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梦圆飞天》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梦圆飞天》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梦圆飞天》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梦圆飞天》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89分)

1. (6分)看拼音,写词语。

rǔ bái zhíxíng huá póqiáo bāo kòng zhì liáo lià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分)修改病句。

①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②近年来,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③星期天,我们在学校里运动会。

④他正在洗好菜,妈妈就回来了。

3. (5分)“神舟”7号飞上太空,太空上从此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看到这个场面,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4. (4分)多音字组词

bèi_______zhuàn_______

背转

bēi_______zhuǎn_______

5. (8分)按拼音写汉字.

fēng mào céng xū

雷_______ _______险 _______经 _______要

mài zúdīsǎ

_______步_______迹汗_______ _______水

6. (8分)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 pài biān yuán rǔ bái sù rán qǐ l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í hánɡqiáo bāo kònɡ zhìhuá p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写近义词。

聚集_______ 嘹亮_______

郑重_______ 蕴含_______

8. (6分)多音字组词

当dāng_______禅chán_______担dàn_______

dàng_______shàn_______ dān_ ______

9.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亮如白昼烈焰升腾

10. (4分)写出近义词

白昼—_______ 伫立—_______ 震颤—_______ 清晰—_______

11. (4分)写出反义词

白昼—_______ 伫立—_______ 震颤—_______ 清晰

—_______

12. (8分)形近字组词

冽_______ 穹_______ 浩_______ 轿_______

列_______ 穿_______ 皓_______ 桥_______

13. (4分)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fó fú)的声音。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dōu dū)北京举行典礼。_______

乐(lè yuè)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_______

这封电报是由司令员彭德怀拟(nǐ yǐ)定的。_______

14.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 云驾雾兴亡盛_______ _______ 然无味馋_______ 欲滴

15. (8分)并按要求写词语。

AABB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ABCC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6. (2分)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B . 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在朝鲜战场上光荣殉职和牺牲了。

C . 下午三点整,参加成立典礼的群众全部都到齐了。

D .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废寝忘食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17.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安门广场上汇集了无数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缩句)

②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改为陈述句)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3分)

18. (8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五分钟准备!”

②“一分钟准备!”

③“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④“点火!”

⑤“起飞!”

⑥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如果把课文分成“①准备发射、②发射、③发射成功”三部分,上述文字写的是第_______部分。

(2)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_______比作_______。

(3)上文①-⑤小节能否改成“五分钟后、点火、起火”这样简洁的文字,为什么?

19. (15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博士从美国回到了祖国。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他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博士学位,成了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他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并负责航空新技术的研究。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当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美国当局听说钱学森想回国,十分害怕,害怕他带回航空新技术,使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就采用了卑鄙的手段迫害他。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敬爱的周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

1955年,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10月8日到达广州。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读画线的句子,说说“一切”指什么?从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2)“我终于回来了”中“终于”说明了什么?

(3)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17题;共89分)

1-1、

2-1、

3-1、

4-1、

5-1、

6-1、7-1、8-1、9-1、10-1、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3分) 18-1、

18-2、18-3、19-1、19-2、19-3、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

课文内容: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一、看拼音写词。(8分) hǎi jiāng bǎo lǎn máo dùn duàn liàn ()()()() fèng xì bào zhà biān cè tān lán ()()()() 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痛悼(diào dào)机械(jiè xiè)鸟栖(xī qī)虫居 投奔(bēn bèn)霎(shà chà)时间逢(páng féng)蒙 三、形近字组词(8分) 棉()韵()敞()嘹() 绵()酌()蔽()撩()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买()还株卧()尝胆后()射日()紫嫣红 惊()失措()然大波仗义()言迫不()待 五、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词语,使它和后面的词语能够搭配(4分) 鼓舞()提高()改变()继承() ()经验()错误()态度()作用 六、按要求写成语或四字词语。(6分)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滴水穿石”的近义词:()() 七、先把下列歇后语、谚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横线上(填序号)。(8分) (1)()过海——各显神通。 (2)千里送鹅毛——()。 (3)三个臭皮匠——()。 (4)台上三分钟,()。 (5)(),小小胡琴拉断腰。 元旦联欢会学校要举行文艺节目汇演,我们班出什么节目呢?几个班委在一块商量,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这正是。领到节目的同学刻苦排练,因为他们知道的道理。元旦那天,节目既精彩又丰富,有的演课本剧,有的演小品,有的搞诗歌朗诵……正是。 八、句子七彩屏。 1.照样子,写句子。(6分)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捧给世界以绿阴和果实。所以,树在风中飒飒地歌唱。 河流的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

