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媒介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媒介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媒介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浅论媒介发展与社会的联系

摘要:在科学社会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媒介与社会之间显示出更为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

媒介,相反的,媒介的进步也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由此可见,媒介的进化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在媒介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看见。但在媒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作为社会主体的我们,更有义务去关注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和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媒介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影响传播

众所周知,在社会科学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传播与社会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无论是传播的形式形态还是传播学科理论的发展,都依赖社会的完善和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需要有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的传播媒介来满足其对大量信息传播的需要。而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中介,人类传播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等大量复制信息的科技手段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近现代的大众传媒,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由此可见,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因此,借以此文来浅论下关于媒介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媒介等的定义及与社会的联系。

首先,想要更好的了解关于媒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了解媒介等相关名词、设备的定义以便更好的进行理解。那么,媒介到底是什么呢?在词典中,对“媒介”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而在传播学科中则对“媒介”一词有更深刻及专业的定义:媒介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媒介一词是具有多义性的,其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概括起来说,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即为传媒机构。

但对于在传播的实际应用领域来看,上述对于媒介的定义就好比伫立在高空中的楼阁,仅仅是一种定义而已,而在传播实践中更需要的是技术性的基础指导。所以,这个基础就是所谓的“媒介技术”。关于“媒介技术”,在传播学科中的通俗界定是这样的:所谓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对于上述关于媒介技术的界定,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我们使用的符号体系、文本形式、制作工具、物理载体、采集、保存等手段等都属于媒介技术的范畴。由此可见,媒介无所不在,人类社会所从事的一切与传播有关的活动中我们都能见到媒介的身影。(2)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在于人类社会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的基本需求和不懈努力,不仅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或时代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致。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意识来源于物质,而社会则就是属于客观存在的物质范畴。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于社会

上人们对于提高传播效率的需求,同时其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生产力,给予其以重大影响。这就更说明了媒介与社会那密不可分的联系。(3)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实践应用层面上的效率问题。以哲学的观点看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一切意识性活动的真理性都要靠社会实践来验证。而社会作为实践的最基本舞台,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否能真正的发挥到推动社会的发展是需要依靠社会来检验的。

由此可见,人类创造了传播媒介,但同时,传播媒介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史,说到底,就是人类创造、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也是媒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史。

二.媒介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从人类媒介技术的发展史和传播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媒介技术的发展是传播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媒介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次革命:文字的产生使人类告别了口耳相传的原始的口语传播时代,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这是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是18、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印刷机械化,近代出版和发生的工业化奠定了大众传播的雏形,推动廉价报纸面向更广大的受众,也使传播进入了印刷传播时代。到了20世纪,电子技术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电报、电话技术实现了远距离点对点的信息传输,广播、电视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延伸了人体的感觉器官,此谓第三次革命。20世纪后半叶,人类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互联网络的出现被称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在口语时代,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

文字传播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开始能够记录历史。文字的出现,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人类的生活空间和社会交流得到了发展,人类社会从部落生活转向城邦生活。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于统一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人类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人类有了对信息进行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带来的巨大影响。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的思想空前解放,生产力飞速发展,近代世界逐渐形成。而在此之后,以“自由”为主要标志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历的“媒介爆炸”。仿佛一夜之间,大量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被印刷出来。通过书籍、刊物、公报等对群体传播的媒介物,知识与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普通民众中传播开来,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信息与知识最大限度的保存,对人类文明的积淀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信息和知识在群体范围的传播,又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工农业生产和贸易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加速度前进。

在现今社会,人类已经进入到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快速传播,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传播及历史保存。使文化传承的内容更丰富,感觉更直观,依据更可靠。一句话,它们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计算机的出现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电子信号的传输也实现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发展。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人类走上了信息的高速公路。

而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并不意味着旧传播时代的终结;出现了新的媒介技术,并不意味着旧的

媒介技术失去作用。相反的,新旧媒介共同发挥作用反而使得今天的社会在传播领域显得更异彩纷呈,大有百花齐放之势。旧的媒介的缺点在发展中得到改进,使得其在传播领域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就好比口语传播的影响范围小,传播速度慢,但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而新的媒介也因其吸收了新时代的技术特性,具有旧媒介所没有的功能,而为时代所采用。就好像网络传播,虽然其中信息良莠参差不起,难以为人所监管,但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接下去的人类社会中,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人类社会也势必将进入一个更深的发展阶段。

三.对媒介与社会关系的评价

人类创造、使用媒介的的历史,是历尽艰辛,一步一步摸索、积累、拓展的过程。时至今日,大众传媒的结构日趋复杂,规模入去庞大,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扮演着剧组秦中的角色。可是,追根溯源,媒介与社会始终保持着一种互动的关系。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任何一种媒介对我们来说都是外在化的客观事物,它们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人类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中,媒介无处不在,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空间,而作为人的每一个个体则生活在这巨大的虚拟空间中,感受这媒介为我们带来的一切。然而,媒介作为一项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惜以牺牲大众利益为代价。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媒介产业势必会有一些有悖于社会利益的事情发生。例如,充斥着暴力、色情的书刊和影视作品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的危害;以及媒介的一些隐形缺陷如电视妨碍思维能力的提高,等等。作为每一个社会上的个体,还是要不断提高眼力,来避免媒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看到媒介负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肯定它带来的正面影响。M.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就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媒介,也就没有我们目前的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浅论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杨芳芳作2006年6月

