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诵读法。

二、讲解法。

三、讲析法。

一、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给足学生思考预习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

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我在教授《劝学》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比如大部分学生翻译时都把“其曲中规”译为“这曲线中的圆规”,关键是没能结合上

下文去理解文意,同时不明白“中”在此处的含义,“中”是“符合”之意,试想,没有学生课前的理解,老师就不会发现学生的问题,讲课时可能此处一带而过,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这里“中”是

“符合”之意,相比之下,学生不如自己做过的印象深刻。老师呢

在学生都明白的地方大讲特讲,反复分析强调,学情把握不准,效

率就上不来。

又如在上《项脊轩志》时,我设置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处理学生自学时碰到的难点、盲点。这里强调的还是自主探究的方法,学生

先预习、老师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如“使不上漏”一句,很多学生没能准确翻译“上”字,这里的“上”字是一个词类活用

现象,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老师在上课时就避免了通篇讲解

翻译、学生记笔记不知重点、或者记满了笔记,可真正掌握的却极

少的现象。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从而达到了高效。

一段时间后,学生明确了文言文的重点,就可采用分组的方式,如分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几大块,让学生去课文

中找,然后在课堂上呈现预习成果,老师则进行点拨式的讲解,大

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课后的归纳总结,也可

采用此种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时间去自主解决问题,然后老师提问,或者学生质疑,共同解决难题。这样就改以往那种老师讲、学

生听记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强化语法知识,总结文言特殊现象

针对文言文中的大量文言特殊现象,需要反复强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如要弄懂“倒装句”、“名词做状语”等,前提是明确现代

汉语的语法现象。试想学生分不清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弄

不清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如何弄得懂“宾语前置句”、“定语

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要解决这一问题,仅靠一堂课的语法知

识讲解是不够的,关键是经常回顾,反复强化,举三反一,让学生

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

比如名词用作“状语”还是用做“动词”,就需要通过语法知识来判断,以苏轼《赤壁赋》中的“东望武昌”和“顺流而东也”为例,前一“东”字是“方位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向东”。后一“东”字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向东进军”。很多学生

弄不明白二者的区别,其实,运用我们的语法知识来判断,就知道

前一“东”字是放在动词“望”之前,起修饰作用的,是状语。而

后一“东”字则需要结合整个句子补充翻译为动词。二者的区别就

在于是否放在动词之前。

此外,也可借助语法知识,通过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如文言虚词“以”,在“则修文德以来

之”(《季氏将伐颛臾》)与“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一样。运用语法知识比较这两个“以”字,前者是处于两个动词之间,是连词,表目的,译为“用来”,而后者

则是处于两个名词之间,是介词,译为“按照”。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与“君臣固守以窥周

室”(《过秦论》),则很快明确两个“以”字意义用法都一样。我

们要教给学生最适用的解题方法,让他们高效地考试。

这种方法也可用到理解文言虚词“之”时,如“择师而教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句读之不知”(《师说》)“蚓无爪牙之

利”(《劝学》)、“吾欲之南海”(《为学》),用语法知识比较分

析这些例子中的“之”字,分析它在句中与前后词类的配置关系,

就可以初步了解“之”字的大致规律。

就语法而言,粤语中有许多的倒装句,如:“唔怪得”(怪不得)、“不紧要”(不要紧)、“人客”(客人)、“食多点”(多吃点)等都

与现代汉语语法顺序不一样。但是对于同学们头痛的文言倒装句的

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更应发挥语

文的人文性,另辟蹊径,巧用方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缩

短学生与文言文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达到高效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应依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钱梦龙说过:“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我认为:教师应满怀希望,怀着大无畏的勇

气和信心,朝着这个“死角”进军,用心教学,把握学情,钻研教法,让老师不再觉得文言文难教,学生不再觉得文言文枯燥难懂,

课堂变得真正高效。必要时需要另辟蹊径,换个角度,你会发现文

言文教学原来风景这边独好。

1、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富于变化。

2、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我组织学生

在课堂上进行诵背比赛,分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等,极大调动学生诵背的积极性,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熟练朗读或背诵。

3、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

学习《岳阳楼记》时,我让学生将本文与范仲淹的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联系起来,畅谈自己对范仲淹的理解和认识。学

习《捕蛇者说》时,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柳宗元,听到蒋氏的悲惨

遭遇,你会产生哪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认识到“磨难造就

人才”,“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意识到要居安思危,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学到更多的文言知识,感受古人的智慧,使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师生共同创

造一个高效课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