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图谱-蹄叶炎

牛病图谱-蹄叶炎
牛病图谱-蹄叶炎

牛病图谱-蹄叶炎

新希望姚智深

轻度蹄叶炎之拉锯状站立

轻度蹄叶炎之四肢聚于腹下

二后蹄叶炎

二后蹄叶炎

慢性蹄叶炎之消瘦

重度蹄叶炎之消瘦

慢性蹄叶炎之变形蹄

慢性蹄叶炎之变形蹄

猪五号病病最有效治疗

猪五号病病最有效治疗 五号病俗称“口疮”、“蹄癀”,是由五号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猪等偶蹄动物对本病敏感,该病传染性很强,呈蔓延或跳跃式传播,一般2~5年周期性大流行。虽如此,但猪得了五号病不可怕,治疗有方法。新民养殖公司邱老师给您支招: 一、认识五号病症状 猪五号病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猪五号病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其相似,故应让养殖场兽医(专家)仔细诊断。 二、了解五号病的传播途径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在发病初期的病畜最危险。病猪的一个豆粒大水泡内的病毒量足以致使10万头猪发病。另外,病猪的尿、粪、乳、呼的气、唾液、肉、毛、内脏、精液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用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康复猪带毒1个月左右。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进行直接性和间接性传播;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地传播本病。据报道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病毒量约为20×104~5感染单位,而且病毒能随风传播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所以气源性传播在本病流行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猪及其制品、泔水、被病毒污染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输工具等都是十分危险的传播途径。屠宰场的活猪仓库、城郊以及交通密集的铁路、公路沿线的猪场容易感染。 三、做好综合防治。 1、常规性防治措施 (1)免疫接种。种猪每年在二月和十月底接种五号苗,最好注射浓缩型疫苗,每次每头2~3毫升;仔猪在60日龄或70日龄接种2~3毫升五号苗,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如果育肥期较长,建议在100日龄强化免疫一次。 (2)严格消毒。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3次,常用消毒药有0.15 %过氧乙酸、1~2%甲醛溶液、1:300强力消毒灵等。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即使在冻结条件下也可以越冬;但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碱性或酸性消毒药杀死。消毒前要彻底清扫粪尿和周围环境,猪舍水泥地面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后喷雾或喷洒消毒药。对垃圾、垫料、污物等要及时焚烧。 (3)加强防疫。严禁从疫区(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开的洗肉水、泔水喂猪。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方法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方法 牛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以病牛的头、颈、上下颌和舌发生放线菌肿为主要病理特征,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本病初期不易察觉,而在牛咀嚼困难、营养不良后才被发现,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牛最为常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其临诊病理特征主要为病牛头部硬组织(骨)和软组织形成放线菌肿。该肿胀通常进展较慢,一般看到骨体增厚甚至出现咀嚼困难时才被发现,治疗不及时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病原 本病可由多种细菌引起,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其他细菌如衣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等也参与致病作用[1]。 1.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其形态和染色特性随生长环境而异,在培养基上为杆状或棒状,而在病变组织中则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小如别针头、外观似硫磺颗粒、颜色呈黄白色的小菌块,质地柔软或坚硬。菌块镜检呈菊花状,中心部为菌丝体,呈丝球状,革兰氏染色阳性;外围为放射状的棒状体,革兰氏染色阴性。 2.林氏放线杆菌主要侵害软组织器官,在组织中菌块的结构和牛放线菌相似,但中心不呈丝球状,而是许多细小的短杆菌,大小和巴氏杆菌接近;周围也有放射状的棒状体,但比牛放线菌的短,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 上述两种细菌虽在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病变相似。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2-5岁幼龄牛,呈散发。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常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或寄生于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黏膜,有时也会存在于禾本科植物(小麦、大麦、青稞等)的穗芒上,使牛在采食时因芒刺扎破口腔和齿龈黏膜而感染[2]。因此,放牧于低湿地的动物较易感染本病,而且病变常见于口腔周围的组织器官。

西瓜高清晰病害图谱

西瓜高清晰病害图谱 西瓜蔓枯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茎蔓和叶片,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受害,最初出现褐色小点,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全叶枯死。

西瓜叶枯病 西瓜叶枯病为真菌性病害。西瓜叶枯病主要危害西瓜的叶部。子叶发病初期多在叶缘生水浸状小点,扩展到整片子叶后干枯。真叶发病在叶背面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小点,后融合为大斑,形成枯叶现象。茎蔓发病,产生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斑。

