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政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教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丽泽中学王小俊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难于理解,所以在分析问题

时,举的例子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分析和讲解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解决了一些政治问题,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很快陷人

严重危机的话题引人新课;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其表现;大危机特点及人

民的痛苦;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师揭示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解释大危机

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得失、目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板书设计:第4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3.经济危机的特点

4.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蓝鹰运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4、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读提纲: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导读提纲)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并分析以下问题。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是什么2.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爆发的标志是什么3.罗斯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5.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导入新课:

一、美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从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一切都显得那么富足和舒适。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财富过于集中,穷人无力购买商品,导致市场相对萎缩;异常活跃的股票市场,疯狂的股票投机生意,使股票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掩盖了就要临头的危机形势;过度的信贷消费,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经济各环节、

各部门之间失衡。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30年代大危机终于不可避免地在美国发生了。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罗斯福新政又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你就知道了。

二、“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小字部分后回答: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事实上,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严重困难。但纽约股市经过不断哄抬,股价一直上扬。这个美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无法正确反映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支撑股市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但这种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而彻底破灭。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股市崩溃了。

股市崩溃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迫于生计和信心动摇,人们纷纷赶往银行兑换存款,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银行倒闭后,大量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了资金支持也相继宣告破产。工人因此而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更无力去市场购买商品。美国的经济由此开始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是一张美国人排队领失业救济的图片,具有的讽刺意味的是:在饥饿长龙的背后,是那幅在繁荣时期随处可见的广告:一个看上去吃得很饱、很幸福的家庭开着一辆锃亮的汽车。广告词是:“世界最高水准的生活”(World’s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和“美国方式,独一无二!”(There’s no way like the American Way)。这是危机降临美国,而“繁荣”不再的最为鲜明的写照。

插图《不得已廉价出售汽车》

在经济大危机打击下,美国许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这是当时美国街头不得已廉价出售汽车的一幅照片,图中的牌子上写道:“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2.经济危机的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这次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范围特别广。

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又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涉及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3000万以上。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一蹶不振。

真实反映了英国失业者在街头求职的情景。画面中的失业者在街头背着牌子寻找工作,牌子上写着:“我懂得三种行业,能讲三种语言,有三年工作经历,有三个孩子,已找三个月工作了,而我只想求得一个职业。”这样优秀的人才,却找不到工作,说明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和主要特征。

失业者是从美国回到英国,是个优秀人才,且有三年工作经历,已找三个月工作,还没有着落。这次经济危机具有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等特征。

4.经济危机的影响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胡佛总统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自由放任,意为“顺其自然”。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胡佛政府失败的反危机措施,是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始终难以走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

经济大危机期间,许多美国贫民栖身于用捡来的铁皮、木板、粗麻布等搭建的简陋棚屋中。由这种小棚组成的临时房住区被称为“胡佛村”。图为失业者在“胡佛村”的留影。

当时人们称失业者手里提着用来装破烂的口袋为“胡佛袋”,

称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裹着用来取暖的旧报纸为“胡佛毯子”,

称农民逮着当食物的野兔为“胡佛猪”,

称这位总统为“饥饿总统”。

三、“蓝鹰运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资本主义各国都急于寻找出路,那么,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

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计划,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政策调整,最终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革。

新政首先从哪个生产部门开始(学生回答:金融业。)

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最初是由金融危机引发,追根溯源,罗斯福首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将陆续使合格的银行重新开业。

他用热情感人的语调,对惊魂未定的国人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床褥子下面更安全。”“------同心协力,我们就一定成功。”

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语言,人们怎么能不为之感召呢?

到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第二,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以防止盲

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这样就协调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的关系,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序控制的轨道上。

200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我们一定尽本分”,“蓝鹰”震动美国。

(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1933年7月12日,最低工资制(一小时40美分)在全美正式实施。)

对“蓝鹰”标志,罗斯福曾有一番颇为生动的解释:同学们在看p20“读一读”的同时,请议一议:“蓝鹰”运动对挽救严重的工业危机起了什么作用

第三,调整农业政策。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从1933年 5月开始,有计划地犁棉田,收购和屠宰猪,牛和羊,政府付款补偿。物缺则贵,加上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

第四,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面对庞大的失业队伍,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紧急救济,并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

