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二学期校本教案

五年级第二学期校本教案
五年级第二学期校本教案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

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1. 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3.自然景观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羡慕

图景 5.生活图景

教学程序教后记

二、检查预习:

1、了解词牌(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

教师简要概括后提出疑问过渡: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

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

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

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

这个冋题呢?

2、了解词人(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简要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

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

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

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

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他的

很多佳作中,很多取材于冋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3、预习字词疑难牛牛对答

教师预备内容:帐饮、无绪、竟、凝噎、暮霭、堪、纵

二、听读全词感受离别

第一步:教师范背全词

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

第三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

师生共冋探讨诵读要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悲戚低沉

断句

语意的连贯

(学生集体朗读全词)

四、品读全词体味感情

1、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分析上下阕写景抒情部分,并概括词

的上下片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板书:《雨霖铃》

叙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景语情景交合

情语实写:寒蝉骤雨长亭兰舟虚实相济

思别后(虚)--景语虚写: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

2、学生观看FLASH图片,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根据词上下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送别场景或回

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惜别事件。

4、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他和我们的情感相冋或是相

似吗?(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词,注意读出感情,然后回答问

题)

五、赏析名句体会意境

1、本词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从哪些词句最容易看出这种情感?诵读诗歌,体会诗句的语句的语言特点。

2、还有几句不能直接看出与情人难舍难分之情,那么这几句到底有没有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赏析名句,准确把握词中景物描写所

起的作用)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教师明确:开首这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肃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

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教师明确:江面上,轻烟笼罩,浩淼空旷,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所以是沉沉的暮霭。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满着漂泊无依的愁绪。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冋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教师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一一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一一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

《短歌行》)愁时一一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它晚来风急?”(《声声慢》)王维送别兀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兀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回想整首词,指名背诵)

六、集体背诵反复涵咏

板书设

2、雨霖铃

柳永

教学程序教后记

三、鉴赏诗句

1、诗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

意,优美动人的景色、恬静宜人的气氛。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

土气息。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学生朗读全诗。

2、这首诗是诗人罢职闲居时的作品,辛弃疾的词以悲

壮激昂、豪气奔放为主要风格。但他笔下也能呈现清丽幽美的

景色,流露活泼自然的情调。这一首《西江月》就是别具清丽格调的词,宛如一首夏日小夜曲,给人以浪漫的享受。那么我们仔细来分析这首词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幻灯片5图片:山村月夜图,有树枝、鸟雀及鸣蝉。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就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本来摸黑走路,明月一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天气很闷热,起了阵阵清风,这时多么惬意!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幻灯片6 图片:池塘边稻花盛开,一片金黄,何叶满池,池中有青蛙。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稻花飘香,沁人心脾,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的叫声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欢唱了。

提冋: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幻灯片6点击后出现文字:“侧面烘托”)

分析: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把不识人情却识时节的蛙声,赋予人的感情,说匕们也在为丰收而歌唱。蛙犹如此,人乐更甚!作者通过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把农村人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之情传情地表达了出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幻灯片7图片:山中遇雨图,天空有数颗星,路上有一人散步)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如果说上阕是夏夜之晴,着重在物;下阕就是写夏夜之雨,着重写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乌云几乎布满了天空,只在一角露着七八个星星,数也数得清。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增画面的美感而不煞风景。“两三点雨”,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通过朗读,体会优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多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学生

朗读能力。

西江月

辛弃疾

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后记

三、诵读全词

1.对照注释,注音

2.听读录音

3.齐读

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

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

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

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

悲景写悲情烘托

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

悲愁反衬一夜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

吗?

明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不见

“寄彩笺”“知何处”寄无所

踪“满目山河空念远”

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

厉肃杀

(刘备?徐庶)

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

衬写孤独无依

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请学生讨论交流,上、下阕分别小结。

五、小结:

1.齐读本词,上阕低沉婉转,下阕开阔畅达,试用声音充分体现。

2.你对赏析诗歌有什么心得。

六、延伸作业

试赏析苏轼[蝶恋花]多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学生朗读能力。

蝶恋花

晏殊

生命之源------- 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