西瓜粘菌病 西瓜粘菌病又称白点病,由粘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发生在生长前期靠近基部的叶片上。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淡黄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小斑点,病斑发生在叶缘处或沿脉部位,病斑表面粗糙或略凸起,呈疮痂状,大小1-3毫米,干燥条件下形成白色硬壳,剥开呈石灰粉状。

西瓜褐色腐败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根茎部,引起根腐。成株根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弥散型病斑,皮层变为黄褐色,逐渐腐烂,引起全株枯死。病叶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软腐败,易干枯脆裂。果实发病,初生圆形凹陷斑,后变暗褐色至暗赤色,斑面扩展迅速,使西瓜腐烂。

西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为真菌性病害,俗称"流黄水病"。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幼苗茎部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后环绕幼茎。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大病斑,病斑易干枯破碎。果实上发病,表面干裂,内部木栓化。卷须受害后迅速失水变褐枯死。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

奶牛腐蹄病、第二稿

编号_______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奶牛腐蹄病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分院名称动物科技分院 专业畜牧兽医 班级2010 五年一贯班 学生姓名兰天 指导教师孟小林 年月日

奶牛腐蹄病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摘要:本篇文章是本人在实习阶段对本场内奶牛腐蹄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我场奶牛存栏数2300头,患病牛数在1.5%左右,然而奶牛腐蹄病任然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不仅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规模性牛场有效的控制腐蹄病提咼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腐蹄病坏死梭杆菌防治饲养环境 1. 概述 腐蹄病又称坏死性蹄皮炎或(趾)间坏死杆菌病,是牛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坏死传 染病⑴。主要由细菌混合性感染引起,在饲养不当的情况下发生,而成母牛的发病率高达5%^ 10%]。 2. 病因 2.1病原微生物 据报道奶牛腐蹄病病例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有结节状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脆弱类杆菌、坏死杆菌,此外,螺旋体、粪弯杆菌、梭杆菌球菌、酵母菌及其他一些条件致病菌也是腐蹄病的病原。 2.2环境因素 牛蹄部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和特定的温度范围,是导致牛发生腐蹄病的必要条件。 2.3营养因素 体质弱,日粮中矿物质钙、磷不平衡(正常比例 1.25-1.35 : 1),日粮中钙磷供应 不足,蹄角质疏松,可能是造成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场地因素 奶牛运动时牛蹄被尖硬异物损伤,造成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结节状梭菌等细菌的感染。 2.5其他因素 采食台不按时清理粪尿,工作人员不及时修剪蹄部。 3. 诊断 病牛跛行,频频抬起患病肢体,频卧,不喜站立、运动,检查蹄部时常见蹄变形,趾间皮肤发红,肿胀,蹄冠呈红色,暗紫色。随着病情深入,深部组织化脓,形成呈微黄色、灰白色,周围有炎性化脓区。修蹄是常有灰色或者黑色恶臭的脓性分泌物流出。 4. 奶牛腐蹄病的症状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放线菌病的治疗 摘要 奶牛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属的牛放线菌所致的一种亚急性、慢性增生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牛的面骨和颌骨组织增生.形成特殊的肉芽肿――放线菌肿。被侵害的骨骼呈骨质疏松性骨质炎、化脓、坏死。牛的颌骨是主要被侵害对象,常常首先侵害颌骨,使颌骨肿大,所以此病又称为大颌病。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2015年1月份辉山乳业青山牛场发现多例,临床上以面部、下颌部和颈部出现硬肿隆起,且肿胀部进展缓慢为主要症状的病牛,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奶牛放线菌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有一定好转。 关键词:奶牛;放线菌;诊断;治疗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1 病历资料. (1) 1.1 病牛简介 (1) 1.2 既往病史 (1) 1.3 临床症状 (1) 2 实验室诊断 (1) 2.1 显微镜镜检 (1) 2.2 镜检结果 (2) 2.3 诊断结果 (2) 3 治疗 (2) 3.1治疗方法 (2) 3.1.1抗生素疗法: (2) 4 体会 (3) 参考文献 (4)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放线菌是牛骨骼的放线菌病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此病主要侵害牛科动物,以2~5岁最为易感。受感染牛只常见下颌骨部肿大,界限不明显。肿胀部病初疼痛,晚期无痛觉。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消瘦甚快。2015年1月,我场兽医人员在巡舍时发现数头患有下颌肿大症状的病牛经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奶牛放线菌病。