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意象《玉》

核心意象《玉》
核心意象《玉》

有关玉的诗句

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02.琳美玉。青碧色的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03.球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04.瑜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05.环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

06.璇美玉。《集韵·平仙》:“璿,《说文》:美玉也。引《春秋传》:璿弁玉缨……或作琁、璇。”

07.璧扁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08.琪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属。”

09.璞未雕琢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宝焉。”

10.瑶亦泛指美玉。《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11.碧青绿色或青白色的玉。《庄子·外物》:“ 苌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2.瑰美玉,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3.翠硬玉。宋吴自牧《梦粱录·元宵》:“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14.瑾美玉名。南朝宋慧琳《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15.瑱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诗·鄘风·君子偕老》:“鬒

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16.琮瑞玉。方柱形,中有圆孔。用为礼器、贽品、符节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17.珂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码碯白如雪者。一云螺属。”

18.璎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璎,璎琅,石似玉也。”2.即璎珞。玉饰。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

19.瓒质地不纯的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20.琛指玉。《宋史·乐志九》:“禕衣褒崇,琛册追荣。”

21.珰玉制的耳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22.璠美玉。晋陆云《答顾秀才》诗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23.璜状如半璧的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24.珑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说文·玉部》:“珑,祷旱玉也。”

25.珉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26.璆美玉。可制磬。亦借指磬。《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27.瑛美玉。《魏书·阳尼传》:“ 采钟山之玉瑛兮,收珠泽之珂珬。”

28.琯玉管。《大戴礼记·少间》:“ 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29.瓘玉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

30.珏相合之二玉。双玉。《说文·珏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31.璋玉器名,状如半圭。《书·顾命》:“秉璋以酢。”

32.瑷美玉。《玉篇·玉部》:“瑷,美玉也。”

33.圭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34.琀古代放在死者口里的玉。《说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35.玦古时佩带的玉器。环形,有缺口。《左传·闵公二年》:“公与石祁子玦,与甯庄子矢,使守。”

36.琦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蟭螟之巢,无乘风之羽;沟浍之中,无宵朗之琦。”

37.琬美玉。《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38.瑒玉名。《广韵·平阳》:“瑒,玉名。”

39.玢玉名。《玉篇·玉部》:“玢,玉名。”

40.琥瑞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

41.珲美玉。《集韵·平魂》:“珲,美玉。”

42.琚佩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3.珺美玉。《改并四声篇海》:“珺,美玉也。”

44.琨玉石。《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45.璐美玉。《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寳璐。”

46.玫美玉。一说火齐珠。《尸子》卷下:“ 楚人卖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玫瑰。”

47.璊赤色的玉。《诗·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48.珅玉名。《集韵》:“珅,玉名。”

49.瑭玉名。多用于人名。五代有史建瑭、石敬瑭。

50.玮玉名。《广韵·上尾》:“玮,玉名。”

51.琰美玉。南朝梁简文帝《谢敕赉善胜威胜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52.玙美玉。《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於房,阳虎将以璵璠敛。”

与玉有关的成语故事1.冰肌玉骨: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

2.冰清玉润: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样清洁,女婿像玉那样温润。古文中也有将翁婿称为“冰玉”的。出自《晋书?卫阶传》高濂《玉簪记?琴桃》

3.冰清玉洁:直意是指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洁,也可以比喻官吏办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洁而正威,和而不亵”。出自《魏书?广陵王传》

4.不吝金玉: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语中的“金玉”是指宝贵的意

思,不吝金玉是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是欢迎批评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宝贵意见。

5.堆金积玉:金玉为细软珍贵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锁起,如果堆放说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也有的可能为显富而为之,即“堆金积玉夸毫毅”出自李贺《昌谷集?嘲少年》诗

6.粉妆玉琢:直意为白粉装饰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净可爱。出白《红楼梦》第一回

7.怀璧其罪:直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罪过。转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无罪,怀璧乓罪”。出自《左传?桓十年》8.怀瑾握瑜:瑾瑜均为美玉别称,直意是指衣里怀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即“怀瑾握瑜,穷不知所示”。出自《楚辞?九章?怀沙》

9.金科玉律:科律均指法律条文;原来是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现在多指不可改变的条规。出自陈子良《平城县陈子干诔》10.金口玉言:古代称皇帝讲的话,后来有时泛指说话不能改变。11.金石为开:金石指最坚硬的东西(最坚硬的石乃钻石也),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感动,形容人的真诚所能产生的感动力,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12.金题玉躞:金题是指佥字题签,玉躞系缚卷轴用带上的玉别,直意指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也有泛指装饰精美的礼品。出自《通雅?器用》

13.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

14.金友玉昆:昆:兄弟。比喻一门兄弟才德俱美,“昆玉”为兄弟的美称。出自《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

15.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出自李嘉宝《官场现形记》11回

16.金玉满堂:原来形容占有很多财富,黄金和美玉摆满全屋。后来比喻人很有才能,学识丰富。出自《老子》九章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像金玉,内里却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出自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18.金枝玉叶:指出身皇族的后代、王孙公子或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了宗》

