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

一、水平线构图

由于水平线自身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面看起来也更为宽广。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而影响画面的总体感觉.

二、S形构图

“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

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

一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面比较生动,富有空间感。

三、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四、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又称为“井”字形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根据黄金分割原理得到的

一种构图方式。该构图方式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

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通常情况下,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

交叉点,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构图方式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

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当画面中的主体放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在采用九宫格构图时,不应太过受限于规则,还应该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力争使画面呈现动感与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一般说来,画面中的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面强。

五、垂直构图

说到垂直构图,大家可能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参天大树,还有摩天大楼。竖直的线条可以体现高度,有庄严和严肃的感觉。拍摄直立的物体,也会给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拍摄素材通常有万丈高山,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以及飞流直下的瀑布等等。使用垂直式构图时大致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拍摄主体的摆放

如果是比较平均的图案,则要掌握好平衡感。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主体,比如水塔或是一棵大树,则要结合其他构图法则来摆放,最常借用的有三分法或是九宫格法,避免每一个细节导致的错误。

二、可以增强被摄体的气势

垂直构图可以表现出被摄物体的气势,比如高耸入云的大山,比如参天大楼的向天空延展。

三、增加画面的秩序感和稳定感

构图时若涉及到垂直元素的整齐排列,还可以增加画面的稳定感。

四、注意画面不要过于歪斜

六、对称构图(X形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七、隔景构图

八、借景构图

九、引景构图

十、不规则构图

电影鉴赏

?电影经典鉴赏 ?绪论 ?一、影像:电影的视觉元素 ?二、声音:电影的听觉元素 ?三、蒙太奇:电影的基本语法 ?四、长镜头:强有力的真实叙事手段 如何鉴赏影片? ?镜头 景别镜头 ?景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镜头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是指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改变镜头焦距进行拍摄的镜头。 ?运动镜头是相对固定镜头而言的;(示例1) ?5种形式:推、拉、摇、移、升降 ?镜头 视点镜头 ?以某种观察者的视点角度来对镜头内容进行区分。 ?主观、客观 ?镜头 主观镜头 ?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 ?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以使观众产生身临其 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客观镜头 ?从“第三者”或“旁观者”(并非指具体的某一个旁观者,而是指所有的旁观者)视角出 发来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事镜头叫客观镜头。 ?这类镜头拍摄的画面,大都是代表观众的眼睛,它将事物尽量客观的展现给观众,在 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 (示例1.)

长镜头 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长镜头的分类: 1、固定长镜头:机位固定不动、连续拍摄一个场面所形成的镜头,称固定长镜头。 2、运动长镜头: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景别、多拍摄角度(方位、高度)变化的长镜头,称为运动长镜头。 长镜头的美学特性 1.呈现时空的真实性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 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2.呈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 用一个长镜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一个过程)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拍摄,再现了事件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真实的现场气氛。

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 7.近景 人物在画面中取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见图1-7)。 此时,人物的眼睛、头部就会成为人物注意的重点。 近景画面的环境空间一是淡化,二是整体推向后景,居于绝对陪体的地位。这时画面中的后景,背景环境中的各种造型元素,大约只有模糊的轮廓,并无具体的细节和清晰的形状。 近景拍摄中,人物面部神态、头部的形态居于画幅的主导位置,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脸部的细微动作成为主要的表现内容。 除人物的面部及上半身的形体外,画面中的前景、后景、背景都会由于景别以及镜头焦距的关系、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因素而处于一种光斑和色斑的虎像状态。 拍摄近景画面人物大多数是一个人的画面构成,也可以有两人以上的画面构成,这就是完全依靠摄影师结构画面、处理画面的能力,方法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关键是要做到视觉鲜明,角度大胆。 摄影注意的问题: (1)“近景取其质”,近景拍摄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通过画面表现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 a..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要给予适当的预留空间,以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景别限制而挥舞到画外。 b.人物上身形体,特别是肩部动作、手势动作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表情。选择拍摄角度时一定要照顾到这一点。 c.画面中由于景别范围的限制,人物动作的幅度要适当放小,动作范围也不易太大,以免分散人们的视觉兴趣,必要时可以在画面上做适当的调整。 (2)近景画面重要的是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人物的外在表情、动作细节都是为了叙事,提示人物内心活动。因此,重要的对话、表情、反应、动作细节等大都要用近景画面记录下来。 (3)近景画面是肖像画面,又称之为肖像景别,造型上特别要考虑人物最佳角度的选择。 (4)构图中对俯拍、仰拍、平拍三种拍摄角度的运用要特别谨慎,既要考虑人物形象的完美又要考虑视觉效果鲜明,不可有所偏废,同时还要考虑画面之间的联接。 (5)近景画面构成多是由圆形(人的头部)和长方形(人的身体)的结构组合,构图上受被摄体本身限制较大。所以,拍摄中需要讲究一些构图形式、空间利用以及水平关系的错位等,以造成变化多样的构图效果。拍摄中,由于没有地平线的概念,则可以根据人物形象、动作、动势、姿势等,随便调整画面的水平,以达到特殊的画面效果。 如图1-8所示,略为调整画面构图,近景画面大致有这样几种构图关系。 (6)用光要注意光效的准确生动再现,人物光线中主光、轮廓光、副光的位置、分寸感都要十分准确。 (7)近景人物拍摄可以考虑有带人物背身的前景,交替镜头分切跳拍时,要特别注意各个镜头的动作连贯与匹配。 电影画面创作-第3节:画面景别的划分:特写 8.特写 通常是指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是某些被摄主体。 人物肖像一般泛指画幅下方取景到第一纽扣与第二纽扣之间,画面构图是头肩关系(见

