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预防性试验

电动机预防性试验
电动机预防性试验

电动机试验

一、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当电动机绝缘受潮、脏污或有贯穿性缺陷时,介质内的离子增加,因而加压后泄漏电流大增,绝缘电阻显著下降,测量绝缘电阻值可灵敏地发现由复合绝缘材料构成的电气设备绝缘普遍受潮、脏污、老化等缺陷。

测量绝缘电阻用兆欧表,额定电压在1kV以下的,选择1000V兆欧表;额定电压在1kV以上的,应选择2500V兆欧表。测量步骤如下:①. 先将接线端子L与接地端子E断开,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

(120/min),此时指针应指在“∞”;再将L、E端子短接,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指针应指向“0”。否则,表明兆欧表有缺陷,应调换或检修,待合格后使用。

②.实验前应拆除电动机与其他设备间的连线,并对其进行充分放

电,大型电动机放电时间不少于2min。

③.选择正确的接线方式(是否接屏蔽端子),注意连线不宜过长,

并使连线与设备外壳(或地)之间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④.测量绝缘电阻,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120r/min)左右,待指

针稳定,经过1min后读取数值,并记录好绝缘电阻值;若需测量吸收比,应在回路中串接刀闸开关,先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合上刀闸开关,同时计时,读取15s和60s的绝缘电阻值,然后计算吸收比k。

⑤.测量完毕,应先断开线路端子接线,后将兆欧表停转,以防电动

机对兆欧表放电,损坏兆欧表。

⑥.用放电棒将电动机的电极对地放电。为了减少放电火花,应在放

电回路中串接适当电阻,且放电时间要充分,一般应不小于2min。

⑦.记录并整理试验数据:注意记录电动机名称、编号、铭牌、运行

位置,绕组的温度、环境温度、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等值。

二、测量异步电动机的直流电阻

异步电动机的直流电阻,包括定子绕组、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及起动变阻器等直流电阻。测量这些直流电阻的目地,是为了检查绕组有无断线和匝间短路,焊接部分有无虚焊或开焊、接触点有无接触不良等现象。

1、测量周期:大修时;1年;必要时。

2、测量方法

用直流电桥进行测量,它分为用单臂电桥和双臂电桥进行测量。单臂电桥适用于测量1Ω以上的较大电阻;双臂电桥适用于测量1Ω以下的较小电阻。测量步骤如下:

①.电动机选用双臂电桥。

②.将电桥放置平稳,调整指针在零位。

③.将被测电阻接于电桥相应的接线端子上。使用双臂电桥时,电压

线和电流线应分开,且应使电压线连接点比电流线连接点更靠近被测电阻。

④.根据被测电阻以前的测量值,选择合适的比率臂和比较臂。

⑤.先按下电源按钮,再按下检流计按钮,观察检流计偏转情况。若

指针正向(向右)偏转,应加大比较臂电阻;反之,侧减少比较臂电阻。经反复调整,当检流计偏转不大时,可将检流计按钮锁紧,连续调整,直至电桥平衡。读取并记录比率臂和比较臂的值,然后断开电源按钮。

⑥.记录电动机绕组温度,以便进行温度换算。

3、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①.测量绕组的温度。并将历次测量数据换算至同一温度下进行比较。若电机各部分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相差不大于±3℃,则可用铁芯温度代替绕组温度。

② .当定子绕组端头全部引出至接线盒中时,应测量每相绕组的电阻值。若未全部引出,则可测量相间电流电阻值,再经计算得出每相电阻值。计算公式如下:

A、星型接线:

Ra=(Rab+Rca-Rbc)/2

Rb=(Rbc+Rab-Rca)/2

Rc=(Rca+Rbc-Rab)/2

B、三角形接线:

Ra=(Rab-Rj)-Rca×Rbc/( Rab- Rj)

Rb=(Rbc-Rj) -Rab×Rca/ (Rbc-Rj)

Rc=(Rca-Rj )-Rbc×Rab/ (Rca-Rj )

其中Rj=(Rab+ Rbc+ Rca)/2

4、测量结果分析:

对于额定电压在3kV以上或1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电流电阻值的相互差值不应超过最小值的2%;中性点未引出的,线间电阻相差值不应超过最小值的1%;对于低电压、小容量的电动机,直流电阻不做同一规定,同时还应注意相互间差值历年的相对变化。

三、电动机绝缘预防性试验

交流耐压和直流耐压都是耐压试验,是鉴定电力设备绝缘强度的方法。

电动机绝缘预防性试验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掌握设备绝缘状况,及时发现绝缘内部隐藏的缺陷,并通过检修加以消除,严重者必须予以更换,以免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绝缘击穿,造成停电或设备损坏等不可挽回的损失。

绝缘预防性试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非破坏性试验或称绝缘特性试验,是在较低的电压下或用其他不会损坏绝缘的办法来测量的各种特性参数,主要包括测量绝缘电阻、泄漏电流、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从而判断绝缘内部有无缺陷。实验证明,这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目前还不能只靠它来可靠的判断绝缘的耐电强度。

另一类是破坏性试验或称耐压试验,试验所加电压高于设备的工作电压,对绝缘考验非常严格,特别是揭露那些危险性较大的集中性

缺陷,并能保证绝缘有一定的耐电强度,主要包括直流耐压、交流耐压等。耐压试验的缺点是会给绝缘造成一定的损伤。

1 、直流耐压试验

直流耐压试验电压较高,对发现绝缘某些局部缺陷具有特殊的作用,可与泄漏电流试验同时进行。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耐压试验相比,具有试验设备轻便、对绝缘损伤小和易于发现设备的局部缺陷等优点。与交流耐压试验相比,直流耐压试验的主要缺点是由于交、直流下绝缘内部的电压分布不同,直流耐压试验对绝缘的考验不如交流更接近实际。