3. 百度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012486718.html,

广告媒介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pdf

一、研究背景 广告媒介(AdvertisingMedia),是指在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实现信息传播的物质工具。广告媒介相关研究一直是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2004年“媒介融合”概念引入中国[1]后的15年间,学界对新媒介环境下广告媒介特点分析、广告媒体策略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由于广告媒介形态众多,相关研究涉及的主题、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相对庞杂,近年来,以梳理广告媒介相关研究成果为目的,学者分别从公益广告视角[2]、数字媒体视角[3]、平面媒体视角[4]、社交媒体视角[5]、“反广告”视角[6]等多维度视角进行了归纳和评述。然而,上述研究都局限于从特定角度对广告媒介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梳理回顾,所归纳文献的范围较窄、数量相对有限,难以更为全面地对广告媒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局分析,对研究演进趋势的把握也有待进一步延伸。因此,对广告媒介研究热点及知识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对该领域研究近年来的演进趋势显得尤为紧迫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交叉结合的研究方法,相关文献数据来源于WebofScience(WOS)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检索式进行文献检索(“TI=AdvertisingMediaORAK=AdvertisingMedia”、“TI=广告媒介ORKY=广告媒介ORAB=广告媒介ANDJN=核心期刊”)并进行人工筛查,排除征稿通知、期刊声明及不相关文献等无效记录共获得有效数据725条,时间跨度为2005年至2019年,检索日期为2019年4月13日;利用CitespaceV软件作为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量化分析广告媒介研究领域的高频词汇,并绘制clusterviews(聚焦视图)网络、authorviews(关键作者)网络、timelineviews(分布时序)图谱[7],同时通过对相关领域研究文献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其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影响,由此进一步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分析与脉络梳理,把握其研究现状以及趋势,以期为广告媒介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提供相关建议。 三、中外广告媒介研究热点现状分析 对文章关键词出现频率高低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8]。选取Citespace软件中的“Keyword”和“Term”作为图谱分析节点,分别绘制国内外的热点聚焦视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如图3-1、图3-2所示。绘制所得国外热点图谱中共有网络节点127个,国内热点图谱含网络节点83个,关键词出现频率及中心度见表3-1、表3-2。(一)国外广告媒介研究热点。分析图谱及关键词表格得出,综合来看,国外广告媒介研究领域的各高频词出现的频次分布广泛,研究方向以及涉及内容宽广,既包含对经典传播学理论在当今广告媒介环境中的创新研究,亦有具体化的广告媒介效果实证研究分析。从“internet”“model”“socialmedia”“attitude”等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以及相关领域高被引频次的知识基础文献可得知,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以下领域:1.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媒介应用领域的发展与延伸[9],国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广告接受态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对具有娱乐性或信息价值的广告反应最为积极[10]。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交媒体(如Facebook、LinkedIn及Twitter)中的广告投送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相似结论[11];在特定广告主的社交网络广告投放研究方面,学界认为,广告主可以考虑使用社交网络广告来补充他们现有的营销措施[12]。2.社交媒体广告策略。有鉴于人们对于“社交媒体”这个词的确切含义的理解有限,国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社交媒体的分类,将当前包含在这个广义术语下的应用程序按其特征分为更具体的类别:协作项目、博客、内容社区、社交网站、虚拟游戏世界和虚拟社交世界[13],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确定用于从广告角度研究社交媒体广告的三个关键理论基础:网络能力、图像可转让性以及个人的可扩展性[14]。部分学者认为,社交媒体中信息传播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的关联性和社会关系的亲密性。他们结合用户偏好、网络影响、传播能力等因素,提出了一种通过微博传播广告信息的扩散机制,并为广告主提供合适的广告投放目标,有效提高广告投放效果[15]。3.媒介市场模型构建。国外部分学者构建了两种被广泛认可的媒介市场竞争模型:(1)媒体竞争模型:媒体平台同时由广告收入和用户订阅两部分提供资金,建立均衡价格水平、广告和进入、福利最大化水平和广告技术之间的关系[16];(2)在线广告展示市场模型:不断增加的广告切换会导致广告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覆盖范围而不是频率,并会刺激签约和技术改进,从而确保给广告客户留下印象。同时,广告切换量的增加会导致广告容量的更大均衡和价格的更低[17]。这两种市场模型为大量学者的实证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亦为广告主市场化的媒介策略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对市场分析以及媒介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4.广播电视广告投放策略。相关研究以广播电视市场供给理论为知识基础。该理论认为,市场中的均衡广告水平高低取决于观众的反感成本、广播电视节目可替代性,以及广告主从观众接触中所获得的预期收益[18]。在该理论指导下对商业媒体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媒体通过选择节目种类来争夺观众,以吸引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消费者可以获得较低水平的产品信息,从而使生产者获得较高的产品销售利润[19]。进一步比较免费电视以及付费电视的广告强度和节目内容发现,如果观众非常不喜欢广告,那么免费电视下的广告强度比付费电视更大,且免费电视提供的内容差异较小,而付费电视台的内容差异较大[20]。5.原生广告的媒介策略。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广告形态亦在不断发生演变。部分学者同时关注于原生广告披露的理论、实践和监管意义。研究显示,使用“广告”或“赞助”的中、下定位和措辞增加了广告认知度,而广告认知度通常会导致更多的负面评价。同时,受众的视觉注意在广告披露位置与广告认知之间呈现中介关系[21]。基于此,学界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对赞助新闻——原生广告的一种形式进行讨论:将文章视为广

