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

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3、核心能力:是为落实公司战略和施展专业能力,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关键的共同知识和技能。核心能力根据管理层级的不同和专业层级的不同有所差异。体现在各细项能力所需掌握的深度及必要性。淮海的核心能力分为三大类:经营能力、领导能力、个人素质。核心能力的培养指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培养。

六、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

(一)、人才培养的责任人

1、淮海商学院管理学院定位

淮海商学院管理学院是集团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统筹机构,是人才培养的研发中心和人才评价管理中心。负责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核心能力培养规划,组织编写集团核心能力通用性培训教材,并为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培养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2、事业部各职能部门定位

职能部门是各项专业能力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定期诊断员工的能力水平,确定专业能力标准,建立本部门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组织资源有计划地实施。

3、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都是其下属的能力培养责任人,在任何管理岗位均需承担两项工作后方能晋升到高一级管理岗位,一是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安排参加授课,二是培养合格的现岗位接班人或为集团输出关键岗位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职责分工

1、新员工培养职责分工

2、核心能力培养职责分工

3、专业能力培养职责分工

七、后续管理

(一)、受训者的任务

1、了解各项人才培养制度,按规定参加公司为其安排的培训;

2、遵守培训纪律,训后提交满意度调查表、培训心得,参加考试等;

3、将所学与同事分享,并努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培训考核结果应用

1、按要求参加新员工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转正;

2、在职培训合格者,方具备上一级储备选拔和专业等级资格申报的条件;

3、储备培养不合格者,见习不能转正。经过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综合评估,可申请参加下一届储备培养。

第二章:储备干部培养管理方案

一、目的

1、遵循公司的用人观,建设一支认同淮海文化、诚信敬业、积极务实、勇于承担,并且能够塑造优秀团队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而有效地支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激发员工内在发展动力,帮助员工获得职业发展和晋升;

3、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明确储备干部培养、历练、挂职、轮岗各环节的责任与流程。

二、定义

储备干部是公司根据发展战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储备的管理人才,其来源包括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适用于经营层与管理层储备干部,包括生产、营销、技术、研发体系的储备高、中、基层管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其他储备职位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可参照执行。

四、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公司强调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职位胜任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淮海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

2、提前储备原则

根据人力资源规划提前进行人才储备,以保障公司关键职位人才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在公司高速发展阶段,公司给予内部人才的成长周期较短。因此,越要提前进行储备,以便集中资源对其进行储备培养与关注,加速其成长。

3、能力与业绩并重

业绩着眼的是当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能力着眼的是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两者结合进行考察,引导员工既关注当前业绩又注重能力提升。

4、客观、公平、公正

强调程序公平,追求结果的客观公正.

五、储备干部管理

(一)管理流程

1、调研:集团人资中心于每年1月份,依据集团发展战略,制定人资发展规划,通过人才盘点,制定《年度人才培养计划》;

2、计划:由集团人资中心依据《年度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储备干部培养计划》和招聘计划,同时对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3、申报:各部门依据《储备干部培养计划》和部门实际需求,提交《部门储备干部培养计划》,明确储备干部人选;

4、审核:集团人资中心负责对部门提报的储备干部培养计划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筛选。最终形成《集团年度储备干部培养计划》。

5、培养:淮海商学院管理学院依据《集团年度储备干部培养计划》,对不同发展方向和专业的储备干部进行分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6、验收:培养周期结束后,由人资中心会同商学院和各部门,对储备干部进行验收考核,达标者进入晋级流程,不达标者继续培养或退出储备计划。

(二)储备干部管理职责分工

储备干部管理由人资中心、集团人资部、商学院管理学院、各事业部人资部及用人部门共同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1、人资中心职责

⑴批准和推进公司人才梯队规划与建设;

⑵负责储备干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审定;

⑶参加储备高管的选拔,讨论并确定储备高管人选。

2、集团人资部

⑴制定、规范公司储备干部管理制度、流程;