具体情况如下。 1 病历资料 1.1 病牛简介 2015年1月我场兽医于娟姗奶牛群中发现数头下颌肿大病症的奶牛,经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这些奶牛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肿胀部位逐渐增大,触诊时初期有骨硬感,其后逐渐变软。病牛患病初期采食量正常其后逐渐减少,采食量少、咀嚼吞咽困难,机体消瘦直至卧地不起。 1.2 既往病史 据调查统计我场自投产以来并未出现类似症状。 1.3 临床症状 经临床观察记录。病牛多在颌骨部有一硬肿隆起,界限不明显,不可移动。有一例在下颌骨外侧肿大,蔓延到整个颈部,外形增大,明显变形。有的是侵害下颌骨内侧,周围组织肿胀,蔓延到下颌骨之间的颚下触诊时有疼痛,食欲和体温正常。有的因病菌侵害咽喉、颌骨等处发生肿胀的同时,舌苔肿胀,口张开,舌伸出口外,从口中流出透明、粘稠、黄色液体,带有腐臭味。侵害咽喉,咽喉部发硬,出现咳嗽,呼吸变粗,体温升高,口鼻有粘液流出,食团不易下咽。当病变部位发展到一定时期,肿胀部化脓破溃,流出浓汁,形成瘘管,有血色浓汁和血液伴发流出,迁延不愈。慢性病牛虽有食欲,由于吃草困难,常处于饥饿状态。日渐消瘦,经长期慢性消耗,病程长期不愈。 2 实验室诊断 2.1 显微镜镜检 除临床症状表现外,取病牛肿胀部位病料镜检。取病变部位的血液或浓汁定量,用氯化钠溶液稀释约5倍,用力摇晃2min,静置是指沉淀后倾去上清液,再重复以上操作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发病情况 广东某猪场有多窝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突然发病,有的全窝发病,有的一窝内仅几头发病;发病急,病程短,有的哺乳猪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病程稍轻者,经大剂量的泰乐菌素、卡那霉素和青素等治疗,但疗效不显著。在该场114头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0%(35/114)和57%(20/35)。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发病仔猪排红褐色稀粪,其中含有少量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并有特殊的腥臭味,后肢粘满血样稀粪;有的病猪共济失调,呼吸困难,行走摇晃,大部分病猪在3天内死亡。剖检的5头病死猪均以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空肠充满血样液体和气体,并含有组织碎片;病变部肠壁为深红色,与正常段界限明显;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肾呈灰白色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脏边缘有小点出血。 实验室检验,涂片镜检取肝、脾触片以及刮取肠内容物和肠粘膜病变部位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可见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有荚膜。部分菌体中央或边端有芽胞。分离培养将病猪肠内容物接种于厌气肉肝汤中,80℃水浴20分钟,置37℃温箱中培养,待厌气肉肝汤混浊产气后转种血平板,经37℃厌氧培养24小时形成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菌落,周围有双溶血环,呈β溶血。挑取单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生化试验从血平板中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血琼脂斜面,37℃厌氧培养24小时后接种于微量发酵管中,37℃厌氧培养24-48小时,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燕糖和麦芽糖;不发酵山梨醇、甘露醇、水扬苷;MR、V-P试验阴性,能液化明胶,无运动力,不利用枸橼酸盐;不水解尿素酶.毒力试验取病猪的空肠内容物,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搅拌后,3000r/分钟离心30分钟,上清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取滤液腹腔接种18-22克的小白鼠4只,0.5毫升/只;小白鼠在接种5小时后食欲废绝,腹部膨胀,精神状态很差,12小时内全部死亡;剖检见肝有坏死点,空肠出血,取肝触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荚膜杆菌。定型试验取上述病猪空肠内容物的离心过滤液,用魏氏梭菌A、B、C、D、E定型血清进行小白鼠中和试验。试验结果确定病猪肠内容物中含C型魏氏梭菌毒素,鉴定该分离菌株为C型魏氏梭菌。 防治措施 治疗:对从病死猪分离的魏氏梭菌做药敏试验,用敏感药物恩诺沙星、泰乐菌素及卡那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用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 防疫措施:应用C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胶灭活苗对怀孕母猪进行免疫,第一次在产前30天注射,剂量为5毫升/头;第二次在产前15天注射,剂量为10毫升/头。待产母猪进入产房前对产房进行清洁和消毒。采取上述防疫措施一年多以来,基本杜绝本病的发生。

奶牛腐蹄病及综合防治措施

奶牛腐蹄病及综合 防治措施

摘要 近年来,中国奶牛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奶牛存栏数已经达到1500余万头。然而,在中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奶牛疾病依然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腐蹄病在中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特别在南方和中部省份的多雨季节,奶牛发病率较高。腐蹄病的发生不但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导致淘汰,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有效控制腐蹄病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奶牛;腐蹄病;坏死梭杆菌;防治;饲养环境