通常用字半波整流获得直流高压。整流设备主要由升压变压器、整流元件和测量仪表组成,其中整流元件可采用高压硅堆,硅堆置于高压侧。根据微安表的位置,主要分为:低压接线法和高压接线法。

低压接线法——将微安表接在试验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尾部接线端。由于微安表处于低压侧,读表比较安全方便,但无法消除绝缘表面的泄漏电流和高压引线的电晕电流所产生的测量误差,因此,现场试验多采用高压法进行。

高压接线法——将微安表接在试品前。这种接线法,由于微安表牌高压侧,放在屏蔽架上,并通过屏蔽线与试品的屏蔽环(湿度不大时,可以不设,而空置在试品侧)相连,这样就避免了接线的测量误差。但由于微安表处于高压侧,则会给读数带来不便。

试验仪器的选择:

①.试验变压器。要求试验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的1.414倍大于最高直流试验电压。

②.稳压电容。电容量一般选择为0.01~0.1μF,其中耐压强度要求能承受最大试验电压。电动机本身电容量有限,须接入容量足够的稳压电容器,否则将引起不允许的误差。

③.保护电阻(又称限流电阻)。其阻值R可按高压硅整流二极管短时允许电流选择,一般按不小于1Ω/V选取。

④.其准确度等级最低应为0.5级,其量程应大于电动机可能出现的最大泄漏电流。

试验步骤:

①.根据电机的情况,对照试验标准确定直流试验电压。若直流泄漏

电流试验与直流耐压试验结合进行,则应以直流试验电压值作为最高试验电压。

②.根据试验电压的大小、现场设备条件,选择合适试验设备和接线

方式,画出试验接线图。

③.首先结合现场条件,进行试验设备的合理布置,然后接线。合理

布置的原则应是安全可靠、读数操作方便、接线清晰、高低压应尽量有明显的界限。一人接线完毕,由另一人进行检查,应做到接线正确,仪表量程选择合适,调节器处于零位,微安表短路开关应闭合。

④.正式试验前,可将最高试验电压分成4~5段,在不接电机的情

况下逐步升压“空试”,记录各试验电压下流过微安表的杂散电流

值。“空试”结束,退下高压,拉开电源刀闸,并对滤波电容器进行充分放电。

⑤.接上电机,A、B、C三相分别试验,按上一步(第④步)的对应

分段电压,逐段升压,并相应读取泄漏电流值。每次升压后,待微安表指示稳定后再读取泄漏电流值(一般在加压1min后读数);

最后升到最高试验电压值,按标准要求的持续时间后,读取泄漏电流。用分段读取的泄漏电流值与相应“空试”泄漏电流值之差,作为电机的分段泄漏电流值。试验中出现闪络、击穿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降压、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待处理好再继续进行试验。

⑥试验完毕,先将调压器退回零位,切断调压器电源,然后使用放

电棒将电机经电阻进行充分放电,放电时间不得少于2min。根据电机放电火花的大小,可初步了解其绝缘状况。

⑦.记录整理试验数据。记录内容包括电机名称、编号、名牌规格、

运行位置、绕组温度、环境温度及试验数据,并绘出I=f(U)曲线。

对任何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应换算为75℃时的泄漏电流,泄漏电流试验最好在电机绕组温度为30~80℃范围内进行,因为在此温度范围内,电机绝缘的不同状况,其泄漏电流变化较为显著,而在范围外时变化较少。

2、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对绝缘的考验非常严格,能有效地发现较危险的集中性缺陷。它是鉴定电气设备绝缘强度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判断电气设备能否投入运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保证设备绝缘水平、避免

发生绝缘事故的重要手段。交流耐压试验有时可能使绝缘中的一些弱点更加发展,因此在试验前必须对试品先进行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项目的试验,若试验结果合格方能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否则,应及时处理,待各项指标合格后再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以免造成不应有的绝缘损伤。

试验设备选择:

①.试验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应不小于电机的最高试验电压,额定

电流应不小于电机的最大电容电流。试验变压器应有足够容量。

②.调压器的选择:我司电动机交流耐压试验设备选用自耦调压器,

主要其调压范围广、功率损耗小、波形畸变小等优点,适用于容量为10kV以下的试验变压器调压。而感应调压器和动圈调压器适用于更大容量,更高电压试验变压器用。

③.常用测量交流耐压试验高电压方案:利用电容分压器测量交流试

验高电压方法;利用静电电压表直接测量交流试验高电压方法。

④.球隙的作用及距离调整:交流耐压试验电压较高,在试验中对设

备绝缘有一定损伤。如果试验中出现误操作,使试验电压尝过耐压值或者试验过程中产生谐振过电压等,都会使电机遭受更高电压的威胁,为防止以上现象发生,要安装球隙,控制放电电压值,以限制作用在电机上的电压。球隙放电电压为试验电压值的1.2~

1.2倍,调好距离后,应将调压器降到零位,至少经过两分钟后,

再次升高电压进行校验,要求放电电压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

⑤.限流电阻的作用:限制短路电流,避免电机因存在缺陷发生击穿,

被过大的短路电流严重烧伤绝缘,使局部缺陷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减少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对电机绕组的机械损伤;可降低电机绕组短路时作用在变压器高压绕组上的冲击陡波,保护匝间绝缘;阻尼谐振,消耗谐振能量,降低过电压。

试验方法:

①.首先查明其他各项试验是否都合格,合格才能进行耐压试验。

②.根据设备条件和试验要求,确定试验电压,准备试验设备,绘出

详细试验接线图。试验控制电路中必须装设能跳开主电路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其动作电流安试验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5-2倍整定。

③.根据试验设备及现场条件,首先进行试验设备的合理布置,然后

按接线图进行接线。注意高压部分对地,试验人员对高压部分应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高压引线应尽量短,连接要牢,非被试验部分一律可靠接地。要求试验设备位置、仪表档位合适,调压器应在输出零位,接线正确无误。

④.正式试验前,先拆去引向电机绕组连线,并短接毫安表,合上电

源,慢慢升压。注意升压速度,不能采取冲击合闸的方法,一般按从1/3试验电压值升至全试验电压值历时10-15s为宜。调整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为试验电压值的1.1~1.15倍。使3次放电电压值均接近要求的整定值,然后将电压升值试验电压值,持续1min。

再将电压降到零,最后断开电源开关。

⑤.接上引电机绕组的连接线,然后合上电源开关,开始升压。当电

压升至0.5倍试验电压时,读取一次电流值(打开毫安表短路刀闸,读后重新合上),电压升至试验电压时,开始计时,并读取电容电流值,耐压1min(或所要求的时间)后,迅速均匀地降压至零,拉开电源开关,对电机放电。

⑥.试验后,对有机绝缘立即触摸电机被试部分,检查有无发热,并

测量绝缘电阻值。

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机电控电池)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振动试验

新能源汽车三电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振动试验 一、电机电控正弦振动 1.1 试验标准:GB/T18488.1--2015 1.2 试验条件选择:依据装车部位选取条件,一般为“其他部位”。下图注释1中 X和Y 方向位移和加速度可以除2,但目前各大供应商均选择量级不除2来测试。 二、电机电控随机振动 依据装车类型分为纯电动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 2.1 纯电动乘用车试验标准:ISO16750-3-2007 2.2 试验条件选择:试验IV-乘用车,弹性体(车身) 2.3 混合动力乘用车试验标准:ISO16750-3-2012 2.4 试验条件选择:试验II- 乘用车,变速箱

2.5 商用车试验标准:ISO16750-3-2012 2.6 试验条件选择:试验VII- 商用车,弹性体(固有频率小余30HZ以下需要追加测试,具体请查阅标准) 2.7 振动叠加温度选择(高温一般为105~125)

2.8 振动台选择,电机质量大,振动量级大,一般选择5吨以上推力振动台,台面最好为800mm*800mm以上。电控质量轻,尺寸小,一般选择3吨以上推力振动台,台面最好为600mm*600mm以上。 三、电池包随机振动 3.1 试验标准:GB/T31467-2015 3.2 Z方向试验条件 3.3 Y方向试验条件1 3.4 Y方向试验条件2

3.5 按电池包装车位置选取Y轴试验条件 3.6 X方向试验条件 3.7 试验顺序和方向定义:Z→Y→X 水平纵向X方向即为行车方向 3.8 振动台选择,电池包尺寸大,质量重,振动量级小,一般选择5吨以上推力振动台,台面1200mm*1200mm以上。

电动机预防性试验

电动机试验 一、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当电动机绝缘受潮、脏污或有贯穿性缺陷时,介质内的离子增加,因而加压后泄漏电流大增,绝缘电阻显著下降,测量绝缘电阻值可灵敏地发现由复合绝缘材料构成的电气设备绝缘普遍受潮、脏污、老化等缺陷。 测量绝缘电阻用兆欧表,额定电压在1kV以下的,选择1000V兆欧表;额定电压在1kV以上的,应选择2500V兆欧表。测量步骤如下:①. 先将接线端子L与接地端子E断开,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 (120/min),此时指针应指在“∞”;再将L、E端子短接,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指针应指向“0”。否则,表明兆欧表有缺陷,应调换或检修,待合格后使用。 ②.实验前应拆除电动机与其他设备间的连线,并对其进行充分放 电,大型电动机放电时间不少于2min。 ③.选择正确的接线方式(是否接屏蔽端子),注意连线不宜过长, 并使连线与设备外壳(或地)之间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④.测量绝缘电阻,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120r/min)左右,待指 针稳定,经过1min后读取数值,并记录好绝缘电阻值;若需测量吸收比,应在回路中串接刀闸开关,先将兆欧表摇至额定转速,合上刀闸开关,同时计时,读取15s和60s的绝缘电阻值,然后计算吸收比k。

⑤.测量完毕,应先断开线路端子接线,后将兆欧表停转,以防电动 机对兆欧表放电,损坏兆欧表。 ⑥.用放电棒将电动机的电极对地放电。为了减少放电火花,应在放 电回路中串接适当电阻,且放电时间要充分,一般应不小于2min。 ⑦.记录并整理试验数据:注意记录电动机名称、编号、铭牌、运行 位置,绕组的温度、环境温度、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等值。 二、测量异步电动机的直流电阻 异步电动机的直流电阻,包括定子绕组、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及起动变阻器等直流电阻。测量这些直流电阻的目地,是为了检查绕组有无断线和匝间短路,焊接部分有无虚焊或开焊、接触点有无接触不良等现象。 1、测量周期:大修时;1年;必要时。 2、测量方法 用直流电桥进行测量,它分为用单臂电桥和双臂电桥进行测量。单臂电桥适用于测量1Ω以上的较大电阻;双臂电桥适用于测量1Ω以下的较小电阻。测量步骤如下: ①.电动机选用双臂电桥。 ②.将电桥放置平稳,调整指针在零位。 ③.将被测电阻接于电桥相应的接线端子上。使用双臂电桥时,电压 线和电流线应分开,且应使电压线连接点比电流线连接点更靠近被测电阻。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报告单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型式试验数据处理一、被试电动机铭牌中的主要数据 被试电动机铭牌中的主要数据 二、试验数据统计和计算 (一)绝缘电阻的测定 1、绝缘电阻测量结果汇总(见表1-1) 表1-1 绝缘电阻测量结果汇总 注:测量时电机绕组温度(环境温度)为℃ 2、测量结果的判断 一般电机标准中,都没有电机在冷状态时的绝缘电阻的考核标准,但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冷状态下所测得的数值应不小于下式所求得的数值 R是电机绕组冷状态下绝缘电阻考核值,MΩ; 式中: MC U是电机绕组的额定电压,V; t是测量时的绕组温度(一般用环境温度),℃。