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

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 彭小东老师在最近出席一次新媒体广告传播论坛中就新媒体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做了如下精彩阐述;彭小东老师认为从1949年到2009年中国传媒业翻天覆地的变化里,我们必须铭记的法则是:对于媒体的业务发展而言,保持业务的先进、实用、可靠至关重要。60年来,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以及传媒业格局的巨大变化,使得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今天,技术的作用不仅限于“推动”,更多的则是“引领”。新媒体广告传播高速发展的背后都是技术创新所引领的,虽然也有少部分是在原有媒体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位和包装,但新技术的运用始终占主导地位。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而言,目前的新媒体广告指网站、手机报、网络视频等。现代生活中新媒体广告传播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3G业务等。正是在这样的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在技术创新的引领下,我们的广告传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广告传播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从政治宣传、商业信息、社会公益、普法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正是由于新媒体广告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也给予广告传播以应有的肯定和全面、快速发展的空间。为了使新媒体广告传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其本身求新求变的需要,必须从社会与新媒体广告传播本身及相关的领域,全面深刻地探索新媒体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审视新媒体广告传播的发展进程及其各类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创意;坚持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1 不断运用高科技技术 高科技不断为社会各行业的持续发展开拓空间,开辟途径。其中。新媒体广告传播也运用高科技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媒体广告传播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 1)新载体的运用。新媒体广告传播正在运用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载体向人们传达信息。 2)高科技技术的运用。新媒体广告中一些逼真的画面都是运用特技效果展现给大家的。例如雅虎搜索引擎三部网络视频短片中的《前世今生》中,飘渺的自然风光就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体会广告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3)新理念的御用。新媒体广告传播不再像传统媒体的传播那样使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使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如电脑、手机等主动的去搜索信息。 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使网络技术与网络广告,数字电影与电视广告,多媒体互动广告等等新一代的广告视觉传播方式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得广告视觉传达超越了其原有的范畴,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这也是新媒体不断地挑战传统广告传播形式,不断扩展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外延,让新媒体广告传播成为一种能够自如地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的过程。 新媒体广告传播不断运用高科技技术,使其为新媒体广告传播设计提供了不断思维、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可以使设计者随心所欲地将不可能的生活现实,变为有可能实现的艺术视觉语言。毫无疑问,新媒体广告传播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技术中得到发展。 2 不断追求新颖、奇特的创意

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概论 题型:①名词解释(4个) ②简答 ③论述 ④分析:哪些属于媒介融合,哪些不属于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是指媒介产业在媒体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方面所进行的聚合和演进。它既指代这些要素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指代新闻生产过程的融合,同时也指代新闻产品以文本、声音、图像、视频、数字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信息服务方式的融合。 二、媒介融合的类型以及大致特征(P11-P23 ) ⒈媒介技术融合 ⒉媒介所有权合并 ⒊媒介间战术性融合 ⒋媒介组织结构性融合 ⒌新闻报道融合 ⒍新闻从业者的技能融合

三、【论述】媒介融合理念对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P24-P28) 从传播的“5W”来考察,这种影响表现为: 1.Who---传播者从“术业专攻”到“通才全能”,同时分工细化 2.What---信息从重复叠加到整合连贯,同时各具特色 3.What channel---渠道从各自为营到互动整合,同时分组多元 4.Whom---受众角色从单一线性到多重交叉,同时分众传播 5.What effect---传播效果从一元效果到复合效果,同时分别影响 四、媒介融合对我国媒介产业的深刻影响 1.媒介融合将促进媒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化 2.媒介融合将促进媒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的保障 3.媒介融合将促使媒介产业的盈利模式发生转变 4.媒介融合将催生新的传媒服务理念 五、【简答】我国媒介融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联动阶段 2.传统媒体与网络的“报网互动”阶段 3.“第五媒体”与其他其他媒体的融合阶段 4.传统集团尝试融合式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实践阶段 六、【简答】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的各个环节及其新特质 1.多介质运作: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新特质

