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二铵(传统法)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20160307

磷酸二铵(传统法)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20160307
磷酸二铵(传统法)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20160307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本指南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2015CNAS09)”研究完成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编制完成。 1、编制的背景目的 环境检测工作涉及的检测领域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检测数据,依据CNAS-CL01、CNAS-CL01-A001、CNAS-CL01-A002等进行检测能力确认。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以连续自动监测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较快,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将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项目的认可需求也将增大。自动监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技术在设施和环境管理、检测方法确认、运行维护、安全管理、量值溯源、质控体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将自动监测项目委托第三方运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统一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的技术能力认定尺度,降低认可风险,提高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能力认定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推进认可工作在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为实现自动监测项目的统一、科学认可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2015年11月,申报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被立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2015CNAS09),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

实验室现状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开展了认可可行性研究;在认可可行的基础上,基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研究了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要求。该项目于2018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委员会的验收。 为对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在2015CNAS09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完成。 2、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于2019年1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在2018年完成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基础上,项目组于2019年3月起草完成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初稿);2019年4月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及初稿讨论会,根据会议讨论情况5月形成《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第二稿),并在项目组群进行征求意见,对指南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2019年7月召开了项目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部分监测站和第三方运维单位的空气自动监测专家及评审专家,对指南文本进行了逐条讨论,各位专家充分发表了意见,根据讨论意见,项目组修改了指南文本,于2019年8月完成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报审稿。 2019年9月2日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按摩椅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按摩椅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于2018年12月份批准该项目立项,并将《按摩椅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8年计划,计划编号:[2018]298号。 2、编制背景和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而用推拿按摩进行保健,是中国中华医学的传统项目,因其老幼皆宜,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巨大发展空间的吸引下,中国的不少企业纷纷涉足按摩器具的生产领域,使得近几年我国的按摩器具出口形势大好,其出口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出口前景非常广阔。低端市场,单价五千元以下,市场比较分散,主要由国内众多小品牌占领,品牌间差异性不大,市场竞争激烈;中高端市场,单价中枢1-2万元左右,市场集中度较高。功能上零重力、零靠墙、泰式拉伸、足底刮痧、体型检测、智能按摩等成为高端按摩椅多有的功能。其产品市场增长迅速,由于共享按摩椅的推广,消费者对按摩椅的需求激增,目前行业增长率在120%左右。产品标准情况:按摩椅行业目前有安全和性能的标准,但是近年来版本没有更新,对于目前流行的按摩椅产品的各大功能暂无权威性定义和检验规范,大量低端品牌虚假概念营销,导致消费者对按摩椅认知不清,无从选购。为了能够规范和引导行业发展,鉴别各类产品的安全及性能水平,量化考核指标以及测试评价方法,指导消费者选购,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符合现在产品特性的标准。 3、工作过程 标准起草组成员通过进行广泛地市场调研,对于按摩椅的发展和市场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按摩椅现有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收集,确定了制定按摩椅相关团标的技术范围和初步技术要求。 标准起草组通过与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认真分析研讨,基于GB4706.1、GB4706.10、GB\T26182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则性要求,提出了《按摩椅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稿。

《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通则》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标准来源 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19年9月30日下发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9〕58号)文件要求,制定气象行业标准《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项目编号为QX/T-2020-19,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安徽省民政厅等。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略。 4.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工作 2018年7月,项目主持人承担的中国气象局气象标准预研究项目《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项目编号Y-2018-05)通过验收,其中《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标准初稿作为验收成果之一。评审专家对标准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此外,项目组整理预研究项目的分灾种研究相关内容,编著的《气象灾害调查研究与实践》出版。 项目验收后,相关成果应用到安徽省气象灾害调查业务,如2018年度的“温比亚”台风灾害、“8.18灵璧龙卷”和2019年度的马鞍山“3.20”雷雨大风灾害、“5.25-27”暴雨洪涝灾害和“利奇马”台风灾害等3期重大气象灾害调查工作和“7.6”皖东、皖北冰雹灾害、夏秋季干旱灾害的调查分析和案

