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9103_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要点

AS9103_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要点
AS9103_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要点

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要求。本标准提出了关键特性波动管理的总要求,并提供了达到这些要求的过程。

本标准要求对零件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评定,其主要目标是控制过程所产生的特性波动并使其最小。

本标准具体规定了:

a)了解影响关键特性的过程要素;

b)使用合适的控制和减少波动的分析工具,科学地确定过程的关键特性,以满足顾客要求;

c)控制和能力评定以确保对波动的充分了解;

d)过程控制文件,该文件对关键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规定了具体的控制办法。

本标准不:

a)强制拒收符合工程规范的任何零件;

b)限制在生产过程能力评定期间产品的发运或使用。

虽然本标准关注关键特性的生产和波动控制,但是也可以作为一种模式用于其他特性,例如影响成本和交付的那些特性。

I

AS 9103-××××

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

1 范围

1.1 目的

本标准通过充分策划以及对关键特性波动的有效管理来推动制造过程的改进。零件特性的波动对最终产品的形成、装配、性能、使用寿命和可制造性具有重大影响,关注关键特性是为了提高零件特性的可靠水平。

1.2 适用性

本标准主要针对新制零件,也适用于在制零件。本标准应在影响关键特性波动的所有生产过程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组件及组件中所有层次的零件,包括铸件和锻件,并适用于负责实现产品设计特性的组织。各生产方及其供方应负责将本标准的适用版本的要求向下传递到实现设计特性的供方,并确保关键特性符合顾客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B 9100——2003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HB 9102 航空产品首件检验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关键特性(KC)key characteristic

其波动对产品的装配、性能、使用寿命或可制造性产生重大影响的材料或零件的特性。

该定义进一步解释如下:

——零件、组件或系统的关键特性是那些选取的几何特性、材料属性、功能和/或装饰特性,这些特性是可测量的,其波动控制对于满足顾客要求、提高顾客满意是必要的;

——过程的关键特性是那些选取的可测量的过程参数,控制这些过程参数对于零件或系统的关键特性波动管理是必要的;

——当顾客定义的关键特性在生产过程中不容易测量,而且为了保证符合性可能需要控制其他特性时,可以确定替代的关键特性。

3.2

生产方producer

实施影响零件制造的任何过程的组织。

3.3

顾客customer

通过工程图样、规范或采购订单/合同要求提供零件或系统关键特性的组织。例如,对于一个具有设计权限的公司,顾客除了是规定系统关键特性的外部顾客外,还可以是公司内部的工程部门。

3.4

1

关键特性所有者key characteristic owner

关键特性所有者是确定关键特性并能认知选择理由的人或职能部门。一般地,这些职责由内部或外部顾客的设计部门、质量部门或制造工程部门承担,并应当由一个跨职能小组来确定。

3.5

关键特性过程的所有者key characteristic process owner

关键特性过程的所有者是使用关键特性数据来保持和改进过程的人或职能部门。

3.6

过程控制文件(PCD)process control document

过程控制文件是为了控制关键特性的波动所编制的制造计划的书面说明。它是一个动态的文件,并可以随时更新以反映关键特性的添加和删除。

3.7

特殊原因special cause

可查明原因assignable cause

造成质量特性或过程水平变化的可查明的因素。

[GB/T 3358.2-1993]

4 总要求

不管采用何种波动管理的方法都应满足本章给出的总要求。

4.1 应对已确定的关键特性和过程开展波动管理活动,直至其处于受控状态并具备了过程能力。此后可采用适当的监控方法以确保持续的过程业绩。

4.2 生产方应保持关键特性和影响关键特性波动的制造过程要素、控制技术和测量方法的适宜的文件。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应编制该文件:

a)顾客规定了关键特性或关键过程参数;

b)需要采用低一级的或替代的关键特性来控制高一级的关键特性的波动;

c)为达到HB 9100——2003要求的质量目标,通过过程改进活动分析识别出了新的关键特性

或过程。

4.3 如果选择统计过程控制作为关键特性的控制方法,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对关键特性应建立其过程能力。只有使用可靠的统计方法和/或合适的控制图来表明过程是

稳定的且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情况下,才可以计算过程能力指数(例如Cp和Cpk);

b)过程应具备Cpk≥1.33的能力,或按顾客的规定;

注:如果关键特性的Cpk超过1.33,则认为是有能力的。可采用其他类似的过程能力测量方法。如果过程不满足能力要求,生产方可以采取本章所述的其他措施。

c)将不同产品相似的关键特性组合在同一控制图上时(一个零件或产品系列,或过程输出控

制方法),这些特性应具有相似的变异性并可追溯到具体的零件或产品;

d)如果用过程能力判定减少的检验频次,则应采用工业标准统计方法计算过程能力或等效的

不合格比率;

e)当采用的是放宽检验方案来检验产品特性时,如果过程不再受控和/或不具备能力,应重新

恢复最终的正常检验来验收产品特性,直至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且过程重新受控并具备

