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陷阱

职场陷阱
职场陷阱

职场陷阱

眼下正是求职旺季,而这也是职场中各类问题比较集中显现的时候。如职场中常见的陷阱问题。向阳生

涯职业咨询机构通过对近年来职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象的分析,特锁定以下六大职场常见陷阱,指出其特点

和成因,并给出了应对方案,供各位求职"江湖人士"参考。

一、试用期陷阱试用期陷阱,往往是打试用期与签约时间的时间差,以榨取廉价劳动力。这一点在向

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的咨询客户中也经常会发现。

王小姐出身于非重点院校,本以为以自己的学历,找工作会比较困难,不料,才面试了第一家公司,就彼

此"情投意合"了,而且,公司开出的薪水也让王小姐感到满意,于是顺理成章进入了试用期。此时的王小姐还

未本科毕业,于是公司称七月后才可正式签约,这段时间提前来工作,但是计为试用期。薪酬是正式员工的一

半。王小姐于是决定在该公司上班至本科毕业,期间工作虽然是基础工作,但也十分辛苦。可是,临近毕业

了,公司也没有提出所谓签约的事宜。王小姐多次询问,最终没有答复。在还未毕业的前一个月,王小姐过了

试用期三个月,公司找了个含糊其辞的理由,表示未能正式录用。原因求职心切,是求职者共有的心态,

但无论如何,市场调查这一关绝不能省。没有比较,就没有参照,就难知好坏。只有通过多方比照和充分的调

查,才能减少上当受骗的机率。也更易寻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 1. 了解招聘公司历年招收员工的情况通过公司历史招聘的情况,可容易地得知该公司的用人方

式。若该公司在试用期后少有留下员工,则尽量避免跳入类似公司的陷阱。

2. 密切关注劳动保护法中的保护内容我国劳动保护法的相关条款中有明确规定试用期的待遇,薪酬和签约

方式,该方面的内容知道得越详细越不易受到"陷阱公司"的左右,并且不至于任类似公司随意"宰割".在签订劳

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有疑问及时向法律部门咨询,使自身的权益得到最全面最大程度的保障。

二、薪酬陷阱所谓薪酬陷阱,就是针对薪水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

兑现,或者"缩水兑现".李小姐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该公司做的是一份周报,原先老板约定每月底薪1500元之

外,还有千字150元的稿费。但是,老板付了三个月的稿费之后,突然声称为了节约公司成本,而降低稿费标

准,原来的千字150元变成了千字100元,整整"缩水"三分之一,李小姐的收入大打折扣,却因为合同上对于稿

费没有明确约定而投诉无门。

原因薪酬中有"软成本",所谓软成本,就是当初没有明确商定价位,而只有口头承诺的那部分薪酬,那么

其变动的空间和额度就难以预估了。再加上没有法律的相关保护,其实现机制更加"灵活",严重一些,可以

说,可付可不付。

对策 1. 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

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将价位和承诺落实纸头,以保护个人劳动利益,若实在难以避免该类"软性成

分",便至少界定一个上下限,以保障最基本的利益和最低收入。

2. 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若试行一段时间之后,薪酬待遇仍不见起色,或可兑现的承诺,便可考虑重新规

划薪酬方案,果断采取措施。向老板提出待遇的不合理性,并要求给与解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可充分

考虑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你下一步职业发展的正向积累,如果对你的职业目标很有帮助,那短期的薪资问题不

必太顾虑,如若不是,则很有必要另寻新的发展出路。

三、升迁陷阱升迁陷阱通常发生在上司永远不兑现的升迁承诺,和不断多出来的工作时间上。张

女士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车间主任,工作踏实勤恳。由于工作关系,张女士认识了另一家同行业的老总。这位老

总表示常识她的才华,坚持要聘请她做自己的助理,薪水翻倍,并承诺房车等待遇。面对老总的再三邀请和优

厚的条件,她经过一定时间的考虑,向自己目前的公司递交了辞呈。然而,不到一个月,跳糟的公司由于经营

决策失误,经济效益急剧下降,张女士薪水不但不能得到原先的承诺,反而较原公司降低了将近一半,她后悔

当初没有仔细了解这家公司就仓促跳槽实在太糊涂。

类似情况也有在本公司内部出现的。老总一再提出升职加薪的承诺,但工作量加上去了,薪水却迟迟不

前。这些都为升迁陷阱。

原因主观方面:对公司实力考查不足。通常加薪升职的承诺,是不会轻易许诺的。轻易的许诺往往不

易实现。在对公司的实力没有全方位考查的情况下相信公司的升迁许诺,往往是被利用了迫切要求薪酬上升的

心理。

客观方面:公司内部能力不足。许多公司本身也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对自身实力考查不足,急于留住

人才,而单方面地通过牺牲财力留住员工。财力固然是一方面,但在本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便不可能"挥金如

土"了。

对策 1. 调查公司实践可运作能力及发展前景面对可观许诺,在被这些许诺诱惑之前,一定保持

头脑冷静,考查许诺实现的可能性,按照许诺进行运作的实践性有多少,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市场做得是

否到位?思及这些方面,再做衡量。

2. 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可通过适当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以解决个人加薪的需求。

四、黑中介陷阱

黑中介陷阱,通常是利用中介公司为载体,进行非法职业中介活动,骗取报名手续费及中介费。

张先生是一名下岗职工,接受职业再教育后,想到一家职业介绍所想找份工作。一"面容和善"的中年妇人

详细地询问了他的经历、特长及对工作的要求后,让他填写了一张招聘表,收取了100元手续费,让他回家等消

息,并保证说能让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张先生在家等了将近一个月,仍无消息,打电话咨询也总是忙,当