未来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的广告界经过了一个起伏跌宕的发展阶段。企业对广告公司的期望越来越明确,广告公司对自身的审视也越来越清晰。广告公司该何处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作为在广告行业浸淫多年的从业者,亲眼看到了各种广告公司的起起落落。窥一斑而见全豹。这里就以深圳广告公司为例,阐述广告公司的变迁过程。 深圳的广告公司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营及股份制的广告公司独领风骚的年代。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深圳建立特区已有十来年,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勃勃生机,也出现很多著名企业和品牌。这些企业急需要实力相当的广告公司为其服务。当时,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所以许多产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如彩电、冰箱等)。所以广告公司的任务比较简单,只需向消费者宣传产品即可。其工作一般倾向于外部传播,如拍摄影视,制作平面,发布媒体等,对产品定位、品牌的长期塑造等考虑得比较少,更遑论企业内部策略了。所以在初期,广告公司都是以大型国营企业为主。当时著名的广告公司有国企、旅广、美广、威格等。国企广告是深圳第一家与国际广告公司(智威汤逊)合资的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广告理念,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旅游广告、美术广告公司发挥专长,创意了许多不错的平面广告,威格广告在当时媒体代理中也有一定影响力。总之,这是一个带有一些计划色彩的广告公司唱戏的时代。 到了第二阶段,即九十年代中期。 由于以上深圳各公司的机制不够灵活,服务单调乏力,理念迅速落伍,许多优秀广告人磨练了一段时间后,纷纷跳槽出来,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这批人成了今天一些著名广告公司的掌门人。以前那些大型广告公司逐渐解体,小型广告公司层出不穷。这些小广告公司一般沿用在母公司学到的知识,也基本以广告制作、媒体代理为主,很少牵涉到企业策略。由于小公司实力有限,不能承揽一切,所以纷纷外向合作,如影视、印刷、公关外包等。自己只做最核心的一块,即创意和媒体代理。大家的运作模式比较相同。为了抢饭碗,大家就拼命比创意。期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民营广告及策划公司,如国威、采纳、黑狐、同路、力创、鼎成、风火等。 在第二阶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深圳的设计公司多如牛毛。这是因为,深圳良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吸引了大批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或者在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打工,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自己当老板。 到了第三阶段,即九十年代中后期。 广告行业的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中国企业的成熟,企业对广告公司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一些设计和广告,而需要更高的策略指导。但是深圳的广告公司,在这方面,则先天不足。在九十年代中期,国际排名前20位的广告公司纷纷进驻中国,深圳虽然是中国特区,但毕竟地处边陲,辐射力不够。所以这些国际4A公司纷纷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脚。他们带来先进的广告理念,品牌模式,以及操作方法,这些都令国内企业耳目一新。一些国内有发展前途的大型企业都奔国际4A去了。这样,冷落了深圳的广告公司,他们只有挖掘本土资源。深圳的房地产业红红火火,深圳的广告公司转而为房地产服务。所以深圳的房地产广告全国领先,画面精美、气势宏大,创意叠出。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广告公司,如博思堂、尽致、太一等。所以,这一阶段,是房地产广告公司领衔的时代。但是,广告公司专门为房地产服务却始终不能介入房地产企业的营销决策,只能做一些边缘工作……在这一阶段,不管是深圳还是广州广告公司都面临着一种困惑,那就是争夺对企业的“话语权”。此时的广告公司无法深入企业的“内心”,从事的是企业下游的工作,无法进入企业的企业战略的制定、组织架构的重组、销售队伍的培训、品牌管

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与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2486718.html, 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与前景 作者:徐暕文王芙亭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4期 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与前景 徐暕文王芙亭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新媒体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其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近年来,新媒体广告也正在逐渐冲击和分流着传统的广告市场。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广告;传统媒体;媒介;传播 新媒体广告的产生是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应运而生的。新媒体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打破了地方性与全国性媒体广告的界限,它具有了全球性媒体特征的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限制、受众群体的限制,尽管它发展迅速但也有诸多与生俱来的不足,暴露出种种问题。 1 对比传统媒体广告,新媒体广告的传播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广告传播的环境和规则被不可避免地重新定义和书写,其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以大众传播双向互动为基础的,它归纳符号的信息作用,区别信息的内容需求,发扬交互式或准交互式的双向传播优势,分门别类地对使用者按需定向传送。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的通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传播的载体也不再是独立的,而是多元的。这时候,广告作为一种传播的通道和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中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有别于以往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新广告”的出现对广告主而言意味着更多元、更立体的广告载体选择,对受众而言意味着更多样、更复杂的接受习惯。 所谓的新媒体广告就是将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的广告。新媒体广告的产生是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应运而生的。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在传统的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户外传媒等广告之外,新媒体广告正在冲击和分流着传统的广告市场,除了互联网这一新兴广告平台外,新媒体广告的种类和形式繁多。 新媒体广告投放的形式: 电子菜谱新媒体:以中高档餐厅里平板电脑、pad、ipad电子菜谱为媒体,通过高清大图、3D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超链接效果、电视节目效果来增加品牌的公众认知度,

