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典型习题助解

材料科学基础典型习题助解
材料科学基础典型习题助解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及典型习题助解

前言

一结晶学基础

1.1为什么研究晶体结构要使用任意坐标系?

晶体是构成晶体的物质基元在三维空间重复排列而形成的固态聚集体。在研究某种晶体时,通常把那种晶体的布拉菲晶胞作为晶体的结构基元。用数学方法研究晶体时,需要在晶体中建立坐标系以确定晶体中某指定晶胞的空间方位。

通常,以布拉菲晶胞的某个结点的空间位置来表征该晶胞的空间位置。

确定某个晶胞的一个结点作为坐标原点,以过坐标原点的三条不共面棱边作为三条坐标轴的基矢建立的坐标系,能够保证每一个晶胞的相同结点的坐标值都为整数。这一点很重要,它能保证我们对晶体模型进行数学研究时有一个相对简捷的过程和结果。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在微米尺度上是有序的,即所谓长程有序。这是我们用晶体模型研究材料结构的前提。

自然界中的物质结构千变万化,用正交等长度坐标系很难甚至不能对晶态结构进行有效的描述和研究,根据每一种晶体结构建立相应的坐标系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我们研究和运用任意坐标系的意义所在。

三维空间可用三轴坐标系描述。三条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各不相同,每两条坐标轴之间的夹角也不相同的坐标系称为任意三轴坐标系。当三条坐标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任意两条坐标之间的夹角都等于90o时,就得到我们常用的三等轴正交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

当用任意坐标系描述空间某点位置时,应该过该点作三条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使这三条直线所确定的三个平面与三条坐标轴所确定的三个平面结合构成一个平行六面体。这个平行六面体的三条共点不共面的棱边长除以相应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后就是被描述点的坐标。

更便捷的做法是:要确定某点A在任意坐标系O-xyz中的的z坐标,就通过A点作一条平行于O-xy面的直线,使其与z轴相交,交点处的z值就是A点的z坐标;x、y坐标类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被描述点的各个坐标轴向长度与相应坐标值的区别。每个坐标轴向长度除以相应的单位长度后才是该轴向的坐标值。譬如:在一个x轴单位长度为1?;y轴单位长度为2?;z轴单位长度为3?的任意坐标系O-xyz中,A(1,1,1)的三个轴向长度分别是1?;2?;3?。

1.2 用Bravais点阵群理论描述晶体结构有何特点?

空间对称性和周期性是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

法国晶体学家Bravais于1850年用数学方法(群论)推导出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空间点阵只有14种,分属于7 大晶系。Bravais点阵群理论有些抽象,一般的材料类教科书上都只给出结论,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

从概念上理解Bravais点阵群理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Bravais点阵是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空间点阵。即一种点阵结构通过点对称、面对称、滑移反映等对称操作中的一种或几种操作后点阵结构能完全重合。譬如简单三斜点阵没有对称轴和对称面,但有对称点(晶胞中心);而底心单斜点阵具有1个2度(180°)旋转对称轴和1个对称面。

2 Bravais点阵用点阵基元即Bravais晶胞来表示。Bravais晶胞的选取原则有三条:一是能充分反映空间点阵的对称性;二是晶棱夹角α、β、γ尽可能取直角;三是晶胞体积尽可能取小。其中第三条要以第一条为前提,要能充分反映晶胞的空间对称性,否则所有Bravais晶胞都成了平行六面体了。

3 一种晶体结构可能具有多种Bravais晶胞取法,譬如面心立方点阵的基元可以取面心立方晶胞,也可以取菱方晶胞,还可以取体心正方晶胞。但面心立方的空间对称性表现更充分,因此通常都采用面心立方晶胞作点阵基元。

4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点阵基元的选取还要以晶体材料的理化特性为依据。譬如某种晶体的点阵基元既可取面心立方,也可取体心正方,而又存在各向异性的理化参数时,取体心正方为点阵基元可能更便于研究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的联系。

说到这儿,可能有同学觉得理论性不强,有点实用主义。其实,所有理论都是用于解释现实存在的。如果理论不能解释现实存在,就必须进行修正甚至抛弃。这一点对于已习惯于纯理论学习的

大二学生来说很重要,要有意识地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思维模式,把一个理论的建立前提、推理条件和结论适用范围整理清楚,有助于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

1.3用作图法说明一个面心立方结构相当于体心正方结构,也可相当于菱方结构。

例解:

这道题的参考答案见附图。

要点提示:

从此题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一种晶

体可能有多种结构晶胞选择方式。

对于这种一因多果的习题或现象大家

已不陌生,以前学习解二次、三次方程式中

多有接触。现在的问题是在研究具有这一类

结构的材料时,究竟选用哪种结构晶胞模型

更合适?选用不同结构晶胞模型做同类现象分析时,会不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

研究材料的显微结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材料。因此哪一种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或研究那种材料的理化特性,我们就选用那种模型。比如金、银、铜三种金属,结构晶胞都具有面心立方、体心正方和棱方三种模型,但是用面心立方结构能简明清晰的解释三种金属的良好塑性,这就是选用面心立方晶胞作为三种金属的“晶体结构”的依据之一。

对于从小学到大二都基本学习“纯理论”的同学们来说,上述解释显得有些“实用主义”。其实,知识就是实用的;那些看起来远离实用的“纯理论”也是用来指导实用的。只是在指导实用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纯理论”加以修正或适用条件限制。这部分内容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会大量遇到,预先作好心理准备,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思维习惯,在学习内容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转型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过渡。

至于选用不同结构晶胞模型做同类现象分析时,会不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的担心,我们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分析的前提条件要一致,包括各种影响因素在内;二是分析过程以及过程中采用的修正条件要一致,任何因素差异都会造成结果不同。在基础课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单一因素对理想模型影响的规律性总结。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推理过程而忽略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这种思维惯性一旦形成,极不利于以后专业课学习,因此需要同学们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自觉地调整和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个案的分析处理时还牵涉到许多方法论内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也有所涉及,需要同学们留心领会其精髓,对学习和以后工作都有好处。

1.4 已知Al晶体在550℃的空位浓度c=2×10-6, 计算空位均匀分布时的平均间距.

例解:

Al晶体为面心立方点阵,设点阵常数为a,原子直径为d,a= d √2 (从手册上查d=0.287)。

设单位体积中的阵点数为N,因一个面心晶胞(V=a3)含4个阵点(原子),则:N=4/V=4/(d√2)3= √2/d3空位浓度是单位体积内的空位数与阵点数之比c=n/N。

所以单位体积内的空位数:n=Nc=2×√2×10-6/d3

设空位平均间距为L,则以L为棱边的立方体中含一个空位:n/L3=1

即:L=(1/n)1/3=d/(2×√2×10-6)1/3=20.3nm

答:(略)

要点提示:

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空位平均分布的含义,即空位在晶体三维方向上等间隔分布。

1.5 在一个简单立方二维晶体中,画出一个正刃型位错和一个负刃型位错,试求:

(1)用柏氏回路求出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

(2)若将正负刃型位错反向时,说明其柏氏矢量是否也随之反向。

(3)具体写出该柏氏矢量的方向和大小。

(4)求出此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和。

例解:

(1)画出二维简单立方晶体的完整晶格图和正负刃型位错图。

(2)在离位错线几个原子间距的外围,绕正负位错线各画一条柏氏回路。

(3)在完整晶格图上以相应柏氏回路同样走向和步数作两条回路,其终点和起点的连接矢量就是对应位错的柏氏矢量b i。

(4)若将正负刃型位错反向时,用相同作图方法作图则柏氏回路反向,柏氏矢量也必然随之反向。(5) 在完整晶格图上建立二维坐标系O-x(a) y(a),找出位错柏氏矢量的终点坐标(xi2,yi2) 和起点坐标(xi1,yi1),求出相应位错的矢量:b i=a(xi2-xi1, yi2-yi1)。

