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捅马蜂窝

冯骥才[来源:学§科§网]

①爷爷的后院很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是

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

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

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

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

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

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zhē)死人的!”爷爷连连摇手。[来

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880229.html,]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来源:学科网]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

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

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瞧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有删改)

1.【整体感知】快速默读文章,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按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我”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2.【体会情感】在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来源:学科网ZXXK]

(1)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

(2)选择词语,填写“我”心理变化的示意图。(填序号)

()→()→()→()

①迟疑、胆怯②好奇③惊呆④觉得有趣

3.【品读词句】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词,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捅马蜂窝时的情景的。

(1)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

..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来源:学科网]

这句话通过________描写,写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只听“嗵.”的一声,一个沉甸甸

....的飞虫

...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

腾空而起

....,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这句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马蜂窝被捅掉时的具体情景。[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880229.html,][来源:学科网]

(3)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

....、

..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

..而凶猛

决心相撞

....的战斗机。

这句话用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突出了马蜂飞行________、进攻_ _______的特点,表现了马蜂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来源:学科网] 4.【自主批注】默读短文,按提示在短文右侧空白处作批注。

(1)读第①段,从写法的角度进行批注。

(2)读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从体会他们的心情的角度进行批注。

(3)读第⑦段,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从疑问的角度进行批注。

5.【感悟道理】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观察漫画《包“懒”》,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这幅漫画,谈谈你的感想。[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事情发展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伤

2.(1)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2)④①②③

3.(1)动作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

(2)声音形态颜色动作

(3)战斗机马蜂速度快凶猛以死相拼,不顾一切

4.(1)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了背景,为下文捅马蜂窝埋下伏笔。

(2)奶奶生气,爷爷无奈。他们俩的对话激发了“我”捅马蜂窝的兴趣。(3)为什么说马蜂是“复仇者”?

5.①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我们要关爱生命。②做事情不能太鲁莽,危险的事情要小心处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图中的孩子吃饭、穿衣都由爸爸妈妈包了,穿袜子、系鞋带由爷爷奶奶包了,只剩下他自己包“懒”了。

2.如果家长事事替孩子包办,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久而久之,必将成

为好逸恶劳、自私任性的大懒虫。[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880229.html,]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直接写得数。 1.0.53+=2.7.6-6.7=3.5.+1.6=4.3.26-1.6=5.3.82+2.24=6.7-3.44=7.6.82+1.34=8.3.5+2.4=9.6.6+5.1=10.7.7-3.7=11.5.4+6.6=12.7.25+1.75= 二、填空(用小数表示结果) 1.5米7厘米+45厘米= 2.8元4角7分+5元6角= 3.3吨50千克+650千克= 4.4吨50千克-2吨70千克= 三、计算,并验算。 1.+=2.10-= 3.+=4.-= 四、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38.67+68.23+45.8 2.98.2-37.18-10.82 3.56.23+31.07-54.1 4.32.6+58.04+61.96 5.100-(28.4+32.05) 2.一支修路队要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64.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8米,第三天比前两天总数少