例库建设等工作。上述调查工作也促进了本标准的不断改进完善。 (2)起草征求意见稿 2019年9月~2020年4月,本标准予以立项后,项目编写组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立项稿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汇总了气象灾害调查方面的最新标准及资料文献,并将汇编资料发给编写人员进行学习。成立了编写组,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编写方案、分工及编写计划,重点针对标准预研究项目验收评审专家对标准初稿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时征集国家气候中心等参编单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编制原则 (1)科学性 根据国家鼓励国内各行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的精神,本标准结合气象灾害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等,参考各类气象灾害调查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调查的相关标准和资料等制定。 (2)可行性 本标准的编写注重于同一领域的标准之间协调,注意采用已发布的标准中作出的规定,确保制定的标准具有可行性。 (3)规范性 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符合标准编写要求。本标准的所有条目在表述上力求做到清晰明确,无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或易于产生歧义的表达;在方法上力求做到务实、有效、可操作。 (4)注意与最新标准接轨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及时关注最新制修订或发布的国家标准等作为参考。 2.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关于气象灾害调查的标准规范有《龙卷灾害调查技术规范》(GB/T 34301-2017)、《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QX/T 103-2009)和《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气象灾情信息收集》(QX/T 531-2019),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或文件有:《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 24438.1—2009)、《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2部分扩展指标》(GB/T 24438.2—2012)、《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3部分分层随机抽样统

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1装置概况 1.1.1装置简介 1.1.2工艺原理 1.1.3工艺流程说明 1.1.4工艺流程图 1.2工艺指标 1.2.1原料指标 1.2.2半成品、成品指标 1.2.3公用工程指标 1.2.4主要操作条件 1.2.5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第二章操作指南 第三章开车规程 3.1开工统筹图(开车方案) 3.2开工纲要(A级) 3.3开操作(B级) 3.4说明(C级) 第四章停工规程 4.1停工统筹图(停车方案) 4.2停工纲要

4.3停工操作 4.4停工说明 4.5紧急停工说明 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 第六章基础操作规程 6.1机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6.1.1离心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2计量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3××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4××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6.2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 6.2.1水冷换热器的投用与切除6.2.2空气冷却器的投用与切除6.3加热炉的开停与操作 6.4关键部位取样操作程序及注意6.5其他单体设备操作规程

第七章事故处理预案 7.1事故处理原则 7.2紧急停工方法 7.3事故处理预案 7.4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规定 第八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法8.1DCS系统概述 8.2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及工艺控制流程图 8.3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8.3.1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图 8.3.2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8.3.3机组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第九章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9.1安全知识 9.2安全规定 9.3装置防冻凝措施 9.4本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9.5本装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范围、闪点、自燃点9.6本装置主要有害物、介质的有关参数

《智慧零碳工业园区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智慧零碳工业园区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团体标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二〇年三月

一、标准工作简况 为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中国政府开展了大量积极的,富有雄心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激励政策和标准规范等,引导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规范工程实施效果。 建筑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建筑建造过程和运行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产业升级转型,工业园区是支持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集聚效应的核心单元,未来工业园区将有大规模的发展。实现工业园区能源系统的智慧化,以及园区整体的零碳运行,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1.标准的作用 (1)为工业园区智慧与零碳设计提供支持 建筑的节能与绿色、能源系统的智慧化具有较为充实的技术基础,但是提炼到工业园区层面,以及将智慧与节能低碳整体起来,尚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持。工业园区建设者和运营整缺乏对智慧与零碳的整体思路。本标准为其提供整体框架和技术设计指标,梳理核心要点,为实现智慧零碳园区提供必要的设计支持。 (2)为工业园区智慧与零碳评价提供支持 工业园区的智慧与零碳需体现在具体的技术指标上,本标准从低碳经济与低碳管理、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及智慧化系统等三个方面,系统的评价工业园区实现的智慧能源与零碳的效果,补充了这个领域的空白。 (3)为行业的零碳与智慧化发展指引方向 本标准提出以智慧信息化系统为支撑的指标体系,有助于筛选和发展有实际智慧与零碳效果的技术,通过实际数据对项目和技术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避免以“高技术”为导向,忽视工程本身是多项技术的结合体、是技术与运营管理的综合结果,实际数据还能够起到规范运营管理,实现长效的智慧与零碳机制。 2.任务来源 2017年,擎洲光电与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并引入英国零碳建筑师事务所团队,计划在东莞落地首个“智慧零碳工场”项目。 2018年9月,擎洲光电与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了技术