其中n的求法是:n=√[(xi2-xi1)2+( yi2-yi1)2],本例中n=1。

写出相应位错的柏氏矢量:b1= a[10]/n= a[10]。*由|b1|= a= a/n,得 n=1。

b2= a[ī 0]/n= a[ī 0]。*由|b2|= a= a/n,得 n=1。

两位错相加:b= a[10]+ a[ī 0]=0。

答:(略)

要点提示:

1用作图法求柏氏矢量是通过柏氏回路和对比回路比较而实现的,两个回路有相同走向和相同步数。

2柏氏矢量要在坐标系中确定起终点坐标才能用用数学表达式表达清楚。

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两条位错线相遇,则上下两个半原子面复合成一个完整晶面,错位消失。

1.6 若面心立方晶体中有b1= a[ī01]/2的单位位错及b2= a[12 ī]/6的不全围错,此二位错相遇后产生位错反应。

(1) 此反应能否进行?为什么?

(2)写出合成位错的柏氏矢量,并说明合成位错的性质。

例解:

(1)位错反应式:b= b1+ b2=a[ī01]/2+ a[12 ī]/6 = a[ī11]/3

因为b12+b22>b2,所以此反应能进行。

(2) 合成位错的柏氏矢量为b= a[ī11]/3。

[ī11]晶向上的原子间距为a√3,|b|< a√3,又[ī11]⊥(ī11),{111}晶面族中没有相互垂直的晶面存在,因此b= a[ī11]/3不在面心立方晶体滑移面{111}上,所以b为一弗兰克不全位错。

要点提示:

本题的难点是要阐述清楚合成位错的性质:是否全位错?是否可滑移?如果可滑移,应该是什么类型?

首先,已推出合成位错的柏氏矢量为b= a[ī11]/3,又[ī11]晶向上的原子间距为a√3,|b|< a√3,因此合成位错是一不全位错。

其次,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面为{111},{111}晶面族中没有相互垂直的晶面存在。此位错存在于面心立方晶体中,柏氏矢量指向为[ī11]。[ī11]⊥(ī11),因此b= a[ī11]/3不在面心立方晶体滑移面{111}上。与弗兰克不全位错的特性相比,可以判定此位错为一弗兰克不全位错。

* 如果发现位错的柏氏矢量在滑移面上,则此位错是可滑移位错;需再将其柏氏矢量指向与滑移系中所有滑移方向比较,判定是刃型、螺旋型还是混合型位错。

1.7某斜方晶体晶胞含有两个同类原子,坐标位置分别为(3/4,3/4,1)和(1/4,1/4,1/2),该晶体属于何种布拉菲点阵?写出该晶体的(100),(110),(211),(221)等晶面反射线的squareF值。

例解:

把坐标点(1/4,1/4,1/2)移到(0,0,0),则(3/4,3/4,1)相应移到(1/2,1/2,1/2),由此可以判定此晶胞为体心斜方,且结构因子:

F(HKL)=fa[1+(-1)exp(H+K+L)]

squareF(100)=squareF(221)=0,

squareF(110)=squareF(211)=4squarefa

要点提示:

(1) 结构因子计算公式中,只有原子坐标而无基矢,因此F值只与晶胞所含原子数及原子位置有关而与晶胞形状无关。

此题已给出晶体为斜方晶系,通过坐标平移看出一个原子在晶胞顶角(0,0,0),一个原子在晶胞体心(1/2,1/2,1/2),因此判定为体心斜方点阵。

(2) 结构因子计算公式是以晶胞内某个原子位置为坐标原点推导出来的(通常都以所有原子坐标取正值来确定坐标原点)。当题设条件没有晶胞原子在坐标原点时,一定要通过坐标平移使晶胞内某个原子处于坐标原点,对应公式的推导条件。

此题若直接将(3/4,3/4,1)和(1/4,1/4,1/2)代入公式计算,则计算的只是晶胞内的两个原子散射波在晶胞外坐标原点处的叠加结果而不是晶胞散射波。

(3) 碰巧,此题若不作坐标平移,直接将两个原子坐标位置代入结构因子公式算出的squareF与坐标平移后计算的相同(但F不同),但不表明不平移也对。

反例如下:

单原子晶胞散射波就是原子散射波本身,与原子所在晶面无关。

若坐标原点在晶胞内,原子位置只能是(0,0,0),则:F=fa,

squareF=squarefa。

若坐标原点在晶胞外,如原子位置是(1/4,1/4,1/4),则:

F=fa(-1)exp(H+K+L)/2。

squareF=square[fa (-1)exp(H+K+L)]≠squarefa。

原子散射波与原子所在晶面相关,显然不对。

1.8 金刚石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晶胞含8个碳原子,坐标分别为:(0,0,0),(1/2,1/2,0),(1/2,0,1/2),(0,1/2,1/2),(1/4,1/4,1/4),(3/4,3/4,1/4),(3/4,1/4,3/4),(1/4,3/4,3/4)。原子散射因子用fa表示,其结构因子用F表示的话,求其系统消光规律square|F|,并据此说明结构消光的概念。

例解:

F=fa[1+(-1)exp(H+K+L)/2][1+(-1)exp(H+K)+(-1)exp(K+L)+(-1)exp(L+H)]

square F=64square fa。

与面心立方晶胞的结构因子F=fa[1+(-1)exp(H+K)+(-1)exp(K+L)+(-1)exp(L+H)]相比,多出了一个因式[1+(-1)exp(H+K+L)/2]。

在金刚石的系统消光现象中,包含有点阵消光和结构消光两部分,其中点阵消光规律由因式

[1+(-1)exp(H+K)+(-1)exp(K+L)+(-1)exp(L+H)]表述,结构消光规律由因式[1+(-1)exp(H+K+L)/2]表述。

因式[1+(-1)exp(H+K)+(-1)exp(K+L)+(-1)exp(L+H)]的取值规律讨论很简单:当H,K,L全取奇数或全取偶数时为4。当H,K,L奇偶混取时为0。现在我们来看看因式[1+(-1)exp(H+K+L)/2]的取值规律:讨论之前先引入一个单偶数和倍偶数概念:当一个偶数被2一次除即成奇数,这种叫单偶数;当一个数被2两次及两次以上除后成奇数,这种数叫倍偶数。

当(H+K+L)为奇数时,可以写成2n+1,1+(-1)exp(H+K+L)/2=1±i,该加该减由n是单偶数还是倍偶数决定。当(H+K+L)取单偶数时,1+(-1)exp(H+K+L)/2=0。当(H+K+L)取倍偶数时,

1+(-1)exp(H+K+L)/2=2。由此我们得出金刚石的消光规律为:当H,K,L奇偶混取时,F=0。当H,K,L 全取奇数时,F=4(1±i)fa;square|F|=16×(1±i)(1±i)×square fa= =32square fa。当H,K,L全取偶数且(H+K+L)为单偶数时,F=0。当H,K,L全取偶数且(H+K+L)为倍偶数时,F=4×2=8fa;square|F|=64square fa。

要点提示:

把金刚石结构中[111]晶向上的相邻两个原子看成是结构基元,则结构基元由两个原子构成,相对位置为(0,0,0)和(1/4,1/4,1/4),结构基元在三维空间呈面心立方结构。因此,在金刚石的系统消光现象中,包含有点阵消光和结构消光两部分。

