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走一走 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

实际走一走 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
实际走一走 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

实际走一走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

徐儒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测量这一单元“千米的长度观念。不像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较小的长度单位,学生可以实际测量建立起长度观念。它需要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在上“千米的认识”课前天下午我就布置家庭作业:《体验1千米有多少多长》,和家长一起测量出自己正常行走时一步有多长,家长帮助计算出1000米有多少步,然后以家为起点步行出计算出的步数,并记录出所用时间。

第二天课上直接问学生:1000米有多长?有的学生说1千米是从家到学校那么长,有的说1000米是从家到华诚超市那么长,……每个学生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但每个学生真正体验了1000米的长度。接下来我顺理成章地直接讲授1000米为了书写方面可以写成1千米,2000米=2千米,反过来1千米=1000米……,最后再次感受1000米的实际长度,带领学生从教学楼北墙向学校门口沿学生进校黄线测量出100米,学生先捡10个小石子,每边走边数出步数,一次扔掉一个,直到扔完记录出走10次的步数。在这个过程学生中对1千米有了深刻的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

如果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1千米=1000米”,也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具体感知。正如郭老师讲到的我们要避免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不足处:只量了一条100米的线,学生多在行走过程中有学生越过别人时走弯路,使步数出入太大。

解决办法:多测量出几条100米的路线,让学生排几队走。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点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有多高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 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1、认一认,想一想: 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带领学生由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 教师提示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 2、比一比,说一说 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 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米的长度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 学生看情境图,思考原因并汇报 学生体会100根小棒就是小米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学生利用米尺来认识1米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打开自己的手臂等 学生小组合作 估计后测量比较,体会米 四、归纳反思: 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 黄瓜长约20() 2、完成54页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布置课后习题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橡皮长约3() 树高约10() 李老师身高约175()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习题 学生汇报收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100cm

教室有多长 说课稿

《教室有多长》说课稿 楠杨九年制学校刘俊枫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第一课内容。现代教学认为需要经历“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三个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有充分的理解。本节课通过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量的概念,为后续正式学习长度单位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比较直接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想出很多测量的方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引导学生小组内互助解决问题也很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五、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知道思想,采取以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 诱导法为辅。 六、说学法 根据学法的知道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助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谈话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成立合作小组,准备测量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4、教师归纳 (四)巩固拓展 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得对? 4、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八、说教学设计 教室有多长 做好标记;一个挨一个摆好;一共量了多少次 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行程问题综合 (一)

行程问题综合(1) 基本模式(一)相遇问题和相离问题: (1)相遇问题:“两物体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注意关键词“相向”,如果两物体同时出发,相遇时所用时间一定相同,注意对速度和的理解 图示: 关系式: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4,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巩固: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车相遇后乙车再行135千米到A地,甲车再行2小时到B地。求乙车行全程共用了几小时? 2、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7km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刻钟3.5km的速度在两队之间往返联络,如果甲队每小时走4.5km,乙队每小时走4km,问: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4>某轮船公司较长时间以来,每天中午有一只轮船从哈佛开往纽约,并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也有一只轮船从纽约开往哈佛,轮船在途中所花的时间,来去是六昼夜,问今天中午从哈佛开出的轮船,在整个航运途中,将会遇到只同一公司的轮船从对面开来。 <5>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在早上9点到达C地,而乙到达C地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已知甲乙速度比为5:3,则甲乙相遇时间时是几点?

(2)相离问题:“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相背而行”,注意对“速度和”的理解,注意时间的因素图示: A B 关系式:相离距离=速度和×相背而行的时间 例2:甲乙两人上午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km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还是相距112.5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基本模式(二)追及问题和领先问题 (1)追及问题:“两物体同向而行,一快一慢,慢者先行,快者追之” 图示: 基本数量关系式: 追及时间=需要追及的距离÷速度差;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距离÷所用时间,近而再根据其他已知条件求出各自速度,从而解决问题。 速度差=速度(快的)-速度(慢的)需要追及的距离也就是慢者先行的距离或者快者开始出发时距慢者的距离。比的思想: 快者与慢者的速度比=快者与慢者的路程比,追及距离的份数=快者的路程份数-慢者的路程份数 例3: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小明,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爸爸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巩固:甲乙丙三辆车先后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5分钟,出发后45分钟追上丙;甲比乙晚出发15分钟,出发后1小时追上丙。甲出发后几小时追上乙? (2)领先问题:“两物体同向而行,在同一出发点同时出发,一快一慢,则快者必领先于慢者”