电影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

一.景别: 1.划分:主体被画框截取部位,主体所占画面面积比例大小2.种类 3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 a.场景空间 b.距离 c. 物镜的焦距 d.影片风格,导演风格 4影响景别改变的因素: a镜头切换《饮食男女》吃饭 b.人物运动《罪证》医生出场 c.摄影机 d.变焦距的运用《生7,4》战友之死 e.变焦点的运用《阿飞正传》张国荣,曼玉床戏 5.景别的作用: a.体现影片的叙事风格

b.表现戏剧情节,内容重点,强化演员表演的重点 c.对场景、画面中的环境空间及构图有机地取舍 d.集中、规范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e.决定影响画面视觉变化的节奏与变化的效果 f.展现场景空间、交待人物关系,体现场面调度关系。 《战地浪漫曲》1984年 二.摄影构图: 1.影视摄影特点: a.画面的运动特性。《快跑罗拉》奔跑 b.画面的整体效果性。《生于七月四日》越战剪成后看,整体把握。c.画面的时空限制性——画面简洁、明确构图形式——实质 d.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快跑罗拉》嗲电话 现在时嗲电话——彩色 过去时——黑白 将来时——闪前定格 罗拉心理——动画,人像闪格 e.画面、画幅比例固定性(反例《JFK》) 1:1.375 横向调度 1:1.66 (欧洲) 1:1.85 (美国) 1:2.35 (宽银幕) 1:1.33 (电视) (9:16)1:1.778 (高清淅度电视) 14寸彩监: f.画面处理的现场性: (现场完成)——不同于绘画(可修改,重画) 要求、导演、摄影、拍前,有明细的设计。 2.幅面划分: a.几何中心:呆板、死沉、单调 稳重、庄严、神圣《大红灯笼》吃饭

b.视觉中心(趣味):(人的生理惯、视觉习惯) c.边角:前景、背景、处理位置 3.人物处理: a.居中处理:庄重感、宗教感 呆板—紧张《杀手里昂》女孩家被杀 b.靠边处理:(宽银幕多用)《杀手》厕所,女孩见警察 c.斜向处理:《新龙门客栈》—强化人物动态效果。 4.背景处理: a.背景作用: (1)可以用丰富画面的视觉形象,来揭示画面主体及内容。 《大红灯笼》片头 《钢琴课》第一次海滩 (2)可以使画面在主体之后再形成造型效果,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和空间关系《霸王别姬》排练(3)表现表达特定的环境,用以创造气氛。《巴顿将军》片头 (4)构成与主体在位置上,距离上的相互关系。 《阿飞正传》刘嘉玲 (5)在空间层次、色彩、影调等方面,丰富构图表现性。 《七月四日生》越战太阳 (6)衬托主体:以静衬动,以动衬静。 《重庆森林》梁朝伟失恋 (7)背景关系也可以为场面调节器度提拱视觉的基础。 b.背景处理要注意的问题: (1)画面构图要突出主体,背景不要喧宾夺主。 (2)背景的应用要符合机位与人物调度关系,借位置不能太多。 借位置:1实景纸箱 2 13陵砖头 3有情人酒吧罗刚近景 (3)背景的影调、色彩、虚实、动静要与主体有对比关系。 (4)人物背景在叙事要求下,虚实要适度,不可太虚或太实。

3分析影片的镜头语言构图镜头运动

构图的方式: 一、几何中心式构图 几何中心不等于视觉中心,主体处于几何中心,尤其当主体呈对称结构时,画面左右相当,缺乏变化因素,因此大部分时候会造成过于稳定、沉闷的感觉。有时将主体置于几何中心时,为了使画面更具动感,可以安排陪体与背景。 二、黄金分割式构图 因为人有两只眼,在瞧到一幅画面时,目光首先聚焦的点在中心两侧,因此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线(或黄金分割线的简化版九宫格构图与三分法构图)上,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目光。 三、框式构图 框架可以利用布景中的物体,如镜子、门框、桥洞等刻意为之,也可以巧妙选用天然景观形成,还可以利用过肩镜头中的两个肩膀形成夹角。框架能迅速收窄注意力撒向的范围,并且由线条组成,能增添画面造型的美感。 四、对称式构图 同类物体对称布局形成对称式构图。 五、均衡式构图(色彩与构图) 色彩的心理感受(大小与轻重):面积相同时,明度高显得面积大,明度低显得面积小,因为明度高的色彩更向外膨胀。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轻,明度低的显得重。 根据不同类别/数量的物体的色彩心理感受均衡布局形成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与均衡式构图都能造成“势均力敌”的感觉,均衡式构图能在主体与陪体间产生对比、隐喻与象征的含义。 六、不均衡构图 也可以形成画面内的对比、隐喻与象征,比如左右/上下一边强大,一边弱小等。 七、对角线构图 根据视线关系形成对角线构图。产生对应关系,形成照应。 八、倾斜式构图 能使画面产生独特的美感或不稳定感,并且能够在一定画幅中容纳下更多的内容。