(1) 分别把(0,0,0),(1/4,1/4,1/4);(1/2,1/2,0),(3/4,3/4,1/4);(1/2,0,1/2),(3/4,1/4,3/4);(0,1/2,1/2),(1/4,3/4,3/4)看成4个双原子基元,可以推出基元散射波的相对振幅为Fj=fa[1+(-1)exp(H+K+L)/2]。把基元散射波的相对振幅代入面心晶胞结构因子公式也能得出金刚石结构因子:

F=fa[1+(-1)exp(H+K+L)/2][1+(-1)exp(H+K)+(-1)exp(K+L)+(-1)exp(L+H)]

(2) 多原子基元散射波已出现衍射现象,必然影响晶胞的消光规律。结构消光是在单原子晶胞的消光规律之上附加的消光现象。也就是说,多原子基元的晶胞消光晶面数必定比单原子基元的晶胞消光晶面数多。

就金刚石而言,在面心晶胞的消光基础上,增加了当H,K,L全取偶数且(H+K+L)为单偶数时也出现消光。于是在面心立方结构可以产生衍射线的(200),(222),(420)等晶面,在金刚石立方中都没有衍射线出现。

二相结构

2.1 如何理解Hume-Rothery三大经验规律

Hume-Rothery三大经验规律是针对多金属元素形成置换固溶体时,金属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经验总结。

(1) 如果形成合金的元素其原子半径之差对溶剂原子半径的比(取绝对值)超过14%~15%,则固熔度(摩尔分数)极为有限。

(2) 溶剂和溶质的电化学性质相近。

(3) 两个给定元素的相互固熔度(摩尔分数)是与他们各自的原子价有关。

这三条规律中,第一条规律是量化了的,后两条是定性的,而且第三条只适用于一价贵金属与大于一价的A主族元素形成的合金。

其实这三条经验规律是从三个侧面表述了同一个内容:形成置换固溶体的金属元素之间,原子的结构差异要小。差异越小,形成的置换固溶体越稳定。

后人通过大量研究,把Hume-Rothery三大经验规律的内容具体化为原子尺寸、晶体结构、负电性和电子浓度四大因素。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异越小,置换后的点阵畸变越小,置换固溶体也就越稳定。如果两种原子的半径差超过15%,将引起物质相变。

各单元素的晶体结构相同是构成置换固溶体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溶质原子才能无限量地置换溶剂晶格原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越大,化学亲和力越强,越容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固溶度也就越大。

电子浓度因素指的是确定的金属晶体具有相对确定的电子浓度极限。当以某种金属作为溶剂时,在原子尺寸因素同样有利前提下,溶质原子的价电子数与溶剂原子的越接近,固溶度越高。这句话是对Hume-Rothery第三规律的具体化表述。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影响置换固溶体的几个因素不是独立的,某个因素变化必然伴随其他一个或多个因素变化。因此在对多元素固溶体作单因素分析时,往往在数值上没有严格的一致性结果。

这种情况对刚进大三、习惯单一逻辑思维的部分同学可能产生一些困惑,需要有意识地调整思维习惯。

2.2:Ag和Al的晶体具有相同的面心立方结构,两种元素的原子尺寸也很接近,但他们在固态下却不能无限互溶,试解释其原因。

例解:

每一种固溶体都有自己的电子浓度极限。

根据Hume-Rothery第三经验规律:两个给定元素的相互固溶度(摩尔分数)与它们各自的原子价有关。

Ag和Al的原子价不同,在他们的固溶体中改变溶质比例会较快改变其电子浓度而超过其极限值,发生相变。如:纯Ag的电子浓度为1,Ag基固溶体中,每当一个Al原子取代一个Ag原子时,自由电子数就增加两个。当Ag基固溶体的电子浓度达到3/2时,固溶体相变成金属间化合物Ag3Al;其电子浓度达到7/4时,Ag3A l相变成Ag5Al3相。

要点提示:

置换固溶体的电子浓度极限主要由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决定,由于溶质的引入会使基体的晶体结构发生畸变,因此溶质不同的同基固溶体,电子浓度极限也有差异。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差异越大,固溶体的电子浓度极限越小。

2.3 面心立方结构的致密度只有74%,即间隙量高达26%,而C在γ-Fe中的体积占有量不到1.8%,试解释其原因。

例解:

(1) 一个面心立方晶胞含8个四面体间隙和4个八面体间隙,即每个间隙分摊的空间并不大。

(2) 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都是由球面组合成的,能够容纳间隙原子的有效空间很小。

(3) 间隙式固溶体中的间隙原子半径通常都大于溶剂晶体的间隙半径,因此间隙式固溶体的晶格畸变都较大,而晶格畸变过大会产生相变。

γ-Fe中较大的八面体间隙半径:

r=0.414×r(Fe)=0.0513nm

碳原子半径:r(C)=0.077nm

由此可见,虽然面心立方结构中的间隙度高达26%,但实际分摊给了8个四面体间隙和4个八面体间隙;γ-Fe中较大的八面体间隙能够容纳的球体半径也小于碳原子半径,当碳原子填入某个八面体间隙中,必将引起点阵产生较大畸变。因此碳在γ-Fe中的固溶度很小。

要点提示:

金属晶体的间隙量高达26%以上,但实际分摊给了多个间隙,每个间隙的空间并不大。而且在由球体原子构成的间隙中,能够容纳的球状填隙原子的半径很小。一般金属工程材料中的晶体间隙都比各类填隙原子小。一旦有填隙原子进入,必将产生较大的点阵畸变。而畸变量过大将发生物相转变。因此,间隙固溶体的固溶度通常都不高。

2.4 ZnS的密度为4.1Mg/m3,试由此计算两离子的中心距离。

例解:

查手册知闪锌矿(面心立方ZnS)的密度为4.1Mg/m3,1 m3含Zn2+:

n=( 4.1×106×6.02×1023)/(65.3+32.06)=2.53×1028(个)

1个面心立方晶胞含Zn+ 4个,故1 m3含晶胞数:

N=n/4=6.32×1023(个)

1个晶胞体积为1/N(m3),1个晶胞的边长(点阵常数a):

a=[1/(6.32×1027)] 1/3=5.406×10-10m=5.406?

Zn2+与S2-在晶胞体对角线上密接触,设其中心距为d,则:

d=a√3/4=2.34?。(* R Zn2+=1.39?,R S2-=1.06?)

答:(略)

要点提示:

此题是材料微观结构决定宏观参数的一个例子。解题思路应该很明晰。需要注意的是ZnS具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α变体,为密排六方结构,密度3.98Mg/m3,俗称纤锌矿;一是β变体,

密度4.1Mg/m3,为面心立方结构,俗称闪锌矿。

2.5 陶瓷材料中主要存在哪些结合键?从结合键的角度解释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例解:

陶瓷材料的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或共价键。键结合力很大,而且共价键具有强烈的方向性。承受较小载荷时键结构变形不大,所以陶瓷材料硬度高、强度大,热膨胀系数小;承受较大载荷时,对离子键晶体而言,材料变形会破坏正负离子相间排列的键结构形式,同性离子间产生很大的库伦排斥力,引发材料破裂;对共价键晶体而言,材料变形造成相邻原子错位,使共价键断裂而引发材料破裂,因此陶瓷材料脆性大;两种键结构都具有较低的轨道能量,很难被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因此陶瓷材料都是良好的绝缘体。

要点提示:

构成离子键或共价键的电子都有比元素价电子低得多的轨道能量,因此键结构稳定,不易破坏。材料的各项宏观性能因此而产生。

2.6 有序合金的原子排列特点是什么?与键结构有什么关系?如何解释有序固溶体的有序化现象?例解:

有序合金的原子排列特点是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在固溶体中形成有规律性的相间排列。