他再次登门找到那家职业介绍所时,发现已是人去楼空。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经常有人也是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职业介绍所,有的甚至空等近1年,花了近千元

钱,工作仍没有一点着落。也有刚毕业的学生,由中介所介绍一些"不十分明确"的工作,结果被介绍去了一些

色情场所或从事非法传销等。

原因:求职者落入黑中介陷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主观方面,

求职者的轻信。由于求职心切,求职者在不了解中介的背景和实力的情况下盲目轻信;客观方面,对于职

业介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对策 1. 谨慎选择中介公司选择一家有资质的中介公司十分关键。正规的中介公司有严

格的手续和营业

执照。寻找可信度高的知名品牌中介公司,相对地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增大。所以宁可稍多花些中介费,也要

找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公司。

2. 仔细考察中介程序可信的中介公司,其业务流程不单单是"人性化",给你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更重要的

是一切程序非常明了,收费合理有据。

五、补缺陷阱补缺陷阱通常是公司利用某职位空缺,让在职人员兼职,以变相压榨劳动力的方式。

小赵工作的公司里有一个职位的员工突然辞职,一下子找不到人代替,就请小赵兼任该空缺职位的工作,承诺

给予加薪1000元,实际上那份工作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得罪人。开始还是说暂时的顶缺,很快就会招聘,可是一

直招不到合适的,时间一长就不提招聘新人的事了,一直由小赵兼任着。于是,小赵就成了拿一份工资打两份

工。

原因产生这种陷阱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内部职责不明。通过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进一步分析表

明,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中小规模,人手不全或者资金调度有限的情况下。不管是补缺人员个人软弱造成的下

发职责不明,还是上司给与的职责不明,都是造成员工吃亏的陷阱。

对策 1. 将加班算入工资薪酬中,一定要保证双份工作的工资待遇。仅仅承诺加薪实际只是"障眼法".薪

酬不公可以提出,因为双份工作而产生的加班无论如何不可能按照一份工作去计算。在这方面去寻找回报和公

平是可行的。

2. 向老板或明或暗提出两份工作的情况,可以恳切指出兼任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向上司表示情况不是为了

恶化同主管的关系,而是为自身寻求一个公平的环境。在付出了劳动的同时,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是落入陷

阱的征兆。

3. 可以在得不到适当回应的情况下,只保证本职工作的工作质量。在不能得以适当解决,而尚未寻求到明

朗的新的职业规划前,可以在工作态度上,只保证本职工作的工作质量。而多余的工作,能兼顾即可。

职场新人哪些陷阱前你需擦亮眼睛

职场新人没有刚刚找到好工作,明天就想辞职的。在进入新环境时,学会适应,避开“陷阱”很重要。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为您挑拣出职场新人容易忽视而不自知的几个“陷阱”,仅供参照。

Don’t do this!

Don’t1:站错阵营。

如果你进入了一家有严重“阵营政治”的公司,那么就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站错了队伍。在仔细观察之后,要高调地站在你所向往的比较高层的阵营,这样你才不会被别人当成攻击时的对象。

Don’t2:谈论公司的负面言论。

要知道,一旦你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员工,那么你就要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坚定不移地表示对公司的支持,更不能抱怨上司、老板,或者公司的政策。如果你觉得在某个方面有疑问或者有好的建议,那么直接找相关的决策者一对一地交谈。

Don’t3、:与人事部门的人闲谈。

当心,人事部门可不是专门为你设立的,所以你可不能毫无保留地把你所有的想法、问题或者是负担都跟他们说。要知道,和他们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基本上就相当于坐在公司大老板的对面。如果你确实有非解决不可的困惑,那么不妨求助于你的朋友,或者找个公司以外的专门的咨询部门请教一下。

Don’t4:跟同事聊聊小道八卦有助于促进办公室和谐。

偶尔在私下参与一下或许无伤大雅,但如果你热衷于各种蜚短流长,还和与你有同好的人混在一起,那就太危险,你失去的不仅是同事的信任,可能还有自己的前途。

Don’t5:爱出风头。

记住,你在会议上提出建议、做策划、贡献自己才智的最终目的不是出风头,让大家都注意到你,而是支持上司、老板和公司的工作。在还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力之前,虽然冒然出谋划策或许会帮助上司解决燃眉之急,但当危机过后,你的上司说不定就会觉得你的存在对他来说是种威胁。所以,除非你确定你的上司是那种不怕其他人才智威胁的人,或者在危机关头上司主动向你求助,否则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

Don’t6:电子邮件或者即时消息发送给了错误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小心将一个笑话的网页发给了上司,又或者把根朋友抱怨工作的消息发给了人事部门,将会有什么样的恐怖后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将每一封邮件都当做是可以在公司内部传阅的文件那样来写,也尽量避免和朋友在上班时间聊天。这是确保职业安全的有效手段。

职场情商提高小技巧:

情商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能使人们摆脱过去只讲智商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宿命态度,只要通过不断学习,正确面对情绪的变化,就有开创美好前景的机会。就是说,情商是在后天的人际交往中养成的。它形成于婴幼儿期,成熟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心理学教师李湘认为,情商的高低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成长历程。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与其父母的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它给孩子打下了的是情绪基础,而社会环境又决定了孩子的情绪模式。

其次,就是不断学习,自我塑造、自我培养。学习中,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她认为,情绪只是外在的表现,本质其实还是具体的事件,就是说,情绪管理的正确与否,决定于一个人主观认识的能力。

