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自学和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本P105中附页3图1、图2都剪下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有趣的折叠》

二、实施目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8面,并且利用好身边的材料进行自学《有趣的折叠》。

2、小组合作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先小组里解决。

3、小组派代表发言,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进行解决。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有趣的折叠》教学反思

展开与折叠一课是北师大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教材主要从以下三步来帮助学生思考、判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如何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我本节课在备课时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脑子里想象长方体纸盒展开与折叠的过程→探究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巩固练习。

在课前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课上的较为顺利,特别是在剪开正方体时,展开图呈现了多种形式。但本节课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