⑵负责协调指导集团及各事业部储备干部管理,督促储备干部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⑶参加储备中、基层干部管的选拔,讨论并确定储备人选;

⑷负责储备干部队伍的整体规划制定;

⑸负责制定储备干部的储备规划和储备选拔;

3、淮海商学院管理学院

⑴制定储备干部培养计划,搭建人才梯队建设平台;

⑵负责储备干部培训体系的搭建和优化;

⑶制定储备干部的培训规划并指导实施;

⑷负责储备干部培训过程的考核评估工作;

4、事业部人资部

⑴负责本事业部的储备干部管理工作;

⑵负责向集团人资中心提供所需信息。

⑶负责规范本事业部储备干部管理;

⑷负责组织和推进本事业部的人才梯队建设;

⑸主导本事业部的规划、选拔、培养以及相关执行工作。

5、用人部门

⑴配合人资部门、商学院,科学、客观、合理的选拔、评估所辖范围的人员;

⑵负责本部门储备干部的业务提升和培养,包括配合商学院拟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培养方案、跟踪和评估培养效果等。

六、储备资格取消

发生以下情况将取消储备干部资格:

1、在储备培养期间,所有考核中首次不合格,学员可以申请一次补考。若补考仍不合格计为一次不合格,两次不合格者取消储备资格;

2、定期对获得储备资格一年以上但未晋升上岗的人员进行评估,若评估中绩效与能力不符合储备干部要求者,将取消储备资格;

3、在储备期间,若严重违反公司相关制度与规定,由所属人力资源部以书面方式报人资中心,审核后取消其储备资格。

第三章:储备中、高管

“辅导与历炼”计划实施方案

一、说明

储备中、高管“辅导与历炼”计划,是指储备人员与直属领导依据储备人员岗位和能力特点,共同制订挑战性工作任务、规划阶段性工作方案、明确完成时间,

并由直属领导在实施中给予辅导,帮助储备人员拓展工作的长度与宽度,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短板的一项计划。

二、目的

通过“辅导与历炼”计划,充分发挥直属领导对于下属的培养功能,帮助下属和直属领导达成创造业绩和完善能力的多赢目的。

三、职能分工

四、适用时间

储备干部培养期内。

五、方式及内容

由储备人员与直属领导共同协商制定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订立阶段性工作方案,并明确完成时间和任务目标,直属领导在任务实施期间给予精心辅导帮助。

重点包括:结合现有工作岗位,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和业绩、变革及创新等具体工作任务模块上制定计划。

六、实施步骤

七、考核及要求

考核以月度为单位,依据阶段实施总结报告和培训综合表现评分。

1、实施总结报告:储备人员撰写月度实施总结报告(见附件2),报直属领导评价后,由上级人资部培训科收集并提交至上一级领导评分。

2、培训表现评分:由培训组织部门依据该计划执行进度、落实效果及储备与辅导人员态度、主动性、积极性进行评分。

3、各阶段平均分作为辅导与历炼的综合分数。

附件1:

储备中、高管“辅导与历炼”计划

附件2:

储备高管“辅导与历炼”总结报告

第四章:储备干部挂职

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目的

1、加强公司储备干部培养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挂职方式使储备干部获得储备岗位的工作经验,帮助其快速成长为符合储备岗位要求的人才;

2、为公司各关键岗位培养合格的继任人,形成企业人才梯队,保证人才队伍的连续性,对公司战略实现和业务增长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二、定义

1、挂职培养是指由储备干部担任其储备岗位的挂职岗位,委以具体的工作职权,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与提升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

2、挂职形式分为两种:脱离原岗位的挂职、原岗位兼职的挂职。

⑴脱离原岗位的挂职:是指不再从事原岗位的工作,完全承担挂职岗位的工作;

⑵原岗位兼职的挂职:是指既要从事原岗位的工作,又要承担挂职岗位的工作;

3、本文中出现的“挂职需求”特指某岗位要安排挂职人员前来进行挂职锻炼的需求;

