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一、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及工具盒简介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是广东省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根据寄生虫病诊断中常用的饱和盐水浮卵法加以改良而成的,专用于检测鸡粪中球虫卵囊。本法可测定每克粪便中鸡球虫卵囊的数量,克服了饱和盐水浮卵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缺点,准确性虽较麦氏克粪便虫卵计数法稍差,但其操作和对设备的要求大为简化,仅需1台可放大100倍的显微镜,少量饱和食盐水和1套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即可在十多分钟内完成对一群鸡的球虫病或疫苗免疫效果的快速监测。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中包括:1本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操作说明书、1块双凹载波片、1个100ml量杯、1个标准取液环和1把小汤匙。

二、鸡球虫病基本知识

鸡球虫病的发生机理与危害

a.球虫在鸡体内进行的是一种有限数量的发育与繁殖。

b.鸡要感染一定数量有致病力的球虫,亦即食入足够数量的孢子化卵囊,才

会在感染后的第4~5天引致发病。

c.球虫病对养鸡生产造成的危害是综合性和多方面的。

1.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致盲肠球虫病)

高发时间:地面平养:3~4周龄

网上或笼养:3~20多周龄不等

致病特征:下鲜红色血痢,盲肠肿大和粘膜严重坏死出血,是鸡的7 种球虫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

寄生部位:盲肠上皮细胞和粘膜下层。

卵囊形态:呈宽卵圆形,大小约22×19微米。

2.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致急性小肠球虫病)

高发时间:主要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中大鸡

致病特征:血粪呈酱油色,小肠中段严重肿胀几乎为正常直径的两倍,肠壁增厚,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出血点。肠道受破坏特别严重,

病程较长,常与肠道梭菌并发感染。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小肠中段。在严重感染的病例,病变可能扩展到肠道的整个范围。

卵囊形态: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大小约20×17微米。

3.巨型艾美耳球虫(引起亚临床球虫病)

致病特征:眼观无明显特征,常引起小肠中段肠壁增厚,有轻度出血,粪便含水量增高,不成形,内含较多未消化饲料,主要影响饲料消化和营

养吸收,容易误诊为其它肠道疾病。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小肠中段。在严重感染的病例,病变可能扩展到整个小肠范围。

卵囊形态:较其它种类球虫卵囊明显要大,呈卵圆形,大小约31×21微米。

4.堆型艾美耳球虫(引起亚临床球虫病)

致病特征:轻度感染时眼观无明显特征,严重感染时十二指肠粘膜上可见梯状横向排列的白斑。十二指肠粘膜增厚,有轻度出血,粪便含水量增

高,不成形,内含较多未消化饲料,主要影响饲料消化和营养吸收,

易与其它肠道疾病混淆。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

卵囊形态:较柔嫩、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要小,呈偏圆形,大小约18×15微米。

5.布氏艾美耳球虫(目前国内不常见)

致病特征:致病力较柔嫩、毒害艾美耳球虫稍弱,但国内罕有病例。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于卵黄蒂至盲肠连接处。

卵囊形态:大小与柔嫩艾美耳球虫相似,呈卵圆形,大小约25×19微米。

6.早熟艾美耳球虫

致病特征:致病作用不明显,引起的病变肉眼不可见,在长期饲养的鸡群中可观测到轻微影响。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

卵囊形态:大小与毒害艾美耳球虫相似,呈卵圆形,大小约21×17微米。

7.和缓艾美耳球虫

致病特征:目前认为该种类几乎无致病力,仅有对增重和其它疾病的潜在影响。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即卵黄蒂至盲肠连接处。