1千米有多长公开课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河口镇中心小学胡友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6-37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米尺、记录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自己一步的长度。 2、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看看我们同学的一步大概有多长? 学生实地测量一步有多长。 二、探究与体验 1、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刚才我们测量了这位同学的一步有多长,其他同学走一步和他

差不多。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用自然走路的方式测量长度。 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2、估计和想像1千米有多长。 以你现在走100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估计自己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以学校操场为例,想想1000米有多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沿操场走几圈,感受一下1000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段事先准备好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路段,供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学生以这段路来进一步加深对1000米的认识。 想一想: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地方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举例。 师总结:1000米也可以用以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km)来表示: 如果用字母表示公式,该怎么写呢?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米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得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得必要性。教科书结合学生得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得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上节课“课桌有多长”得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得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得教学,学生得心理准备与知识基础都已具备。【学习目标】 1、在观察与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得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得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得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得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得单位表示物体得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得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米得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得单位换算。 2、体会米得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得单位表示物体得长度。 【教学资源】课件,米尺,1米长得红绸带,100根1厘米得小棒,卷尺。 【教法学法】演示法;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问题 师:动物游乐园开业了,好多得小动物来玩耍。咦,长颈鹿被拦在了外面,这就是怎么回事? 学生很快发现门口有一把尺子,瞧门员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生:长颈鹿得身高肯定超过1米了,所以她得买票才能进去。 师:说得有道理。那1米究竟多长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导入呈现课本主情景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得意思。通过“身高

1米以上要买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得问题。 二、合作探究,建立表象 1.认识1米师:您觉得1米有多长呢?举例说一说。 提示:让学生估计一下从地面到教师身体得哪个部位就是1米,然后用标签在教师身上做标记。或者拿出课前准备得1米长得红绸带,让学生自己感觉够1米了,就喊停,然后把它剪下来。 师:大家得感觉准确吗?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来动手摆一摆,亲自验证下。活动1 要求:(1)同桌俩人合作,先拿出1厘米长得小棒,摆出10根。注意要一个挨着一个摆放。 (2)摆放完后用手比划,记着感觉,然后想象摆100根该有多长。 (3)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师:像这样,10根1厘米长得小棒摆在一起就是10厘米,20根呢?20厘米……照这样摆下去,100根这样长得小棒连起来就就是100厘米,也就就是1米。 提问:这真得就就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得长度就是不就是1米呢?我这有个法宝,瞧,就就是它(出示米尺)。 师:像量黑板、课桌、身高这样一些比较长得长度,用这样得尺量起来就方便多了。我们把这样得尺子叫作米尺。 活动2 要求:(1)同桌俩人合作,观察米尺。 (2)汇报:从米尺上您发现了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整理:米尺上有0、10、20……100这些刻度;也就是把0刻度作为起点;每两个数之间间隔10厘米。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1千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1千米有多长》同步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 每小时行80() 课桌高80() 床长2() 2、填空。 1千米=()米 4000米=()千米 15千米=()米 12厘米=()毫米 9米=()分米 200毫米=()厘米 350厘米○3米50厘米 3、填一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千米=()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米 7千米=()米 9000米=()千米 8000米=()千米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跑道长400千米。()5.计算下面各题. 26厘米+72厘米 63毫米—28毫米 1052千米+892千米 305分米+75分米 2050米—980米

参考答案: 1、填上合适的单位 每小时行80(千米) 课桌高80(厘米) 床长2(米) 2、填空。 1千米=(1000)米 4000米=( 4 )千米 15千米=(15000 )米 12厘米=( 120 )毫米9米=( 90)分米 200毫米=( 20 )厘米 350厘米○3米50厘米 3、填一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千米=(4000)米 6000米=( 6)千米 3千米=( 3000 )米 7千米=(7000)米 9000米=( 9 )千米 8000米=( 8 )千米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跑道长400千米。(×) 5、计算下面各题. 26厘米+72厘米 =98厘米 63毫米—28毫米 =35毫米 1052千米+892千米=1944千米 305分米+75分米=380分米 2050米—980米=1070分米