当然情商也不是很难提高,这里面还有些技巧。许夏给出了几个简单方法。

每天带着积极向上的思维和愉快的心情到工作环境中去,要多想别人的优点,接人待物要面带微笑,每天给自己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周边的环境越好自己的心情就会越愉快,自己的心情越愉快周边的环境就会越好。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要拿自己的心态去影响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倾听。同事间要多用礼貌用语。

工作中要学会弯腰(谦虚),不会弯腰的人永远不会有直起腰板的那一天。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无聊的假期生活……”大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大多都是出于这些目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了他们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使得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生。 案例1: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 某大学2004级的学生小马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时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从11月10日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小马说,几经考虑之后,11月12日,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街道口的某大厦上的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120元的“信息费”。 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她们一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询问时,中介找了几个公司让她们去面试,而面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 据小马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 案例分析: 首先,由于大学生和中介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只是合同关系,并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一定要选择合法的正规中介。最好对这个中介有所了解,看看他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的软硬件配备,工作人员的多少,是否有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等相关的合法执照证件,还有把中介老板等人的电话记好。几个人一块有个照应,在工作之前把押金问题,工资问题都谈好,特别是押金的退回,工资的发放时间等。 其次,要熟悉相关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无权收取求职者抵押金、风险金等费用,兼职单位要求交纳押金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上当。 最后,如果发生求职纠纷,要采取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若上当受骗可到相关劳动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案例2:学生找兼职,一天被“忽悠”两次 这天,小兰起了个大早,和11名同学一起,跟着中介公司在学校的学生“代理”(一名大二女生),坐车到丁字桥参加公司面试。广告说明要招食品促销,报酬每天40至60元。没想到,到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撂下一句“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叫坐了一个多小时车的学生回去。好在还有另一个巧克力促销员的机会。小兰跟另外9名同学准时赶到另一“学生代理”指定地点。小兰和同学们一直等到12点,“学生代理”才出现。“是个女生,个子小小的,卷发。她说每人要先交30元中介费,交了就面试。面试不成功就退还”,在不愿丧失机会的心理下,小兰和9名同学交了钱。“代理”打了一个电话,商厦里出来一位姓王的女主管,自称分管该商厦的巧克力促销。“主管很漂亮,穿职业装,拿着公文夹,看起来是个领,讲普通话,很热情”,小兰和同学们打消了疑虑,觉得“她不可能是假的”。不过,小兰仍有疑惑:面试地点不在公司,竟然在商场大门口的顾客休息处,在众目睽睽下进行。当时,小兰心底宽慰自己:“这是考验。”小兰第一个接受面试,“主管”好像也特别照顾,问的问题最多,但也不过两三分钟。整个面试过程持续不到30分钟。小兰要求当场给出面试结果,主管以“伤自尊心”为由拒绝,并说21日前最后答复。小兰无奈地回了学校,心里隐隐约约觉得不踏实。果然,小兰当天下午就打不通“学生代理”的电话了。第二天,她和五六个交钱的同学再次赶到商厦

你所不知的八大类职场岗位陷阱多

你所不知的八大类职场岗位陷阱多 一是“偷梁换柱”招保险代理 一家广告公司招聘“储备人员”岗位,但在面试中不断询问应聘者营销能力等情况,并介绍保险方面的业务。事实上,这家企业是代理一家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员,为吸引求职者而发布较为动听的岗位名称。对此,专家建议,求职者可在面试中多了解应聘职场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 二是借招聘程序员“顺手牵羊” 一家软件公司以招聘程序员为名,在“笔试”中要求求职者编写程序,8名求职者的试题各不相同,但8段程序恰巧合成了一个项目,考试结果则是无一人被录用。专家建议,在不能判断招聘方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求职者应注意自己留存一份劳动成果,要求招聘方签字证明,避免落入“智力陷阱”。 三是招聘期货交易员“醉翁之意不在酒” 施某到一家公司应聘期货交易员,公司表示当即录用,并要求他付2万元开户操作作为培训,待他付费开户后就不闻不问不予录用。 四是借计件制工种“趁火打劫” 一家工具厂招用钳工,约定月工资为750元,根据计件数量支付报酬,在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工人提出加薪,但企业解释称“最低工资标准不适用于计件工”。专家提醒,员工可对劳动定额标准过高的企业向劳动部门投诉。 五是以“见习岗位”为名“浑水摸鱼” 一家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明确表示月薪为2000元,但招聘后却与员工签订“见习协议”,每月仅支付504元的“见习补贴”。专家指出,发布见习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具有劳动保障部门见习基地资质,否则不得发布所谓的见习岗位。 六是以“考试需买复习资料”为名,实则变相售卖产品 一家公司要求应聘者支付250元购买“公司资料光盘”,背熟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录用。劳动者辛苦复习之后,却发现考试与光盘中资料毫无关系,白白花钱。 七是要求“上岗前先缴费培训” 一家广告公司招聘档案文员职位,面试中要求应聘者先到某某职校付费参加培训,考核后合格方可录用,但培训结束后却告知条件不符、岗位已满,不予录用。

求职风险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论文 浅谈应届毕业生如何规避求职陷阱 课程名称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创新教育考试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任课教师 学习时间:2013 年9 月至2013 年11 月