卵囊形态:较堆型艾美耳球虫小,呈圆形,大小约15×14微米。

三、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操作说明

1. 准备工作

a.材料

可放大100倍的显微镜1台、饱和食盐水适量、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1套、收集鸡粪用胶袋或容器适量。

b.饱和盐水配制方法

在一定量水中(最好用沸水),边搅拌边加入纯食盐,直至有少量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待冷却后使用。

c.粪样采集

从鸡舍地面的多个位置采集新鲜粪便样品,小肠粪约20堆,盲肠粪约5堆,装入收集鸡粪用胶袋或容器中。同一栋鸡舍或同一群鸡的粪样为1个样品。

2. 检测步骤:

a. 将所采集到的1个粪样充分搅拌均匀。

b. 用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中的小汤匙取半匙(约3~5克),装入100ml 量杯中,加入10ml 饱和食盐水,用小汤匙不断搅拌至粪样彻底分散均匀后,再加入约50ml 饱和食盐水,搅拌均匀后静置10分钟以上。

c. 用取液环轻轻蘸取最上层液面,抖落到双凹载玻片上的圆坑中,在液面不同位置处如此操作3次,形成1个与圆坑面积大小相同的液滴。

d. 将双凹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倍数10×10),观察液面的中部位置,计算卵囊最密集位置1个视野中的卵囊和种类数量。

3. 根据鸡球虫卵囊的形态判别种类

巨型艾

美耳球

虫卵囊 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 柔嫩、

毒害艾

美耳球虫卵囊

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MM_FS_CNG_030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硫酸根离子重量法光度法(适用于微量硫酸根含量的测定)容量法(EDTA络合滴定法) MM_FS_CNG_0301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制盐工业中工业盐、食用盐(海盐、湖盐、矿盐、精制盐)、氯化钾、工业氯化镁试样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2.重量法 .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L溶液; 配制:称取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溶液。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时加入60m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视为恒重。 .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G2——玻璃坩埚质量,g;W——所取样品质量,g;——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 1 硫酸根,%允许差,% < ~<

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6777-1984《水质亚硝酸盐氮测定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根据我国标准的格式对ISO 6777-1984标准技术上稍作修改和补充。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地下水、地面水及废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方法。 1.1 测定上限 当试份取最大体积(50ml)时,用本方法可以测定亚硝酸盐氮浓度高达0.20mg/L。 1.2 最低检出浓度 采用光程长为10mm的比色皿,试份体积为50ml,以吸光度0.01单位所对应的浓度值为最低检出限浓度,此值为0.003mg/L。 采用光程长为30mm的比色皿,试份体积为50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L。 1.3 灵敏度 采用光程长为10mm的比色皿,试份体积为50ml时,亚硝酸盐氮浓度cN=0.20mg/L,给出的吸光度约为0.67单位。 1.4 干扰 当试样pH≥11时,可能遇到某些干扰,遇此情况,可向试份中加入酚酞溶液(3.12)1滴,边搅拌边逐滴加入磷酸溶液(3.4),至红色刚消失。经此处理,则在加入显色剂后,体系pH值为1.8±0.3,而不影响测定。 试样如有颜色和悬浮物,可向每100ml试样中加入2ml氢氧化铝悬浮液(3.9),搅拌,静置,过滤,弃去25ml初滤液后,再取试份测定。 水样中常见的可能产生干扰物质的含量范围见附录A。其中氯胺、氯、硫代硫酸盐、聚磷酸钠和三价铁离子有明显干扰。 2 原理 在磷酸介质中,pH值为1.8时,试份中的亚硝酸根离子与4-氨基苯磺酰胺 (4-aminobenzenesulfonamide)反应生成重氮盐,它再与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 [N-(1-naphthyl-1,2-diaminoethane dihydrochlo-ride]偶联生成红色染料,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如果使用光程长为10mm的比色皿,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在0.2mg/L以内其呈色符合比尔定律。 3 试剂 在测定过程中,除非另有说明,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均为无亚硝酸盐的二次蒸馏水。 3.1 实验用水 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制备: 3.1.1 加入高锰酸钾结晶少许于1 L蒸馏水中,使成红色,加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结晶至溶液呈碱性,使用硬质玻璃蒸馏器进行蒸馏,弃去最初的50ml馏出液,收集约700ml不含锰盐的馏出液, 待用。 3.1.2 于1 L蒸馏水中加入硫酸(3.3)1ml、硫酸锰溶液[每100ml水中含有36.49硫酸锰(MnSO4·H2O)]0.2ml,滴加0.04%(V/V)高锰酸钾溶液至呈红色(约l~3ml),使用硬质玻璃蒸馏器进行蒸馏,弃去最初的50ml馏出液,收集约700ml不含锰盐的馏出液,待用。 3.2 磷酸:15mol/L,ρ=1.70g/ml。 3.3 硫酸:18mol/L,ρ=l.84g/ml。 3.4 磷酸:1+9溶液(1.5mol/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光分光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领域 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方法。在学习其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后,得到该分析方法是一种具有广谱适用性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且具体举例说明,概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朗伯比尔定律,特点,水与废水,大气 1.引言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废水的分析与处理已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效益。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测试水和废水的仪器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已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和现代生产与管理部门广泛应用。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选择性吸收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Kdc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d成正比。当液层厚度d以cm、吸光物质浓度c以“mol·L-1”为单位时,系数K就以ε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 A=εdc 式中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1·cm-1。 吸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一定的准确度,特别适宜于微量组分的测量。 3.特点 (1)应用广泛 由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区都有吸收,因此均可借此法加以测定。到目前为止,几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除少数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之外)均可采用此法。