19.锦衣玉食:直意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出自《魏书?常景传》

20.昆山片玉:昆仑山是产玉的.直意是昆仑山许多玉石中的一块,用以表示谦逊,虽然是美玉,但昆仑山玉中的一片,有沧海一粟之意,后来转用比喻众美中之杰出者。出自《晋书?隙冼传》

21.兰摧玉折:用兰草、美玉折断比喻贤人夭折,哀悼有才华的人早死,也有转意“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2.蓝田玉生:蓝田是古代产玉的山名,比喻贤父生贤子。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23.美如冠玉:古时人们将美玉缀在帽子上,原比喻陈平像帽子缀玉一样外表好看内里空虚,后转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记.陈

丞相世家》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苟全性命。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25.璞玉浑金:未经雕琢的玉为璞玉,未经冶炼的金为浑金。指天然美质没有人的修饰。比喻人的品质淳朴,没有受过坏的影响。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26.抛砖引玉:直意抛出砖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从稳禅师》

27.被褐怀玉: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却怀抱美玉,比喻身怀绝技,不在人前显露。出自《老子》七十章

28.完璧归赵:璧是和氏璧,为战国时赵国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谎称以15城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受骗,只好派蔺相如携璧去见秦王,发现秦王的骗局后施巧计夺回和氏璧送回赵国。成语用于比喻把原物完整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9.亭亭玉立:亭亭指耸起的样子,玉立比喻身长而美丽,形容女子身材硕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俊秀。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闰名记乐》

30.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淡泊名利不热中于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31.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纺织品,是指会盟和好送的礼物,指冲突解决双方和好,比喻变战争为和平。

32.珠圆玉润:像珍珠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温润,形容歌声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畅,即所谓“珠圆玉润,四面玲珑”。出自周济《司辩》

33.珠联璧合:将美玉珍珠有机的组合。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凝集在一起。出自《汉书?律历志上》34.珠围翠绕:被珍珠和翡翠围绕着,可形容贵妇人妆饰华丽或形容贵人随侍美女很多,或人才济济。出自《元曲选?郑德辉<倩女离瑰>》

35.珠玉在侧:比容貌德才都超过自己的身边人,比较下深感惭愧,即“珠玉在侧,自惭形秽”。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36.玉石俱焚:玉和石头一块被破坏,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出白《尚书?胤征》

37.白玉微瑕:比喻再好的人或事物都有些小缺点。出自《陶渊明集序》

38.白璧无瑕:比喻人和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出自《景德传灯录?延眼禅师》

39.琼楼玉字形容月中宫殿华丽精美(美玉做楼神仙的住所)。出自晋?王嘉《拾遗记》

40.瑕瑜互见:比喻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出自《闲情偶寄?词曲部》41.瑕不掩瑜:形容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出自《礼记?聘义》

玉的历史故事

西王母献玉

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和氏之璧

传说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壁,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

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

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各氏壁”,并顺利地返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这块“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玉环》的典故

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有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环试探齐国的虚实,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

弄玉吹箫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南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光焕发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

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女娲补天

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这个神化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雨花玛瑙

在南京中华门外,有一座满是砾石小山岗,相传在1400多年的梁朝,有一位和尚云光,曾在这里讲经说法,直讲得顽石点头,落花如雨。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花纹美丽、色泽鲜艳的小圆石子。(雨花石)人们认为这是从天上降下的雨花,因此把这一带叫做雨花台。

100M训练方法

100M训练方法 100M训练方法:(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4 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5 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6 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首先,比赛前《从今天到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倒数三天至比赛的几天,开始多吃高糖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 --40分钟可以饮200ML 葡萄糖水浓度40%。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最好穿短跑用的钉鞋. 1 前言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 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想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必须全面地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有目的的、有比例地全面身体训练,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不仅能弥补专项训练的某些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心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及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全面身体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短跑专项的需要,尤其是要进行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教练员一切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采用,必须符合与接近短跑技术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否则,将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 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春江花月夜》意境分析

无敌最是寂寞 ——《春江花月夜》意境分析《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其实,无敌最是寂寞。无论是“顶峰”还是“孤篇”,都意味着张若虚的绝世独立。试想一下,人生一世,若真就没有一个知己,那不是寂寞又是什么?曾经北宋文坛的顶峰人物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唏嘘“高处不胜寒”;而今梁衡先生也在他的《乱世中的美神》中指出: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便是她寂寞的寄托。所以,那个明月如水的夜晚,张若虚伫立在江畔,背负着夜色缓缓吟咏出这首情景交融哲思泉涌的乐府诗作。 春、江、花、月、夜,诗人用五种事物组合成自己的诗题,而全篇又以月为线索,勾勒出那天那晚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可那时那刻的自己却孤身一人。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放眼望去,几缕清辉撒向江面,破碎的浪花里似乎还倒映着点点明亮的月光,耳畔似乎也还能够听到一波一波的江水拍打着石岸的哗哗声。江水弯弯绕绕的转进了草甸里,月色泻在旁边的树里,像是铺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月光涤荡世间万物,哪里还能够看的到空气里的白霜和汀上的白沙?诗人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的细腻笔触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的世界。然后他大手一挥,在深蓝色的夜空里点缀上了一轮孤月,就像此刻的他,孤独的伫立在