同类原子聚集成纯金属晶体时,结合键为单一的金属键;在固溶体中,异类原子聚集时产生含有一定比例离子键成分的金属键,或称为混合键。当混合键的键能低于任何一种纯金属晶体的金属键时,异类原子相间排列形成有序(或部分有序)合金;当混合键的键能高于某种纯金属的金属键时,那种金属形成纯金属晶体将具有更低的系统能量,于是发生那种金属元素的偏聚现象;混合键的键能等于各金属晶体的金属键时,固溶体晶体中的原子形成完全无序排列。

有序合金被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子的热运动能量已完全能克服键能的约束而发生原子无序运动,有序固溶体转变成无序固溶体;温度再缓慢降低到临界温度以下时,固溶体将恢复到相应温度时的最低能量状态,即有序固溶体状态。

要点提示:

不同元素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能量通常是不同的。当两种金属原子靠近时,会因价电子轨道区域重叠而发生价电子运行区域部分改变,产生一定的离子键成分,形成混合键。混合键的轨道能量可能低于任何一种纯金属的金属键轨道能量,也可能高于某一种纯金属的金属键轨道能量。固溶体合金将按能量最低原理形成原子偏聚或有序排列。

三凝固理论

3.1:比较说明过冷度、动态过冷度及临界过冷度等概念的区别。

例解:

过冷度指熔体实际开始结晶温度Tn与理论结晶温度Tm(熔点)之间的温度差ΔT=Tm-Tn;动态过冷度指固体长大过程中,固-液界面液相一侧温度Ti与理论结晶温度Tm(熔点)之间的温度差ΔTk=Tm-Ti;而临界过冷度指的是熔体中以均匀形核方式形成临界晶核所对应的过冷度ΔT*。

要点提示:

Tm是固-液共存温度。当高温熔体降温到Tm时是不会产生凝固的。因为如果凝固产生,则凝固物质释放的相变潜热会升高其微区温度到高于熔点,重新将凝固物质融化。当熔体过冷时,凝固物质产生的相变潜热不能够升高微区温度到熔点以上,因此固相便能够稳定存在并可以继续发展。从高温熔体降温到固相析出的过程中,有一个晶核形成和晶粒长大过程。而形核有一个过冷度要求,即过冷度ΔT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ΔT*。一旦晶核形成,固-液界面出现,只要在界面液相一侧保持一定动态过冷度,就能维持固体正常长大了。

3.2 如何理解微晶无序模型和拓扑无序模型。

例解:

微晶无序模型认为液相中存在大量的、尺度微小的原子有序排列。这种原子有序排列与晶态相同或相似,称为微晶。在这些微晶之间的原子却是完全的无序排列。微晶内的原子排列有序,自由能比微晶外的原子混乱排列自由能低,结构更稳定,当微晶尺寸大于临界晶核尺寸就转化为晶核。

拓扑无序模型认为在液相中,微小空间的原子排布总是形成一些基本的几何体结构,这些几何体无序密堆积形成了液相中的原子空间排布。基本几何体中总有与晶态结构相同的,他们的自由能最低,结构最稳定,当尺寸长大到临界晶核以上就转化为晶核。

要点提示:

液相原子处于无规则热运动中,不管是微晶还是几何体,都处于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的不稳定状态。这种微观现象称为结构起伏或相起伏。熔体就是原子处于长程无序和不断变化的短程有序的相状态。

3.3 点阵匹配原则是什么,选择“形核剂”应该注意哪些基本问题?

例解:

点阵匹配原则是“结构相似,(原子间距)大小相当”。

具体地说,就是要求产生非均匀形核的固相表面的原子排列方式要与待结晶物质的晶体的某个晶面上的原子排列相似,而且原子间距大小要相当。“相似”和“相当”程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在选择“形核剂”时应该注意几点:

1 能找到体结构相似,原子间距大小相当的形核剂是最理想的。

2 找不到理想形核剂时,只要形核剂的表面或其中某个表面的原子排列与待结晶物质的晶体的某个晶面上的原子排列相似,而且原子间距大小相当也行。

3 形核剂的引入是否会影响待结晶物的性能或主要性能。

要点提示:

选择“形核剂”的例证:比如用锆粉末作镁金属的形核剂,两者都是密排六方结构,镁的点阵常数a=0.3202nm,c=0.5199nm;锆的点阵常数a=0.322nm, c=0.5123nm。这是体结构相似。

比如用碳化钨粉末作金的形核剂,金是面心立方结构,{111}晶面是原子最密排面,原子间距d=0.2882nm;碳化钨虽然为扁六方结构,但{0001}晶面也是原子最密排面,原子间距d=2.734nm。这是面结构相似。

除了结构要求以外,实际生产中还有一些基本要求必须考虑,比如形核剂熔点要高于待结晶物熔融最高温度而不只是高于熔点,否则形核剂加入后被熔融,就失去形核剂的作用了;比如形核剂不能与熔体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相;比如形核剂的表面或其中某个表面的原子排列最好与待结晶物的低能面相似,更有利于形核等等。作为工科学生,尤其需要养成多因素分析习惯,尽量减少顾此失彼的现象。

3.4 为什么晶体长大所需要的动态过冷度远小于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

例解:

临界晶核半径Rk与临界过冷度ΔΤ的关系为:Rk=2σΤm/ Lm/ΔΤ。此式表明:临界晶核半径与过冷度成反比。换言之,临界过冷度必须大到能使足够数量的液相原子转化为固相原子,才能完成形核。实验表明:纯金属均匀形核的有效过冷度ΔΤP≈0.2Tm。

而晶体长大所需要的动态过冷度只要保证固液界面的原子融化速度(dN/dT)M小于原子凝固速度(dN/dT)F即可。实验表明:一般金属的动态过冷度ΔΤK大约为0.01~0.05℃。

要点提示:

形核与长大都是原子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差异在于量的要求不同。形核要求液固转化的一次原子量足以形成临界晶核,相应的潜热释放量大,必须要有足够的过冷度保证微区温升不超过熔点。

3.5 你怎样理解单晶体制备必须材料非常纯净,结晶速度十分缓慢?

例解:

材料非常纯净是为了熔体凝固时无固态杂质存在,不产生非均匀形核,保证除预置晶种外无其他晶核出现。结晶速度十分缓慢是要保证固液界面液相一侧始终呈正温度梯度,不因晶体快速生长而释放的相变潜热来不及由晶体散发,造成液相出现负温度梯度,引发枝晶生长。

要点提示:

单从形核和晶体长大方面考虑,上述说法已算完整。但单晶体通常都是功能性材料,杂质往往严重影响晶体的物理参数,使之失去效用。结晶速度过快还会造成单晶体内部缺陷增多,热应力过大引起晶体炸裂等等问题。这些内容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补充强化。

四相图

4.1 固溶体凝固与纯金属凝固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例解:

1 纯金属凝固是恒温凝固而固溶体凝固是变温凝固。

2 纯金属凝固是等成分凝固而固溶体凝固是变成分凝固。

3 固溶体凝固比纯金属凝固速度慢。

要点提示:

固溶体凝固时的固液相成分不相同,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由于固相成分与液相不同,随着固相量的变化,液相成分随之变化,液相凝固温度(熔点Tm)也随之变化。

液相成分变化,固相成分也随之变化。

固液相成分在不断变化,固液界面处的成分差异需要通过异类原子的扩散来维持,这需要时间。因此,固溶体凝固比纯金属凝固速度慢。

4.2 在共晶线上利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出共晶体的相对量。而共晶线属于三相区,所以杠杆定律不仅适用于两相区, 也适用于三相区。

例解:

错。共晶成分的液溶体与共晶体属于同成分固化。固化前后的总成分和质量数都相同,因此可以用共晶成分的液溶体代表共晶体。在共晶线上利用杠杆定律计算的实际上是共晶转变前的液溶体相对量。

要点提示:

共晶体组织是由两种物相交替结晶而形成的,两种晶相的成分是不同的。但整个共晶体组织的总成分与共晶转变前的液相成分相同,质量数也相同。因此可以用共晶转变前的液相成分和质量数代表共晶体组织的成分和质量数。

4.3 将固溶体合金棒反复多次“熔化-定向快速凝固”,可以有效地提纯金属吗?

