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庭康复指导.pdf

最新家庭康复指导.pdf
最新家庭康复指导.pdf

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溢血、脑血栓形

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脑中风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这些患者需要及时送

到专业的康复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

不治之症,除了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作业治

疗、推拿、药物治疗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外,还可进

行适当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

复的程度。功能锻炼可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可对其

瘫痪肢体进行按摩,神经肌肉电治疗,预防肌肉萎缩,对大

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

僵硬。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

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

宜过分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

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

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

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

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

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配

合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其次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

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

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重视心理疏导。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

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

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

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5、注意早期康复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

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

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

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

发生这种废用性综合征。早期康复锻炼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因此,脑中风康复锻炼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病人进

行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

等。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

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进行步行、上肢

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

础。

6、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

训练重点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

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

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挛缩。

7、加强饮食调理。中风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

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

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

不要大量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

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由于患者

长期卧床,因潮湿、摩擦等原因,皮肤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要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

内血液黏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

液的黏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

栓形成。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

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

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

用。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

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

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

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

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

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

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

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

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

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

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

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

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

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

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

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

●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第十三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式家庭治疗( systemic family therapy)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目前家庭治疗已经成为继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之后极有影响力的四大治疗流派之一。 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Gregory Batson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1)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2)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3)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4)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5)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 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

结构式家庭治疗 理论与方法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一、领军人物简介 Minuchin生长于阿根廷。他曾在以色列的军队里做过医生,1954年来到美国,在纽约开始精神分析训练。他于1965年成为了费城儿童指导诊所的主任,那时侯这个诊所只有近10个职员。Minuchin将这个规模不大的诊所,变成了 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且最具有声望的儿童指导诊所之一。在费城,Minuchin和他 的同事们创立了结构式家庭治疗。1981年,Minuchin退休,他在纽约建立了他自己的中心,继续家庭治疗的临床治疗和教学,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位于纽 约的中心被更名为Minuchin家庭中心。李维榕是Minuchin家庭中心的唯一华 裔治疗师。 二、理论建构 初学者因为没有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看到家庭动力的模式,很容易深陷入家 庭问题的内容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为分析家庭互动过程提供了一个蓝图。结 构式家庭治疗有三个重要的构造:结构、子系统和界限。家庭结构,家庭成员 互动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决定论的概念;(厌食症孩子和父亲的争吵,不去关注到底吐了几次,而是关注每当父亲一说话,女儿就会训斥父亲这种的互动模式)缠结的子系统虽然能给予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但却以牺牲独立和自主为代价;人际界限程度从僵化到弥散有所不同。僵化的界限具有明显的约束力、限制与 外部子系统的接触,这样就导致了疏离。疏离的个体和子系统虽然独立,但却 被孤立。从积极的角度来来讲,这样促进了自立。而从另外的角度上来讲,疏 离限制了情感和互动。疏离的家庭如果不能相互支持,必定面临严重的应激。 僵化的界限清晰的界限弥散的界限 疏离正常范围缠结 三、家庭治疗的工作概念 ㈠、互补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流派重要人物 Karl Whitaker (卡尔●惠特克) 出生在奶牛牧场 害羞、有人情味,不受社会传统的约束 着重情感和自我 Virginia Satir Virginia Satir (维吉尼亚●萨提亚) Conjoint Family Therapy (联合家庭治疗)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萨提亚的家族治疗模式) The Satir Ap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跟萨提亚学沟通) Peoplemaking (家庭如何塑造人) Self-Esteem (尊重自己) Making Contact (与人接触) Changing with Families (与家庭一起改变) Maria Gomori Maria Gomori (玛莉亚●葛莫利) Passion for Freedom (爱与自由) 做了很多的工作坊(workshop) John Banmen John Banmen 加拿大 还有蔡敏莉、赖启丰 2.总体介绍 家庭治疗的一个流派 又名沟通流派

