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技术新进展

科学发现: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技术新进展
科学发现: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技术新进展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瓣膜性心脏病(VHD)治疗技术在心血管医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经导管介入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涉及的范围

流行病学趋势

VHD II调查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观察研究项目设计的,其强调了不断变化的VHD人口学及其对临床管理的影响。

调查的主要发现包括与2005年进行的相似研究相比,VHD患者的年龄增加,与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的指南推荐高度一致,以及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逐渐出现。

影像学诊断

多模态成像在VHD的早期诊断、检测疾病进展(瓣膜损伤和相关心肌重塑反应)、经导管和外科治疗计划,以及之后的随访中均具有

重要意义。

1.瓣膜超声心动图仍然是首选的VHD影像学检查方法。2019年发表的研究(对25例患者

进行20次超声心动检查)表明,峰值速度的

重复性优于平均梯度评估(变异系数为10.1% vs. 18.0%,P<0.001),提示峰值血流速度应为观测主动脉进展的首选指标。峰值血流

速度>5?m/s且射血分数<60%的无症状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即使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因此应考虑在这类高危患者中进行早期

干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在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不一致时,可使用CT钙

评分来评估主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该领域

的进展包括明确指导瓣膜钙化的最佳评分,一项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及其预测疾病进展和临床事件的能力。正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可使用18F-氟化物作为钙化活动的标志,可较超声心动图和CT更早地检测早期生物瓣膜退行性病变,如

图1。事实上,研究证实,生物瓣膜瓣叶对示踪剂摄取地增加可以作为瓣膜变性的标记,是

未来预测瓣膜功能障碍的唯一独立预测因

子。然而,将这些发现用于临床实践的可能性仍不确定。

图1 体内18F-氟化物PET(右)和CT成像(左)

2.心肌随着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磁共振(CMR)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地研究探究了VHD

继发的心肌损伤。例如,在原发性二尖瓣反

流患者中,CMR识别的心肌纤维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对于接受手术的受试者来讲,超声心动图的整体纵向应变

受损(阈值≥20.6%)与长期不良预后相关。有研究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了主动脉狭窄患者(630例)左心室机械分散对全因

死亡率的影响(每增加10 ms,HR=1.1,P?<0.001)。心内膜、心肌中部和心外膜纵向应变功能地下降可预测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

(211例)的症状,心内膜纵向应变则可作为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进一步扩展该概念,与标准临床变量相比,通过超声心动

图对无症状中-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735例)进行心脏损害的四阶段分级可为患者提供更多临床预后的相关信息。心肌纤维化是主动

脉瓣狭窄左室失代偿的主要原因,可通过CMR直接观察。一旦确诊,纤维化进展迅速,瓣膜置换后仍可持续存在,且与长期的不良预

后相关,如图2。目前正在进行的EVOLVED试验(NCT03094143)将确定尽早进行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否能改善

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狭窄伴早期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结局。

图2 主动脉狭窄的心肌瘢痕

药物治疗进展

与其他主要心血管疾病不同,VHD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其是主动脉狭窄。研究

显示,在367703例英国BIOBANK参与者中,肥胖与主动脉狭窄风险增加相关,强调了减轻体重作为潜在预防策略的重要性。临床前

研究强调了血小板活化在主动脉狭窄进展中的作用,而Lp(a)与主动脉瓣钙化增加、主动脉瓣狭窄进展加快、介入治疗或死亡的风险

增加有关,并提供了一种极有希望的治疗靶点。然而,他汀类药物可增加Lp(a),且有必

要进行个体化治疗。钙化是主动脉狭窄进展

的主要驱动因素,亦是新型成像技术和潜在治疗策略的靶点,如正在进行的SALTIRE II (NCT02132026)和BASIK

II(NCT02917525)随机对照试验。瑞典人口研究(>100万例受试者)证实了主动脉狭窄与

慢性肾脏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其可能与钙

和磷代谢的改变相关。另一项非随机研究(2785例)则显示,TAVI后,左心室容积、心肌

肥厚及心血管死亡率的显著降低,与肾素-血

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使用相关,但尚需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经导管介入治疗

1.主动脉瓣 2019年,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PARTNER 3和Evolut试验)结果公布,确立了TAVI在低危患者中的获益。 PARTNER 3试

验共纳入了71个中心的10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3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

的平均值为1.9%(分值越高,治疗后30天内

死亡风险越高)。患者被随机分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组和TAVI治疗组,主要终

点为全因死亡、卒中及再住院的复合终点。研

究表明,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接受TAVI时的主要终点事件显著低于SAVR患者。

Evolut试验共纳入1468例患者(平均74岁),其

中1403例患者随机接受TAVI或SAVR。研究主要终点为24个月内的死亡或致残性脑卒中

的复合终点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外科手

术风险较低的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而言,自膨胀瓣膜TAVI不劣于SAVR。以上两项试验的