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编写组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为落实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民发〔2015〕238号),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民政标准立项的通知》(民办函〔2017〕56号)要求,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吉林省师道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承担《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立项建议稿的编制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2017年民政部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民人科字〔2017〕2号),经专家会议评审并报部领导同意,民政行业标准《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予以立项。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现已编制完成《遗体收敛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及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一)目的意义 在我国每年死亡900多万人口中,有许多是死于各类感染性疾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结核菌感染者约有5.5亿人,现有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至少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此外,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这些感染者将在未来十年中陆续死亡,并由殡葬行业处理遗体。数量众多的遗体是大量致病菌的栖息地,是殡仪场所的重要污染源。 国外有大量研究表明,殡仪职工尤其是防腐整容工在日常的殡仪服务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多种微生物污染原的感染风险中。目前报导的对殡仪职工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有:结核分枝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等。据报道,遗体所释放的生物性污染源已经对殡仪职工造成很大的伤害。根据Morgan 等对美国2000多名殡仪人员

连接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说明书

机械制造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连接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专业班级11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班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月英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任务书----------------------------------------------------------------------------------------------3 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一、序言----------------------------------------------------------------------------------------8 二、零件的分析--------------------------------------------------------------------------------9 三、工艺规程的设计----------------------------------------------------------------------------10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12 (2). 基面的选择-----------------------------------------------------------------------------15 (3). 制订工艺路线--------------------------------------------------------------------------17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19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20 四、设计心得与小结-----------------------------------------------------------------------------23 五、参考文献-------------------------------------------------------------------------------------23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本指南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2015CNAS09)”研究完成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编制完成。 1、编制的背景目的 环境检测工作涉及的检测领域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检测数据,依据CNAS-CL01、CNAS-CL01-A001、CNAS-CL01-A002等进行检测能力确认。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以连续自动监测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较快,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将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项目的认可需求也将增大。自动监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技术在设施和环境管理、检测方法确认、运行维护、安全管理、量值溯源、质控体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将自动监测项目委托第三方运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统一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的技术能力认定尺度,降低认可风险,提高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能力认定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推进认可工作在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为实现自动监测项目的统一、科学认可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2015年11月,申报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被立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2015CNAS09),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实验室现状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开展了认可可行性研究;在认可可行的基础上,基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研究了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要求。该项目于2018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委员会的验收。 为对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在2015CNAS09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完成。 2、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于2019年1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底

10kV~66kV干式电抗器技术标准(附编制说明)

附件11: 10kV~66kV干式电抗器技术标准 (附编制说明) 国家电网公司 I

目录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依据 (1) 1.3 内容 (1) 1.4 适用范围 (1) 1.5 干式电抗器安全可靠性要求 (1) 1.6 电抗器的型式 (1) 1.7 选型原则 (2) 1.8 关于干式电抗器技术参数和要求的说明 (2) 1.9 引用标准 (2) 1.10 使用条件 (3) 2. 干式电抗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4) 2.1 基本要求 (4) 2.2. 引用标准 (4) 2.3. 使用条件 (4) 2.4. 技术要求 (4) 2.5. 工厂监造和检验 (10) 2.6 试验 (11) 2.7. 制造厂应提供的资料 (16) 2.8 备品备件 (16) 2.9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16) 2.10 包装、运输和保管要求 (16) 2.11 技术服务 (17) 2.12 干式电抗器性能评价指标 (17) 10~66kV干式电抗器技术标准编制说明 (22) I