Kr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Fr 注: 图内实线圈内的元素可用直接法测定,虚线圈内的元素可用间接法测定。 带A 的表示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元素。其中放射性元素只有铀和钍常用光度法测定,其它元素都采用放射性分析测量。 (2)灵敏度高 由于相应学科的发展,使新的有机显色剂的合成和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从而对元素测定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了一步。特别是由于多元络合物和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使许多元素的摩尔吸光系数由原来的几万提高到几十万。相对于其它痕量分析方法而言,光度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一致公认是比较高的。 (3)选择性好 目前已有些元素只要利用控制适当的显色条件就可直接进行光度法测定,如钴、铀、镍、铜、银、铁等元素的测定,已有比较满意的方法了。 (4)准确度高 对于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来说,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在1-3%范围内,如采用示差分光度法测量,则误差往往可减少到千分之几。 (5)适用浓度范围广 可从常量(1-50%)(尤其是使用示差法)到痕量(10-8-10-6%)(经预富集后)。(6)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 由于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上优点,因此目前仍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地质、

甲醛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国标解析

试剂明细 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1 不含有机物的 重蒸馏水按照一天三 次平行实验 计算,一个月 至少需要 3.6L-9L 做吸收液用,每次实验用 20ml(用50ml的吸收瓶时) 或者50ml(用125ml吸收 瓶)根据需要计算总量 2 蒸馏水配置各种溶液用水加蒸馏 水 2 乙酸铵 (NH4CH3COO) 分析纯2瓶左右500g大约能用一个月 3 冰乙酸 (CH3COOH) ρ=1.055 一瓶60ML大约能用一个月 4 乙酰丙酮 (C5H8O2) ρ=0.975 一瓶5ml大约能用一个月 5 甲醛标准液浓度 5ug/ml 一个月至少 四次曲线,就 是80mL 一次曲线需要至少 20ml,2-5摄氏度贮存,有 效期一周 以上不考虑人为操作可能存在的消耗,建议以上两的基础上增加购买数量 仪器明细 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1 TC-2600恒流 大气采样器TC-2600电子恒流型2 2 分光光度计 1 天平万分之一 1 2 水浴锅普通型即可 1 玻璃等耗材明细 序 号 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1 玻璃移液管 1ML、10ML 至少各两 个 也可以用电动移液器1ML、10ML两种规格 2 容量瓶 100ML、50ML 至少各两 个 3 棕色U型多 孔玻板吸收管 50ML或者 125ML二选一 至少10个 4 采样引气管聚四氟乙烯 管至少2根长 度,根据自 己需要来 放入实验室链接实验室和 吸收瓶的作用

5 具塞比色管25ML,具有 10ML、25ML刻 度至少10支(最好配上对应的试管架,方便放置) 以上不考虑人为操作可能存在的消耗,建议以上两的基础上增加购买数量 项目名称: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5516-1995 项目负责人: 审批日期: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

