异同点,最后对配准算法进行总结归类,并对实验中的配准算法进行优缺点比较。具体任务为: 1、了解本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目前医学图像配准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综述当前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现状;制定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内容以及假设实验达到的预期结果。 2、研究掌握配准流程中各个步骤的实现方法、以及现有的各种配准算法的原理、特点。 3、制定实验流程,搭建实验编程环境及平台,目前的医学图像配准开发平台主要有ITK、Elastix、MATLAB等。收集同一部位的多组医学图像数据(如CT、MRI等), 注:脑部医学图像数据资源较多。 4、对医学图像进行单模态配准(如:CT-CT、MRI-MRI),配准方式:刚性配准和弹性(非刚性)配准。根据实验条件,采用适合的刚性配准算法和非刚性配准算法对图像进行配准操作。对配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配准算法比较、配准方式比较) 5、在第4步的实验基础上,对医学图像进行多模态非刚性配准(CT-MRI),并实现较好的配准结果。 注:在第4、5步中,需要利用可视化软件查看配准结果。 6、对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7、对课题进行总结与技术展望。

图像配准算法综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题目SIFT特征研究及应用 文献综述题目图像配准算法综述学院生命信息及仪器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图像配准算法综述 一.前言 图像配准是指找出场景中同一物体表面的结构点在不同图像上的投影像素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图像信息处理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同时也是其它一些图像分析技术,如立体视觉、运动分析、数据融合等的基础。 目前图像配准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视频压缩、图像复原、图像数据库检索等技术中。图像配准的研究是计算机视觉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不同的图像配准方法总是对应于某种适用的图像变换模型,其核心问题是提高配准的速度、精度和算法的稳健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约40%的机器视觉应用中都会使用图像匹配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有:工业检测,导弹的地形匹配,光学和雷达的图像跟踪,交通管理,工业流水线的自动监控、工业仪表的自动监控,医疗诊断,资源分析,气象预报,文字识别以及图像检索等。 图像匹配研究按其处理步骤可以分为样本采集、样本预处理、样本分割、样本的特征提取等,并且与计算机视觉、多维信号处理和数值计算方法等紧密结合。它也是其它一些图像分析技术,如立休视觉、运动分析、数据融合等的基础。正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新的应用和新的要求逐步产生,使得匹配算法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出现了快速、稳定、鲁棒性好的匹配算法。因此,研究图像的匹配算法对于如何提高实际工程中的图像处理质量和识别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图像匹配常用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讨论了图像匹配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图像配准算法的研究现状 图像配准是立体视觉、运动分析、数掘融合等实用技术的基础,在导航、地图与地形配准、自然资源分析、天气预报、环境监测、生理病变研究等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图像配准应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早在199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Lisa Gottesfeld Brown在文献[1]习中就总结了图像配准的主要理论及图像配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当时他讨论的图像配准技术主要还是著眼于医学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等传统应用领域。图像配准是图像镶嵌技术的核心问题。 微软研究院的Richard Szeliski在1996年SIGGRAPH上提出了基于运动模型的全景图拼接算法[7]。Szeliski采用了非线性优化的方法来最小化像素两幅图像的亮度差以确定变换参数。该方法使用了全部像素进行优化处理,所以配准精度较高,但是计算速度较慢,且稳健性不佳。 国内的赵向阳。杜立民在2004年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图像自动拼接算法[2],其中使用了Harris算法[3]提取角点并进行匹配。赵的算法采用了鲁棒变换估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准算法的稳健性,但是计算速度依然较慢,且无法配准重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摘要:随着医学成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从二维医学图像到三维可视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对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各种技术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纹理分析 1.引言 近20 多年来,医学影像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结果使临床医生对 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也更高。20 世纪70 年代初,X-CT 的发明曾引发了医学影像领域的一场革命,与此同时,核磁共振成像象(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超声成像、数字射线照相术、发射型计算机成像和核素成像等也逐步发展。计算机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作为这些成像技术的发展基础,带动着现代医学诊断正产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新的医学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使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将各种成像技术得到的信息进行互补,也为临床诊断及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至于准确的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及与周围生物组织的空间关系,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它在医疗教学、手术规划、手术仿真及各种医学研究中也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对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 2.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 2.1 三维可视化概述 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步骤大体相同,如图.。从#$ /&’(或超声等成像系统获得二维断层图像,然后需要将图像格式(如0(#1&)转化成计算机方便处理的格式。通过二维滤波,减少图像的噪声影响,提高信噪比和消除图像的尾迹。采取图像插值方法,对医学关键部位进行各向同性处理,获得体数据。经过三维滤波后,不同组织器官需要进行分割和归类,对同一部位的不同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以利于进一步对某感兴趣部位的操作。根据不同的三维可视化要求和系统平台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三维体绘制,实现三维重构。 2.2关键技术: 图像分割是三维重构的基础,分割效果直接影像三维重构的精确度。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割成有意义的子区域,由于医学图像的各区域没有清楚的边界,为了解决在医学图像分割中遇到不确定性的问题,引入模糊理论的模糊阀值、模糊边界和模糊聚类等概念。快速准确的分离出解剖结构和定位区域位置和形状,自动或半自