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 篙:棹: 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喜怒哀乐》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第六课喜怒哀乐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十册第六课《喜怒哀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本节课是采用“情境观察”的教学模式,以人物表情表现为主线、以创设情境为契入点、以多媒体演示为手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创设的栏目内容链接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浓浓的友情,在愉快合作的气氛中,表现人物表情变化的形象,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想的: “两个改变”既:一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成为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二改变传统表情教学,只是“就表情”“画表情”为由心情体验到表情感受,更强调心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三个唤醒”既:一唤醒学生的色彩情感性元体验。儿童用色彩对喜怒哀乐的独特的理解和运用表现是最本真、最天才、最富有个性的,教师要诊视和保护并唤醒。二唤醒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三唤醒学生只是对造型的技术关注到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学习表情的刻画还要延伸到对万千世界喜怒哀乐的关注懂得和谐共存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习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变化了的人物形象。 2.能简单的画出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与他人交流,从多个角度观察体会人物的相貌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感知力。 2.通过感受教师创设的说话过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形成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体验中感受美术学科的乐趣。 2.体验人物绘画、造型活动带来的欢乐。 3.感受音乐的温馨,培养同学之间友爱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人物的心情、喜、怒、哀、乐。 2.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四、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开始我通过让两名学生喝醋和盐水,通过他俩的表情,即让学生猜他们喝了什么水,这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动脑并主动地学。 2、示范指导法 本科以画为主,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擅于模仿,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语言、品行上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也应予以示范,在画表情时,提醒学生构图及用线的相关知识。 3、引导欣赏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初步感受*“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是怎样理解“信任” 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与信任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美国有一对夫妇,每次在回婆家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告示,(课件出示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从这个告示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夫妇俩也感到非常有趣,随着告示的指引,来到了一片桃林(课件出示桃林的图片)。 ①、看到这片桃林,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课件出示: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A、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B、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C、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这句话。

2、看到这样的桃子,同学们想去摘吗?让我们跟随布兰克夫妇俩一起去摘桃子。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摘桃子之旅,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用“——”勾画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做适当批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①、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②、“尽管”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③、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④、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喜怒哀乐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喜怒哀乐说课稿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喜怒哀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一课是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六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科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观察、体验等环节来学习表现人物喜怒哀乐不同表情,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体验表情的作用及乐趣,并试着拿起笔用富有感情的线条来表现喜怒哀乐。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开始,便陪伴着他们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的手段,五年级的学生属小学高年级,心里上已渐渐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强,对生活细节感受较深刻,对绘画则更显谨慎,常常感想而不敢画,而一课恰好接近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与夸张的用线。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以及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任务头像造型手法与用线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 3、教学重点:学会描绘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4、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表情特真,大胆夸张,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 二、说教法 依据本科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开始我便出示自己的头像表情,让学生猜可能发生了什么,即让学生猜“情景”,这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动脑并主动地学。 2、示范指导法 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擅于模仿,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语言、品行上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也应予以示范,在画表情时,提醒学生构图及用线的相关知识。 3、引导欣赏法 美术史上很多大师作品值得借鉴,也值得学生去欣赏,我例举了《蒙娜丽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幅典型的名画,对人物表情分析,感受名画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三、说学法 1、问题讨论法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带着难题相互讨论,不但意义深刻,也颇有成效,我组织学生讨论多种表情的特点,为他们画表情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法 本校现提倡“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学,产生疑问,如书中的技法点击部分,我会先让学生先看书自学,然后再带着疑问看教师示范,这样才能逐个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 四、说教学过程 1、亲近学生,激趣导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同步解析 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 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 有关。 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 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 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 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 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 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⑴对句子的理解: ①梅花魂: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 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 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②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 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 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 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 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诗句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 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