浅谈应届毕业生如何规避求职陷阱 前言: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骗局。从“校园人”转型为“职场人”,应届毕业生如何才能有效规避求职陷阱?下面对求职中常见的骗术进行了盘点,并列出对策,毕业生务必提高警惕。相对于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令人窒息的传统招聘会,网上求职以免费浏览申请、大量职位信息、随时随地进入等方便性越来越受到求职者的青睐。 但其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不法分子常常利用求职者急于求成的心态,把“黑手”伸向网络招聘。近日,一些人才市场披露了近期发生的一些利用网络求职诈骗钱财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先在网上公布一些薪酬诱人的“招聘信息”,然后逐步索要押金、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报名费、考试费等。 网络求职陷阱之所以出现,一方面,因为网络虚拟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很多的监管行为在法律上缺乏依据;在取证上也存在着难点和证据效力问题。另一方面,一些非专业人才网站的管理人员缺乏正规的管理程序和专业的管理手段,对进场招聘单位资质、信息的真实性、个人招聘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管。 网络求职空间、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陷阱的存在无疑亟待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有关部门应加快网络立法,建立合理的网络规则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把好审查监管关,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办各种讲座或发放相关小册子提醒广大求职者谨防求职陷阱。从而为广大求职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也应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非专业网站中如发现既无审批文号、不留固定电话的招聘小广告,不要轻易去应聘,尤其对于要求交钱的公司要十分警惕,不要错把陷阱当馅饼,给自己带来麻烦。 常见的求职陷阱: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些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些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 大学生有哪些,你了解过有什么样的求职陷阱容易让我们陷入其中吗?下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求职陷阱,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

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所谓考察有猫腻,人人需小心 【前言】有些单位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的面试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并以此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由于应聘者维权意识不强,维权依据往往不足,此类无偿占有求职者劳动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提醒广大求职者,应聘时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注意保护个人研究成果成果,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向面试单位展示固然重要,但要学会有所保留,以免被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利用而造成损失。 案例: 某软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员、美工等岗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工作环境整洁,招聘流程正常,岗位提供的薪酬符合市场价位,一切看似都在常理。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上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规定的编程语言,时间不限,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但不能相互交流,只要能完成目标。一个教室里,八个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几个年轻人无意中发现,看似八段程序,其实恰巧能合整合成一个项目……结果可想而知,八人无一被该公司录用。

专家提醒: 现在正值应届生求职旺季,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在擦亮眼睛挑选自己中意的另一方。然而,就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招聘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却以招聘为幌子,收取简历、组织面试,窃取着应聘者殚精竭虑做出的一份份计划书、策划创意和科研成果。求职者丢了无形资产--思路,却没得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乐得吃上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 类似遭遇“智力陷阱”,也就是劳动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为由而窃取的情况最近屡见报端。专家指出,“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知识产权。这种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极为恶劣。 专家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主要方式有: 1、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

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2019-01-01 1 在家就能赚钱的网络兼职 案例:同学因为闲来无事,想找兼职,在论坛上看到了这个信息:“诚聘打字人员,每天工资至少100元,每天2-3小时,适合在校学生, 。家里、网吧均可工作,工资每日结算。”于是她就联系客服QQ,发送简历。两天后自称是人事部的人来电,通知她已经被录用了,并问她的打字速度,确认她的地址。还问她是等做完任务付工资,还是先付一些定金给她。一般这种情况下,谁都想对方先给定金。不久,对方财务部打来电话说,300元钱已转到了公司给的个人卡上,需电话转账到她的个人银行卡上,随即给她一个400的客服转账电话。按电话提示,她输入了个人账户和密码。后来她发觉不对,去邮政网银查看,对方给她开通了电话转账,卡里的钱已被取走。 延伸:对于这样在家就能做的兼职,不同的网站有自己不同的行骗路数:要求输入手机号码从而骗取手机信息费;要求输入银行账号、密码从而盗用银行卡资金;要求交纳押金而骗取金钱、要求先交纳一定的钱作为邮寄手本的邮费等等。 2 “境外就业”的美丽谎言 案例:南汇女工被困南非事件就是黑心中介惹的祸。受害者之一方小姐说,她前向中介交了3.7万元人民币的“劳务费”,可回来时,厂主只还给她1.17万兰特(约合1.5万元人民币),加上警民中心资助的1000兰特,总共也只有1.65万元人民币,损失了一大半。其他女工的情况也是一样。而在她打工的8个月里,只出去过两次,其他时间都在厂里打工。每天早上7点起来,一直做到晚上10点,几乎天天如此。方小姐说:“那里简直就是一个监狱。虽然警民中心一直督促厂主,可这个老板太黑心,总有借口不还我们钱。” 延伸:目前非法境外就业中介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以出境旅游和商务签证代替务工签证,出境就业者没有工作许可证,相当于“打黑工”;二是无照经营的境外就业中介;三是无视任何限制收取高额中介费;四是非法中介机构无视广告法和有关劳动保障法规,乱发假广告,吹嘘境外就业能挣到高额报酬;五是非法境外就业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什么单子都接, 《》()。 3 招聘三百余人只为形象炒作 案例:高女士在某媒体上看到一则大幅的招聘广告,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招聘职位和职位描述。她欣然前往应聘后,却意外得知,这个所谓的招聘广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高校学生上当受骗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受骗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高校学生受骗不但给自己造成了物质损失,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高校诈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受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保护我们大学生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针对不同类型的诈骗案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骗措施。 兼职被骗 时下,不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或暑寒期时间打工,亦或是做兼职,在此过程中,常常遭遇许多陷阱。在此编者温情提示:大学生应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侵权行为时应及时投诉,注意维权保护自己,切莫让不法中介或是骗人黑公司得逞。 典型案例一:吴爱岚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文法系学生 今年11月10号,吴某(大二学生)在赶集网上看到家教信息,中午被对方“家长”约到一家高级酒店吃中饭,说是见一面再商量其他事宜。吴某信了,并按时赶到了一家指定

