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的预防与措施

地方病的预防与措施
地方病的预防与措施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甘肃是全国地方病发病较重的省份之一,主要地方病有:

大骨节病。我省是大骨节病重病区省份之一,主要在庆阳、平凉、陇南、天水、定西、临夏和甘南的37个县、412个乡镇流行,临床Ⅰ度以上患者超过14万人。经过30多年的防治,全省大部分病区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病情不稳定,有回升势头。

克山病。病区分布在我省天水、陇南、庆阳、平凉和定西的28个县,其中陇南病区发病较严重,占全省历年发病总人数的69.3%。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省开始在病区推行强化补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日趋合理,发病率逐年下降。

黑热病。目前我国有6个省区有黑热病发生和流行,甘肃省的发病与流行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且近三年报告病例同期比增幅高于新疆,成为我国黑热病发病人数最多的省份。我省黑热病发病主要集中在陇南、甘南等6个市(州),均属动物源型黑热病疫区,犬是主要传染源,犬的感染率可达30%。

我兰成中贵项目兰成一标、中贵二标通信工程所经过的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达到公司和项目部的零伤害的HSE目标,特制定这些地方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黑热病

1.健康教育:在流行区进行黑热病及防治的宣传,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

识与能力。

2.消灭病犬:在山区及黄土高原地带的黑热病流行区,应用寄生虫学和

血清免疫学方法查出感染内脏利什曼原虫的犬,并及时杀灭。在病犬较多的地区,应动员群众少养或不养家犬,杀灭野犬。

3.灭蛉:在仍有黑热病流行的平原地区,经监测,如媒介白蛉的密度较

高,应于白蛉季节初使用杀虫剂喷洒住屋和宿舍。在山丘、荒漠地带于白蛉季节内查见病人后,可用杀虫剂喷洒病家及其四周半径15m之内的住屋和畜舍,以歼灭自外入侵室内的白蛉。

4.防蛉:使用蚊帐、蚊香、燃点干燥的野艾烟熏;不露宿、提倡装置细孔

纱门、窗。在山丘地带的黑热病疫区内,可在白蛉季节内用杀虫剂喷淋家犬,以杀死或驱除叮咬吸血的白蛉。夜间在荒漠地带野外工作的执勤人员,应在身体裸露部位涂驱避剂。

二、克山病的预防及。。。。

(一)综合性预防措施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

改善营养条件,防止偏食,尤其对孕妇、产妇和儿童更应加强补充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镁、碘等,并防治大骨节病、地方性

克山病的预后如何?

急型克山病的病死率高,约30%~85%,自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抢救克山病心源性休克,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急性发作以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病死率已降至6%~18.9%。如能早期、及时、合理治

克山病可以预防吗?

疾病预防在病区建立和健全防治机构,培训农村医师,进行常年综合预防,口服亚硒酸钠片对预防本病有效。通常每10天口服一次,每次4mg。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乃是最根本的预防对策。保健贴士1、

克山病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并发症一.心律失常(1).急性心功能不全出现心源性休克并发室性异位心律(早搏、心动过速、纤颤)或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多于大剂量VC静注或扩容及亚冬眠疗法后,随休克的缓解而于数小时内消失

克山病的治疗

(一)急型克山病尽可能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首次剂量可用5~10g。24小时总量可达

15~30g。一般可应用一周左右。改善心肌代谢药如辅酶A。辅酶Q 三、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一、地方病的概述 (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 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 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 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

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 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 (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球化学性疾病目前已查明与10余种元素有关,如碘、氟、砷、硒、钼、钴、铜、镍、铝和硼等,均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其它还有地方性砷中毒、钼中毒、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虽然病因未彻底明确,但是发病也与地球化学性因素具有某些确定的关系。

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一:地方病工作计划[1] 天峻县阳康乡卫生院地方病 防治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又来了,如何做好辖区地方病防治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最优质的地方病防治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保护意识,消除和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地方病防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了做好本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鼠疫:鼠疫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对人群安全与健康危害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甲类一号传染病。我乡已查明的鼠疫疫源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疫点6多个,分布在4各牧业社。我乡疫源地旱獭为鼠疫菌主要贮存宿主,还有藏黄羊、狗、猫、青海田鼠等12种动物和2种媒介昆虫可自然感染并传播鼠疫。(一)严格控制传染源,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