了过程能力。

4.4 可采用其他的波动控制方法来保证过程稳定和过程能力,例如工装、过程参数设置控制、过程标准化及防错。但是必须以可测量的证据表明此类控制是有效的。

4.5 关注关键特性并不免除生产方满足所有图样特性、规范和其他顾客要求和/或引用标准的责任。2

AS 9103-××××

4.6 在有些情况下,满足本章有关过程稳定性和过程能力的要求是不可能的或费用过高。生产方必须记录这些例外,并可请求顾客批准。

5 过程模式及输出

本标准给出了一个用于实现本标准要求的模式,如图1所示,并对此模式进行了说明和解释。附录A给出了一个实现该模式的管理指南。

该模式由7个步骤组成,从关键特性的定义开始,到监控产品制造过程业绩结束。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过程以达到符合性。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生产方必须表明与第4章要求的符合性以及获得符合性的方法。

6 说明事项

本标准采用如下约定:

a)“应或必须”表示强制性要求;

b)“应当”表示符合方法允许有一定灵活性的要求。生产方选择其他方法满足“应当”规定

的要求时,必须表明其采用的方法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意图;

c)“典型”、“例子”、“供参考”或“例如”仅作为指导性建议给出;

d)“注”用于附加说明;

e)本标准中特有的词或词组在第3章中定义。

3

步骤解释

图1 关键特性波动管理的优选模式4

AS 910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满足关键特性波动管理要求的指南

A.1 步骤1:评审关键特性及要求的业绩表现

A.1.1 生产方组建一个适宜的跨职能小组,该职能小组充分了解顾客要求及生产方的制造过程。跨职能小组评审顾客的要求——尤其是产品的关键特性(如果有)。

A.1.2 关键特性及要求的业绩表现记录在过程控制文件或等效的文件中。

A.1.3 步骤1的输出:

——记录顾客关键特性的文件

A.2 步骤2:制造过程的策划

A.2.1 生产方通过编制一个新的或评审一个现有的制造过程流程图来确定一个制造过程,其中包括对影响关键特性波动的关键要素的识别。这里要考虑现有的过程能力及顾客对能力的要求。

A.2.2 生产方通过因果分析识别所有的过程关键特性。如果使用了替代的关键特性,生产方要说明替代的关键特性与顾客定义的关键特性之间的关系。对每个关键特性,生产方要确定一个最小的、可接受的过程能力值。

A.2.3 生产方确定每个关键特性的过程所有者。过程所有者负责保持和改进形成关键特性的过程业绩表现。

A.2.4 对形成关键特性的每个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评审,以识别波动源和潜在的风险。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A.2.5 编制对波动源进行管理的详细工作说明书和测量说明书。

A.2.6 生产方在完成本步骤的工作后,更新过程控制文件(PCD)。(见附录B,PCD样例)

A.2.7 步骤2的输出:

——制造过程流程图或等效的文件

——因/果分析

——关键过程要素及其与关键特性的参照关系

——过程关键特性

——替代关键特性及其与顾客定义的关键特性之间的关系

——过程所有者的识别

——潜在的波动源

——工作说明书

——测量说明书

——更新后的过程控制文件(PCD)或等效文件

A.3 步骤3:过程试运行以产生数据

A.3.1 生产方针对所有关键特性编制反映波动源的数据采集计划。该计划规定由谁采集数据、采集什么数据、在何处采集、采集频次、包括多少个零件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采集数据。生产方确定所采用的控制图类型。

A.3.2 生产方按既定的工作说明书生产零件。测试件应在有代表性的生产环境下制造。

5

A.3.3 生产方按数据采集计划采集数据描绘在控制图上。记录任何与计划的偏差。

A.3.4 在本步骤中可进行首件检验(FAI)。(参见HB 9102)

A.3.5 需要时生产方更新过程控制文件。

A.3.6 步骤3的输出:

——数据采集计划

——控制图

——更新后的过程控制文件(PCD)或等效文件

A.4 步骤4:分析数据以采取措施

A.4.1 生产方对控制图进行判断以确定过程是否稳定。生产方计算过程能力并提供除计算方法以外的、表明统计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证据。只有当过程稳定时,才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如Cp和Cpk)。

A.4.2 如果过程不稳定,生产方应采用适宜的问题解决工具来调查确定根本原因。记录调查结果。

A.4.3 如果过程稳定,但过程能力不满足顾客要求,生产方应对造成波动的各种普通原因进行排序,以识别影响最大的波动源。随后调查确定该波动的根本原因。如果过程能力满足顾客要求,则不必对过程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完成过程控制文件(PCD)。

A.4.4 基于对观测到的过程表现的理解重新评定过程的关键特性,以确定是否有增加关键特性的需要或原有的关键特性不再适用。

A.4.5 生产方更新过程控制文件,包括相关文件的参考文献。

A.4.6 步骤4的输出:

——过程能力,包括计算方法

——对失控点的调查结果

——波动源的调查结果

——已确定的新的或更改的关键特性

——更新后的过程控制文件(PCD)或等效文件

A.5 步骤5:通过研究关键特性的业绩表现采取措施

A.5.1 当过程不稳定且已知特殊原因时,采取纠正措施以永久消除特殊原因或使其影响最小。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A.5.2 当过程能力不足或特殊原因持续存在时,生产方调查量具的波动。如果已经进行了测量系统分析(MSA),生产方要对结果进行验证。