前景的作用: 1、丰富画面内容,增强层次感,交错的线条产生美感。虚化的前景能使画面整体感觉更加柔与,特别用在主体就是柔美的女性及抒情性场景中; 2、前景经过主体或主体从后面经过前景,都能产生节奏感。 角度的意义: 1、平拍符合人平时的视觉体验,因此更为客观、中立; 2、俯拍使人物在环境中显得渺小、卑微; 3、仰拍使人物高大,形成崇高、威严感。 景别的含义: 特写: 1、特写可以拉近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2、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3、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神态、身体特征以及细微动作等。 中景: 1、捕捉演员的姿势与肢体语言,但范围仍然足以让观众瞧到面部表情微妙的变化; 2、就是一般多人对话镜头的主要拍摄模式。 全景: 1、展现人物的姿态,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场景整体的氛围; 2、让观众保持更为客观的态度与一定的距离去观察人物。 备注:景别越小,观众与人物越亲密,景别越大,观众越能保持客观。 镜头运动的种类: 一、固定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镜头,综合运动镜头、主观镜头 固定镜头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1、展现接近静态或运动速度缓慢的人与物; 2、交代环境、展现人物状态;

电视广告片拍摄画面的构图

电视广告片拍摄画面的构图 电视广告片画面的构图 我们都知道,平面设计有平面构成,立体有立体构成,摄影有摄影构成,那么什么是电视广告片画面的构图呢?我们一般将画面的结构和布局称为“画面构图” 一般的构图过程包括思维过程与组织过程,这样才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线条、色调、影调、形状和质感等,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向大家传达创作者的感情,这样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最有趣的部分,每个镜头、每个画面的拍摄意图都必须明确重点知识: 一、拍摄位置 选择拍摄位置是取得电视广告片画面形象的必经之路,是完成构图任务的先决条件。摄像人员在对素材进行取舍,安排画面,布局人特主体、陪体和背景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选择伏线条件等一系列创作要素时,都与选择拍摄位置有关。 拍摄位置与被拍摄对象所形成的空间关系的变化,不外乎物体在空间的3 个要素的变化,即方向、高度、距离的变化。任何拍摄位置都是对这3种变化进行综合的结果。 方向、高度、距离 1、拍摄方向 2、在被拍摄对象高度、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以被摄体为中心,围绕其四周选择拍摄角度就是选择拍摄方向。 3、拍摄方向的改变,主体的轮廓形式、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全部都在画面中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不同的画面结构也因此产生。 4、正面、侧面、斜侧面和背面是常用的拍摄方向完全正面对着被摄体进行拍摄就是下面拍摄 正面拍摄对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很有利,这样可将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正面拍摄的这种构图中,一般画面中央为主体,且十分突出。正面拍摄的这种构图中,一般画面中央为主体,且十分突出。下面构图常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画面显得庄严雄伟,肃穆凝重,适于表现庄重、威严的气氛!!! 正面拍摄的缺点:透视感差,画面呆板,不利于立体和空间感的表达侧面拍摄: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度角的方向拍摄是侧面拍摄。正侧面方向拍摄,对于表现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很有好处,可以使被摄体的轮廓线条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

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 一、水平线构图 由于水平线自身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面看起来也更为宽广。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而影响画面的总体感觉. 二、S形构图 “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 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 一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面比较生动,富有空间感。 三、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四、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又称为“井”字形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根据黄金分割原理得到的 一种构图方式。该构图方式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 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通常情况下,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 交叉点,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构图方式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 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当画面中的主体放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在采用九宫格构图时,不应太过受限于规则,还应该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力争使画面呈现动感与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一般说来,画面中的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面强。

五、垂直构图 说到垂直构图,大家可能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参天大树,还有摩天大楼。竖直的线条可以体现高度,有庄严和严肃的感觉。拍摄直立的物体,也会给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拍摄素材通常有万丈高山,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以及飞流直下的瀑布等等。使用垂直式构图时大致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拍摄主体的摆放 如果是比较平均的图案,则要掌握好平衡感。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主体,比如水塔或是一棵大树,则要结合其他构图法则来摆放,最常借用的有三分法或是九宫格法,避免每一个细节导致的错误。 二、可以增强被摄体的气势 垂直构图可以表现出被摄物体的气势,比如高耸入云的大山,比如参天大楼的向天空延展。 三、增加画面的秩序感和稳定感 构图时若涉及到垂直元素的整齐排列,还可以增加画面的稳定感。 四、注意画面不要过于歪斜

镜头语言:电影镜头画面的构图

镜头语言:电影镜头画面的构图 2、电影镜头画面的构图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所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以及光影、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合关系,构成视觉影像。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产生纵深感。即在二维平面的银幕上,创造出使观众深信不疑的三维的空间感。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准确地引导到影片创作者希望观众注意的地方。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特点 整体连贯的节奏性——内容完整的一个电影镜头画面通常总是由两个以上乃至几十个电影画面完成的。一个镜头画面所交代的部分内容,往往从上一画面延续而来,或向下一画面发展,因此不是要求一个电影画面的构图完整,而要求一系列镜头画面组接后,构图结构具有整体性。 构图画幅的固定性——标准银幕比例1:1.37;遮幅银幕比例1:1.66/1:1.85;宽银幕比例1:2.35。电影镜头画面构图形式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用来形容在处理画面时,要容纳观者除去观者参与的一种构图技巧和策略。开放式构图中,有些人局部的身体可能会被画面的边缘切掉,或部分被前景的实物遮掉。封闭式构图中,人物位置被精心的安排,以达到最佳的清晰度和画面平衡。开放式构图个人以很强的记录感,封闭式构图更偏重于戏剧化效果。