专业项目课程课例 项目十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 一、项目名称: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 二、项目背景分析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培养分析化学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一门专业实践课,以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实验强化理论,以期提高化工工作者的分析操作能力。 功能定位:在定量分析中我们常常用到分光光度分析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仪器分析的基础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项目综合训练了学生分光光度计使用、系列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绘制等多个技能。 学生能力:学生通过相关基础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定量分析知识,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操作和思维能力。 项目实施条件:该项目是仪器分析的基础实验,一般中职学校具备相关的实训实习条件,学生有条件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721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2、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3、掌握721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4、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原始记录的设计 5、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报告的设计 6、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 7、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的分析原始记录和分析报告的填写 四、工作任务 1

2 五、参考方案 参考方案一 1、邻二氮杂菲-Fe 2+ 吸收曲线的绘制 用吸量管吸取铁标准溶液(20μg/mL )0.00、2.00、4.00mL ,分别放入三个50mL 容量瓶中,加入1mL 10%盐酸羟胺溶液,2mL 0.1%邻二氮杂菲溶液和5mL HAc-NaAc 缓冲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放置10min ,用3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在0.0mL 铁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试剂)为参比溶液,在440~560nm 波长范围内,每隔20~40nm 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每隔5~10nm 测一次吸光度。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A 和λ关系的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测定Fe 的适宜波长,一般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2、标准曲线的制作 用吸量管分别移取铁标准溶液(20μg/mL )0.00、2.00、4.00、6.00、8.00、10.00mL ,分别放入6个50mL 容量瓶中,分别依次加入1.00mL 10%盐酸羟胺溶液,稍摇动;加入2.00mL 0.1%邻二氮杂菲溶液及5.00mL HAc-NaAc 缓冲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放置10min ,用1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在0.00mL 铁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试剂)为参比溶液,选择λmax 为测定波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以含铁量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水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取三个50mL 容量瓶,分别加入5.00mL (或10.00mL 铁含量以在标准曲线范围内为合适)未知试样溶液,按实验步骤2的方法显色后,在λmax 波长处,用1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平行

硫酸根离子精确检测方法

2.重量法 2.1.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2.2.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0.02mol/L溶液; 配制:称取2.40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0.2%溶液。 2.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2.3.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2.5%时加入60mL)0.02mo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0002g视为恒重。 2.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0.4116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 G2——玻璃坩埚质量,g; W——所取样品质量,g; 0.4116——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2.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1 硫酸根,%允许差,% <0.50 0.03 0.50~<1.50 0.04 1.50~3.50 0.05 2.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测,平行测定值之差如不超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地下水—硝酸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FHZDZDXS0075 地下水硝酸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F-HZ-DZ-DXS-0075 地下水—硝酸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中硝酸根含量的测定。 最小检测量为10μg。 测定范围:0.2mg /L~20mg /L。 2 原理 在紫外光谱区,硝酸根有强烈的吸收,其吸收值与硝酸根的浓度成正比。在波长210nm~220nm处,可测定其吸光度。 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在波长220nm及275nm处均有吸收,而硝酸根在275nm处没有吸收,从而可通过测定275nm的吸光度对硝酸盐的吸光度进行校正。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二次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 3.1 盐酸溶液[c(HCl)=1mol/L]:量取83mL盐酸(ρ=1.19g/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3.2 氨基磺酸铵溶液(50g/L):称取5g氨基磺酸铵(NH4SO3NH2)溶解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3.3 硝酸根标准溶液 3.3.1 硝酸根标准贮备溶液,0.1mg/mL:称取0.1631g已在105℃~110℃烘干1h的硝酸钾(KNO3,光谱纯),用蒸馏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00mL 含0.10mg硝酸根。 3.3.2 硝酸根标准溶液,10.0μg/ mL:吸取10.00mL硝酸根标准贮备溶液(100μg/ mL)于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00mL含10.0μg硝酸根。 4 仪器设备 4.1 紫外分光光度计。 4.2 石英吸收皿。 5 试样制备 5.1 取原水样分析,试样量为50mL。 6 操作步骤 6.1 水样分析 取50.0mL水样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盐酸溶液[c(HCl)=1mol/L],摇匀。加入3mL~5mL氨基磺酸铵溶液(50g/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210nm 处,用1cm石英吸收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210);调整波长至275nm处,仍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再一次测定吸光度(A275)。 注:在含有极微量有机物的水样中,加入0.5mL氨基磺酸铵(50g/L)时,回收率及精密度均很差。当提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 3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答案:0.149 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答案:80 二、判断题 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答案:正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答案:正确 8.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消解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高氯酸。 9.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垃圾或土壤中砷时,若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可用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的是试剂中的硫化物。 10.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如需提供烘干基含量,则应测定土壤水分,并进行折算。(答案:正确 11.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时,若铁粉中含有大量的碳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若铁粉含有大量的氮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 分光光度法:色度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W6-0 一、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 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涮洗,或用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 二、判断题 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 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 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 A.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的影响B.非吸收光的影响 C.非单色光的影响D.被测组分发生解离、缔合等化学因素 答案:A 2.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 ) A.之和B.之差C.乘积