3、思考题 在绝缘电阻的测定中,如何选用兆欧表? (二)绕组在实际冷状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 1、冷状态下直流电阻测量结果汇总(见表2-1) 表2-1 冷状态下直流电阻测量结果汇总 2、测量结果的处理 标准工作温度下的定子绕阻: 075 1r = 0T 75 T R ?++θ 3、思考题 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为何不用万用表?

(三)、空载特性的测量 1、空载试验数据汇总(见表3-1) R。 空载试验后立即测得的一个定子线电阻 表3-1空载试验数据汇总

2、试验数据计算 (1)计算三相电压平均值0U 。每点的三相电压平均值0U 为三个读数之和除以3。 (2)计算三相电流平均值0I 。每点的三相电流平均值0I 为三个读数之和除以3。 (3)计算每点的输入功率仪表显示值0P 。每点的输入功率仪表显示值0B P 为两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4)计算每点的空载铜耗0Cu1P 用公式0203R I P 0Cu1=求出各点的空载铜耗。 (5)计算求出各点的铁耗与机械耗之和' 0P 铁耗与机械耗之和为空载损耗与空载定子铜耗之差 100Cu 0P P P -=' 上述计算结果见表3-2 表3-2 空载试验计算结果

电动机实验报告doc

电动机实验报告 篇一:电机实验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电机维修与测试 所属课程名称电机学 实验日期 XX年5.6—5.13 班级电气11-13班 学号 姓名 成绩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 篇二:电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本 课程名称:电机拖动基础班级:电气11-2 姓名田昊石泰旭孙思伟 指导老师:_史成平 实验一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名称: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目的: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项目:1. 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0=f(I0), P0=f(U0)。 2. 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Uk=f(Ik), Pk=f(I)。 3. 负载实验保持U1=U1N,cos?2?1的条件下,测取U2=f(I2)。 (一)填写实验设备表 (二)空载实验 1.填写空载实验数据表格 2. 根据上面所得数据计算得到铁损耗PFe、励磁电阻Rm、励磁电抗Xm、电压比k (三)短路实验 1. 填写短路实验数据表格 O (四)负载实验 1. 填写负载实验数据表格 表3 cos?2=1 (五)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各仪表量程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根据实验的单相变压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容量、空载电压,单 相变压器电源电压和频率、线圈匝数、磁路材质及几何尺寸等。 2. 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强调将调压器恢复到

起始零位时方可合上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开关? 防止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防止对变压器及其它仪器仪表等设备过压过 流而损坏。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1.电压和电流的区别:空载试验在低压侧施加额定电压,高压侧开路;短路 试验在高压侧进行,将低压侧短路,在高压侧施加可调的低电压。2.测量范围的不同:空载试验主要测量的是铁芯损耗和空载电流, 而短路试 验主测量的是短路损耗和短路电阻。3.测量目的不同:空载试验主要测量数据反映铁芯情况,短路试验反映的是线圈方面的问题。 4.试验时,要注意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的同名端,要避免接错线。选择的导 线应该是高压导线,要不漏线头要有绝缘外皮保护。5.通过负载试验可以知道变压器的阻抗越小越好。阻抗起着限制变压器的电 流的作用,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这些。 篇三:直流电动机实验报告 电机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电机实验_________指导老师:___

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精心整理 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绝缘——影响寿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里,电机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机的寿

电机各导电部件由于电位不同,因此须用绝缘材料将其分隔开。按使用部位及功能的不同,常分为以下几种: 1、对地绝缘:指电机带电部位与接地部位(如铁芯、机壳、轴等)之间隔开所 2 3 4 场合,负荷大小,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制长短等,通过电路、磁路计算选取合理的发热和磁路参数,决定电机各主要零部件的关键尺寸,并通过这些主要条件进行机械强度计算,最终绘制电机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图及总装图,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制作时良好的工艺性及制造成本的经济合理性。 下面列出一些直流微电机中常用的电磁计算公式及应控制的电磁设计参数。

1、 P N =0.1047n N T N 其中:P N ——额定功率(瓦) T N ——额定转矩(牛·米) n N ——额定转速(转/分) 2、N n N P aE N N ???=Φ81060 3、4 5、P l =U N I N 其中:P l ——电机输入功率(瓦) 6、l P P ∑-=1η 其中:∑P ——电机总损耗(瓦)