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版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课形的魅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作文范文(8篇)篇一《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其实,我有一肚子的话想对你们说,但是却说不出口, 每当见到你们的面,我就哑口无言,所以我只能在这儿对你们说: 每天晚上,吃完拉饭后,我就必须离开客厅,走进与世隔绝的书房。你们 在电视机前,前仰后翻的笑着的时候,我却是在题海中苦苦思索。伴着我的只 有一大堆书,做不完的练习题,失去弹性的春秋椅和一张班驳陆离的书桌,我 能听到的就只有闹钟那“滴答、滴答……”的响声,我真像修行的和尚,只有青灯古佛相伴。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却是在学习中过关斩将的时候。学完了,拖着 疲惫不堪的脚步,走上楼去休息,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也许,你们曾倾听过 我是否摔倒;也许,你们曾在黑暗中给我盖过被子;但是,你们是否看见我眼 角因为孤独而流下的眼泪吗?爸爸,您要我每天读大量的古诗、古文,名家名作,做很多很多的课外练习题,我感到十分厌烦,天天都是如此,,做完一本 又一本,背完一篇又一篇。其实我知道这是为了我好,但是我也希望我有属于 自己的一片蓝天! 妈妈,您知道吗?我心里的你一直是个美丽可爱的,和蔼可亲的,慈祥的 母亲。在过去的往事中,有许多甜蜜的片段一直在我的心中不断的放映,记得 那次,我的手指被开水烫着了,您焦急的为我处理伤口,我从您焦急的眼神 中,我看到的不仅是那么心急如焚的心情更是 一个慈祥的。美丽善良的母亲。妈妈,您的爱让我不断的前进,您的关心 常常让我感到我是世上最幸福的公主,您对我的鼓励是我导航的帆! 正如我所说的,妈妈是我导航的帆,爸爸就是我前进的船;妈妈是我成功 的指引,爸爸就是我成功的黄金大道;妈妈是我骄傲时的警钟,爸爸是我失败 灰心时的一丝安慰,说以我坚信,我拥有你们就等于拥抱成功,拥抱未来!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我 爱你们!!! 篇二《妈妈,我想对您说》

最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 第1课形的魅力 (2) 第2课形体的组合 (4) 第3课抽象的雕塑 (6) 第4课学构图 (8) 第5课静物写生 (10) 第6课喜怒哀乐 (12) 第7课夸张的脸 (14)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16) 第9课写意蔬果 (19) 第10课写意动物 (21) 第11课学画松树 (23) 第12课十二生肖 (25) 第13课风筝的魅力 (27) 第14课微观世界 (29) 第15课会亮的玩具 (31) 第16课小布偶 (33) 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 (35) 第18课旅游节 (37) 第19课舞台上的布景 (39)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41)

第1课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5.草船借箭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 教案 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 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 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不过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 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 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 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 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 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 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 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 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 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

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 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 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您 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 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 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 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 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 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 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 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 下很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要让他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教案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为大家分享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第6课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外祖父在世时的几件与梅花有关的往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有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学生的”、“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这一课程新理念,紧抓外祖父三次流泪由浅入深的引导,调动学生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切爱国之情,启发学生领悟外祖父将爱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在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使学生受到浓郁的爱国情感熏陶。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

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会旁批旁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多媒体教案 教学流程 1、导语: 同学们,作者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作者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回忆起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来,你们还记得哪几件事吗!这几件事体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情感! 2、学生回答。 3、过渡: 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昔,追忆外祖父往日的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6课《喜怒哀乐》教案 人教版

《喜怒哀乐》 课题:第六课喜怒哀乐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十册第六课《喜怒哀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本节课是采用“情境观察”的教学模式,以人物表情表现为主线、以创设情境为契入点、以多媒体演示为手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创设的栏目内容链接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浓浓的友情,在愉快合作的气氛中,表现人物表情变化的形象,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想的: “两个改变”既:一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成为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二改变传统表情教学,只是“就表情”“画表情”为由心情体验到表情感受,更强调心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三个唤醒”既:一唤醒学生的色彩情感性元体验。儿童用色彩对喜怒哀乐的独特的理解和运用表现是最本真、最天才、最富有个性的,教师要诊视和保护并唤醒。二唤醒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三唤醒学生只是对造型的技术关注到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学习表情的刻画还要延伸到对万千世界喜怒哀乐的关注懂得和谐共存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习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变化了的人物形象。 2.能简单的画出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与他人交流,从多个角度观察体会人物的相貌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感知力。 2.通过感受教师创设的说话过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形成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体验中感受美术学科的乐趣。 2.体验人物绘画、造型活动带来的欢乐。 3.感受音乐的温馨,培养同学之间友爱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人物的心情、喜、怒、哀、乐。 2.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四、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古诗三首 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马诗》

1.了解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 2.理解诗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思考。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 (4)指导朗读。 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且悲凉的情感。 (5)生试说后总结。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6)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7)总结诗意。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8)指导朗读。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快矫健的风姿。)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没有,“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因此在朗读这两句要充满忧虑、感慨之情。 (9)总结结构。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 (10)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解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齐读课题。“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二、学习古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1.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你能举出类似的词语吗?(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2)“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③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B.“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D.“等闲 ..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E.“等闲 ..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2.体会石灰精神。 (1)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