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1.灭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二)包虫病: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传染源犬管理,(2)家畜免疫,(3)健康教育,(5)病人的治疗管理, (6)人员培训。 (三)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

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完整版

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现依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与目标: (一)任务 通过广播、板报、健康课、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地方病的现状、危害、防治及预防知识,并通过教师---学生—家长这条传播链,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地方病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包虫病、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的有关知识,学会科学预防。 2.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地方病的预防与治疗。

3.提高学生自觉参与防治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4.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地方病病防治工作。 (二)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为全体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 (三)预期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使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和家长均达到90%以上。 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科任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下设办公室:(保健员) (二)部门职责 1.教务处:负责宣传、督导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 2.少先队:配合教务处开展各项工作,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普及预防地方病知识。 3.班主任:积极开展地方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具体内容安排 1.制定学校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2.下发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及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3.教务处、各班主任等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4.下发地方病授课教案、学生上课。 四、具体工作:

地方病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 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 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地方病防治教案 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 (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 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二、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2.人群分布:好发青壮年;女性>男性 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

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3年讲堂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预防和控制地方病防治任务,我乡主要针对碘缺乏病、布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遏制布病等地方病发生,从而保障我乡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制定本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领导组,完善地方病工作责任制: 为深入持久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我站将认真贯彻学习《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管理领导组,有专业的防治人员组织,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均能规范日常行为及早预防,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二、做好监督和报告工作: 做好销售点和民户碘盐督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是我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上级部门制定相应地方病防治措施的可靠依据。因此,我们一定配合县疾控完成碘盐的采集工作,确保群众食用放心碘盐。 三、控制碘缺乏病、布病,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可以依赖群众,利用村广播、宣传画、宣传单、口头宣传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地方病防治预

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碘缺乏病最简单易行、最有意义和安全有效的就是长期食用加碘食盐,对食盐的存放、注意事项作宣传点,同时对布病重点人群摸底登记,摸清高危人群放羊、牛的具体数据,开展版面宣传,早发现、早治疗布病患者,降低布病的发生,发病。 四、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 我们一定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学校地方病甲状腺肿大的筛查以及普及碘缺乏病知识的了解。 只要我们依照国家关心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为依据,宣传内容有科学性,例举数据可靠、真实,从而不同程度改变群众观念,影响群众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改变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降低发病因素,是有希望减低我区碘缺乏病、布病的发生,避免因此造成的社会危害。 讲堂乡卫生院 二〇一三年二月

地方病防治优秀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

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成人缺碘: 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能力低下。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 1.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2.应购买带有防伪标志的碘盐,不购买或不食用非碘盐; 3.炒菜不能用碘盐爆锅,要等菜熟后再放盐; 4.腌菜也要用碘盐。 二、老师总结 重复碘缺乏病的危害,购买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识别合格碘盐,到什么地方购买合格碘盐,什么样的盐不能买等等。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并劝说家长正确购买和食用碘盐。

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方病 是指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 碘缺乏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我们知道,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饲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实际上,这种“正常”是一种隐藏的病态。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 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危害主要有: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 3、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5、碘缺乏病不明显影响牲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力,降低肉、蛋、乳等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

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医疗机构名称: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5分,满分50分) 1、碘缺乏对成人最明显的影响是(C) A.患“大肚子病” B.骨质疏松 C.甲状腺肿 D.甲状腺功能减低 2、碘缺乏造成的危害在所有人群中最严重的是(A) A.妇女和儿童 B.儿童和老人 C.老人和青壮年 D.妇女和老人 3、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C) A.锌 B.钙 C.碘 D.钾 4、人体缺碘的最主要危害是(B) A.偏瘫 B.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 C.头痛 D.腹胀 5、消除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B) A.服碘油丸 B.食盐加碘 C.吃药 D.锻炼身体 E.每天吃海产品 6、人体常量元素包括下列哪一组?(B) A.铁、锌、碘、硒 B.钙、镁、钾、钠 C.铁、锌、钾、钠 D.钙、镁、碘、硒 7、碘缺乏病是由于土壤和水缺碘,导致食物、动物缺碘而造成人体长期碘摄入不足,请选择补碘时间(D) A.5年 B.10年 C.50年 D.世代 8、关于碘缺乏病严重程度比较,下列哪组不对(E) A.山区>平原 B.内陆>沿海 C.农村>城市 D.河谷冲刷带>平原 E.河谷冲刷带<平原 9、四肢关节疼痛麻木僵硬、严重者腰弯背驼,四肢关节变形,活动受限或者瘫痪,叫(C) A.变形症 B.氟骨病 C.氟骨症 D.四肢病 10、牙齿为粉笔样白色、无光泽或变黄、变黑、出现凹坑或片状缺损,叫(D)。 A.牙齿病 B.白班牙 C.黑斑牙 D.氟斑牙