实验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十四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吸光光度法测量波长的选择方法; 2.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分光光度法用于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εb C 邻二氮菲(又称邻菲罗啉)是测定微量铁的较好试剂,在pH=2~9的条件下,二价铁离子与试剂生成极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ε=11000 L·mol-1·cm-1。在显色前,用盐酸羟胺把Fe3+还原为Fe2+。 2Fe3++2NH 2OHHCl→2Fe2++N 2 +4H++2H 2 O+2Cl- Fe2+ + Phen = Fe2+ - Phen (橘红色) 用邻二氮菲测定时,有很多元素干扰测定,须预先进行掩蔽或分离,如钴、镍、铜、铅与试剂形成有色配合物;钨、铂、镉、汞与试剂生成沉淀,还有些金属离子如锡、铅、铋则在邻二氮菲铁配合物形成的pH范围内发生水解;因此当这些离子共存时,应注意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三、仪器与试剂 1.醋酸钠:l mol·L-1; 2.盐酸:6 mol·L-1; 3.盐酸羟胺:10%(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邻二氮菲溶解在100mL1:1乙醇溶液中; 5.铁标准溶液。 (1)100μg·mL-1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NH 4) 2 Fe(SO 4 ) 2 ·12H 2 0于烧杯中, 加入20 mL 6 mol·L-1盐酸及少量水,移至1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仪器:7200型分光光度计及l cm比色皿。 四、实验步骤 1.系列标准溶液配制 (1)用移液管吸取10mL100μg·mL-1铁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mL 6 mol·L-1盐酸溶液, 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Fe3+浓度为10μg·mL-1.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0 mL比色管6个,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 mL,2 mL,4 mL, 6 mL, 8 mL和10 mL10μg·mL-l铁标准溶液,各加l mL盐酸羟胺,摇匀; 经再加2mL邻二氮菲溶液, 5 mL醋酸钠溶液,摇匀, 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放置 10min。 2.吸收曲线的绘制 取上述标准溶液中的一个, 在分光光度计上,用l 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溶液,用不同的波长,从440~560 nm,每隔10 nm测定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

硫酸根离子精确检测方法

硫酸根离子精确检 测方法

2.重量法 2.1.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2.2.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0.02mol/L溶液; 配制:称取2.40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0.2%溶液。 2.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2.3.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 2.5%时加入60mL)0.02mo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

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 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0002g视为恒重。 2.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0.4116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 G2——玻璃坩埚质量,g; W——所取样品质量,g; 0.4116——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2.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 1 硫酸根,%允许差,% <0.50 0.03 0.50~<1.50 0.04 1.50~3.50 0.05 2.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影响因素