4、本文中出现的“挂职供给”特指拟派出进行挂职锻炼的储备干部。

三、挂职的对象

具备较大培养和发展潜质,上一个考核周期绩效突出,符合淮海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储备中高层干部。储备干部包含储备培养过程中及储备培养结束的人员。

四、职责分工

(一)、人资中心、集团人资部

1、负责挂职培养体系、制度搭建;

2、负责定期组织调查集团及下属单位的挂职需求(数量和职位),同时组织调查各部门的挂职供给;

3、负责整体协调集团及下属单位的挂职需求;

4、负责制定不同岗位的挂职额度;

5、负责收集各单位的挂职供给,并向全集团发布挂职供给;

6、如各单位提出的挂职需求无法满足时,负责组织挂职岗位的外招;

7、负责挂职人员的培养过程跟踪、相关流程及手续办理;

8、负责公司整体挂职工作的统筹与跟进。

(二)各事业部、分公司

1、明确本单位的挂职需求(数量和职位);同时明确本单位挂职供给;

2、负责在全集团的挂职供给中寻找匹配的挂职人员,与意向人员及其所属单位沟通并达成一致;

3、负责对在本单位挂职的人员培养及日常管理。

五、挂职职位设置、原则、周期

(一)、挂职职位设置

(二)、挂职组织及职位的设定原则

1、挂职部门需较有代表性,组织气氛良好,具备标杆水准;

2、拟挂职岗位必须已有正职人员,且该正职人员已经在该岗位任职半年以

上,绩效优秀并有较强的人才培养意识;

3、拟挂职岗位只能设置一个挂职职位,接收一名挂职人员;

4、拟挂职单位与挂职人员在同一地区或者单位内的可考虑兼职挂职。

(三)、周期

六、挂职实施的相关规定

(一)、人事关系及任免

1、职位名称

统一用“挂职”+副职“储备职位的职位名称”来命名,如储备制造部长,可以“挂职制造部长(副)”职位名称来挂职,不视为晋升。

2、挂职人员编制

挂职期间,挂职人员的人事关系仍归属派出组织,但不占派出单位的编制,也不占接收单位的编制。

3、挂职期间异动

在挂职期间,若涉及到挂职人员的人事任免需由派出单位及接收单位双方共同确定,如晋升则挂职自动终止;

在挂职期间,若挂职人员离职,与挂职组织交接好工作后,仍需回原派出组织办理离职手续。

(二)职位新增、流程开发

1、所有挂职职位(含“挂职储备干部”职位)均为新增职位,由集团人资部统一申请并设置;

2、集团人资部负责在OA系统中增设《挂职申请》流程。

(三)薪酬与福利

1、挂职人员的薪酬、薪酬发放地、社保缴费基数、社保缴交地保持不变,福利待遇按挂职后职务的标准享受,仍由派出组织发放,不再在挂职地另外享受福利待遇;

2、前往接收组织报到及在挂职期间因工作需要产生的差旅费用按照公司标准,由接收组织负责报销;

(四)考核与奖金

1、对于“脱离原岗位的挂职”的考核:

⑴考核结果呈现形式、考核周期、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与挂职前岗位保持一致,考核内容按挂职岗位进行,考核的组织工作由派出单位进行;

⑵考核人:接收单位中挂职岗位的正职人员。

2、对于“原岗位兼职的挂职”的考核:

⑴考核结果呈现形式、考核周期、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与挂职前岗位保持一致,考核内容将综合挂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的考核指标,考核的组织工作由派出单位进行;

⑵考核人:挂职前岗位的直接上级和挂职岗位的正职人员共同评定。

七、挂职的实施流程

(一)、明确挂职需求与规划

1、每年年初,集团人资部向各单位人资部发出挂职需求与挂职供给的调查,各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包括人员数量、人才素质、营业额、发展规划等)确定本年度多少岗位需要有挂职人员,并根据工作安排及储备人员的个人情况确定拟派出挂职锻炼的储备人员;