二、多选题:(每题最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和不选均不得分;每题5分,满分50分) 11、下列天然食物中哪些碘的含量较高(BE) A.菠菜 B.海带 C.萝卜 D.芹菜 E.紫菜 12、目前碘缺乏会导致哪些病症(ABCD) A.痴呆 B.“大脖子”病 C.克汀病 D.体形矮小 13、食用不合格食盐可能导致(ABCD) A.腹痛 B.腹泻 C.四肢麻木 D.死亡 E.无严重影响 14、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ABE) A.体格发育 B.脑发育 C.抗过敏 D.免疫力 E.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5、下列哪些人群买盐时要注意买“无碘盐”标记盐(AC) A.生活在高碘地区 B.甲减 C.甲亢 D.肾炎 E.高血压 16、缺碘影响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时期是(BE) A.成人 B.小于2岁 C.2—3岁 D.7-10岁 E.出生前 17、地氟病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BD) A.心脏病 B.氟斑牙 C.腹泻 D.氟骨症 E.氟骨病 18、关于“氟中毒”,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氟中毒是由长时间吸进和吃进很多氟而得的一种病。 B.氟中毒是由于炉灶燃煤、烘烤粮食引起的。 C.氟中毒主要引起氟斑牙氟骨症。 D.氟中毒只能预防,不能医治 19、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土壤中氟化物可溶于水,容易被( A )和( B )所吸收。 A.动物 B.植物 C.生物 D.人 20、食物中的氟约为(A)% ~(C)%属易溶性,因而吸收率也较高。 A.40 B.60 C.80 D.90

(完整版)中小学常见病及地方病预防措施

14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第1篇: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学生常见病防治 按照《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对学生常见病进行预防、矫治,有序地进行防治工作,使学生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 1、预防学生常见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和健全学校卫生档案、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健康体检,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卫生保健措施。 (2)定期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工作,重点要做好学生的视力不良、龋齿、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等常见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3)做好学校常见病防治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统计监测覆盖率、患病率、防治人数、防治效果评价等指标。 (4)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2、预防常见病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饮食习惯。其次,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开展免费接种工作,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其三,学校和卫生部相接合,经常开展对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知道怎样预防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卫生部门要对学校定期进行预防性卫生监测。发现疫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以免疫情扩散。 三、传染病的防治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校医每天进行巡视;(3)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4)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5)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地方病控制专业正高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Word版)

地方病控制专业正高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 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专业知识(一) 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地方病专业理论知识。2、熟练掌握地方病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和循证医学等。 3、熟练掌握地方病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诊断技术。4、熟练掌握地方病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5、熟练掌握血吸虫病等地方病的暴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二) 相关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传染病学理论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药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高级卫生职称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21年高级卫生职称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

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通过资格评审梦助力! 【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二. 专业实践能力(一) 熟练掌握地方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资料统计分析以及结果评价等。(二) 熟练掌握地方病病原学、免疫学等诊断技术的实验技能,并能作出正确分析。(三) 熟练掌握地方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等技能。(四) 熟练掌握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技术规划制订、实施、考核和评估等。(五) 熟练掌握血吸虫病等地方病的暴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三.学科新进展(一)熟悉地方病防治工作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特别是重点地方病。如鼠疫、血吸虫病、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砷中毒等。(二)熟悉地方病研究工作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新发、再燃和被忽视的地方病,不断汲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二)熟悉相关学科国内外防治和研究发展方向。附:本专业病种1、鼠疫 ; 2、血吸虫病 ; 3、疟疾4、碘缺乏病 ; 5、布鲁氏菌病 ; 6、丝虫病7、并殖吸虫病 ; 8、广州管圆线虫病 ; 9、弓形虫病10、土源性线虫病 ; 11、旋毛虫病 ; 12、华支睾吸虫病13、地方性氟中毒 ; 14、曼氏裂头蚴病 ; 15、蓝氏贾第鞭毛虫病16、阿米巴病 ; 17、绦虫及囊尾蚴病 ; 18、包虫病19、黑热病 ; 20、螨病 ; 21、克山病22、大