江畔。 清明澄澈的天穹下,诗人仿佛踏进了虚空。对着孤月,他疑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由景物延伸到宇宙,由近景到人生哲理。接着便引出了下面这一句诗人的慨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让我瞬间想到苏轼曾经也写过类似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的,个人的生命须臾之间,但人类的存在则绵延久长。恰似那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月还是那轮月,千百年来,它见证了沧海桑田和历史变迁。虽然有种恰似烟花绽放的感伤,却终究不至于颓废和绝望,源于我们对生活的向往。“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流水无情,时光荏苒。张若虚明白即使是能够写出“孤篇”的自己,也不过是这皎皎明月下的一个过客。曾经有人说屈原的《离骚》整体基调“哀而不伤”,相比而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哀而不伤”的基调上更多了一份潇洒。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飘忽,扁舟子行踪不定,简单的两个事物用来说明游子的漂泊无依。青枫浦上明月楼中,是不是有一位思妇正倚栏而望,探寻着未归人的身影。曾经李清照在一首词中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跟此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张若虚在此处巧妙地用月亮在妆镜台捣衣砧等事物上洒出的光影,来揣测思妇的心理活动。而李清照则直接用语言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随后六句中,月光在楼上徘徊,撒过妆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 梧桐是宋词中一个备受青睐的意象。梧桐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在诗人们的笔下是非常“专情”的, 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孤寂、冷清、落寞、哀愁等情绪。梧桐入诗最多的大概要数宋词, 而宋词中之梧桐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唐李煜深院中的“寂寞梧桐”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两词均系国破家亡之哀音, 而各有千秋。亡国之前耽于享乐, 亡国之后溺于悲哀,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般认为是他亡国之后所作。词的上阕写景:“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西楼见残月, 夜已深沉, 顾影徘徊, 不能入寐, 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再向深院望去, 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 寂寞庭院, 重门深锁, 多么清冷的环境啊!寂寞者实非深院梧桐, 人也。这里的梧桐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 这就是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 一切皆着我之色彩”。后主此梧桐已是着上“我之色彩”的梧桐了。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 此词通过残秋景物的衬托, 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生活的深重哀愁, 词中极力铺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恶劣气候,“满地黄花堆积”的零落景色, 更兼黄昏时刻点点滴滴在梧桐叶上的凄清秋声, 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愁氛围, 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耿玉真《菩萨蛮》云:“玉京人去秋萧索, 画檐鹊起梧桐落。教枕悄无言, 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 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港, 芭蕉生暮寒。”这是一首倾诉闺情的篇章, 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温柔多情, 敏感恬静的女子, 在一个秋日的黄昏, 她凭栏凝思, 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中。起首两句, 描绘出一幅飒爽的深秋之景:万物萧索桐叶飘落, 景中有情。鹊起而不顾暗示“人去”而不归, 主人公怅然失望之情隐然可见, 细微如梧桐叶落之声尚清晰可闻, 则庭院之寂寥, 女子怀想之深可想见了。由此开篇, 全词都笼罩着瑟瑟寒意。 梧桐入诗写愁很有特色的数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绿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 银屏昨夜微寒。”作为一位雍容华贵的士大夫, 晏殊词中的愁多是些富贵闲愁, 这首词亦不外此。词人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 表现了他的轻微愁思,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 渲染环境。以“细细”状金风, 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显得骛平静、悠闲, 以“叶叶”状梧桐叶飘落的景象,让人感到很有次序, 很有节奏。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凉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 以致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 就产生凄凉况味, 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 却极为少见。正是因为诗人的愁是一种轻愁、闲愁, 来不得那么沉重。

三个想象力训练方法

三个想象力训练方法 一个人的想象力与记忆力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甚至在有些时候,回忆就是想象,或者说想象就是回忆。如果一个人具有十分活跃的想象力,他就很难不具备强大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往往与强大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 因此,要训练我们的记忆力,可以从训练我们的想象力着手。 训练1: 向学前班的孩子学习,培养你的想象力,如问自己一个问题:花儿为什么会开? 你猜小朋友们会怎么回答呢? 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 第二个孩子说:“她伸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更漂亮。” 第四个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 这时,一个孩子问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 这时候,如果你是老师该怎么回答才能不让孩子失望呢? 如果你是个孩子,你又认为答案会是什么呢?