发布,以及之前的里程碑式研究,在各类手

术风险的患者中均充分建立了TAVI和SAVR的证据,自此TAVI作为严重主动脉狭窄的治

疗方法不再取决于手术风险。

2.卒中与TAVI 卒中是TAVI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独立生活的

能力及生存年限。脑保护装置(CPD)旨在通

过在TAVI过程中捕获或分流碎屑来减少脑栓塞的风险。SENTINEL US IDE试验、CLEAN-TAVI试验和SENTINEL Ulm试验的患者水平

倾向匹配分析表明,与无保护装置相比,使用CPD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1.9% vs. 5.4%)。然而,此项汇总分析包含了来自非随机

试验的数据,尚无大型随机试验证实CPD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

3.不同TAVI植入装置的比较目前,直接比较不同TAVI植入装置的数据较少。SCOPE I试

验(739例)的结果显示,在ACURATE Neo

瓣膜组和SAPIEN 3球囊扩张瓣膜组分别有87例(24%)和60例(16%)患者发生了主要终

点事件(全因死亡率、任何卒中、危及生命

或致残性出血、主要血管并发症、需要干预的冠状动脉阻塞、急性肾损伤、因瓣膜相关症状或充血性心衰再入院等)。ACURATE Neo

瓣膜未能达到非劣效性标准,且二次分析显示SAPIEN 3 THV的优越性受急性肾损伤率和中-重度人工主动脉瓣反流率的影响。目前,

SCOPE II试验(自膨胀Evolut vs. SAPIEN 3 THV)正在进行中,我们拭目以待。

4.在外科小生物瓣中行TAVI瓣中瓣在外科小生物瓣中行TAVI瓣中瓣可导致较高的残余梯度,其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此时,生

物瓣折断(BVF)技术可改善这种残余梯度。多中心注册研究(75例)显示,THV植入后而非植入前立即进行BVF,可改善患者的血

流动力学结局,且未发现主动脉根部破裂或冠状动脉闭塞。然而,这一新兴概念和相关的BASILICA技术在外科小生物瓣中的疗效和安

全性,尚需与外科再手术治疗进行比较。

5.二尖瓣 COAPT和MITRA-FR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均评估了在有症状的心衰和中重度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中使用MitraClip装置的疗效

和安全性。然而,两者却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为此,近20篇评论分析了这两项研究之间的细微差异,如表1。

表1 COAPT和MITRA-FR试验间的主要区别

同时,这两项研究均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分析。在24个月的随访中,MITRA-FR 试验的结

果并未发生改变,MitraClip植入对全因死亡

率或心衰住院率均没有影响;而在3年的随访中,COAPT试验中患者的获益更为明显。 2年时COAPT试验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总体

干预成本较高(73416美元 vs. 38345美元,P<0.001),但当前在美国可以接受。目前已有MitraClip缘对缘修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100000例)和结果数据,在Carillon Mitral Contour系统中也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REDUCE-FMR)。

研究显示,在12个月时,应用该系统进行间接瓣环成形术与二尖瓣反流的反流量(主要终点)显著下降相关,患者左心室容积的减

少,6min步行距离及NYHA功能分级改善。然而,试验没有足够的效力。目前,支持继发

性二尖瓣反流进行手术治疗的证据仍然非常

薄弱。二尖瓣瓣环成形术是二尖瓣外科修复中最常用的技术,可在短期内减少二尖瓣反流,

改善症状,逆转心肌重塑。尽管近期单中

心10年随访研究显示,二尖瓣反流的复发率低(28%),但至于疗效是否持久,是否可降低

死亡率仍尚未明确。目前,尚需进行高质

量研究,来完善在高危人群中的各种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标准,探讨MitraClip适应证,及其他经导管治疗设备的疗效和安

全性。

6.三尖瓣目前,经导管治疗三尖瓣病变的策略仍处于早期阶段。解剖学上的挑战包括瓣环大、瓣膜/瓣环的钙化少、邻近右冠状动脉及

瓣膜组织脆弱。目前正在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包括缘对缘修复、瓣环成形术等。尽管使用MitraClip设备的早期结果证明

了其用于治疗三尖瓣反流有一定希望,但数据规模较二尖瓣介入治疗小很多,且本身数据有限。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与药物治疗相

比,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三尖瓣反流的早期干预

是否可获益,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手术是否

可以改善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结局。

7.肺动脉瓣自首次用于人体以来,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TPVI)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

成为治疗肺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多中心回顾

研究(845例)显示,TPVI相关的复合事件终点(TPVI后48小时以上的死亡、再手术或再

干预)发生率为每人每年4.2%,在部分先天

性心脏病患者中证实了Melody瓣膜的疗效。在这种情况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长期风险是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

EURO-ENDO前瞻性注册试验对31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成人患者(156家医院,40个国家)进行研究,尽管在影像学、抗生素治疗和

早期手术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不良结局(住院死亡率17%,栓塞并发症21%)。死亡率的预测因子包括Charlson指数、肌酐

>2mg/dl、充血性心衰、伴有脓肿或脑并发症,及ESC指南的手术禁忌等。另外,多学科团

队的管理和早期积极手术对改善预后至关重

要。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诊断通常较为困难,ESC指南推荐使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来诊断具有挑战性的病例。