10.4米,第三天修了多少米。 3.一辆卡车运化肥,第一天上午运了吨,下午比上午我运了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了吨,此时已全部运完。这批化肥有多少吨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提高题)四年级3个班共有图书197本,二班比—班多5本,三班比二班少14本,三个班各有多少本 2.(情境题)大西洋平均深度为3.627千米,印度洋平均深度比它深0.27千米,太平洋平均深度比印度洋深0.131千米,太平洋平均深度是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3.(竞赛题)甲、乙两数相差450,如果把甲数末尾的0去掉,就和乙数相等,求甲、乙两数的和。 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略 二、1.5.52米2.2.87元 3.3.7吨4.1.98吨 三、l.13.232.0.433.75.854.1 4.8 四、1.152.72.53.23.33.24.1 52.65.39.55 19.7+19.7+0.5=39.9(吨) 1.解析:可以以二班为标准。 一班比二班少5本,三班比二班少14本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训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题。 一天,一个叫霍华德·凯利的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然而,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微笑着回答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 霍华德·凯利就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不仅浑身是劲儿,而且更加相信这个世界。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由专家会诊治疗。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也参加了医疗会诊。当他看到病人生活的那个城镇的名字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海。他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 身穿手术服的凯利医生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恩人。回到会诊室后,他决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 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单的旁边留下一行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费她整个余生来偿还。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喜悦的泪水溢出了她的眼眶,她深信爱已通过人类的心灵和双手传播了。 1.根据故事内容给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段的方框里加上标点。 3.凯利医生在医药费通知单上写“一杯牛奶”表达了什么意思?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告诉患者,凯利就是当年接受过她那杯牛奶的小男孩。( ) (2)凯利付医药费是对当年那一杯牛奶的回报。( ) (3)当年的那一杯牛奶所表现出的爱心与现在的医药费一样,是昂贵的。 ( ) (4)对于富有的凯利而言,医药费就像一杯牛奶那样,不算什么。( ) 4.短文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通过写这样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题。 蜡烛的秘密 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我连找了三家杂货铺.(pūpù),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 没有?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下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chōng chòng)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漫步。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 (2)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 ) 2.用“\”在文中括号里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3.画“____”的句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画“”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老阿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对第四自然段中烛光融融的夜景的描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s童年的春节 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给你以下任务,尝试阅读本文。 1.写一份有关灯笼的介绍文字。 2.体会传统民风民俗对人们的影响。 3.讲一讲作者在春节过年时的故事。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 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 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 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 ..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 盏,是添丁 ..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 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 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

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 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 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 ....,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 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节选自《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有删改)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我能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填序号) A.锃亮 B.添丁 C.游人如织 文中形容门被擦得很亮的词语是();指新生儿降临,增加人口的词语是();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的词语是()。 2.【阅读策略】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下面阅读文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完成“写一份有关灯笼的介绍文字”的任务,可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第2自然段内容并仔细阅读。 特别注意那些描写灯笼寓意、灯笼种类、灯笼夜市的文字。 B.为完成“体会传统民风民俗对人们的影响”的任务,先默读浏览。要特别注意描写各种民风民俗 时大人、小孩的反应的词句,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C.为完成“讲一讲作者在春节过年时的故事”这一任务,可以主要关注第1自然段中吃饭、贴春联 的内容,第2自然段中祭灶王爷和花灯夜市的内容,还有第3自然段中烧灯笼上学的故事,把它们连起来讲述。 D.完成以上任务,不需要特殊的阅读方法,认真读每一段文字即可。 3.【阅读方法】(1)读批注一,按要求画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2)读批注二,完成下面的练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本组课文学习的,一要是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组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训练的重点:体会拟人句子的作用,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呈现出来。 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一、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二、课内理解 1、在介绍农家别有风趣的装饰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装饰”本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这里采用而来对比的手法。指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把农家小屋装点得色彩明丽,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2、作者为什么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 答:它们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农村的花是那样简单,那样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 3、“探”改成“长”“冒”好吗?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竹笋想迫不及待地看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让人感觉到竹笋的无比可爱。其他两字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4、写鸡群觅食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再现了宁静、和谐的农村生活画面。 5、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此处表现了小鸭子怎样的情态? 答: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6、乡下人家的晚餐有什么特点? 答: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们边享用晚饭,便闲话家常,好不惬意。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和闲适。 7、秋天到了,纺织娘……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拟人。把纺织娘的叫声写得比催眠曲还优美,渲染了乡下人家睡梦的甜美,衬托了秋夜的祥和美丽。 8、作者描写了哪些乡村美景? 答:作者描写的景物主要有: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觅食的鸡群,嬉水的小鸭;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 声甜蜜地进入梦乡…… 9、你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答:文章是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的。从“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株竹”“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秋天到了”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第二十二课《牧场之国》 一、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课内理解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句子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的独特之处。 2、写牛吃草时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作用是什么?