目录 1 前言 (4) 2 病因 (4) 2.1 病原微生物因素 (4) 2.2 环境因素 (4) 2.3 营养性因素 (4) 3 临床症状 (4) 4 诊断 (5) 5 治疗 (5) 5.1 蹄部消毒 (5) 5.2修整蹄形 (5) 5.3全身性抗菌药治疗 (6) 5.4 中药治疗 (6) 5.4.1 中药青黛散治疗 (6) 5.4.2 中药血竭疗法 (6) 5.4.3一般疗法 (6) 5.5 其它疗法 (6)

5.5.1 烧烙法 (6) 5.5.2 液氮疗法 (6) 5.5.3 解除酸中毒,防治败血 (7) 5.5.4 穴位疗法 (7) 6预防 (7) 6.1加强卫生管理 (7) 6.2加强饲养管理 (7) 6.3合理分群 (7) 6.4及时修蹄 (7) 6.5蹄浴 (8) 6.6育种选择 (8) 6.7接种疫苗 (8) 6.8其它预防措施 (8) 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1前言 腐蹄病又称坏死性蹄皮炎或指(趾)间坏死杆菌病[1],是牛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传染病,以跛行、冠带、指(趾)间皮肤的肿胀和炎症为特征[2]。以后蹄多发,主要由细菌混合感染引起,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更易发生。成年牛发病做多,预计最为流行。成年母牛的发病率高达5%~10%。据报道,牛的跛行有20%是腐蹄病引起的。在山东约有45%奶牛蹄病是由腐蹄病引起,而种公牛有50%~60%的蹄病是由腐蹄病引起的[3]。

猪魏氏梭菌病

魏氏梭菌可出现在人畜粪便、土壤、水、和尘埃中,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病,对畜牧业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如牛肠炎、仔猪坏死性肠炎、兔子肠炎等。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家畜猝死症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 1 病原学 1.1分类 本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及酶类。根据魏氏梭菌所合成分泌的主要毒素,可以将其分为A,B,C,D,E型,其中A型能够感染到人,形成气肿疽,死亡率不一,B、C、D型特别与动物的肠道感染关系密切。 1.2形态及染色特征 两端钝圆,粗大杆菌,单在或成双排列,短链较少,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机体里或含血液的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无芽孢,革兰氏阳性。

1.3 生化特性 牛乳培养基中“暴烈发酵”,即接种培养8—10小时后牛乳被酸凝,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使凝块变多孔的海绵状,严重时被冲成数段甚至喷出试管外。 1.4 培养特性 厌氧菌, 对营养要求、厌氧要求不高。部分菌可使牛肉块变成为粉红色。在普通培养基上均易生长,在葡萄糖血琼脂上的菌落特征:圆形、光滑、隆起、淡黄色、直径2—4mm、有的形成圆盘形,边缘成锯齿状。多次传代后,表面有辐射状条纹的“勋章”样且菌落周围有棕色溶血区。有时为双环溶血,内环透明,外环淡绿色。 2 流行病学 本病80年代已在我省零星散发,近几年有上升趋势。并且在我国的四川、江苏、吉林、安徽、河南、山东、福建、陕西等省广泛流行过,A型为主要病原菌,其它因素协同作用。本病多数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在仔猪和种猪中发生率高于育肥猪,仔猪可暴发流行,常整窝发病,病死率20%—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中猪和成猪常