又名经验派家庭治疗,强调情感经验 “爱”——深层情感 强调即时的、此时此地经验的作用 是反理论的,要尽可能快地成为自己 存在主义-人文主义传统的一个产物 对家庭全方位的一个治疗 3.理论概念 建立在人性基本上是善良的 把个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相信人们的目的是自我完善 跟结构派家庭相对应得是不把家庭看成一个结构,而是强调灵活性和自由。 功能良好的家庭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各种经验,而功能不良的家庭害怕面临那种场面 低自我价值高自我价值 我想要被爱我被自己与他人所爱 应对姿态:不一致: 我会做每一件事情(讨好)我要让你感到愧疚(指责)我与现实疏离(超理智)我否则现实(打岔)应对姿态:一致:我做适合的事 我尊重我们的差异我将你和我函括进来我接纳情境 顽固的,批判的确认的,有能力的,有自信的即时反应的回应的 被家庭规条与“应该”引发动 机 对选择与负责的觉察 外在地界定防御压抑感受 留在熟悉里接纳自己与他人:信任与他人接纳感受、统整与人性 愿意为不熟悉作出冒险 以过去为焦点想维持现状以现在为焦点愿意改变 4.行为障碍的发展 否认冲动和压制感受是家庭问题的根源 一般来说,人们的抱怨太多(是寻求安全感,并不是不满足),从而掩盖了情感和愿望。 低自尊,掩饰自己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依恋受伤:不安全的依恋,体会不到被爱感和价值感,以愤怒来反应。 治疗 强调人性中感性的一面—创造性、自发性和娱乐能力 给予来访者各种鼓励和温暖的支持,帮助来访者敢于承担这些风险

结构家庭治疗案例

Lala,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做儿童个案社会工作(说明:本案为真实案例,为对案主负责,案主姓名采用其英文名字)一、接触案主 有个朋友在艺术设计学院读书,课余在外边做家教,教小孩子画画。一天她问我对教一个六岁孩子学外语有无兴趣。起初我说没有时间。但是听完她对那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状况的介绍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专业使然,推测出那个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多少有些问题,最后同意了。于是开始接触到了一个叫lala的六岁的男孩。二、案主资料收集与问题诊断 Lala是他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小姨kitty给他起的。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个家庭里边,lala最爱的就是他的小姨。Kitty以前在经三路ef做外语培训工作,现在在北京新东方教口语,lala的外语一直都是跟她学的。 Lala的家在富田丽景花园(东风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 市最具典型的富人社区,当然lala的家境相当好。Lala的爸爸有一家公司,Lala的妈妈也有一家公司,而且生意都很好,因此两人也都很忙。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并且又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他们依然爱着lala。

这个家庭平时就住着Lala和他的姥姥。Lala的姥姥很有修养,是个老年知识分子。她能够理解而且可以接受Lala父母的选择,直到现在他对Lala的爸爸依旧很好。只是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让Lala 去他奶奶家,这是Lala不喜欢她的最大的原因。 我一直以为结构不全的家庭中的孩子精神上会受到影响而留有阴影,其必然在个人行为上有所古怪与异常。Lala表现的并不明显,但他并不是完全的健康正常,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他的想法,语言与年龄不符,可以说是提前畸形社会化了;一个是他不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姥姥。下面举几个例子具体描述一下Lala所存在的问题:例一:一天谈到最喜欢的汽车,我问Lala是喜欢爸爸的现代还是妈妈的别克。他说都不喜欢,只喜欢楼下的法拉利跑车(后来听他的姥姥说每次Lala的爸爸来看他或带他出去玩,Lala总是嫌他爸爸的车破)。然后他又说了很多让我吃惊的话,比如他说,我最喜欢抽大中华烟,最喜欢喝茅台酒,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Oh-oh,我厉害吧。 例二:一次我问Lala最爱家里哪个人。他说最爱小姨kitty,因为kitty经常和我玩。不喜欢爸爸妈妈和姥姥吗?我问。不喜欢,他说。为什么?我问。就是不喜欢。然后他不说话了。

第三讲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1. 代表人物 萨尔瓦多·米纽秦(Salvadar Minuchin ) 1974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出生在以色列 受训于美国 发展于二战 服务于儿童 李维榕 《家庭故事—心理随笔》(上、中、下),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婚姻:多人之舞》,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婚姻:无形之塔》,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2. 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 A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 B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 C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3. Minuchin的比喻 结构派治疗师像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 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 结构 亚系统 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 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 学习不同的技能 拥有不同的权力 7.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 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结构\亚系统\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学习不同的技能\拥有不同的权力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一)代表人物 萨尔瓦多·米纽秦 1974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出生在以色列 受训于美国 发展于二战 服务于儿童 李维榕 《家庭故事—心理随笔》(上、中、下),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婚姻:多人之舞》,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婚姻:无形之塔》,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二)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 A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 B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 C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三)Minuchin的比喻 结构派治疗师像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 (四)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 结构 亚系统 界限 (2)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 模糊界限-缠结 (五)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1)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2)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3)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1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2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3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4)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5)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6)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六)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1)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2)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3)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 学习不同的技能 拥有不同的权力 (七)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就像细胞膜定义谁能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的规则,保护系统的分化。 (1)界限的清晰程度比亚系统的人员组成更为重要 (2)所有的家庭界限都落在连续体上,大部分家庭都在正常范围内 (3)疏离或者缠结并不是功能好与不好之间的量化差异 (4)大多数家庭中同时具有僵化与松散的亚系统 (八)结构性家庭治疗的过程

