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无锡一中简单机械单元练习

无锡市无锡一中简单机械单元练习
无锡市无锡一中简单机械单元练习

无锡市无锡一中简单机械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

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

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

2.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重物G1

=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

B.G2=280N

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

D.G2=200N

3.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货物移动距离为20m B.工人的拉力为400N

C.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

D.工人拉力的功率为360W

3.610J

4.如图人们用木棒撬石块,在C点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F1或F2或F3,这三个力的大小关()

A .123F F F ==

B .123F F F >>

C .123F F F <<

D .无 法 判断

5.如图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使重为G 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拉力F 不变,F 的力臂变大

B .拉力F 变大,F 的力臂变小

C .重力G 不变,G 的力臂变小

D .重力G 变小,G 的力臂变大

6.如图甲,轻质杠杆AOB 可以绕支点O 转动,A 、B 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 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 :OB =5:2;乙的重力为50N ,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 .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 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

B .甲的密度为2×103kg/m 3

C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

D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

7.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m 1、m 2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O 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已知l 1>l 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O 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 ,则

A.扁担仍能水平平衡

B.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C.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2-m1)

2

1 l

l l-

D.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2-m1)

2l

l l

-

8.关于定滑轮、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而动滑轮实质是不等臂杠杆

C.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

D.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只能省一半力

9.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A、F B、F 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F A:F B:F c=3:2:1 B.F A:F B:F c=1:2

:3

C.F A:F B:F c=6:3:2 D.F A:F B:F c=2:3:6

10.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A,要求滑轮的个数要用完(未画出),实验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在1~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的重为1500N

B.动滑轮的重为400N

C.物体A从静止开始上升1s后,拉力的功率为500W

D.若将物体A换成重为900N的物体B,则在匀速提升物体B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为75%

11.如图所示,用一根自重可忽略不计的撬棒撬石块,若撬棒C点受到石块的压力是1800N,且AB=1.8m,BD=0.6m,CD=0.4m,则要撬动该石块所用的最小的力应不小于

A.600N B.400N C.150N D.200N

12.如图所示的是工人在平台上通过滑轮组向上拉起重物G的情景.已知重物G所受的重力为700 N,当他沿水平方向用400 N的力拉重物G时,重物G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滑轮组的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00 N

B.若工人拉动绳子的速度为0.5 m/s,则4 s后,绳子的拉力所做的功为1 400 J

C.当工人用等大的力使绳子以不同速度匀速运动,且绳端运动相同的距离时,工人所做的功大小不同

D.若将重物G换为质量更大的物体,则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工人将更省力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点处挂一个重为60N的物体,物体G的底面积为200cm2,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

OB∶AB=2∶1。则F= ___N,它是________杠杆。当把物体G浸入水中,竖直向上的力

F=60N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G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_______Pa。

14.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15.图中所示是自行车上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从图中可知脚踏板与________组成了一个________轮轴,飞轮与________组成了一个________轮轴.

16.如图6,长为3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平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在板上站两个小孩.已知20千克的甲小孩位于板的中点,30千克的乙小孩位于板的左端.现两个小孩均以0.1米/秒的速度同时向右慢慢移动,_____ s时间后平板开始转动;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 W.(g=10N/kg)

17.如图是用高枝剪修剪树枝的情景,仔细观察高枝剪头部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发现高枝剪头部有_____和滑轮组两类简单机械.当园林工用30 N的力向下拉绳时,因拉绳而使图中A处受到的作用力大约增加____N.

18.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杠杆A端挂一重为60牛的物体甲,在B端施加一个与水平成300角的力F,已知OA∶AB=1∶2。为使杠杆水平平衡,作用在B端的力F 的大小为_________N.

19.如图所示,物体G重60 N,挂在匀质杠杆的一端,要使杠杆平衡可以在A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的_____ N的力;也可以在B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的_____ N的力.

