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政治复习笔记整理

2017高中政治复习笔记整理

2017高中政治复习笔记整理

高中政治复习笔记(一)1.文化与生活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文化与生活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与生活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高中政治复习笔记(二)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 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 长江流域水稻 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 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 五、水利工程★ 1、春秋战国: 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 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 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 2、秦:灵渠(湘江——珠江) 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 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灌溉工具 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 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 ③宋:水转翻车 ④明清:风力水车 ▲人力→水力→风力 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高考语文备考笔记

提供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全套超清正版视频辅导课程下载 本辅导课程全部为无密码、无加密的独立视频课件,您可以无任何限制的在电脑、手机、平板、高清电视上面顺畅观看。 最新版、新课标,全网最低价!最适合有一定基础,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 可以免费试看,马上联系我们吧! 下载试听:【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政治】【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历史】【高中地理】 学考易VIP下载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1、内容-总容量高达数百G最齐全最完整的辅导视频课程,全部为最新版新课标; 2、速度-所有更新课程均第一时间提供下载; 3、服务-全程资料免费更新、提供论坛版块交流和答疑;专业客服随时在线,优质的售后服务为您解决后顾之忧; 4、下载-所有视频辅导课件和其他复习资料均提供24小时批量高速下载服务。 郑重承诺:我们提供全网最好的课程质量、最快的更新速度和最完善的售后服务。 交易流程: 咨询在线客服(或联系QQ:2929039796)→本站提供汇款账号→汇款→通知本站您已经汇款→本站确认后为您开通下载权限 注:购买后即时开通VIP下载权限,马上可以下载到总容量高达数百G最齐全最完整的视频辅导课件! 同学们,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VIP下载服务;又或者您有其他任何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吧^_^ -------------------------------------------------------------- 【马上点击“在线咨询”和我们的客服联系吧】 咨询QQ:2929039796 联系邮箱:2929039796@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749891.html, -------------------------------------------------------------- 关于我们:【学考易】是一家专业提供各类考试应试辅导服务的网站。致力于提供学历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财会类,资格类,工程类,医药类等考试最有效的应试助考服务。成立以来,学考易凭借高效热忱的服务、高通过率,赢得了广大考生的一致好评,正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求真务实,真诚服务是我们团队的宗旨,助您考试一臂之力,顺利通过是我们服务的目的。 新的一年,我们将勤以为事、诚以为人、信以为业为准则,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749891.html,

高中语文笔记

错别字: ⒈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101.锐不可当势不可当 102.精粹,纯粹荟萃 103平心而论 10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05.金榜题名 106.察言观色 107文过饰非 108.强弩之末109.额手称庆 110.一傅众咻 111.凤毛麟角 112.融会贯通 113.攻坚克难 114.计日程功 115.宣泄 116.竭泽而渔 117.稗草 118.过目成诵 119改弦更张 120.颠扑不破121.青灯古佛 122沆瀣一气 123.奉为圭臬 124.诟病 125.寥廓 126.运筹帷幄127.心无旁骛,趋之若鹜, 128.例行公事,厉行节约 129勘误表 130.槁项黄馘 131.俳优,排忧 132.盛筵难再 133.功亏一篑。匮乏。馈赠,崩溃 134.众说纷纭,芸芸众生 135为虎作伥 136.彪炳 13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39纵横捭阖 140万马齐喑 141针灸 142翱翔,遨游 14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44斑斓,谰言 145牙牙学语 常考的错字 哀声叹气——唉浑身解术——数严惩不怠——贷责无旁代——贷 消声匿迹——销积毁消骨——销集毁销骨——积积思广益——集 积腋成裘——集人才汇萃——荟融汇贯通——会满腹经论——纶 真知卓见——灼远见灼识——卓人才挤挤——济济挤挤一堂——济济 挤身其中——跻不径而走——胫精神涣发——焕精神焕散——涣 涣然一新——焕焕然冰释——涣合盘托出——和貌和神离——合

高中语文字音大全(自己整理的笔记)

