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防治

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防治
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防治

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防治

刘文山1

(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摘要:

关键词: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固液两相流,也是一种常见的山地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很大,泥石流一旦成灾还可能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家具水土流失及荒漠化过程,影响生远。尤其是在当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主义社会过程中,伴随着城市或进程和经济建设向山区的延伸发展,山区泥石流的灾害性英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兴利除害,有效防治泥石流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1 . 泥石流的分类。

1.1 按泥石流流域地貌形态分类。

(1)沟谷泥石流。沟谷明显,沟谷型往往是由几条支流会入主沟而组成,流域范围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形成区(即侵蚀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形成区中还有清水供给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沟流域形状如图1.

图 1 甘肃武都甘家泥石流沟

(2)山坡型泥石流。山坡

型是指在较陡的坡上法语的单沟,沟长仅数百米,深数米,十数米不等,虽汇流面积小,泥石流流量不大,但因坡陡、流速快,来势猛,往往只有几分钟就可以造成极大损失。这种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不是很高。

1.2按泥石流流态特征分类。

(1)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80%。

(2)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占10%-20%,主要成分是水。1.3 按物质组成分类。

(1)水石流性泥石流。含有非常不均匀的粗颗粒成,粘土质细粒含量少,所以其堆积物常为粗大的碎屑物质。

(2)泥石流性泥石流。含有不均匀的粗粒物质和很多的粘土质细粒物质,因此有黏着性。姓陈的堆积物常常是连接着平固的土石泥石流。

1.4 按发生频率并考虑其规模及危害性情况分类。

(1)高频率泥石流沟谷。发生周期为大约每年一次。按发生规模流域面积,危害性严重性等细分为严重型,中等性和轻微型三类。

(2)低频率型泥石流沟谷。发生周期为大约十年一次。按发生规模流域面积,危害性严重性等细分为严重型,中等性和轻微型三类。

2 .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1地形地貌条件为泥石流形成的三大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切割强烈,山坡崎岖等是泥石流一发而生的地区地貌特征。地形地貌为泥石流提供形成运动和对及场所。2.2地质条件对泥石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分化破碎度强,新的构

造运动活跃,地震易发带,滑坡和崩塌的地段是泥石流活动强烈的地区。例如我国中部的南北向地震带。

2.3水文为泥石流的型成提供了田间,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暴雨,冰雪融化而形成的山洪,流速大,能有足够的推动力将大量的泥石固体物质冲击携带终成泥石流,泥水即是泥石流中的水源的组成部分,又时激发泥石流的决定性因素,降雨对泥石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视将降雨的量级,强度和持续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