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

2021年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
2021年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

年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_自我评价

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文章一)

时间像发动的车轮一样永不停息地向前滚动着,转眼间本次培训将接近尾声。虽然学习的时间短暂,但却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自参加国培以来,我认真聆听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使我更加懂得怎样备好课、备好学生,怎样去评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为我前行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

到位,这应该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可以说是略知一二罢了。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应当具备的智慧。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同时我们应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对工作充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要有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你所面对的学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做出榜样。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文章二)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受到的启示很大。新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在语文学科中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觉得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

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学中,应重视语感、发展语感,让学生有话说、放心说、开心地说、有时间说,应以讨论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说,而不是加以限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应关注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的动,不是一二个或浅层次的回答,而是大多数学生的深层次的思维的动,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对于答案,求同的时候,更要求异,不可强求统一标准;应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应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努力实现学科的三维目标。

2、树立全面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只关心优等生,冷落后进生,而是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后进生身上也有特长,问题是老师能不能发现这些学生的特长,并指导他们发挥特长,逐步成才。总之,学生是有情感的、有潜能的、有个性的、独立发展的人,而不是被管的、不懂事的、任意摆布的人。老师是学生的伙伴,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3、树立现代的教师观

要搞好素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师观。首先更要重视改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的劳动最终是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而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如果与教师有一定的隔阂,或者配合的不好,其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学习的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因此树立现代教师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职责,是

任何一名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保证。民主和谐,是师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要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一些班团活动、文体活动,要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多给他们一些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注意在教学中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摈弃过时的师生观,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正确的评价观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新课标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只责怪学生。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存在问题、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予以认可、鼓励、给予希望,激励奋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的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学习效果,教师应以激励其更加努力为出发点。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文章三)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

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

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

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

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素质教育评价制度

XX中心小学素质教育 教师、学生评价制度 根据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促进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教师、学生素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一、评价指导思想: 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十八大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逐步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制约、激励、指导和调节的作用,加强教育行政、研究指导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确保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评价制度: (一)素质教育教师评价制度: 1、改革考试制度,取消学生按考试成绩排队,实行“等级”评价制度。 2、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开设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3、认真落实上级部门有关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美术、音乐和艺术教育。 4、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 5、按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6、按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严格管理学生用书,制止课余时间、节假日补课或上新课。 7、上好活动课,广泛开展社团小组活动,做到辅导教师、内容、时间、场地、器材五落实。 8、重视发展学生特长和个人创新能力,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体育、艺术达标率达到标准要求。 (二)素质教育学生评价制度: 1、评价原则: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如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学生素质发展不是孤立的,而多元性的、整体的。根据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学习品质与能力、体育活动与健康等方面素质设计出多种因素,多层次评估体系,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反映学生的实际。 (2)、主体性原则。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评价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发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目标是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规格和要求的。当然,这种规格和要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因不同的人文哲学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常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诠释和具体化。但是,进步的教育总是将目光紧紧盯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无论对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之间有多少种解释,我们教育总的价值取向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社会的现实与未来。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积累与变迁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这样,人们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知识范围被急剧扩大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整合性。 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已不再仅仅是将为个体提供哪些系统的人类科学文化的遗产,更要考虑的是个体将如何面对生存及其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来自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挑战。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设法为个体能够解决无法预见的问题作准备,培养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儿童能力发展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三个主要领域:个人能力的成长;社会参与能力的成长;处理环境的各种要求和作用能力的成长的整合角度来看,我们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不是使个体完成(也无法完成)全部的系统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积累,而是力图使个体形成全面的和基础的素质结构,以便将来能在社会的科学技术与政治情报的激流中不断地自我扩充知识内容,调整科学文化结构,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于是,我们的学科教育已经开始大大地超越了经验与技能传递的范围。学生在取得经验认知的同时,探求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形成社会认识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业已成为社会对个体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小学的数学教育,其学习的认知对象(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目的——掌握这些事实并能运用,同时也是——发展科学地对社会探求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的过程。这就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部本质内涵。 从这个本质出发,我们不难概括出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即:“注重社会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潜能”、“加强情感体验”。