A.5.3 如果过程稳定,但仍然能力不足,生产方要调查过程的分布中心。

A.5.4 如果过程持续稳定但能力不足,生产方对影响过程业绩表现的波动源采取适宜的措施。

A.5.5 如果采取了以上措施后过程仍不稳定或能力不足,生产方要执行产品/过程保护计划直到证实过程有能力并稳定为止。

A.5.6 除非在步骤3之前已进行了首件检验且过程没有变化,否则要进行首件检验(FAI)(参考:HB 9102)。

A.5.7 无论何时采取了改变制造过程的行动,生产方应采取步骤2至步骤5中的适当措施。

A.5.8 一旦过程稳定且具备能力,最终定稿过程控制文件。

A.5.9 步骤5的输出:

——对失控点的纠正措施记录文件

——测量系统分析

——对波动源的纠正措施文件

——产品/过程保护计划

6

AS 9103-××××——更新后的过程控制文件(PCD)或等效文件

A.6 步骤6:持续监控过程

A.6.1 关键特性满足过程能力要求后,生产方要定期对过程进行验证,以确保过程保持受控状态并具有能力。生产方应当持续测量过程的业绩表现,以识别减少波动的过程改进机会。如果通过过程监控发现需要对制造方法进行改变,生产方应执行步骤7。

A.6.2 为确保识别出有效的生产方关键特性,适当时,生产方应当连续地对经营指标进行评审。这样可以去除一些生产方关键特性和增加其他特性。所有增加的生产方关键特性应遵循本标准步骤2及其后步骤的要求。

A.6.3 步骤6的输出:

——关键特性的持续控制

——经营指标的持续分析

——更新后的过程控制文件(PCD)或等效文件

A.7 步骤7:过程更改的管理

A.7.1 生产方记录所有制造过程的更改。

A.7.2 对已批准的制造过程的任何影响到关键特性的更改,在实施前,生产方要遵循A.1至A.5的要求。

A.7.3 步骤7的输出:

——过程更改的记录文件

——更新后的过程控制文件(PCD)或等效文件

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过程控制文件样例

本附录中图B.1给出的过程控制文件(PCD)是完成本标准记录要求的首选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等效的记录方法。

1.过程控制文件(PCD)编号——填入用于追溯的过程控制文件编号。该编号可以是字母和/或数字的任意组合。

2.零件号/零件系列号/最新更改版次——填入被控制的组件号或零件号。适当时此栏可以填写过程名称/规范号和零件系列号。填入最新的工程更改版次。

3.零件名称/说明——填入被控制零件/过程的名称和说明。

4.生产方/工厂——填入公司以及准备过程控制文件的相应分部/工厂/部门的名称。

5.制造商代码——按采购组织的要求填入标识号。例如,此代码可以是生产方代码、卖方标识代码、制造商标识号等。

6.过程所有者——填入使用关键特性数据以保持和改进过程的人员姓名。

7.编制了流程图吗?——回答是或否。

8.生产方批准及日期——填入负责编写和批准制造计划的人员姓名并签署日期。

9.顾客批准及日期——要求时,获得顾客组织的批准(如工程部,SQA等)。

10.日期(初始的)——填入编制初始过程控制文件的日期。通常是步骤1结束的日期。

11.日期(更改的)——填入过程控制文件的修改日期。

12.关键特性(KC)号——填入唯一识别关键特性的KC号。

13.KC名称——填入关键特性的名称,如直径、温度等。

14.过程标识——通过唯一的生产方给定的编号(或名称)识别制造过程的类型。

15.工序号——填入工作说明中的工序号。

16.工作说明号/更改版次——填入工作说明号及更改版次。

17.Cp和Cpk的最低要求——填入顾客要求的Cp和Cpk值或生产方确定的最小值。

18.KC来源——填入以下KC源:顾客给出、生产方或生产方制造中给出。

19.识别波动源了吗——如果已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可提供支持,回答“是”;否则回答“否”。20.规定缓解措施了吗——如果需要并完成了风险分析,回答“是”;否则回答“否”。

21.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本栏确定了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详细的方法。该研究可基于历史信息,也可以对指定零件进行新的研究。历史研究仅供参考,但如果需要可提供。

22.历史/新的——如果是历史研究填入“历史的”,如果是新的研究填入“新的”。

23.日期——填入进行研究的时间(月/年)。

24.量具——填入量具的类型。

25.量具号——填入量具的号码。

26.MSA%——填入测量系统分析(MSA)研究的结果。根据MSA的类型,填入相应的百分比、类别或可能性。

27.n ——填入要进行研究的关键特性的观测数量。通常将其称为样本量。如果第22项填入的是“新的”,则此处必须填写。

28.频次——填入进行观测的频次。如果第22项填入的是“新的”,则此处必须填写。

X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IX-MR] 29.控制图类型——填入控制图的缩写(如均值极差控制图[R

8

AS 9103-××××

等)。

30.稳定性——如果控制图显示稳定,则填入“是”,如果出现失控状态或非随机现象,则填入“否”。31.计算——填入计算的平均值(X)、标准差(S、或R/d2)、Cp和Cpk。如果过程不稳定,在

Cp和Cpk一栏中填入“不适用”。

32.研究后的措施——如果研究表明需要采取措施,则填入“是”,否则填入“否”。

33.在线监测方法——本栏确定监控过程的方法,并规定监测的频次:

——类型:填入监测过程的方法(例如,控制图)

——频次:填入数据采集的频率

——过程能力评审频次:填入过程能力再评估需要的时间周期或间隔的零件制造数量。(例如:年或零件数量)。

9

图B.1 过程控制文件样例

10

AS 9103-××××

图B.1 过程控制文件样例

11

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年月日

第一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一、施工项目经理及经理部的质量管理职责 1、施工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全面负责。 2、制订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作出承诺,形成文件,并组织全员进行全过程的贯彻执行,质量方针目标应是: 1)、满足使用要求,具有适用性、安全检查性、可靠性 2)符合国家环保、城市规划、安全消防等强制性要求 3)符合公司的质量目标要求 3、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其基本要求,控制要点,并要求责任部门和单位制订实施措施,质量管理的重点部位有: 主要分项分部工程、功能性施工项目,关键与特殊工序、现场主要管理工作。 4、定期组织对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进行诊断和综合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 5、建立完善实施质量体系所必须的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转。 6、加强质量成本、材料质量、质量检验、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各职能的协调,重视对质量要素和有关费用的核算、评价、分析,降低质量损失费用。 二、质量体系的组织机构 1、质量体系的主要环节: 1)施工准备

2)材料采购 3)施工生产 4)试验与检验 5)功能试验 6)竣工验收 7)、回访与保修 2、质量体系结构 (1)质量责任和权限 1)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质量责任 2)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3)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4)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报告 5)对施工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质量偏移、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2)组织机构 见附图 3、成立由生产计划、施工技术、安全、材料、等部门组成的QC质量活动管理小组和由各工种、各班组技术骨干组成的QC质量活动小组。 (三)质量控制程序 1、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1)了解施工项目质量保证协议 2)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图纸会审

【精品】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关于瓶颈,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群的活跃度代表你们赚钱的速度 1、今天跟大家讲述一下,到了目前的发展,有很多经销商发展到了今天,遇到了瓶颈,就是感觉到微营销越来越难做,估计很多都处于困境,像经销商的流失,新客户开发的难度,各方面都困扰着大家,那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下这个阶段如何做好微营销。 2、最初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微营销特别好做,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是一个人做微营销都能赚到钱,很容易就超过你的月薪,非常简单,我们管那个阶段叫“野蛮式的生长”这么一个过程,过了这么个过程,到今天为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做的人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多,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现在我们一定一定要开始重视团队的管理,那为什么经销商会流失,前期忠诚度那么高,到后面忠诚度越来越低,为什么呢? 3、因为前期很多经销商你去招募新的经销商进来,他们对微营销是一无所知的状态,完全不了解,你说什么都觉得好新鲜,好有知识,你好厉害,他对你各种崇拜,但是随着后期,你把他带的越来越厉害的时候,人的欲望是在野蛮的生长,是在膨胀,当他在了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发现在你身上再也学不到东西的时候,他就会离开你,就好像很多公司招募了很多新员工,刚进来的时候,什么都听你的,但是他一旦成长,他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他就会离开公司单干,你们每个人遇到这样一个困境是很正常的,你的微商,你们的微信是你的企业,你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出现企业发展的困难,到这

个时候就看你如何去面对。 4、这个时候,你选择了放弃,那你之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会遇到困难,就像我们的断货,包括我们的顾客出现过敏,包括经销商的流失,所有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困境,当你企业遇到困难必须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要记住,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或者不愿意去解决,开始自我怀疑,开始负面,开始抱怨,各种纠结,犹豫不前,你的企业就将面临倒闭的危险,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挺住了,你的企业就可以继续发展。 5、这个阶段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阶段,我们称之为诸侯争霸的阶段,乱世出英雄,在市场混乱的时候,很多人挺不住倒下的时候才最容易出现英雄。所以说是英雄是狗熊就在这个时候出一个决断。这个时候是市场竞争残酷的时候,所剩的就是胜者为王。我希望带领的经销商必须给我挺住,挺住了前面就是一片美丽的阳光大道,挺不住你之前付出的一切都归零了。这个时候一定记住我跟大家讲的要不断的强大自己,保持激情,去征服别人,你永远保持激情你的经销商才会觉得在你这里能学到东西,他才能继续跟着你走,如果他觉得跟着你学不到东西,没有收获的时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6、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况,所有做得好的经销商来找我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积极阳光正能量,就算他的团队出了问题,他都会跟我说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但是我会尽快解决,过一段时再