2、集团人资部接到各单位挂职需求后,综合考虑公司的人才规划,对需求量进行统一协调,并与各单位达成一致。

(二)、调配挂职人员

1、集团人资部收集各单位的挂职供给;并发给各单位进行挑选;

2、各单位根据挂职供给名单选择适合的人才,双方沟通达成一致;

3、对于挂职需求,如挂职供给名单中的人员无法满足,挂职需求部门需提交详细说明至相应层级的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本部组织对挂职岗位的招聘。

(三)、挂职流程审批

储备高管(部长以上)的挂职安排由人资中心负责人签批,其他储备干部的挂职安排由事业部人资部提报,集团人资部审批。

(四)挂职交接

各部门需确保拟挂职人员离任后相关工作的正常运行,选用合适的接任者,并督促双方做好交接工作。

(五)挂职过程的跟踪

1、挂职职位的现任正职干部作为挂职人员的挂职培养责任人,须按照挂职培养的要求,分配挂职人员实质性工作,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并给予相应指导,帮助挂职人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快速了解并掌握挂职岗位的管理技巧及方法,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2、挂职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所在组织的制度和规定,服从挂职培养责任人的安排;

3、各级人资部门应指定专人适时跟踪挂职过程,包括:

⑴向挂职培养责任人了解工作情况,如由于工作态度不佳而出现严重渎职情况,提前结束挂职培养并取消储备资格;

⑵督促挂职人员半年提交挂职工作心得,并提交至派出前后组织负责人及跟进的人资部门;

⑶与挂职人员保持定期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困难等。

4、跟进部门及职责说明

不同的挂职职位将由不同层级人力资源部负责跟进

集团人资部:负责挂职高管(部级以上)具体事务跟进;

事业部人资部:负责本部门中基层挂职人员具体事务跟进。

5、挂职结束后人员安排

⑴约定的挂职期结束后,接收单位须对挂职人员在挂职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做出评价;

⑵对于挂职培养合格人员,如有合适岗位则可晋升并办理相关手续;如暂无合适岗位,挂职人员回派出单位报到,公司保证挂职人员与挂职前有相同的职务与薪酬待遇;

⑶在人员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经过挂职且培养合格的人员。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

中等职业教育化学工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门化方向 1、专业名称:化学工艺(专业代码:060100) 2、专门化方向: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化学工艺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化工设备保养与维护等职业岗位群工作,具有较好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具有良好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获取一定信息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 (6)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7)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8)具有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 (1)行业通用能力: ①化学、化工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②识读图样能力:能够绘制一般化工工艺流程图,识读化工设备图、车间平立面布置图; ③化工设备故障判断能力:能使用化工常用维修工具、判断化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④化工单元操作能力:能进行流体输送、蒸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和生产数据,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工艺计算;能对一般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⑤化学分析与检验能力:能进行部分化工生产中间控制分析,能根据分析报告调整相应的生产操作; ⑥化工生产DCS操作能力:能进行DCS操作控制,能使用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检测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控制等); ⑦HSEQ知识应用能力:能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化工环保、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和检修; ⑧车间管理能力:能协助车间班组进行生产管理; 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能将化工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应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和检修。 (2)职业特定能力: ①基本有机化工方向:掌握典型基本有机化学品甲醇、甲醛、乙醛、乙酸等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方法;能正确理解基本有机化工生产工艺规程,并规范操作;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生产故障。 ②无机化工方向:掌握典型无机化学品合成氨、硫酸、硝酸、纯碱和烧碱等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方法;能正确理解无机化工生产工艺规程,并规范操作;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生产故障。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表 1.课程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美术绘画(142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文化艺术行业,培养从事中国画,油画绘制等工作,具备绘画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六、知识能力与素养结构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爱国、为民、崇德、尚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术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确立社会主义的文艺观和审美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 4、具有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品质。 5、掌握必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美术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基础理论,具有初步的艺术审美和美术鉴赏能力。 2、掌握运用素描的方式表现形体的造型技能。 3、掌握运用色彩规律表现形体的造型技能。 4、掌握运用速写方法快速捕捉及表现形体的技能。 5、初步掌握透视原理。 6、掌握基本的人体结构与解剖知识及运动形成规律。 7、掌握基本的构图原理,具有初步的构图创作能力。 8、掌握美术设计基础知识,具有装饰绘画的绘画能力。 9、掌握中国画书法的流派特点。 10、具备收集选取艺术素材的能力。 11、具备1 或2 个工种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具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中国画 1、掌握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和观察方法。 2、具备白描形式的写生与描绘能力。