在173例左侧心内膜炎患者中,使用18F-FDG PET/CT进行诊断与主要终点(死亡、复发性

心内膜炎、心衰、未计划的心血管住院、新

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相关(人工瓣膜感染HR为2.7)。中度瓣膜摄取与新发栓塞事

件相关(HR=7.5,P=0.03)。

结论

心脏病专家和心脏外科医生间的开放合作,使得VHD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持续创新,运

用多学科心脏团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

与专业的瓣膜中心进行网络合作,将进一步改善VHD患者的预后。

VHD在中低收入的国家仍在盛行,将这些相关进展推广至这些国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28T14:15:30.5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郭双敏 [导读] 加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意义。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 277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研究这些患者的病例,对观察组采取的是采用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方法。结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治愈的人数有23例,好转人数为5例,总有效率达到了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结论:加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已经成为了我国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的提高,主要的特点为心肺功能较差、病史较长,手术之后容易产生对中并发症,甚至会出现心跳加速、心率紊乱的现象,容易在季节变换的过程中复发,尤其是受凉和受寒的过程中,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主要的病因是溶血性链球菌受到了让感染,患者在患上此病之后很难痊愈。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分组比较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这些数据强有力的说明了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和指导,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具体的反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每个分组中的人数各32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有16例,女性有16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6.5±3.2)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1.63)年;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0±0.4)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3.2±1.4)年,经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数据的研究之后P>0.05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的64例患者经过专家诊断之后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排除了肾脏等功能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对研究的效果有了保障,在上述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气短的现象,尤其是在患者活动之后变得更加的明显,另外出现主动脉瓣病变的有16例,出现二尖瓣病变的有19例,所有患者的手术都是在患者的各项指标稳定的前提之下进行的。 1.2 护理方法 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手术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术前和术后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在出现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得进行心理的疏导;药物治疗是指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给患者加入激化液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压力;呼吸功能锻炼是指在手术前通过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腹式呼吸的方式,给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另外术后的护理主要有心电监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主要观察患者在手术之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专业的医疗设备的监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身体的各项功能,以及相关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1.4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和恢复的程度评价护理的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综合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数据分析如下表1。

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护理查房

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内科护理查房 时间:责任护士: 地点:记录者: 主查人: 查房内容: 查房形式: 主查人职称(职务): 参加查房人员: xx:各位同志,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内科的护理查房,这次查房的内容是325床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该病人病情复杂,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我们就针对这病人展开一次教学护理查房,共同学习相关知识。下面由我科xx向大家介绍一下病人的一般情况。 xx:案例患者xx床xx,女,81岁,住院号xxxxx。患者于2012-07-03 08:00 因反复胸闷气急、浮肿十余年,加重半月来院,T:37.6℃,P80次/分,R 20次/分,BP 145/85 mmHg。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91g/L、血红蛋白97.0 g/L、钠130.7mmol/L、氯93.2mmol/L、尿素氮11.9mmol/L、尿酸736umol/L。粪便检查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2012-07-11复查为阴性。腹部B超示:1、腹腔积液,2、胆囊水肿,3、脾肿大。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伴频发室性早搏,2、心肌劳损。全胸片示: 心影增大,两肺纹理粗重。心脏超声示: 全心增大,二、三尖瓣中至大量反流,主动脉瓣增强伴瓣少量反流,左心收缩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心脏瓣膜病:二尖瓣闭锁不全、三尖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心脏增大,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临床处理:扶入病房。入院后予一级病重,氧气2L/min吸入,于

2012-07-06停病重。入院后予心酰安、单硝酸异山梨酯强心扩冠脉,托拉塞米、螺内酯消肿利尿,舒血宁扩充血容量等支持对症治疗。护理体检:现患者一般情况可,无胸闷气急、无发热咳嗽,双下肢浮肿明显好转。口腔清洁无异味无霉菌感染,全身皮肤完好无破损。(患者入院时下肢水肿部位皮肤破损) xx:请问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特点? xx:二尖瓣关闭不全:当左心室收缩时,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部分血液反流入左心房,左心房的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扩大。心室舒张期左心房仍可将过多的血液送至左心室,致使左心室扩大、肥厚。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内血液在舒张期反流入左心室,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使左心室扩大、离心性肥厚,久之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发生左心功能不全。另由于舒张期血液反流回左心室,主动脉舒张压低,可引起外周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主要脏器如脑、冠状动脉等灌注不足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xx:请问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 xx:二尖瓣关闭不全:1、症状:轻者无症状,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疲倦、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后期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2、体征: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症状:轻者无症状,重者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常有体位性头晕;2、体征:第二主动脉瓣区可听到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xx:请问左心衰竭、右心衰竭临床表现? xx: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典型的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咳嗽、咳痰、咯血,3、其他:倦怠、乏力、头晕、失眠等。 右心衰竭:主要变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水