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影响因素 摘要:标准曲线是直接用标准溶液制作的曲线,是用来描述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在分析仪器响应信号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在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中,被测物质的浓度在仪器上的响应信号值在一定范围内呈直线关系,试样测定的结果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因此标准曲线制作的好坏,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食品亚硝酸盐制作标准曲线影响因素 标准曲线是直接用标准溶液制作的曲线,是用来描述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在分析仪器响应信号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在用分光光度法分析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被测物质的浓度在仪器上的响应信号值在一定范围内呈直线关系,试样测定的结果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因此标准曲线制作的好坏,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标准曲线的表达式 标准曲线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果坐标上各浓度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可不进行回归处理,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测定误差,往往会有一、二点偏离直线,此时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然后绘制曲线,通常称为回归直线,而代表回归直线方程叫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bx+a(式中:b为直线斜率,a为Y轴上的截距,x为被测溶液的浓度,y为吸光度,是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在实际工作中,制作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目的,是要借助它来查出试样中亚硝酸盐的浓度,而不是由x值通过回归方程去求得最可靠的y值,为了便于将观察到仪器响应信号值代人回归方程中直接计算试样的浓度或含量,勿需去绘制标准曲线再从曲线上查出被测物的浓度,改用下式计算:x=by+a(式中:a为X轴线上的截距,其它解释同前)。 2、标准曲线的参数 标准曲线有3个参数,即相关系数r,斜率b和截距a。 (1)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是表示变量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如果r=1则所有点都落在一条直线上。y与x完全呈现线性关系,但在分析中总存在随机误差,所以,一般r≥0.999即可。它无量纲,取至最后一个9后面保留一位数字。不进行数值修约。当相关系数太差时,其实验水平受到怀疑,应查找原因,重新绘制标准曲线。为了使回归方程比较好,在制作标准曲线的实验中应细心操作,最好在每个浓度点特别是高、低浓度点作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来计算回归方程。

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P2-O 一、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 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涮洗,或用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 二、判断题 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 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 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

挥发酚的测定国标法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警告:乙醚为低沸点、易燃和具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使用时周围应无明火,并在通 风柜操作,室温较高时,样品和乙醚宜先置冰水浴中降温后,再尽快进行萃取操作;三氯甲烷为具麻醉作用和刺激性的有机溶剂,吸入蒸气有害,操作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并在通风处使用。 1 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挥发酚的4-氨基 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宜用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003 mg/L,测定下限 为0.001 mg/L,测定上限为0.04 mg/L。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宜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下限为0.04 mg/L,测定上限为2.50 mg/L。 对于浓度高于标准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定义挥发酚volatile phenolic compounds 随水蒸汽蒸馏出并能和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结 果以苯酚计。 方法1 萃取分光光度法 4 方法原理 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 挥发速度是随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 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 10.0±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 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在4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 干扰及消除 氧化剂、油类、硫化物、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和苯胺类干扰酚的测定。 5.1 氧化剂(如游离氯)的消除 样品滴于淀粉-碘化钾试纸(6.23)上出现蓝色,说明存在氧化剂,可加入过量的硫酸 亚铁(6.2)去除。 5.2 硫化物的消除 当样品中有黑色沉淀时,可取一滴样品放在乙酸铅试纸(6.24)上,若试纸变黑色,说 明有硫化物存在。此时样品继续加磷酸酸化,置通风柜进行搅拌曝气,直至生成的硫化氢完全逸出。 5.3 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消除 可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6.11)使呈酸性,分次加入50 mL、30 mL、30 mL乙醚(6.5)以萃取酚,合并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分次加入4 mL、3 mL、3 mL氢氧 化钠溶液(6.12)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合并碱萃取液,移入烧杯中,置水浴上加温,以除去残余乙醚,然后用水(6.1)将碱萃取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的体积。同时应以水(6.1)作空白试验。 5.4 油类的消除

