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要求

1.成立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小组由门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包括门诊护士长,医生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病区相对固定人员。感染管理小组根据相关感染特点和门诊医疗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计划、措施和流程,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进行医院感染质量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小组接受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门诊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工作人员:应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在进行诊疗过程中做好标准预防措施,落实手卫生规范,进行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遵守门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二、门诊工作人员培训

(一)门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1.医院感染小组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根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

(1)门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2)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3)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及时更新。

(4)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5)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的感染病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等。新上岗人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在岗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培训效果评估形式包括现场抽查、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二)患者和家属、陪同人员的宣教

1.可利用折页、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

2.宣教内容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和医疗废物的范围等。

3.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对确定或疑似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宣教相应的隔离措施。

三、监测报告

1.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每月一次。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生化检测。生物检测:每季度一次,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的监测每周一次。因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紫外线消毒灯管监测: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好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不得低于100uw/cm2,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新灯管半年监测一次,使用时间达600小时后,每个月监测一次。

4.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5.门诊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症候群相似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时,及时开展感染病例的流行病病学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四、预检分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