其实,只要你不回答:“因为春天来了。”那你的想象力就得到了锻炼。 你也可以随便拿出一张画,问自己:“这是什么?” 一块砖。 别的呢?一扇窗。 别的呢?事实上,从侧面看,这是字母n。或者,另一个字母,如,F别的呢?一个侧面看到的数字。 别的呢?任何一个从上端看的三维数字,包括2,3,5,6,7,8,9,0。 别的呢?任何一个装在盒子里的物体。 别的呢?一个特殊尺寸的空白屏幕(垂直方向)。 别的呢…… 每个事物都可能成为其他所有的事物,髙度创造性的大脑是没有逾越不了的障碍的。自由联想是天才最好的朋友。天才的感知力就是在每个事物中看到其他所有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天才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实质。 训练2: 从剧本或诗歌中读一段或几段,最好是那些富有想象的段落,例如下文: 茂丘西奥,她是精灵们的媒婆,

素质训练方法

素质训练方法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 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短跑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例如,起跑、起跑后的积极加速跑瞬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和起动力。这种能力来自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收缩速度以及肌肉的最大力量。有关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积极加速阶段,下肢伸肌的蹬伸力达到460~800公斤。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力量耐力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必须处理好伸肌与屈肌的协调关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与组数、组间休息时间的关系。 (一)器械和杠铃练习 1 全身爆发力的练习 挺举(70%~80%,4~6组×5~7次);抓举(60%~80%,4~6组×5~7次);高翻(70%~90%,4~6组×6~8次);连续快挺(50%~70%,4~6组×8~10次)等。 2 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提踵(70%~80%,4~6组×6~8次);深蹲(80%~95%,4~6组×3~5次);半蹲跳(60%~70%,4~6组×8~10次);拖重物跑(40%,4~6组×15~20次);垫上俯卧屈小腿(*性带4组×30~50次/单腿);垫上仰卧屈大腿(*性带4组×30~50次/单腿) 等。 3 发展躯干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仰卧起(40%,2~4组×5~10次);负重俯卧挺身(40%~50%,3~4组×10~15次);负重体前屈、体侧屈、体转(30%~40%,4~6组×10~15次)等。 4 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 持哑铃摆臂(3~4组×50~100次);俯卧撑(3~4组×30~50次);拉力器练习(3~4组×8~10次);杠铃卧推(4组×10~15次);杠铃平推(4组×10~15次)等。 (二)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人体抗阻力能力,而且其动作的用力特点、肌肉的工作方式、动作结构与短跑的技术非常相似,所以跳跃练习还能直接 影响跑的步频和步幅结构。 短跑运动员的跳跃练习主要分为“短跳”和“长跳”两类,“短跳”以发展肌肉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为主,“长跳”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为主。 1 “短跳”练习方法 立定1~3~5~10级跳;立定三级跳;立定单足跳3~5~10级跳;跳跃栏架5~7~10栏;多级跳深练习;30米单足跳(计时、计步);3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 2 “长跳”练习方法 50~100~150~20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50~100~150~2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40~50~60米单足跳;50~100~150~200米(单足跳+跨步跳)。 3 其他形式的跳跃练习

唐宋诗词意象浅析

唐宋诗词意象的研究 高二(11)张丹妮 指导老师:许深湘(潮州市金山中学) 一、课题提出 与同学朋友相处,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读书。在几乎把读书等同于读教科书的环境里,大家的内心依旧保留着渴求的空间,并普遍表现出接纳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许多人对唐诗宋词具有一种出自民族文化血脉的天然的亲近感,但这掩饰不了他们走近诗词时所感到的陌生与困惑。如何使他们走近那已成为过去而又永远鲜活的经典,触摸那已降下帷幕而仍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了解那位有亲近感,却因相隔久远而略显生分的相知故交呢? 就初涉此道的中学生而言,了解古典诗词意象可提供一条明晰的理解诗情词意的途径。 二、研究进程 1、收集资料(4周); 2、研究撰文(5周); 3、交流定稿(2周)。 三、研究成果 (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万千事物,由诗人词家的精心筛选而成为抒情主体的观照对象,经过作者情感与意识的加工并呈现在诗意的语录中,使之成为诗词作品中个性鲜明、面目各异的意象。 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系统十分丰富,但又相对稳定,某些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约五万首唐诗中,“月”出现了一万一千余次;宋词中也有许多常见的意象,据检索,《全宋词》中“梅”出现的次数为二千九百五十三次,还可列出一些其它常见意象的统计数字。作为情感符号的意象,具有主观象喻、递相沿袭、多歧义歧解等艺术特征。我们关注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是因为它们与诗人词家的生命情感体验同构呼应,又常能凸显诗人词家个体的各自面目,使我们从中看出作者的个性气质、心理结构方面的特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 -125-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西楼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西楼 西楼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以其抒情功能言,多与两性情爱生活中的心灵体验与心路历程相关。这种抒情倾向和同样存在于宋词中的东楼、南楼意象形成较大区别。 《全宋词》①中涉及西楼意象作品近150首,其中约80%以表现男女悲欢为主题。比之宋代以前诗歌文学,宋词西楼意象的情感色彩明显增强,西楼成为寄托情人相思的主要场所,并且男女间聚少离多的生活,使西楼具有了浓重的叹离伤别情调。以使用西楼意象频率最高的晏几道、吕渭老、周密作品为例。晏几道12首词使用了西楼意象,他笔下的西楼,,完全是其悲欢离合的情爱生活的见证。这里不仅有心上人“凝澹倚西楼, 新样两眉愁”、“西楼别后, 风高露冷”的落寞伤感;也有词人自己“醉别西楼醒不记”、“西楼月下当时见……恨隔炉烟看未真”的感念与遗憾。从晏几道西楼意象抒发的人生失意看, 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能比咀嚼发生于“西楼”之记忆更哀伤的。“西楼”观望产生的失望、“西楼”高耸伴随的凄寒、“西楼”欢会留下的憾恨等情绪, 凝成其西楼抒情的重要成分②。 吕渭老和周密各有7首作品使用了西楼意象。吕渭老笔下不仅有“大家沈醉还高枕,一任西楼报五更”的欢愉,亦有“断人肠,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的相思,也有词人因思念心上人“欲上西楼还不忍,难著眼,望秋千”的感伤。周密笔下的西楼,一如吕渭老,有女子独倚的落寞,有男性轻别后的悔叹,也有词人感叹人生易老因而倦旅思归的悲愁。他们的抒情都赋予西楼意象极浓厚的感伤色彩。 在宋词中,西楼与其他抒情意象的配合使用几乎也成为常态。它不仅和风、云、雨、雪等表气候变化的意象合用,也与斜阳、明月、烛花等光影物象及飞雁、喜鹊、子规、燕子等鸟类意象映衬。这样的意象结合方式,强化了抒情者情绪的悲喜激荡,使西楼充满了抒情的张力。其中, 明月与西楼的联用尤值得注意。 在明月背景下,西楼兀自孤立的光影形象,不是更能传达同心离居者的多感之怀吗?月色, 无论朦胧暗淡还是明亮皎洁, 都为西楼抒情蒙上了一层婉转多感、相思情深的面纱。所以不仅李易安、魏夫人等女性词人笔下, 明月西楼的期待极其深切,即使在男性词人如周邦彦、周紫芝等人作品中、西楼月光也多凝成对往事的苍凉回忆。故月之联姻西楼,强化了西楼意象的抒情功能。