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7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 原则意见 校教字〔2010〕236号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特制定《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成都区域的经济发展,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应用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2、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3、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知识的宽厚性、专业知识的前沿性。 4、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5、因材施教,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三、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旨在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②掌握……(理论、知识、技能)的,③具备……(能力、素养)的,④能在……(部门),从事……(工作)的⑤人才定位(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分解。 3、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四年。 专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三年(五年一贯制除外)。 4、专业主要课程 支撑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指导设置专业主要课程。 5、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前须修满的学分,包括总学分与选修学分的毕业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本科为160-190分,专科为120-143分。其中,选修课程的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20%。 6、教学计划表 四、课程设置具体要求 1、学分计算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以下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学前教育 汽车制造与检修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应用 化工机械与设备 建筑施工与预算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能力。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 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 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 4、法制观念 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 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

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 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 1不断前进发展。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 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

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关于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关于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基础性统一和专业方向特色多样性相结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拓展“产学合作”的深、广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双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基本办学模式,本着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的。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请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3、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例).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41105)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修订日期: **-*-* XXX学校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在建筑行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担任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具备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b.具备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c.具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d.具备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e.具备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 3.专业技能目标 a.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b.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c.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d.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2020最新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由于对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涵不甚了解,所学专业不适合学生志趣取向等因素,致使很多学生易于产生怠惰心理。基于以上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才能克服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多元智慧,使学习变得生动,技能得到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

业,致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抓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 (一)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 1、贴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要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区域经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 2、引进行业指导。各基层企业既是学生就业的主体,又集中了许多专家型的技术能手,比学校更为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讨论稿) 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2、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多渠道搭建自主研学平台,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基本原则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KPI及KSF设计方案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KPI及KSF设计方案 (仅供评估专家参考) 一、使用说明 1、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主要业绩指标(或主要表现指标)。 2、KSF (Key Success Factor)即关键成功因素(或关键影响因素)。 3、“果—因—效”逻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最后两列,即“建议重点考察内容”和“数据库相应编号”是主要业绩指标(“果”);第二、三两列即“关键评估要素”和“说明”是关键影响因素(“因”);第一列即“主要评估指标”是“效”。但三者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要把分别涉及理念、组织、机制、队伍、过程管理、资源配置、监督评价等多方面的信息连结起来加以考察、判断,才真正符合“果—因—效”逻辑。 4、评估专家要进一步熟悉高职教育的理论,理解新评估方案的内涵,掌握采集平台的使用,结合工作实践与经验,用好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以探究被评学校取得主要业绩的原因。 5、以本方案为参考,评估专家提出各自负责主要评估指标部分的KPI—KSF 设计方案,真正抓住“主要”和“关键”,以体现不同学校的环境差异、个性差异、目标差异。 二、设计思路 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和教高[2008] 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所展示的与主要评估指标相关的数据结果(显性或隐性)为依据;以数据转换(自然数据、平均数据、纵横比较、数据群分析)为手段,以“果→因→效”为逻辑,最终确定主要表现指标(KPI)和关键影响因素(KSF),从而对各主要评估指标作出价值判断。 三、七个主要评估指标的KPI与KSF设计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 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 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 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 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 (一)学期 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 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 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 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适当加大专业课学时,采取“磨”、“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三)公共基础课 1、德育课各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周学时2 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周学时2 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周学时2 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周学时2 2、《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两学期,周学时分别为4、2。每学期安排一周实训,实训内容应保证学生通过省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考前训练。 3、《语文》周学时2,共开设两学期,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终)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关于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我校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服务地方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需求为导向,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特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全面发展。各专业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教育,重视综合基础知识传授,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强化通识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各专业要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拓宽通识课程的覆盖面;逐步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选专业、选课程、选时间提供多种形式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坚持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各专业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务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 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发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云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仿照树型结构提出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广博通识知识、宽厚学科基础知识、精深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实质上就是综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本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健康发展的宗旨,按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又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二是从整体优化的全局出发,从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入手,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理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使德育与智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学习有机融合,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四是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设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因材施教,创造富有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1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 实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筑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国际交流知识、体育军事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改变以往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品德与法律、形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确定教学编制的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经研究决定制订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数字化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通用、适用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 论证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加入: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经过论证,认为: 主要问题:1.格式 2.无专家签名 一、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书) “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能力、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与事故的处理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施工能力等等。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书) 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企业、行业、建筑专业协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经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现场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建筑展示楼工区式”模拟的建筑施工现场实训基地为依托,校外真实建筑施工现场为后盾,培养