图像的分割和配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作者:李睿钦指导老师:刘文军 在毕业论文《大鼠切片图像的分割和配准》中,主要介绍了图像配准及分割的技术,运用的是MATLAB及3D-DOCTOR软件进行编程及处理。在对大鼠切片图像进行处理,使得最后能得于三维显示,从而给人们提供更多更详细且直观的信息。然而这只是一部分浅显的技术,关于图像配准、三维重建乃至图像处理都还有更多更好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而相继发展起来的图像处理和图像生成技术,已可以在生物组织标本的二维图像基础上精确地重建它们原来的三维构型。目前生物组织三维重建不仅用于组织器官的三维重建,亦用于细胞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三维重建。九十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三维重建理论的创新和提高,使得三维重建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应用领域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过去三维重建相比,不仅以单结构黑白方式,多结构多彩色线条方式显示,还可以多彩色实体模型重显,并结合现代特殊染色技术显示特殊功能状态下的结构特征。由于计算方法的改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三维重建的速度已大大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及图像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进,更具有逼真的效果,使得三维图像能沿着xyz轴以任何角度进行旋转,即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或按不同的速度进行回放,还可同时进行实时测量,以获得物体实际的数量特征如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形态学参数。对物体的形态和空间结构分布作出定量的分析和判断。这种技术对结构复杂又精细的组织尤为实用。再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复杂的显微操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形态学的研究水平,实现从形态学定性研究向更高发展的定量研究阶段跨越。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药物和仪器疗效评价的动物实验研究。 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成像机理的医学影像。临床广泛使用的医学成像模式主要分为X射线成像(X—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NMI)和超声波成像(UI)四类。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像去发现病变体。这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医疗教学、手术规划、手术仿真及各种医学研究中也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如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 医学图像分割就是一个根据区域间的相似或不同把图像分割成若干区域的过程。目前,主要以各种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图像作为处理的对象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有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界的分割方法.前者依赖于图像的空间局部特征,如灰度、纹理及其它象素统计特性的均匀性等。后者主要是利用梯度信息确定目标的边界。结合特定的理论工具,图像分割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基于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FastMarching算法和Watershed变换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能得到快速、准确的分剖结果。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具有如下显著特点:现有任何一种单独的图像分割算法都难以对一般图像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要更加注重多种分割算法的有效结合:由于人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系统性,虽然已有研究通过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区分出所需的器官、组织或找到病变区的方法脚,但目前现成的软件包一般无法完成全自动的分割,尚需要解剖学方面的人工干预。在目前无法完全由计算机来完成图像分割任务的情况下,人机交互式分割方法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新的分割方法的研究主要以自动、精确、快速、自适应和鲁棒性等几个方向作为研究目标,经典分割技术与现代分割技术的综合利用(集成技术)是今后医学图像