让自己能力变强的三种练习方法

让自己能力变强的三种练习方法 我们该如何对要练习的能力做一个精心的设计呢? 音乐法 那些伟大的演奏家,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把已经写好的谱曲用更艺术的方式呈现给每个人,同样一曲《卡农》,曲谱是一样的,但是郎朗可能会弹的更有气势和投入(想象一下郎朗那投入的样子),而李云迪可能会弹的更加轻灵飘逸(想象一下李云迪散乱的头发),这就是呈现方式的不同。在职业和生活中还有很多符合“呈现”的行为,典型就是商业的演讲、汇报,还包括写作以及美工,都是通过某一个作品,用有效的方法呈献给读者、听众、学员,并引起认同、共情、享受、启发、思考、讨论。这类方式最典型的刻意练习: 1.明确你所呈现的每一个段落、句子、身体形象、表情要带给听众什么信息和感受; 2.在练习中呈现出来,给自己、同伴、老师们看,并征求他们的反馈,看看是否达到了呈现自己想呈现的地方; 3.自己、同伴以及老师会给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反馈,更好的老师则能给出某些语气、表情、句子的合理化表达; 4.根据修改,再次重复上述几步。 你可以看到,我在刻意练习如何培训的那两个故事,就是按照这种方式来做的,这样能让自我很快觉察,并有效提升。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写作与绘画,这些都可以从模仿开始逐渐打磨提升,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写作为例,如果你想练习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好的方式不是写多篇文章,不回顾继续写。而是按照某个你喜欢作者的风格写一篇文章,然后自己忍着恶心看一遍,最好能请自己的朋友也看一遍,大家谈一下感受和反馈,某句话的修辞可以换一下,某个连接词可以不要,等等。如果一篇文章能经过三到四次打磨。你就能看着自己的写作水平一点点提升。

博弈法 博弈法适用于与博弈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的特点往往是:做决策、有回应、带回合(这让我想到了那些策略型游戏)。典型的如谈判、咨询、销售、辩论……其实我之前提到做选择的练习也可用博弈法练习。 你是否曾经学习过下棋或打牌,无论是国际象棋、象棋、围棋还是桥牌、德州扑克……斗地主,你是如何学习并练习的。 如果是随意练习,属于玩玩类型,那就是把规则学会了,然后开练,练的过程中会学会一些算路,从而在多次实际博弈中获胜。 但这种练习连业余选手都锻炼不出来,更别说专业级国手了。 真正的科班练习是怎么练的呢?以围棋为例。 1.打谱 这是围棋选手花费时间最长的练习,选手们并不会对战(甚至在这个阶段,师父不允许棋手们对战),他们只是会占用某一小块棋盘进行黑白子的推演,当白子下在某位时,选手们会推测出黑子下在其周边各种位子的应对,从而找到最优的解,继而白子也同时考虑应对、预测,并给出最优解。经过多次打谱,棋手们的大脑就训练成了不需要思考的“定势”。 2.复盘 这是针对实战而言的。我们下围棋,下完了分出输赢就结束了,输者垂头丧气,赢者洋洋得意。而那些国手下棋,比赛之后,他们要对整盘棋做全部复盘。当初为何黑子落在“飞”位,后来为何变了,如果现在再看,落在“靠”位是否更好。他们几乎对之前每下一个子都要做思维的重新梳理。当每一局棋都做复盘之后,在面对新的棋局时,经过多次练习而形成的“模式”就会自动出现在脑海里,落子也会更“正确”。 其他类型的棋类和牌类游戏,都会这么练习。 把这两招泛化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你也就能知道该如何练习如决策、谈判、辩论、咨询了。