对现代广告发展趋势理解

对现代广告发展趋势理解 现代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宣传手段, 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广告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从广告的发展历史来看,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自从人类有了商品与商品间的交换,有了顾客与市场,就有了广告活动。广告简单的解释是“广而告之”,其目的是为了招徕顾客,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使供求渠道更为通畅。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广告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信息传播手段 广告必须与市场营销活动相结合,并以说服消费者购买所宣传的商品或享用所宣传的服务力最终目的。简而言之,广告是一种推销商品、获得盈利为最终目标的商业行为。 2.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广告是一种投资活动 广告宣传必须付出一定经济代价,并有特定传播媒体物和公开的宣传工具。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并期望有一定回报所投入的资金,常常被视为投资。3.广告是一种沟通过程 广告是一种双向沟通,是因为广告主将广告信息通过大众媒体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以求说服、诱导消费者购买广告商品。只有当目标消费者接受了广告信息,即认为广告信息是真实和可信的,并同意广告所传递的观点时,广告信息才能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广告沟通过程。 4.广告需要创意和策略 广告的制作和宣传应该满足消费者需要,能唤起消费者注意,并调动兴趣,激发欲望,从而实现消费行为。 现代广告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演化出了不同于传统广告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电子媒介的问世 2.广告媒介的日趋多样化 3.广告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4.跨国广告数量的爆发式增长 这些原因对现代广告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了现代广告与传统广告的不同: 1.注重情感关怀,回归人文主题 情感对于现代人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且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对于情感的诉求也变得更加强烈。在广告创意中,如果能够根据商品特性、品牌形象特点和目标公众的情感心理,设计表现某种情感生活的广告画面、情节和文案,营造具有情感感染力的意境。那么就可以诱发公众产生相应的情感心绪,萌发情感幻觉,力图通过商品消费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现代广告的策划者们发现,能够说服消费者进行购买的最好方法或许不是单纯的产品展示,而是在广告中传递一种情感进而去攻破消费者的内心防线,触碰到人性中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实现推销的目的。 2.承担生态责任,绿色广告萌芽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理念,消费者愿意看到企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企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绿色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媒介融合定义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媒介融合类型 “新闻业融合”五种类型 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前三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

的: 媒介融合所有权融合 (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媒介融合策略融合 (Tactical convergence),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媒介融合结构融合 (Structural convergence),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目,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和解释。 媒介融合信息采集融合 (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前文中谈到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媒介融合新闻表达融合 (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媒介融合媒介变革 编辑

网络广告现状和发展趋势

网络广告的现状 摘要 网络作为新兴的广告传播媒体,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也越来越受到广告客户及消费者的关注。据众多的网络报纸纷纷报道:付费企业的数目在迅猛的增长,这将是2003年网络广告收入的巨大来源。另据调查研究表明:82%的汽车消费者在采购前首先会上网查询广告,在经过前两三年网络低谷的时期后,目前:网络广告面对现在的回升,又将有何优势缺陷及发展前途呢? 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业、网络 引言 广告是一种由企业或个人付费,以说服的方式,通过媒体传播,有关商品的住处传播活动和经济宣传手段。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从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等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浓度与广度,到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计算机与其网络的出现后诞生的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的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再次提高了广告的经济宣传效果和广告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广度。 网络广告发展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还有随后多媒体的产生给人类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存在,于1994年10月在Hotwird杂志的网络版上第一次出现了包含AT&在内的14家企业的广告。从此,网络经济时代在传统的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外开辟了广告的新天地。至今,短短八年时间,网络广告来取得了闪电式增长。1995年,美国的网络广告支出为5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了46.2亿美元。 国内网络广告业也在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至1998年间第一次出现网络广告至今,也有五个年头了。其间潮起潮落,网络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在1999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达到了近1亿元人民币。

真题丨媒介融合

真题丨媒介融合 【2017年媒介融合的真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答题:请结合媒介融合谈谈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答题: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论述题:媒体融合的形态有哪些?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 力论述题:以中西方媒体为例,简述媒介融合下“中央厨房”式的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机制,结合理论和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种模式的看法。上海交通大学简答题:简述“媒介融合”现象,并结合实际论述之。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业务论述题:以某一媒体为例,介绍其媒介融合的具体做法并给出评价郑州大学新闻基础论述题:论述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一直是近几年高校出题的热点,最初大多是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题,但是随着媒介融合的概念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并且其进程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它的考察已经不是停留在概念解析的层面上了,而是要求考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一些具体的事例中。因此,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只是第一步,理解概念之后要做的是学以致用。媒介融合的概念——多视角来看最初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卜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

功能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讲,融合是不同技术的结合,是两种或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由融合产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功能大于原先各部分的总和”。随后中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类:1.在微观层面上强调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作用和驱动作用。最初提出“融合”概念的学者,以及有更多技术背景的学者往往表现出这种类型的特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把媒介融合理解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都在汇集到一起”。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熊澄宇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一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2.从中观层面出发,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传媒技术融合、传媒产品形态融合、传煤运作系统融合和传媒组织机构的融合等方面。密苏里心理学院三位教授给出的报告里,媒介融合是大众传播业的一项正常的项目或者说是一个渐进的发 展过程,它整合或利用处于单一所有权或混合所有权之的报社、广播等电子媒体,以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并使稀缺的煤体资源得到最优配置。3.从宏观层面出发,概念不仅包括上述两类定义的内容,而且强调社会监管和规则的融合,受众的参与以及媒介融合的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后果。把媒介融合的概念分为三个方面:媒体业务和煤体本身的融合,规制和规则的融合,用户对媒体的互动使用与参与的融合。