口蹄疫 心肌炎

口蹄疫心肌炎 自2005年起,猪疑似口蹄疫的急性心肌炎猝死案例屡见不鲜,并有日渐增多趋势,多数猪场管理人员或基层临床兽医对此类案例相当陌生,常处束手无策困境。现将此类疑似案例现场照片及相关特征描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临床特征: 病猪生前没有任何异常表现,采食正常、体况良好,几乎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出现急促挣扎,瞬即死亡。死亡猪只外观几乎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症状(如图1),部分病死猪只口鼻渗出白色粘性泡沫(如图3),口蹄部没有损伤或水泡,部分病死猪蹄冠部可见火柴梗粗细的透明带(如图2)。 多数猪群如发生急性心肌炎猝死后1-2周会呈现口、蹄部水泡溃疡的典型口蹄疫症状。 二、好发季节 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但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同一猪场首发病例出现后,常会长时间少量出现类似案例,与典型口蹄疫一过性病程表现截然不同。 三、好发日龄 以体重30公斤以下中小猪损失最大(如图1),产房仔猪死亡率高者可达80—90%,正常上市前的大猪亦会发生(如图4、6),急性发病的中大猪群如所行措施不当(如打针)死亡率可高达10—30%。 四、剖检症状 剖检病死猪只常见心肌呈大面积的“虎纹斑”状坏死灶,鲜见其它器官组织有异常变化。 五、病原类型探讨 部分业内人士怀疑病毒已发生变异,但某些权威动物疫病检验机构分型结果表明病原仍为“O型”。 六、免疫效果分析: 如众同仁经历类似,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此类疑似案例发生与特异性免疫无关,猪群无论是否曾经接种过口蹄疫疫苗、接种哪类疫苗与发病与否没有因果关系;但似乎与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状态有显著相关。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笔者曾在广西某养猪大县亲历其境:一家有三位兄嫂同时养猪,猪栏相距仅10多米,2008年春天,其中两位兄弟的猪群因发疑似口蹄疫全部清栏(各有约80头母猪自繁自养,均按规程接种“五号病疫苗”),且其中一位兄弟至今仍然不敢重新补栏进猪,另一位则只补充了10多头母猪,并零星带着20多头小猪,养猪成为家庭的负担。而大嫂饲养的猪群(约70头母猪自繁自养),由于长期添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福源康A,不但猪群非常健康,毫无损失,而且生产性能较高,饲养效益很好,每头母猪每年的纯利润比同镇的平均水平高一倍以上(修改本文过程中笔者致电跟踪这三兄嫂情况时,大嫂正在夕阳余辉下快乐地喂猪)。 七、药物“治疗”的效果 面对此类病毒感染症状,尽管众多临床兽医甚至各阶层的“专家”都会列出一大串治疗药物的清单,但唯一的后果是既浪费药费,又加速死亡及增加死亡率,如果推行注射措施(哪怕只注射蒸溜水)也会收到雪上加霜的后果! 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

番茄病害图谱 目录 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2) 番茄褐色根腐病 (4) 番茄黑点根腐病 (6) 番茄果实牛眼腐病 (7) 番茄酸腐病 (9) 番茄红粉病 (11) 番茄根霉果腐病 (12) 番茄斑点病 (13) 番茄煤污病 (15) 番茄(蓼白粉菌)白粉病 (16) 番茄青霉果腐病 (17) 番茄炭疽病 (19)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 (20)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21) 番茄斑萎病毒病 (23) 番茄丛矮病毒病 (25) 番茄曲顶病毒病 (26) 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 (27) 番茄低温生理病 (29) 番茄盐类障碍 (35)

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症状终极腐霉引发的番茄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盘中或土耕或反季节栽培幼苗的茎基部。病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时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烂在土内,造成缺苗,严重的成片死亡,湿度大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土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即腐霉菌菌丝体。 病原Pythium ultimum 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微米,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大小19~24微米;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微米;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挨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7.7微米;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微米,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据宁夏检测,终极腐霉引起番茄猝倒死苗率占84%,瓜果腐霉占80%、德里腐霉占49%。终极腐霉能侵染150多种经济植物,引致苗枯、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日期:2011-03-2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李林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但由于该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死亡,常被忽视。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肢蹄健康是奶牛高产、健壮的保证。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副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一、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 1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 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2一些常见的蹄病临床特点和治疗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1]。 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 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 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

牛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最新资料推荐------------------------------------------------------ 牛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牛蹄病的治疗与预防作者郭凯辉指导老师程国礼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摘要奶牛的蹄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知觉、运动和支持体重等功能,应提前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如果当奶牛发生蹄病时损伤部出血、肿胀,继而患部皮肤湿润、糜烂排出恶臭的分泌物, 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化浓、形成溃疡、痂皮下常积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 可涂 1%高锰酸钾溶液、新鲜创可涂碘酊等并包扎等措施。 关键词奶牛蹄病硫酸铜预防前言奶牛的蹄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知觉、运动和支持体重等功能。 健康的蹄是实现奶牛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随着禁牧、舍饲的兴起以及奶牛产奶量的提高等,奶牛蹄病的发生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奶产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饲料费用提高、过早淘汰以及治疗费用的加大等,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在奶牛生产中,蹄病已成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一、发病原因: (一) 管理如果奶牛长期站立在水泥地面上,就会使蹄部的 1 / 8