春江花月夜

【原文】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结构,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

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由于永明文学重装饰、重消闲娱乐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宫体诗的发展方向,所以宫体诗具有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的特点,而《春江花月夜》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巨大进展。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初唐向盛唐过渡的重要诗人,他在四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初唐体”的创造,使言诗歌行体更加成熟,为诗歌走向盛唐高峰开辟了道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词?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是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一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都远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十世纪初王闿运首先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宫体之巨澜”。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这首诗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条结构线,而以明月为中心结构线,”(1)它们或离或合,彼此错落,相互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热烈情怀。诗以细密的笔触刻画了思妇的情态和内心活动。以月作为传情的媒介,写思妇帘中卷月,砧上拂月,愿逐明月映照亲人,鸿雁不度,鱼龙潜跃,渲染思妇从春到秋,从日到夜的怀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由“昨夜”以下八句写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情,写昨夜入梦,写春半不得还家,直到落月西斜,揭示游子日夜思乡的内心痛苦。结尾四句以斜月沉沉,家乡远隔,由个人的痛苦而想到无数象自己一样的游子,他们的思情就象眼前浑白的落月余光落满江数一样,牵动着人们的情思,使诗在收结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较多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例如:“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排比句在重叠中显示变化,对偶句在变化中显示整齐,使诗意宛转而情浓。 【二】《春江花月夜》的韵律美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平声灰韵、平声文韵、平声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以n、ng收音)与阴辙韵(没n、ng收音)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低)——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优美柔和,情切意浓,富有民歌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韵律美,体现在欣赏诗文的韵味上。所谓韵,就是不俗、潇洒、有余意。所谓味,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节奏上朗朗上口与脑海里的形象,紧紧连在一起。“韵味”二字就飘然于灵魂深处,诗人和读者一齐达到“共鸣”。在吟咏诵读中,随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感觉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的韵律抑扬回旋,宛若一阙如梦似幻的夜曲,美妙、含蓄、隽永,令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可以感觉到,在自然优美的旋律下,脉动着诗人深沉热烈的内在情感。意蕴深广,情韵悠扬。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 一、悲——永恒、无常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驻足“石头城”的秦淮河畔,仰望苍穹,一弯“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感慨系之。月作为历史的见证,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石头城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可谓“无常”。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世事无常,如烟似梦,往昔歌舞升平、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如今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所谓无常;而春花秋月亘古不变——所谓永恒。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发衬托出国破家亡、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悲哀。 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浪花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而明月、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辨,抒发了绵绵无绝期的悲痛之情。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苍穹,毫不吝惜地倾泻着邈邈银辉,它晚升日隐,与人总是若即若离。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系之,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巧妙融合,抒发了永恒与无常之悲。 李白《苏台览古》中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杜牧《润州二首》中的“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传达的都是永恒与无常之悲。 二、欢——美人、爱情 1.月与美人 在古人审美世界里,月的形态美与女子的容貌、身姿之美最为相似,明月是美人的象征,从而创造出众多用月描绘美人的句子,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晏殊的《浣溪沙》中“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他用“月”与“霞”来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从而描绘出这位美人的娇艳。再如晏几道的《蝶恋花》中“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描写一位深闺少女午睡醒后的慵懒之态。以“绿云”暗喻少女乌发,以“新月”暗喻少女乌发之下的愁眉。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写女子的美丽胜过皎洁的月亮;“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就是以月比人,写歌女用扇子遮面的娇羞模样,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天上美月,地上佳人交相辉映,相辅相成,至此诗人将天上人间巧妙融合,可望不可及的美月似乎相伴左右,身旁的佳人宛若天上仙子,如月的佳人带给诗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慰藉,这里的月是欢乐的意象。 对嫦娥曾有微词的李商隐也赞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嫦娥和青女在夜凉如水的月光中,争着显示自己的美好姿态,月成为美人的象征。 2.月与爱情 爱情诗词中常常出现“月”的意象:一是因为月夜特有的浪漫气息,特别适合烘托恋人间的柔情蜜意、勾勒有情人的缠绵缱绻;二是因为月亮的皎洁无暇、亘古长存可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天长地久。 在这类诗词中,“月”暂时摆脱了传统的悲愁意象,变得温柔而朦胧,清新而明朗,正如人们常说的“花前月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晏几道《六么令》中“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一句交代了恋人幽会的地点环境,渲染了情境氛围。再如张先的《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全词用花、月的意象贯串而成,借“花前月下”象征昔日相恋,借“花谢月朦胧”象征爱情受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摘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其诗句中隐含无穷的意境和意义深刻的人生哲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从《春江花月夜》的诗句中体会其中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赏析;意境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所作。诗人张若虚遗留下来的诗仅两首,《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之一。张若虚所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以其诗歌意境美背广大文人学士所喜爱和传诵,因而得以流传千古。诗人张若虚以其“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使上的大家地位”。[1] 《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长篇歌行体,采用的是乐府旧题。此诗虽为旧题,但作者用其独特的才情和能创造力使旧题化腐朽为神奇,让旧题产生了新内容,新意境,创造出了“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2]。 从诗歌《春江花月夜》题来赏析。该诗的题目就开门见山的给出“春”“江”“花”“月”“夜”五种物象组合成的画面。且这五种物象组合在一起非常和谐自然,没有带一点凡尘,无任何雕饰。如果能身临其境会感觉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花”“月”都是静景,而只有江是动景,因而《春江花月夜》这题给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生动的画面。该题首先给人以诱发和开拓了审美想象空间。 诗人在诗的开头写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艳艳水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散;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景色,也即是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这几句诗歌与题《春江花月夜》相呼应。诗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则与题中的“春江”与“月夜”相照应,而“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散。”中的“花林”则与题中的“花”相照应。前四句诗作者不仅入了题,还写出了在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的春江与海水连成一体,伴随着海潮的上涨,月亮也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壮观场面,月光静静地泻在海面与江面,随着海浪荡起水波,水波着成同心圆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水波和月光结合则江面于海面是波光粼粼。因此诗人写出月光下春江的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而后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则写出了天与地的空旷与辽阔,而且还写出了月亮的完美完美无瑕与夜晚的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作者写景的诗句一尘不染,超凡脱俗,仿佛把人带入了梦幻般的仙境。诗句营造出了无限的意境。 诗人在感受这美景的同时,诗人也不乏对人生和宇宙进行思考一番。因此,诗人因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长江送流水。”诗人用设问的形式来表达他时间和宇宙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长时间观察、体悟、总结后,诗人发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面对光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则表现出一种迷茫,还带有一丝感伤。我的体会是诗人想到“春江”“花林”“皎皎明月”的美景,再联想到随着光阴流逝自己会慢慢变老,总有那么一天再也无法见到人士如此之美景。 这首《春江花月夜》前面的诗句写景与后面诗句抒情相结合,从而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诗人由写美景到经过自己的思考,联想到是空的无限,生命的无限,最后再想到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通过这样对比,诗人的诗句使我体会到人生苦短,一个人与整个人类