10~66kV干式电抗器技术标准 1.总则 1.1目的 为适应电网的发展要求,加强干式电抗器技术管理,保证干式电抗器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特制定本技术标准。 1.2依据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行业和国际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报告、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现场运行经验制定。 1.3内容 本标准对10kV~66kV干式电抗器的设计选型(运行选用)、订货、监造、出厂验收、包装运输、现场安装和现场验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1.4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10kV~66kV干式电抗器,包括并联电抗器和串联电抗器(含并联补偿电抗器、调谐电抗器或滤波电抗器、阻尼电抗器、限流电抗器、分裂电抗器)。 1.5干式电抗器安全可靠性要求 10kV~66kV干式电抗器应优先采用设计制造经验成熟、结构简单、经受过运行考验的干式电抗器。 1.6电抗器的型式 1.6.1 按电抗器有无铁芯分为三类:1.6.1.1空心电抗器:由包封绕组构成、不带任何铁芯的电抗器。 1.6.1.2铁芯电抗器:由绕组和自成闭环的铁芯(含小气隙)构成的电抗器。 1.6.1.3半芯电抗器:在空心电抗器的空心处放入导磁体芯柱的电抗器。 1.6.2 按电抗器接入电网方式分为两大类: 1.6. 2.1并联电抗器:主要用于补偿电网中的电容性电流等。 1.6. 2.2串联电抗器:主要用于限制系统的短路电流、涌流及抑制谐波等,包括限流电抗器、 1

平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智能插座及类似功能器具智能水 平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背景介绍 在智能家居中,插座作为一个提供所有电器设备电能的关键器件,控制的功能毋庸置疑。智能插座通过应用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将与家居有关的各种子系统系统地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家庭内部信息共享和通信,还可以通过家庭智能网关与家庭外部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截至去年,我国智能插座市场规模达到6555万元,预计未来智能插座市场还将突破1个亿。海外市场更加火热,美国亚马逊上智能插座的火爆更是让行业内做智能插座的电源芯片都卖断了货。据今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智能插座搜索指数环比上涨218.8%。 虽然,方便环保的智能插座使消费者对其越来越感兴趣,智能插座的市场需求也已经十分迫切,但是由于市场参差不齐、没有统一标准等种种原因造成目前智能插座市场的爆发受到极大的限制。 随着智能插座市场飞速发展,激烈的竞争让各个智能插座企业翘首期盼一套可以量化评价产品智能性的标准;随着市场上智能插座产品的百花齐放,眼花缭乱的消费者更是急需一个可以帮助其理智、客观地选择智能插座产品的标准。 标准的起草将填补智能插座标准的空白。 2、任务来源 规范智能插座的智能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良性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向中国标协提出申请,经立项通过并印发了中国标协【2018】311号文件,项目名称:《智能插座及类似功能器具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

3、主要工作过程 市场调研:自2018年6月份起,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邀请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一起进行广泛地市场调研,掌握了目前国内主流品牌的家用智能插座的研究、生产和使用状况,汇总出主要智能功能及用户需求。提出了《智能插座及类似功能器具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立项申请及标准初稿。 标准立项:2018年12月24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印发了,《智能插座及类似功能器具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中国标协【2018】311号立项文件。 标准讨论:2019年5月15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松下电气机器(北京)有限公司、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突破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英特曼电工(常州)有限公司、全峰检测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杭州涂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鸿世电器有限公司、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于北京召开了标准编制讨论会。会议中对标准初稿的内容进行逐条探讨,并提出标准修改意见如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定义、评分规则等,同时明确下阶段的工作计划。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向行业征求意见。 4、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 二O一九年六月

目录 1标准编制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 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 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 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 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 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 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 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 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 5.1标准适用范围 (11)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 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 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

1标准编制背景 1.1任务来源 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 (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技术标准编制格式说明