集团管控的关键点

集团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1 应对集团总部所有战略层面的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标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集团政策的全面评估和改善。政策的全面性,通用性,适用性,规范性。政策的全部流程,制定,发布,变更,存档等流程。这些政策也应是对集团管控的核心职能的体现。例如会计核算政策,预算政策,资金管理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审计监察政策,信息系统规划治理政策,战略投资政策等。 2 建立集团层面的根本大法-企业基本法,类似国家的宪法。对基础性的也是战略性的事项进行规范。包括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目标等。清晰定位集团总部的职能,集团管控模式,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管理架构,产权结构的现有状况和互动关系,并提出适合集团长远发展的规划建议。并变动性的设置最佳实践方案,在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选择。 管理战略更多地体现在运营的整体把握上,但很多企业缺少一部能整合企业所有因素并表现企业整体性的政令。就象我国的法律体系一样,对人民的行为、道德、思想、国家的性质、未来发展规划等进行规范,具体的表达就是众多法规如劳动法、刊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和与之相匹配的其它政令,这些政策法令都是从宪法来的,从而形成一整套的体系。 企业也是一样,有考勤制度、行政制度、市场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等不一而足,但绝大多数的企业都缺少一部象宪法一样的…基本法?,对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组织政策、控制政策、基本经营政策、人力资源等政策进行整体性的规范——这就是公司的管理流程体系。 例如企业基本法,将使企业达到如下之目的: 1、将企业家的意志、直觉、创新精神和敏锐的思想转化为成文的公司宗旨和政策,使之能够明确地、系统地传递给职业管理层,由职业管理层规范化地运作。 2、阐述处理公司管理的基本矛盾和企业内外重大关系的原则和优先次序,建立调整公司内部关系和矛盾的心理契约。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按阶段划分: (一)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 (二)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应该重点审查的技术文件除合同以外,主要包括: (1)审核有关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的统计资料; (6)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修改和技术核定书; (7)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8)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9)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10)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3、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审查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4、审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5、对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6、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7、协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8、对工地各方面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机械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9、做好设计技术交底,明确工程各个部分的质量要求。 10、准备好简历、质量管理表格。 11、准备好担保和保险工作。 12、签发动员预付款支付证书。 13、全面检查开工条件。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工序质量控制,包括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3)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4)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2、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3、工程质量的预控 4、质量检查,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具体包括: (1)装饰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查,并检查相应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实验报告; (2)分项工程施工前的预检; (3)施工操作质量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4)分项分部工程的质检验收; (5)单位工程的质检验收; (6)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5、成品保护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破坏已有产品; (2)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

EPC项目质量管理要点

EPC项目质量管理要点 一、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我单位将在总包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技术部、质量管理部与材料设备部,全面负责该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各分包单位应成立相应质量机构,协助总包搞好该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开展全面质量检查与质量问题分析会,各分包定期向总包提交质量月报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应用科学的数理 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质量发展趋势,通过利用组织、技术、合同、经济的措施,达到“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有效控制,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机构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机构作为工程质量创优的组织机构,其设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运转。 该机构就是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总工负责,以质量管理部为主体,工程部、技术部、材料设备部参加的质量责任落实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个体系协调运作,从而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项目经理为首,项目总工与项目副经理监控,职能部门执行监督,专业分包严格实施的网络化质量体系。 三、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本单位《质量保证手册》,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写作业指导书与质量检验计划,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明确质量职责,确定项目创优计划,制定相应的质量制度。 四、对各分包的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我单位将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全员参与质量控制管理,对各专业分包单位施

工质量作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将各专业分包工程按“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划分,对各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与流程图,在各阶段对分解目标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过程进行循环操作(即PDCA循环)。分包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质量记录的原始记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质量状况与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对各工序施工质量作持续改进,通过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整体质量。 2、总承包质量控制流程 总包质量控制流程图就是总包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规范总、分包之间质量管理行为的重要方式。 3、施工准备阶段的总包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总包质量控制的目标 ①对尚未进行招标的分包工程,择优选取分包单位。 ②对通过招标确定的分包单位指导与帮助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机构,督促分包单位配备的人员、设备、材料等满足质量技术要求,使各项技术文件、资料及施工现场正常交接,以便分包单位能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2)施工准备阶段的总包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 ①参与业主组织的分包招标,优选技术、管理先进的分包单位。 ②组织召开各分包单位参加的技术交底会,将有关设计文件、总包管理依据与程序、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向分包作详细的书面交底。 ③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主要坐标、轴线、标高、施工环境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交接,确保分包能及时、正确、有序地开展工作。 ④对分包单位的进场报告、开工报告进行审查,确保其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人力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作者:高绍维 当前,企业要在世界资本体系中健康有序运行,首先要保障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发展轨迹发现,建立有效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证企业有序运行,而且可以促进全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经济。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控制水平,不管对企业自身还是整个经济社会的顺利有序运行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企业而言,强化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管理层理顺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经营。企业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甚至致命影响,企业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风险,提升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 其次,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不断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深化管理改革。只有建立健全以风险方法和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深化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唯有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预防和抵御风险,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从而推动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最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企业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减少管理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从这个角度讲,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于保障投资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面对日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外部条件,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企业处于高风险之中。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战略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企业内外风险都给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增加了压力,带来了不确定性,处理不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要制定内部控制就要本着防范预防风险的目的去操作。如何把握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成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 总的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面临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内部控制的规划上,应当着重考虑如下情况:企业管理层有没有制订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划,以及制订的规划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是否仅仅将符合法律规定作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不发挥实际效用、没有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是否制订了内部控制年度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践中。这是内部控制在规划方面的关键点和风险点。 2.在内部控制的组织部门和机构方面,要考虑的风险点有:内部控制负责人与公司的主要领导是否为一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落实;内控部门人员是否对内部控制法规和制度足够了解和熟悉;相关人员是否对内控工作积极热心、切实负责;内控部门成员是否具有足够代表性。针对此方面,企业应合理设置内控部门,匹配内控人员,由主要领导督促执行。 3.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上,要考虑以下关键点和风险点:单位是否足够重视内部控制作用,是否有意培养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是否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作为深化企业管理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管理层是否具有强烈的遵纪守法意识;能否实现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流;企业的相关子公司是否也制订内部控制战略规划。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在环境建设方面的关键点。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方案。 (二)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应该重点审查的技术文件除合同以外,主要包括:(1)审核有关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文件;(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的统计资料;(6)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修改和技术核定书;(7)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8)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9)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10)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3.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审查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4.审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5.对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6.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7.协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8.对工地各方面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机械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9.做好设计技术交底,明确工程各个部分的质量要求。 10.准备好简历、质量管理表格。 11.准备好担保和保险工作。 12.签发动员预付款支付证书。 13.全面检查开工条件。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工序质量控制包括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3)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4)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2.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3.工程质量的预控 4.质量检查包括操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具体包括:(1)装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施工以及项目成本等几点,通过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施工以及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其质量管理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工作不充分,设计拖延时间长,图纸设计细节考虑不周到。以利益最大化观念指导规划设计工作,设计总体统筹考虑不够,对图纸的细化不到位,节点和细部处理不明确,施工中边做边改现象较多,特别是在装修阶段,图纸设计缺陷较多,预留洞数量较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2、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中须约定的内容而不约定,造成合同不能有效约束承包商的行为,比如装修分包单位,属于挂靠性质,技术能力和总体事宜不强,施工过程中该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粗糙,造成大量返工,最终给军队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 3、施工过程末端细化不够,控制不得力。没有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造成一些违法违纪现象缺乏应有的监管。对企业超资质承揽工程,人员无证上岗或者不按合同约