ACC-AHA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

ACC/AHA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 I、导言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和治疗。 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和/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和治疗。II 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 II 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 II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和治疗。 Ⅱ、总则 A、主动脉瓣狭窄(AS) 主动脉瓣狭窄(AS)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建议 适应症分类 1、出现症状的重度AS患者。Ⅰ 2、行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手术的重度AS患者。Ⅰ 3、行主动脉或其它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重度AS患者。Ⅰ 4、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行主动脉或其它心脏瓣膜外Ⅰ 科手术的中度AS患者。 5、无症状的重度AS患者伴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Ⅱa 对运动的异常反应(如低血压)Ⅱa 室性心动过速Ⅱb 显著或过分的左室肥厚(≥15mm)Ⅱb 瓣膜面积﹤0.6cm2 Ⅱb 6、无5项中的表现,对无症状患者预防猝死。Ⅲ 成年人主动脉瓣狭窄行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建议 适应症分类 1、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对AVR有高度危险者是Ⅱa 一种外科手术的过渡。 2、减轻患者严重的狭窄情况。Ⅱb 3、需紧急非心脏外科手术者。Ⅱb 4、替代AVR术。Ⅱb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

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管扩张剂治疗建议 适应症分类1、有症状和/或左室收缩不全的严重反流患者由于其它心脏或Ⅰ 非心脏因素不推荐行外科手术的长期治疗。 2、有左室扩大但收缩功能正常的严重反流且无症状患者长期治疗。Ⅰ 3、有高血压和任何程度反流的无症状患者长期治疗。Ⅰ 4、AVR术后存在持续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长期ACEI治疗。Ⅰ 5、在行AVR术前有严重心衰症状和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Ⅰ 为改善血流动力学而长期治疗。 6、轻、中度AR和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患者的长期治疗。Ⅲ 7、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患者有瓣膜置换的其它适应症行Ⅲ 长期治疗。 8、左室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有症状患者且Ⅲ 具有瓣膜置换的其它适应症者行长期治疗。 慢性严重主动脉瓣关闭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建议 适应症分类1、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的患者和维持的左室收缩功能在Ⅰ 休息时射血分数正常(EF≥50%) 2、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有症状的患者和维持的左室收缩功能Ⅰ (休息时EF≥50%),但伴有进行性左室扩大或在休息时射 血分数下降或运动耐量下降。 3、加拿大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和伴或不伴冠心病的严重心Ⅰ绞痛患者。 4、轻、中度休息时左室功能不全(EF值25%~49%)患者有或Ⅰ无临床症状。 5、行冠脉搭桥手术和行主动脉或其它心脏瓣膜手术患者。Ⅰ 6、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有症状的患者和维持的左室收缩功能Ⅱa (休息时EF≥50%),但伴有稳定的左室大小及收缩功能和 稳定的运动耐量。 7、左室收缩功能正常(EF≥50%)的无症状患者,但伴有严重Ⅱa 的左室扩大(舒张末内径>75mm或收缩末内径>55mm)。 8、有严重的左室功能不全(EF值<25%)。Ⅱb 9、无症状患者休息时左室收缩功能正常(EF>50%)和进行性Ⅱb 左室扩大,而扩大程度中等(舒张末内径70-75mm,收缩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8年07月25日 地点:内科病房9床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主持人:武会 主讲人: 鲁彦伶 主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内容: 武会:今天我们查房选择的病例,是一位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年龄84岁的患者,先请鲁彦伶介绍一下患者的一般情况: 鲁彦伶:患者张继成,男,84岁,现住内科病房9床。因"活动后胸闷气喘不适1月余"入院,入院后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四级”。 入院查体: T36.4℃,P88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 ,神志清,强迫性端坐体位,口唇指端紫绀,双下肢重度水肿。 辅助检查示:(1)心脏彩超:右心增大,三尖瓣中大量反流,主动脉瓣钙化伴少中量反流,少量心包积液,中度肺动脉高压。肺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基本正常,动脉血气回示:pH7.31,二氧化碳分压72mmHg,氧分压72 mmHg。脑钠肽8165pg/ml。(3)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RBBB,ST-T倒置。 入院后给予心内科一级护理,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持续性低流量吸氧,

