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在雕刻上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代表艺术家:巴利(Barry)、卡诺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瓦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年11月1日-1822年10月13日)是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他的作品标志着雕塑从戏剧化的巴洛克时期进入到以复兴古典风格为追求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美惠三女神 -- 卡诺瓦

抹大拉的玛利亚 -- 卡诺瓦

因邱比特的吻而复活的普塞克 -- 卡诺瓦

在建筑上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由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以及后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典特征的副产物。其纯粹的形式,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在建筑方面,杰斐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和法国的苏弗洛所建的“巴黎万神庙”(先贤祠)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弗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美国的白宫,由詹姆斯·霍本和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设计,也属于此风格。

弗吉尼亚大学圆顶大礼堂 -- 杰斐逊

白宫北面

白宫南面

←先贤祠↓

英格兰巴斯的帕特尼桥 -- 罗伯特·亚当

在美术上的表现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表现特征为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达维德在大革命爆发前夕,从罗马留学归来,他非常成功地展出了他的绘画《乞食者贝里塞赫》。随后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沙龙上展出,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1789年他创作了《布津蒂斯》,这幅画具有明显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战的意味。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19世纪初期,在达维德无可置疑的领导下,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取得了胜利。

达维德的学生安格尔不久成为当时最有独创的艺术家并被推崇为古典画派的首领。新古典主义从达维德到安格尔是一个转折,从描绘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从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安格尔的一生艺术活动极为活跃,他的女性人体和肖像画成就最高。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对欧洲的一些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其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同时期的英国绘画。当时一大批优秀的画家活跃在画坛上,其中有风景画家威尔逊、桑德比和动物画家斯塔布斯。富塞利则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英籍瑞士画家。明显受新古典主义影响的画家还有巴里、韦斯特。同时期的德国画家有希克、科赫和杰内利。

荷拉斯兄弟之誓–达维德

大宫女–安格尔

贝尔登肖像–安格尔

泉–安格尔

在音乐上的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中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的流派和思潮(如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捷克作曲家 A.哈巴的微分音音乐等),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风格发展过程。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层出不穷。从20年代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一种音乐流派。

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

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

作为体系而对后世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以意大利作曲家F.布索尼和俄国作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

在居室设计上的表现

“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点。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2、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上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3、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式样的大致轮廓特点。

4、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往往会照搬古典设施、家具及陈设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

5、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

新古典主义去芜存青,保留了路易十四风格的线条,去除了线条上过多的繁杂装饰;保留了细节,却又不过多的细节堆杂以至于失去重点;保留了镶花刻金,却又不是满眼金晃晃的让人眼拙。这种保留了材质、色彩、风格,摒弃了过于复杂的线条、装饰、肌理,却没有丢失性格,仍然可以强烈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和浑厚的文化底蕴,便是完美折中主义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这种多元化和可伸缩性,便是新古典主义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独到之处。