定到岗,个别建筑户、包工头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操作等现象控制不足,严重影响了过程质量。 4、工程验收程序不规范。工程完工后,不按规定报工程质量监督站,主要检查验收房屋结构和基本使用保障,没能逐项、逐屋验收,为后期整改留下大量工作。 二、质量管理要点 1、坚持以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重点。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重点进行监控。可以通过三个“三”来达到这一目的:第一个“三”是指要求施工单位实行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专职质检员终检的“质量三检制”;第二个“三”是指严格控制“三关”:材料、技术以及工序;第三个“三”是指质量监督要“三全”: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问题管理”方式是指针对施工现场已经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一种典型的事后处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管理目标明确,效果也非常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能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不关注未来其他问题的发生的预防。而“预防管理”方式弥补了“问题管理”方式的不足,该种管理方式专注于问题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将来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发生。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措施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措施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分析财务内部控制在管理内容方面涉及相对较为广泛,包括了货币资金控制、所有者权益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存货控制、无形资产控制以及其他资产控制等。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 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行为实施,不仅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审核,同时也更加注重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2.确保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完整。 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方面,便于企业的管理层准确的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能够有效的起到查缺补漏、及时止损的作用,进而确保企业财产安全的可靠完整。 3.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主要是基于两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是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两项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能够以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财务管控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进而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分析1.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流程方面的漏洞。 虽然现阶段按照现代化企业治理要求,对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

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构,但是不少制度体系仍然没有充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一些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的问题,进而造成了预算管理、应收账款、存货控制、货币资金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出现漏洞。 2.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必须通过相应的机制建设,确保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的全过程控制,但是目前不少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约束不力的问题普遍存在。 某公司主要是以医疗用品快消品的生产及销售型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由公司总经理的一言堂来进行销售运营决策,这都是凭借他多年的销售经验来决定产品销售量,就这样有时会造成某些产品销售量大增,有时增长率达到100%,但有些产品因决策不当,造成产品滞销,积压库存,最后以赠品方式配售,造成公司损失。 所以要通过内部控制,对销售业务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对市场变化进行预测,才能有效避免总经理的头脑风暴发生,减少公司损失。 3.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确保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等相关监督价值的建设。 目前,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覆盖、审计深度以及审计整改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内部审计应有的监督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也不利于指导改进完善企业的财务

项目质量管理要点总结

项目质量管理要点总结 项目质量管理要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层在项目开始之前要制订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和标准,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保证相关利害关系者都要知道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标准。 项目质量管理十点要则高度浓缩了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观念: 1、客户导向。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质量标准的尺子。这是ISO-10006体系的首要原则:鉴于顾客是组织的存在之本,因此组织不但应该了解顾客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了解其未来潜在之需求,不但要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一些国际著名公司甚至提出,客户的满意度只能说明质量及格,只有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才能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忠诚。盖洛普曾经对客户的满意度作过一个调查,结果表明客 户的满意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a.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可以达到安全、准时、便捷的效果; b.与客户建立伙伴关系,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功能及服务; c.通过互动反馈参与客户的决策,为客户提供咨询帮助。 2、过程管理。就是将质量管理的关注点从结果检验转变为过程监控。这种过程管理 体现在两个方面: a.在时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工作任务衔接的流程,通过对工作流程的 分析,识别和精简那些无效益的工作环节,理顺分工的接口,形成目标合力,减少扯皮内耗。在流程链条上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让每个工作环节的下游工序都变成上游工序的客户,依次对上游进行质量监督。 b.在空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各类资源的集成活动,通过对相互依存的 组合要素的分析,识别并优化各类要素功能指标,在其衔接的接口处严格把关,加强沟通,分享信息和技术资源,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3、选对质量标准。企业在体制上需要采用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田口等人所 创立的质量管理理论,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 则需要采用克劳斯比的理论,努力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与常规质量管理 的区别就在于: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在验证了前一过程的质量以后,才会开始进行下一个过程。企业的项目实践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无论是软件项目还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在质量计划中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配置 资源、确定各个项目阶段的验证标准。在实施中比照阶段的质量标准,验证项目阶段的质 量状态和控制项目质量基准的变更。 4、管理层重视。体现了质量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说项目的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最高领导挂帅,才能决定项目的质量 方针,才能制定质量计划并确保计划落实,才能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调动并配置资源,才 能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驱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5、实数求据。就是任何有效决策都不能凭主观的概念和假设,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收集绩效数据的渠道、种类、时间和职责,确保