对于电影创作者而言,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最有趣的层面,是他们如何被用来提供观众不同程度的参与度,和画面中人物之间的亲密性的方法,电影创作者如何使用这种关系,引出了美学距离的心理学问题。 焦点透视和景深镜头—— 焦点透视:利用影像焦点的虚实表现空间深度的一种方法。光学镜头成像越靠近焦点越清晰、越远离焦点越模糊的特性,使处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或模糊,以显示影像所表现的景物在客观环境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借以在平面上造成空间深度的幻觉。焦点透视与景深有关,如焦点放在近景上,处在中、远距离上的景物影像逐渐模糊;焦点放在中景上,处在近、远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模糊;焦点放在远景上,处在中、近距离上的景物影像逐渐模糊。 景深:与摄影机的光学镜头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银幕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在景深范围之内的景物影像清晰,超出景深范围之外的景物影像模糊。通常是指在最终的银幕影像中体现出来其焦平面前后的清晰范围。 与景深有关的每一样东西——在焦点中的元素与不在焦点中的元素的关系,从纵深方面来运用这些元素,决定前景或后景处于焦点——都影响到影像对观众的感染力。在这种状况中,评估整个事件的那一部分是他所要表现的,以及从那个观点来看这个动作,基本上是电影人的职责。在大部分的情况里,一个场景的外部动作,都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戏剧重点。透过对这些重要动作的选择,以及如何将它们呈现在摄影机前的决定,电影人等于是控制了任何场景的观点、观众认同的基准和他的情感方向。 作为一种组织场景空间的办法,人为地将摄影机前的动作空间(表演空间)分成三部分:前景——据摄影机最近的部分;中景——中间范畴;背景——离摄影机最远的部分。 全景焦点:又称深焦距、全景深。纵深空间中的人物运动以及由远及近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像。常用小光孔(光孔越小,景深越大);超焦点(物距越远,景深越大;测距点的距离等于超焦点距离时,可得最大景深)和短焦距镜头(光孔与物距相同时,短焦距镜头的景深大于长焦距镜头)配合产生。将特写镜头与全景场面容纳在同一画面之中,使整个表演区的景物形象都有较清晰的表现,强化银幕空间实感和场景规模。以单一的画面表现复杂的情节内容,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丰富了分切时空的单一镜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是较早运用这一效果作为整部影片影像特点的影片。奥逊·威尔斯倾向于将它的演员分割在前景与背景的空间里,借以将凯恩在感情上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人隔离开来。影片的尾端,凯恩和苏珊被安排在一间巨大的房间内的两端,他们都被摄影机的空间所拘禁。

3、分析影片的镜头语言(构图、镜头运动)

构图的方式: 一、几何中心式构图 几何中心不等于视觉中心,主体处于几何中心,尤其当主体呈对称结构时,画面左右相当,缺乏变化因素,因此大部分时候会造成过于稳定、沉闷的感觉。有时将主体置于几何中心时,为了使画面更具动感,可以安排陪体和背景。二、黄金分割式构图 因为人有两只眼,在看到一幅画面时,目光首先聚焦的点在中心两侧,因此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线(或黄金分割线的简化版九宫格构图和三分法构图)上,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目光。 三、框式构图 框架可以利用布景中的物体,如镜子、门框、桥洞等刻意为之,也可以巧妙选用天然景观形成,还可以利用过肩镜头中的两个肩膀形成夹角。框架能迅速收窄注意力撒向的范围,并且由线条组成,能增添画面造型的美感。 四、对称式构图 同类物体对称布局形成对称式构图。 五、均衡式构图(色彩与构图) 色彩的心理感受(大小和轻重):面积相同时,明度高显得面积大,明度低显得面积小,因为明度高的色彩更向外膨胀。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轻,明度低的显得重。 根据不同类别/数量的物体的色彩心理感受均衡布局形成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都能造成“势均力敌”的感觉,均衡式构图能在主体和陪体间产生对比、隐喻和象征的含义。 六、不均衡构图 也可以形成画面内的对比、隐喻和象征,比如左右/上下一边强大,一边弱小等。 七、对角线构图 根据视线关系形成对角线构图。产生对应关系,形成照应。 八、倾斜式构图 能使画面产生独特的美感或不稳定感,并且能够在一定画幅中容纳下更多的