持续心电监护、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肺循环、营养心肌对症支持治疗。 武会:鲁彦伶从病史、查体、辅助检查、治疗措施的方面对患者的介绍很详细,下面我们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一下,谁来说说肺心病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黄丽:我来解释疾病的定义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孟诚:该病的病因很多,但大多与呼吸系统有关,他的主要病因有一下几个: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及先天性肺囊肿所并发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成形术后等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脏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排痰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为肺心病。3.肺血管疾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均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而发展成为肺心病。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相关问题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简称换瓣。生物瓣中心血流,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未获得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等特性,临床应用广泛,但机械瓣最大的难题是患者必须终身抗凝且潜在易发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可能,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变。故出院后患者是否能做好自我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注意事项 专家表示,对心脏瓣膜病病人而言,做"换瓣"手术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过,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病人在术后还需严格遵循6大注意事项,以便巩固手术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后3月内充分休息 一般情况下,"换瓣"手术后1周,病人即可出院。回家以后,病人一般需休养3~6个月。术后3个月内是恢复手术创伤、稳定各系统和器官功能的重要阶段,病人在此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感冒。生活要有规律,不宜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可适当活动(如散步、做少许家务等),但若在活动中有心慌、气短等不适,应立即休息,并适当减少活动量。 一般来说,病人在术后2周即可洗淋浴,洗澡时应注意避免受凉,也不要搓擦伤口,洗澡后应用消毒药水清洁伤口。若发现切口有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由于胸骨的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故病人在术后早期应避免扩胸运动,也不要提重物或抱小孩。另外,病人在术后3个月内不要开车。 2 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常态 若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病人可于术后3个月起,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无心慌、气短"为度),直至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康复过程中,病人应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急躁,也不要过分担忧。同时,也不要因一时兴起或急于求成,猛然增加活动量或工作负荷,以免造成心功能损害。 3 饮食清淡,戒烟戒酒 出院后,病人可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适当加强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当然,"加强营养"并不代表天天吃山珍海味或狂吃补品,而是要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水果和时令蔬菜等。"换瓣"病人一般无特殊忌口,但由于部分食物(如菠菜、番茄、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可能会干扰抗凝治疗,故应避免大量食用。另外,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病人不要吃太咸的食物,绝对不能酗酒和吸烟。心功能较差的病人还应限制饮水量,不要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 4 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停药 由于大多数"换瓣"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而手术对其脆弱的心脏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为保护和改善心功能,病人在术后不能骤然停药,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同时,病人还应密切留意自己的尿量变化,观察是否有水肿或四肢沉重感,还要监测自己的脉搏,若脉搏小于每分钟60次,应暂停服用地高辛。一般地说,病人在术后需服药3个月,以后可根据复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停药前,病人一定要去医院复查,绝不能擅自停药。

瓣膜性心脏病健康宣教

瓣膜性心脏病健康宣教 定义:心脏瓣膜的功能是维持血液在心脏和大 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瓣膜性心脏病是由于炎症、 黏液性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 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 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常受累的是二 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热。 饮食: 1、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少食腊制品和 罐头食品,宜选用咼蛋白、咼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以维 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如瘦肉、豆腐、蛋、鱼等。 2、发热患者多饮水,预防出汗引起的脱水。 3、患者心力衰竭时,宜低钠饮食,限制水分。 4、保持排便通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丰富的 食物。 休息与活动: 1、保证充足的睡眠。 2、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的程度以活动后不出现胸闷、气短、心悸 或休息数分钟后能缓解为限,出现眩晕、晕厥应立即平卧,并及时传呼医护人员< 3、房颤病人还应注意防止屏气和突然用力,剧烈咳嗽,以减少血栓脱落机会,预防栓塞。' 用药指导: 1、长期使用洋地黄制剂者,在使用前测脉博,若脉率<60次/分,应停药, 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黄视等毒性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停药。

2长期使用利尿剂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应注意补钾,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桔子、香蕉、韭菜等。 出院指导: 1、该病需长期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有手 术适应症者建议早期择期手术。 2、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受湿,积极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防风湿热复发。 3、在接受牙科治疗,各种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应告知医生目前正在服用抗凝剂,应预防性使用抗感染治疗,注意休息,以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4、育龄妇女应注意避孕,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5、长期服用地高辛病人,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且应在每日同一时间服 药,并不可因少服1次药而自行加服1次,因为两次剂量间隔太近,易产生蓄积中毒。 6、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休息后不好转或出现腹胀、纳差, 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 \\ // \ / £1 盲W 心亍就令 4冈

科学发现: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技术新进展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瓣膜性心脏病(VHD)治疗技术在心血管医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经导管介入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涉及的范围 流行病学趋势 VHD II调查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观察研究项目设计的,其强调了不断变化的VHD人口学及其对临床管理的影响。 调查的主要发现包括与2005年进行的相似研究相比,VHD患者的年龄增加,与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的指南推荐高度一致,以及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逐渐出现。 影像学诊断 多模态成像在VHD的早期诊断、检测疾病进展(瓣膜损伤和相关心肌重塑反应)、经导管和外科治疗计划,以及之后的随访中均具有

重要意义。 1.瓣膜超声心动图仍然是首选的VHD影像学检查方法。2019年发表的研究(对25例患者 进行20次超声心动检查)表明,峰值速度的 重复性优于平均梯度评估(变异系数为10.1% vs. 18.0%,P<0.001),提示峰值血流速度应为观测主动脉进展的首选指标。峰值血流 速度>5?m/s且射血分数<60%的无症状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即使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因此应考虑在这类高危患者中进行早期 干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在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不一致时,可使用CT钙 评分来评估主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该领域 的进展包括明确指导瓣膜钙化的最佳评分,一项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及其预测疾病进展和临床事件的能力。正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可使用18F-氟化物作为钙化活动的标志,可较超声心动图和CT更早地检测早期生物瓣膜退行性病变,如 图1。事实上,研究证实,生物瓣膜瓣叶对示踪剂摄取地增加可以作为瓣膜变性的标记,是 未来预测瓣膜功能障碍的唯一独立预测因 子。然而,将这些发现用于临床实践的可能性仍不确定。 图1 体内18F-氟化物PET(右)和CT成像(左) 2.心肌随着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磁共振(CMR)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地研究探究了VHD 继发的心肌损伤。例如,在原发性二尖瓣反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要点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西医也称风心病,主要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中医也称风湿性心脏病,主要病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一、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二、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 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风湿性心脏病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变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若病情加重,心脏代偿功能失调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夜尿多等心力衰竭症状。 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原因与生活环境寒冷、潮湿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扁桃腺炎、咽炎等疾病有关。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链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心脏产生急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变化,造成心脏损害。 分型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 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 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2: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病理生理 风湿热导致四中形式的二尖瓣结构粘连融合,可致二尖瓣狭窄: ①瓣膜交界处;②瓣叶游离缘;③腱索;④以上部位的结合。单独的交 界处增厚占30%,单独瓣叶游离缘增厚占15%,单独腱索增厚占10%,其