角质过度磨损,而致蹄底发生严重挫伤。 当奶牛蹄部损伤产生疼痛加之长期站立在淤泥及水中时,就会促使蹄部的角质软化,如在这时蹄部已经受伤,则就会使伤口进一步受到污染,而致病情加重。 雨水较多的季节,圈舍湿滑,运动场粪便淤积、发酵,卫生条件差。 牛蹄长期浸在污物中,使蹄角质软化,耐磨性、承重性以及抗病力均降低,易发生蹄病,甚至使肢体发病。 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也会使奶牛发生蹄裂。 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畅,氨气聚集,圈舍过小,易使前蹄内侧趾角质过度形成,出现过长趾或蹄裂。 饲槽过低,奶牛呈前倾且两前肢叉开的姿势采食,使其内侧趾受力大于外侧趾,久之则发生蹄病。 因采精、修蹄不当及相关设施不合理,运动场凹凸不平、有尖锐物或坚硬的棱角,易使牛蹄受损而引发蹄病。 另外,长途运输等也能影响牛蹄的正常机能,诱发蹄病。 日常对牛蹄的洗刷、护理、药浴以及季节性修护等工作做得不够也可导致蹄病发生。 (二) 营养日粮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高,导致乳酸菌数量剧增,瘤胃内pH值下降到5.0以下,使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继而产生大量内毒素和组胺。 内毒素和组胺可影响蹄部的微血管循环,引起蹄部肿胀,导致

常见桃树病害高清图谱

常见桃树病害高清图谱 常见的桃树病害有哪些? 常见的桃树病虫害有20种左右,病害有桃穿孔病,桃疮痂病、桃炭疽病、桃褐腐病、桃流胶病、细菌性根癌病等;我们今天着重讲一下下面几个! 桃细菌性穿孔病 遍布全国各桃产区,排水不良的果园或多雨年份危害较重。该病由细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叶片初发病时为水渍状黄白色至白色小斑点,后形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直径约2~4毫米的病斑,周围呈黄绿色水渍状的晕圈,以后病斑干枯脱落成穿孔。果实发病,病斑以皮孔为中心果面发生暗紫色圆形中央凹陷的病斑,边缘水渍状,后期病斑中心部分表皮龟裂。病原细菌在枝条组织内越冬,翌年随气温回升,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形成病斑。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叶片一般于5月发病,高温多湿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势加重。树势弱、排水不良或氮肥偏多的果园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与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建立桃园;少施氮肥,防止徒长。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时适度夏剪,剪除病梢,集中烧毁。冬季认真做好清园工作。(2)药剂防治:发芽前喷4~5度石硫合剂或1:1:100倍的波尔多液。5~8月份喷农用链霉素(10000~20000倍)或锌灰液(硫酸锌1份,石灰4份,水240份)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桃疮痂病 又叫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害新梢和叶片。果实多在果肩处发病。果实上的病斑初为绿色水渍状,扩大后变为黑绿色,近圆形。果实成熟时,病斑变为紫色或暗褐色,病斑只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龟裂。病菌侵入果实的时间是落花后6周,约5月中下至成熟前一个月。枝梢受害后,病斑呈长圆形浅褐色,以后变为灰褐色至褐色,周围暗褐色至紫褐色,有隆起,常发生流胶。 防治方法:

羊腐蹄病和口蹄疫的区别以及防疫办法

在与养殖户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好多养殖户分不清楚什么是口蹄疫?什么是腐蹄病?有的养殖户朋友会问我,我都注射口蹄疫疫苗了,为什么还有羊蹄子坏掉? 羊腐蹄病VS口蹄疫 在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下这方面的知识,通过病源区分和症状区分来说明两种病的相似与不同点。 羊腐蹄病VS口蹄疫 羊腐蹄病的病原: 主要为坏死杆菌病和结节拟杆菌,本病原对理性化因素抵抗力不强。1%高锰酸钾,2%甲醛15分钟内可将其杀死;60℃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死亡。但在污染的土壤中可存活10——30天。 口蹄疫病原: 口蹄疫是由口蹄病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和变异性,根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O,A,C,亚洲I,南非I,南非II,南非III,7个不同血清型和65个亚型,各型之间均无交叉免疫性。口蹄疫病毒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耐低温,不怕干燥。该病毒对酚类,酒精,氯仿等不敏感,但对日光,高温,酸碱的敏感性强。常用的消毒剂有1%——2%的氢氧化钠,30%的草木灰,1%——2%的甲醛,0.2%——0.5%的过氧乙酸,4%的碳酸氢钠溶液等。 如何防治: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备注:本品不含任何违禁成分,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可长期添加使用。 羊腐蹄病VS口蹄疫 羊腐蹄病: 发病初期出现跛行,患蹄肿大,趾间,蹄踵和蹄冠开始红肿,热痛,随后出现溃疡,进一步发展为化脓坏死,挤压时有恶臭的脓液流出。严重的状况下,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壳脱落。病羊因疼痛,行走困难而影响食欲,导致病羊逐渐消瘦。轻症病例能很快恢复。重症病例如治疗不及时,可使内脏器官形成转移性坏死病灶而死亡。 口蹄疫: 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一般经过1——7天的潜伏期出现症状。病初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溃疡和糜烂。严重病例可在咽喉,气管,前胃等黏膜上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黑棕色痂块。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腔黏膜变化较轻。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病羊口流泡沫,挂满嘴角。水泡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病羊水泡破溃后,体温即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母羊常流产,乳用山羊有时可见乳头上有病变,奶量减少。哺乳羔羊特别容易得病,多发生出血性胃肠炎。也可能发生恶性口蹄疫,由于急性心脏麻痹死亡。