的酒店。期间,对方点了很多菜之后,借口有事然后中途离开,顺手“牵走了”几条名烟,留下吴某一人坐在那里……结果报了警。 典型案例二:尹杰某高校电子系07级学生 今年放暑假前看到校园里贴着的招聘启事就报了名,随同其他同学一起去了北京。到达目的地后,事先说好的接送车辆没有出现,就滞留在候车室里,许久之后,终于等来了那个公司的人。他说的待遇和招聘启示上说的几乎是天壤之别:工资低至最低标准以下,待遇,提成,奖金,休息日没有,并且身体素质要求也相当高,最后说:“来这里打工的人员已经趋于饱和,现在不同意这些条件,你们在这里就没有着落了,可能就无法生存下去。”由于不堪忍受如此苛刻的条件,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赶快买了张车票仓皇逃离了令人向往的北京…… 典型案例三:刘新铎某高校土木系06级学生 3月,3人(他和另外两名同学)根据枣林街旁一招工启事上所标明的地址去应聘,然而却找不到招聘者,无奈,又打启事上的电话,在联系人的指引下,找到了联系人的办

招聘陷阱

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 (一)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职业顾问指出,某些招聘企业利用很多求职者求职心切,在交保证金后没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职位已满,钱也不会退还。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实际应该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迫使求职者知难而退。 许多非法职介会向求职者收取"服务费"、"信息费"等等。求职者交钱之前,中介机构承诺招聘信息浩如烟海,总有适合你的职位;可一旦付了费得到了那些信息之后,要么是单位不需要招人,要么就是对口职位刚刚招聘完毕,总让你不得所愿。事后才知是场明摆着的骗局,软弱者自认倒霉,较真者也追讨无门。 小贴士: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待遇诱人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帐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等到求职者直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小贴士: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三)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 为了积累自身知名度,一些小企业会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是企业发展前期的必经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租下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最便宜的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他们一旦参加招聘会都会挂出巨幅宣传画,将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数十分钟,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 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有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了半年甚至更久,只招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此举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贴士: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

大学生毕业求职陷阱案例

大学生毕业求职陷阱案例 大学生毕业案例有哪些,求职陷阱主要是什么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大学生毕业求职陷阱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面对这样的诱惑,你会动心吗?两位表演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 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到成都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经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推销。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至80元。原来,这家公司采用这种“招聘”办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 据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这样将一些应届大学生挡在了“门”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一截”的感觉。因此,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无经验

也可”等字眼时,就会眼前一亮,不加思索地争着填写履历,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最后可能吃亏。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屡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犹豫地交了这笔钱。半个月后,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还保证金,他却拿不出凭据。 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一名同学经职介所介绍,应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公司提出为了提高其工作业绩,公司将对所有新进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公司将邀请某某大学知名教授来讲课,因此这笔费用(280元)将由个人承担。当该同学犹豫不决时,对方工作人员劝说:“培训后,你终生受益,这笔钱出得值得。”听这一说,该同学想通了,便交了培训费,结果讲课的并非什么知名教授,当培训结束时,公司通知他:培训不合格,你被辞退了。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招生就业指导处二○一二年十二月汇编)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受骗案例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现在这种骗术十分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电话号码,就出现了类似的骗局。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由于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提醒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惕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一: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人单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现,其他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职场新人:谨慎绕开“表现陷阱”

职场新人:谨慎绕开“表现陷阱” 表现积极的陷阱之一: 乐于受人指派 你总是想:我是新人,我多做事,总可以挣得正面的印象分吧。其实不然。 超过七成的新人以毫无怨言地受人指派来表现他们的谦虚、肯干,即便发展到最后,直接上司和资深同事以纯私人的事宜来麻烦他们,他们也不好意思拒绝。我是新人,我多做事,总可以挣得正面的印象分吧。还有一点就是,艺术地拒绝别人,很伤神的,还不如有求必应更省事,也能挣得一个好人缘。 这样的好人缘不能要 问题是,你挣得的这个好人缘,对你的事业发展有没有用?在你心甘情愿地陷入大量事务性工作以后,同事对你的印象竟是:他乐于做这些事,说明他身上有一种保姆情结,这样的人大体适合做一些被动的工作,是缺乏创见和个性的。 你是不是很冤枉?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你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却被说成一个在工作中缺少主动能力和主动意识的人,只能在别人的计划中以谦卑的姿态分一碗羹吃。你不禁委屈道:人心不古啊,我这样对他们,竟换下来他们的感激,反而被他们鄙薄。 当主角而不是永远的配角 事实上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质变:当你偶尔帮助别人做一些事务性

工作,并一再强调自己的分身乏术时,别人感激你;而当你想瞩目的关键一条是,不要过早地拥有配角意识。替主角们可以做一些事务性工作,但这是有代价的,需要同时也让他帮别人做一些琐事来偿还,主角不会以做事务性琐事为乐。 摆脱被指派僵局有两条需要共勉:一是要确立主角意识,不要一上来就以配角自居;二是以平和的态度去指派那些指派过你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接受指派不仅仅是出于善心,也是出于责任和友谊。在你的同事学会换位思考前,不要经常随意接受他们的指派。 表现积极的陷阱之二: 沉迷加班惯性 你每天在办公室呆到很晚才回去,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你觉得自己很勤奋,其实不然。 没有很强的限时任务压力,你习惯每天在办公室呆到很晚才回去,连双休日也不例外。双休日公司餐厅不开张,你宁可买碗仔面吃,并为自己与电脑留守岁月的执着生出一丝悲壮感。那一日你刚刚泡好碗仔面,恰逢公司老总下来巡查,让他打捞到你勤勤恳恳的背景,令你好一阵猜测与兴奋:你这一茬新人中,最有晋升希望的人,是你吧! 主管眼中能张能弛的员工才好 然而你忘了去看周一上班时,部门主任和同事嗅见办公室里一股子弥漫不去的碗仔面气息时,他们含意复杂的表情。中层主管Heien 说:我也是从新人走过来的,他们在3个月内把办公室当家,我觉得