新古典主义风格详细介绍1

新古典主义风格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二、新古典主义风格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概念,而古典主义指的是地中海文化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包括古埃及和哥特建筑。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传袭已久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扬弃,既传承了古典主义那种肃穆、大气和精细之美,又摒弃了其过于繁复和浮华的表象,在立足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的科技和工艺,大量吸收新的美感形式,从而,与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能够表现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中国的第二次新古典主义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直到今天余波未止。80年代的建筑大多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的、符合实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朴素的国际式盒子。这些建筑普遍风格单一、没有个性,缺少建筑细部,对运用现代材料、技术,符合当代美学原则,表现先进文化的现代建筑之美,认识不足或认为高不可攀。相反,典雅精致、构图严谨、装饰性强、豪华高贵的“欧式建筑”却很容易被接受;那些原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神权的柱廊、穹顶或凯旋门式的建筑语言在大众的眼中变成了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欧陆旋风”。从内容上看,所谓的“欧陆风”是简单的把西洋古典建筑的某种柱式、山花、罗马式穹隆圆顶、哥特式尖券或文艺复兴花饰、线脚等造型元素,直接堆砌运用到立面设计中,而这些造型元素各自及整体的构图比例、组合关系往往不能严格遵循古典建筑的原则和章法,最后成了一盘西洋建筑符号的“大杂烩”。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欧陆风是一次有力的反驳和净化,它讲求血统的纯正、形式的地道、制作的精良、与趣味的高贵,主导建筑风格是明确的而不是拼凑感十足的。在设计实践中,新古典主义的市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里的中高端住宅。首先是由于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容易被认同的品质感;同时由于其采用较为繁复的装饰和线条,会增加一定的实施难度和成本;中高端住宅的开发商更容易接受新古典主义风格。二是近郊区的高舒适度住宅。人们之所以选择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Classicism & Neoclassicism ?Classicism is a type of literary tradition or aesthetic attitudes or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art of Greece and Rome.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 Classicism refers either to the art produced in antiquity or to later art inspired by that of antiquity. ?Neoclassicism always refers to the art produced later but inspired by the ancients, which, of course, excludes the ancients themselves. ?Classicism, by the standards of many critics, is not necessarily defined by the boundaries of time. Thus the terms Classicism and Neoclassicism are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hen used to refer to an aesthetic attitude, Classicism invokes those characteristic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rt of antiquity: harmony, symmetry, proportion, balance, smoothness, order, clarity, restraint, universality, reason, logic, form, discipline, and objectivit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people equated Classicism and beauty. ?By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authoritative equation of Classicism and beauty was challenged by longings for the sublime, so that romantic fantasies, suggestive allusions, and bizarre inventions came to be more highly valued than classicist clarity. ?In England, Classicism in literature arose later than in France and reached its height in the 18th-century writings of John Dryden and Alexander Pop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S. Eliot and proponents of the New Criticism were sometimes considered classicists because of their emphasis on form and discipline. Neoclassicism in English Literature ?Neoclassicism: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classicism that dominated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the Restoration to the late 18th century. Modeling itself on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neoclassicism exalts the virtues of proportion, unity, harmony, grace, decorum, taste, manners, and restraint. It values realism and reason over imagination and emotion, mobilizing a utilitarian language of common sense, conventional imagery, and accurate diction. Wit and satire flourished in this period, as did the ode and verse written in heroic couplets. The theater featured heroic drama, written in verse, and comedies of manners, written in prose. ?Neoclassicism was a movement whose artists looked to the classical texts for their creative inspiration in an effort to imitate classical form. The writers in particular drew on what were considered to be classical virtues—simplicity, order, restraint, logic, economy, accuracy, and decorum—to produce prose, poetry, and drama. Literature was of valu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ability to not only delight, but also instruct. ?What these writers longed for began as a reaction to the Renaissance. Neoclassicists believed in Greek ideals, in restraint of passions, and valued communication as an exchange rather than individual self-expression. The Renaissance celebrated human potential, individualism, imagination, and mysticism. In contrast to the Renaissance, neoclassicists saw humans as being limited in potential and imperfect in form. They distrusted innovation and invention and believed in exercising restraint in personal expression. The efforts of the neoclassical writer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a polite, urbane, and witty art form that was as instructive as it was entertaining. Alexander Pope (1688-1744) ?English poet, wrote highly polished verse, often in a didactic or satirical tone. ?he brought the heroic couplet to ultimate perfection.

英国文学 第二章新古典主义时期

The Neoclassical Period I. John Bunyan novelist. His masterpiece is The pilgrim’s Progress. As a stout Puritan , he had made a conscientious study of the Bible and firmly believe in salvation through spiritual struggle. The Pilgrim’s Progress is the most successful religious allegor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ts purpose is to urge people to abide by Christian doctrines and seek salvation through constant struggles with their own weakness and kinds of social evils. II. Alexander Pope poet. Pope made his name as a great poet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An Essay on Criticism in 1711. The next year, he published The Rape of the Lock, a finest mock epic. For him the supreme value was order---cosmic order , political order, social order, aesthetic order , and this emphasis on order found expression in all of his works. He strongly advocated neoclassicism, emphasizing that literary works should be judged by classical rules of order, reason, logic, restrained emotion, good taste and decorum. III. Daniel Defoe a novelist. Robinson Crusoe, an adventure story very much in the spirit of the time, is universally considered his masterpiece. He wrote four other novels:Captain Singleton , Moll Flanders,Colonel Jack and Roxana, those novels deal with the personal history of some hero or heroine, usually a whore, a pirate, a pickpocket, a rogue or some other criminal. In most of his works, he gave his praise to the hard-working, sturdy middle class and showed his sympathy for the downtrodden, unfortunate poor. Defoe was a very good story-teller. The realistic account of the successful struggle of Robinson single-handedly against the hostile nature forms the best part of the novel. Robinson is here a real hero: a typical eighteenth-century English middle-class man, the pioneer colonist. IV. Jonathan Swift a prose writer and a master satirist. A Tale of a Tub and Battle of the Books established his name as a satirist. His A Modest Proposal is generally taken as a perfect model. His other works are: The Drapier’s Letters , Gulliver’s Travels Gulliver’s Travels: Swift’s best fictional work, the book contains four parts. Its social significance is great and its exploration into human nature profound. In his writings, although he intends not to condemn but to reform and improve human