技术标准编制格式说明标准名称字体为三号黑体当标准名称由多个要素组成时各要素之间应空一个汉字的间隙标准名称也可分成上下多行编排单倍行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注1:每章、每节、每条后面均可加注,“注:”或“注X:”应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其后接排注的内容,回行时与注的内容的文字位置左对齐;“注:”或“注X:”的字体为小五号黑体,其后 的内容字体为小五号宋体。 注2:范围是必备要素;标题是必备要素。页码格式如本文件所设,字体为宋体五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列文件均应空两个汉字起排,回行时顶格编排,每个文件之后不加标点符号。所列标准的编号和标准名称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 示例: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 Directives, part3, 1997, 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EQ)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6901(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GB/T 16902(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O 9001:2000) 注:每个示例应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示例:”或“示例X:”宜单独占一行,字体为黑体五号; 文字类的示例内容字体为宋体五号,回行时宜顶格编排。 3术语和定义 如果有术语和定义,应放在本章。术语和定义不是必备要素。 4章、条及列项 4.1章 4.1.1章的标题 章的标题字体为五号黑体,章的标题占三行空间。设置方法为在行距选项卡中,间距选择:段前1行、段后1行。 4.1.2章的内容

生产技术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的编制管理

生产技术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的编制管理 第一节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一、本章规定了本公司生产技术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的编制、管理方法。 二、本章适用于公司各车间、有关部室和各级生产指挥人员。 第二节管理职能 为了确保公司各生产岗位及有关部门所执行的工艺操作规程和生产技术标准有效并符合公司的实际生产状况,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合理、安全,使最终产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第三节编制、管理内容与要求 一、工艺操作规程编制 (一)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岗位操作任务及管辖范围,与上、下岗位的联系,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设备简介及一览表,仪表位号一览表,设备开停及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常见事故处理等。 (二)各车间对本车间执行的工艺操作规程需要进行小修改时,由车间提出修改意见,经生产技术部同意,工艺副总工程师同意后,生产技术部下达更改通知单后执行。 (三)工艺操作规程经多次修改,或有重大改变时,由生产技术部提出换版意见,报总工程师审批。经总工程师同意后,生产技术部下达重新编写任务,车间主任安排本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编写。

(四)各车间主管主任负责校核本车间的工艺操作规程。 (五)生产技术部负责审核各车间的工艺操作规程。 (六)总工程师负责审定各车间的工艺操作规程并最后批准,签发执行。 (七)生产技术部负责新的工艺操作规程印发及管理,并将旧版工艺操作规程收回,按受控文件有关规定处理。 二、工艺指标制定 (一)工艺指标分为厂级控制工艺指标和车间级控制工艺指标。厂控指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消耗、生产稳定性以及上、下工序有较大影响的指标;车间级控制指标是指除厂控指标外,其它生产中需控制的所有指标。 (二)车间级控制指标由车间根据厂控指标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并由车间进行日常管理。 (三)厂控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确定并制定,经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执行。由车间和生产技术部共同进行日常管理。 (四)工艺指标如不符合实际生产时,由所在车间提出,经生产技术部同意后更改执行。厂控工艺指标由车间或生产技术部提出更改意见,经生产技术部研究,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更改通知单后执行。 (五)厂控工艺指标一般每年修订一次。 三、其它生产技术标准制定 (一)生产技术部根据生产及工艺要求提出各种生产用原材料、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20319

附件三: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规范》编制组

项目名称: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规范(项目编号:1426) 主编单位: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 编制组成员: 王家廉、乔寿锁、顾启峰、林文波、李致贤、余建恒、汤天丽、 杜晓雪、王留锁、聂有壮、李从华、李惠秋 技术处项目负责: 姜宏

目次 1.任务来源、编制过程 (1) 2 制定本规范的必要性、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1) 3.规范内容结构的设置 (3) 4.规范主要内容的说明 (4)