ü腌臜za(不干净) ái 挨打 ài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yì) áo 鏖战 ào 拗口 üo 熬菜 bài 稗官野史、稗草 bǎi 大伯子、柏(姓)、纵横捭阖 bǎn 草坂 bàng 磅秤(磅páng礴) báo 薄饼、家底薄、薄片/b?日薄西山、薄酒、薄礼、单薄/b?薄荷 bào 刨刀、趵突泉、曝光 büo 剥豆、炮羊肉 bai 蓓蕾、烘焙、并行不悖 byn 虎贲 bang 蚌埠bù bì筚路蓝缕、裨补阙漏、裨益、薜荔、辅弼、刚愎自用、无裨于事、髀骨bì复辟、辟邪、举辟(pì辟谣、辟邪说、大辟、开辟、精辟) bǐ卑鄙、秕谷、匕首、俾众周知、如丧考妣 biàn 便宜行事 biǎn 褊急 biüo 黄骠马 bi?蹩进 bìn 摈弃 bìng 摒除 bǐng 秉性、屏除、禀赋 bo 胳臂 b?淡泊、泊位 b?簸箕(ji)、巨擘 bǒ跛腿、颠簸 bō衣钵、火钵、吐蕃 bǔ嗷嗷待哺 bū逋欠 cài 采邑 càn 孱头 c?n 岑(姓)、涔涔 chà树杈、古刹、差劲、刹那、侘傺chì chü胡子拉碴、差强人意 chái 侪辈 chüi 钗钿diàn chàn 颤抖、羼杂 chǎn 谄上欺下、阐述 cháng 徜徉yáng、打场、场院、场屋、一场雨 chǎng 打场子、捧场

chüng 为虎作伥 cháo 晁盖 chüo 剿袭、绰起(chu?绰约)cha掣肘、天崩地坼、干坼chen 寒碜 chan 相称、对称、称职、称心、称体裁衣(chang测定质量的器具,同“秤”/chyng自称、俗称、过称) chyn 嗔怪、钱其琛 ch?ng 噌吰(h?ng)、田塍、惩前毖(bì)后、惩罚、严惩不贷、乘(只有这一个读音) chtng 驰骋 chyng 饼铛 chí踟蹰(chú)、羹匙 chì叱咤(zhà)风云、抶而扑之、炽热、敕封、敕令、整饬、彳亍(chù)(慢步走) chǐ奢侈、褫夺、豆豉 ch?鞭笞、嗤之以鼻、妍媸毕露 ch?ng 冲床 chōng 舂米、忧心忡忡 chú蟾蜍、刍议 chù罢黜、怵惕、发憷、相形见绌、家畜chǔ处女、处方、处之泰然、血流漂杵chuüi 揣着 chuán 椽子 chuàn 钗钏 chuǎn 命运多舛 chuá ng 人影幢幢 chuà ng 悲怆 chuü ng 创伤、重创 chuí椎心之痛、椎心泣血xua chuo 宽绰 chu?不辍、啜泣 c?ng 流水淙淙 cōng 枞树 c?u 辐辏 cú崩殂 cuán 攒射 cuün 蹿红 cu?衰绖(di?) cǔn 忖度 cūn 皴裂

高中历史笔记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9C40S—50S) 背景: ①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 ②国内:清朝衰落,闭关锁国。 ③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代表人物及活动 ⑴林则徐: ①贡献:设译馆; 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⑵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评价林、魏的思想: 积极: ①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②为洋务思想奠定基础。 局限: 局限于少数开明分子,对西方认识停留在器物方面,几乎没有实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内忧外患):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侵略。 含义: “中学为体”: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用西方近代科技挽救清统治。 提出者:地主阶级洋务派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首要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次要目的:抗击外来入侵。 根本目的:挽救清朝统治。 实践:洋务运动 ⑴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⑵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C60S,自强)。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9C70S,求富)。 创立近代海军。 创立近代教育制度。 评价: 积极: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消极:以维护封建制度为目的,限于器物方面,最终失败。