浅谈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浅谈医学图像配准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设备应用于临床,而不同设备采集的图像参数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将病变部位的各种不同情况在一张图像上体现出来,研究图像配准技术就是相当必要的,它能够将两幅图像中的信息综合起来,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医学图像配准的概念、发展现状、分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医学图像配准;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 1.医学图像配准概述 医学图像配准是指将来自不同形式的探测器(如MRI,CT,PET,SPECT 等)的医学图像,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于一幅医学图像寻求一种或者一系列的空间变换,使它与另一幅医学图像上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上的一致。通俗地讲,医学图像配准就是对参考图像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变换,使得参考图像和浮动图像中的对应点在空间位置或者解剖位置上达到一致[1]。主要包含4个模块:几何变换、插值算法、相似性测度和寻优算法。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导航、病变跟踪以及治疗后期评估等临床诊断治疗中。 2.医学图像配准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型传感器的不断涌现,人们获取图像的能力迅速提高,不同物理特性的传感器所产生的图像也不断增多。由于成像原理以及成像设备的不同,造成成像模式的不同,按照不同成像模式提供信息的不同,医学图像可以分为解剖结构图像和功能图像两大类。单一模态的图像往往很难提供足够的病理信息,让医生作出病理诊断,常常需要将同一病人的多种成像模式的图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便获得病人更全面的信息,如X 射线断层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对骨骼信息的揭示是其他成像手段所不能比拟的,而要查看软组织结构信息,则会选择核磁共振成像(MRI,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PET、SPECT 获得功能信息,再综合CT、MRI的解剖信息分析。这种把各种成像模式的图像信息融合成一种新的影像模式的技术称为图像融合技术,经过融合后的图像克服了各种单一模式图像信息存在的不足。而在图像融合之前首先要经过图像的配准,配准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图像融合的质量。因此,医生要想全面的了解病变组织的情况,必须准确的对多幅图像进行配准才能融合,进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以图像配准技术为基础将多种模态图像信息融合起来,充分利用不同模态图像的优越性,将人体解剖结构信息以及功能代谢信息在同一副图像中表达出来,更有利于医生做出准确、可靠的诊断。 3.医学图像配准的发展现状 图像融合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指对多幅源图像的信息进行提取。

多模态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算法研究综述

多模态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算法研究综述 夏仁波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医学影像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临床医学提供了X射线、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多种模态的影像信息。每种模态都有其优缺点,例如CT可以清楚地显示出体内脏器和骨骼的解剖结构,但不能显示功能信息。PET 是一种无创性的探测生理性放射核素在机体内分布的断层显像技术,是对活机体的生物化学显像,反映了机体的功能信息,但是图像模糊,不能清楚地反映形态结构。由于成像原理不同造成的图像信息局限性,使得单独使用某一类图像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多种图像的利用又必须借助于医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测去综合判定他们所要的信息,其准确性受到主观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些信息可能被忽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通过空间变换将两幅图像映射到同一坐标系中,使相应器官的影像在空间中的位置一致,可以同时反映形态和功能信息。而求解空间变换参数的过程就是图像配准。在配准过程中,其中的一幅图像保持固定,称为参考图像(Reference Image),与参考图像进行匹配的图像称之为浮动图像(Floating Image)。医学图像配准是信息科学、计算机图像技术和当代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研究领域,在病灶定位、PACS 系统、放射治疗计划、指导神经手术以及检查治疗效果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按空间变换关系,图像配准可被归为两个大类: 刚性配准(Rigid Registration)和非刚性配准(Non-rigid Registration) 变换,非刚性配准包括仿射、射影和弹性变换等。刚性配准通常假设图像获取过程中目标组织的解剖和病理结构不发生变形或者扭曲,例如,由于受头颅的约束,同一病人的大脑图像被认为只存在刚性变换。“刚性”假设简化了配准的复杂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刚性配准算法已经比较成熟,但目前的算法对初值非常敏感。另一方面,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刚性配准足以描述两幅图像之间的空间变换,然而,许多时候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为很多形变的性质是非刚体、非线性的。比如MRI 图像常常伴有组织磁化系数差异、非水分子的化学位移以及血液流动等因素导致的几何畸变以及由于磁场不均匀、磁场梯度非线性及涡流等导致的探测畸变。因此在放疗计划制定中,CT 与MRI 图像配准时,不能单纯地使用刚体配准。尤其对一些特殊部位,比如鼻咽部,由于软组织和空气的磁化系数差异大约为105,会引起10ppm 的磁场变化,从而导致大于5mm 的几何畸变。此时,为了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使用非刚性配准。相对刚性配准,非刚性配准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采用现有的非刚性算法配准两幅2D的医学图像,一般需要几十分钟,处理 3D图像时,更是多达几个小时。计算量过大已成为非刚性配准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此外,在处理噪声图像时,特别是处理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