1. 任务来源、编制过程 1.1 任务来源 任务下达:《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环境监督管理技术规范》编制任务,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并下达。 列入计划的年度:2009年 下达计划文件号:1426 编制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 1.2 编制过程 本规范编制工作从2009年3月启动,2011年9月完成征求意见稿。 主要工作有: 2009年3月~4月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及有关资料调研,研究讨论规范定位、内容结构,提出编写框架初稿; 2009年4月在调研基础上完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开题报告和规范编制大纲; 2009年5月召开编写组研讨会,进一步论证并明确规范编制的目的、意义、作用、定位、内容结构和编写要求,开始编写初稿; 2010年1 月提出初稿,召开课题论证会,根据论证会意见修改编写提纲; 2010年9月 召开课题讨论会,讨论第二稿; 2011年9月 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 2011年11月召开课题中期检查会,讨论修改征求意见稿的初稿,形成《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 制定本规范的必要性、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2.1 制定本规范的必要性 制定本规范是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环境管理的现实要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国家、区域、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控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环境管理,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我国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实施节能减排COD 约束性控制指标以来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工程建设投入,到1998年,我国已经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66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9.9%。到2010年,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目的: 建立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规程,明确工艺规程编制的内容要求及管理程序,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范围: 每个正式批准,投入正式生产的药品都应有完整的工艺规程。 责任: 生产部负责制订; 质保部负责审核; 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人员执行。 内容: 1.总则 1.1工艺是生产产品的具体方法,是把人、机、料、环四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结合起来,把静态因素变为动态生产过程的手段。 工艺方法的先进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工艺方法用文字、图表或其他载体确定下来,就是工艺文件。制药工业的主要工艺文件之一是工艺规程。 1.2工艺规程是根据试制过程的技术资料,经过验证,对产品的原辅材料、生产过程、 规格标准、包装设计、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描述,用以指导和规范产品制造的基准性标 准文件,为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制定生产指令、包装指令、批记录提供依据,也是企业各部门共同遵循的准则。 2.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和基本要求 2.1应符合本公司文件系统管理规程的基本要求。 2.2编制工艺规程必须以法定标准(即中华人民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对产品批准的注册文件(批文)为依据。由生产部试制和工艺验证结束后,会同质保部、供应部、相关生产车间组织编写和编制过程中要科学地总结试制生产和验证的经验与数据,采取先进的技术,确保产品优质,指标先进,生产安全。 2.3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经济定额之度、量、衡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取法定计量单位。 2.4成品名称以法定通用名为准。 2.5原材料名称一律采用法定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他通用别名。 2.6成品、中间体、原料分子量一律以最新国际原子量表计算,取两位小数。 3.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4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 术指南(试行)》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编制组 二〇一四年六月 —82—

项目名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项目统一编号: 起草单位:清华大学 主要起草人:贺克斌,张强,郑博等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师华定 陈 胜 —83—

目录 目 录 (84) 1 编制背景 (85) 1.1 任务来源 (85) 1.2 指南编制单位 (85) 2 指南制定的意义 (85) 3 指南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85) 3.1 编制原则 (85) 3.2 技术依据 (86) 4 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86) 4.1本指南与《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之间的关系..86 4.2 源分类和排放量计算基本原则 (86) 产生系数的确定 (87) 4.3 固定燃烧源PM 10 4.3.1燃煤源(除民用煤炉)PM 产生系数的确定 (87) 10 产生系数的确定 (89) 4.3.2其它固定燃烧源PM 10 产生系数的确定 (91) 4.4 工艺过程源PM 10 4.4.1 钢铁 (91) 4.4.2有色冶金 (91) 4.4.3 建材 (92) 4.4.4 石化化工 (94) 4.4.5 废弃物处理 (94) 产生系数的确定 (94) 4.5 移动源PM 10 4.6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去除效率的确定 (95) 去除效率计算方法 (95)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 10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 去除效率参数确定 (95) 10 5 指南实施建议 (99) —84—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三: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一一年六月