20.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使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___________N;在拉起的过程中,拉力方向始终与拉杆垂直,则拉力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三、实验题

2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验次数123

G446

钩码重/N

h0.10.10.1

钩码上升的高度/m

F 1.8 1.6 1.8

绳端拉力/N

s0.30.4

绳端移动距离/m

.

机械效率η74.1%625%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2)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3)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4)用同一个滑轮组装置提升重物,所提物体越重,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______。如果杠杆左端向下倾斜,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杠杆平衡后,在A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再在B点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23.小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中,每只钩码重0.5N.

(1)小明将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若他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应将该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杠杆左端第4格处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拉力的力臂L________,并计算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

(3)当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从30o逆时针旋转到竖直向上方向过程中,若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填“逐渐变小”、“不变”或“逐渐变大”). 24.小明用右图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除了长木板和木块(如图所示)外,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_____.

(2)小明先后用两木块做实验探究重力对机械效率的影响,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①小明第二次实验所用时间为3s,拉力的功率是_____W.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关系的结论?如能,写出结论,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_____(能/不能).结论或理由:_____.

25.如图甲所示是某一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小名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悦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表格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

斜程度

物块重

G/N

斜面高

度h/m

拉力

F/N

斜面长

度s/m

机械效

率η

1较缓100.2 5.5136.4%

2较陡100.47.0157.1%

3最陡100.68.5170.6%

(1)实验时,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____________运动.

(2)通过比较表格中“物块重”和“____________”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3)表格实验数据验证了__________(填“小名”或“小悦”)的猜想,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_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4)第一次实验中,物块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5)请你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下列关于斜面的物理问题.图乙中斜面1的长度小于斜面2的长度,木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后沿着斜面下滑,该过程中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______(填“做功”或“不做功).木块到达斜面1、2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若斜面光滑,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6.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物体的重力G/N 提升的高度

h/m

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

120.110.366.7% 230.1 1.40.371.4% 340.1 1.80.374.1% 420.1 1.5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

中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

________。在第1次实验中,当拉着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F的功率为

________W。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

判断依据: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前后两次的滑轮组是同一个滑轮组,则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变,则机械效率不变;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物体提升的速度增大,若两次提升高度相同,则后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小于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根据W

P t

=可知,功率变大。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2.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知,a 、b 、c 、d 在同一根绳上,拉力相同;e 、f 在同一根绳上,拉力相同;G 1由两根绳子承担

12b G G F +=动

则b 处绳子的拉力为

1100N+20N

60N 22

b G G F +=

==动 故A 错误; C .e 处绳子的拉力为

2260N 20N 140N e b F F G =+=?+=动

故C 正确;

BD .G 2由两根绳子加上f 承担,则

22b f G G F F +=+动 2f b F F G =+动

24460N 240N b G F ==?=

故B 、D 错误。 故选C 。

3.B

解析:B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绳子托着动滑轮,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那么货物的速度是0.3m/s ,经100s 货物移动距离为

0.3m/s 100s 30m s vt ==?=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A 错误; B .由题意可知,货物的重力

600kg 10N/kg 6000N G mg ==?=

其摩擦力

0.10.16000N 600N f G ==?=

由于货物匀速前行,绳对货物的拉力

600N F f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可得到

600N 100%75%2s

F s

η?=

?=?拉

解得400N F =拉,工人的拉力为400N ,B 正确;

C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绳对货物的拉力为600N ,则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4600N 30m 1.810J W Fs ==?=?有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1.810J ?,C 错误;

D .由于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工人的拉力为400N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

'400N 0.6m 240W P F v ==?=拉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240W ,D 错误。 故选B 。

4.B

解析:B 【详解】

以B 点为支点,在C 点用F 1或者F 2向下撬,从图中可以看出,F 1的力臂小于F 2的力臂,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1 > F 2;若以A 点为支点,相比以B 点为支点来说,动力臂变长,阻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3 < F 2,所以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123F F F >>;故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5.B

