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海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 学年上海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信”、墨家主张 " 兼爱”、法家主张以 " 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

C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B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 .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 .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 .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 18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 19 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 本新

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明治维新

B .甲午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4.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所装载货物的重量有严格限制,船上所有人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 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该政策

A .扭转了财政危机

B .禁绝了海外贸易

C .导致了国家闭塞

D .抵御了外来侵略

5.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

1870 年后发生显着变

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殖民扩张

中有“和谐”“诚信”“友善” 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倫家主张“仁”

20 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6.一战后的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请问这两个的相似点有①都在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下签订

②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中国主权利益

③都影响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有利于世界长久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当代中国对国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腾飞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中国。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的事件是A.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B.1971 年10 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9 年中美建交

D.2001 年12 月加入WTO

8.“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 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 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重点学习西方的技术B.是一场地主阶级

的自救运动

C.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9.自法国大革命起,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第二共

和国到第二帝国,政体几度变更,直到1870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制才日趋稳

定。在法国,共和制最终战胜君主制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传播B.《人权宣言》的颁布

C.拿破仑对外扩张的失败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0.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11.阅读历史书籍,整合历史阶段主题是培养历史核

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根据如图内容,你认为最适合

的主题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1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13.暴力冲突是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形式之一。公元前 方。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 A .罗马帝国 B .罗马

共和国

C .波斯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14.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 .武汉

B .上海

C .沈阳

D .南京

15.有西方历史学家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 的法律

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最早获得这些权利的法律文件是 A .《南京条约》及附件

B

.《北京条约》

4 世纪前后,通过这种方式,希腊文化传播到东 A

B

C

D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6.如下图摘自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这部分内容反映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比前代( )

A .农业技术发展更加缓慢

B .农业发展更受重视

C .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更高

D .文学成就更加卓著

17.相传,黄帝能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炎帝教民耕种,制 作陶器,

发明纺织,会煮盐等。上述发明不能反映( )

A .炎帝和黄帝是考古实证的人物

B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化身

C .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8.美国学者帕尔伯格曾高度评价我国一位科学家:“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 养充足的

世界。”这位科学家的重大贡献是

A .发明杂交水稻

B .研制原子弹

C .研制导弹

D .研制人造卫星

19.“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

14 世纪到 17 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 生的共

同影响是( ) A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 .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C .西欧大学的兴起

D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二、填空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

“第一次变革”使俄国 A .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C .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865 年的 381000 人上升到 1890 年的 1620000 ??”材料中的信息表明,

B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D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0.有学者认为,

(1)阅读材料,请分别写出条约的名称。以两个条约为主重建了怎样的新国际秩序?

材料二1947 年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德)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请写出美国为“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而推行的政策。该政策导致了怎样的国际格局?材料三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激荡世界》

(3)依据材料,为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中国提出了什么方案?你认为如何实现“中国方案”?

22.在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发展的方式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摘自德拉·塞德尔《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文明》

材料三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 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渐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与图二机构设立相关的人物是谁?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1688 年的光荣革命

实现了这种设想”?英国资产阶级创造的“统治形式”对英国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外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不同?

23.以古鉴今是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二: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次改革?它对俄国的崛起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是历史上那一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评价一下这次改革的意义。

(3)这两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4)这两次改革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2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

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进行探究。(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 年的“ 中国新生” 和1978 年的“ 伟大转折” ,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 20 世纪的最后20 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 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 世纪的最后20 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未革命的时候,人人都以为从此安宁了,不料袁世凯改结果,反而不好,??现在的段祺瑞、徐世昌执政,国事更加不好。自从德国大败、俄国革命以后,世界上的人思想多变。??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材料二:事件之后北京的学生立刻开始组织全国的新知识分子支持他们的事业,他们还通过宣传、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来赢得公众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开始与广大没有文化的大众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并且还赢得了新工商业者、城市工人的强有力的支持。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1)材料一中“清未革命”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五四运动“应运而生” 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请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一例。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概括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6.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材料一:??要寻出历史趋势中之内在向往,内在要求。??才能来指导历史,使其更前进。??中国史的趋势,似乎总向团结融合的方向走。虽然其间也有如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年版材料二: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018 年12 月第1 版)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会议及主要内容

——根据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 年12 月第1版)整理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所列举的“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时期有何共性?以南北朝时明的一例说明中国史的趋势是团结融合(要求:具体事例,说明,共)。

问题二:材料二苏维埃俄国的建立与哪场革命有关?列宁在经济上做出了怎样的尝试?效果如何?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

问题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方面来?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条道路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条道路的开辟与完善是哪一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中共十九大对该理论继续中国化的成果是?

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同看走过的路、比较他国的路,带给我国政府哪些启示?

27.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从五四运动的革命对象和参与对象上,说明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请你除上述之外,再写一条。

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此,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传承民族精神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1)小华同学在梳理民族精神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中都有体现,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

断,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精神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衰败到振兴的转折”、“挫折与失误”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作出说明。

(绵延不绝永放光芒)

(3)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条约: 《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政策:冷战政策;格局:两极格局(或: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设想:弘扬平等互信、包

解析:(1)条约: 《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政策:冷战政策;格局:两极格局(或: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加强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等(胸怀世界,不跑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1 条即可)22.(1)朝代:明朝。人物:雍正帝。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思想:人文主义。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哈姆雷特》等。作用:涌现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解析:(1)朝代:明朝。人物:雍正帝。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思想:人文主义。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哈姆雷特》等。作用:涌现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目的:推翻封建的君主制。原因:光荣革命后,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了一系列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使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4)不同:中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西方社会思想解放,逐新由专制向民主法治发展。

23.(1)俄国1861 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1)俄国1861 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 年农奴制改革或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日本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正反两方面各答出一条即可)

(3)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强国富国之路,我国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4.(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2)邓小平。探索: ①实行改革开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 ③发表南方谈话;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 ⑥建立社会主义市解析:(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2)邓小平。探索: ①实行改革开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 ③发表南方谈话;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 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选两点即可)(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 努力成才。(言之有理即可

25.(1)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十月革命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答出两点即可)

(2)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发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解析:(1)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十月革命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答出两点即可)

(2)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发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4 年伊始的国民革命运动,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1927 年进军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任写一点即可,或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唤醒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人民的革命力量,开始注重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或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6.问题一:都处于分裂/ 政权并立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问题二:十月革命。实行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 高度集

解析:问题一:都处于分裂/ 政权并立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问题二:十月革命。实行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问题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题四:选择发展道路要从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任两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7.(1)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

解析:(1)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5)继承和发扬: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28.(1)①五四运动②抗日战争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④乐于吃苦,勇于抗争(2)新民主义革命兴起:五四运动爆发,标志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

解析:(1)①五四运动②抗日战争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④乐于吃苦,勇于抗争(2)新民主义革命兴起:五四运动爆发,标志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1921 年党的诞生,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衰败到振兴: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挫折与失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的严重失误,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严重挫折。

(3)内涵:爱国主义、团结一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反抗、追求进步、民主等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