地方病的防治与危害

浅谈地方病的危害及防治 摘要:地方病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危害着许多家庭的幸福。那么, 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又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应该如何防治。本文对此进行一定的阐述,希望能使大家对地方病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字:地方病,化学环境异常,生物环境异常 1.引言:我国是一个地方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情重、受 威胁人口多,不仅严重危害了病区人民的健康,而且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他们在时空上的分布和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水,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2.地方病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其中,重病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地方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病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病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1化学环境异常 一般指环境中某一元素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的地球化学环境异常。地表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造成生态特征有明显差异,最典型的化学环境异常是前苏联生物地球化学家A.II.维诺格拉多夫提出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即指由于地球上下不同地区的元素含量不同引起区域性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生态效应地区。例如,碘、氟、硒的生物地球化学省。 下面通过对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方性氟中毒来说明化学异常所引起的地方病对病发区人的危害。 (1)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心血管病。根据发病的急缓一心功能的代偿情况,克山病可分为四种类型。 急型:发病急,有源性休克,多发于11月至翌年一月。急性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率失常,心脏扩大不显著,心肌病变以坏死为止,常见的心内膜下肌坏死,病情急剧恶化,多在一两天内死亡。 亚急型:发病较缓慢,多在一周左右,主要集中在3-4月份发病,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发生在2-6周岁儿童中间,常伴有颜面浮肿和奔马律。心脏扩大,心肌疾变一般以坏死后空架及早期斑痕较多见,有时亦有坏死及旧斑痕。 慢性:发病缓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发病明显增多。心脏中度或显著扩大,常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变以斑痕为主,有时亦见心肌坏死。 D.潜在型:这类病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寒冷季节检出率稍偏高,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劳动后有头晕、心悸、气短及乏力感。心功能正常,心脏扩大不明显,心肌可有轻度之变性坏死或斑痕。

地方病的预防与措施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甘肃是全国地方病发病较重的省份之一,主要地方病有: 大骨节病。我省是大骨节病重病区省份之一,主要在庆阳、平凉、陇南、天水、定西、临夏和甘南的37个县、412个乡镇流行,临床Ⅰ度以上患者超过14万人。经过30多年的防治,全省大部分病区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病情不稳定,有回升势头。 克山病。病区分布在我省天水、陇南、庆阳、平凉和定西的28个县,其中陇南病区发病较严重,占全省历年发病总人数的69.3%。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省开始在病区推行强化补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日趋合理,发病率逐年下降。 黑热病。目前我国有6个省区有黑热病发生和流行,甘肃省的发病与流行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且近三年报告病例同期比增幅高于新疆,成为我国黑热病发病人数最多的省份。我省黑热病发病主要集中在陇南、甘南等6个市(州),均属动物源型黑热病疫区,犬是主要传染源,犬的感染率可达30%。 我兰成中贵项目兰成一标、中贵二标通信工程所经过的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达到公司和项目部的零伤害的HSE目标,特制定这些地方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黑热病 1.健康教育:在流行区进行黑热病及防治的宣传,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 识与能力。 2.消灭病犬:在山区及黄土高原地带的黑热病流行区,应用寄生虫学和 血清免疫学方法查出感染内脏利什曼原虫的犬,并及时杀灭。在病犬较多的地区,应动员群众少养或不养家犬,杀灭野犬。 3.灭蛉:在仍有黑热病流行的平原地区,经监测,如媒介白蛉的密度较 高,应于白蛉季节初使用杀虫剂喷洒住屋和宿舍。在山丘、荒漠地带于白蛉季节内查见病人后,可用杀虫剂喷洒病家及其四周半径15m之内的住屋和畜舍,以歼灭自外入侵室内的白蛉。 4.防蛉:使用蚊帐、蚊香、燃点干燥的野艾烟熏;不露宿、提倡装置细孔 纱门、窗。在山丘地带的黑热病疫区内,可在白蛉季节内用杀虫剂喷淋家犬,以杀死或驱除叮咬吸血的白蛉。夜间在荒漠地带野外工作的执勤人员,应在身体裸露部位涂驱避剂。 二、克山病的预防及。。。。 (一)综合性预防措施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 改善营养条件,防止偏食,尤其对孕妇、产妇和儿童更应加强补充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镁、碘等,并防治大骨节病、地方性