中国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年是具有强烈承上启下、新旧更替特征的一年,金融危机旧的影响还未消除,很多新的观念、策略却已然在实践中悄然成型。回顾2010年,中国广告市场仍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成绩背后仍隐藏了诸多问题,通过回顾2010年中国广告市场三大主体现,谋求对实践中新的理念、规则的总结。 一、2010年宏观经济企稳回升,2011年挑战与机会并存、审慎乐观 2010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全球范围内继续。2011年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国际市场来看,经济持续复苏乏力。但中国成为领先亚洲甚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先锋力量。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6%,比2009年同期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反映在中国广告市场上,在2010年广告业生态调查中,被访广告主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未来一年广告市场预期良好的比例共占到了59.1%,非常不同意和比较不同意仅占8.1%,可见未来一年广告市场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达126.7亿元,同比增长15.5%,企业在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一掷千金也说明了企业对来年市场的信心。 二、2010年广告市场三大主体的年度特征 (一)广告主:新品牌观、媒体观浮现 1.实效总基调下以重归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观 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国外内众多的不确定性仍使得企业延续以实效为主基调的营销传播观。然而,与2009年企业主要以促销快速回款为主要目标的营销传播观念不同的是,2010年众多企业开始了品牌回归之旅。并且,这场品牌回归之旅具有鲜明的后危机特征:即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建设开始启动。危机前市场需求旺盛,彼时的企业重在打造品牌差异化,以满足消费者在情感诉求和身份识别的需求,2009年危机期间消费需求减弱偏于务实,广告主通过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直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拉动消费,大部分企业以防御性的品牌策略为主。2010年,在金融危机中经历了洗礼的企业认识到了品牌的巨大防御能力,开始了新的品牌建设之旅。2010年中国广告市场生态调研数据显示,77.4%的被访广告主“希望通过广告达到提高或保持品牌知名度”这一目的,比较2009年数据,提升了11.6个百分点,达到近七年来最高值。不过,这场新的品牌建设之旅又具有鲜明的后危机特征,即不再单纯强调所谓的品牌调性,开始了与消费者作为关注的产品紧密结合的新品牌建设运动。2010年认为产品策略最重要的广告主占到了67.9%,较2009年的59.1%相比上升明显。 2、新整合运动:广告主新媒体浮现 伴随消费者生活形态及媒体环境变化,广告主的新媒体观亦逐渐清晰。以消费者为核心,创造开放式的信息共创平台;强调多元媒体协同互动;实现传播平台与销售终端的无线贴近甚至融合成为新媒体形势下广告主新整合运动的四大核心特征。其一,以消费者为核心。2010年广告生态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被访广告主选择广告媒体的主要依据中选择“媒体受众与企业目标消费者的吻合程度”的比例为47.9%,较2009

中国广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广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宏观广告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从2000年经济回升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到2008年,中国经济连续8年快速平稳运行。国民经济保持良好较快的发展态势,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德国广告中央协会2008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广告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①2007年中国广告业全年营业额为1471亿元,占到GDP的0.706%。 ②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初具规模。作为一个经济依附性产业,中国广告业受宏观经济持续 增长的推动,营业额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00年—2007年平均年增幅为 13.75%,高于GDP9.24%的平均增长率。③2007年广告业全年总营业额增长率为10.68%。 ④考虑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以及奥运经济的推动,预计2008年中国广告业的增长将比2007年更为乐观。受数字革命和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经历了激烈的变局。传统媒体仍然是广告市场的主体,但增幅逐年放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份额不断攀升,已超过杂志和广播所占的份额。2007年全媒介广告市场,电视以74.1%的份额 排在首位, 报纸和户外媒体分别以13.5%和3.7%的份额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互联网和商务楼宇LCD 分别以3.5%和2.3%的份额排在第四和第五位,超越了杂志和电台所占的份额。⑤总体来看,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恢复期和90年代的高速发展的成长期,2000年以来中国广告业进入了“高度成长”的新时期。⑥我国广告业的发展由低起点高速度向高起点低速度迈进,增长速度趋于平稳,行业的平均利润趋向稳定。然而,中国广告业存在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中国广告业的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不合理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中国广告业近几年的增长看,增长方式仍然是靠数量增长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没有质的飞跃。广告经营单位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广告营业额的增幅。以2007年为例,2007年中国广告经营单位增长率为20.6%,比总营业额10.68%的增长率高了近10个百分点。⑦从产业结构看,中国广告业集中度低,中小广告公司占总体的绝大多数,并呈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局面。2006年,排在中国广告经营单位100强以外的大量中小广告公司,在总营业额中仅占有23%的份额,与其数量占比严重不匹配。另外,广告市场主体即媒体、广告主、广告公司三者间的关系极不平衡,“强媒体、弱公司”的格局依旧没有改变。从2007年广告业统计数据看,四大传统媒体广告经营额占总经营额的49.1%,专业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额占39.55%。⑧中国广告产业的这种结构性失衡直接导致广告公司在市场主体三方的博弈中居 于弱势地位。 二、微观广告市场呈现的新变化 1、媒介环境更加复杂,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新世纪以来,媒体的裂变与分化日趋严重,媒体环境更加复杂。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