学生具备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多元能力。新生入学进入建筑集团进行认知实习2周,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建筑集团、监理企业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学习4周。最后一学期安排到¥###集团等8个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锻炼,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 三、课程体系完整、清晰。(任务书) 经过校内外专家共同对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分析、改革当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程整合,同时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等岗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生成建筑工程施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与建筑施工过程岗位相适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建筑工程土石方、混凝土、砌筑等施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的课程体系。新型的课程体系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按照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形成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专项技能学习模块、综合技能形成模块。 第一模块为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仿真情景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环境。

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学院各单位: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精神,在总结学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经验和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特对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体现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吸纳高职教育最新改革成果,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条件保障等要素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

2.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3.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4.体现“双证书”制度要求,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5.对第二课堂性质的素质拓展教育实施课程化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6.鼓励根据专业特点大胆改革创新,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包含十一个部分,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见附件一。 三、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一)学时、学分 三年总学时(不含公共选修课和素质拓展教育学时)控制在2700-2900学时范围内,周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4-26学时范围内。 课堂教学原则上每18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原则上每1周计26学时1学分。 (二)公共必修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资料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加入: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经过论证,认为: 主要问题:1.格式 2.无专家签名 一、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书) “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 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用建筑材料质量 检测能力、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能力、建筑工 程质量的检验与事故的处理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施工能力等等。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定 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书) 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 企业、行业、建筑专业协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通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现场施工与管理、工 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建筑展示楼工区式”模拟的建筑施工 现场实训基地为依托,校外真实建筑施工现场为后盾,培养学生具备施工 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多元能力。新生入学进入建筑集团进行认知实习2周,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建筑集团、监理企业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学习4周。最后一学期安排到¥###集团等8个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锻炼,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 三、课程体系完整、清晰。(任务书)

通过校内外专家共同对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分析、改革目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 程整合,同时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等岗 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生成建筑工程施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与建 筑施工过程岗位相适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建筑工程 施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建筑工程土石方、混凝土、砌筑等施工实践能力为 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的课 程体系。新型的课程体系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按照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 形成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专项技能学习模块、综 合技能形成模块。 第一模块为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仿真情景的基 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环境。 第二模块为专项技能学习模块: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形成的规律, 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分为不同项目,构成不同的学习领域,形成连续的逐 步提升的项目阶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 第三模块为综合技能形成模块:学生进入建筑企业,进行真实的工作 实践,积累经验形成真实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及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体系设计能体现培养目标,便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专业核心 课程、主要课程是否能得到保证,课程、学时、学分设置具有科学性,符 合教育规律。 四、实践环节。 学校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江苏省高水示范型实训基 地,创设仿真的实训环境,基地建设具有先进性、配套齐全、符合环境保 护要求,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场所。基地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