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

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 (2019版) 国卫疾控函〔2019〕1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推进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工作,按照《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监测评价全覆盖行动”提出的“各省份在2020年底前完成对所有地方病病区的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对《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19年7月23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 (2019版) 为规范重点地方病病区控制和消除目标评价工作,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国卫疾控发〔2017〕15号)和《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国卫疾控发〔2018〕47号)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进行了修订,形成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评价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病区实

现控制和消除目标进展;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点地方病分类防控策略,实施防控工作精细化管理。 二、评价原则 各地要遵循“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分省推进,综合施策、目标管理”的地方病防治基本原则,规范开展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评价组,在病区县(市、区、旗,以下简称县)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市级复查、省级抽查,进行逐级评价,评价结果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评价采取审查申报资料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现控制或消除目标的病区县定期进行自查,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情况不定期开展抽查复核。 三、组织实施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承担地方病防治任务的相关部门组成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组,负责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评价的技术支持。有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机构的地区,由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机构协调组织负责评价工作,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助实施。 四、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 碘缺乏病消除、大骨节病消除、克山病控制和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控制和消除、饮水型氟中毒控制、饮茶型地氟病控制、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消除、饮水型砷中毒消除的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见附件1-8。 五、评价方式及程序 (一)县级自评。病区县按本办法要求开展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自评。自评结果录入到全国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按本办法附件中相关判定标准对自评结果进行判定,判定结果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自评符合标准后,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向市(地、州,以下简称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达标自评材料。自评材料包括病区基本情况、防治组织管理、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既往病情资料、按要求开展的自查结果。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市所辖县自评符合标准后可直接申请省级抽查。 (二)市级复查。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县级自查基础上,及时组织评价组审查县级自评材料并安排现场评价,对县级达标情况进行复核。将复核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及省(区、市,以下简称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三)省级抽查。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评价报告后,及时组织评价组审查申报材料,每市随机抽查1/3左右的病区县进行确认。如抽查县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病情等考核指标与市级复核报告结论相符,则同意市级复查结论;如抽查县中存在与市级复核报告结论不符的情况,依据省级抽查结果对该县考核达标结论进行重新判定,出现此类情况时应适当追加抽查县数。若有2个及以上抽查县的市级复核数据与省级抽查数据不符,则需责令市级重新开展复核评估工作。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完成复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四)达标后巩固。已实现控制或消除重点地方病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5年组织自查,结果逐级上报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抽取一定数量的病区县进行复核,复核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五)监测与复核。建立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控监测网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监测发现的线索,对已实现控制或消除的病区县组织复核并通报复核结果。 六、评价结果公布

地方病防治测试题

大骨节病健康教育知识测试题 姓名:班级:性别: 1.大骨节病与人体缺少那种微量元素有关?(2) ⑴碘⑵硒⑶钠 2.大骨节病好发于哪个年龄段?(3) ⑴成人⑵中老年人⑶儿童、青少年 3.防治大骨节病的综合措施包括哪些?(123) ⑴改水⑵换粮⑶饮食多样化⑷不知道 4.你从哪里获得大骨节病知识的?(可选多个答案) ⑴家长⑵学校⑶电视⑷广播⑸宣传栏⑹宣传单⑺其他 5.大骨节病治疗的关键是:(123) ⑴早发现、早治疗⑵控制病情进展 ⑶防

地方性氟(砷)中毒健康教育知识测试题

姓名:班级:性别: 1.饮水含氟量高,会造成哪些危害?(2) ⑴心脏病⑵氟斑牙、氟骨症⑶拉肚子 2.如何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1) ⑴改水⑵不吃本地粮食 ⑶改炉改灶、烟囱出屋,改变敞烧炉灶的习惯 3.饮水中含砷量高,会造成那些危害?(2) ⑴心脏病⑵皮肤过度角化、皮肤癌⑶拉肚子 4.如何预防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1) ⑴改水⑵不吃本地粮食 ⑶改炉改灶、烟囱出屋,改变敞烧炉灶的习惯 5.氟中毒的治疗原则?(123) ⑴控制氟的来源、减少氟的摄入 ⑵减少机体对氟的吸收 ⑶促进体内氟的排泄 ⑷吃肉、吃水果、补充维生素、钙剂 碘缺乏防治知识问卷