“以工代赈”,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

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一股清泉水”。

最着名的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计划(TVA)”。

插图为田纳西河流域16座水坝中的一座——瓦茨沙洲水坝。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涉及7个州10万多平方千米土地,既推动了该流域的农业复兴,也对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动力,惠及河流两岸350万人口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它使整个田纳西河流域从一个贫瘠、落后的地区变成一个富庶的工农业区。

3、议一议:新政的作用p21

到1935年初,新政基本上遏制了美国经济的崩溃,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许多工业部门恢复到1929年水平,农业收人增加近一倍,国民总收人从1933年的425亿美元上升为1935年的571亿美元。美国公司利润1933年亏损20亿美元,1936年获利近5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由1933年的1415亿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2094亿美元。按人口平均可以自由支配的个人收人,从1933年的893美元增为1940年的1259美元。失业率也大幅度下降。

本课小结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可见,一个社会要发展,就要有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进取的意识。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深远影响:新政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为何能成功?

罗斯福新政我们应该怎样借鉴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总结)有人说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灾难和契机结合。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突破传统的经济政策,果断地实施新政,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重新带来了自信和繁荣,“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些就是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 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

图一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图二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回顾知识,提问: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回答:三个特点,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然后设问:最早开始经济危机的美国,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是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回答: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跌d.失业人数激增 教师总结: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政局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出现了政治危机。绝望的阴云笼罩着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导入新课: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纷纷找出路。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而民主传统深厚的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环节一:1932年美国新一轮大选,人民将更多的选票投给了胡佛的对手—罗斯福。下面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看可以看出,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获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读材料: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谈谈你的收获。 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成就了罗斯福的丰功伟业。 教育学生:谈谈你的收获.好学习中更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送给大家语句名言共勉: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他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继续学习:“危”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强调信念的崩溃、信心的丧失才是才是社会最大的危机。 环节二罗斯福会用什么办法帮助美国人重新过上好日子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目录,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时间3分钟。 罗斯福之所以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它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智囊团”,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怎样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呢。我们分为四个组来探讨这个问题:从北往南分别是:金融、工业、农业、福利。 讨论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每前后排两桌四人为一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讨论,二是讨论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案上的材料展开,不必拘泥课本;三由各小组安排代表发言,发言时采取自主回答。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1.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3.股市中破产者100美元出售汽车 图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5.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 :“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 当时很多人梦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得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整合二: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供给、需求(或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得出: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社会动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 (过渡)那么,该怎么办?怎么办?资本主义制度该何去何从?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评价) 简要介绍罗斯福的事迹(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探究三:假如大家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们将怎样对症下药?你们的新政“新”在何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美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方法: ppt课件,小组合作,启发式讲授,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表现》 1、经济危机的原因: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 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 ——恩格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06年,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就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时,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地震,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称为“八十年不遇的经济大衰退”。八十年前爆发了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它又是怎样解决的?它可以为我们现在度过危机提供哪些有利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

第三单元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1)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金融因素: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 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对策 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2.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影响 (1)经济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严重。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改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四、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 认为对付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1.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主要表现为产品过剩、工厂停工、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与反思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与反思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凯恩斯主义。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讲述罗斯福新政时,可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突出他战胜疾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纽约股市崩溃 (二)经济危机的特点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 1.破坏经济 2.社会危机 3.国际关系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经济危机 2.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金融业 2.工业 3.农业 4.社会救济 (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转眼间许多人倾家荡产。这一天在历史上被称作“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四”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危机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场危机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样渡过危机的?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展示图片】 【投影材料】 材料1 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2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 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 1.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 2. 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 3. 股市中破产者100 美元出售汽车 图 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 5.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 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第4课_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第4课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乔传辉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习本课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本校的校情和学情。 1、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联系史实论证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影响,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让学生学习他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2)、通过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协调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解决危机的措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互让互惠、实现双赢”的价值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2)、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插图、表格等教学资源的处理。 2、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二、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师作为为组织者、指挥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采取多媒体教学。 2、问题式教学法 (二)学法: 识图法、探究式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一美国矿工家中小女孩和妈妈的对白。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经济危机的时间、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等历史过程有较全面和辩证的认识。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和不畏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二、新课讲授 (一)经济大危机 1.教师讲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繁荣状态。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的“柯立芝繁荣”。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一时,但“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2.材料展示:

材料一农业被称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靠农业生存。然而,在20世 纪20年代,美国农民的收入在全国的份额却下降了一半,从1919年的16%降到1929年的8%。工业方面,生产力的提高也远远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五分 之三由2%的人所拥有。 材料二到1928年,股市越来越显现投机的意味。经过相当平静的冬天后股价不断大幅 度上扬,仅1928年下半年,股票交易量就上涨了42%。到1928年年末,这种上涨的趋势并没 有回转的迹象。1929年1—3月间,股票交易又上涨了27%,基本达到了顶点。股票交易每天 都在刷新纪录,即使是在股票交易不活跃的夏季。 教师提问:认真阅读材料,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找出哪些潜在的矛盾? 学生回答: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严重;出现股票投机现象。 3.教师讲解:20世纪20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在美国盛行,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要 之间严重脱节,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投机狂潮,由此引发了经济大危机。危机从爆发到达 到高潮整整历时三年半。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与欧洲互相影响,将危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4.教师提问: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时间长;波及范围大;破坏力强。 5.教师提问:经济大危机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又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一连串的关税战、倾 销战和货币战。经济大危机还引起了德、意、日等国的政治危机,这些国家的法西斯势力迅速 膨胀,最终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教师讲解:面对这种情况,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医治病入膏肓的 美国。 教师提问: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 学生回答:时间:1933年。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师生归纳: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领域主要内容 工业采取恢复工业的措施,核心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复兴总署”,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工人每天工作的时数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中华书局版1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教学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的历史背景。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4、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不可能解决危机的根源。 2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些会议?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2【讲授】【预习导学】1(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请连线完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使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 主要原因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空前的股票大抛售 直接原因(导火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3、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有何影响? 4、面对灾难,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分别是: 美国-------------------日本--------------------德国------------------------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经济危机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编稿:翟秀红审稿:陈敏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__①__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20年代银行信贷和分期付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贫富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供需矛盾尖锐。 2、特点:__②__、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__③__。游行示威、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列强争夺、侵略别国,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4)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出现。 4、“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美国胡佛政府,固守“__④__”政策,结果未能克服危机。 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3)1933年3月,__⑤__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内容具体措施作用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 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 复兴工业(核心)通过《_____⑥_____》,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 家监督之下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 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__⑦__”,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等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 的政治地位 3 (1)特点: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 (2)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3)影响: 经济上: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制度创新:开创了_____⑧_____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影响深远: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4)局限性:无法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 ①私人占有②范围广③社会危机④自由放任 ⑤罗斯福⑥全国工业复兴法⑦以工代赈⑧国家干预经济 要点精析 要点一:分析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何很快波及全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决定了整个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所以一旦一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深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国经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自然也就会对其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如英国、法国等。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其他国家就无法幸免。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典型例题】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某一重大经济现象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一经济现象演变成世界规模的主要原因是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9(岳麓版必修2)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历史学科也应该在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成长、关注人的成长。历史学科是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认识科学,是一门观念学科,学生应该在对知识的了解、理解之后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修养——“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教学中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品质,从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最近区,使用史料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注重学生思维的活动、情感的共鸣、深邃的思考、及课后的探究与感悟。在建构主义理论下,通过史料探究、课堂探讨,注重学生观念认识到自然生成。 二、【教材理解】 30年代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灾难的事实说明了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经济体制遇到严重的挫折。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给美国带来希望,也给资本主义带来希望!他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及西奥多罗斯福的曾经实践,开辟出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体制。这种体制仍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自由经济体制下“看不见的手”共同起作用使得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了活力!罗斯福以人类的共同的价值观为指导,关注下层、关注民生,使政府的职能扩大,国家保证民众的经济自由和经济安全,从巩固了民主政治!而社会保障法也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较早的福利国家,使得资本主义内涵更加丰富,也能够容纳更多的生产力! 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黄金时期”奠定了基础。而罗斯福在整个新政过程中的执政作风和执政理念更是现代青年成长的重要精神财富。 