集团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内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9330108.html, 集团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内控 作者:田为民 来源:《财会学习》2019年第30期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集团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类型进行阐述,从风险管理意识因素、风险管理方式因素、资金筹集渠道因素三个方面,对导致集團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出现的因素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集团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内控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集团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风险内控 所谓的财务风险也就是指,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时,受到各种不明确因素影响,使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之间存在偏差,给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针对投融资规模相对偏高的集团企业而言,假设在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下,造成集团企业投资项目出现财务危机,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基于此,集团企业在开展投资项目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并优化管理思路和方向,科学构建风险内控机制,从而引导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不必要问题出现,保证集团企业健康发展。 一、集团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类型 (一)筹资风险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环境下,集团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需要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就要求集团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资金统筹工作。合理投资结构对筹资工作开展有着直接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集团企业依旧会出现负债偏高的现象,因为利率较大使得欠款不能及时偿还,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均衡,加剧财务风险出现。集团企业采用的筹资方式主要以银行借贷为主,筹资方式比较单一,较高的负债将会加剧企业偿债压力,从而给财务风险出现提供条件。 (二)投资风险 集团企业在进行业务投资过程中,因为对投资效益预测不精准,一些项目无法实现收益评估,使企业面临一定投资损失,由此可见,集团企业在开展投资业务时,将会出现一定投资风险。因为企业投资手气相对较长,部分投资项目一般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无法顺利进行,加剧投资风险出现。即便投资项目进行,但是获取的效益和预期之间存在偏差,让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三)撤资风险

项目质量管理要点提纲

第一章现代项目质量管理导论 1、质量管理科学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2、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实施质量控制 3、项目特点:一次性、单件性、多目标属性、生命周期属性、对立统一性、可变性 4、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特性: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5、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 系统原理:项目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 PDCA循环原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5W1H问题)、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总结检验纳入标准、遗留问题转入下期)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质量控制原理: 质量保证原理: 合格控制原理和监督原理 6、合格控制具有三项重要的工作职能:保证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 7、合格控制的基本环节:量测(检测)、比较、判断和处理 8、质量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 第二章项目质量规划 1、质量是规划、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2、影响项目成功的资产成为组织过程资产 3、项目质量规划的依据: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 4、项目质量规划的工具:成本效益分析,基准对照,实验设计,质量成本分析,其他质量规划工具(专家判断、关系图、模块图、流程图和优先排序矩阵) 5、项目质量规划的成果: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核对表、过程改进计划、质量基准、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6、项目质量策划的依据:项目特点、项目质量方针、项目范围陈述、项目交付物描述、标准和规则 7、项目目标非越高越好(判) 8、项目开发的核心部分是项目设计(单选,判断) 9、项目特征开发中的分析技术: ?项目特征的层次分析 ?关键性分析:至少考虑安全性、强制性、竞争性、对项目目标的影响、持续性?竞争性分析 ?价值分析 10、项目特征开发的输出包括编制相关文件、完成展开图、发布项目特征 11、项目质量计划的依据:质量方针、项目范围的陈述、标准和规划、其他工作的输出 12、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活动 第三章项目质量数据 1、数据是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

团队精神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团队精神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容摘要:在当今社会里,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团队精神日益 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它要求企业分工合理,将每个员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辅以相应的机制,使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本文重点从团队精神的阐释和如何凝聚团队精神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团队精神企业管理员工 一、团队精神定义及实质。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显现的是团队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堪称团队之魂,是团队管理的最高哲学。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实质:第一。团队的团结来自团队部的凝聚力,而非由外部情境决定;第二,团队成员之间没有分裂为相互对立的小团体的倾向,没有离心倾向;第三,团队本身具有解决部矛盾、处理部冲突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第四,成员之间彼此理解,对强烈的认同感,成员对团队有较强的归属感;第五,团队成员都明确的掌握和理解团队目标;第六,团队成员对团队的目标及管理者包新人和支持态度;第七,团队成员承认团队的存在价值,并且有维护团队继续存在于发展的愿望。 二、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团队精神的培养,使企业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员工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三、团队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关键决定于重视企业文化的程度