素质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素质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素质教育现状”社会调研报告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素质教育现状却是问题频频。给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是素质教育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合理设置学校课程,开设选修模块,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而不是重视学习结果。形成新的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评价机制,家庭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后,从国家教委主要领导到着名教育理论家,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到广大中小学校长老师,乃至学生家长和普通电视观众,纷纷参与到素质教育中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举措到底成果如何?因此我们对素质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的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 (一)调研目的 自从素质教育提出后一直是教育界一大焦点。面对日益严峻的教育形势,学生需要减负,教师需要减负。由于高考制度,升学压力导致“应试教育”成行,让学生和教师不堪重负,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给教师也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教育的高效有序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行无疑是教育界的一个盛举。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下素质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调研内容

了解巫山县素质教育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三类人员展开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对现在教育形势的看法。 (三)调研地点、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在重庆巫山县的县城、庙宇镇镇中心和长粱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选择了巫山县城、乡镇和农村这三个层次的地方,保证调研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四)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分为五个步骤进行:选题分析、问卷制定、发放问卷、资料整理、撰写报告。选题分析。通过收集资料,结合本专业特点,本小组最终确定调研选题为“素质教育现状——以巫山县为例”。因此,本次调研为现状调查。问卷制定。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文献收集整理,分析出素质教育可能的影响因素,考虑到问卷填写人群的特点,以及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把握,制定出针对素质教育现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运用寒假期时间,本小组成员对确定好的调研地点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力求做到抽样调查人群的随机性,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资料整理。对于调研收集到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总结、统计等工作,并分析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和意见。撰写报告。调研的最后一个步骤,调研报告的撰写,真实、系统、规范的记录此次调研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展示调研成果。 (五)调研时间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3年1月2日至2月31日? (六)调研结果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问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素质教育的若干基本特征 学习和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特征之一: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中的做法。 素质教育不是面向部分人而是面向全体人;它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c它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的教育成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教师首先是园丁,要呵护每一株幼苗。在素质教育中,“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造就的。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依法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机会。学校和教师,则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L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这样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换句话说,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但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成功教育’等教育实践可以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 2.特征之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思想指导下,必然具有片面性。素质教育则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要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要努力使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一、公民道德素养 1、遵纪守法①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②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③遵守通行规则,通过楼梯等过道时靠右行、不争抢。 2、明礼诚信①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懂礼貌,不欺侮同学。②待人诚恳守信、不说谎、不作弊。 3、自尊乐群①能够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②能够自我反省,有错即改。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⑤善于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遵守公德①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②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主动按顺序排队。③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5、爱护环境①爱护环境卫生。②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攀比消费,不乱花钱。③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1、学习兴趣①学习主动,对知识有好奇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上课专心听

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问题。③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①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②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③善于总结与反思。 3、学业表现①课堂表现优秀、板演、回答问题等质量高。②作业质量高。③阶段性考试成绩良好。 三、实践与创新 1、实践能力①绘图、实验操作等学习环节表现良好。②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活动,且成效显著。③自己设计并实施创造与发现活动。 2、创新表现①在作文、模型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②善于收集、整理、运用信息。③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动。④见解独到,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 四、运动与健康 1、身体健康①良好的身体素质。②精力充沛。 2、心理健康①活泼开朗,能够自我调控情绪。②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生活健康①坚持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②讲卫生、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③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五、审美与表现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在评价中成长 (1-6年级) 姓名 性别 学号 入学时所在学校 毕业时所在学校 (盖章) (盖章) XXXXX小学 编制 做人 成 才 健心 创新 学 业 学习 健体 审美 实践 安全 生活

留下成长足迹 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 它是教师培育学生的教育标尺。 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准则。 它是家长养育孩子的教育指南。

使用说明 一、本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档案,每人一册,每学期由班主任组织填写并妥善保管。学生异动时随学生学籍流动。 二、“学生健康档案”由家长在每学期开学前填写。请各位家长务必真实填写学生的健康状况,便于班主任及体育教师掌握学生情况。 三、“家长寄语”由家长在每学期开学前填写。请各位家长向学校及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要求,便于学校及老师及时改进工作。 四、评价采取“分数+等级”的评价方式,综合等级分为优(A)、良(B)、中(D)、需努力(D)四等。 五、综合评语采用“优点+鼓励+希望”的基本模式,语言应简洁、客观、有激励性,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又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六、学号使用省学籍管理流编号码。