内容。 前景的作用: 1、丰富画面内容,增强层次感,交错的线条产生美感。虚化的前景能使画面整体感觉更加柔和,特别用在主体是柔美的女性及抒情性场景中; 2、前景经过主体或主体从后面经过前景,都能产生节奏感。 角度的意义: 1、平拍符合人平时的视觉体验,因此更为客观、中立; 2、俯拍使人物在环境中显得渺小、卑微; 3、仰拍使人物高大,形成崇高、威严感。 景别的含义: 特写: 1、特写可以拉近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2、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3、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神态、身体特征以及细微动作等。 中景: 1、捕捉演员的姿势和肢体语言,但范围仍然足以让观众看到面部表情微妙的变化; 2、是一般多人对话镜头的主要拍摄模式。 全景: 1、展现人物的姿态,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场景整体的氛围; 2、让观众保持更为客观的态度和一定的距离去观察人物。 备注:景别越小,观众与人物越亲密,景别越大,观众越能保持客观。 镜头运动的种类: 一、固定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镜头,综合运动镜头、主观镜头 固定镜头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剖析电影画面构图的多样性

剖析电影画面构图的多样性 连环画把若干个单幅画面连缀为一个整体,赋予其一种叙事功能,具有特殊的审美趣味。但是,这些静止的绘画与充满动势的电影画面相比较,给人们明显感觉,由于没有运动和声音,连环画很容易变成文字的图解。假若我们将连环画册《铁道游击队》的几个画幅,一旦删去了文字说明,读者想象力便会受到限制。而在同名影片中,由于光影、声音特别是运动等表现手段的运用,即使没有对白旁白,我们也会强烈感受到电影画面的含意。这便是电影画面的具象性、逼真性的集中体现。就电影与绘画孰优孰劣,因为它们毕竟是审美特性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作为姊妹艺术,电影从绘画构图中汲取的艺术养分是有目共睹的。绘画性是电影艺术的风格之一。有意识地借鉴传统绘画的表现技巧,在中国、外国电影艺术创作中屡见不鲜。 电影画面的构图不仅仅在于它与绘画关系,在更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电影技术和艺术特性等诸多方面,也取于人类亘古有之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一、凸显视觉审美的黄金分割率画面形式 格里菲斯早期拍摄的影片《走向东方》的这一阶段,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影画面的基本形式,那时电影画面构图大量采用的都是基本符合黄金分割律的画面形式。

说明当时电影拓荒者们早就注意到了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视觉审美经验。 “黄金分割律”原为数学名词,指几何与数学中的严格比例关系。如果一个整体中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的比例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的比例,这个整体就是和谐的。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在总结人类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示黄金分割是最恰当不过的分割比例,并把它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创作的基本准则之一。例如希腊的一些神殿,被严整的大理石柱廊分割为若干空间,就是根据黄金分割律设计的。 健美的人体也基本符合这种比例。例如人的身高与腰部以下高度之比,如果基本等于腰部以下高度与腰部以上高度之比,就被认为是合乎比例的人体。单就上半身而言,头部与胸部之比基本相等于胸部与上半身之比。维纳斯的雕像,虽然残缺不全,但是就身体各部分比例而言,却基本符合这种分割律,令人赏心悦目。在《蒙娜丽莎》等西洋绘画名作、甚至演员的形体动作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在电影艺术中,也曾广泛采用过黄金分割律的原则。例如无声电影时期银幕和画格比例的设计,就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规则性构图”。格里菲斯的早期影片大都采用这种“顶天立地”式的全景镜头,用以表现庄严肃穆或宁静平稳的生活情调。

电影构图经典入门

电影构图经典入门 >>电影构图的概念和风格 电影构图是指什么,又有哪几种基本的 风格,本文进行初步的介绍。 >>电影构图技巧总结 构图技巧难以穷尽,不过,本文介绍了在电 影制作中最经常使用的一些构图技巧,并配 图说明。 >>和电影大师学构图 大师电影也疯狂:菜鸟 可以理解的拍摄构图 >>看电影,学构图 分析电影画面基础美学之构图——看 《神探》高潮戏从《神探夏 洛克》看摄影构图

>>电影构图的概念和风格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构图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关系构成特定的图形。 电影构图的三种风格 1 “纪实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忠实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造画面的形式美感,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

2 “表现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刻意追求形式美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很大。 3 “经典风格构图” 它界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者的优势,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和造型性完美结合,使观众觉得画面完全真实,同时又很精美。

>>电影构图技巧总结 什么是构图技巧?构图技巧描述的是导演在拍摄一场戏时,定位、组合、安排以及观看被摄物体在画面内的位置的方式。也许导演结构了这样一个镜头,正面角色都在银幕的左边、反面角色都在银幕的右边,也许他会让摄影机稍微倾斜一些,以增加镜头的张力。 构图的理念是从几千年的美术史中继承下来的,而且,每一种构图法则在电影领域里都是很有意义的。本书绝不打算成为取景和构图方面的权威论著,关于这个主题,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教科书。然而,在电影制作中最经常使用的一些构图技巧还是被列于此文之中。 摄影机高度(Camera Height)摄影机的高度对于一个镜头的意义有相当大的影响。如 果你只给观众展示一个人的脚, 就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他们是谁?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技巧。如果没有展示人物的脸,但是展示了他们上半身躯体,你会发现多了一些关于他们信息(他们也许正在用手做什么),但是仍然不能确切知道他们是谁。最后,当摄影机高度上升到角色眼睛的位置时,悬念才会消失,角色被展现出来。 实例分析 观看影片《罗丝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1968),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场景中的罗丝玛丽拿着一把刀,此时摄影机变换了摄影机高度以显示她的不同情绪状态,她的脚、她手里的刀、她那恐惧和焦虑的特写都强化了镜头的效果。

