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一、矿物学知识

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

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

(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

(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

(1)橄榄石:结构式:(Mg,Fe)[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口油脂

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石和月岩

的主要矿物成分。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

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肉红色或浅红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90度,相对密度2.57.

黑云颜色为黑色、深褐色,有时带浅红、浅绿或其它色调,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黑色则呈半

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3.02-3.1。解理:解理极完全,条痕:白色略带浅绿色(6)石英:SiO2,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外观常呈无色、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变动于2.22~2.6

5之间。极不完全解理。条痕白色。

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

1、原理: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

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

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性。观察的样品必须磨制成厚度为0.

03mm的薄片,通过测定矿物的形态、解理、原色、多色性、以及其它光学常数(折射率、轴

性等)。其中下偏光观察矿物的颜色、解理、多色性、自形程度。正交偏光(上偏光)观察削光性、干涉色。

2、常见造岩矿物的镜下特征:

(1)石英: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有时有裂纹,折光率略高于树胶,突起糙面不显著,表面光滑。干涉色一级灰白,最高时可达一级淡黄,一轴晶,正光性。除此以外,常见波状消光现

象及气液体或其它矿物的包裹体。[结晶特点] 架状结构,高温变体β-石英为六方晶系,低温

变体α-石英为三方晶系,在常压下两者转变温度为573℃。[光学性质]

颜色:无色、灰褐到黑、紫、绿、粉红色等;薄片中无色透明。颜色同含有某些杂质有关。突起:折射率略高于树胶,低正突起。

斜长石:干涉色较低为一级灰,表面有脏脏的感觉,存在聚片双晶。

[结晶特点]通常为不规则粒状,但可呈较自形的斑晶或变晶,经常与钠长石构成条纹,成微斜条纹长石,钠长石条纹呈脉状、膜状、分枝状、辫状等等。微斜长石还可与钠长石构成环带。[光学性质]

颜色:浅蓝色、肤红色(天河石为绿色);薄片中无色透明。表面常呈混浊的浅红褐色。突起:低负突起,折射率随含AB量增多而略为增高。解理完全。干涉色:双折射率低,干涉色通常为Ⅰ级灰-灰白色。消光性质:斜消光,消光角很小。双晶:常发育似纺缍状的格子状双晶,有时有卡斯巴等简单双晶,少数情况下亦可无双晶。微斜长石的格子双晶见于(001)面上,这点与斜长石不同。微斜长石还可与石英或正长石形成文象结构。[产状及其他]微斜长石的产状与正长石相似,但微斜长石系低温产物,产于各种花岗质岩石及含碱性长石的深成岩中,也见于各种伟晶岩、细晶岩。在火山岩中微斜长石不发育;而在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中经常出现微斜长石;在碎屑沉积岩、砂岩、长石砂也可见到微斜长石。

(3)正长石:[化学组成]成分中以K为主,钠长石分子(Ab)可达20%,有时甚至可达50%。并常含少量F e3+、Ba和Ca以及微量的Ga、Rb。[光学性质]颜色:常成肤色,也有灰白色;薄片中无色,但常因表面风化而带混浊的灰色或肉红色。突起:低负突起,折射率随含Na量以及杂质量的增多而略有增高。解理完全。干涉色:双折射率低,干涉色通常为Ⅰ级灰—灰白。消光性质:斜消光,消光角很小。双晶:常发育卡斯巴双晶,有时见巴温诺、曼尼巴哈双晶,但不出现聚片双晶。[鉴定特征]

1) 与石英的区别是有解理和双晶,表面常混浊,负突起和二轴晶。

2) 与霞石的区别是有双晶,双折射率略高,二轴晶。

3) 与斜长石的区别是不具聚片双晶,次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

(4)方解石:[化学组成] 几乎是纯CaCO3,但可含有少量Mn、Fe、Mg及少量的Pb、Zn、Sr、Ba、Re、Co等。[结晶特点]不规则的等轴粒状,或具有菱形的晶体,或偏三角面体和菱面体的聚形、柱面与偏三角面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有时也呈鲕状、钟乳状、土状、球粒状、放射状集合体。在薄片中很少见到方