阅读强化训练方法

一、读懂一段话 自然段就是指在文章里提行排版空两格为标志的一段文字。在自然段中的句子间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一个或几个句子可以组成一个意思,分析段中句子间的关系,有利于理解段落的内容。 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总分关系。[⑴总叙→分叙、⑵分叙→总叙、⑶总叙→分叙→总叙],阅读时抓住了中心句就了解了段落的内容。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在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在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晴忙极了,不知看一处好。(《威尼斯的小艇》) 这段话是按“总叙→分叙”形式构成的。全段是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内容[中心句]来叙述的。 2、并列关系。围绕一个内容,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并列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 这两段话分别从“静、清、绿”“奇、秀、险”写出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 3、递进关系。段落中的句子在意思上一层更进一层,或者是在范围上由小到大;或者是在程度上由轻到重……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这段中分别写了“桥的险要”“河水湍急”“桥头被堵”“敌人猖狂”层层深入,为衬托展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埋下了伏笔。 句子间的关系还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顺承关系”等等,在阅读中认真去体味,去感悟,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懂一篇文章 ⑴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 ⑵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其感情; ⑶运用读写例话中有关阅读的重点训练项目中的知识分析文章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 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体会句子的含义基本方法 1、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 ⑴词素法:先对词语中的每个词素进行理解,然后整体理解。如“置之不理”一词先分别理解每个字意“置”--放置,“之”--指它,物品,“不”--表

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 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的景色。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江花月夜》是我们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 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看,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 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诗作《琵琶行 》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 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 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 》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 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

提升演讲能力的训练方法

提升演讲能力的训练方法 卡耐基口才演讲培训方法 1、审视自己的不足 卡耐基先生在《当众演讲的艺术》一书提到“当众演讲,你欠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而要提高演讲口才,你最好先审视自己的不足或者通过好友与一些听众的反映去找寻缺点,然后改正那些你曾在演讲者犯过的错误。 2、相信自己 拥有强大的自信心是你成功演讲的开端,所以卡耐基先生建议你要相信自己有演讲的潜能。如果你从前易感到紧张、自卑,你就要学会与它们对抗,多让自己接受一些新事物与困难事物的挑战,多主动结识新朋友与发出讨论等等都有助你提高自信。 3、善于运用你的大脑 你比你想象中要聪明许多,但前提是你要善于运用你的`大脑。平时多看书、多思考、多将有用的知识记录在你的大脑之中,让你随时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懂得动脑,你演讲起来会更加才思敏捷,轻松获得成功。 4、多开口

