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

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
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

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

“孔孔洞洞”话峄山

梁金惠

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长的外力地

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

砾。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

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为准确:

“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从西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假若不从孔洞中爬

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而它的孔洞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

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

称之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

“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消说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斫

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再看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

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个大字。这些

精彩的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齐武平

年间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的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在这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更有那李斯

为歌颂秦始皇功绩的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的小篆体,是我国文字规范化的开始。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

墨客留题的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的足迹可见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的话,那峄山之麓的春秋书院、

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的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

萱庭题写的高15米、宽8米的独体“鼇”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刻之最,可称奇绝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书有“民族魂”三字,单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

都深深雕刻在东部山顶的一块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独占鳌头民族魂”的独特含义,极

其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总结表达了峄山的文化特征。

⑥正像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经,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峄山的变化在于它的演进,不易的是它的坚硬和顽强。简而化之,如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着青春,永不止息!

1 ?峄山形态景观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②段用一句话概括。(3分)

2 ?第③段开头画线句引用郑燮的话有何作用?(3分)

3?简要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峄山文化和精神的认识。(5分)

《桥溪梦想地》

①走进桥溪,为山、为绿、为古韵、为风物传说所迷。但我清楚,其实客家文化积淀深厚的桥溪,更是一个梦圆客都之地。

②开门见山,可以说是桥溪最直观的印象。桥溪位于莲花山脉最秀美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鸃顶,西面义安寨,北面香炉峰,峰峦叠嶂、奇峰秀顶、气势昂然,举目四望,苍翠欲滴,山花烂漫。

③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说的是客家人大多居住在闭塞贫困的山区,因此,很多

客家学者普遍认为,客家人因长期生活在山居独特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心理、保守的小农意识以及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对此,我一直不太认同。我倒以为,客家人

应该感恩大山,无山无以图生存,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发展。正是因为山的缘故,正是因为独特的生存生活环境,成就了客家人刻苦耐劳、自立自强的淳朴民风,成就了客家人包容开放、

不甘落后的创新精神,成就了客家人蹲下去就是一块石、站起来就是一座山的担当形象。开门见山,正是桥溪人之幸。桥溪人率直坦荡,讲究品质、讲究境界,不可能不与山深刻关联。

④中国人理想中的山居风水有昆仑山、蓬莱、壶天三种模式,其中,壶天风水模式突

出四壁回合的围护与屏蔽特点,并以狭小的豁口和浩阔的壶腔为鲜明特征。别有洞天,是中

国人创造的一个成语。桥溪四面环山,仅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外部世界,是名符其实的

别有洞天,是典型的洞天福地。风水学最讲究的是藏风聚气:藏风,山势之藏纳”;聚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从桥溪的山势地形看,确实是个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⑤我站在村口再一次打量桥溪迷人的山居生态,一位60多岁的村民走过来,指着溪上

一簇林木说:桥溪建村五百余年,这簇林木却已有上千年历史,人称五彩林'寓意五子登科’。"我顺着村民的手指方向一看,好家伙!一簇古树挺拔茂盛、形态俊秀,而且树叶的颜

色各不相同,红的奔放,绿的葱翠,黄的典雅。五彩林”在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中仍然岿然

不动,忠诚地守护着村庄从古走到今,桥溪人把它看作吉祥树,当成守护神。其实,—五彩林”也好,五子登科”也罢,也就是由七棵古树五种珍稀树种聚族成林而已,它的最大价值不

在于树的本身,而在于树的文化,在于增加着年轮,凝聚着厚重,昭示着沧桑。

⑥这位村民还向我诉说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桥溪原本就不叫桥溪,而是叫叩头溪”关于桥溪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一说是旧时进入桥溪的山路沿山溪涧边伸延,坎坎坷坷,

人们行走艰难,尤其是负重行走时,一俯一仰头,一步一叩首,形似给人行叩头大礼,所以,人称叩头溪”二说是清代时,在村口村民用石头建了一座仁寿桥”因当地方言中叩”与桥” 谐音,所以,又叫桥(叩)头溪”三说是明朝灭亡时,明太子朱慈烺为躲避李自成军队