解析:B 【详解】

设杠杆长为l ,由力臂的定义可知,水平力F 的力臂

1

l lcos θ

木棒重力的力臂

2sin l l θ=

随着夹角逐渐增大,F 的力臂越来越小,木棒重力的力臂越来越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122Fl F l =得

12Fl Gl =

重力大小不变,因此水平力F 变大,故B 正确。 故选B 。

6.C

解析:C 【详解】 A .乙的边长

L 乙,

S 乙= L 乙2=(0.1m )2=0.01m 2,

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

F 乙=p 乙S 乙=3000Pa×0.01m 2=30N ,

故A 错误;

B .地面对乙的支持力和乙对地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地面对乙的支持力

F 乙支持= F 乙=30N ,

B 端受到的拉力

F B =

G 乙-F 乙支持=50N-30N=20N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 甲OA =F B OB ,

G 甲=

B 2

=20N 5

OB F OA ??=8N , 甲的密度

ρ甲=-638N ==10N/kg 100010m

m G V gV ??甲甲甲甲=0.8×103kg/m 3 故B 错误; C .因为

ρ甲<ρ水,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F 浮甲=

G 甲=8N ,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甲=33

8N 110kg/m 10N/kg

F g ρ=??浮甲水=8×10-4m 3,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面上升的高度

Δh =-43

-42

810m =20010m V S ??排容=0.04m ,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

Δp=ρg Δh =1×103kg/m 3×10N/kg×0.04m=400Pa ,

故C 正确;

D .原来容器中水的深度

h =32

6000cm =200cm V S 水

容=30cm=0.3m ,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的深度

h 1= h +Δh =0.3m+0.04m=0.34m ,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1=ρgh 1=1×103kg/m 3×10N/kg×0.34m=3400Pa ,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 p 1S 容=3400Pa×200×10-4m 2=68N ,

7.D

解析:D

【详解】

AB.原来平衡时,m1gl1=m2gl2,

由图知,l1>l2,所以m1<m2,

设移动相同的距离?l,则左边:m1g(l1?△l)=m1gl1?m1g△l,

右边:m2g(l2?△l)=m2gl2?m2g△l,

因为m1<m2,所以m1△lg<m2△lg,

则m1(l1?△l)g>m2(l2?△l)g,则杠杆的左端向下倾斜,故AB错误;CD.因为m1(l1?△l)g>m2(l2?△l)g,故往右边加入货物后杠杆平衡,即:m1(l1?△l)g=(m2+m)(l2?△l) g,

且m1gl1=m2gl2,

得m=(m2?m1)

2l

l l

,故C错误,D正确.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关键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以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详解】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B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说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故C正确。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上最多可以有3段绳子,也可以说拉

力是物体重力的1

3

,故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B

【分析】

根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判断力的大小.

【详解】

根据每段绳子承担的力的情况,分析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A、F B、F c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设每段绳子承担F 的力,F C 承担3段绳子的拉力,F C =3F ;F B 承担2段绳子的拉力;F B =2F ;F A 承担一段绳子的拉力,F A =F .

故F A :F B :F C =F :2F :3F =1:2:3,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动滑轮的使用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10.D

解析:D 【详解】

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A ,要求滑轮的个数要用完,则承担物重和动滑轮重的绳子段数为3,如图所示:

A .已知在1s ~2s 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由甲图可知,在1~2s 内拉力

500N F =,由W Gh G

W nFh nF

η=

==有用总可得物体A 的重是 33500N 80%1200N A G F η=?=??=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1

F G G n

=+物动()得动滑轮的重是

33500N 1200N 300N A G F G =-=?-=动

故B 错误;

C .由甲图知,1s 后的拉力F =500N ,由乙图可知1s 后物体的速度1m/s v 物=,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331m/s 3m/s v v 绳物==?=

所以拉力F 的功率

500N 3m/s 1500W P Fv 绳==?=

故C 错误;

D .若将重物A 的重力减小为900N ,由于滑轮组不变,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00N

100%75%900N 300N

W Gh G W G G G G h η=

===?=+++有用总动动 故D 正确。 故选D 。

11.D

解析:D 【解析】

若以D 点为支点,则作用在A 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下,此时DA 为动力臂,DC 为阻力臂,如下左图所示,若以B 点为支点,则作用在A 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上,此时BA 为动力臂,BC 为阻力臂,如下右图所示.