无论你是阅读背诵演讲材料还是与人交流,总之你要多开口,以此训练你的口齿变得越来越清晰、伶俐。其中,多与人交流可帮助你学习到许多交流的方式,让你知道怎样与人交流最好,有助你的演讲。 5、注意语言的运用 在演讲中,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首先你可以通过不但地学习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正确地运用词汇。然后,你还要能说会道,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更妥善、易懂地告诉他人。好的语言运动能使你的演讲更精彩哦! 6大技巧训练你的演讲能力 1.舍弃PPT 试着将你的想法压缩成几个点,然后直接表达出来。看着你的听众,对着他们讲话,用少数几张甚至完全不用幻灯片。用你的直接和热情来代替PPT。 2.发自内心的表达 没有什么比激情更能说服人了——所以,对于你的想法持有激情吧。个人经历和强烈的情感总是比干巴巴的事实和数据更能吸引你的听众。当然,你也可以将你的个人情感赋予数据支持,这样会更好。

浅谈古诗词中“燕子”的意象

浅谈古诗词中“燕子”的意象 【中文摘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感常常被诗人和词人通过不同意象表达。而 在诸多意象中“燕子”作为诗人们经常用到的意象,或表现惜春伤秋、或寄托相思之意、或感伤实事变迁、或渲染离别之愁、反应羁旅情愁,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关键词】古诗词燕子意象 古书中的燕子, 单名“燕”,叠名“燕燕”, 另有“燕乙”、“玄鸟”、“元鸟”、“乌衣”、“朱鸟”、“天女”、“神女”、“游波”“莺鸟”等共十五余种名称。分别散见于各种文学作品[1],其各种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 燕归,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在诗人词人的眼中, 由燕子带来的美好春景是值得赞美的。词人期盼春天, 赞美春天, 留恋春天往往离不开燕子的身影。所以燕子总会给人以温馨的联想,在表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古代诗词中, 燕子一般与绿叶、红花、芳草、春雨等春景为伴,很多诗人也因此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在《破阵子》中,宴殊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和清明相连,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在这首词的上阙中,主要写的是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这些意象秀美明丽,充分表现出了春色的娇人。 春虽好, 却终究不会很长,当春天快要匆匆过去时, 诗人词人们不免要感怀美景不再, 时光流逝, 于是便产生了惜春伤时之感。作为春天里独特的意象,词人在惜春之时便常常会提起燕子。“天意才晴风又雨。催得风前, 日日吹轻絮。燕子不飞莺不语。满庭芳草空无数。”(周紫芝《蝶恋花》)“燕子”和“莺”都留恋着这即将离去的春天, 也是词人惜春恋春之情。 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自古双双对对的燕子引起了许多有情人的情思。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 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他们满怀憧憬, 也希望像燕子一样比翼双飞。于是,诗人词人通过描写双飞的燕子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古代词作中这样的燕子意象的词也可谓不少, 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写燕子的时候总是用“双双”或“双飞”这两个关键词。 如冯时行的《玉楼春》:“杏花微露春犹浅。春浅愁浓愁送远。山拖馀翠断行踪,细雨疏烟迷望眼。暮云浓处轻吹散。往事时时心上见。不禁慵瘦倚东风,燕子双双花片片。”和刘天游的《风流子》:“东风长是客,帘栊静、燕子一双飞。看花坞日高,翠阴护晓,柳塘风细,绿涨浮漪。肠断处,渭城春树远,江国暮云低。芳径听莺,暗惊心事,画檐闻鹊,试卜归期。”在这两首词中,描写燕

5个训练方法帮助你对抗地心引力

5个训练方法帮助你对抗地心引力 2015年3月21日14:28 典型意义上跳跃能力是评价一名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是因为一个运动员他如果能有强大的垂直纵跳能力那么也意味着他能跑得更快,横向移动速度更加敏捷,这之间直接成了正比关系。

那么说训练垂直纵跳能力的重要要点便是,增加肌力以及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加速能力。 而目前国际流行的训练方法就是在增强肌力的训练下再进行快速超等长训练,同时提高软组织的主动灵活性。 下面给些简单的提示帮助你们提高垂直纵跳能力。 1,提高髋屈肌群的主动活动度。 髋屈肌群紧张限制了下肢后链的运动单元,使跳跃启动无法有效率进行。传统的拉伸增加了肌肉长度但却没有教会肌肉正确运行的方法。 交替弓箭步-跳跃式交替弓箭步

2,进行全深蹲 进行全深蹲相比起4分之一蹲可以更好的提高垂直纵跳能力。 2012年美国体能协会的一个进行12周的研究发现进行全深蹲相比起4分之一蹲提高了8%的垂直跳跃能力。 3,强化臀部以及身体后链

训练臀部和后链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此类肌群为髋关节的主动肌群,2011年一个研究发现硬拉等强化后链肌群的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垂直纵跳能力有非常大的正相关。 4,进行增强式训练 最初的Plyometrics版本出自俄国科学家Yuri Verkhoshansky之手,被称为冲击方法(shock method)。在这种训练中,运动员要从一定的高度下落,在着陆时承受“冲击”。冲击将会自然地带来有力的离心收缩,然后,当运动员向上跳起时,这种离心收缩将迅速转变为向心收缩。着陆和起跳(takeoff)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在0.1-0.2秒之间。冲击方法是运动员拥有了强有力的力量基础之后,用于提高速度、敏捷性(quickness)和爆发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而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跳箱(box jump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