电机的主要发热和磁路参数有定子电流密度,转子电流密度,电枢线负载,电枢发热因素,每极磁通量,气隙磁通密度,电枢齿部磁通密度等。 7、321016.0-?=a a i N l D AB T δα 其中 i α——电机计算极弧系数 δB ——气隙磁通密度(高斯) l D 1、换向器精车:换向器是一个高速运转的部件,其工作面与电刷滑动接触并传送电能,因此要求其工作面必须是一个稳定的圆柱体,径向跳动小于等于0.01,不得有凹片和凸片,表面光洁度要达到Ra0.8以下(相当于原87~??) 换向器精车必须使用高精度的车床,床身和传动机构牢固、可靠、且应避免默默振动的影响。切屑量、切屑速度和走刀量要选取合理。金刚石车刀由于硬度高、耐

电动机试验报告

设备名称;#3炉一次风机试验性质预试试验日期:2009 年03月11 日铭牌:气温:12 ℃ 一、直流电阻测州量:(单位:mΩ) 二、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单位:MΩ) 结论:合格 审批:审核:整理:刘霞 试验人员:刘霞、李爱云、张剑荣、朱文凡、任国东

设备名称;#3炉二次风机试验性质预试试验日期:2009 年03月11 日铭牌:气温:12 ℃ 一、直流电阻测州量:(单位:mΩ) 二、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单位:MΩ) 四、交流耐压: 结论:合格 审批:审核:整理:刘霞 试验人员:刘霞、李爱云、张剑荣、朱文凡、任国东

设备名称;#3炉引风机A试验性质预试试验日期:2009 年03月11 日铭牌:气温:12 ℃ 一、直流电阻测州量:(单位:mΩ) 二、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单位:MΩ) 结论:合格 审批:审核:整理:刘霞 试验人员:刘霞、李爱云、张剑荣、朱文凡、任国东

设备名称;#3炉引风机B试验性质预试试验日期:2009 年03月11 日铭牌:气温:12 ℃ 一、直流电阻测州量:(单位:mΩ) 二、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单位:MΩ) 结论:合格 审批:审核:整理:刘霞 试验人员:刘霞、李爱云、张剑荣、朱文凡、任国东

设备名称;#1机电动给水泵A试验性质预试试验日期:2009 年04月14 日铭牌:气温:12 ℃ 一、直流电阻测州量:(单位:mΩ) 二、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单位:GΩ) 结论:合格 审批:审核:整理:刘霞 试验人员:刘霞、李爱云、任国东

设备名称;#1机电动给水泵B试验性质预试试验日期:2009 年04月14 日铭牌:气温:12 ℃ 一、直流电阻测州量:(单位:mΩ) 二、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单位:GΩ) 结论:合格 审批:审核:整理:刘霞 试验人员:刘霞、李爱云、任国东

电机耐久对拖台架技术要求---2018

电机对拖耐久试验台架技术要求 1. 名称及数量 1.1项目名称:电机对拖耐久试验台架 1.2数量:壹套 2. 设备用途 2.1此规格设备包括一套全新的、完整的电机对拖耐久试验台架,设备包含机械测试平台、电机系统 工装、传动工装、直流电源、转矩转速传感器、测控系统、电机恒温水冷系统、功率分析仪等部分。本设备主要用于5吨以上的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电机系统的性能测试、工况可靠性、电机传动轴交变应力下的耐久度、电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稳定性评价研究,并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2.2 试验设备应具有优良的功能和结构设计,操作简便,测量和控制精度高,试验结果重复性好,可 靠性高,工作寿命长,达到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3. 适用标准 国家标准《GB/T 18488.1-2015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GB/T 18488.2-2015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 用户自定义循环工况。 试验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应以ISO标准为依据。测量单位使用SI单位制。 4. 工作环境 ?试验区域温度:-5℃~40℃; ?试验区相对湿度:10%~98%RH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试验区域海拔高度:≤500m ?控制室温度:-5℃~30℃无冷凝 ?控制室相对湿度:10%~98% ?电源电压:380V±10%三相五线制;220V±10%单相;频率:50Hz±2% ?水:普通工业自来水,压力:0.2~0.4 MPa ?气源:压缩空气,压力:0.5~1 MPa ?试验区域规划面积:约60㎡(8m×8m,不含墙体,不含控制间),控制间与试验区域隔断 5. 交货日期 合同签字后,3个月到达金龙联合汽车工业。

高压电气预防性试验方案样本

10KV配电室高压试验方案 工程概况: 二、设备概况: 项目包括宇龙酷派10KV配电室的高压开关柜、变压器、高压电缆电缆和配变装置 总容量为3900KVA: 施工部署 初步根据设备各部位的情况及甲方的要求, 在甲方安排的停电时间内, 确定施工员为10人, 其中项目施工现场总负责1人, 技术监督总监1人, 施工安全负责人1人, 施工人员分1个班组, 施工班组长1人, 施工试验调试班组8人; 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以满足安全及生产需要。

组织管理措施 1、依据的文件及标准 本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电业安全作业规和》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GB5015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14002- 2、协调配合 试验调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 试验工作必须在设备停电状态下进行, 为缩短停电时间和避免试验人员误入带电设备间隔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甲、已双方单位密切协调配合、统一步调。 试验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甲方单位应向乙方单位提供完整的设备及线路图纸资料( 包括各设备的合格证和技术参数表格等) , 以便乙方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乙方向甲方提供的试验方案内容应包括: 具体的施工内容和范围、工作人员数量、停电时间以及需要停电的带电设备。甲方接到乙方施工方案后及时安排设备停电检修事宜。具体停电时间和范围经甲方有关部门确定后, 及时与乙方连络并通知乙方到场开展工作时间。 试验工作现场施工: 出于对设备的熟知程度和安全的角度, 所有现场的停送电倒闸操作均由甲方单位运行人员执行。乙方应在正式接到甲方现场协调员的设备已停电的通知后, 方可安排试验班组人员进入现场验电、放电、挂设警示标志、围栏等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安全管理工作, 试验工作开始时除甲方协调员及监督人在试验现场协调工作以外, 应避免其它闲杂人员在现场走动。试验工作中实验人员认真做好现场记录, 实验完毕乙方应检查清理试验现场, 确保无遗漏无错误方可撤离现场