17个面试陷阱问题

17个面试陷阱问题 招聘面试的问题也处处存在陷阱,那么下面为大家介绍17个面试陷阱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可以请你介绍下自己吗? 陷阱:介绍自己时往往很容易跑题,说到自己的个人生活,而这却是面试中万万不能出现的情况。 化解锦囊:直击重点,围绕着自己将如何为公司带来价值来阐述。可以将自己的成就分成两三个小点逐一说明。记住,你说过的所有内容都是给面试官留下不同印象的基石哦。 2.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 陷阱:这个问题十分狡猾,因为往往应聘者并不知道面试官希望找个什么性格的人。再加上人的性格往往很复杂,因此用一个词来形容也相对困难。 化解锦囊:小心回答。首先你要了解你应聘职位的特性,例如会计师的应聘者应避免用“有创意的”来形容自己,而设计师

最好不要用“准时”来描述自己。挑选一个最符合职位,又适合 自己的词来形容吧。 3.相对于你申请的其他公司,我们公司的这个职位对你来说 有什么不同? 陷阱: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你还申请了其他公司吗?” 如果你回答“我只申请了贵公司”,聪明的面试官哪里会相信呢? 他们反而会认为你并不诚实。但如果你又大肆夸奖其他公司,面 试官又会傲娇地不高兴。 化解锦囊:你可以这么说:“我也正在与其他几家公司接触,但是我还没有想好哪一家最适合我的未来发展。”这样的回答既 正面又不伤面子。 4.请说出三条你的缺点和优点。 陷阱:面试官很喜欢用这个问题来找到拒绝你的理由。任何 一条回答不会都可能导致直接失败。你提出的优点可能并不适合 这个工作,缺点如果最终无法自圆其说也是很危险。 化解锦囊:面试官喜欢听到适合这个职位的优点,而你的缺 点却不能影响你在这个职位上的表现能力。这个问题一定要提早 准备,现场想可来不及哦。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导语: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对求职陷阱的担忧,以下为大家了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防患于未然,不要掉以轻心~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陷阱一、广告噱头骗骗人 广告噱头骗骗人,收取费用“吓死人” 近来发现极少数培训机构或培训公司以发布招聘信息为名,通过在招聘信息中撰写诱人广告用语,实则为其所谓招聘的岗位所对应的培训课程进行宣传,甚至向求职者推销培训教材及相应的产品。临汾市人才市场提醒广大求职者,这类单位往往抓住求职者渴望高薪,并希望短期即能速成的心理,推出一些销售、创业类的培训课程,将从事这些工作所得报酬进行夸大描述,并配以一些诱惑性的话语,吸引求职者前去培训,以到达收取培训费和推销商品的目的。 案例: 某商贸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条岗位名称为“网络销售员”的招聘信息,并在岗位描述中写道“网络销售的成本相当的低,开展的费用又相当的小,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费用。只要在家有一台电脑即可进行自己的创业之路,很多通过网络至富的人,起初都是白手起家,慢慢的自己就做起了大老板。网络销售不仅仅成本低,而且利润非常丰厚。只要您能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必然成功!”通过分析网络销售的好处,吸引求职者对网络销售员的工作的兴趣,随后的话

语便显现出其真实目的——“如果您觉得对自己有信心,网络绝对是让您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专业最完善的培训,让 您在网络销售过程中更快人一步,解决您在网络销售中的不必要的麻烦。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 专家建议: 许多人会为案例中的这样一条极具诱惑力的招聘信息所吸引, 对“网络销售”蠢蠢欲动,然而细细想来,便很容易识破这样一个骗局。 1、作为一家商贸公司,对外培训远远超出了其经营范围。如果是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其培训完全是合理合法的,大可通过广告媒体发布培训信息,而不用借助招聘渠道用招聘作为幌子。 2、一眼就能看出招聘和培训都是这家公司诱以赚钱的美丽外壳,求职者涉足其中后,其培训收费可能相当“野豁豁”,而且“网络销售”本来就十分虚拟,这样的培训又无凭无据,一旦发生任何问题,求职者或培训学员将无从求助。 3、“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甚至有向求职人员推销商品之嫌。 4、目前,还有部分不法的培训机构,为了拉揽培训生源,通常会和企业人事勾搭成“连裆模子”,由企业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对应聘的求职者以参加其指定的培训机构的培训作为录用条件,当求职者支付培训费用并参加完培训后,企业再以种种理由拒绝录用。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转)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 寒假即将开始,2008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暂告一段落,在前一段的招聘高潮中,有不少人找到了工作,也有不少同学受过骗。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下面是几位受骗毕业生的经历,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借前车之鉴,谨防受骗。 押金陷阱 案例一: 长春市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张某从10月中旬起已投出了60多份简历,均石沉大海。 11月20日,张同学打开自己的邮箱,发现了一封来自广东省粤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回信,信的大概意思是:企业看到她的个人简历之后十分满意,已决定录用她,并为她建立了个人档案,2006年毕业之后,即可到该公司上班,工资待遇每月3000元。为了避免张同学进行多项选择,公司决定先向她收取200元的抵押金,并附上了公司的账号。 “当时我真的太高兴了,就像看到了曙光,我一直就想到南方发展。看到要求交抵押金时,我确实犹豫了,但是转念又一想,不能因为200元钱而失去这么好的机会啊,所以第二天我就把钱汇过去了。当我在23日打那个公司的电话询问钱是否到账时,发现所有的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占线,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联系到这家公司。”张同学说。 案例二: 江西省南昌市某高校学生小刘在日前看到一则招聘兼职办事员的广告,便按照广告上的信息来到了人才交流中介广场,并缴纳了30元的报名费。在经过了一家科技公司所谓的“面试”后,又向中介缴纳了200元的中介费。与该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时,对方称必须要交300 元的押金,否则就不签合同。接下来的3天“锻炼期”内,招聘单位让他每天走访30家化妆品店,统计近10类资料,并提交工作报表、不少于1000字的工作记录。小刘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提出要中止合同,用人单位即以违约为由,扣下了300元押金。 类似的问题不止出现在小刘一个人身上,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有在应聘时遭遇陷阱的经历。一些单位利用大学应届毕业生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的做法,主动致电求职人称其已被选中,待大学生上门面试时才发现该公司承诺的“理财专员”、“营销助理”,其实只是一些无任何权益保障收入、全靠推销提成的“保险推销员”、“服装售货员”。一些大学生在用人单位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后才被告知,虽干得不错,但专业知