《1千米有多长》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封面) 《1千米有多长》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借助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针对这一重点,在设计本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于是在课前做设计课时,我计划让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一百米大约有多少步,步行一百米大约需多长时间,体验一百米大约有多长,从而让学生推理一千米大约有多少步,步行大约用多长时间,实际生活中从哪到哪大约有一千米。 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我感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 因此,我在本课中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比划,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那么如果从学校这里到青泥洼桥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第二阶段:在室内进行,让学生代表实际走一走10米的距离,其他同学记录时间,学生代表说一说走完后的感受。为突破重点做好铺垫布置室外实践的主题与任务。 第三阶段:室外体验。体验〈1千米有多长〉。先组内交流,想象出一千米有多长,再实际走完一千米要用多少时间,同时说出自己的

感受,大部分同学的感受不错:“因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只有200米,1千米要跑5圈,要我们走5圈。有意思的是,我们一边走老师让我们一边数数,数一个数大约用一秒。”孩子刚开始还兴致浓厚,后来就没有耐心了。而且走完一圈还轻松,两圈后有点累,三圈就喘不过气了,走完5圈已筋疲力尽了。这时候他们不由自主的感叹:一千米真长啊! 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第四阶段: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他们往往停留在有关单位的互化上,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注重了所提供的材料都是真实的。这样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到千米的意义。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必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为什么有的学生小小年纪就厌学,是我们的课堂没有感染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这里,我也得到启发,运用新教材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教案 第1课时,共2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米,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2.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幻灯片、米尺、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数学生有过乘坐公交车或火车的经历,对免费或优惠的车票有所了解。互动。 公交车票身高限制标准为:(对应触发器:公交车标志) 身高不足1.1米的儿童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身高超过1.1米的儿童,可办理学生卡,享受优惠。(亳州市,区域不同可能有别) 火车票身高限制标准为:(对应触发器:火车标志) 一名成年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小孩,当身高不足1.2米的小孩不止一名时,超过人数的小孩则要买儿童票了。如果成年旅客携带的是身高在1.2~1.5米之间的小孩,孩子需要买小孩票。孩子的身高高于1.5米,则要买全价成人票了。 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并引入1米。 问:小狗警卫为什么不让长颈鹿进动物游乐园呢? 答:身高超过1米了,要买票的。 (部分同学可能会谈到坐公交车与坐火车自己买不买票的事。) 抛出问题: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能否比画一下或说一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互动重点)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1.认识米和米尺。通过自己动手用100个1厘米摆出1米,感受慢又累的过程。 (1)展示主情境图中小老鼠摆100根1厘米小棒的动画,并让学生动手完成剩下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顺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案 《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教案 1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学会用不同物体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是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看我们的教室布置得怎么样?(互动)嗯,元旦快到了,老师想买些彩带等装饰品布置教室,把教室装饰的更漂亮些,但是老师不太清楚教室有多长,为了不浪费,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下教室的长吗? 二、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感悟测量方法 事先准备好表格,让学生自己自由选取测量办法,并作好数据记录。四人一组,一人主测,一人主记录,一个负责准备工具,一人监督测量方法和小组事先商量的是否一致,不一致要相互交流一下,且不一致的要有记录,放在注意事项中。测量工具自已根据手头情况准备。可展示课本上的测量示意图。 1.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你准备用什么工具?(互动)通过交流与巡视,把学生出现的测量工具列举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常见的有“脚长”、“步长”、“双臂长”、“三角尺”、“椅子”、“扫帚”、“垃圾夹子”、“绳子”等等。 注意: ①测量教室长度时要移出操作活动空间,要有序。 ②个别学生组在测量过程中没有记录、没有做标记、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测量,要给予个别指导,但不要太声张。 2.测量活动完成后,呈现各个小组测量结果,相同工具的组测量结果要写在一起;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对各个小组情况进行记录。没有预先在课件表格中出现的方法,可另外记录在黑板上。 过程与分析 1

行程应用题举一反三:第1讲 一般行程问题1

典型例题1 早晨,张老师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去上班,用0.4小时到达学校。中午下班,因逆风,张老师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沿原路回家,需多少小时到家? 举一反三1 1、小明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80米,用了12分钟;中午放学沿原路回家,每分钟走100米,多少分钟到家?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快10千米,返回时用了几个小时? 3、货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沿原路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慢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出发1.5小时后,超过中点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举一反三2 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出发1.2小时后,超过中点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达到B地? 2、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1.8小时,行了72千米,距离中点还有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东站开往西站,1.5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东站到西站共需多长时间? 典型例题3 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25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3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全部行程需要多少小时? 举一反三3 1、小红上学时坐车,回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36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1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需要多少