《兽医外科学(本科)》17年6月在线作业1

《兽医外科学(本科)》17年6月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10、成年牛滑倒后不能起立,强行站立后患后肢不能负重,比健肢缩短,抬举困难,以蹄尖拖地行过。髋关节他动运动,有时可听到捻发音。若直肠检查在闭孔内摸到股骨头,该病牛可诊断为() A. 前方脱位; B. 后方脱位; C. 内方脱位; D. 上方脱位; E. 下方脱位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2. 1、白内障的特征是() A. 角膜充血、溃疡; B. 晶状体或晶状体及其囊浑浊、瞳孔变色、视力消失或减退; C. 玻璃体浑浊、充血; D. 睫状体浑浊或脱落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B 3. 10、卡他性炎常发生在() A. 肌肉; B. 皮肤; C. 黏膜; D. 浆膜; E. 实质器官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4. 6、母犬,脐部出现局限性肿胀近 6 个月,触诊该肿胀柔软,饱食和挣扎时肿胀增大,压迫肿胀可缩小,皮肤无红、热、痛等炎性反应。手术治疗,合理的手术切口形状为() A. 痈; B. 肿瘤; C. 脓肿; D. 脐疝; E. 蜂窝织炎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E

5. 15、阴囊疝猪去势术的常用保定方法() A. 仰卧保定; B. 提举保定; C. 保定架保定; D. 倒立保定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D 6. 5、母犬,脐部出现局限性肿胀近 6 个月,触诊该肿胀柔软,饱食和挣扎时肿胀增大,压迫肿胀可缩小,皮肤无红、热、痛等炎性反应。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痈; B. 肿瘤; C. 脓肿; D. 脐疝; E. 蜂窝织炎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D 7. 11、脓毒败血症的主要特点是() A. 血液内出现化脓菌; B. 体表有多发性脓肿; C. 血液中白细胞增多 D. 病畜不断从鼻孔流出带血脓汁; E. 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化脓菌及其毒素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E 8. 16、手术前动物麻醉一般采用() A. 皮下注射; B. 胸腔注射; C. 肌肉注射; D. 皮内注射; E. 腹腔注射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9. 3、犬疥螨病、犬蠕形螨病的治疗药物为() A. 磺胺嘧啶; B. 伊维菌素;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附:图谱) 前言: 在我国新疆边境,哈萨克斯坦国流行着一种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它能通过蚊蝇等节肢昆虫传播,严重损坏牛的皮肤,影响皮张加工与销售。在与其相邻的我国新疆维吾尔地区养殖密度非常的大,一旦传入我国将对我国的养牛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具前不久国家权威部门报道,本病已于2019年8月12日传入我国,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发生该病。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排查,截至目前,共在伊犁州察布查尔县、霍城县、伊宁市发现病牛218头,死亡1头。传入后,对我国的奶牛和肉牛养殖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现介绍如下。 什么是牛结节性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皮肤疙瘩病,是有一种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DNA病毒所致。多流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地方的地方性疾病。在埃及和以斯列也出现过。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 病毒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该病可以通过被污染得环境感染。但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也就是蚊蝇的叮咬,所以在以往流行地区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所以说这种

疾病与雨季有关。随着蚊蝇叮咬机械传播的病毒,通过白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在机体内迅速的发展。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14天,症状有持续发热,伴有流泪、流鼻涕和产奶量下降。浅表淋巴结严重肿大,四肢依赖性组织水肿。出现边界清晰的皮肤结节,尤其在头部、颈部、乳房和阴部。口咽、会厌、舌和整个消化道黏膜都有痘性病变。(有些皮肤病变可能)发展为“鞍坏疽”这些结构由一个坏死组织的中央栓组成,其脱落后留下深的溃疡(如下图)。继发细菌感染,或感染蝇蛆病可以导致症状恶化。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痊愈。受影响的动物都是虚弱的母牛或是妊娠的母牛。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株和牛的品种有关。黄牛比瘤牛更易感。有些动物很少有皮肤病变和全身反应,其他的动物显示出遍及全身的临床症状。虽然死亡率通常5%,但是疾病导致的经济影响是相当大的。