【五上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附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她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唾弃。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概莫能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影随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句子】说说你对“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这句话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用“√”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héxiéfánɡqián wūhòu 结.出(jiē jié)场.地(chánɡ chǎnɡ) 牲畜.(xiù chù)应.和(yìnɡ yīnɡ) 三、比一比,再组词。 半()府()票() 伴()俯()膘() 畔()腑()镖() 四、下面每组五个词中,有一个不是同一类,将它找出来,在下面画横线。 1、妈妈姐姐奶奶老师叔叔 2、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3、哭睡笑愁怒 五、帮下列词语找到它们的近义词朋友。 专注()偶尔()安闲()犹如()六、连一连,读一读。 别有风趣的风景 辽阔无垠的滋味 独特迷人的装饰 甘甜清凉的原野 七、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赞许赞扬 1、孩子们爱护公物的事迹受到了人们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唤着,像是对什么表示()。 照例先例 3、我们班可没有这种()。 4、鸡,乡下人家()总要养几只的。 八、按课文填空。 1、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 中带着几分,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 。 九、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十、快乐读短文,轻松做练习。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山峡。 山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真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山巅”的“巅”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 首外还有()画。 2、你能猜出小叶子的秘密,再照样子写两个吗? 3、文中的过渡句是,它所起的作用是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

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语文要素: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要素分析: 新课标中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属于分析概括能力,在它的训练形成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形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在这个单元复述故事的过程,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出“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旨在加强方法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把握说明下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对小学阶段学子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方法做了归纳总结。 编排特点及编写意图 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一单元选取的都是故事性较强的长文章,文章的内容都是反应学生生活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并且长文章都己经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只需要在概括每个部分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

《小英雄雨来》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给其它四个部分列小标题,并说说主要内容。编者用序号来标识,一方面是想让学生见一下这样的长文章的标识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自己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家的男子汉》,它的阅读提示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男子汉,以及作者对他的情感。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直接借助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当然,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提示也提出了可以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的要求。 《芦花鞋》是用空行的方式来标识每个部分。阅读提示是要引导学生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初步掌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先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再把每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这个单元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以及四年级上册的怎样把握一件事,和多件事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教科书还在《小英雄雨来》中通过泡泡提示了阅读长文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醒学生读完一个部分后,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个部分讲的是什么,及时进行概括。这样可以删繁就简,减轻记忆的负担。还有一个方法,如果你遗忘了前面的内容,你可以回读。 教学提示: 长文章的教学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长文短教,不要扣得过细,面面俱到。可以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题的要求选择相关内容来教。其他的内容你不必深究,比如,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有这样一个课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小动物们(鸽)续(节选) 老舍 养鸽正如养鱼、养鸟,要受许多的辛苦。“不苦不乐”,算是说对了。不过,养鱼、养鸟较比养鸽还和平一些;养鸽是斗气的事儿。鸽子是满天飞的。张家的也飞,李家的也飞,飞到一处而裹乱了是必不可免的。这就得打架。因此,在玩鸽的人们中间得遵守些规则。比如说吧,我开始养鸽子,我就得和四邻的“鸽家”们开谈判。交情好的呢,可以规定:彼此谁也不要谁的鸽,假若我的鸽被友家裹了去,他还给我送回来,我对他也这样。这就免去许多战争。假若两家说不来呢,那就对不起了,谁得着是谁的,战争可就无可避免了。有这样的敌人,养鸽等于斗气。你不飞,我也不飞;你的飞起来,我的也马上飞起来,跟你“撞”!“撞”很过瘾,两个鸽阵混成一团,一会儿我“拉过”你的来,一会儿你又“拉过”我的去,如看拔河一样起劲。谁要是能“得过”一只来,落在自己的房上,便设法用粮食引诱下来,算作自己的战胜品。 “撞”实过瘾,可也别扭,我没法训练新鸽与小鸽了。新鸽与小鸽必须