解石的自形晶,多成粒状产出。[光学性质]颜色:无色或白色,但因杂质可有灰、黄、浅红色、绿蓝色:如为深玫瑰红色系含Mn(5%±) ,浅绿色系含Fe、Mg(Fe13%±,Mg7%±),粉红色系含Co等等。薄片中无色。解理:极完全,通常成两组斜角相交的直线(切片垂直解理面时,交角为75°),因双晶滑动可有裂开面。延长符号:负延性。色散:很强。

[鉴定特征] 在薄片中,方解石无色透明,有菱形解理及显著的闪突起,高级白干涉色,一轴负晶等为重要特征,可与非碳酸盐矿物区别。

[产状及其他] 方解石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是沉积岩的重要矿物,亦广泛出现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中。在碳酸盐脉、热液矿脉、火山岩晶洞均有产出。在岩石的气孔中,方解石和沸石共生。

(5)白云母:[结晶特点]通常是假六方板状、不规则的叶片状或叶片状集合体。绢云母则呈细鳞片状集合体。[光学性质]颜色: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绿、浅红或浅红褐色;薄片中无色,较少呈浅绿、浅黄色。突起:低正突起,在⊥(001)切面上可见较清晰的闪突起。解理:{001}极完全。干涉色:在⊥(001)面上最高干涉色可达Ⅱ级顶部到Ⅲ级,十分鲜艳。消光性质:近平行消光,仅有2°~3°的消光角。双晶:依云母律呈现双晶,有时可见贯穿三连晶。

[鉴定特征]无色,片状,突起中等并具弱闪突起,平行消光,Ⅲ级干涉色等都很特征。滑石和叶腊石在光性上很象白云母,区别起来很困难,但滑石的光轴角更小,而叶腊石的光轴角则较大。

(6)黑云母:[化学组成] 成分很不固定,介于金云母和铁云母(羟铁云母)之间。成分中常有Ti、Ca、Mn、Na,并可混有少量V、Cr,Sr、Ba等。Li、Cs等。[结晶特点] 通常呈假六方板片状晶体或垂直(001)的叶片状,鳞片状,还常呈似长柱状,有时并且成弯曲状。黑云母中往往含有大量包裹物。[光学性质]

颜色:多色性,黑、绿、深褐、红褐色,退色时呈金黄色,薄片中为褐、黄褐色。黑云母的突出特征是多色性及吸收性极强:Ng=Nm>Np。Ng= Nm—红褐色,Np一浅黄、灰黄、褐、褐绿、绿色。黑云母的颜色与Fe3+、Fe2+、TiO2含量有关。解理:解理极完全,并有{010},{110}裂理。

干涉色:少铁种属最高干涉色为Ⅱ级,而铁云母可达Ⅳ级。但常因矿物本身的颜色很浓而使干涉色混浊。有时因褐帘石、锆石等放射性矿物包裹体呈现特征的球形多色晕。

消光性质通常平行消光,但往往由于受力变形叶片弯曲而呈现波状消光。

双晶:{001}云母律双晶。一般不很显著。[鉴定特征]黑云母的特征明显:黑褐色,多色性显著,吸收性强,片状,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正延性,与褐色普通角闪石的区别是角闪石斜消光。

[产状及其他]黑云母在三大岩类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尤其要片麻岩、云母片岩、千枚岩、中酸性岩浆岩以及云母煌斑岩等岩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7)普通辉石:[结晶特点]晶体呈短柱状,集合体通常为半自形至他形粒状,横断面常近于八边形。

[光学性质]颜色:多色性,绿黑至黑色;薄片中无色、浅褐色或浅黄色。富Fe和Ti的变种具弱多色性:Ng—浅绿、灰绿,Nm—浅黄、绿,Np—浅绿、浅黄、绿。解理:完全。具{100}、{010}裂理。