新古典主义住宅建筑风格探讨

新古典主义住宅建筑风格探讨 易涛唐佳佳 一、研究意义: 通过对近5年来北京地区新古典风格楼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明确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含义,并尝试分析总结设计的主要手法及难点处理,为今后我院的新古典风格建筑立面设计提供借鉴。 二、主要内容: (一)新古典主义风格概述 1. 含义 新古典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概念,而古典主义指的是地中海文化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包括古埃及和哥特建筑。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传袭已久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扬弃,既传承了古典主义那种肃穆、大气和精细之美,又摒弃了其过于繁复和浮华的表象,在立足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的科技和工艺,大量吸收新的美感形式,从而,与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能够表现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 2. 发展过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中国的第二次新古典主义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直到今天余波未止。80年代的建筑大多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的、符合实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朴素的国际式盒子。这些建筑普遍风格单一、没有个性,缺少建筑细部,对运用现代材料、技术,符合当代美学原则,表现先进文化的现代建筑之美,认识不足或认为高不可攀。相反,典雅精致、构图严谨、装饰性强、豪华高贵的“欧式建筑”却很容易被接受;那些原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神权的柱廊、穹顶或凯旋门式的建筑语言在大众的眼中变成了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欧陆旋风”。 从内容上看,所谓的“欧陆风”是简单的把西洋古典建筑的某种柱式、山花、罗马式穹隆圆顶、哥特式尖券或文艺复兴花饰、线脚等造型元素,直接堆砌运用到立面设计中,而这些造型元素各自及整体的构图比例、组合关系往往不能严格遵循古典建筑的原则和章法,最后成了一盘西洋建筑符号的“大杂烩”。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欧陆风是一次有力的反驳和净化,它讲求血统的纯正、形式的地道、制作的精良、与趣味的高贵,主导建筑风格是明确的而不是拼凑感十足的。 在设计实践中,新古典主义的市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里的中高端住宅。首先是由于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容易被认同的品质感;同时由于其采用较为繁复的装饰和线条,会增加一定的实施难度和成本;中高端住宅的开发商更容易接受新古典主义风格。二是近郊区的高舒适度住宅。人们之所以选择郊区住宅,除考虑价格外,主要是为了逃避都市的拥挤、压力和冷酷的建筑环境。郊区化、乡土化的居住环境对于追求放松与清新感受的购房者是最大的吸引。因此新古典主义风格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1. 继承了古典主义遵循中心、对称、轴线、等级、秩序、主从等设计原则,强调

现代建筑与新古典主义

现代建筑与新古典主义 在聊现代建筑之前,我们需要先聊聊“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它们听起来似乎是同一样东西,但它们并不同。“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而“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二十世纪初起在全世界各国发生的各种建筑方式和建筑思维方式的探索和成果。 现代建筑的崛起当然不是突然的,据作者所言,它的根源至少要回顾到十八世纪中叶——那时一种新的建筑史观冲击着建筑师的思想,维特鲁威的权威开始被质疑,建筑师们开始记录古代世界的遗物以便建立起一个更客观的工作基础;以及第一所工程学校——巴黎桥梁及道路工程学院的创立,标志了建筑学与工程学的明显分离——不过现代建筑产生的最丰沃的土壤毫无疑问是工业革命。由产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大变革、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都对现代建筑不同流派的产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在文化层面上,要谈论现代建筑,必须要提及的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随着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飞速增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文化结构开始诞生。在这样的技术进步背景下,人们的意识形态变化产生了两种进程——新的知识领域发展出的新的技术机构——和怀疑自身的反省思想导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出现。 启蒙运动促使十八世纪的建筑师们重新评价古代世界,庞贝城的发掘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在那时又重新风行起来,于是被称作新古典主义。建筑师们反对当时装饰过度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古典建筑的精密比例与严格的原则成为建筑师的创作源泉。 第一次新古典主义运动力求剔除华丽的装饰,尽量表现出建筑原有的质朴形态。新古典主义崇尚古典精神,追求构图规整和经典而传统的建筑符号。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新的复古运动,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 维特鲁威把建筑的属性归结为实用、坚固、美观,而建筑师代之以配置、分布、适度三原则,反对过分浮夸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针对巴洛克不规则的柱列、破口的山花和扭曲的柱子,提出了“装饰必须适度”的论点。 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新古典主义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与适应资产阶级社会对新机构的需要紧密相关,它代表了新兴共和国的崛起。新古典主义在掌权者手下达成了妥协,形成了拿破仑“帝国风格”和柏林的“民族文化”。 而后在十九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又分别演变成了两条线——结构古典主义和浪漫古典主义。结构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工程师舒瓦西认为:建筑的本质是结构,所有风格的变化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一种局部对称平衡的画意观念的古典“要素主义”的构图原则被传给了二十世纪的先驱建筑师。