影片《归来》影像构图与镜头语言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7380975.html, 影片《归来》影像构图与镜头语言分析 作者:王钰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以电影《归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像构图与镜头语言,以期从专业层 面对该影片进行一个深入的剖析。【关键词】归来;影像构图与镜头语言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37-01影片《归来》,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被“文革”运动打成劳改犯的陆焉识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但他的这一举动却给在舞蹈学校学芭蕾舞的女儿丹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与父亲相见,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他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他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接近妻子,想唤醒她的记忆。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他们各自怀揣着自己强烈而执着的爱相伴到老。浓烈的色彩对比是摄影出身的张艺谋一贯的影像风格,但在影片《归来》中,他却放弃了浓烈的色彩,选择了简单、质朴、克制的影像风格,体现了影片的文艺性。全片色彩暗淡,一如大时代压抑的环境,还原出那个年代本真的生活质感。片中人物的服装道具除了军装的绿色、劳改服的蓝色,无非就是黑与白的纯色,用色十分简单也十分克制。搪瓷杯、大字报、革命标语、歌舞剧、像章等物件小细节自然地贯穿于影片之中,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使同样经历过“文革”创伤的观影者内心为之颤动。影片结尾的部分,白雪皑皑的车站广场上,年迈的陆焉识陪着冯婉瑜接“自己”再一次归来,简单的色彩更突显出演员的真情流露,引发人们的惋惜之情。都说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决定着影片的风格,《归来》的第一个镜头是从农场逃跑的陆焉识蜷缩在灰暗肮脏的火车隧道里。暗不透光的隧道、满身的尘土,影片开篇就展现出陆焉识的悲惨近况,表现出文革对当时知识分子迫害的残酷性。陆焉识第一次逃亡“归来”只是匆匆在楼梯间与女儿丹丹见了一面,但这次相见并非温馨愉快,画面整体呈现出昏暗的色调,反映出他们的相见并不是正大光明、得到认可的。父女聊天过程中,影片利用固定画格的正反打镜头来展现人物的位置关系和内心情感,过肩的正反打镜头,使得聊天的主体对象彼此成为对方的前景。陆焉识:“我这次来就是想见见你们”,丹丹:“没有人想见你。”多年不见得家人,虽为父女,对话却显得格外陌生。陆焉识站在暗处,因为他是逃亡回来的,在他脸上能看出劳改生活的心酸与苦,但即便如此,他的眼睛里却充满了父爱的光芒。女儿丹丹,看似站在光亮处,但内心充满阴暗与仇恨。父女间一明一暗的对比,表现出父女间第一次相见的迥异内心。影片《归来》中运用了三角形的画面构图,利用楼梯为前景,将主体人物框定在一个三角形的画面中,不仅制造出楼梯间上下楼的景深效果,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丹丹在路过的邻居走后,折返回来看看楼上的父亲是否还在,此时内心既是紧张也是害怕的。虽然丹丹内心忌恨父亲,但她也害怕父亲的此次逃跑暴露。同时,从三角形的画面构图中可以看出,丹丹是处于一个狭小压抑的位置,人物仅占了画面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也同样反映出,当时年幼的丹丹对于父亲被劳改的事情存在观念上的狭隘,这也为后面丹丹为了一己私

论电影画面的构图设计艺术论文汇总

论电影画面的构图设计艺术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电影画面的构图设计艺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构图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电影艺术是一门以视觉语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艺术,它向观众呈现的画面空间不仅有视觉影像,还包括在视觉影像基础上形成画面之外的联想空间。电影画面构图始终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影片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手段。电影画面构图可以更好地展现影片主题,提高电影画面的视觉美感,真实而细腻地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与外部表现。本文试图从电影画面构图的作用、基本形式、美学特征等方面对电影画面构图进行分析,以求为电影艺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电影画面;画面空间;表现力;几何中心 电影是一门以视觉、听觉语言为基础的综合艺术,它主要通过视觉影像向观众传递影片信息,虽然其影像仅仅展现在银幕上,但观众感受到的画面空间不仅有视觉影像,还包括在视觉影像基础上形成画面之外的联想空间。也就是说,电影的空间是由现实画面空间和画外联想空间共同组成的。因而,电影画面构图的处理对电影制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电影画面构图的目的与作用 电影构图是按照时间和空间位置对电影演员的景位、道具、色彩等元素进行的布局、安排,是对具体空间的分解和组合,将画面中的各个元素有重点地布局和安排在一系列画面中,表现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 (一)电影画面构图的目的 构图是按照视觉美感要求对画面中各种视觉元素进行排列与组合,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创作过程。电影画面创作就是将具有视觉价值的形、光、色等集中于画面,使电影画面具有形式感、美感,影片中每个镜头都体现着画面布局与结构。由于电影的风格、样式、题材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电影画面构图的创作手法、构图形式也不尽相同。[1]在电影画面构图中,点有着集中视线、吸引观众视觉注意力的作用,而电影画面的视觉几何中心能使画面产生匀称、庄重、形式感。如果几何中心向左或右偏离,就会使构图变得不平衡,使观众产生一种空间期待。点处于银幕中央位置时能够产生向心力,偏离中心时会变得不稳定。张艺谋在电影画面设计中就非常注重形式美,其影片《一个和八个》就使用了全景系列的构图风格,而影片《红高粱》使用的则是在地平面上方进行构图处理,使画面构图呈现出一种深远感。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严谨有序的构图、红黑色彩对比强烈的画面造型,为整部影片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使画面产生了震撼的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些都是由于导演充分发挥了画面构图的作用,为影片添加了很好的渲染和烘托效果,提升了影片的思想深度。 (二)电影画面构图的作用 电影画面构图与其他艺术构图不同,电影画面影像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画格。单一的画面构图是对空间的分解,而众多的画面构图则是对空间的组合。从某种作用上来讲,观众看到的画面空间是现实的具体的空间,看不到的则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进行补充,画面内的空间内容是对画外空间内容的省略和暗示,而画面构图为观众想象范围提供了边界。 电影构图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既能创造性地表达出创作者笔下人物内、