姓名:年龄:性别: 一、防治知识题(共计五道题) 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A)起着决定性作用。 A、大脑发育 B、身高 C、身体发育 D、体重 2、一般人每日需碘量为(C)微克。 A、5—10微克 B、10—100微克 C、100—300微克 D、300—1000微克 3、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C)。 A、多吃海产品 B、多运动 C、食盐加碘 D、多吃蔬菜 4、碘盐补碘有(ABCD)优点 A、安全有效 B、生活化、长期性 C、经济、易推广 D、可行性、易接受 5、预防碘缺乏病除了食盐加碘以外,(ABC)等天然食品含碘 较多。 A、海带 B、海鱼 C、紫菜 D、水果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一) (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 (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 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 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 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三、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小学地方病工作总结

二年级健康教育地方病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在学校的英明领导与支持下,我坚持以人为本,把心交给孩子,牢固树立卫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狠抓细节,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地方病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学生及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形成了较强的健康观念。 2、学生及家长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得到了提高。 二、典型经验 1、对碘缺乏病和饮水型氟中毒,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的知识,提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2、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宣传设施,对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3、让学生办地方病防治手抄报,形象、生动地介绍如何防治碘缺乏病和饮水型氟中毒知识。 4、每学期进行一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鉴别非碘盐与合格碘盐的区别,提高保健意识。 5、了解地方病在学生中发病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院补救。 6、对学生定期进行有关地方病防治的常用知识检测,了解学生知晓情况。 7、要求学生每学期写一篇有关地方病防治的作文,不断提高保健意识。 8、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日常饮食习惯,并向家长宣传相关知识,继而让家长形成健康的做饭方式。 9、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教师从网络等地方搜集地方病知识印发给学生,宣传地方病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 10、动员学生及家长正确购买食用碘盐,认识防氟降氟的意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存在问题 1、与家长的沟通、见面次数有些少。 2、对碘缺乏病和饮水型氟中毒等地方病,在理论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实践性活动开展得少。 四、改进措施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健康知识,让学生向家长讲解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2、定期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鉴别非碘盐与合格碘盐的区别,提高保健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碘缺乏病和饮水型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教育,扎扎实实地上好地方病课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把健康教育工作、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引向深入。

最新整理地方病控制专业正高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地方病控制专业正高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参考资料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地方病专业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地方病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和循证医学等。 3、熟练掌握地方病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诊断技术。 4、熟练掌握地方病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 5、熟练掌握血吸虫病等地方病的暴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传染病学理论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药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 高级卫生职称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年高级卫生职

称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通过资格评审梦助力! 二.专业实践能力 (一)熟练掌握地方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资料统计分析以及结果评价等。 (二)熟练掌握地方病病原学、免疫学等诊断技术的实验技能,并能作出正确分析。 (三)熟练掌握地方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等技能。 (四)熟练掌握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技术规划制订、实施、考核和评估等。 (五)熟练掌握血吸虫病等地方病的暴发疫情应急 处置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一)熟悉地方病防治工作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特别是重点地方病。如鼠疫、血吸虫病、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砷中毒等。 (二)熟悉地方病研究工作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

特别是新发、再燃和被忽视的地方病,不断汲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二)熟悉相关学科国内外防治和研究发展方向。 附:本专业病种 1、鼠疫 ; 2、血吸虫病 ; 3、疟疾 4、碘缺乏病 ; 5、布鲁氏菌病 ; 6、丝虫病 7、并殖吸虫病 ;8、广州管圆线虫病 ;9、弓形虫病 10、土源性线虫病 ;11、旋毛虫病 ;12、华支睾吸虫病 13、地方性氟中毒 ;14、曼氏裂头蚴病 ;15、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16、阿米巴病 ;17、绦虫及囊尾蚴病 ;18、包虫病 19、黑热病 ;20、螨病 ;21、克山病 22、大骨节病 ;23、地方性砷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