机械毕业设计576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5月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1 第一章绪论 ----------------------------------------------------------------------------------------------- 2 1.1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 2 1.2国内外电机可靠性研究的现状 -------------------------------------------------------------- 3 1.2.1国内外有关可靠性标准概况--------------------------------------------------------- 4 1.2.2国外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4 1.2.3国内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5 1.3可靠性基本概念 -------------------------------------------------------------------------------- 5 第二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8 2.1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设计要求 -------------------------------------------------------------- 8 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8 2.2.1试验台工作原理------------------------------------------------------------------------ 8 2.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基本功能------------------------------------------------------ 9 2.2.3总体设计方案--------------------------------------------------------------------------10 第三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重要部件的选择 -------------------------------------------------------15 3.1无刷直流电机的选择 -------------------------------------------------------------------------15 3.1.1无刷直流电机的介绍及工作原理--------------------------------------------------15 3.1.2电机的选择 -----------------------------------------------------------------------------15 3.2测功机的选择 ----------------------------------------------------------------------------------17 3.2.1测功机的工作原理--------------------------------------------------------------------17 3.2.3测功机的选择--------------------------------------------------------------------------18 3.2.4电涡流制动器的主要特点-----------------------------------------------------------19 3.2.5电涡流制动器的注意事项及使用环境--------------------------------------------19 3.3扭矩传感器的选择 ----------------------------------------------------------------------------20 3.3.1扭矩传感器的工作介绍--------------------------------------------------------------20 3.3.2扭矩传感器的选择--------------------------------------------------------------------21 3.3.3扭矩传感器的主要特点--------------------------------------------------------------23 3.3.4安装注意事项--------------------------------------------------------------------------23 3.4本章小结 ----------------------------------------------------------------------------------------23 第四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方案及其零件具体设计----------------------------------------24 4.1联轴器设计 -------------------------------------------------------------------------------------24 4.1.1选择联轴器的类型--------------------------------------------------------------------24 4.1.2计算联轴器的计算转矩--------------------------------------------------------------24 4.1.3确定联轴器的型号 ---------------------------------------------------------------------25 4.1.4校核最大转速 ---------------------------------------------------------------------------25 4.1.5协调轴孔直径及规定部件的安装精度 ---------------------------------------------25 4.1.6进行必要的校核 ------------------------------------------------------------------------26

电机实验报告

步进电机控制报告 目录 引言 0 一系统技术指标 (1) 二总体方案 (1) 2.1 任务分析 (1) 2.2 总体方案 (1) 三硬件电路设计 (2) 3.1 单片机控制单元 (2) 3.2 nokia5110液晶显示单元 (3) 3.3 电机的选择 (4) 3.3.1 反应式步进电机(VR) (4) 3.3.2 永磁式步进电机(PM) (4) 3.3.3 混合式步进电机(HB) (4) 3.3.4 电机确定 (5) 3.4 驱动电路方案选择 (5) 3.4.1 单电压功率驱动 (5) 3.4.2 双电压驱动功率驱动 (6) 3.4.3 高低压功率驱动 (6) 3.4.4 斩波恒流功率驱动 (7) 3.4.5 集成功率驱动 (8)

3.4.6 驱动电路方案确定 (9) 3.5 键盘电路 (9) 四软件设计 (11) 五测试结果 (13) 六误差分析 (13) 七操作规范 (13)

引言 本系统是基于MSP430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密工作台位移、速度(满足电机的加、减速特性)、方向、定位的控制。用MSP430F449作为控制单元,通过矩阵键盘实现对步进电机转动开始与结束、转动方向、转动速度的控制。并且将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转动速度,以及位移动态显示在LCD液晶显示屏上。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系统、电机驱动电路、矩阵键盘、LCD显示等。

一系统技术指标 系统为开环伺服系统,执行元件为步进电动机,传动机构为丝杠螺母副。工作台脉冲当量:δ=0.01 mm /脉冲;最大运动速度=1.2m/min;定位精度=±0.01 mm;空载启动时间=25ms。 二总体方案 2.1 任务分析 本系统要求脉冲当量为δ=0.01 mm /脉冲,而工作台丝杠螺母副导程4mm,即电机转动一周需要400个脉冲,所以电机的步距选择0.9度;最大速度要求为1.2m/min(20mm/s),所以单片机输出的脉冲频率最大为2000Hz;空载启动时间为25ms,所以电机的启动频率为40Hz。 2.2 总体方案 根据系统要求,经过分析,可对MSP430F449单片机编程,实现按键控制和nokia5110液晶屏显示。由于MSP430F449的I/O的电压是3.3V,不符合L298驱动芯片的输入电压要求,固通过光耦隔离芯片TLP521-4,将I/0的3.3V 电压提升至5V,然后接进L298来控制电机的定位,加减速,正反转来实现精确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高压电气预防性试验解决方案.doc

10KV配电室高压试验方案 工程概况: 二、设备概况: 项目包括宇龙酷派10KV配电室的高压开关柜、变压器、高压电缆电缆和配变装置总 容量为3900KVA: 施工部署 初步根据设备各部位的情况及甲方的要求,在甲方安排的停电时间内,确定施工员为10人,其中项目施工现场总负责1人,技术监督总监1人,施工安全负责人1人,施工人员分1个班组,施工班组长1人,施工试验调试班组8人;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满足安全及生产需要。