中国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

中国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摘要 中国和西方发生的四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从时间,社会背景,建筑风格,建筑类型 . 对西方建筑思潮中新古真主义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且探讨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 *起后.新古典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建筑 /中国 /西方 正文 1中外四次新古典主义建筑介绍 1. 1西方第一次新古典主义 18世纪的欧洲,正值资本主义早期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代表资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极力倡导资产阶级“人性论”,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正是这种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新兴资产阶级趁机借用古典的外衣扮演进步的英雄角色。 而另一方面, 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贵族生活日益腐化堕落,他们在建筑上大量使用繁琐的装饰与贵重金属的镶嵌,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厌恶。这种建筑风格在资产阶级看来显然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的艺术观。 启蒙运动思想和过分矫饰的洛可可式室内装饰,促使 18世纪的建筑师们意识到其所处时代的崛起和动荡的性质。在他们探求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对古代精密的重新估价来探索一种真正的风格,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无疑成为当时的创作源泉。

由此引起的考古发掘,更使得当时的建筑师们能够把文艺复兴所依据的维特鲁威的古典主义教义与实际的废墟结合起来,进行对照研究。 18世纪前期古罗马城市埃尔库拉诺和庞贝遗址的发现及 挖掘,鼓舞着人们很快探查扩展到位于西西里岛和希腊的古希腊遗址。接着一篇篇详尽的考古报告传遍欧洲,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艺术珍品被运送到各大博物馆。 18世纪后半叶到 19世纪的考古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2西方第二次新古典主义 从 1939年以来,人们逐渐发现现代运动包含严重的内在缺陷,人们对千篇一律的玻璃盒子和“国际式”怨声载道,特别是国际式给欧洲的传统都市和传统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公众对保存和环境的观念彻底改变,从对废气和丑陋的战前城市环境的普遍敌意到把这种环境当作“遗产”以一种浪漫主义和怀旧态度加以接受。这使建筑师进入一种新的建筑思想氛围,一种使建筑师们有可能讨论现代古典主义建筑的氛围。 现代的新古典主义是在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地区文化的基础上,以传统建筑和城市肌理的形式和手法去解决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以期达到恢复传统都市生活的目的。英国建筑师波菲罗斯认为, “古典主义是在传统的滋养下的一种自由意志的哲学”。由于现代运动的影响,使人们长期错误的把古典和传统当作“过时的时尚”来看待,而新古典主义正是要向人们证明,古典主义不是一种时尚,是永远现代的;是能在任何社会发展过程中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人造自然的最基本的关系,而同时又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主义从一开始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民主的理解, 而后来却违背了人们在都市生活环境中所应保持的一些永恒的原则。而新古典主义则是一个新的传统与民主结合的最佳产物。 1. 3中国第一次新古典主义

中外建筑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学习中外建筑史有感 新古典主义建筑简析 The 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 姓名:xx 学号:105203210000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 指导老师:xx