电影构图分析阿甘正传

电影构图分析《阿甘正传》 前一阵在论坛贴了个《大腕》的镜头分析帖,现在看来十分浅薄,这一阵在家里翻出老碟片,阿甘正传,以分析法重看,又有不少收获,发上来与各位同好交流,这个片子很老了,应该是1994年的,其实奥斯卡的水平也似乎参差不齐,某一年没有好片,像《角斗士》也可以作为最佳影片,可是1994年好片子一下子就出了三部《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和《阿甘正传》,最终《阿甘正传》胜出,《肖申克的救赎》颗粒无收。《泰坦尼克号》能拿十几项奥斯卡奖,可是像《辛德勒的名单》只有七项,所以这个东西的水平好像也没法说...... 用这种方式分析其实有一定缺陷,电影一遍拍不好可以再来一遍,截图一遍截不好也可以再来一遍,从连续的镜头中截图总比直接按快门容易一些,因此这种分析仅为摄影构图的借鉴。 这次我换了截图软件,可以单格后退(上次只能单格前进,错过了就得重来),可以快进快退,截出的画面也不必再调整幅宽,有一点不方便就是截的都是bmp 格式,不过批量转换一下也很容易,图的上下有两条黑边,原片如此我也无能为力,实际画面的画幅要比16:9还宽些,我想要避免上次分析《大腕》时仅仅考虑其基本构图手法,因此类似三分法啦,三主体啦,这些片子我就都没有截,我个人感觉此片的主要看点,也是我截图与选图的标准是: 1.多重空间的营造 2.纪实的典型符号 3.国家地理糖水片 我最看重的还是前两项,第三项的片子不多,但是我感觉的确是非常漂亮的,也选了,就算正餐之外的甜点吧。 有人统计了一下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我搜索到的版本是22项,这还都是有名有姓的: 1.3K党 3K党(Ku Klux Klan, KKK)是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1866年就有了。主要鼓吹白人至 上的种族主义,使用私刑、绑架、集体屠杀等手段迫害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 2.猫王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

影视作品中构图的魅力

影视作品中构图的魅力 [摘要]影视作平构图在动画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别从构图的运动与变化、渲染、空间、角度等方面阐述了构图的重要性、现实性、强调了构图的作用。 [关键词] 构图渲染空间角度 构图,顾名思义就是结构画面。电影构图与动画构图不同,电影构图是摄像师控制手中的机器,通过各种运动轨迹寻找最佳角度组织、结构画画;动画构图所呈现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动画师分层次一张一张手绘出来的,这就增加了动画师在构图时的难度,但同时也给予了动画师在构图时更为主动、主观的创作条件。 构图本身常常有一种强烈的表达能力,对审美客

体来讲又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力,这就有助于观者领悟被摄对象的外在形式、形象和内在品质,并且有利于帮助观者由表及里地挖掘出更深刻的内在感情,展现创作者本人的情感和风格。在动画创作时创作者应该尽量贴近剧本中心,充分理解内容思想,“以内容为起点”成为创作的依据,要在无限的空间中寻找具有视觉价值的美点,以光、形、色的方式汇集于画面之中,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激发观众的情绪,并由视觉快感上升为心理快感。这就在动画创作中应努力达到的目标。需要说明的一点,由于个体的不同,每个人对美的标准、美的形式、美的意义的理解也不同,但只要明确了创作的目标,不管你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法,只要达到了最终目标就是成功的,创作没有一个“标准的公式”,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画面中物体的运动影响着构图的变 固定画格内人和物体的运动是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任何情况下画格内构图都存在着运动,构图变化了,影像对观众的影响也就发生了变化。构图是始终在变化着的影像中运动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全面地把握画格内的每一个运动。在画面中,画格上下左右都有着非常真实的边框,除了创作者的控制外,它没有深度上的限制。如在海边画面的近景飞翔着一只海鸥,画面的位置和景别都不变,观众视线随着海鸥飞向大海的尽头直至消失,由海鸥带给观众感觉就是无限的距离和立体的空间。在这个例子中看似变化的只有物体的运动,其实在物体运动的同时构图也在慢慢的变化,因为画面从开始到结束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不同的,对观众的影响也就发生了变化,