目录 1、学生基础信息一览表………………………………………1/1 2、学生健康档案………………………………………………1/3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72 ★一年级上学期……………………………………………1/6 ★一年级下学期……………………………………………7/12 ★二年级上学期……………………………………………13/18 ★二年级下学期……………………………………………19/24 ★三年级上学期……………………………………………25/30 ★三年级下学期……………………………………………31/36 ★四年级上学期……………………………………………37/42 ★四年级下学期……………………………………………43/48 ★五年级上学期……………………………………………49/54 ★五年级下学期……………………………………………55/60 ★六年级上学期……………………………………………61/66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河北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此制定了《邢台市第十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原则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原则。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二、内容与方法 (一)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素质评价和创新实践成果评价三个方面。其中: 1、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共包括七个评价维度,即:(1)道德品质;(2)公民素养;(3)学习能力;(4)交流与合作;(5)创新与发现;(6)运动与健康;(7)审美与表现。七个评价维度的评定结果均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 2、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包括五项内容,即:(1)

物理实验操作;(2)化学实验操作;(3)生物实验操作;(4)信息技术;(5)体质健康测试。 3、创新实践成果评价概括为四项内容,即:①文学艺术创作类;②科技实验、发明、制作、论文类;③综合实践活动类;④艺术表演类。 (二)评价方法 结合政教处的督导评估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日常评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根据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的七个维度和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的四项内容,级部组织各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表进行周量化,月量化(附周量化、月量化表)开展有效量化,学期末评价小组开展本学期总评价(附学期末评价表),并填写到学籍表中,计入电子学籍。具体每项(100分)打出具体分数,按100分折算,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规定:95分及以上A级,94—75为B级,74—60为C 级,59以下为D级。 总结性评价是在学生毕业时进行,在对学生各学期进行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和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专门性发展素质评价,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终结性评价。 三、评价方式 以政教处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周量化表、月量化表以及政教处制定的本学期督导检查要求为主,各级部根据本年级特点,结合实际可以适当对评价表的相关项目进行微调,拿出一套适合本年级的综合素质评价表,打印发给班主任,张贴在班级,有效的开展好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先告诉大家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1.60元夺去了一个小学生的生命。某村委会决定,为提高小学升学率,实行考试不及格的要罚款的制度。一个学生因缴不出1.60元罚款,被拒绝参加第二次考试,结果,喝农药自杀了。这是片面用考试分数、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结下的又一恶果。血的教训再一次呼唤高考制度的改革,呼唤高考多样化,同时也呼唤基础教育阶段要建立自身的科学的评价制度。要下决心进行探索,不搞出一套科学的、正确的、完善的办法来,实施素质教育还会遇到严重障碍。实施素质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套好教材,还要有一个适合素质教育需要的科学的评价制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湖南汨罗市,上海南市区、嘉定区,广东广州市,江苏江阴市等地在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方面已经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已经有了初步成果。根据完善办学条件,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确定评价项目,在评介中增加了音、体、美、劳方面的权重,增强了外部环境的权重,使之能形成一定的导向机制,这种探索是十分可贵的。特别是汨罗市还有一个对党政干部评价的制度,非常好,汨罗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督导室三家发文:评价乡镇、村的党政干部政绩时,按教育地位、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尊师重教等方面来评分。这些经验都很好,今后要逐步建立一批实验县,每个省、市、自治区都要抓1——2个点,作为素质教育实验点,包括建立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积极开展试验。以后要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这方面的经验。“九五”期间,连续抓五年,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就会由无到有,由 不完备到比较完备,并形成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文为柳斌同志1996年6月27日在全国的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汨罗研讨会上的讲话节录) 实施“六优工程”推进素质教育 一、优化教育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优化教育环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这要求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并建立区域推进机制,将素质教育纳入所在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三、优化招生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四、优化教学过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五、优化评价体系(包括对学校、学生及校长、教师的评价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六、优化师资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 试论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 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实践中,在普通教育领域内,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验。要“应试”为“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之必然。然而,怎样认识与完成这种基础教育职能的转换,需要进 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恢复和振兴,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重视科技、人才与教育,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追求知识、渴望成才,成了每个青少年学生的奋斗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基础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是,由于社会变革时期,我国教育的特殊职能和作用,加上一些社会原因,也给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社会上的“文凭热”.“学历主义”的思潮,将基础教育完全纳人升学的轨道,社会、家庭、学生视进高等院校为唯一的成才之路。这样,一方面加剧了高校的升学竞争,另一方面,其直接后果便是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倾向的出现,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侨”的局面。从心理上给教师以及学生带来巨大压力。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普通中学变成了“升学工厂”,它不仅阻碍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损害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升学教育的指挥棒下,过早专业化与片面发展,造成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的严重缺陷。改革势在必行。1991年李鹏总理在“八五计划和十还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要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关键。因此,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升学工厂”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地,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基本职能