新古典主义建筑简析 题记:中外建筑史讲述中外建筑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作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对中外建筑史所有的史实,典型建筑,建筑风格,细节构造等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方便了以后的学习。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他们的结构比例让作者惊叹。但由于课时原因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说讲内容并不多,加之新古典主义建筑的重要性,特作此文补充学习。 摘要:新古典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形体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建筑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尤其是表现在建筑上。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历史价值正文: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兴起于18世 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 许美琪 1 18世纪的英国 17世纪末期,1688年代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会发动了“光荣革命”,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17世纪革命后,国会以立法方式扩大圈地的规模。1700-1760年间,国会接受地主的申请,通过208项圈地法令,其圈地31万英亩。1761-1801年间,又通过2000项法令,圈地318万英亩。到18世纪末,小土地所有者基本消灭,圈地运动为工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圈地使成千上万的直接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破产农民形成大量的廉价劳动后备军,他们向工厂主和农场主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购买由工厂和农场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圈地也促进了以大地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农场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本家以大批粮食和原料供应城市,赚取暴利。他们从市场上换取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从此开始。 在另一方面,17-18世纪的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重要来源。17世纪上半期,英国殖民势力已扩张到亚洲、美洲和非洲。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积累财富,大量黄金、皮革、木材、粮食等源源流入英国。 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途径是发行国债。在殖民战争中,资本家大量承购债券,巨额国债利息落入他们手中。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不仅成为英国最大的债主,控制全国的金融,还以巨款贷给英国的盟国。 资本的积累,大量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为手工工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条件。英国的工业革命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工业革命的概念包括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技术变革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它的工业产品输出占当时国际贸易额的20%,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铁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物浦等。城市人口的增加更为显著。圈地规模有增无已,大批失地农民从乡间涌入城市。城乡手工业者也纷纷破产,投入城市的雇佣大军。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社会分裂成两个明显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所指出的:“……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2 英国的早期新古典主义风格(1770-1810) 2.1 历史背景 英国新古典主义运动是从反对巴罗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过度装饰而开始的。社会普遍有一种迫切的需要,希望能够拥有简朴、有序,平静的家居,人们开始偏爱直线型的、对称的造型和浅浮雕的装饰,以抗拒立体感过强的巴罗克风格。英国新古典主义运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意大利文艺复兴;(2)去欧洲的旅行和学习,这些人对英国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影响很大;(3)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4)出版物;(5)工业革命的开始和新材料的发明。

乔治金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乔治金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览尽所有设计思想、所有设计风格,无外乎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已。为业主设计适合现代人居住, 美冠新古典风格家具(18张) 功能性强并且风景优美的古典主义风格时,能否敏锐地把握客户需求实际上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常见的壁炉、水晶宫灯、罗马古柱亦是新古典风格的点睛之笔。 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风格的代名词。白色、金色、黄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让人丝毫不显局促。 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在与其他家居元素的组合搭配上也有文章。在卧室里,可以将新古典主义的灯具配以洛可可式的梳妆台,古典床头蕾丝垂幔,再摆上一两件古典样式的装饰品,如小爱神——丘比特像或挂一幅巴洛克时期的油画,让人们体会到古典的优雅与雍容。也有人将欧式古典家具和中式古典家具摆放在一起,中西合璧,使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浪漫相融合,也别有一番尊贵的感觉。 新古典主义风格,[1]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该风格的设计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让人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在设计上,墙面大面积的使用了古典欧式色彩的壁纸配合经过提炼的欧式线条,使欧式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鲜活时尚的品味象征。减掉了复杂的欧式护墙板使用了提炼过的石膏线勾勒出线框,把护墙板的形式简化到极致。 地面采用石材拼花,用石材天然的纹理和自然的色彩来修饰人工的痕迹。使客厅和餐厅的那种奢华、档次和品位毫无保留地流淌。在家具配置上,多选用板木结合的实木家具,家具漆面具有封闭漆效果,不仅能将木皮的纹理尽情展示,在徒手触摸时,还能感受到油漆饰面后的光滑、平整。 在配饰上,使用白色、金色、黄色、暗红等色调。本风格较适宜居室面积在100平米左右及以上的大的居室空间,多适宜有一定经济基础,年龄在25-35之间年轻时尚的公司白领。 内涵发展