集团的财务内控关键点

集团的财务内控关键点 一、财务部组织岗位及职能 财务部总经理:负责全集团财务人员的管理、人事调动,资金与帐务的综合管理、财务综合分析、为各分公司财务总监的直接汇报对象。 财务部分管资金的副总经理:负责全集团帐户资金的调配、负责全集团的预算管理、负责集团投融资业务、负责对外报表提供、负责工商、税务、财政、证监会等外交工作。除总裁特殊交代的事情外,在以上范围里的工作是一把手。 财务部分管帐务的副总经理:负责集团帐务核算的管理、分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汇总考核管理、白条的处理、成本利润的核算。除总裁特殊交代的事情外,在以上范围里的工作是一把手。 另外总部还有以下几个科室: 外管科:总部编制5人左右,负责分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汇总,税务关系的协调,并对分公司财务总监进行考核。 成本科:总部编制25人左右,负责材料汇总核算、总部费用初核及核算、应付帐款的汇总核算和考核。 资金回笼科:总部编制30人左右,负责资金的回笼、应收帐款的核算考核、各销售区域日销售、库存汇总统计,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 财务科:总部编制3人左右,负责与成本科接口,公司的财务报表登帐、报表。资金科:总部编制3人,负责公司现金、银行存款。 审批科:总部编制2人,专门审批发票,记录并向总裁汇报业务招待费用,全集团费用审批权最高。 总部垂直管理各分公司财务部,分公司包括产品生产系统分公司、原料生产系统分公司、销售系统分公司、投资系统公司、股份公司、各办事处等。 二、分公司财务的设置 分公司财务部一般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成本科与财务科。财务人员编制一般是7-10人。各个岗位专业划分很细,要求半年左右轮岗一次。 财务科为出纳、总帐会计。

园林景观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要点细则

园林景观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要点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武汉公司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控,通过加强系统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来指导施工、提升工程品质,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园林景观工程。 第二章园林景观施工质量管理职责 第三条项目公司职责 1、组织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 2、组织施工样板实施及验收评审。 3、负责日常工程质量检查及质量问题整改,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 4、组织所有材料和部品以及苗木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及移交。 第四条工程管理中心职责 1、组织工程质量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检查,提出联合检查报告,跟踪督促质量问题整改及回复。 2、参加首批主要材料和部品以及苗木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五条设计中心职责 1、组织设计交底。 2、负责审核和确认深化设计。

3、参加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六条物资采购部职责 1、组织甲供材料、部品送样、选样。 2、负责协同项目公司对甲供、甲控物资日常质量检查及质量问题整改。 3、参加所有材料和部品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七条成本管理部职责 1、负责编制和确定工程量清单内容。 2、负责审核和确认设计变更及工程签证费用。 3、参加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首批主要材料和部品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三章园林景观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控要点第八条施工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 (一)项目公司负责组织设计、工程、物供、成本等相关部门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 (二)项目公司负责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纸深化并报设 计中心和设计单位审核确认。 (三)施工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1、园林景观图纸和相关专业配套图纸是否交圈,各专业图纸相互间有无矛盾,标注有无遗漏。

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要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以顾客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的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 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领导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作用。一个企业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 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这样才能够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就是强调全员参与。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组达到了7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的QC小组已经超过了1500万个,这些QC 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收益超过2500亿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方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和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管理。PDCA循环实际上是用来研究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系统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五个原则是系统管理。当我们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首先需要制定、识别和确定目标,理解并统一管理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由于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因而需要我们组织所有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持续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六个原则是持续改进。实际上,仅仅做对一件事情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千上万次都做对,那才是不简单的。因此,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以事实为基础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背离了事实基础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七个原则。 ◆互利的供方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八大原则就是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之中。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总分:100分单位(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题0.5分) 1.顾客是指接受_ 产品_____的__组织____或个人。 2.顾客既包括组织外部__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___的顾客。 3.外部顾客包括__现实顾客____和潜在顾客。 4.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__要求____已被_满足_____的程度的感受。 5.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__实际____感受与__期望值____比较的结果。 6.顾客满意的基本特性包括主观性_层次性_____、_相对性_____和阶段性。 7.质量是指一组固有__特性____满足__要求__的程度。 8.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___体系___与要求有关的固有__特性____。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__顾客____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__活动__的总和。 10.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__质量____为中心,以____全员__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八项原则)分别是__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___、领导作用、____全员参与__、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___持续改进_______、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包括__决策____、准备、开始、_扩展__和综合五个阶段。 13.2000版IS09000标准中提出的____质量管理八项原则______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1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_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和__为顾客服务____的思想。 15.过程是一组将__输入____转化为__输出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6.我局(公司)的“十六字”质量方针是追求卓越、阳光服务、 关爱客户、和谐共进。 17.质量目标是组织在__质量方面____所追求的__目的____。 18.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__控制____组织的__协调____的活动。 19.质量目标展开的内容可包括:__目标分解____、对策展开、目标协商、__明确目标责任____和授权、编制展开图等五个方面。 20.质量管理体系是由__过程____构成的。 21.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质量__意识____教育、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22.标准是对__重复性____事物和概念所作的_统一_____规定。 23.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___效益___的活动。 24.现场质量管理是指___产品___加工和___服务___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 25.现场质量管理是__质量管理体系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之一是促进全员__参与__,改善__工作环境____和提高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