例解:

不能。反复多次“熔化-定向快速凝固”不能减少杂质总含量,只是在合金棒中形成宏观偏析。如果每次熔化前都将杂质严重偏聚的终端截去,则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熔化-定向快速凝固”提纯金属,但反复多次“熔化-定向缓慢凝固”的效果更好。

要点提示:

定向快速凝固只能使初始过渡区杂质降低,终端瞬态区杂质偏聚,合金棒的杂质总量不减少。

另:本题讨论是在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小于1的前提下进行的。

4.4 “从Fe-Fe3C相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碳钢的平衡凝固都具有共析转变,而没有共晶转变;白口铸铁则只有共晶转变而没有共析转变。”此话对么?

例解:

不对。白口铸铁熔液共晶转变后的产物是莱氏体组织L D,该组织由γ相和Fe3C组成。从共晶转变温度到共析转变温度之间,γ相不断地析出Fe3CⅡ,降温到共析转变温度时,γ相成分变化到共析转变成分,发生共析转变:γ→P。莱氏体L D转变为低温莱氏体L’D。

要点提示:

L D= (γ+Fe3C)。其中的γ相在降温过程中的变化与过共析钢中的变化相同。因此,低温莱氏体L’D=(P + Fe3C+ Fe3CⅡ),Fe3CⅡ依附于Fe3C析出,显微镜下看不出,可简写为L’D=(P + Fe3C)。

4.5 熔体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是什么?

例解:

热力学条件是熔体过冷;动力学条件是在结晶温度下的固相自由能低于液相自由能。

要点提示:

熔体过冷则结晶潜热释放不会造成固液界面温升高过熔点,使固相回熔;在结晶温度下的固相自由能低于液相自由能则液相自发向自由能更低的固相转化。

4.6 如何理解多相平衡的公切线法则?

例解:

在多相共存体系中,由于各单相物质的自由能曲线不相同,与公切线的交点便都不在各自的最低点上,即各单相物质自由能不相等,而且都不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能够多相共存是因为相界出现产生了界面能。是界面能平衡了界面两侧物相自由能差,平衡条件刚好满足公切线法则。

要点提示:

多相共存的系统中,各相自由能不相同,于是产生相界。相界出现产生了界面能,界面能平衡了界面两侧的相自由能差,维持了多相共存状态。

4.7 说明不同成分区铁碳合金的工艺性(铸造性,冷热变形性)。

例解:

纯金属一般较软,强度低,但塑性好,易于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固溶体在获得固溶强化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塑性,单相固溶体是理想的变形合金;有些在室温下具有两相组织的合金,尽管其冷变形加工性能差,但由于在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第二相能全部或基本溶入固溶体中,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变形加工性能。

流动性指的是液态合金填充铸模的能力,是铸造工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合金成分看,共晶合金流动性好,其次是纯金属,固溶体合金流动性较差。

对铁碳合金而言:

工业纯铁由单相铁素体构成。是固溶度很低的单项固溶体,铸造性能不太好但变形性好。

亚共析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混合物,珠光体为两相组织,因此亚共析钢的冷加工性能一般,热加工性能好;浇铸时,亚共析钢熔液凝固成奥氏体固溶体,流动性差,铸造性差。

过共析钢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冷加工性能差;但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全部或大部份转变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能。浇铸时,过共析钢熔液凝固成奥氏体固溶体,流动性差,铸造性差。

亚共晶白口铸铁由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低温莱氏体组成,加工性能差;浇铸时有共晶组织莱氏体生成,流动性好,铸造性能好。

过共晶白口铸铁由一次渗碳体和低温莱氏体组成。加工性能差;浇铸时有共晶组织莱氏体生成,流动性好,铸造性能好。

要点提示:

先简述铁碳合金具有那些物相,各相的工艺性如何;铁碳合金具有那些组织,各组织的工艺性如何。然后针对具体钢种分别讨论即可。

五固态扩散

六塑性变形

七回复与再结晶

八固态相变

九复合效应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习题课

一、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金属中典型的空间点阵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2、位错滑移时,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F的方向永远垂直于位错线并指向滑移面上的未滑移区。 3、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间隙固溶体则不能。 4、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小,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 5、固溶体凝固形核的必要条件同样是ΔG<0、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 6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两相区内不适用杠杆定律。 7物质的扩散方向总是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8塑性变形时,滑移面总是晶体的密排面,滑移方向也总是密排方向。 9.晶格常数是晶胞中两相邻原子的中心距。 10.具有软取向的滑移系比较容易滑移,是因为外力在在该滑移系具有较大的分切应力值。11.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面是{110}滑移方向是〈111〉。 12.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溶质原子被吸附在位错附近,降低了位错的易动性。13.经热加工后的金属性能比铸态的好。 14.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 15.固溶体合金结晶的过程中,结晶出的固相成份和液相成份不同,故必然产生晶内偏析。16.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经回复退火可使其性能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7.非匀质形核时液体内部已有的固态质点即是非均匀形核的晶核。 18.目前工业生产中一切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都是旨在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 19、铁素体是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很好。 20、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都有12个滑移系,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塑性也相同。 21、珠光体是铁与碳的化合物,所以强度、硬度比铁素体高而塑性比铁素体差。 22、金属结晶时,晶粒大小与过冷度有很大的关系。过冷度大,晶粒越细。 23、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时,结晶出的固相成分总是和剩余液相不同,但结晶后固溶体成分是均匀的。 24、面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74,体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68,因此碳在γ-Fe(面心立方)中的溶解度比在α-Fe(体心立方)的小。 25、实际金属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但同一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为一个恒定值,它与冷却速度无关。 26、金属的临界分切应力是由金属本身决定的,与外力无关。 27、一根曲折的位错线不可能是纯位错。 28、适当的再结晶退火,可以获得细小的均匀的晶粒,因此可以利用再结晶退火使得铸锭的组织细化。 29、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再结晶以上温度加热时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30、临界变形程度是指金属在临界分切应力下发生变形的程度。 31、无限固溶体一定是置换固溶体。 32、金属在冷变形后可形成带状组织。 33、金属铅在室温下进行塑性成型属于冷加工,金属钨在1000℃下进行塑性变形属于热加工。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