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

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所指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对人们渴望回归古希腊、罗马艺术要求的满足。兴起原因 18世纪后半期,法国的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政治上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十分强烈。此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需要一种足以鼓舞自己和群众的高大形象来促进革命的成功。在此前后,罗马古城赫克拉尼姆和庞贝遗址重见天日,引动了人们对古代文化、艺术的向往。新古典主义时期陶瓷工艺法国、德国和英国的陶瓷工艺在罗可可式陶瓷工艺的基础上显示出新的特点。其题材主要来自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此外也有一些帝王、骑士、诗人和学者的形象。作品外形简洁流畅,常配以古典纹饰。帝国风格 19世纪初至20年代欧洲艺术盛行的创作风格。起源于法国,它既是拿破仑执政时期法国的官方艺术,也是法国艺术界将艺术创作主题转移到古代传统上来而开创的新风尚。作品忠实地按照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风格来表现现实题材。其器皿的标准造型是一种简单的圆柱体。罗可可艺术复兴 19世纪30年代,欧洲瓷器业开始大胆地采用18世纪中叶的罗可可艺术风格,出现了所谓的“罗可可艺术复兴”。它使欧洲瓷器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个明显的转变:对称的几何造型让位于不稳定而过分矫饰的笨重式样;浮雕装饰覆盖整个器面,只留下一点空间彩绘有限的装饰。韦奇伍德乔桑??韦奇伍德

(Josiah Wedgwood, 1730―1795)于1768年创办了埃特鲁里亚工场,生产模仿希腊陶瓶的陶器。韦奇伍德最著名的瓷器是“黑瓷”和“碧玉炻器”。黑瓷:一种质地紧密、极为坚固的黑色炻器;碧玉炻器:以绝对均匀无光泽的底子将模塑的白色装饰浮雕衬托出来,与硬石雕刻极为相似。新古典主义时期家具工艺新古典主义家具对罗可可家具过于矫揉造作、豪华奢丽的风格作了明显修正。家具造型设计的重点被放在水平和垂直的结构上,强调表现结构的力度。装饰纹样除了罗可可式的莨苕叶饰外,多用玫瑰花饰、弓或缠有月桂的权杖等。新古典主义时期金属工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金属工艺,明显摆脱了罗可可时期的那种矫揉造作的风尚,呈露出精致而典雅、庄重而含蓄的工艺特征。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金属工艺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征均受古罗马银器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古典主义雕刻风范。新古典主义时期玻璃工艺玻璃工艺在意大利、法国、德国、捷克、奥地利和英国都十分繁盛。在造型上,表现出对称而和谐的特征。在装饰上,继承和发扬了威尼斯的刻花技法和德国的彩绘手法及热融镶嵌技法等。新古典主义时期染织工艺两个最显著的变化:一是增加了蓝、绿、灰等较为冷静肃穆的色彩二是增加了“满天星纹”做工上继承了罗可可时期的制作技法,仍然保持着精湛而细腻的宫廷艺术特色。新古典主义时期室内设计与罗可可时代形成鲜明对比,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室内装饰表现出明晰、理性的特色。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所倡导的回归古典、简洁大方的设计准则逐渐在欧洲传播开来。 * * Art & Craft of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在雕刻上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代表艺术家:巴利(Barry)、卡诺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瓦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年11月1日-1822年10月13日)是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他的作品标志着雕塑从戏剧化的巴洛克时期进入到以复兴古典风格为追求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美惠三女神 -- 卡诺瓦 抹大拉的玛利亚 -- 卡诺瓦

因邱比特的吻而复活的普塞克 -- 卡诺瓦 在建筑上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由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以及后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典特征的副产物。其纯粹的形式,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在建筑方面,杰斐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和法国的苏弗洛所建的“巴黎万神庙”(先贤祠)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弗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美国的白宫,由詹姆斯·霍本和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设计,也属于此风格。 弗吉尼亚大学圆顶大礼堂 -- 杰斐逊 白宫北面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怎样的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发展历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899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