由左图可得:12F DA F DC ?=? 211800N 0.4600N 1.2F DC m

F DA m

??=== 由右图可得:32F BA F BC ?=?

231800N 0.2200N 1.8F BC m

F BA m

??=

== F 3

12.A

解析:A 【解析】

A 、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组进行受力分析,1

2

F G G =+物动(), 滑轮组的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 动=2F -G 物=2×400N -700N=100N ,故A 正确; B 、绳子移动的距离,s =vt =0.5m/s×4s=2m,

绳子的拉力所做的功:W =Fs =400N×2m=800J,故B 错误;

C 、工人所做的功,等于绳子的拉力与绳子移动距离的乘积,与绳子的不同速度无关,大小

W =Fs ,工人所做的功相同,故C 错误;

D 、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组进行受力分析,1

2

F G G =+物动(),当重物G 换为质量更大的物体时,F 将变大,更费力,故D 错误. 故选A .

二、填空题

13.费力 1×103 【详解】

[1][2]因为OB ∶AB=2∶1,所以 OB ∶OA=OB ∶(OB+AB)=2∶(2+1)=2∶3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即

因为F>G ,所以此杠杆为费力

解析:费力 1×103 【详解】

[1][2]因为OB ∶AB =2∶1,所以

OB ∶OA =O B ∶(OB +AB )=2∶(2+1)=2∶3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 OB G OA ??

60N 3

90N 2

G OA F OB ??=

== 因为F >G ,所以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3]当浸入水中平衡时,拉力为60N ,此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 OB G F OA ='??浮

60N 2

-60N-20N 3

F OB F

G OA ?='?==浮

又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3333

20N ==210m 1.010kg /m 10N /kg

F V g ρ=

???浮排水 浸入水中深度为

-33-42

210m ==0.1m 20010m V h S ?=?排

故,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333=1.010kg /m 10N /kg 0.1m=1.010Pa p gh ρ=????水

14.100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解析:100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60%G G G η=+物

物动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150N

=

-=

-150N=100N 60%

G G G η

动物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15.齿轮盘 省力 后车轮 费力

【解析】由图知:脚踏板的半径要大于齿轮盘的半径,因此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轮轴,脚踏板是轮,齿轮盘是轴,组成了一个省力轮轴; 飞轮和后车轮组成轮轴,飞轮是轴,后车轮

解析: 齿轮盘 省力 后车轮 费力

【解析】由图知:脚踏板的半径要大于齿轮盘的半径,因此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轮轴,脚踏板是轮,齿轮盘是轴,组成了一个省力轮轴;

飞轮和后车轮组成轮轴,飞轮是轴,后车轮是轮,组成了一个费力轮轴。 故答案为:

齿轮盘;省力;后车轮;费力。

【点睛】首先分清两部分哪个是轮、哪个是轴,再判断力是作用在轮上、还是作用在轴上来进行解答。此题考查了常见的机械:轮轴.如果需要判断轮轴是省力还是费力,只需判断出力是作用在哪一部分:若力作用在轮上,则是省力轮轴;若作用在轴上,则是费力轮轴。

16.15 【解析】

G 乙l1=G 甲l2,∴m 乙( ?vt)cos30°=m 甲Vtcos30°,即m 乙( ?vt)=m 甲vt ,可得30kg×(1.5m ?0.1m/s×t)=20kg×0.1m/s×

解析:15 【解析】 G 乙l 1=G 甲l 2,∴m 乙(

2l ?vt)co s30°=m 甲Vtcos30°,即m 乙(2l ?vt)32=m 甲vt 32

,可得30kg×(1.5m?0.1m/s×t)=20kg×0.1m/s×t ,所以t =9s.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P =

G h W t t 乙= =m gh 30kg 10N /kg 0.1m /s 9s 129s

t ????乙==15W. 点睛:已知平板长和平板与地面夹角,以及小孩的速度和质量可画出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时间,根据乙小孩移动距离可求升高的高度,还知道时间,从而求出功率.