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9C6070S—90S) ●早期维新思想(19C60S) 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②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 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主张: 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消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 背景: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政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④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维新思想的核心: ①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②政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思想:倡西学。 代表人物及主张: ⑴康有为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将儒学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活动:创办万木草堂。 思想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减少变法阻力。 作用: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⑵梁启超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主张: ①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②提出“新民”说,提高国民素质。

高中语文笔记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1)描写 ①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 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环境、场面描写。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 或思想。 (2)叙述 一是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一般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是叙述方式。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抒情 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 ②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写作手法 (1)象征。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 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2)衬托(对比)。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 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 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对比,说明了封 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 文章主旨。 (3)抑扬。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 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 征和某种感情。 (4)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其 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 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引用。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 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1 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 2.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3.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 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4.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5.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6.由函数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结2 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a>bb (2)a>b,b>ca>c(传递性) (3)a>ba+c>b+c(c∈R) (4)c>0时,a>bac>bc 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 (1)a>b,c>da+c>b+d。 (2)a>b>0,c>d>0ac>bd。 (3)a>b>0an>bn(n∈N,n>1)。 (4)a>b>0>(n∈N,n>1)。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随笔

高中数学教学随笔 高中数学教学随笔【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随笔】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实际的算到理论的思。

当初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中的问题所在,思路的矫正,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高中数学教学随笔【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随笔】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套笔记

2014年高中语文 ——各专题知识摘要 一、基础选择题(8分)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 ō/zu ò)”“症(zh ēng/zh èng)”“强(qi áng/qi ǎng )”“模(m ó/m ú)” (2)形近字, 如“呛(qi àng)”“怆(chu 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 ín —明m íng)、卷舌 音(寺s ì—饰sh 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 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 ēi )蛇( y 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 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 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 3) 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 (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 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 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 (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 (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②若有两项不肯定,根据语感用排除法。 /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 建议: ①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顺序。

高中历史_一轮复习_二轮专题__笔记_非常详细_打印版

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 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如何正确整理高中语文的课堂笔记

如何正确整理高中语文的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老师的一些精彩讲解可能课下就忘了,所以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必须培养起记课堂笔记以及整理课堂笔记的习惯。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整理高中语文的课堂笔记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记课堂笔记的五大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 3.写字速度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能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用不同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整理笔记的“七步法” 第一步,忆。 “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补。 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比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

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 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 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 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高中数学知识点笔记(可编辑修改word版)

基本函数 --- 高中数学知识点笔记 1.函数解析式:y = f (kx +b) ?y = f (x) 2.函数的定义域:指 x,图像在 x 轴上的影子 有 3 种情况:分母≠0,平方根内≥0,对数真数>0 解法:先列不等式组,解交集 3.函数的值域:指 y,图像在 y 轴上的影子 解法:利用函数单调性;图像法;均值不等式法 4.函数单调性 单调递增:函数在区间上,图像由左向右上升,x 变大,y 变大;x 变小,y 变小;即同向变化单调递减:函数在区间上,图像由左向右下降,x 变大,y 变小;x 变小,y 变大;即反向变化会由图像求单调区间;单调区间有多个时,用逗号分隔 5.比较大小的方法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6.函数求值;分段函数问题 注意 x 的取值范围;不同题型的解法 7.函数图像:会画图像 利用函数图像,求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 8.二次函数:y =ax2+bx +c, a ≠ 0 图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韦达定理,单调区间,值域 9.一次函数:y =kx +b 会画图像:会求单调区间、定义域、值域 k 10.反比例函数: y = x 会画图像:会求单调区间、定义域、值域 k 11.对勾函数: y =x + , k > 0 x 会画图像,会求单调区间、定义域、值域 12.函数零点 方程y = f (x) = 0 的根;图像与 x 轴的交点;求法:正负值之间必有零点 13.指数 指数与根式的互化,指数为负数时的含义,指数运算公式

14.指数函数 f (x) =a x, a > 0, a ≠ 1, x ∈R, y > 0;当a > 1时,单调递增;当0 0, a ≠ 1, x > 0, y ∈R;当a > 1时,单调递增;当0