莫陷入职场不道德行为的心理陷阱

莫陷入职场不道德行为的心理陷阱 有一期职场节目有个主题说的是,如果你的老板要你帮 助他潜规则你该怎么办,比如让你安排一个新的女同事单独吃饭,并在酒店楼上开好了房间。色情、偷盗、作假、泄密、贪腐等等 职场里的不道德行为犹如心理陷阱,诱惑着当事人深陷其间,最 后无法自拔。捕鱼的陷阱是一个铁丝笼,入口比较大,越到笼子 内部就越小,像个漏斗。这个设计是用漏斗引导鱼游向陷阱里。 同理,一旦心理陷阱被建立,个人或者组织就被鼓励往一个特定 的不道德方向前行,而后这就会演变为灾难性的、通常无法被简 单扭转的行为。 通常不道德行为无法被简单扭转,因为陷阱扭曲了人们 关于对与错的判断,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这些不道德行为是正确的。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这是陷阱,它们就会变成一张诱捕的网。可 是一旦这些陷阱被确认了,它们也就失去了诱捕的能力,人们可 以更加容易地躲过这些陷阱——就像旅行者如果知道了流沙的位 置就可以轻易地避开一样。当危险被清楚地界定,人们就可以为 避开危险做准备。 陷阱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某些既定时刻,人们的经验冲 动致使他们采取行动,这些冲动是对内部或者外部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有些时候,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行动者失去辨别能力, 丝毫不理会他人的建议。有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还有其他的选 择存在,但是这些刺激的影响力会盖过其他选择的影响力。 不道德行为的心理陷阱主要分为三类:服从陷阱、否认 陷阱和合理化陷阱。每个陷阱里都包括不同的内部和外部刺激, 从而引起人们开始行动,并最终掉进去。

一、服从陷阱—习惯性服从 习惯性服从的养成可能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也叫 原生陷阱。“服从权威”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孩子们最初都会 服从父母—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依靠。而后到了学校里,这个准 则依旧延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知道他们必须服从老师。结果, 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老板要求他们去做什么,大部分人都会不 假思索地快速服从。 如果一个掌权者要求下属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服从 权威这一影响力巨大的外部刺激就会促使属不顾自己的道德原则,直接执行命令。在其他时候,下属可能知道这些命令是不道德的,但是,服从的冲动非常强烈,以至于颠覆了自己的判断。 二、否认陷阱 心理学家认为否认陷阱源于人格的倾向,跟“闭合认知 需求”有关,即寻求一些话题的特定答案,容不得混乱而模糊的 答案。这类人倾向于服从第一时间蹦出在脑海里的答案,而不容 自己有一点点迟疑或不确定,他也不会花很多时间或者从多个角 度去分析答案。 这类闭合认知需求在工作环境中影响更加强烈,使得你 在处理信息时非常困难,比如在有时间压力、疲劳和嘈杂的背景 环境中。当这些条件存在时,它更难以忍受混乱和模糊的状态。 虽然闭合认知需求是受环境影响的,但它也是一种人格特质—某 些人比其他人更能忍受模糊状态。 社会心理学家克鲁格兰斯基(Arie Kruglanski)发明了 “闭合认知需求量表”,以度量人格维度—比如“我经常迅速做 出重要的决定,我很自信”、“在我的观点没有成形之前,我通 常不咨询各方面的意见”、“当我对某件重要的事情感到困惑时,

大学生如何规避求职陷阱

大学生如何规避求职陷阱 大学生刚刚涉足职场,在求职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大学生求职如何避免就业陷阱?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 大学生求职如何避免就业陷阱(一) 1、薪水透明,可能有假 不论是全职或打工,初次求职的新人对薪水常有高于实际上的需求。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即以夸张、离谱的高薪为饵,如欢迎社会新人,薪水3000元起等,诱使求职者上钩。 2、条件宽松,或有隐情 3、粉饰工种,实重业务 市场上推销员等业务人员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但用人单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荐工作往往被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实情。事实上,业务人员不仅直接掌握企业运作的命脉,业务工作更有助于求职者在短期内快速成长,想必是业务人员难寻,用人单位方才出此招数。 4、扣留证件,诱骗无辜