的追杀避难到梅县,在他的老师李士淳翰林的携带下,到桥溪寻找朱姓人家歇脚。地方官员

听说后,三步一叩首地到桥溪去参拜皇太子,所以叫叩头溪”至于哪种说法更靠谱,更真

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智慧的美好想象以及对历史的梦幻叙述。任何传说都是允许一厢情愿的,就这一厢情愿,往往最是迷人。

(节选自2014-02-19《梅州日报》,作者:钟利文)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蓄一方情。作者在第③段中是怎样描述客家

人的性格、精神与山的关系的?(4分)

答: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段穿插了叩头溪”的民间传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答: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从风水学的角度看,桥溪属于中国人理想山居风水中的蓬莱山水模式。

B .开门见山”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打开门看见的就是山”与成语开门见山”的常用比喻义是有区别的。

C .选文第⑤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五彩林”秀丽多姿的景象及忠诚守护、矢志不渝的精神。

D.本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桥溪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抒发了对桥

溪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

《太行谷》

聂怀贵

⑴一只苹果的色彩和曲线,自然是一种美,而把它切开来的剖面,将把你带入另一种美的意境。这是我穿越太行大峡谷时,心中生发出的一枝联想。站在山脚下仰视或登上山顶俯瞰,蜿蜒险峻,秀美雄奇,都是山势表象的一种浅读。只有深入峡谷,才可能走进山的内部世界,倾听到山的阴柔心韵。

⑵太行山,从《愚公移山》的历史传说起,就以高大威猛的身影贴近我,我承认了他是一个父亲的形象。当我在一个秋日步入太行大峡谷时,突然觉得沐浴在一片母性的光芒里。

⑶深秋的太行峡谷,花淡叶瘦,树简枝疏。两壁峭岩上的树木,不时被山谷的风吹动,落叶如蝶,在水面闪闪烁烁。一只红尾巴的小鸟,飞上飞下,箭来箭去,与其说是在不厌其烦地丈量太行山的高度,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反复诠释峡谷的深彻和隐秘。有意思的是,这种

珍奇之鸟,我在九寨沟也曾见到过。九寨沟是极少有飞鸟和其他动物出现的,况且九寨沟与

太行山,一个在川西,一个在晋东南,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巨大,这只鸟在展现生命力强劲的同时,分明也暗示了峡谷”和沟”之间某种相通之处。

⑷太行峡谷,是一个峡谷群:黑龙潭,青龙潭、八泉峡,红豆峡、万佛山、紫团山……深秋季节,前不久降了一场雨,山无寒意,各峡的水却丰沛肥茂。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的脚步,更牵动着我的想象。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

彻的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讲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

星光;忽而柳暗花明,眼前一片朗然开阔,无限明媚……如果山有阴阳之分,那么峰峦为阳,雄性气质彰显;峡谷属阴,女性特征昭然。走在太行大峡谷,一种回归母体的神圣感和敬穆

感,久久地在我心中激浪回荡。峡谷的阴柔,托起山石的阳刚;峡谷的幽邃,映出山体的伟岸;峡谷的垂直深度,- 壁如切如削的高度……

⑸走出黑龙峡,谷口有民居俨然排列,遂择一家叩门而入。问知,在此处住一宿仅需十元钱,风味饭菜极是便宜。我便与同行之友相约,明年一定来这里住些日子。说话间,民

家灶台锅里的面条煮开,女主人真心实意地留我们吃饭,我们回之以感动的谢绝。她送出我

们,忽然想到什么,转身又进到屋子,捧出一大把鲜鲜红红的山楂,说是刚从院子里那株树上摘下来的,要送给我们路上吃。从她那每道皱纹都流动着慈祥的脸上,我读出了久违的母爱,甚至,在一个漫长的瞬间,她几乎幻化成了我母亲的模样。

⑹一只圆润柔美的苹果,是一度春秋的结晶;一道深邃如历史的峡谷,因包容亿万年时光的雕造,积淀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

18.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太行谷的特点。(

4分)

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

20.本文主要是写太行谷,为什么在第(5)段中还要写谷口民居的女主人?(4分)

21.选文开头、结尾都提到了苹果,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