结构家庭治疗—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起源和理论基础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所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该介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其核心理论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主要内容之上。 (一)人性论 萨提亚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相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产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感觉。 (二)自我价值 萨提亚对人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期待,她认为一个人的良好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对于个人以及家庭非常重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我贬低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很显然,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萨提亚的目的是用来强调自我的本质重要性。

(三)人的需要 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愿望,满足这些愿望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当人的这些需要顺利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相反,人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容易产生自我评价的失落甚至偏差问题的滋生。 (四)问题本质 正因为非常强调人性的乐观以及自我价值的主观,所以,萨提亚认为,尽管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因为,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这是萨提亚非常著名的一个发现,本质上还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意义。在此基础上,萨提亚认为,面对问题科学的处理方式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其次,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次,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最后,对问题有一个灵活性处理方式。 (五)家庭本质 萨提亚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家庭,她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庭,家庭构成了家庭成员非常重要的成长基础。家庭成员个人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和家庭系统有关,家庭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开放与封闭两种,相对来说,开放家庭对于家庭成员个体以及家庭系统整体具有更多的积极影响 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评析

齐齐哈尔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评析 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 专业班级心理 072班 学生姓名齐长玉 指导教师董周法 成绩 年月日

摘要 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诠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代表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根植于内隐而稳固的家庭结构,个人的症状必须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也必须靠治疗师参与到家庭中去,改变家庭的组织与结构才能消除其症状。它提出的家庭结构、次级系统、界限、整体性、联盟和个人自主性等概念己经成为家庭治疗常用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常用技术,如加入、改变空间、建立界限、家庭重构等也已经成为整个家庭治疗领域的常用技术。 本文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出发,并较详尽地阐述了其产生、其基本理论、其治疗技术。并以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用性和局限性为触发点,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实际运用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技术;实用性;局限性

Abstract Currentl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entered the ranks of aging society, growing aging population. China is a populous countr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highest in the world list, to the whole society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With the advance of population aging, how to achieve healthy ag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ontent of aged care. The concept of health is not limited to physical health, including mental health. Loneliness takes one kind of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feel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elderly proportion of poor tone increasing,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old psychological alone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maintaining the old mental health the first step, so as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chieve positive healthy aging. Key words: aging,;lonely ;elderly ;mental ;health

结构派家庭治理论

结构派家庭治理论

————————————————————————————————作者:————————————————————————————————日期:

.2.结构派家庭治疗 二十世纪70年代,结构派家庭治疗兴起,几乎成了当时这一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 流派之一。这一学派之所以能占主导地位,不只是因为方法很有效,而且因为创建者是 极好的艺术鉴别力(virtuosity)名家——米纽钦(salvadorMinuchin),他是著名的临床 专家,而不仅仅是个理论家,同时他在戏剧方面也享有盛誉。 2.2.1主要代表人物 米纽钦(Minuchin)在阿根廷出生并长大。他在以色列军队里当过精神科医生,然 后去了美国,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的指导中心和纳森·阿克曼一起进行儿童精神病的 工作培训。在完成学习之后,他于1952年回到以色列进行儿童的治疗工作,那时他开 始关注家庭的重要作用。1954年米纽钦去了美国在WilliamA1a11sonWhite研究中心接 受精神分析的培训,当时沙利文的人际互动理论对他影响很大。离开这个研究机构之后,他在wiIt、Ⅳyck学院找到了一份帮助功能不良儿童的工作,在那儿他和他的同事们尝试 着进行家庭治。这个时期的其他的家庭治疗师,比如说纳森·阿克曼和杰克森(Don Jackson),他们的治疗对象都是中层家庭,他们的治疗方法很难适应在wilt、wck的很多 有复杂难题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因此,米纽钦觉得必须得发展出一套新的理论和技巧 应用到这些家庭中,其中一个就是表演——把他们家庭的问题在治疗室内表演出来,这 样治疗师就能很好观察并能改变他们。米纽钦的大多数技术都是具体的且是行动导向 的,这是结构派家庭治疗的一大特色。大多数的家庭治疗师都是观察者,并不参与家庭,而米纽钦主张加入到家庭中,在他们的家庭舞剧中变成了一个积极地参与者。 米纽钦在家庭治疗上的声誉渐高,在1965年成为了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的主任,并 把它发展成世界上最大最有威信的儿童指导中心之一,在这儿工作的治疗师对结构派家 庭治疗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第二代的结构家庭治疗师都散布到全国各地。到了70 年代,结构派治疗成了家庭治疗中最有影响、应用最广的流派。 在1976年,米纽钦从费城儿童指导中心辞职,但直到1981年他依然担任培训工 17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的领导。现在他丌办了自己的家庭研究机构,并周游全世界传播和展示结构家庭治疗。目前他定居在纽约市,带领一个名叫“家庭研究组织’’(family咖dies,Inc.)的小型团体,提供社区组织咨询服务。。 2.2.2理论假设 米纽钦假设在家庭中有一个无形的组织或结构,影响和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这 些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庭的内部系统,为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清晰指导。。他的 一个重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套完整和有系统的概念去了解和掌握家庭的结构、组织、 动态和惯常相处模式。 结构派治疗理论的三个主要的组成是:家庭结构、家庭次系统及系统边界,同时替 罪羔羊也是他的理论中的比较重要的概念。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F啪ilystmcture)是结构家庭治疗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家庭成员在相 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互动模式。它包括一套隐形的控制家庭互动的规则, 反应的是家庭成员彼此互动的方式。它不能指示和确立行为,但可以描述预期的结果。 当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行为多次重复的时候,家庭互动就会形成一定的模式。比如当妻 子与丈夫发生矛盾时,妻子在愤怒的诉说,但是丈夫却充耳不闻。于是,妻子就转向儿 子寻找安慰和发泄。她会向儿子抱怨说:“你看你爸爸,是多么的不通情理。”当第一次 争吵的时候,妻子、丈夫和孩子的互动是这样的,但第二次,第三次,还是这样重复的

联合家庭治疗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9721868.html, 联合家庭治疗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比较研究作者:郭靓雯 来源:《成才之路》2015年第24期 摘要:家庭治疗领域流派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家庭治疗模式是联合家庭治疗与结构 式家庭治疗。文章从多个方面(包括理论基础、基本观念、突出特点、治疗过程、治疗目标、治疗师的角色)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联合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94-01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一、理论基础、基本观念和突出特点的比较 1. 联合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和突出特点 (1)理论基础。联合家庭治疗是由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维琴尼亚·萨提亚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又称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属于经验式/人本家庭治疗流派,是以系统论、人本主义和积极存在主义为理论基础,是一套以整个家庭系统为治疗对象,由内而外帮助治疗主体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沟通方式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 (2)基本理念。萨提亚家庭治疗提出了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两种相对立的世界观、人性观。在由父亲、母亲和孩子所组成的基本三角关系中,萨提亚积极提倡以下三个方面:1)提倡高自尊的成长模式。2)提倡表里一致型沟通方式,不提倡不良的沟通方式,即忽视“自我”的讨好型、忽视“他人”的指责型、忽视“自我”和“他人”的超理智型,以及忽视“自我”“他人”和“情境”的打岔型,问题来源于家庭成员间不良的沟通方式。3)提倡由内而外的治疗过程。 (3)突出特点。联合家庭治疗是一套以成长为取向的治疗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在家庭关系背景下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帮助个体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使家庭达到和谐与幸福 2.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和突出特点 (1)理论基础。结构式家庭治疗是由美国的米纽钦及其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属于结构式家庭治疗流派,是以系统控制论、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是以家庭为治疗对象,通过对标签病人进行观察,扰动家庭的固有结构、情感等级、行为模式来帮助家庭扩大沟通、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降低内部张力、促进家庭功能的完善。

结构家庭治疗理论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 米纽秦的理论观点 米纽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清晰的治疗理念:(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的反映(3)家庭功能的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发挥(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5)治疗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家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中国本土化 随着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传播,近年来,结构家庭治疗已经被我国心理学者开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实际应用。在〈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本土化途径>一文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舒敏和饶夏溦结合中国家庭特点和国人人格特征来探讨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本土化途径。首先介绍了中国家庭的特点:家庭内成员相互依赖,倾向于将家庭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另外,中国家庭在权力和界限方面的表现明显,再加之儒家文化对家庭成员的代际角色有明确界定和要国家庭总体上结构化程度都很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与西方家庭的差异决定了结构家庭治疗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化下的中国家庭。 中国的家庭结构

