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蘸.水(zhàn)名讳.(huì)吮.吸(shǔn)奄奄.一息(ān)B.掂.量(diān)戏谑.(xuè)咀.嚼(jǔ)契诃.夫(kē)

C.荣膺.(yīng)阔绰.(chuò)绽.裂(zhàn)吹毛求疵.(cī)D.腻.歪(nì)颓.唐(tuí)骸.骨(hāi)滑稽.可笑(j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曙光屹立全神贯注异曲同工

B.粲然倾刻谈笑风声一鼓作气

C.治裁磐石恃才放旷佳木葱笼

D.充沛琢磨无动于衷郑重其是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蓓蕾》诗刊征稿日期5月31日截至

..,请大家抓紧时间,积极投稿。

B.他们俩在“汤尤杯”赛场上心有灵犀,配合默契

..,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C.他在演讲时目空

..、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一切

D.有的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言行相顾

....,久而久之,大家不再相信他了。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C.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嗅着。D.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经常时不时地出现敲击声。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比喻)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比喻)

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借代)

D.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③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④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A.③④①⑤②B.②③①⑤④C.③①⑤②④D.②①③④⑤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蒹葭苍苍,________ (《诗经·蒹葭》)

(3)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不在高,_______ (刘禹錫《陋室銘》)

(5)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杜甫〈望岳》)

(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歩,中无杂树,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7)今年新疆的春季雨水格外殷勤,春意浓浓,俨然江南。请你写出有春天的连续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苦.其心志(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

(3)至于鄙.(________)

(4)卒.得反国(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

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其论述角度有何不同?

3.请简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4.有同学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

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1.文章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4.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

..严格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峡谷上新建了一座索桥,桥的两侧各有一条绳索作为栏杆。村民们很快就习惯了这座桥,即使不扶栏杆也行走自如;连小孩都能在桥上毫无惧色地跑来跑去。有一天,桥两侧的栏杆突然不见了。村民们来到桥头,一时间谁也不敢踏上索桥半步。

栏杆存在的时候,大家都没在意。栏杆没有了,才发现它的重要性。也许教

师、父母……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人,也是你的栏杆,总觉得不用依靠,离开后发现原来如此重要。你以为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请以“栏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能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C

A

B

A

D

C

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⑵白露为霜⑶海内存知己⑷有仙则名⑸一览众

山小⑹芳草鲜美⑺示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1)使……痛苦 (2)通“横”,梗塞、不顺 (3)边境(边远的地方) (4)最终(终于,最后)

2.C

3..(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2)

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4.“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1.知足就是幸福。(或: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2.第③段列举云南小学生的例子,从正面论述“知足就是幸福”;第④段列举

某大学生例子,从反面论述“不知足,不会幸福”。

3.首先提出观点“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接着从反面论述有

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然后援引古人名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作为道理论证,最后论述人应“知足”“知止”的原因。

4.不同意。第⑦段补充论述“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使全文关于“知足就是幸福”的论证更为辨证而全面。

1.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进行

介绍。

2.本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

3.它印证了本文第⑤段的内容。第⑤段讲古代私塾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

4.不能删,“较为”相当于较、比较。表示古代私塾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考查相对“官学”要严格一些。删掉显得太绝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