17.杠杆 60 【解析】

由图剪刀剪树枝符合杠杆的定义;

拉动A 处动滑轮,下端有定滑轮,拉绳子自由端时有三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所以A 处受到的作用力 故答案为杠杆;90. 【点睛】本题考查了

解析:杠杆 60 【解析】

由图剪刀剪树枝符合杠杆的定义;

拉动A 处动滑轮,下端有定滑轮,拉绳子自由端时有三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所以A 处受到的作用力3330=90A F F N N ==? 故答案为杠杆;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杠杆和滑轮组的认识和理解,关键是正确分析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18.40N

【解析】在B 端施加一个与水平成300角的力F ,则动力臂为OB 的一半,O 为支点,F 为动力,物体的重力为阻力,12OB 为动力臂,OA 为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2OB=G×OA ,为使杠杆

解析:40N

【解析】在B 端施加一个与水平成300

角的力F ,则动力臂为OB 的一半,O 为支点,F 为动力,物体的重力为阻力,OB 为动力臂,OA 为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 ×OB =

G ×OA ,为使杠杆水平平衡,作用在B 端的力:

.故答案为:40.

19.竖直向下 80 竖直向上 80

【解析】

试题分析:杠杆中动力与阻力是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重物G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则作用在A点的力会使杠杆作顺时针转动,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B点的力应竖直

解析:竖直向下 80 竖直向上 80

【解析】

试题分析:杠杆中动力与阻力是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重物G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则作用在A点的力会使杠杆作顺时针转动,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B点的力应竖直向上.力臂可以通过杠杆上的格子来表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算出作用在A点、B点的力的大小.

考点:杠杆平衡条件应用

20.省力 70 变小

【详解】

[1]竖直向上的力F为动力,箱体的重力为阻力,支点在轮子中心,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2]当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时,

由题

解析:省力 70 变小

【详解】

[1]竖直向上的力F为动力,箱体的重力为阻力,支点在轮子中心,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2]当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时,

由题意知道,L1 =3L2,又因为F1L1 =F2L2 ,所以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2 111

210N=70N 33

GL

F G

L

===?

[3]在拉起的过程中,拉力方向始终与拉杆垂直,动力臂L1大小不变,在提升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拉力F将变小。

三、实验题

21.乙 越低 83.3% 越高 【详解】

(1)[1]实验2中,20.4m s =,20.1m h =,所以

2220.4m =40.1m

s n h =

= 所以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2)[2]实验1中,10.3m s =,10.1m h =,所以

1110.3m =30.1m

s n h =

= 所以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由表中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即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3]由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可知,绳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4倍,第三次实验使用同样的装置,则第3次实验绳端移动距离

440.1m=0.4m s h ==?

机械效率

6N 0.1m =100%83.3%1.8N 0.4m

W Gh W Fs η?=

=

?≈?有用总

(4)[4]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用同一个滑轮组装置提升重物,所提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2.水平 测量力臂 右 4 右 【分析】

(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大小,需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平衡时将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 【详解】

(1)[1][2][3]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杠杆左端向下倾斜,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

(2)[4]若每个钩码重G ,每个小格长L ,在A 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3G ×4L =nG ×3L

解得

n =4

在B 点挂4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5]将A 、B 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 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杠杆左侧

3G ×5L =15GL

支点右侧

4G ×4L =16G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