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

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2012年版全文) ——欧洲心脏学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 瓣膜性心脏病管理联合工作组 目录表 缩略语 1.前言 2.介绍 2.1.我们为什么需要新的瓣膜性心脏病指南? 2.2.这些指南的内容 2.3.如何使用这些指南 3.总体情况述评 3.1.患者评估 3.1.1.临床评估 3.1.2.超声心动图 3.1.3.其它非侵入性检查 3.1.3.1.负荷试验 3.1.3.2.心脏磁共振(CMR) 3.1.3.3.计算机断层摄影 3.1.3.4.荧光镜检查 3.1.3.5.放射核素血管造影 3.1.3.6.生物标志物 3.1.4.侵入性检查 3.1.5.合并症的评估 3.2.心内膜炎的预防 3.3.风湿热的预防 3.4.危险分层 3.5.相关情况的管理 3.5.1.冠心病 3.5.2.心律失常 4.主动脉反流 4.1.评估 4.2.自然史 4.3.手术结果 4.4.手术适应症 4.5.药物治疗 4.6.连续检测 4.7.特殊患者人群 5.主动脉狭窄 5.1.评估 5.2.自然史 5.3.介入治疗结果 5.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5.4.1.主动脉瓣膜置换的适应症

5.4.2.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适应症 5.4.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的适应症 5.5.药物治疗 5.6.系列检测 5.7.特殊患者人群 6.二尖瓣反流 6.1.原发性二尖瓣反流 6.1.1.评估 6.1.2.自然史 6.1.3.手术结果 6.1.4.经皮介入治疗 6.1.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6.1.6.药物治疗 6.1.7.系列检测 6.2.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6.2.1.评估 6.2.2.自然史 6.2.3.手术结果 6.2.4.经皮介入治疗 6.2.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6.2.6.药物治疗 7.二尖瓣狭窄 7.1.评估 7.2.自然史 7.3.介入治疗的结果 7.3.1.经皮二尖瓣连合部切开术 7.3.2.手术 7.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7.5.药物治疗 7.6.系列检测 7.7.特殊患者人群 8.三尖瓣反流 8.1.评估 8.2.自然史 8.3.手术结果 8.4.手术适应症 8.5.药物治疗 9.三尖瓣狭窄 9.1.评估 9.2.手术 9.3.经皮介入治疗 9.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9.5.药物治疗 10.联合瓣膜和多瓣膜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常规辅助药物治疗方案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5416332.html,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常规辅助药物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管一平刘志辉陈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2期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瓣膜金属瓣置换术(简称风心换瓣术)后常规药物辅助治疗方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风心换瓣术后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两组同时服用华法林基础上,同时都服用氢氯噻嗪、地高辛6个月后停后两药;治疗组治疗开始就加用螺内脂、贝那普利、富马酸比索洛尔,用至18个月后两组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6 min行走距离指标。结果治疗组LAD、LVESD、LVEDD、RVEDD、LVEF、6min行走距离都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方案 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心功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心脏结构的 改变,慢性心功能不全,甚至因此死亡,如何尽快进一步恢复心功能,改善心肌重塑逆转程度,是否需要通过合理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并不多。作者通过对于风心病换 瓣术后,给予不同药物辅助治疗18个月后测定患者心功能、心脏结构的变化,探讨不同药物的辅助治疗效果,以寻求风心病换瓣术后有一个更好的常规药物辅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风心病换瓣术后38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为36~65岁,平均年龄(48.28±11.45)岁,术后1~4月,其中二尖瓣置换术2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8例,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8例,Ⅲ级10例。 1. 2 方法将以上38例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两组在同时服用华法林基础上,同时服用氢氯噻嗪25~50 mg/d(根据血钾情况补钾),地高辛0.125~0.25 mg/d,治疗半年后停氢氯噻嗪和地高辛;治疗组治疗开始就加用螺内脂20 mg/d,贝那普利5~20 mg/d(根据血压从5 mg/d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最大用量患者达到了20 mg/d)、富马酸比索洛尔1.25~10 mg/ d(根据心率从1.25 mg/d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最大用量患者达到了10 mg/d)),从开始治疗至18 周时两组做常规超声心动图(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机)检查,观察左心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6 min行走距离指标。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现状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现状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0》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3 亿人患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死于心血管病者每年近300万人,每小时约340人,每分钟约6人;2006年美国大型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2.5%,在美国超过900 万人深受其害;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2.5‰- 3.2‰( 很可能低估),按13亿人口估算,瓣膜性心脏病县者约400 万人,每年需要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达20 多万例。目前占成人心脏手术的第一位。 