组织管理措施 1、依据的文件及标准 本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电业安全作业规和》2005版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GB50150-200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14002-2011 2、协调配合 试验调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试验工作必须在设备停电状态下进行,为缩短停电时间和避免试验人员误入带电设备间隔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甲、已双方单位密切协调配合、统一步调。 试验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甲方单位应向乙方单位提供完整的设备及线路图纸资料(包括各设备的合格证和技术参数表格等),以便乙方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乙方向甲方提供的试验方案内容应包括:具体的施工内容和范围、工作人员数量、停电时间以及需要停电的带电设备。甲方接到乙方施工方案后及时安排设备停电检修事宜。具体停电时间和范围经甲方有关部门确定后,及时与乙方连络并通知乙方到场开展工作时间。 试验工作现场施工: 出于对设备的熟知程度和安全的角度,所有现场的停送电倒闸操作均由甲方单位运行人员执行。乙方应在正式接到甲方现场协调员的设备已停电的通知后,方可安排试验班组人员进入现场验电、放电、挂设警示标志、围栏等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安全管理工作,试验工作开始时除甲方协调员及监督人在试验现场协调工作以外,应避免其他闲杂人员在现场走动。试验工作中实验人员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实验完毕乙方应检查清理试验现场,确保无遗漏无错误方可撤离现场并通知甲方人员恢复供电。 乙方在试验工作完毕后,根据现场试验记录进行实验报告的编制,试验报告完成经乙方审核部门审核盖章后尽快送达甲方有关单位。

步进电机实验报告剖析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论文) 课程名称: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06月11日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时间:2013.6.11 课程设计题目: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 设计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其功能如下: 1.具有对步进电机的启停、正反转、加减速控制; 2.控制按钮分别为正转、反转、加速、减速、以及停止键; 3.能够通过三位LED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显示当前的转动速度,并且由两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指示正转和反转,因此可以清楚的显示当前转动方向和转速; 4.要求每组选择的步进电机控制字不同; 5.用单片机做控制微机; 应用软件:keil protues 成果验收形式: 1.课程设计的仿真结果 2.课程设计的报告书 参考文献: 【1】张家生. 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马淑华,王凤文,张美金.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3】顾德英,张健,马淑华.计算机控制技术【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4】张靖武,周灵彬. 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第16周 时间 安排 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 2013年06 月11日

内容摘要 步进电机是一种进行精确步进运动的机电执行元件,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的数字控制,为使系统的可靠性、通用性、可维护性以及性价比最优,根据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及步进电机应用环境,确定了设计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划分,从而实现了基于8051单片机的四相步进电机的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单片机存储器、I/O接口、中断、键盘、LED显示器的扩展、步进电机的环形分频器、驱动及保护电路、人机接口电路、中断系统及复位电路、单电压驱动电路等的设计,实现了四相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急停等功能。为实现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系统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系统设计了两个外部中断,以实现步进电机在某段时间内的反复正反转功能,也即数控机床的刀架自动进给运动,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六十年代初期以来,步进电机的应用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步进电机单片机数码管显示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流程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 文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定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批准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目录 目录 (1) 1 简介 (2) 2 系统组成 (2) 2.1 试验电源 (2) 2.2电力测功机系统 (2) 2.3机械台架系统 (2) 2.4电机参数测量采集系统 (2) 3 实验准备 (2) 3.1 仪器准确度 (2) 3.2 测量要求 (2) 3.3 试验电源 (3) 3.4 布线 (3) 3.5 冷却装置 (3) 4 试验项目 (3) 5 盐雾试验 (3) 5.1 试验目的 (3) 5.2 适用范围 (3) 5.3 操作设备 (3) 5.4 操作程序 (4) 5.4.1准备工作 (4) 5.4.2操作步骤 (4) 5.4.3注意事项 (4) 5.5结果记录 (4) 5.6试验报告 (5) 6 温升试验 (5) 6.1 试验目的 (5) 6.2 适用范围 (5) 6.3 试验设备 (5) 6.4 操作程序 (5) 6.5 注意事项 (6) 6.6 试验报告 (6) 7 振动试验 (6) 7.1试验目的 (6) 7.2适用范围 (6) 7.3试验设备 (6) 7.4试验程序 (6) 7.5 试验报告 (6) 8 老化试验 (7) 8.1试验目的 (7) 8.2适用范围 (7) 8.3试验设备 (7) 8.4试验程序 (7) 8.5试验报告 (7)