查看文本 习题 一、名词解释 金属键; 结构起伏; 固溶体; 枝晶偏析; 奥氏体; 加工硬化; 离异共晶; 成分过冷; 热加工; 反应扩散 二、画图 1在简单立方晶胞中绘出()、(210)晶面及[、[210]晶向。 2结合Fe-Fe3C相图,分别画出纯铁经930℃和800℃渗碳后,试棒的成分-距离曲线示意图。 3如下图所示,将一锲形铜片置于间距恒定的两轧辊间轧制。试画出轧制后铜片经再结晶后晶粒大小沿片长方向变化的示意图。 4画出简单立方晶体中(100)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与(001)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交割前后的示意图。 5画图说明成分过冷的形成。 三、Fe-Fe3C相图分析 1用组织组成物填写相图。 2指出在ECF和PSK水平线上发生何种反应并写出反应式。 3计算相图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可能的最大含量。 四、简答题 1已知某铁碳合金,其组成相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铁素体占82%,试求该合金的含碳量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2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三者的滑移线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解释?。 3设原子为刚球,在原子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试计算g-Fe转变为a-Fe时的体积膨胀率;如果测得910℃时g-Fe和a-Fe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3633nm和0.2892nm,试计算g-Fe转变为a-Fe的真实膨胀率。 4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有何异同? 5可否说扩散定律实际上只有一个?为什么? 五、论述题 τC 结合右图所示的τC(晶体强度)—ρ位错密度 关系曲线,分析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及其机制。 晶须 冷塑变 六、拓展题 1 画出一个刃型位错环及其与柏士矢量的关系。 2用金相方法如何鉴别滑移和孪生变形? 3 固态相变为何易于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4 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225)晶面上的原子排列图。 综合题一:材料的结构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和材料科学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碳原子易进入a-铁,还是b-铁,如何解释? 7 研究晶体缺陷有何意义? 8 点缺陷主要有几种?为何说点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 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1.举例说明各种结合键的特点。 ⑴金属键:电子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金属受力变形时不会破坏金属键,良好的延展性,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⑵离子键:大多数盐类、碱类和金属氧化物主要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以离子为结合单元,无方向性,无饱和性,正负离子静电引力强,熔点和硬度均较高。常温时良好的绝缘性,高温熔融状态时,呈现离子导电性。 ⑶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共用电子对,配位数比较小,结合牢固,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导电能力差。 ⑷范德瓦耳斯力: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结合较弱。 ⑸氢键:极性分子键,存在于HF,H2O,NF3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尔斯力之间。 2.在立方晶体系的晶胞图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1 0 2)、(1 1 -2)、(-2 1 -3),[1 1 0],[1 1 -1],[1 -2 0]和[-3 2 1]。

(213) (112) (102) [111] [110] [120] [321] 3. 写出六方晶系的{1 1 -20},{1 0 -1 2}晶面族和<2 -1 -1 0>,<-1 0 1 1>晶向族中各等价晶面及等价晶向的具体指数。 {1120}的等价晶面:(1120)(2110)(1210)(1120)(2110)(1210) {1012}的等价晶面: (1012)(1102)(0112)(1012)(1102)(0112)(1012)(1102)(0112)(1012)(1102)(0112) 2110<>的等价晶向:[2110][1210][1120][2110][1210][1120] 1011<>的等价晶向: [1011][1101][0111][0111][1101][1011][1011][1101][0111][0111][1101][1011] 4立方点阵的某一晶面(hkl )的面间距为M /,其中M 为一正整数,为 晶格常数。该晶面的面法线与a ,b ,c 轴的夹角分别为119.0、43.3和60.9度。请据此确定晶面指数。 h:k:l=cos α:cos β:cos γ l k h d a 2 22hk l ++= 5. Cu 具有FCC 结构,其密度为8.9g/cm 3,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6,求铜的原子半径。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再结晶:指经冷变形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 粒的过程。 2、交滑移:在晶体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3、冷拉: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聚合物,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其屈服点 强度和节约材料为目的。(《笔记》聚合物拉伸时出现的细颈伸展过程。) 4、位错: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书》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者若 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5、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 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书》溶质原子与位错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趋于聚集在位错周围,以减小畸变,降低体系的能量,使体系更加稳定。) 6、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或晶体中穿过单位截面面积的位错线数目。 7、二次再结晶:晶粒的不均匀长大就好像在再结晶后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中又重新发生了再结晶。 8、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要的最小分切应力。(《书》晶体开始滑移时,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9、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 化。(《书》随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 10、热加工:金属铸造、热扎、锻造、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工艺的总称。(《书》使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发生加 工变形的工艺。) 11、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反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总积累。(《书》揭 示位错本质并描述位错行为的矢量。)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12、多滑移:晶体的滑移在两组或者更多的滑移面(系)上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 13、堆垛层错:晶体结构层正常的周期性重复堆垛顺序在某二层间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的沿该层间平面(称为 层错面)两侧附近原子的错排的一种面缺陷。 14、位错的应变能:位错的存在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高,此增量称为位错的应变能。 15、回复:发生形变的金属或合金在室温或不太高的温度下退火时,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几乎没有变化,然而性能 却有程度不同的改变,使之趋近于范性形变之前的数值的现象。(《书》指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尚未发生光学显微组织变化前(即再结晶前)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过程。) 16、全位错:指伯氏矢量为晶体点阵的单位平移矢量的位错。 17、弗兰克尔空位:当晶体中的原子由于热涨落而从格点跳到间隙位置时,即产生一个空位和与其邻近的一个间 隙原子,这样的一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就称为弗兰克尔缺陷。(《书》存在能量起伏的原子摆脱周围原子的约束而跳离平衡位置进入点阵的间隙中所形成的空位(原子尺度的空洞)。) 18、层错能:单位面积层错所增加的能量。(《书》产生单位面积层错所需要的能量。) 19、表面热蚀沟:金属长时间加热时,与表面相交处因张力平衡而形成的热蚀沟。(《书》金属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时, 晶界与金属表面相交处为了达到表面张力间的平衡,通过表面扩散产生的热蚀沟。) 20、动态再结晶: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二、填空题 1、两个平行的同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排斥力,而两个平行的异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吸引力。 2、小角度晶界能随位向差的增大而增大;大角度晶界能与位向差无关。 3、柏氏矢量是一个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该矢量的模称为位错强度。 4、金属的层错能越低,产生的扩展位错的宽度越宽,交滑移越难进行。 5、螺型位错的应力场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正应力分量,二是径向对称分布。 6、冷拉铜导线在用作架空导线时,应采用去应力退火,而用作电灯花导线时,则应采用再结晶退火。 7、为了保证零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热加工时应控制工艺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受到的最大拉应力的方向 一致,而与外加的切应力方向垂直。 8、位错的应变能与其柏氏矢量的模的平方成正比,故柏氏矢量越小的位错,其能量越低,在晶体中越稳定。 9、金属的层错能越高,产生的扩展位错的宽度越窄,交滑移越容易进行。

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三章 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 )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 )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 )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 )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 )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 )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 )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 )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 )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 )参见2-5题解答。1:1和2:1 (b )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 3-3 MgO 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 ,O2-半径为0.140nm ,计算MgO 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 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材料科学基础》经典习题及答案全解

材料科学与基础习题集和答案 第七章回复再结晶,还有相图的内容。 第一章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421,210,123晶面及[][][]346,112,021晶向。 2.在六方晶体中,绘出以下常见晶向[][][][][]0121,0211,0110,0112,0001 等。 3.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110},{111},{112}等所包括的等价晶面。 4.镁的原子堆积密度和所有hcp 金属一样,为0.74。试求镁单位晶胞的体积。已知Mg 的密度3 Mg/m 74.1=m g 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原子半径r=0.161nm 。 5.当CN=6时+Na 离子半径为0.097nm ,试问: 1) 当CN=4时,其半径为多少?2) 当CN=8时,其半径为多少? 6. 试问:在铜(fcc,a=0.361nm )的<100>方向及铁(bcc,a=0.286nm)的<100>方向,原子的线密度为多少? 7.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nm 1246.0=Ni r 。试确定在镍的 (100),(110)及(111)平面上12mm 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8. 石英()2SiO 的密度为2.653Mg/m 。试问: 1) 13 m 中有多少个硅原子(与氧原子)? 2) 当硅与氧的半径分别为0.038nm 与0.114nm 时,其堆积密度为多少(假设原子是球形的)? 9.在800℃时1010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可在固体内移 动,而在900℃时910个原子中则只有一个原子,试求其激活能(J/ 原子)。 10.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速冷却到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 )。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集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7507000.html,/jxtd/caike/这个网址有很多东西,例如教学录像,你可以上去看看,另 外左下角有个“释疑解惑”,应该很有用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习题 1.原子中的电子按照什么规律排列?什么是泡利不相容原理? 2.下述电子排列方式中,哪一个是惰性元素、卤族元素、碱族、碱土族元素及过渡金 属? (1) 1s2 2s2 2p6 3s2 3p6 3d7 4s2 (2) 1s2 2s2 2p6 3s2 3p6 (3) 1s2 2s2 2p5 (4) 1s2 2s2 2p6 3s2 (5) 1s2 2s2 2p6 3s2 3p6 3d2 4s2 (6) 1s2 2s2 2p6 3s2 3p6 4s1 3.稀土元素电子排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处于周期表的同一空格内? 4.简述一次键与二次键的差异。 5.描述氢键的本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氢键? 6.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7.应用式(1-2)~式(1-5)计算Mg2+O2-离子对的结合键能,以及每摩尔MgO晶体的结合键能。假设离子半径为;;n=7。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 NaF