电影构图法则

电影构图法则 一个镜头像绘画一样地在一个既定的画幅里覆盖了演员、动作或事件,我们就必须更仔细地看看你要如何利用那些重要的被摄主体或是“信息”来填满画面。 也就是说,一个特写镜头中把演员的头部安排在哪儿,或是在一个远景镜头中把一望无际的牧场大平原上一棵孤零零的高树放在什么位臵?这也不仅仅是放在哪儿问题,同时也是为什么要这么放。 这些视觉元素在整体画面中得安排摆放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向观众传达特定的含义。 作为摄影师在构图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手里摄影机的格式以及它的宽高比。知道了画幅的确切形状和宽高,才能展开后续的构图。 目前主要的宽高比有这几种: 1.33 :1,也就是俗称的4*3; 1.78 : 1,也就是俗称的16*9; 1.85 : 1 2.35 : 1 2.40/2.39 :1 (1920*800) 其次,根据拍摄对象确定如何在画面中安臵被摄物体,即如何构图。 常规的构图方法有: 直线构图:充分现实景物的高大和深度,电影画面中的瀑布、参天大树等可以用直线构图。 水平构图:传达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感觉,常用于湖面平川拍摄中; 斜线构图:传达失衡、紧张、危险的情绪; S构图:画面中河流、蜿蜒的山脉; X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十字构图:十字形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向心、发散构图:主体处于画面中心位臵,四周景物呈现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视线强烈引向主体,并起到聚焦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放射构图:放射型构图通过画面向四周延伸的内容来表现出具有冲击力的气势。可以有效地增强画面张力。 三角构图:三角形构图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臵,有时也以三点成一面的布局安排景物的位臵,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也可以是斜三角形或倒三角形。 平衡构图、对称构图:电影中最常用的构图方式,给观众舒适感。 对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巧妙安臵有益于强调构图、提供潜台词,而且,一般来说,使影像带有美、均衡、有序的感觉。 构图取景人物的简单法则 在画面中摄影师注意到了什么?人物的头部位于画面什么位臵?眼睛看向哪里?这些问题是摄影师在构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新、选)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观点①:“画面、音响、表演、和蒙太奇方法” ●观点②:“画面、音响、色彩……” ●观点③:“影像、声音、剪辑。”(《电影的元素》)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 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①、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②、景别:远全中近特 ●③、角度:俯仰平 ●④、运动:推拉摇移跟 ●⑤、照明:三点布光 ●⑥、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 ●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黄金分割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 的是陪体。 ●①、主体不要居中 ●“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电影的色彩与构图

二、电影中的色彩和构图 导演陈凯歌选择这样一个不算独特的题材,我觉得在电影的情节上并不占任何优势,但他并不是想要过分的强调故事的情节和冲突,没有过多的对白,而是用影像来叙述 故事、用色彩来抨击思想的封建与迂腐,古老寂寞的黄土高原,最难以表达的就是它的变化,但陈凯歌导演却为电影选取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表达角度,他运用了大量的静态 镜头来表现这片土地的亘古不变,用远景来表现人物不明晰的活动.以显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这恰恰解释了当地人民思想封建、愚昧无知的原因。 担任电影《黄土地》摄影部分的张艺谋,他的大部分影视作品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电影作品,构图新颖、画面华美、色彩绚丽、色彩效果极度夸张、冲突强烈、形式感 异常强烈。就是这样擅长用浓墨重彩的画面给人以视觉震撼的张艺谋这次也不例外, 在电影《黄土地》的拍摄中,他用黄色的土地占去画面大半的空间,地平线推得极高,而把蓝色的天空逼得很窄,天地交际间出现的人物局促地活动在窄小的空间里,显得 是那么卑微。把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 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 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认为:一般来说,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宛如键盘,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在心灵中引起震动。”色彩是情 感的象征,它渗透了电影人的主观意念,会对观众产生某种激情,电影作品的色彩是 客观基础上的主观应用。很多人对张艺谋的大部分影视作品的色彩赞誉有加,电影《黄土地》也帮他赢得了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黄土地》作为中国“第五 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整体的美学追求上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迹:影片中极强 的视觉因素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进行深刻揭示和沉重反思。“黄土地”作为 影片的主体意象,象征着厚重、封闭、隐忍的中国内陆文明,而这些通过电影的构图 得到了反复的渲染与强调。张艺谋在谈及这部电影的构图时说:“就是注重视觉的表 现性,突出黄色,用高地平线的构图法,使大块黄土地占据画面主面积,构图取单纯,不取繁复……”这种构图的表现手段,正是通过在画面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的黄土地和在 其中显得微不足道的人形成的强烈对比,暗喻了这种封闭的生态文化格局对渴望自由 发展的人性的束缚与制约,而对这样深远辽阔而又无比厚重的黄土地,人显得那么渺 小而无助。影片中的外景构图都在着力强调黄土地的主体地位,而在拍摄内景时构图 却有另一番意味,那就是显得十分均衡,四平八稳。如果画面主体是一个人或物品的 特写,就让它稳稳居于画面正中央;如果镜头中有多个被摄物,画面构图也安排得十 分妥当,被摄物的形状大小和光影强弱都得到了微妙的平衡。这种稳当的构图也暗寓 了影片中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状态的死板与压抑。 而在这单调沉寂的黄色中,唯一富有生机的色彩是一队娶亲的红色队伍。红色, 也正是张艺谋所青睐和擅长的颜色,在影片中与大片的黄色形成对比,表现了电影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