式。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则充分体现了希腊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在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现比较突出。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天津、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设计内涵: 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基本特征: 一、讲究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二、用现代材料和加工技术追求传统样式的大的轮廓特点。 三、对历史样式用简化的手法。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家和作品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作家及其作品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最主要的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此外还写有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查娜》、《伦敦大疫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年4月22日-1754年10月8日):18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在《约瑟夫·安德鲁斯》、《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和《阿米丽亚》中,菲尔丁奠定了19世纪末一直支配着英国小说的那种全面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主义传统。另外还写有著作《一七三六年历史纪事》和《里斯本航海日记》。他和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理查逊并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奠基人。 塞缪尔·理查逊(SamuelRichardson,1689-1761):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保守派作家,作品有《克拉丽莎》、《帕米拉》等。他关注婚姻道德问题,善于描写人物情感和心理,开创了此后英国家庭小说的一种模式。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年9月7日-1784年12月3日),常称为约翰逊博士(Dr. Johnson),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之一,集文评家、诗人、散文家、传记家于一身,前半生名不经传,但他花了九年时间独力编出的《约翰逊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外还有作品《沙维奇的生活》、《约翰逊字典》、《雷塞拉斯,阿比西尼国王子传》和《诗人列传》。 托马斯·格雷(1716-1771),英国18世纪重要诗人。《墓畔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是其代表作。较著名的诗歌还有《爱猫之死》、《诗的发展》、《游吟诗人》、《欧丁的衰败》等。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女装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女装 摘要 新古典主义阶段,可以分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督政府时期和执政府时期(1789年—1804年)和后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王朝复辟初期(1804年—1825年)。在服装上,新古典主义表现为摒弃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宫廷式样,追求古典、高雅、自然的服装形态,到了十八世纪后期,有繁缛装饰和约束感很强的箍裙及附属装饰品渐渐销声匿迹。但是到了法国革命之后的1804至1825年间,法国革命所争取的自由、和平理想又受到了压制。在拿破仑第一帝政期和王政复辟初期,宫廷式的奢华又在服装中有所表现,女服在保持古典主义样式的同时,又逐渐加添了许多华丽的贵族气的点缀。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服饰女装修米兹帝政紧身胸衣妆饰

目录 一、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发展的背景 .................. .. (4) 二、新古典主义前期服饰 (4) (一)长裙修米兹莱斯 (4) (二)短外套 (5) 三、新古典主义后期服饰 (5) (一)帝政式女装 (5) (二)紧身胸衣 (5)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妆饰 (6) 五、小结 (6)

一、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发展的背景 继洛可可风格以后,欧洲以法国为开端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审美思潮。因为这股审美思潮是从当时人们的审美立场出发,来表达或者表现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形式,所以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西方对古典艺术的关心在十八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到十八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地区发现了古文化遗址,特别是一些意大利文化遗址,如1748年庞贝古城的发掘,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古典艺术的向往,从而使古典主义获得发展,并在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初风靡西欧。 十八世纪的许多绘画作品中,已经出现不少看上去简朴,但具有一种优雅气质的人物形象。在英国,女王为消遣而行农耕时所穿戴的服饰,如用棉印花布制作的村姑式的围裙、三角形的披巾和头戴的意大利草帽等,都成为妇女们的效仿对象。到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在服装观念上又一次经历了变化。法国大革命以前,社会上封建等级制度牢固地保存着,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其余为第三等级。法国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口属于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和城市平民。三级会议规定,第三等级的与会者只能穿黑色的服装出席会议。当革命胜利后,随着第三等级统治政权的确立,本来以黑色为标志色的第三等级服装成为新的占有支配地位的服装,并且一直沿用至今。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不仅冲击了王室贵族的宝座,也冲击了他们日渐堕落的审美趣味。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应运而生,它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宁静感”,强调自然、淡雅、节制的艺术风格。同时受到英国田园风格的影响,洛可可时期那繁缛、庞大、装饰过剩的女装造型遭到扬弃,自然简单的服装款式取代了华丽夸张的样式,排除了拘束、非自然的紧身胸衣和裙撑,追求淡雅的自然美。 二、新古典主义前期服饰 (一)长裙修米兹莱斯(Chemise dress) 在新古典主义前期,女子只穿一条简洁、柔美的内衣式连衣裙修米兹,彻底的放弃了上个时期的紧身胸衣和裙撑,完全暴露出丰腴美丽的腰身曲线。修米兹用白色细棉布制成,形式宽松,其最大的特点是要节线提的很高直到乳房下部,以使胸部更为突出,袖子很短,露出丰腴圆润的手臂,佩戴长及上臂的手套。裙长拽地,优雅的褶线柔和地勾勒出女性的美。随着裙身加长,拖在地上,走路时要用手把裙摆挽起或是搭在胳膊上。在挽起的一边可以看见穿着长丝袜的腿部,袜子多为肉色和紫丁香色,并在腿根部两侧有条状刺绣。 由于修米兹连衣裙的面料采用当时流行的,产自英国的高支纱的细棉布以及纱、罗等织物,质地透薄,而妇女们穿着时又经常不系腰带,为了赶时髦不顾巴黎凉意颇浓的天气不穿外套,很多妇女为此患上了流行性感冒,甚至引起肺炎。为了尽可能的避免盲目赶时髦带来的不良后果,妇女们把不愿意系的腰带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