第一,中国家庭经历了从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向一父一母一子家式的转变。家庭中的个体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家庭成情绪、情感都得以释放,家庭冲突也随之呈现出来。第二,中国家庭内的手足次系统存在特殊之处。一方面,中国传统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已为沉疴,对手足次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障碍;另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一父一母一子的模式占据家庭结构的主体,次系统的丧失可能会导致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都会为家庭冲突的爆发埋下隐患。第三,中国人“尊重隐私”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家庭内部。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父母与孩间,倘若一方过多干预对方的事情,剥夺了对方独立的个人空间,遭遇家庭冲突的“责难”。第四,在中国家庭,父母与子女同住的现象十分普遍。父母与子女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孩子教养理念的不合等都会引发家庭冲突。其次对于公众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公众普遍具有从众性强、易受暗示、习惯服从权威等性格特点。而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视面子的社会。当个体心理上存在痛苦时,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向治疗机构寻求心理援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在冲突发生和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还存在“双重束缚”的现象。传统上,国人一向重视家庭的尊严,对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和发展前途都极为关注。 再次通过对中国家庭的特点和公众的人格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结构家庭治疗的本土化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运用疗法的过程中须做到在遵循“恢复家庭整体功能”原则的同时关注家庭成员个人的情绪,避免类似于“活现”家庭互动模式的治疗环节给某些成员

家庭治疗理论之比较

家庭治疗理论之比较 在本章以下部分,我们将把家庭理论与临床治疗过程分开来,并进行分类。我们相信,这样的分类最能突出模型之间的异同点。研究单元很多早期的家庭治疗先驱(Bowen , Jackson, Wynne , Boszormenyi-Nagy),大多数都属于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但他们做了为大多数革命者所做的事——摒弃过时但当时却占主流地位的精神分析理论,他们尤其反对精神分析法聚焦个体内部动力学的观点——这种认为问题存 在于个体内部的一元观点。相反,他们主张,如果将人置于人际关系中系统地看待,那就能更准确理解他人并相应地更容易帮助他。人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在关系中来定义自己,他们如何形成联盟和结盟——这些均需要更宽泛的二元观(两个人之间)和三元观(三个人之间)。这样,界限、纠缠、疏离、子系统(米钮钦)或三角关系、共生、融合(鲍文),或关系伦理及家庭忠诚(鲍斯泽门伊—纳吉),所有的概念均超越个体,关注在系统内部他或她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当今,各模型之间,关于个体内心或人际的两个极端较少,更多的是侧重点不同。所有家庭治疗师都关注家庭功能中一元、二元或三元的因素;差别在于他们赋予上述三个因素的权重和聚焦度不同。很多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治疗师超越经典理论的立场,较少坚持一元研究。总的来说,现代

精神分析已融入客体关系理论,并且新的观点更多以关系为基础。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师,仍然对内心冲突感兴趣,现在也尝试通过研究会被每位伴侣带入婚姻的婚前印记来理解家庭关系。夫妻双方把自己不想要的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就包含了投射认同的例子。行为治疗师可能将带症状的个体(比如,离家出走的青少年)视为问题之所在,接受家长的观点,并且教授家长抚养技巧来应对家庭危机。经验家庭治疗与心理教育治疗也关注个体,但将个体放在家庭背景之内。前者认为问题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有缺陷的交互作用和交流错误,重心在于帮助个体表达情感(萨提尔),但总是在家庭持续相互作用的背景中进行(情绪聚焦家庭治疗)。心理教育治疗师通常致力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个体,倾向于接受个体病理学的定义;但是他们认识到个体的问题行为对家庭功能有恶性影响。因此,他们将治疗努力指向帮助整个家庭减少成员之间紧张情绪的交流水平。根据定义,家庭治疗师从二元或三元的角度来定义概念,他们认识到:人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定义他人(也包括他们自己)。早期的沟通和策略治疗师强调人际信息症状形成的二元和三元本质;哈利(Haley)特别搜寻了涉及任何人类行为交流中的三方个体。鲍文的理论明显是三元论的,特别是他作为家庭情绪系统基石的"三角关系"概念。相似地,结构主义者也是三元论的——界限的混乱不可避免地涉及至少三人的相