干涉色:Ⅰ级顶部到Ⅱ级,一般不超过Ⅱ级中部。

消光性质:横断面上对称消光;多数纵切面上斜消光,⊥(010)的纵切面平行消光。双晶:{100}简单双晶或聚片双晶,常见{001}聚片双晶。

[鉴定特征] 普通辉石与角闪石的区别是后者折射率较低,解理夹角不同(56°),具明显多色性,消光角较小,且为负光性。与透辉石的区别是:①透辉石的手标本颜色较普通辉石浅,普通辉石呈绿黑、黑色。②透辉石(100)及(010)较普通辉石发育,普通辉石(110)发育,故透辉石近四边形,普通辉石近八边形。③透辉石最大消光角经常在40°以下,普通辉石最大消光角35°一48°,经常在40°以上,含铁和钛较多的普通辉石消光角可达55°。④透辉石双折射率较高,一般正0.025以上;而普通辉石常很低,在0.025以下。与橄榄石的区别是具辉石式解理,干涉色较低,柱面上有解理,斜消光,而且光轴角亦较小。普通辉石的光轴角2V大于镁铁辉石和铁辉石,而小于次透辉石和低铁次透辉石;消光角大于铁辉石,均可据之相区别。

[产状及其他] 普通辉石为岩浆岩中最常见的辉石种属,主要见于基性岵及超基性岩中。如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辉石岩和橄榄岩中。在某些中性岩、酸性岩及正长岩中有时也有出现。在安山岩及粗面岩中常成为斑晶。也见于某些结晶片岩中。陨石中少见,月岩中则很常见。

(8)普通角闪石:[结晶特点] 晶体沿c轴呈长柱状、杆状、针状,或呈短柱状、纤维状、叶片状。有时可具环带构造,还可有锆石、褐帘石,磷灰石、榍石等矿物的包体。还可见有同镁铁闪石呈平行连生。[光学性质]颜色:多色性,墨绿一黑色:薄片中具绿色和褐色两种(前者含Fe2+高,后者含Fe3+高),有强的多色性和吸收性:Ng>Nm>Np。褐色种属:Ng一暗褐色、红褐,Nm一褐色,Np一浅褐。绿色种属:Ng一深绿、深蓝绿,Nm一绿、黄绿,Np一浅绿、浅黄绿。解理:{110}解理完全,有{001}裂理。

干涉色:最高干涉色为Ⅱ级底部。但常受矿物本身颜色的干扰而不易辨别。

消光性质:横切面对称消光,⊥(010)的纵切面为平行消光,其余的纵切面为斜消光,在(010)面上最大消光角通常小于27°。双晶:{100}简单或聚片双晶比较常见,横切面上双晶缝平行菱形的长对角线。

延长符号:沿晶体延长和解理方向为正延性。

在火山岩中的角闪石常具有磁铁,黑云母等构成的暗化边。成为鉴别该岩类的一个标志之一。

[鉴定特征] 长柱状,强多色性,横切面具角闪石式解理,纵仅见一个方向解理,斜消光,消光角一般小于25°,正延性,负光性,是其重要的鉴定特征。

普通角闪石和普通辉石在手标本上不易区分,在光性上却有显著不同。普通辉石具辉石式解理,横断面为八边形,无色或浅色,不显多色性,消光角Ng^c>30°;二轴正晶等均与之不同。电气石为一轴晶,反吸收性,

无解理、有裂理也可与之区别。黑云母则以极完全解理、近平行消光和较高的干涉色、很小角区别于普通角闪石。

[产状及其他] 普通角闪石分布极广,三大类岩石中都有产出,尤其在角闪岩,中酸性岩浆岩及其脉岩以及角闪斜长片麻岩一角闪片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中大量出现。是中性侵入特征矿物,也见于沉积碎屑矿物中。浅闪石主要产于白云质灰岩的接触带。在喷出岩中则多以斑晶或晶屑形式产出。

三、岩石学部分

岩石的分类:岩石总共分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低(小于45%),铁、镁质含量高,以不含石英为特征。