短期打工的求职者一般对求职不作长期规划、经验缺乏,加 之防备松懈,因此,市场上有人设陷阱,诱骗无经验的求职者(尤 其是学生)从事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或用不当手法扣留求职者保证金、证件等,使无辜者受害。 大学生求职如何避免就业陷阱(二) 当下,各种招聘陷阱的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收取各种名目 的费用、以考察为名无偿占用劳动力、编织境外就业的美丽谎言,以及试用期把戏等,都是当前极为常见的就业陷阱。而在一项由12463人参加的调查中,显示有超过五成的人遭遇过就业陷阱,虽然这些不良企业所设的陷阱并不新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的毕 业生掉入此类陷阱,尤其是女生,因为企业针对他们所涉的陷阱 更多,因此女生在求职中被设计的机会也更大。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规避就业陷阱呢?就业专家建议学子们 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清楚了解求职单位的真实背景和性质,求职 前最好是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工商部门或者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等各种渠道核实单位的真实性,确定求职单位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后再投递简历。 一.大学生就业陷阱的表现特征 大学生就业陷阱是指招聘单位,其它机构或个人,利用大学 生的弱势地位(如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就业竞争激烈

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有哪些 以下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八大求职陷阱,大家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被骗。 (一)、虚假广告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 (二)、色情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面对这样的问题或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随便跳入这种陷阱。 (三)、传销陷阱 所谓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 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职者去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限制人身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3000-4000元入门费,要么花3000-4000元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四)、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为以下几种: 1. 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4.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 (五)、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就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决非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我们这里所说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而选择、约定的考察期。 一般来说,单位用人有试用期是正常的,试用期的薪水一般都不高,等到转正之后,薪水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很多公司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堂而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求职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求职心切而采用的手段,用于骗取求职人员的财物、个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费的人工。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赶紧一起看 看吧! 一、求职陷阱有哪些: 就业,已成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头之患。“现在的我们就是" 热锅上的蚂蚁",连做梦都想找工作的事。”而今,毕业生们除了 焦虑,还得提防来自不法分子的“就业陷阱”。一项由12463人 参加的调查显示有55%的人遭遇过就业陷阱,其中遭遇收费陷阱、 试用期陷阱、无偿占有智力陷阱的比例最高。 陷阱一:巧立名目,收取费用。 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的屡见不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 的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 这些公司招聘时常常不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要求求职者支付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当他们填满自己的“钱袋”后,就会找 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这是黑心单位最常用的欺骗手法。

陷阱二: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用人单位不允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相当普遍,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都不约定违约金,而在20%有约定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害怕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毕业生之所以没有约定,一方面是不想自己被“套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陷阱三:长期试用,榨取人力。 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最容易遭“忽悠”的就是“试用期”了。试用期过长或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普遍遭遇。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与正式合同期相比,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低,长期耗在试用期内,不仅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陷阱四:弄虚作假,不讲诚信。 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歪曲、编造、美化,极尽包装。这些公司常以高薪为诱饵,迫使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以及约定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还有些不规范的网站和中介机构,通过接取求职简历,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更有甚者,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

各类求职陷阱案例解读

各类求职陷阱案例解读 虚假就业 生活案例:两个多月前,小王从某电脑学校毕业后,按照入 学时学校“包就业”的承诺,小王被推荐到一家数码冲印公司上班。据小王介绍,他们先去参观的公司在某步行街,看样子比较 正规,很多同学报名考试,经过考核,公司招聘了20多名学生。 但等到上班时,他们却被带到上面公司的一分公司。小王说,他 们去分公司上班时,发现里面连台电脑都没有,他们也只是做些 打扫卫生、拉拉东西等体力活;而且公司的规模看起来不大,却从 学校招聘了20多名学生,他们有点担心。果然,上班刚半个月, 公司老板竟然以公司还未开始营业为由,让10多名学生“被迫” 放假,让他们回家等上班通知,其中就包括小王。但放假至今, 她再也没有接到上班的通知。如今,已经过了学校推荐工作的时间,学校不再“包就业”了。来自农村的小王至今仍奔走于各人 才市场,寻找工作。 陷阱剖析:为了抢生源,很多民办学校公然声称“包就业”、“包分配”,但在就业难度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这些承诺往往很 难兑现。为保住学校生源和就业率,有的学校与一些公司“联手”,让刚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可过不了多久,这种实际 上不需要新员工的公司就会以各种名义将学生辞退。而相信这些 虚假承诺的学生,往往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被骗后,又往往不 能或不知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应对建议:对于如上做法,无论是学校或与学校联手的公司,都是有意躲避法律政策方面的规定,并给相关部门处理这类事情 造成难度。学生只有积极搜集学校“假就业”、公司“假招聘” 的确切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注水”招聘 生活案例:一个多月前,吴女士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 会计,招聘广告上标明月薪1500元。经过简单面试后,吴女士被 告知符合要求,已被录取。但当吴女士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 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公 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于是吴女士被分到了房屋租 赁部门,并定了2000元的租赁任务。从此,吴女士开始四处奔跑,陪顾客看房、谈判价格,但对于缺乏销售经验的吴女士来说,完 成2000元的销售任务非常难。到了月底,吴女士为公司赚得租赁 中介费1100多元,但是公司还是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 了与吴女士的劳动关系,并只发给吴女士500元基本工资。 陷阱剖析:职场中,“注水”简历很多,但是“注水”招聘 信息也不少。名为招聘会计,实则招聘业务员;新人永远被认为 “试用期不合格”而遭辞退;先购买产品后上岗……种种“注水” 招聘让求职者深受其害。这类公司不直接以收取求职者钱财为目的,却变相让求职者免费为其工作,或通过招聘向求职者销售产 品等。这类骗局往往更加隐蔽,骗局被识破周期也比较长,且求 职者受骗上当后也难以收集证据,相关部门监管比较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