分钟? 2、张师傅上班坐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5小时。如果往返都步行,在路上一共需要2.5小时。问张师傅往返都坐车,在路上需要多少分钟? 3、李师傅上班骑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2小时,已知他骑车的速度是步行的4倍。问李师傅往返骑车只需多少时间? 典型例题4 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前6分钟到校,如果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距学校多远? 举一反三4 1、解放军某部开往边境,原计划需行军18天,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12千米,结果提前3天到达。这次共行军多少千米? 2、小强和小红是邻居,且在一个学校上学。小红上学要走10分钟,小强每分钟比小红多走30米,因此比小红少用2分钟。问:他们家距学校多远? 3、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走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5 甲、乙两地相距56千米,汽车行完全程需1.4小时,骑车要4小时。王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1.5小时后改乘汽车,又用了几个小时到达乙地? 举一反三5 1、甲、乙两地相距9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要1.5小时,骑车行完全程要6小时,李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2小时后改乘汽车,又用几小时到达乙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刘叔叔骑自行车行完全程要13.5小时。他从A地出发,骑摩托车行了1.5小时后,由于摩托车发生了故障,他改骑自行车,又用了9小时到达B地。刘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行完甲、乙两地的路程,乘汽车需1.4小时,骑车要4小时,王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1.5小时后改乘汽车,又用了几小时到达乙地? 典型例题6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四册第36页—37页。 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米”、“毫米”和“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千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用的单位,因为它比较抽象,教材在“一千米有多长”中通过“手拉手”和“走一走”两个活动,先体验10米有多长,再体验100米有多长,最后引导学生推算和想象1000米有多长,进而建立1000米的表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三个手拉手地站成一排,第四个同学进行测量,将数据记录并在全班汇报。再引导学生思考:站成大约10米长需要几个人?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100米要走多少步?当学生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时,再进行认识1千米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较长单位(千米)的表象。 学生分析: 1、千米是较大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受较短距离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和推理1千米有多长。 2、学生建立较大单位的表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在不断对10米、100米感知的基础上,推想10个100米的距离,也就是形成1千米的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估测的学习中,学生会经历从胡猜乱想到估得较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1)把估测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估测的经验,逐步提高估测能力(2)利用参照长度进行估测,做到估而有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201122131412)

上课班级备课教师上课时间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弓I入课题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P 1 导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学生想办法。 用具体情境 带动学生的 思考。3min 初学新知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 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 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的,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 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实际测量 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 中遇到哪些问题?女口 何解决的 分小组合作 探究,解决 问题。 P2-3 8min 作探究引导析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 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 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 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 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学生分小组合作 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 摆的高 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动手操作, 进入探究的 世界,完成 本节课的内 容。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4-5 8min Ppt 、时间

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学案

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大凡用米、分米、

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大凡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 大约得围着xx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 就是1000 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 。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惠,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 大约用了多长时间。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

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宁强县北关小学李晓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四册第44页—46页 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米”、“毫米”和“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千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用的单位,因为它比较抽象,教材在“一千米有多长”中通过“手拉手”和“走一走”两个活动,先体验10米有多长,再体验100米有多长,最后引导学生推算和想象1000米有多长,进而建立1000米的表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三个手拉手地站成一排,第四个同学进行测量,将数据记录并在全班汇报。再引导学生思考:站成大约10米长需要几个人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100米要走多少步当学生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时,再进行认识1千米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较长单位(千米)的表象。 学生分析: 1、千米是较大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受较短距离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和推理1千米有多长。 2、学生建立较大单位的表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在不断对10米、100米感知的基础上,推想10个100米的距离,也就是形成1千米的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估测的学习中,学生会经历从胡猜乱想到估得较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1)把估测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估测的经验,逐步提高估测能力(2)利用参照长度进行估测,做到估而有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黄巧红 课题 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互动新授 认识米。 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室有多长教案

教室有多长 课题第六单元测量第一课教室有多长教材49-50 页 知识要点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技能训练点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来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来源:]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来源:Zxxk]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典型习题设计课堂练习 28+33+39 34-25+16 47+25-38 87-27-24 55+32-66 32+48-36