高中语文 读书笔记作文素材

读书笔记 风雨交加,垒垒绿阴的荒冢,前世今生,一切都是错乱,一切都是抵达。 撕开岁月的面纱,厚厚的罪恶,像花一样绽放,鲜艳的美浸透着毒汁。 仇恨,抱负在心中点燃,在他眼中,皈依的时刻早已过去,仁慈只会受尽轻蔑和挑衅,为了最终倾吐愤怒,他,希思克利夫,抛却了那高傲冷酷的灵魂,复仇开始成了他永恒的基调 翻阅枯瘦的书页,我在隔岸观赏那瞬美,而此刻凋残的花,直到它奄奄一息,直至凋谢。 仇恨,抱负在生死一线之际,一切都是暂短的喜悦欢欣,他占上风的怜悯永远只是瞬时,现在一切即将付之一炬,荒废的山庄,单薄而又苍翠的爱……一切都在抵达自己的星座。 ——读《呼啸山庄》 你,在自己的牧场上谱写自己的歌谣,沙哑的喉咙扯出一个个耀眼的高度,足以让鸽子与橄榄枝复活,我的歌依然无法咬住黑夜盛开的任何一片语言。 现在你用暗哑干燥的喉咙深沉的呼唤,此刻一个个灵魂踉跄地摆度到对岸,搁浅于芳草萋萋深处,全世间的满目苍桑与凋零开始走向爱和救亡,现在你的歌声一遍又一遍抵达理想的港湾。 而我以无法用平静的语言写下: 一个孤寂的老人背着双手 安祥的漫步在那片属于自己的牧场 他把心平和地安放在为和平铺就在乐章上 ——读《泰戈尔诗选》 夕阳慢慢沉落,四周沉宁,一个人呆坐窗前,想着衰退的心跳夜里,萤火虫轻轻游过窗格一点点黑色中闪亮,那是一处遥远的灵魂在跳动,不要在窗前对着闪亮怂泪千行,我不忍心写到,眼前依旧不听话的倾诉恋肠,憔悴与衰老爬满这寂静的月,时间又在搅动那沉淀的思想,“尘满间、鬓如霜”在你纸上身躺。 风闯进门来,我看见它微笑着坐在窗前,很想伸出手去把它紧紧拥抱,紧紧的让它再一次吹散你的语言,但我却不敢去碰。 ——读《江城子》 海岸、田野、枯本、湖水、小镇、船、海洋、黄昏、星辰……更多平凡的事物被诗人得到尊重,简单的文字,平淡的语言,那虚构和安静让人强烈感到一种安心的平和,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与我集体回忆吧! 回想,周围让人感到窒息的忧郁和感伤,似乎一下子开始沉淀,《居住在南方》翻开黄皮书扉,一种心灵的安慰,一种温暖的触摸,在生命中铭刻。 不知道为什么说喜欢,写这些也许只能说想写关于集子的一些语言,和就是喜欢,如果真要加个理由,那就说“安静”吧! ——读《居住在南方》

高中历史全套笔记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 夏商西周 东周 秦西汉新东汉春秋战国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 魏 西晋十六国 439 北魏东魏北齐 隋唐 蜀西魏北周

吴东晋宋齐梁陈 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 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 元明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 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中 中 秦汉隋明清 秦汉: 察 方 唐明:设置按察监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央 官 僚 机 构 地方行政机构 央 职 能 部 门 朝 : 三 公 九 卿 制 朝 : 中 外 朝 制 度 唐 : 三 省 六 部 制 朝 : 内 阁 制 朝 : 军 机 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秦始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 :设御 史大夫监 察百官 设刺 史监诸 侯和地 官 行省制度 :在全 国设立10 个道作为 监察区 司,掌管地方 的监察 察 制 度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高中语文阅读复习笔记,

高中语文阅读复习笔记, 一、大阅读的类型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题型: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x成语部分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1】 一、成语: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第三类、褒贬颠倒 (褒词误用贬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