(2) CaO 9.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 对性能的影响。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 间的关系。 11.归纳并比较原子结构、原子结合键、原子排列方式以及晶体的显微组织等四个结构 层次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习题

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习题 1.何谓单体、聚合物和链节?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写出以下高分子链节的结构式:①聚乙烯;②聚氯乙烯;③聚丙烯;④聚苯乙烯;⑤聚四氟乙烯。 2.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有何不同? 3.说明官能度与聚合物结构形态的关系。要由线型聚合物得到网状聚合物,单体必 须具有什么特征? 4.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对主链的柔顺性有什么影响? 5.在热塑性塑料中结晶度如何影响密度和强度,请解释之。 6.为什么聚乙烯容易结晶,而聚氯乙烯则难以结晶? 为什么在热塑性塑料中完全结 晶不大可能?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α-Fe、Mg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的原子直径为A,求Cu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3Cu的原子数。 7. 已知Al相对原子质量Ar(Al)=,原子半径γ=,求Al晶体的密度。 8 bcc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bcc转变为fcc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14. 在立方晶系中的一个晶胞内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15 在六方晶系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16.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内同时画出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17. 在1000℃,有W C为%的碳溶于fcc铁的固溶体,求100个单位晶胞中有多少个碳原子(已知:Ar(Fe)=,Ar(C)=) 18. r-Fe在略高于912℃时点阵常数a=,α-Fe在略低于912℃时a=,求:(1)上述温度时γ-Fe和α-Fe的原子半径R;(2)γ-Fe→α-Fe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3)设γ-Fe→α-Fe转变时原子半径不发生变化,求此转变时的体积变

【材料科学基础经典习题及答案】考试试题

2020届材料科学基础经典习题 (后附详细答案) 1.锌单晶体试样的截面积A=78.5 mmz,经拉伸试验测得有关数据如表6-1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6-1中每一种拉伸条件的数据求出临界分切应力τk,分析有无规律。 (2)求各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子,作出取向因子和屈服应力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子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表6-1 锌单晶体拉伸试验测得的数据 2.低碳钢的屈服点与晶粒直径d的关系如表6-2中的数据所示,d 与,,是否符合霍尔配奇公式?试用最小二乘法求出霍尔—配奇公式中的常数。 表6-2 低碳钢屈服极限与晶粒直径

3.拉伸铜单晶体时,若拉力轴的方向为[001],σ=106Pa 。求(111) 面上柏氏矢量b=][1012a 的螺型位错线上所受的力(aCu =0.36nm)。 4.给出位错运动的点阵阻力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式。说明为什么晶体滑移通常发生在原子最密排的晶面和晶向。 5.对于面心立方晶体来说,一般要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才能进行滑移。这种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及此结论适用的条件。 6.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三者滑移线的形貌各有何特征? 7.已知纯铜的{111}[101]滑移系的临界切应力r c 为1 MPa ,问;(1) 要 使(111)面上产生[101)方向的滑移,则在[001]方向上应施加多大的应力? (2) 要使(111)面上产生[110]方向的滑移呢?

7.证明体心立方金属产生孪生变形时,孪晶面沿孪生方向的切应变为0.707。 8.试比较晶体滑移和孪生变形的异同点。 9.用金相分析如何区分“滑移带”、“机械孪晶”、“退火孪晶”。 10.试用位错理论解释低碳钢的屈服。举例说明吕德斯带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止办法。 11.纤维组织及织构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不同?对金属的性能 有什么影响? 12.简要分析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固熔强化及弥散强化在本质上有何异同。 13.钨丝中气泡密度(单位面积的气泡个数)由100个/cm2增至400个/cm2时,拉伸强度可以提高1倍左右,这是因为气泡可以阻碍位错运动。试分析气泡阻碍位错运动的机制和确定切应力的增值?r。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晶面及晶向。 2.在六方晶体中,绘出以下常见晶向 等。 3.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110},{111},{112}等所包括的 等价晶面。 4.镁的原子堆积密度和所有hcp金属一样,为。试求镁单位晶胞的 体积。已知Mg的密度,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半径r=。 5.当CN=6时离子半径为,试问: 1)当CN=4时,其半径为多少? 2)当CN=8时,其半径为多少? 6.试问:在铜(fcc,a=)的<100>方向及铁(bcc,a=的<100>方向,原 子的线密度为多少? 7.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试确定在镍的 (100),(110)及(111)平面上1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8.石英的密度为。试问: 1)1中有多少个硅原子(与氧原子)? 2)当硅与氧的半径分别为与时,其堆积密度为多少(假设原子是 球形的)?

9.在800℃时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可在固体内移 动,而在900℃时个原子中则只有一个原子,试求其激活能(J/原 子)。 10.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速冷却到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 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 11.设图1-18所示的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 若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如果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其柏氏矢量b∥AB。 1)有人认为“此位错环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面上产生的滑移台 阶应为4个b,试问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并画出位错运动出晶体后, 滑移方向及滑移量。 12.设图1-19所示立方晶体中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 晶体中有一条位错线段在滑移面上并平行AB,段与滑移面垂直。位错的柏氏矢量b与平行而与垂直。试问: 1)欲使段位错在ABCD滑移面上运动而不动,应对晶体施加 怎样的应力? 2)在上述应力作用下位错线如何运动?晶体外形如何变化? 13.设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为滑移面,位错滑移后的滑移矢量为 。 1)在晶胞中画出柏氏矢量b的方向并计算出其大小。 2)在晶胞中画出引起该滑移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位错线方 向,并写出此二位错线的晶向指数。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集(新)

第一部分:习题集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 一、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空间点阵、晶格、晶胞、配位数、致密度、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组元、合金、相、固溶体、中间相、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 二、填空题 1、材料的键合方式有四类,分别是(),(),(),()。 2、金属原子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且与原子核引力(),因此这些电子极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 3、我们把原子在物质内部呈()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物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分别是(),(),()。 4、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分别为(),()和()。 5、体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6、面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7、密排六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常见金