橄榄岩

辉石或单斜辉石。有时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铬铁矿。颜色呈深绿色,具粒状结构、反应边结构、包含结构、海绵陨铁结构。为全晶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辉长岩

中性岩

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有时含少量石英其含量低于5%。

安山岩(手标本呈灰﹑黑﹑红﹑紫﹑褐等色﹐蚀变后呈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其

构(半自形粒状镶嵌结构),其特征是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好,另外,条纹结构、文象结构和蠕虫结构也较常见。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有时出现斑杂构造。)

英安岩(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为主,特征是色浅:灰色或灰白色;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斑状结构或

成巨厚的火山岩系)

浮岩(一种多孔状的喷出岩。状似炉渣,颜色浅淡,多为白色、灰白色,质轻(比重0.3-0.4)可浮于水,玻璃质

细晶岩: 一种浅色花岗质脉岩。又称长英岩。以缺少暗色矿物和具细晶结构为特征。灰白色或浅黄色。主要由石英、微斜长石、钠质斜长石组成。偶尔含黑云母、角闪石、电气石等。脉体较小,大部分产于深成岩,或附近围岩的裂隙。可分为辉长细晶岩、闪长细晶岩、花岗细晶岩等。通常所说的细晶岩多指花岗细晶岩。黑曜岩(通常呈黑色,但是也可见棕色、灰色和少量的红色、蓝色甚至绿色。也有可能是全部单色、或有条纹、或有斑点。是一种致密块状或熔渣状的酸性玻璃质火山岩。二氧化硅含量在70%左右,含水量一般

泡构造。玻璃光泽,具贝壳状断口)。

缓慢结晶而成的,按矿物的组合可以分为:花岗伟晶岩、霞石正长伟晶岩和辉长伟晶岩)

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包括岩屑、晶屑、玻璃质屑、浆屑、火山块(直径大于100毫米)、火山砾(直径

大于2

岩屑(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玻屑(一种火山碎屑物质。粒径一般小于0.5毫米,有时达1~2毫米。为富含水分与其他挥发分的半凝固状态的炽热熔浆,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因挥发分骤然膨胀炸碎冷凝而成)。

晶屑(,常见晶屑是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黑云母。它是熔浆中早期结晶的斑晶或火山通道围岩中的矿物,当火山喷发时被炸碎而成。因各种矿物物理性质不同,炸碎的外形也各异。脆性无解理的石英,易碎成尖角状碎屑)。

火山角砾岩(主要由粒径为2~64毫米的火山角砾组成,也含有其他岩石的角砾及少量的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多数具明显的棱角,分选差,大小不等。填隙物是火山灰,火山尘,无明显层理或有不明显层理)。

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

熔结凝灰岩( 岩石比较致密,貌似熔岩,但具火山碎屑结构。含有岩屑、晶屑,塑变玻屑、浆屑等。塑性碎屑常被压扁拉长,绕过刚性碎屑呈平行排列,形成假流纹构造

(1)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研究地球发展、演变、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宝贵资料。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a,沉积物质的来源,b,原始物质的搬运沉积阶段c,沉积物的同生、成岩作用和沉

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陆源碎屑岩,包括碎屑岩类和泥质岩类。

碎屑岩的分类: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分为(1、砾岩,角砾岩,碎屑直径大于2mm. 2、砂岩,碎屑直径在2—0.0625mm之间碎屑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 3.粉砂岩类,碎屑直径0.625—0.0039mm)

砾岩

因此磨圆度极低,分选很差,形状各异,棱角分明。角砾岩比较粗糙,可以见到明显的砾石,如果胶结成岩石的砾石超过50%是圆形的为砾岩,超过50%为具有棱角或者次棱角的,则称为角砾岩)。

砂岩的结构分类:1)巨粒砂岩,砂粒直径2—1mm;2)粗粒砂岩,砂粒直径1—0.5mm;3)粒砂岩,砂粒直径0.5—0.25mm;4)中细粒砂岩,砂粒直径0.25—0.1mm;5)微粒砂岩,砂粒直径0.1——0.0625mm。