第三章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基本职能 本章要点 教育人类学研究者认为,人类社会起始阶段的“本真教育”在经过漫长的“异化教育”阶段之后,今天正向“复归本性”的阶段过度,素质教育正是在这个过渡阶段出现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畅通无阻以住教育的辩证扬弃,既包容着以往教育的合理因素,也具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本章拟对素质教育内涵、特点、基本职能以及灵魂、重点等作出阐述,旨在为构建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提供依据。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缘起和本质 一、素质教育的缘起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1.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2.素质教育的提出也是教育自身发展或曰“自己运动”的必然趋势。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结合,即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同时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二节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或“非人”为本的。 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每个活生生的个人。

“以人为本”的人,是社会的人。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 第一,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第二,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 第三,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手段”和“人的方法”的普遍运用。 二、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权利,机会,结果平等) 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并不完全等同于仅仅作伦理要求的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又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全面地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 三、突出主体精神 主体是指从事现实活动的人,即活动的承担者和发动者。 素质教育是一种“解放教育”。(意味着:第一,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 在学生主动需要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直接目的;第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应该允许学生怀疑、质疑,提出不同见解,提出反面意见;第三,学生的主体精神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也体现在管理活动,交往活动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中) 素质教育是以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为重要标志。 素质教育不仅肯定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而且强调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都应作为主体积

2021年中学生个人素质评价

中学生个人素质评价 通过个人素质评价,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下面是第一中学生个人素质评价的范文,欢迎阅读! 我在初中度过了很有意义的三年,在三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包括知识,包括与人交往的方法,使我的人生丰富了许多。 我在每天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取得了很多好成绩。在努力的同时感到了生活的充实。我爱好体育,音乐,这些科目虽然并不是主要科目,但我依然从中获益菲浅。 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我与同学的交往很快乐,与老师关系融洽。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不擅长的事。学会如何在群体中生活也是我高中学习到的重要事情。 我不断自我严格要求,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我勇于探索新鲜事物,有很多的兴趣爱好。 我的三年初中是我人生的起点,我将继续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回顾初中三年,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初步掌握如何运用知识,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上取得了一些成绩。XX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同年12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思想品德上,我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在学习上,我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尽管学习方面,我的基础不够扎实,但我对学习的态度不敢怠慢,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初中三年是我不断进娶逐步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奋斗的三年。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我不擅长的事。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也是我初中学习到的重要事情。我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爱好体育,音乐,这些科目虽然并不是主要科目,但我依然从中获益菲浅。我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初中三年,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当然,我自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我,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素质教育评价的特点

素质教育评价的特点 提纲: 本文着重探讨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 一、素质教育评价功能的导向性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定位在选拔作用上,即如何从受教育者中挑选出适宜于继续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所谓"优秀者"。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 二、素质教育评价对象的综合性 现代教育评价的范围已扩大到教育的全部领域,依据教育成果及与之相关联的要素作用大小,可区分出如下六个层次的评价内容。 三、素质教育评价主体的广泛性 学校教育评价主体包括了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和其它与学校教育有关联的社会成员和组织。 四、素质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素质教育评价思想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素质教育评价的特点 内容摘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予以促进和保

障。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教育评价活动是现代教育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在素质教育中起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自身进行检查、反思、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评价的教育可能是盲目的教育。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可表述为"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评估机制在当前教育管理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它是个指挥棒,评估的指导思想、具体指标、方式方法及其效用,均牵动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着重从素质教育评价的功能、对象、主体、方法探讨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评价特点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也已在全国小学和初级中学(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则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予以促进和保障。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行为的目的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人对自身行为结果及目的的实现程度的评价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育活动涉及教育方案、教育活动实施、教育活动参与者等等,要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对这些都需要进行适时的评价。教育评价活动是现代教育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在素质教育中起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自身进行检查、反思、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评价的教育可能是盲目的教育,因此,系统的研究和掌握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的。 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可表述为"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其中评估机制在当前教育管理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它是个指挥棒,评估的指导思想、具体指标、方式方法及其效用,均牵动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着重探讨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 一、素质教育评价功能的导向性 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是人们在活动之前观念的存在于头脑中的活动结果,即预定的结果。人行为的目的性,是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人们在开展教育评价之前规定的教育评价活动所欲达到的效果,也就是教育评价主体期望通过评价及评价结果对教育活动产生的预期影响。评价的结果可能与预期的目的相吻合,也可能不同,这取决于评价主体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和对教育评价目的的认识。教育评价目的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出发点。特定的教育评价活动,均指向一定的目的。评价的目的越清晰、明确,评价活动的效果就会越理想。