属有()。 8、合金的相结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和()。 9、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子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为()和(),按照固溶度分为()和(),按照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相对分布分为()和()。 10、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11、金属化合物(中间相)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 12、金属化合物(中间相)的性能特点是:熔点()、硬度()、脆性(),因此在合金中不作为()相,而是少量存在起到第二相()作用。 13、CuZn、Cu5Zn8、Cu3Sn的电子浓度分别为(),(),()。 14、如果用M表示金属,用X表示非金属,间隙相的分子式可以写成如下四种形式,分别是(),(),(),()。 15、Fe3C的铁、碳原子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数为(),它是()的主要强化相。 三、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23)、 (0)、(421)等晶面和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 。 A. 高分子材料; B. 功能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2、在下列结合键中,不属于一次键的是: A. 离子键; B. 金属键; C. 氢键; D. 共价键。 3、材料的许多性能均与结合键有关,如大多数金属均具有较高的密度是由于: A. 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 B. 金属键具有方向性; C.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 D.A 和C 。 3、下述晶面指数中,不属于同一晶面族的是: A. (110); B. (101); C. (011- );D. (100)。 4、 面心立方晶体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目为: A. 2; B. 4; C. 6; D. 14。 5、 体心立方结构晶体的配位数是: A. 8; B.12; C. 4; D. 16。 6、面心立方结构晶体的原子密排面是: A. {111}; B. {110}; C. (100); D. [111]。 7、立方晶体中(110)和(211)面同属于 晶带 A. [110]; B. [100]; C. [211]; D. [--111]。 6、体心立方结构中原子的最密排晶向族是: A. <100>; B. [111]; C. <111>; D. (111)。 6、如果某一晶体中若干晶面属于某一晶带,则: A. 这些晶面必定是同族晶面; B. 这些晶面必定相互平行; C. 这些晶面上原子排列相同; D. 这些晶面之间的交线相互平行。 7、金属的典型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它们的晶胞中原子数分别为:A. 4, 2, 6; B. 6, 2, 4; C. 4, 4, 6; D. 2, 4, 6 7、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A. 肖脱基缺陷; B. 弗兰克缺陷; C. 线缺陷; D. 面缺陷 7、两平行螺旋位错,当柏氏矢量同向时,其相互作用力: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一道题1分) 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 1.高分子材料中的C-H化学键属于。 (A)氢键(B)离子键(C)共价键 2.属于物理键的是。 (A)共价键(B)范德华力(C)氢键 3.化学键中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是。 (A)共价键(B)离子键(C)金属键 第2章固体结构 4.面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A)100% (B)68% (C)74% 5.体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B 。 (A)100% (B)68% (C)74% 6.密排六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A)100% (B)68% (C)74% 7.以下不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是。 (A)铜(B)锰(C)铁 8.面心立方晶体的孪晶面是。 (A){112} (B){110} (C){111} 9.fcc、bcc、hcp三种单晶材料中,形变时各向异性行为最显著的 是。 (A)fcc (B)bcc (C)hcp 10.在纯铜基体中添加微细氧化铝颗粒不属于一下哪种强化方式?

(A)复合强化(B)弥散强化(C)固溶强化 11.与过渡金属最容易形成间隙化合物的元素是。(A)氮(B)碳(C)硼 12.以下属于正常价化合物的是。 (A)Mg2Pb (B)Cu5Sn (C)Fe3C 第3章晶体缺陷 13.刃型位错的滑移方向与位错线之间的几何关系? (A)垂直(B)平行(C)交叉 14.能进行攀移的位错必然是。 (A)刃型位错(B)螺型位错(C)混合位错 15.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 为。 (A)肖特基缺陷(B)弗仑克尔缺陷(C)线缺陷 16.原子迁移到间隙中形成空位-间隙对的点缺陷称为 (A)肖脱基缺陷(B)Frank缺陷(C)堆垛层错 17.以下材料中既存在晶界、又存在相界的是 (A)孪晶铜(B)中碳钢(C)亚共晶铝硅合金18.大角度晶界具有____________个自由度。 (A)3 (B)4 (C)5 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9.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变 化。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材料科学基础典型习题助解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及典型习题助解 前言 一结晶学基础 1.1为什么研究晶体结构要使用任意坐标系? 晶体是构成晶体的物质基元在三维空间重复排列而形成的固态聚集体。在研究某种晶体时,通常把那种晶体的布拉菲晶胞作为晶体的结构基元。用数学方法研究晶体时,需要在晶体中建立坐标系以确定晶体中某指定晶胞的空间方位。 通常,以布拉菲晶胞的某个结点的空间位置来表征该晶胞的空间位置。 确定某个晶胞的一个结点作为坐标原点,以过坐标原点的三条不共面棱边作为三条坐标轴的基矢建立的坐标系,能够保证每一个晶胞的相同结点的坐标值都为整数。这一点很重要,它能保证我们对晶体模型进行数学研究时有一个相对简捷的过程和结果。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在微米尺度上是有序的,即所谓长程有序。这是我们用晶体模型研究材料结构的前提。 自然界中的物质结构千变万化,用正交等长度坐标系很难甚至不能对晶态结构进行有效的描述和研究,根据每一种晶体结构建立相应的坐标系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我们研究和运用任意坐标系的意义所在。 三维空间可用三轴坐标系描述。三条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各不相同,每两条坐标轴之间的夹角也不相同的坐标系称为任意三轴坐标系。当三条坐标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任意两条坐标之间的夹角都等于90o时,就得到我们常用的三等轴正交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 当用任意坐标系描述空间某点位置时,应该过该点作三条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使这三条直线所确定的三个平面与三条坐标轴所确定的三个平面结合构成一个平行六面体。这个平行六面体的三条共点不共面的棱边长除以相应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后就是被描述点的坐标。 更便捷的做法是:要确定某点A在任意坐标系O-xyz中的的z坐标,就通过A点作一条平行于O-xy面的直线,使其与z轴相交,交点处的z值就是A点的z坐标;x、y坐标类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被描述点的各个坐标轴向长度与相应坐标值的区别。每个坐标轴向长度除以相应的单位长度后才是该轴向的坐标值。譬如:在一个x轴单位长度为1?;y轴单位长度为2?;z轴单位长度为3?的任意坐标系O-xyz中,A(1,1,1)的三个轴向长度分别是1?;2?;3?。 1.2 用Bravais点阵群理论描述晶体结构有何特点? 空间对称性和周期性是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 法国晶体学家Bravais于1850年用数学方法(群论)推导出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空间点阵只有14种,分属于7 大晶系。Bravais点阵群理论有些抽象,一般的材料类教科书上都只给出结论,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 从概念上理解Bravais点阵群理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Bravais点阵是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空间点阵。即一种点阵结构通过点对称、面对称、滑移反映等对称操作中的一种或几种操作后点阵结构能完全重合。譬如简单三斜点阵没有对称轴和对称面,但有对称点(晶胞中心);而底心单斜点阵具有1个2度(180°)旋转对称轴和1个对称面。 2 Bravais点阵用点阵基元即Bravais晶胞来表示。Bravais晶胞的选取原则有三条:一是能充分反映空间点阵的对称性;二是晶棱夹角α、β、γ尽可能取直角;三是晶胞体积尽可能取小。其中第三条要以第一条为前提,要能充分反映晶胞的空间对称性,否则所有Bravais晶胞都成了平行六面体了。 3 一种晶体结构可能具有多种Bravais晶胞取法,譬如面心立方点阵的基元可以取面心立方晶胞,也可以取菱方晶胞,还可以取体心正方晶胞。但面心立方的空间对称性表现更充分,因此通常都采用面心立方晶胞作点阵基元。 4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点阵基元的选取还要以晶体材料的理化特性为依据。譬如某种晶体的点阵基元既可取面心立方,也可取体心正方,而又存在各向异性的理化参数时,取体心正方为点阵基元可能更便于研究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的联系。 说到这儿,可能有同学觉得理论性不强,有点实用主义。其实,所有理论都是用于解释现实存在的。如果理论不能解释现实存在,就必须进行修正甚至抛弃。这一点对于已习惯于纯理论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