【强烈推荐】四年级数学路程速度时间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路程速度时间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蜜蜂的飞行的速度是每分钟500米,可以写作()。 2.大象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千米,可以写作()。 3.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这列火车3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已知()和()求(),其数量关系式是()。 4.小明家距离森林公园1500米,小明骑自行车每分钟能行250米,小明到森林公园要几分钟? 已知()和()求(),其数量关系式是()。 6.甲地距离乙地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王叔叔开汽车从甲地去乙地需要几小时? 已知()和()求(),其数量关系式是()。 三、填表 火车的行驶情况表 常见题型 1、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5千米,如果步行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走多长时间可以从甲镇走到乙镇?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3、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

倍? 4、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27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6、汽车的速度是48千米/小时,飞机的速度是这辆汽车的30倍,这架飞机12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7、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测量 1千米有多长》公开课教案_15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感受并体验 1千米有多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知 1千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 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用手势表示一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千米有多长”

(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把10个学生叫到教室前面进行教学,给同学们做师范。 1.体验1千米的长度 学生活动: 1)用测步的方法感知 10米组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观察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 学生亲自测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 1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并做好记录。(大约16步)。 再换几个学生走记录好多少步。 请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想一想)够不够100米,若要够100米,则需要多少人呢?要数清人数,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数一数 100米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 做好记录。(大约160步) 2)估计1000米有多少步 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学生结合刚才的亲身体验(10米、100米大约要多少人和走了多少步),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长,需要走多少步?(大约1600步。) 3)体验感知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难题行程问题1

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1 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前12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50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 3 汽车往返于A,B两地,去时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48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 4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8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5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点开始爬行一周。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cm,20cm,40cm(如左下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6 老王开汽车从A到B为平地(见右上图),车速是30千米/时;从B到C为上山路,车速是22.5千米/时;从C到D为下山路,车速是36千米/时。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2倍,从A到D全程为72千米,老王开车从A到D共需要多少时间? 7 某司机开车从A城到B城。若按原定速度前进,则可准时到达。当路 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达到原定速度的 原定速度的比应是多少? 8 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 200米的大桥,共用100秒。已知每辆车长4米,两车间隔10米,那么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9 李爽从家到学校去,骑车比步行每分快 120米,骑车所用时间比步 10 小亮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40分,骑自行车需要 15分。当他骑车走了9分后自行车发生故障,只好步行到学校,那么,他从家到学校共用了多少时间? 11 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如果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70分。求往返都骑车所需的时间。 12 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时走5千米,回来时每时走7千米,来回共用了4时。小明去时用了多长时间? 13 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时到;以 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时到。如果希望中午12时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 14 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 6时,飞机去时顺风,速度为1500千米/时,回来时逆风,速度为1200千米/时。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往回飞? 15 某人要到 60千米外的农场去,开始他以 5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后来有辆速度为18千米/时的拖拉机把他送到了农场,总共用了5.5时。问:他步行了多远? 16 某钢厂往码头运送钢材,去时满载每时行40千米,回来时空车每时行70千米。不算装卸时间,来回共行驶了5.5时。求钢厂到码头的距离。 17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经过3时,甲先到达 B地,乙还需 1时到达 B地,此时甲、乙共行 35千米,求A,B两地的路程。 18 一辆货车从甲地往乙地运货,然后空车返回,再继续运货。已知装满货物每时行50千米,空车每时行70千米。不计装卸货物时间,9时往返五次。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19 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 20 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行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此人走完全程需多长时间?

一千米有多长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下吾旗小学吴延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用手势表示一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教学: 1.体验1千米的长度

学生活动: 1)用测步的方法感知10米、100米各有多长。 组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观察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要数清需要几个人,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并做好记录。(大约16步)。 请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想一想)够不够100米,若要够100米,则需要多少人呢?要数清人数,并记录下来。让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数一数100米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做好记录。(大约160步)2)估计1000米有多少步 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学生结合刚才的亲身体验(10米、100米大约要多少人和走了多少步),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长,需要走多少步?(大约1600步。) 3)体验感知1千米有多长 让学生思考1000米大约有多长?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学生在体验1000米有多长时有一定的难度,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可以提示“操场的跑道长100米,有几个这么长就是1000米?”引导学生体会10个100米就是1000米。 学生体验,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来说说1000米到底有多长,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条理的叙述一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