当今世界广告发展趋势

第一节当今世界广告发展的趋势 现代广告从19世纪后20年起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广告艺术进入了科学发展时期。1960年~1980年是现代广告艺术得到大发展的时期,成为商品经济和现代物质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后世界广告业已进入成熟期,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已由早期的简单形式、自发形式发展到现代的新科技、多种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经营活动,成为一种独立与成熟的产业。 当今世界广告业发展迅速,1993年世界广告业总收入已达3500亿美元,有广告公司几百万家,从业人员近千万,成为受人瞩目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广告已集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艺术于一身,具有传统广告所不具备的新特征、新而貌,出现了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一、广告传播空间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今世界已步入一个信息时代,高尖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广告信息流量的飞速增加,广告媒体正随着信息流量的增加而不断发展。计算机、通讯卫星等电子传播技术的运用,使广告传播空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速了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发展与更新,催生了一些新型的广告媒体。电子广告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广告传播媒体,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现代广告,为广告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的前景。 二、广告活动正在走向国际化 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际经济的日益融合,必然出现日益增多的国际广告活动,国际广告市场也将日益融合起来,广告公司必将面向跨国方向发展,国际广告业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发展。“经济无围界,文化无围界,艺术无国界”,将会使“广告也无国界”,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推动,共同构建同际广告业的新格局,将会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发展趋势。 三、广告策划已成为广告活动的核心

心得体会:全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思考及对策

心得体会:全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思考及对策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近7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亿。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互联网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方式,也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近年来,各地新闻媒体主动寻求变革,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表现在:一是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或重组,以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和互补,从资源上更好地实现融合。以X市为例,X晚报社以新媒体发展中心为核心,进行企业改制与运作,成立X报业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将中国X网(X新闻网)、X手机报、X晚报数字报、X 晚报手机客户端、X晚报微博微信、X新闻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营划入公司,独立运营。二是推出各类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截至X年底,X省共开设认证政务微博账号3000余个,微信账号850余个,覆盖人数约6000万人。新闻客户端与微信公众号最大限度地与其他媒体合作,形成多层次、全立体的大型平台。三是推进全媒体新闻报道。在媒介融合态势下,传统媒体都采取“中央厨房”

的新闻采编方式,即采取新闻由中央集中处理,再发到各类终端的方式,进行全媒体报道。 二、媒介融合存在的问题 传统媒体虽然进行了多种融合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来说,融合的实效仍然较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媒介融合意识不强。以X为例,存在以传统媒体思维办新兴媒体,认为建设了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就是媒体融合,没有准确把握在新的传播技术基础上推进内部资源整合和创新业务流程的重要性。二是过多依附传统媒体。当前,很多传统媒体在进行媒介融合时,仅把互联网当成工具和手段,幻想以传统媒体来融合互联网媒体。新兴媒体基本上还停留在粘帖、复制传统媒体内容的层面。三是资金、人力投入不够。很多媒体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对新兴媒体投入远远不足,全媒体采编平台硬件建设跟不上。同时,既精通新闻业务又熟悉网络技术数采编人员较少。四是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媒介融合需要全新的体制和机制,例如人才任用和绩效考核机制等,而很多传统媒体还依然采取旧有的体制和机制,导致难以实现媒介融合的需求。 三、研究对策

广告发展的趋势

广告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广告。 我觉得广告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观念的进步与创新和新的传播方式也就是广告媒介的发展。 与以前简单的商品介绍广告相比现在的广告更侧重于企业政府品牌形象的树立和理念的传递而现在的广告种类也较之以前增多了,例如: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以及政府广告等。 因为人们观念的进步广告越来越应用也各个领域,几乎随处可见广告。 广告业,确实是个有巨大吸引力、巨大挑战性、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行业。目前,我国广告业正处于转折时期。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企业的成长,广告主也在追求更高、更长远的目标。回顾近年来广告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对市场、传播等环境变化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趋势一:品牌一体化服务公司崛起。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讲究生活品质观念的形成,为品牌一体化服务公司的“出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其特点是以建立和发展品牌为广告服务的目标,追求长期的广告效果,重视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广告公司的价值是提升产品为品牌,典型说法是“品牌管家”,这样的广告公司在客户的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高价值的地位。