第八章家庭治疗模式本章的基本内容家庭治疗是个案工作的一个重要

第八章家庭治疗模式 本章的基本内容:家庭治疗是个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两个在西方与国内影响较大的家庭治疗模式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治疗模式的一般特点以及这两个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治疗技巧与特点。 重点:家庭治疗模式的假设、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结构家庭治疗法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米纽秦创立结构家庭治疗法。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减轻或者消除。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一)家庭系统 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在家庭这个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其特定的角色与功能,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会对每个家庭造成相应的影响。 1、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结构,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因为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而对于家庭而言,家庭也不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相加。 作为整体的家庭,它具有单个家庭成员不具备的性质和家庭结构,这个结构反应的是家庭成员的交往关系,只有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具体交往过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的结构。 2、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线的。在家庭系统中,每个成员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系统内任何一个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系统整体,最终并影响到每个成员。 3、注重家庭成员之间当前的交往方式,家庭作为一个开放伙伴开放的系统,系统处于一个经常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应注意家庭成员间的当前交往方式,而不必追溯其过去的交往方式。 (二)家庭结构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的兴起是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将案主的问题分析视野扩大到了家庭之 中,迄今为止,家庭治疗仍处在不停的探索发展过程中,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工作治疗方法的变革 依然尚未完全展露。目前为止,比较重要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有两种:联合家庭治疗和结构家庭 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 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案主个人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结构家 庭治疗模式主张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人,解决家庭的问题,最终解决案主个人的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名称以及基本理论概述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 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昏。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等 1. 家庭系统结构 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在家庭的 构成中,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尽管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成,但是,家庭的功能却并非单个家 庭成员功能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整体重新生成了全新的结构和功能。 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共同隶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 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反过来,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身产生改变作用。 家庭系统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家庭,家庭系统之下同样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出家庭次 系统,如父母次系统、亲子次系统等。 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家庭整体的基本保障,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产物,家庭结构是 固化的家庭关系。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表述家庭结构时主要采用了次系统。边界、角色、责任分 工、权力架构等重要概念来说明。 次系统主要指的是家庭这个整体系统之下的二级、三级子系统。一个次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次系统的出现表明了家庭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边界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关键词,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用来指家庭系统彼此之间的范畴, 同时也用来表示家庭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边界本身的清晰与模糊上家庭关系的矛盾与和 谐有着直接的关系。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例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例 一、案主相关资料 案主:小浩(化名),男,19岁,无业青年,家住洪山区金鹤园小区。 小浩性格比较急躁,经常发脾气,一旦言语不和,甚至会出手打家里人,现在小浩的妈妈和奶奶都对他怀有畏惧心理。 小浩的父母在他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离异了。小浩被判给母亲,现在跟妈妈、奶奶住在一起。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找不到好工作,为了支撑这个家,整天奔波,放松了对儿子的管教。即使这样依然收入不多,每月仅700元左右的收入。奶奶没有收入,因为只有一个孙子,便对案主非常溺爱。案主的爸爸已经再婚,案主和爸爸之间本来接触就不多,后来因为案主擅自辞掉了一份继母介绍的工作,至此以后双方就没有任何来往了。 二、案主主要问题 案主认为:现在我年纪还轻,还没玩够。她(妈妈)从小就不管我的,一管我就打击我,说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以前我高中辍学之后,想过再去读书的,但是她说我肯定读不进,我就放弃了。她既然生了我,就有义务养我。待在家里我觉得压抑,连个房间都没有,所以我就常常出去上网。如果她就给我买电脑,我就不出去上网了,她肯定有钱的,就是不肯给我买。我不去我爸那里的,当他死了。 母亲认为:他(儿子)是我唯一的希望,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根本不愿上班,整天整天去上网,每天问我或者他奶奶要钱,不给就打骂,我也怕了。我哪有钱给他买电脑啊!他没得救了,我也不想管他了,管也管不了,随他去了。他爸自己赚大钱,从来就不管我们。 奶奶认为:他(孙子)成天在家乱发脾气、要钱、砸东西、甚至动手打家里人,我年纪大了,再也承受不了了。 案主的主要问题:不思上进,沉迷网络;有家庭暴力倾向,家庭关系紧张;心理有些偏执。 三、案主问题预估 案主的这些问题当然的和他本身的认知不正确有关,同时却也和案主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相关理论对案主的目前的家庭结构做了一个分析,可以发现小浩长期处在一个不良的,甚至是病态的家庭结构中。 首先是角色的错位。案主的家庭少了一个男人,导致父亲角色的缺失。从而母亲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成为这个家庭的依靠;案主也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成为了母亲的依靠。最终导致这个家庭中的角色的错位。母亲因为承担了一部分父亲的角色,养家糊口分散了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