芒果八大病害,高清图谱+防治方法!(附芒果全病害名录)

芒果八大病害,高清图谱+防治方法!(附芒果全病害名录) 01 炭疽病

炭疽病是芒果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真菌病害,可通过侵染芒果叶片、嫩梢、花和果实,造成生长期叶斑、梢枯、落叶、落花和果腐。 该病在高湿情况下易大量发生,芒果花期和幼果期较为感病,成熟果易感病,嫩梢期发病最重。 开花前1~2天、谢花80%后、嫩梢期、幼果期是防控的关键期,药剂可选择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咪鲜胺(幼果期易出药害)、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 02 白粉病

白粉病可以危害芒果的花序、嫩叶、嫩梢和幼果,比较明显的特征是病部密被一层白色粉状物,由于花期至幼果期是其主要发生期,可引起严重的落花落果,进而影响坐果率。 花期可通过人工短截花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来减少其发生,防控药剂可选择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己唑醇、苯甲·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 03 疮痂病

疮痂病主要危害嫩叶和幼果,叶片发病时初生暗褐色突起小斑,后畸形脱落;幼果受侵害后,果皮出现褐色或深褐色凸起小斑,后扩大成黑色坏死斑,部分品种可生粗糙斑块。 芒果的花期、幼果期和抽梢期是疮痂病的发生高峰,有效药剂可选择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苯甲醚菌酯、代森锰锌、氢氧化铜等。 04 煤烟病

该病可由多种真菌引起,如小煤炱菌、三叉孢菌、煤炱菌、刺盾炱属等,在芒果叶梢果上均可发生,一般来说果园管理粗放,透光条件差,潮湿的果园易发生,特别是同翅目害虫较多的(上图中就有红蜡蚧),会加重其发生。 煤烟病可用乙蒜素+矿物油打脱,若是小煤炱菌这类纯寄生的可用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同时加强同翅目害虫如蚜虫、介壳虫的防控。 05 蒂腐病

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彩色图谱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 宣长和等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前言 本书包含有牛、羊、猪、鸡、马、犬、兔等动物的传染、寄生虫、内科、营养代谢、产科等常见多发病,共有200多种动物疾病典型症状和病变图片1300余幅,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上述动物存在的主要疾病。对每种疾病的病因(原)、流行病学特点,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诊断和防制措施都做了简要的文字说明,并配有图片,增加了可读性,达到了本书图文并茂的宗旨。其中各种疾病的症状与病变图片在疾病发生时,将是诊断疾病第一快速反应机制中一项重要客观依据。读者在熟知本书内容与图片的基础上,一旦有新的疾病出现,将能立即作出快速反应,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方向。 目前,国内有关动物疾病,特别是猪、鸡、牛、羊、鸭、鹅、犬、兔等多种动物疾病的专著和科普书籍比较多,对于普及与提高动物疾病防治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动物医学的临床工作特点是,不但要掌握多种动物疾病预防和诊治技能,而且要掌握每种动物的传染、寄生虫、内科、外科、产科等病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既要通又要精,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当前,不但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迫切需要一部各种动物疾病防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图书,而且各类大、中专、农业职业院校等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亟需一部同类的图书。为此作者将在几十年教学、科研和外检工作中积累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编写了《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本书作为《动物病理解剖学的疾病病理》部分的配套教材,使得抽象的文字叙述形象化了,一目了然,一看即懂,病变景象将牢记在脑海中,终身难忘,增加了学习兴趣,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兽医技术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如较好地熟悉本书内容后,对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将迎刃而解。因此本书将为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动物疾病、广大基层兽医科技人员的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提供一部实用的工具书。本书也适用于各级政府畜牧兽医机关公务员、防检疫部门技术人员、动物生物制品厂和兽医药厂等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技术人员。 本书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作者在教学、科研和外检工作中亲身经历过的,不求全面、系统、完整,但求具有特色,即本书的照片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病理解剖学的总论和各论》缩影。书中彩色图片除了笔者亲自拍摄之外,高级兽医师朴勇先生提供了鸡的部分图片,加拿大友人Dr.Richard Julian和正高级兽医师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