趋势二:服务更加专业,服务内容向纵深延展,广告与营销界限模糊,广告公司向顾问咨询型公司转变。目前国内市场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营销与广告传播各自为战的局面,部分广告公司开始更多地介入企业的营销和管理领域,或者在继续提供传统广告业务的同时,进入企业的产品研发、通路设计、品牌管理等领域;或者直接选择营销及广告运作的前端(咨询、策划等),他们中的多数已经不再介入末端的具体执行(制作、发布等)。由于专业化分工,出现了营销策划型、客户代理型、媒介代理型、专业制作型、技术服务型、信息咨询型、综合服务型等专业公司。 趋势三:“分化”市场,这是未来广告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个广告公司基于专业化服务,都拥有自己立足的行业。专业化的重要特征是要有鲜明的行业背景,从而形成广告服务的独特性。因此,寻找独特的细分市场是广告公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市场定位准确,则会很好地促进公司发展。 我国的广告教育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广告教育已由一张白纸走向规模的扩大,又由“量”的扩大走向“质”的提高,现在则是到了由“质”的提高走向国际化发展的时候了。 所以,广告业发展的突破点是要把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落实在行动上,要把人才的素质提高、人才的培养与国际接轨。培养本土国际化广告人才是实现广告业取得更大突破的重要举措。国际广告人才的来往重在交流与合作,而中国广告业人才重在参与,要学会在参与中

未来广告发展趋势

未来广告发展趋势:所见即所得 一、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电子相关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我国的广告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技术革新带来的驱动效应正在倍增显现,充满想象增长空间的创新商业模式正在慢慢浮出水面。未来广告的概念将不再是品牌宣传,未来广告将功能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生活无处不在。 1、未来广告精准化 未来的精准营销将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经过整合分析将变得更加精准,能够将人群细分为多达数千种不同类别目标人群,并且随着时代和产品的发展,分类不断更新演进。广告不再盲目的到处投放,而变成精确到目标用户的“窄告”,“窄告”是互联网未来广告精准化的代名词。 2、未来广告向大平台、屏屏交互趋势发展 未来广告将向大平台、多屏交互转移,屏幕与屏幕之间的数据分享、互动交流将成为趋势,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实时的、集中式的管理,打造一张多网多屏交织管理的大平台,开拓数字营销新的模式,给予客户更多快捷、高效、优质的体验。 3、未来广告移动化、互动化 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4亿,手机网民已经达到4.2亿,占互联网接入人群的74.5%,超过七成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时代到来,真正的“人营销”时代开始,移动营销和“人营销”的观点就是感知于人、跟随于人、服务于人,未来广告移动化、互动化成为必然趋势之一。 二、AdTime未来广告——精准营销,所见即所得 广告的精准概念本身是相对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会不断被超越。移动终端大量应用满足着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人越来越依赖移动终端,一方面传统媒体及时抓住移动终端的契机,巩固自身市场;另一方面基于以曝光为主的广告形式在向以内容互动为主的营销型广告模式转变。AdTime把握广告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大数据,打造精准营销平台;以技术驱动未来,通过技术创新,打造“三网融合、四屏合一”全方位互动广告,让广告如影随形,既是享受,也是营销。 1、挖掘大数据价值,CCM精准营销平台变广告为“窄告”

媒介融合的整理版

媒介融合的概念——以多维视角来看 最初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卜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讲,融合是不同技术的结合,是两种或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由融合产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功能大于原先各部分的总和”。随后中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类: 1.在微观层面上强调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作用和驱动作用。最初提出“融合”概念的学者,以及有更多技术背景的学者往往表现出这种类型的特点。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把媒介融合理解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都在汇集到一起”。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熊澄宇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一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 2.从中观层面出发,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传媒技术融合、传媒产品形态融合、传煤运作系统融合和传媒组织机构的融合等方面。 密苏里心理学院三位教授给出的报告里,媒介融合是大众传播业的一项正常的项目或者说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整合或利用处于单一所有权或混合所有权之的报社、广播等电子媒体,以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并使稀缺的煤体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3.从宏观层面出发,概念不仅包括上述两类定义的内容,而且强调社会监管和规则的融合,受众的参与以及媒介融合的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后果。把媒介融合的概念分为三个方面:媒体业务和煤体本身的融合,规制和规则的融合,用户对媒体的互动使用与参与的融合。 4.从大传媒业角度出发,内容涵盖传媒业、电信产业、IT产业、电子产业等所有参与到媒介融合中来的产业。 美国学者雪莉·贝尔吉认为融合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版、传播、消费者电子和计算机产业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的现象。问同时,她还把融合看作是“不同媒介产业相互作用的过程”。 我们总结出媒介融合四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传媒组织的整合。1996年至2001年间,我国报业集团、电集团在政府力量:的指引下形成,其整合后的传媒集团井没有发生理想的融合效应。如今的传媒组织整合却是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之下进行的。2002年3月的北京“千龙网”首次以产业的形式实现了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的融合,当今美国较大规模的近30家企业集团,都融合了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音像、出版、电影等多个传媒组织在内。 (二)煤介内容的融合,指分属于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了跨平台和跨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内容融合产品。融合内容从内容来源可划分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从形态上可分为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 (三)传播渠道的融合,指原来不同形态的煤介产品传播信道的融合与互联互通。具体来说,传播渠道主要是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个信息传输渠道。各类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数字化的形态不仅可分别经由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渠道分发给使用不同数字终端的受众,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