DL-T596-1996_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旋转电机部分

DL-T596-1996_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旋转电机部分1.1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 1.1.1容量为6000KW及以上的同步发电机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见表1,6000KW以下者可参照执行。 表1容量为6000KW及以上的同步发电机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1.1.2各类实验项目: 定期实验项目见表1中序号1.3 大修前实验项目见表1中序号1.3.4 大修时实验项目见表1 中序号2.5.6.8.9.11.12.13.14.15.18 大修后试验项目见表1中序号1.3.19.21 1.1.3有关定子绕组干燥问题的规定。 1.1.3.1发电机交接及大修中更换绕组时,容量为10MW(MVA)以上的定子绕组绝缘状况应满足下列条件: 1)分相测得沥青浸胶及烘卷云母绝缘的吸收比不小于1.3或极化指数不小于1.5;对于环氧粉云母绝缘吸收比不小于1.6或极化指数不小于2.0。 2)在40℃时三相绕组并联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Un+1)MΩ(取Un的千伏数,下同),分相试验时,不小于2(Un+1)MΩ。若定子绕组不是40℃,绝缘电阻值应进行换算。 1.1.3.2运行中的发电机和同步调相机,在大修中末更换绕组时,处在绕组中有明显进水或严重油污(特别是含水的油)外,满足上述条件时,一般可不经干燥投入运行。 1.2直流电机 1.2.1直流电机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2所示 表2直流电机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1.2.2各类实验项目: 定期试验项目见表2中序号1 大修时实验项目见表2中序号1.2.3.4.5.6.7.9 大修后实验项目见表2中序号11 1.3中频发电机 1.3.1 中频发电机(永磁机)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3所示表3中频发电机(永磁机)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电机实验报告一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6A-214 实验时间 :2018年12月01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改变转向的方法。 2.用实验方法测取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3.学习测取他励直流电动机调速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改变转向的方法。 2.他励直流电动机额定工作点的求取和测取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n =f (P 2)、 T =f (P 2)、 =f (P 2),机械特性n =f (T )。 3.测取他励直流电动机调速特性。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能耗制动实验。 三、实验线路 直流机电枢电源 同步机励磁电源 接触注:LDSP 为转矩/转速测量仪表 图1-1 他励直流电动机实验线路原理图 图1-2 他励直流电动机能耗制动原理图 直流机电枢电源

说明: 1.为了测量直流电机的转矩和转速大小,转矩/转速测量仪表LDSP的I a+、I a-必须串接到直流电机的电枢回路,U a+、U a-要并接到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两端,并且测量仪表的接线正负极性要与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一致。 2.接线时注意选择合适量程的仪表。 3.多功能表的接线详见附录二(后续实验同此)。 四、实验说明 在通电实验之前,请仔细阅读附录中有关直流电源和转矩/转速表LDSP的使用说明。 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和改变转向 实验步骤: (1)请参照实验线路图1-1正确接线。检查ZDL-565多功能表为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具体操作见附录。 (2)合上“总电源”开关,对应总电源指示灯亮,再合上“操作电源”空开,对应操作电源指示灯亮。按下“操作电源开关”合闸按钮,对应的红色指示灯亮;检查台面上所有的按钮处于断开位置,均为绿灯亮;所有数字表显示无错误。 (3)按下实验台直流机励磁电源合闸按钮,按下ZL-Ⅱ微机型直流电机励磁电源机箱面板上的“启动”按钮,面板上的“合闸”指示灯将会亮。点击“增加电压”按钮将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电压调到电机额定励磁电压值220V; (4)按下实验台直流电机电枢电源合闸按钮,点击“增加电压”按钮将电枢电压从零逐渐升高,观察“LDSP转矩/转速表”上的直流电机转速显示值,通过调节电枢电压的大小使电机的转速逐渐上升至其额定转速(约1500r/min)。启动电机时注意使电机的转向应与标定转向相同。 如果希望改变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转向,只须改变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方向,同学们自拟改变转向的方法。 2.额定工作点求取和测取他励电动机工作特性与机械特性 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参考图1-1,启动直流电动机步骤参考实验1。 (2)按下实验台同步电机励磁电源合闸按钮,点击“增加电压”按钮将同步发电机端电压逐渐升高,因为发电机以灯泡作负载,实验时其线电压不要超过额定电压380V。 (3)合上实验台交流接触器接通发电机负荷箱回路,依次将实验负荷箱上KM1~KM7按钮按下;注意每投入一组负载,需要同时调节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或励磁电流以便保持电动机转速为额定转速。同样,由于负荷的变化,同步发电机机端电压也会发生变化,需要随时调节同步发电机励磁电流,以保证机端电压基本不变。直流电动机的负载为同步发电机,改变同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即可改变电动机的负载大小,电动机负载变化影响转速变化,因此需要相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618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 摘要 以电机控制平台为对象,利用51单片机和变频器,控制电机精确的定位和正反转运动,克服了常见的因高速而丢步和堵转的现象。电机实现闭环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将电机工作于启动停止区,通过改变参考脉冲的频率来调节电机的运行速度和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由速度环和位置环构成。通过PID调节实现稳态精度和动态性能较好的闭环系统。 关键词:变频器PID调节闭环控制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目的在于掌握如何用DSP控制变频器,再通 过变频器控制异步电动机实现速度的闭环控制。为实现闭环控制,我们需完成相应的任务: 1、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的五段调速。

2、通过示波器输出电机速度变化的梯形运行图与s形运行图。 3、通过单片机实现电机转速的开环控制。 4、通过单片机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 二、实验设备介绍 装有ccs4.2软件的个人计算机,含有ADC模块的51单片机开发板一套,变频器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硬件电路 1.变频器的简介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变频器的使用 变频器事物图变频器原理图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Preventive test code for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DL/T596—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Preventive test code for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6-09-25批准 1997-01-01实施 前言 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预防性试验规程是电力系统绝缘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我国已有40年的使用经验。1985年由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33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规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电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品种、参数和技术性能有较大的发展,需要对1985年颁布的规程进行补充和修改。1991年电力工业部组织有关人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该规程进行了修订,同时把电压等级扩大到500kV,并更名为《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代替1985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凡其它规程、规定涉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内容、要求等与本规程有抵触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所、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乃庆、王火昆明、冯复生、凌愍、陈英、曹荣江、白健群、樊力、盛国钊、孙桂兰、孟玉婵、周慧娟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用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预防设备损坏,保证安全运行。 本标准适用于500kV及以下的交流电力设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矿用及其它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力设备,也不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量装置等电气设备和安全用具。 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应以该设备的产品标准为基础,参照本标准执行。 2 引用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