南关小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通州区南关小学 小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他批评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在一切为了升学,一切围绕升学的思想指导下,“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成为中小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高考范围主要限于学科课程和智育领域,必然出现在教育方针的贯彻上,重视智育,轻视德、体、美、劳各育;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学科教学方面,重视语言和数理化等所谓主要学科,忽视音、体、美、劳等所谓次要学科;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等等。这种“片面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单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因而,人的素质发展也是具有整体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关于基础教育的任务,“双重任务”说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人看来,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升初中,初中教育的任务是升高中,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升大学。中小学教育的功能似乎就是要使尽量多得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成了学校、家长、社会追求的惟一目标。 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所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奠定做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人的基础”。这就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是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 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应试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把学生单纯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具”。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智慧、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

模糊综合评判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 思考 1 背景 为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科学的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以及审美与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和引导全体学生不断进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与支持,我们就必须建立起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现存的学生评价常用评语法,操行加减评分法等都无法克服主观性大,无明确的标准,结果不够可靠等缺点。由于要评价的学生综合素质诸多因子具有模糊性,所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用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评价综合素质是有定性的分析问题开始,通过研究综合素质各因子的作用,定量的给出评价结果。 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进行素质的综合评价前,应进行系统的分析,既要考虑全面,尽可能找出影响综合素质的各个因素,又要选择好主要的关键的因素,适当的忽略次要因素,有时更有利于做出好的选择。 我们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我们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划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上述六个方面组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层评价指标,其中每个指标又可以细化,其要素为二十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十人评判小组对学生甲的评判数据表 第一层指标与权重第二层指标与权重优秀良好中合格不合格 道德品质(0.18) 爱国守法 (0.30) 1 7 2 0 0 诚实守信(0.20) 2 5 2 10 关心集体(0.16) 1 4 221保护环境 (0.14) 0 5 3 2 0 责任意识 (0.20) 0 6 21 1 公民素养(0.24) 尊敬长辈(0.40) 1 6 1 2 0 自尊自律 (0.30) 24 2 1 1 热心公益 (0.15) 0 5 2 2 1 礼貌待人 (0.15) 4 30 2 1 学习能力(0.32) 学习兴趣 (0.30) 1 6 1 1 1 学习方法 (0.25) 1 51 2 1 计划反思 (0.15) 2 4 2 1 1

XX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学校中层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社会代表参与,确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技能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艺术技能、实践与操作技能评价小组组长及成员,制定评价方案。 2、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文件精神和学校评价方案,领会评估标准、步骤及方法。 3、实行评价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要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 4 、建立诚信制度: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5、做好培训工作,定期参加县级培训,结合学校对本校评价人员培训,做到公平、准确。 6、实施校级监控制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和考试成绩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7、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出现问题的人员要追究相关责任,纳入“两考一评”当中。 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平时评价与学期末评价要有机结合起来。

灵台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一、学生素质评价的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定向功能,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更为直接地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对学生评价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局面还未完全打破,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分分计较” 的现象还时时存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竞争,为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创设条件。 二、评价内容: 1、评价科目:道德认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语文、数学、常识、体育、音乐等学科。 2、评价方式:实行“学科等级+个性特长+ 激励评语”的 三维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言行的形成。等级是指学科学习成绩达到的程度,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 三、评价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整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我们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教育,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4年起,我校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进行了改革,彻底取消了百分制,实行了《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几年来的素质评价工作使我感受颇多。 一、评价做法 1、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加强与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 根据学校规定:我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班主任教师与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2、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语文、数学学科每学期进行四次评价,其它学科进行三次。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语文、数学每学期评价两次,其它学科评价一次,教师从上课、听讲及提问、发言情况、带齐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坐姿、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给予综合评定。 3、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学校每天对学生的卫生检查,周周评比,大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与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劳动课成绩,由劳动课教师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期末得出成绩。 4、成功的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