铁含量测定(分析)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吸收曲线及标准曲线的绘制,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3.学会722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了解其工作原理。 4.学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5.掌握比色皿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 ,当入射光波长λ及光程b 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 与该物质的浓度c 成正比。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 为纵坐标,浓度c 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就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即未知样的含量。同时,还可应用相关的回归分析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可选用的显色剂有邻二氮菲(又称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磺基水杨酸、硫氰酸盐等。而目前一般采用邻二氮菲法,该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稳定性好,干扰易消除等优点。在pH=2~9的溶液中,Fe 2+与邻二氮菲(phen)生成稳定的桔红色配合物Fe(phen)32+, N N Fe 2+ 3 +Fe + 2 此配合物的lgK 稳=21.3,摩尔吸光系数ε510 = 1.1×104 L ·mol-1·cm-1,而Fe 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3∶1配合物,呈淡蓝色,lgK 稳=14.1。所以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 ·HCl)将Fe 3+还原为Fe 2+,其反应式如下: 2Fe 3+ + 2NH 2OH ·HCl → 2Fe 2+ + N 2↑ + 2H 2O + 4H + + 2Cl - 测定时控制溶液的酸度为pH ≈5较为适宜。 三、仪器与试剂 722型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0mL,50mL)、吸量管 硫酸亚铁铵、硫酸(3mol ·L-1)、盐酸羟胺(10%)、NaAc(1mol ·L-1)、邻二氮菲(0.15%)。 四、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 1)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优级纯硫酸亚铁铵0.7020g 于烧杯中,加水50ml 和浓硫酸20ml ,溶解后转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铁离子0.100mg 。 用水将铁标准溶液稀释10倍,得到浓度为0.0100mg/ml 的标准溶液。 2)乙酸钠(NaAc )1mol/L 。 3)ω=1%的盐酸羟胺水溶液,因不稳定,需临用时配制。 4)ω=0.15%的邻菲罗啉水溶液:先用少许乙醇溶解后,用水稀释,新近配制。 2.测定步骤 第一、绘制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取浓度为0.0100mg/ml 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0.00、2.00、4.00、6.00、8.00、10.00分别置于6只50ml 容量瓶中,各依次加入5.0mL 1mol/L NaAc 、1mL 盐酸羟胺,2.0mL 邻菲罗啉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 。(一)吸收曲线绘制:选取一标准溶液(选那个合适?mL 00.0=铁标准V 的行吗?),在480-540nm 测吸光度,绘制吸收曲线,找出最大吸收波长max λ= ;(2)在max λ处,以mL 00.0=铁标准V 溶液为参比,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铁的毫克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第二、亚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xx行业标准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SL84—1994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nitrate) (Ultraviolet spectrophtometric method) 水利部1995/05/01批准1995/05/01实施 1总则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 1.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清洁地面水和未受明显污染的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其最低检出浓度为0.08mg/L,测量上限为4mg/L硝酸盐氮。 1.3干扰及消除溶解的有机物、表面活性剂、亚硝酸盐、六价铬、溴化物、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等干扰测定,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本法采用絮凝共沉淀和大孔中性吸附树脂进行处理,以去除水样中大部分常见有机物、浊度和Fe3+、Cr6+对测定的干扰。 2方法原理 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的吸收而定量测定硝酸盐氮。溶解的有机物在220nm处和275nm处均有吸收,而硝酸根离子在275nm处没有吸收。因此,在275nm处作另一次测量,以校正硝酸盐氮值。 3仪器 3.1紫外分光光度计。

3.2离子交换柱(?1.4cm,装树脂高5~8cm)。 3.3常用实验设备。 4试剂 4.1氢氧化铝悬浮液: 溶解125g硫酸铝钾[KAl(SO 4) 2·12H 2O]或硫酸铝铵[NH 4Al(SO 4)12H 2O]于1000mL水中,加热至60℃。 2· 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55mL浓氨水。放置约1h后,移至一个大瓶中,用倾泻法反复洗涤沉淀物,直到该溶液不含铵离子为止。最后加300mL纯水成悬浮液。使用前振荡均匀。 4.2硫酸锌溶液:10%(m/V)。 4.3氢氧化钠溶液: C(NaOH)=5mol/L。 4.4大孔型中性树脂: CAD/40或XAD/2型及类似型号树脂。 4.5甲醇。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防腐剂—苯甲酸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和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的方法和原理。 3.学习掌握用标准曲线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常在食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主要防腐剂之一。我国规定了苯甲酸(盐)在碳酸饮料中最大使用量为0.2g/kg。苯甲酸具有芳香结构,在波长225nm和272nm处有强吸收 由于食品中苯甲酸用量很少,同时食品中其它成分也可能产生干扰,因此一般需要预先将苯甲酸与其它成分分离。从食品中分离防腐剂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等。本实验测定雪碧中苯甲酸,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剂等,但一般在紫外区无吸收,故不干扰测定,样品不用处理,苯甲酸(钠)在225nm处有最大吸收,可在225nm波长处测定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法,可求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日立UV-3010紫外-可见光谱仪;1cm石英比色皿;苯甲酸(AR);市售饮料 四、操作步骤 1.苯甲酸标准储备液配制: 称取0.1000g苯甲酸于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定容,配制成 1mg/mL溶液,吸取此液5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每毫升溶液相当于苯甲酸100ug。