三、【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能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措施,能够通过对比的方法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能够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通过罗斯福上台之后的一系列做法体会他的人格魅力和执政才能;能够体验到创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作用;能够体会到关注人的政府及政治家必会得到人们的爱戴;能够认识到民主政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而对现代责任政府有一些初步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比自由经济体制和国家干预体制来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使政府职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何让学生来理解资本主义的领导人为什么会关注下层?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虽有重大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 五、【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史料探究法 学法:自主阅读法、对比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育教学反思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作者:————————————————————————————————日期: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通过《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授课,得出一些认识: 其中优点有: 1、教学内容处理恰当。课文包括四目:“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在这四目中,“黑色星期四”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讲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凯恩斯主义”虽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有很大影响,但“课程标准”并未列入要求。因此我将课文内容分成了两大部分:一为“大萧条”,一为“罗斯福新政”。用“大萧条”揽括第一和第二标题,以“罗斯福新政”揽括第三和第四标题(“凯恩斯主义”只穿插讲述)。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第一,优化了课堂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条理分明。第二,在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但又不完全脱离书本实际;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首要教学内容,又恰当地补充了某些书本没有而相对重要的知识。 2、教学理念把握适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十分明显。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爆发原因、特点和影响,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再到罗斯福成功原因的探讨,都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或独立或互助完成的。而我在这堂课中,扮演的似乎只是冰糖葫芦上的那根小木棍,将某些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和概括,引导学生学习,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学海佳境。课堂上的颗颗“冰糖”,粒粒珍珠,都是学生探索的结果,思维的结晶。事实证明,学生完全可以主宰课堂;他们,做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还要出色。 3、教学环节紧凑,张弛有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难点解析”、“重点概括”、“七嘴八舌”、“重点归纳”、“论从史出”、“我看历史”等教学环节为中心,辅以“图说历史”、“双语课堂”、“漫画历史”、“人文历史”等趣味题材,将教学任务顺畅地完成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既有轻松愉快的“图说历史”、“漫画历史”,又有严谨深刻的“重点概括”、“难点解析”;既有“七嘴八舌”的发散式教学,又有“重点归纳”的收网式探讨;既有“我看历史”的辨证史观教育,又有“人文历史”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学方式多样又不失于“花耍”,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展现了历史教师应有的风貌。 4、教学设计巧妙,自有独到之处。 此有三:1在我的常规教学中,比较注意双语教学,尽管在此问题上,我还在尝试和学习阶段,收获无多。在这堂课中,我教会了学生“大萧条”和“新政”等专有名词;在课堂上还有小段英文段落的朗读;在“人文历史”环节中,我展示了罗斯福影响深远的一句名言“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 ”,并和学生一起翻译成中文。尽管这只是课堂教学中的微不足道的花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练习卷-word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练习卷 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1930年2月17日,日内瓦关税休战会议召开,会议拟定的两个休战文件,因各国利益冲突,未能得到一致批准,会议以失效告终。这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世界贸易体系遭冲击 B.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 A.导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 B.降低了美国人口增长率 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 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4.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5.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认为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6.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7.1932年末,胡佛在最后的一次竞选演中说:“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这一论断 A.客观地评价新政的负面影响 B.与新政实施情况完全相符 C.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8.罗斯福政府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同时“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大力兴建公共工程。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加剧了美国中下层社会的矛盾 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D.具有抑制与救济相结合的特点 9.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所设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的海报。海报中间的WORK PROGRAM意为“工作计划(或程序)”。据此海报中的信息可知,此机构旨在 A.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压缩政府财政开支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0.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景象。教师引言:自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锃亮的汽车、充裕的电器产品,一切都显得那么富足和舒适。一时间,乐观主义情绪弥漫着整个美国社会。 二、讲授新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概念和表现 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又被称为什么? 学生:大萧条 师:经济危机又被称为“大萧条”。“大萧条”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企业纷纷倒闭,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阅读课文说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学生: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多媒体展示经济危机时美国的种种现象,进一步引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表现。 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有:波及范围广(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以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业、金融、商业、工业等危机同时爆发)、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大(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1933年比1929年下降44﹪,国际贸易额下降60﹪以上)多媒体展示各国的钢产量以及完全失业者的人数。展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讨论: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师:①当时社会制度决定过剩产品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②产品过剩只是相对的; ③资本家为追求高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压低工人工资,劳动人民购买力低下。 2.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 师: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①引发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世界贸易额锐减。②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绝望情绪,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多媒体展示胡佛和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的态度,从而引出罗斯福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师:罗斯福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他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富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①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人民希望他能改变萧条的局面。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将陆续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重新开业。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多媒体展示《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