认识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是心脏内部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形状像花瓣,而且非常的薄,它们相当于心脏中房与房之间和心室与大动脉之间的大门,只能沿着血液流动的方向开启,保证血液顺着一个方向通过心脏,防止血液逆流。 正常心脏瓣膜的开放和关闭有赖于瓣膜、瓣环以及腱索和乳头肌等结构,当心脏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改变时,血液无法顺利排出,或者排出去的血液逆流回来,而使心脏负荷加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我们称之为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如何分型 瓣膜性心脏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瓣膜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时,心脏存在发育缺陷或停顿,导致心脏畸形,胎儿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瓣膜病。本网站仅介绍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下文简称为“瓣膜性心脏病"。 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可依据结构异常分为三类: 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瓣膜狭窄——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大,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进入下一个心腔或血管的血液减少。 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严,造成部分血液返流。 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几乎在四个瓣膜均可发生,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最易受累。 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 形成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风湿性、退行性、感染性和其他可累及瓣膜的病因。 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增加等,心脏瓣膜病及其引发的心力衰竭均明显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瓣膜退行性变、心肌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瓣膜病变均明显增加,心脏瓣膜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相关资料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主动脉瓣钙化、增厚发生率为29%、狭窄率2%,其中75%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退行性变、钙化狭窄或关闭不全也随之增加。因此瓣膜退行性病变及其引发的心力衰竭也已成为威胁老龄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本文将重点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一、概述 1. 心脏瓣膜病定义 心脏瓣膜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或先天发育畸形导致一个或多个瓣膜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受累较少。表现为二尖瓣狭窄(MS)和/或关闭不全(MR)、主动脉瓣狭窄(AS)和/或关闭不全(AR),以及联合瓣膜病变等临床病理类型。 2.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2003年欧洲心力衰竭研究表明,46788例心衰患者中与冠心病相关的心衰占68%,扩张型心肌病占6%;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中、重度心脏瓣膜病高达29%。“1980~2000年中国部分地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显示,心衰患者中冠心病的比率从36.8%增至45.6%,高血压病从8.0%升至12.9%,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则由34.4%降至18.6%。虽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衰呈下降趋势,但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衰呈上升趋势,所以心脏瓣膜病性心衰仍是我国慢性心衰常见原因之一。 3.心脏瓣膜病性心衰的预后 心脏瓣膜病性心衰的发生机制不同于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原发性心肌损害机制,因而其预后也有独特的规律性。心脏瓣膜病是由瓣膜机械性损害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心脏压力负荷(瓣膜狭窄)或容量负荷(瓣膜关闭不全)发生改变,最终发展为失代偿性心衰。AS患者心衰发生后一般存活时间仅为1~2年;MS患者出现心衰症状后5年存活率<15%;严重AR或MR的心衰患者,无论换瓣与否,其预后均与左室扩大和射血分数(EF)降低程度相关;对AR心衰患者早期积极治疗(如血管扩张剂应用)能改善预后;而MR患者的预后则更多地取决于其病因,药物治疗仅能使5年存活率达到50%。 二、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特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的护理查房(建议收藏)

护理查房 病例简介 患者,陈国强,男,7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5+年,复发加重1+天。”入院于2015年9月4日 23:08.。.。。.。文档交流 主要表现:因反复胸闷胸痛发作,我院住院,经冠脉CT等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治疗。本次入院主要因患者活动后出现阵发性前胸骨下段及心前区胸闷,胸痛1+天,多为隐痛,持续10+分钟,频繁发作,精神不佳,肢体乏力,胸痛无放射及转移,症状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无心悸,无心前区频死感,无呼吸困难;患者交替含化速效救心丸及硝酸甘油片,症状有减轻,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文档交流 既往史:有“高血压3极极高危,左房增大",前列腺增生,胆囊结石,病毒性脑膜炎,2型糖尿病,糖尿病伴皮肤溃疡,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下肢静脉曲张及动脉粥样硬化症,阑尾切除术等病史。.。..。。文档交流 查体 T36。1℃,P80次/分,R22次/分,BP166/78mmHg ;步入病房,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精神欠佳,口唇发绀,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确切干湿罗音,心界饱满,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低,未闻及杂音;腹部区阳性体征右下腹可见陈旧手术瘢痕;右下肢小腿外侧可见纱布覆盖,内见大小约1*2。0cm部分结痂皮肤溃疡,未见明显渗液及渗血,双下肢可见多条曲张静脉,双下肢略肿.。.。。..文档交流