2.标准曲线绘制: 取苯甲酸标准储备液0. 00、1. 00、2. 00、4. 00、6.00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液稀释至刻度。以水为对照液,测定其中5号标准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波长范围为 200~350nm),找出λ 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3.样品处理和测定: 雪碧饮料除二氧化碳后,准确移取2.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在λ 五、结果与计算 从曲线上找出相应的苯甲酸浓度C x,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苯甲酸含量。 w=C x×V 1/V2V 1样品定容后体积V2所取样品体积 六、提问 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哪些食品中有防腐剂? 2.用什么方法从样品中把苯甲酸分离出来?

T 环境空气 硫化氢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居住区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 本方法适用于居住区空气硫化氢浓度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和公共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测定。 10mL吸收液中含有1μg硫化氢应有0.155±0.010吸光度。 检出下限为0.15μg/10mL。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 m3。 测定范围为10mL样品溶液中含0.15~4μg硫化氢。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可测浓度范围为0.005~0.13mg/m3。如硫化氢浓度大于0.13mg/m3,应适当减小采样体积,或取部分样品溶液,进行分析。 由于硫化镉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所以采样期和样品分析之前应避光,采样时间不应超过1h,采样后应在6h之内显色分析。空气SO2浓度小于1mg/m3,NO2浓度小于0.6mg/m3,不干扰测定。 2 原理 空气中硫化氢被碱性氢氧化镉悬浮液吸收,形成硫化镉沉淀。吸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磷酸铵可以减低硫化镉的光分解作用。然后,在硫酸溶液中,硫化氢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3 试剂 本法所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所用水为二次蒸馏水,即一次蒸馏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钡和高锰酸钾再蒸馏制得。 3.1 吸收液:称量 4.3g硫酸镉(3CdSO4·8H2O)和0.3g氢氧化钠以及1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于水中。临用时,将三种溶液相混合,强烈振摇至完全混溶,再用水稀释至1L。此溶液为白色悬浮液,每次用时要强烈振摇均匀再量取,贮于冰箱中可保存—周。 3.2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 3.2.1 储备液:量取50mL浓硫酸,缓慢加入30mL水中,放冷后,称量12g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CH3)2NC6H4·2HCl]溶液中。置于冰箱中,可保存一年。 3.2.2 使用液:量取2.5mL储备液,用1+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3.3 三氯化铁溶液:称量100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若有沉淀,需要过滤后使用。 3.4 混合显色液:临用时,按1mL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使用液和1滴(0.04mL)三氯化铁溶液的比例相混合。此混合液要现用现配,若出现有沉淀物生成,应弃之不用。 3.5 磷酸氢二铵溶液:称量40g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3.6 0.01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准确吸量100mL 0.1000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新煮沸冷却后的水稀释至1L。配制和浓度标定方法见附录A。 3.7 碘溶液c(1/2I2)=0.1mol/L,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再称量12.7g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并用水稀释1L。移入容量色瓶中,暗处贮存。 3.8 0.01mol/L碘溶液:精确吸量100mL 0.1mol/L 碘溶液于1L棕色容量瓶中,另称量18g 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3.9 0.5g/100mL淀粉溶液:称量0.5g可溶性淀粉,加5mL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中,并煮沸2~3min,至溶液透明,冷却,临用现配。 3.10 1+1盐酸溶液:50mL浓盐酸与50mL水相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