项目名称: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项目统一编号:1655 主编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环境监测站 编制组主要成员:刘砚华、张朋、潘柳青、张金艳、张守斌、 魏峻山、李文君、魏巍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张国宁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赵国华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1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2) 2.2 原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3、标准修订的原则 (3) 3.1 基础性原则 (3) 3.2 适用性原则 (3) 3.3 兼顾性原则 (3) 4、标准修订的总体思路 (3) 4.1 突出体现以实际用地现状与声环境质量相结合的划分方法 (3) 4.2 修订0-3类功能区划分方法 (3) 4.3 修订4类功能区划分方法 (3) 4.4 增加对特殊区域的划分规定 (3) 5、标准修订的要点说明 (4) 5.1 主要修订内容 (4) 5.2 标准名称 (4) 5.3 内容与范围 (4) 5.4 术语和定义 (4) 5.5 声环境功能区分类的解释 (4) 5.6 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4) 5.7 0-3类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5) 5.8 4类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6) 5.9 噪声区划图图示 (14)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修订任务,原由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年2月下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序号:1655。2008年11月,经协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标准修订任务转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技术合作合同”(环院标2008-N-01),启动了标准修订工作。 1.2 工作过程 为完成好标准修订任务,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广西柳州市环境监测站的有关人员,组成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标准修订组。 标准修订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研究、修订工作: ●收集涉及标准修订的其他国家标准。 ●收集全国各地对城市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的管理规定。 ●对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山东、武汉、广西、福建、呼和浩特等重点城市环保部门征求对原标准的意见及建议。 ●收集环境影响评价、铁路、公路等部门对4类功能区划分目前的研究成果。 ●对北京、上海、杭州等环保部门进行噪声区划工作调研。 ●走访专家、座谈 2009年3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修订)开题论证会,论证会通过了该标准的开题论证报告。提出如下意见及建议 1、标准的修订重点应放在四类区的划分,进一步论证四类区边界与道路的距离。 2、要注意与《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和协调,建议标准改名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3、考虑农村和城市在噪声区域划分上的差异性。 该标准中,4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问题是重点内容,4类区要不要划,如何划,要不要过渡带,为进一步分析利弊,使标准制定的更合理可行,2010年12月,标准编制组在北京召开了“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编制组 2018年9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 (1)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1) 2.1编制的必要性 (1) 2.2编制依据 (2) 2.3编制原则 (4) 3 相关标准概况 (5) 4 主要工作过程 (5) 5 工程现状调研 (6) 5.1气体覆盖阻隔工程案例--某化工厂原场址阻隔 (7) 5.2堆场污染阻隔覆盖工程案例-某铅锌冶炼渣地块 (9) 5.3 垂直阻隔技术 (12) 5.4水平阻隔技术--某水源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 (27)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28) 6.1 适用范围 (28)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8) 6.3 术语和定义 (29) 6.4 总体要求 (29) 6.5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设计 (29) 6.6 污染地块垂直阻隔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30) 6.7覆盖阻隔和水平阻隔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32) 6.8阻隔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32) 7 标准实施建议 (32)

1 任务来源 2016年1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召开了环境修复行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编制研讨会,会议讨论确定了环境修复领域亟需制定的7项技术标准,《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7项技术标准之一。2016年5月,经过专家会评审确定《指南》由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作参编完成该标准。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2.1编制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评估结果,我国在2005~2013 年间对土壤修复领域进行的调查显示全国土壤超标率为16.1%,工矿废弃地尤其严重,其次是采矿区、污水灌溉区、采油区、固废处理地块等。从区域分布来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西南、中南地区污染情况严重。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前三位镉、镍和砷;有机型次之,滴滴涕点位超标率最高;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根据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土壤修复战略联盟对公开招投标项目的统计调查,2008-2016年我国177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占比32%。阻隔技术成为土壤修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随着新环保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污染地块修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阻隔技术作为地块修复常用的技术之一。在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均有广泛应用。污染地块阻隔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地块污染,修复方法多样,工艺多元化,阻隔覆盖修复关键技术参数不统一。近年来地块修复市场逐渐兴起,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污染地块的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阻隔技术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急需制定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确保土地污染修复工程质量,便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修复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由此可见,针对污染地块阻隔技术工程实施,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要求和规定是十分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