有相当的训练才认识自己的家。那么,我每放起鸽去,敌人也必调动人马,如果我大胆放出生手,准保叫人家给拉了去。于是,我得早早地起,偃.(yǎn) 旗息鼓 ...地一声不出地去操练新军。敌人也会早起呀,这才真叫怄气! 即使没这种战争,养鸽也非养气之道;鸽时时使你心跳。这么说吧,我 有点事要出门,刚走到巷口,见天上有只鸽,飞得两翅已疲或是惊惶不定 ....,显系飞迷了头。我不能漏这个空,马上飞跑回家,放起我的鸽来裹住这只宝贝。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其实得到手中,也许是只最老丑的糟货,可是多少是个幸头,不能轻易放过。养鸽的人是“满天飞洋钱,两脚踩狗屎”,因为老仰首走路也。 训练幼鸽也是很难放心的事,特别是经自己的手孵出来的。头几次飞,简直没把握,有时候眼看着你自己家中孵出的幼鸽,飞到别家去,其伤心不亚于丢失了儿女。 (选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偃旗息鼓: 惊惶不定: 2.【提取信息】作者开头便说养鸽“要受许多的辛苦”,下面对文中描述的养鸽的“辛苦”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斗气——两家养鸽的谈判不成,战争不可避免,鸽子飞出去,谁得着就 是谁的。 B.怄气——好容易裹来别家的一只鸽子,却是只最老丑的糟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单元主题、目标、单元重难点、教学措施 第六组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带领孩子们走进浓郁泥土芬芳的田园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田园生活的美”的专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部分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及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的意思,积累佳句。 6、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 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1.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2.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3.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二、课文分析 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一、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二、课内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含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应的练习。 光明的心曲 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景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⑥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是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的? 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⑧歌声依然在飘荡。盲姑娘,(táo zuì)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⑨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⑩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唇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睛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里,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mímàn),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根据短文中所给的拼音,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运用了( ) A.顺叙B.插叙C.倒叙D.补叙 3.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与“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相照应的一句话,用“____”画出来。 4.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盲姑娘的音乐天赋。 B.作为线索,使全文更加紧凑。 C.烘托人物性格,表现盲姑娘对光明的向往。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5.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写了“我”听盲姑娘唱歌时的感想。 B.“我”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句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 6.母亲给女儿拉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填空) 7.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类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题。 地球信箱 ①一天,我发现,地球是一个大信箱,盛满了无数爱的信件。 ②捡起的落叶是一封信:那里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书写给大地母亲的思念。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直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 ③抬头看云儿也是一封信:太阳把给大地的信写在天上,片片云彩就是五色的信笺(jiān)。白云写的是圣洁□红云写的是吉祥□金云写的是丰收□色彩越写越多,云朵越写越重,支撑不住的盛情,就从那里滴滴答答地飘落。落在水面,江海读得荡波;落到大地,泥土读出清香;落进麦田,强壮了庄稼的脊(jǐ)梁。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二郎担山赶太阳 ①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晒,地面上炎热难当,草木枯焦,人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当时,在东南方盱(xū)眙(yí)县的山上,有一位法力无边的大师,他有个高徒姓杨名戬,外号叫二郎神。这个二郎神决心捉拿太阳,为民除害。 ②那十二个太阳,都不是二郎神的对手,吓得四处逃命,二郎神紧追不放。A.二郎神力大无穷,行走如飞,身后还带条“吠天犬”,他稍迈一步,便超到了太阳的前面,这样却反而捉不到太阳。B.他急中生智,顺手拔起一棵巨树作扁担,担起两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样他的行走速度既不会落后太阳,也不会超过太阳,正好可以捉到。C.二郎担山赶太阳,一直赶到东海边,十二个太阳已被他摔死了十个,第十一个太阳吓得脸色苍白,一头钻进大海里。二郎神又回头捉住了最后一个太阳,当他把太阳举起,要向山石上摔去时,猛听得空中一声断喝:“弟子,不可造次,你意在救天下生灵,要是你把太阳全部摔死,人间岂不是漆黑一团吗?”二郎神一看是自己的师父,想想师父的话很有道理,便将最后一个太阳放了。