辅助检查 2015.08 川医心脏彩超: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升主动脉稍增宽。 2015.09.04 门诊心电图: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015.9。05 血常规WBC8.8*109/L,N70。4%,Hgb151g/L,C反应蛋白1。1mg/l。生化:ALT,AST,肾功能,电解质未见异常,心肌酶CK,心肌肌钙蛋白异常。 凝血三项及D二聚体未见异常。 2015。9.06 心电图再次复查: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 2015。9.06 腹部彩超:胆囊结石,双肾囊肿,前列腺增大; 2015。9.06 胸部CT:双肺呈肺气肿改变,右肺中叶钙化点影,双肺下叶少许纤维化灶,右肺下叶见小结节影,硬结灶可能,双侧胸膜增厚,大血管壁及冠状动脉钙化。。。...。文档交流 2015.9。07 血常规复查:WBC 6。010*9/L,NEUT 68% ,Hgb128g/L,PLT13910*9/L,C反应蛋白未见异常;RBC ↓

心脏瓣膜病题库5-1-8

心脏瓣膜病题库5-1-8

问题: [单选]女性,18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4年,近半个月游走性关节痛、气促,以下哪项最可能提示患者发生了风湿性全心肌炎() A.心脏向双侧扩大 B.心尖区收缩期2级杂音 C.心包摩擦音 D.急性肺水肿发作 E.心电图PR间期延长

问题: [单选]女性患者,38岁,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给予地高辛0.25mg/d,间断服氢氯噻嗪已2个月,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治疗上应采取的措施首选为() A.继续地高辛0.25mg/d,观察 B.加大地高辛用量 C.加大利尿剂用量 D.停用地高辛,给予钾盐和苯妥英钠 E.钾盐

问题: [单选]患者,女性,30岁,既往有反复关节红肿病史,近3年出现心悸、气促,下肢水肿,今日活动后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入院。体查: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双肺布满水泡音,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二尖瓣型P波,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期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失代偿期 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代偿期 D.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右心衰竭期 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全心衰竭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5416332.html,/ 网页游戏排行榜

问题: [单选]心脏瓣膜病最常见受累部位是() A.主动脉瓣 B.室间隔 C.二尖瓣 D.肺动脉瓣 E.三尖瓣

问题: [单选]心脏瓣膜病其次受累部位是() A.二尖瓣 B.室间隔 C.三尖瓣 D.主动脉瓣 E.肺动脉瓣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护理查房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风心病的相关知识 一、风心病的概念: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 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可伴有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 15 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 二、风心病的类型: 风心病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根据风心病病变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 三、风湿性心脏病病因: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由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病占其发病率的50 %以上。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瓣膜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病例 39 床如斯古丽女年龄:35 岁,哈族,农民,患者因“心慌、气短、双下肢浮肿一周”于2016-3-9 13:25 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W 级”收入院,测首次T:

36.4C P/HR : 120/161 次/分R: 24 次/ 分120/80mmhg ,患者自述一周以来出现心慌、气短,夜间不能平卧 高枕卧位,休息易发作,活动后明显加重,双下肢浮肿,伴有心, 腹胀、纳差、恶 间断咳嗽,多于夜间出现,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急性面容精神欠佳,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心脏彩超( 2016-1-31 )我院门诊示: 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功能减退,重度肺动脉高压LVEF45% ,于当日心电图提示1 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2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3 电轴右偏。辅助检查,心肌酶示:乳酸脱氢酶296 u/L 较高;电解质示:钾2.65mmol/L ,低钾;血常规示: 中性粒细胞81.6% ,血象较高,有炎症存在;肝功示: 总胆汁酸22.5umol/L, 总胆红素110umol/L, 提示肝功能损坏,血脂示:总胆固醇1.85 mmol/L ,风湿四项:c-反应蛋白2.62,较高,有感染的从在。遵医嘱给予内科一级护理,治疗给予吸氧,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强心控制心室率,改善循环等对症处理。与3 月11 查房患者病情较前好转,心功能明显改善,不适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可平卧休息,心慌、胸闷、气短缓解、双下肢水肿消失,有间断咳嗽,遵医嘱改二级护理,抗感染对症处理。 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与心力衰竭有关。 2. 有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与心律失常房颤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4. 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有关 5. 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工作、生活与前途有关 6.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等有关知识并发症: 1. 心房颤动最常见,早期,阵发性发展为慢性,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2. 急性肺水肿最严重 3. 右心衰竭晚期常见 4. 可并发肺部感染,

风心病护理

风心病护理查房 一,时间:2013年11月22日 地点:医护办公室 二,病情介绍 20床周秀兰女67岁于2013年11月10日9:00入院,患者神清,精神差,主诉“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再发伴咳嗽、咳痰3天”,门诊拟“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收住我科, 入院时T36.4℃P66次/分R22次/分BP140/7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律,医嘱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饮食,扩冠抗凝抗炎,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现神清,精神可,两便可,无胸闷,气喘不适主诉。 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2)冠心病 (3)肺部感染 (4)腰椎间盘突出症 (5)颈椎病 既往史: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T36.4℃ P66次/分 R22次/分 BP140/70mmHg;神清,精神差,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74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金属瓣膜音,心音强弱不等,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暂无。 三.该患者护理诊断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1、心输出量减少 2、活动无耐力 3、焦虑 4、营养失调 5、有感染的危险 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7、潜在并发症:栓塞、急性肺水肿 (一)一般护理 1、休息和活动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二)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