砂岩按矿物含量分为1)石英砂岩,碎屑物质中90%以上为石英碎屑,可有少数长石、岩屑等,重矿物很少,常为稳定的、磨圆的重矿物,化学成分上的特点SiO2含量高,可达95%—99%,胶结物质常为硅质,碎屑圆度及分选良好,石英颗粒表面光滑、干净,反映其改造作用充分、成熟度高。石英砂岩常具有波痕和各种交错层理、冲洗层理。2)长石砂岩,是一种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的砂岩(其中石英含量<75%,岩屑<10%,可含较多的云母和重矿物),它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的种类多为酸性斜长石和钾长石。一般为粗砂状结构,肉红色至灰色,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较大,由很好至极差。常含较多的杂基,胶结物多为碳酸盐质、硅质、铁质。常具有块状层理和各种交错层理); 3)岩屑砂岩,岩屑含量占25%以上

选性差,结构成熟度低,属密度流沉积。

占50%以粉砂岩标本的一种碎屑沉积岩。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较简单,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除粉砂以外其它由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组成。按粒度划分为粗粉砂岩(0.0625~0.0312mm)和细粉砂岩(0.0312~0.0039mm)。粉砂岩中常具有薄的水平层理,沉积物含水时易受液化产生变形层理及其它滑动构造。粉砂岩按粒度分为:粗粉砂岩(0.0625~0.0312mm)和细粉砂岩(0.0312~0.0039mm);按混入物成分分为:泥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等。

泥岩: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

石。

页岩:1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

可分为: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

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鮞粒:一种由核心和围绕核心的包壳组成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其核心可以是陆源碎屑、内碎屑或生物碎屑颗粒等。一般认为,包壳由化学沉淀形成的呈同心或放射状排列的微晶碳酸盐矿物组成(不排除微生物作用的可能)。鲕粒粒径绝大多数情况下小于2mm,光滑、均匀的纹层结构是鲕粒区分其他包覆颗粒比较准确的标准。

碳酸盐的内碎屑的分类:砾屑(颗粒直径)2mm);砂屑(颗粒直径2—0.062mm);粉粒(颗粒直径0.062—0.03mm);微屑(颗粒直径0.03—0.004mm);泥屑(颗粒直径<0.004mm)。

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2)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影响因素:温度、压力以及具有化学活动的流体。

接触变质作用: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

(高温)作用为主,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斑点板岩、角岩等;

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作用外,伴随有显著的交代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如矽卡岩等。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有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般为深色,有时为浅色,致密坚硬。角岩按主要矿物成分可分为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钙硅角岩、基性角岩、镁质角岩等。还可根据其中主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详细命名,如堇青石黑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等。

岩由于受温度影响,重结晶作用显著;又因受到强大定向压力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受岩浆活动影响,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也有很大变化。所以说,区域变质岩是在各种变质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代表性岩石有板岩、片岩、片麻岩。

板岩: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

余泥质结构。

片岩:片岩特征是有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

再是片麻岩。

变质相:1)绿片岩相(greenschist facies)又称绿色片岩相,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低温

(±方解石);泥质岩石为钠长石+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MnO>18%)+石英(原岩富铁时出现硬绿泥石);泥质石灰岩为方解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绿片岩相的温度下限为400℃左右,温度上限为510~530℃,压力在02~0 7吉帕之间。2)角闪岩相,此相岩石是在中温到高温(最高为500℃)

典型矿物。随著变质强度的增加,角闪岩相的特征性化学变化是绿帘石消失,斜长石中钙成分增加。当发生变化的时候,原岩中的水一般消失。角闪岩相岩石广泛分布在造山带中,这说明它们是在这些褶皱较深部位形成的。

变质岩的结构:花岗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板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变质级:变质级又称变质程度,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受到改造的程度。由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往往起主导作用,一般是温度愈高,原岩被改造愈强烈。因此,按温度的高低,可将变质作用分为四个等级:很低级、低级、中级和高级。变质程度不同,形成的矿物组合及岩石类型亦不同

注意:该资料覆盖面不全,情节和课本进行复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