③D.从此,这个太阳早出晚归,有规律地照耀着世界。那个钻进大海中的太阳,再也不敢白天露面了,只有在夜里才敢出来窥视人间,于是它就变成了现在的月亮。当初它被二郎神吓得面色苍白,直到如今还没有变过来,所以月亮跟太阳不一样,一直放着白光。 ④之后,二郎神把肩上担着的两座山放在了海边,这便是今天泗洪县石集镇境内的柳山和毛山;而现在毛山西南面的堰埂村附近,有一道长长的土岭子,将两座山连成一体,它便是二郎神担山用过的扁担。 1.【词语理解】第①段中“苦不堪言”的意思是 。文中“” 这句话就形象地说明了十二个太阳带给人们的苦难让人们“苦不堪言”。 2.【句子理解】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担山”和“追赶太阳”都是神奇的 想象。画“”的句子中,能体现出神奇的想象的句子是()(多选) 3.【梳理事件】这篇神话故事中第段描写二郎神赶太阳的起因;第段 描写二郎神赶太阳的经过;第段描写二郎神赶太阳的结果——他最后,剩下的两个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和。 4.【想象画面】读到第②段中的ABC三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A.二郎神行走如飞,赶到了太阳前面。 B.二郎神拿巨树作扁担担起两座山追赶太阳。 C.二郎神摔死了十个太阳,第十一个太阳也吓死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体会: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课内知识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2、诗句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烟花三月”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3.相关链接: 送别诗: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课内阅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大诗人________,其中诗中的“故人”是________。我们以前学过这位作者的诗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我还知道他另外一首赠别诗是________。我们学过的这位“故人”的诗有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紧扣一个“送”字展开,“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送”的地点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 阅读主题 本单元主题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阅读方法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精彩片段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 表示解释说明 C. 表示意思的递进 D. 表示插说 3.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美文欣赏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节选) 舰体倾斜得更厉害了,邓世昌的身体也随着舰身在倾斜,他清醒地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终于到了。 日本舰队也停止了炮击。大海恢复了平静,海风送来了日本舰上的呼喊,叽里呱啦的,邓世昌一句也听不明白,他问身边的人:“他们在叫什么?”那人回答:“叫我们挂上白旗。”“投降?!”邓世昌嘿嘿一笑,“没那么容易。”他叫人把全体人员集中到甲板上,他有话说。全舰的官兵都来了,个个身上带着伤,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静静的,没有回音,只听见海浪拍击着船帮发出的哗哗声。 邓世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和‘致远’舰一起沉入海底。兄弟们,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等死吗?”话音刚落,海仓陡然地从人群中蹦出来,吼道:“加足马力,把‘致远’舰开过去,撞沉日本的‘吉野’!”众人一齐怒吼起来:“对,撞沉它!撞沉它!与‘吉野’同归于尽!”“吉野”舰是日本海军的灵魂,只要把它击沉,敌人必定会像无头苍蝇

一样大乱。邓世昌被这惊心动魄的吼声震撼了,他深情地望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多么好的弟兄啊,真想再看大家几眼,真想再和大家出一趟海,一起在甲板上唱一支北洋水师的歌。他不再多想,把手一挥,立即下达命令:“开足马力,以最快的速度把‘吉野’撞沉。” “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甲板上的数百名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全都用严峻的目光盯着越来越近的“吉野”。邓世昌的这一招儿把“吉野”舰上的小胡子舰长吓得走了神。起先,他根本不信中国的军舰敢拿命往他的舰上撞,直到“致远”舰真的出现在离他不远的海面上时,他才又蹦又跳地叫起来:“鱼雷!快放鱼雷!”一面慌忙下令“吉野”快往后撤。 一颗颗鱼雷“嚓——嚓——嚓——”地直射而来,“致远”怎么躲也躲不开。砰!一颗鱼雷炸了,又在“致远”身上添了个洞。紧接着,好几颗鱼雷一齐击中了“致远”的舰体,它像一个迅猛奔跑的勇士猛地被人砍断了双腿,在海面上打着圈圈。汽笛一声长嘶,它终于慢慢沉没,全舰官兵一起落入大海。 1.【梳理情节】读文章,再按文章内容填一填。 本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和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