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构造柱设置要求)

名词解释 (构造柱设置要求)
名词解释 (构造柱设置要求)

1. 混凝土:

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2. 水灰比:

水泥浆、砂浆、混凝土拌合料中,拌和用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3. 砖:

以黏土、页岩以及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型建筑砌块。

4. 现浇:

通过在现场组装模板,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5. 现浇砼:

在施工现场支模浇注的混凝土。

6. 现浇板:

在现场搭好模板,在模板上安装好钢筋,再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然后再拆除模板。

7. 钢筋砼:

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绑筋支模,也就是用铁丝将钢筋固定成想要的结构形状,然后用模板覆盖在钢筋骨架外面。最后将混凝土浇筑进去,经养护达到强度标准后拆模。

8. 模板:

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的模具,由面板和支撑系统、连接配件组成。模板按材料分为:钢模板,竹胶板,木模版,塑胶板。

9. 脚手架:

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

10. 烈度:

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

11. 冻深:

冻深是冬季时自地平面以下冻结的深度。

12. 回填:

将土重新填入(如沟渠或沿基础墙周围的空隙);亦指用任何材料重新填满(如坑道)。

13. 场地平整:

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14. 钎探:

将钢钎打入土层,根据一定进尺所需的击数探测土层情况或粗略估计土层的容许承载力的一种简易的探测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

15. 地基: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16. 基础:

直接与地基接触用于传递荷载的结构物的下部扩展部分。

17. 大放脚:

是指从基础墙断面上看单边或两边阶梯型的放出部分,根据每步放脚的高度是否相等,分为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

18. 筏板基础:(又名满堂基础和筏形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一般有板式(也叫无梁式)满堂基础、梁板式(也叫片筏式)满堂基础和箱形基础三种形式。

19. 条形基础:(类似于沟槽形状)

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20. 独立基础:(类似于地坑形状)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21. 带型基础:

带型基础从基础结构而言,凡墙下的长条形基础,或柱和柱间距离较近而连接起来的条形基础,都称为带形基础。

22. 杯形基础:

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23. 扩展基础: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础抗弯能力强,不受刚性角限制,称为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单独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

24.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用于低层。

25.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一般用于多层。

26. 框剪结构:

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一般用于高层。

27. 摊销系数:

摊销系数是将某种材料按一定次数折旧。

28. 开间:

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的定位轴线到另一面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29. 进深:

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壁到后墙壁之间的实际长度。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要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30. ±0.000:

室内一层地面标高。

31. 标高:

表示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的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

32. 沟槽:

槽底宽3米内,槽长大于3倍槽宽的。

33. 地坑:

底面积在20平米内,且底长边小于3倍短边的。34. 基层:

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当基层分为多层时,其最下面的一层称底基层。

35. 垫层:

指的是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

36. 工作面:

直接进行采掘或排土的场所。

37. 放坡:

为了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当挖方超过一定深度或填方超过一定高度时,其边沿应放出的足够的边坡。这就是放坡。

38. 放坡系数:

土壁边坡坡度以基高h与底宽b之比表示。

39. 梁:

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和剪力为主,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

40. 板:

主要用来承受垂直于板面的荷载,厚度远小于平面尺度的平面构件。

41. 柱: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用来支承上部结构并将荷载传至基础的竖向直杆。

42. 墙: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是建筑物竖直方向的主要构件,起分隔、围护和承重等作用,还有隔热、保温、隔声等功能。

43. 柱和桩的区别:

桩已看不见,埋入地下

柱还看得见,穿于楼层

44. 框架梁:

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45. 圈梁:

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46. 过梁:

放在门、窗、或预留洞口等等洞口上的一根横梁。

47. 连梁:

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48. 暗梁:

楼板上有墙需要梁来承重受力,或柱间需设拉结梁,但梁又不能突出板的下面影响空间使用要求,而在板上设加强钢筋起梁的作用,称暗梁。设暗梁处楼板应不少于150mm厚。

49. 梁支座:

梁支座就是梁两端或者中间的支撑,起支撑梁的作用。梁支座一般为:墙/柱/梁三种。

50. 板梁:

指由钢板组合而成的梁型结构构件。基本截面形状为工字形,上下横板叫翼板,中间立板叫腹板。有的板梁中间焊有若干加强筋。根据组合方式可以分为焊接板梁、高强螺栓板梁和异种钢板梁等。51. 板下梁:

1楼的上梁就是2楼的板下梁。

52. 有梁板:

由梁和板连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板,它包括梁板式肋形板和井字肋形板。工程量按梁、板体积总和计算。梁是板的支座,分单向板和双向板.

53. 无梁板:

无梁板是指板无梁、直接用柱头支撑,包括板和柱帽。其工程量按板和柱帽的体积之和计算。柱是板的支座,不设梁.

54. 预制板:

就是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因为是在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

55. 楼板:

楼板是分隔建筑竖向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一般由梁板组成。

56. 栏板:

是建筑物中起到围护作用的一种构件,供人在正常使用建筑物时防止坠落的防护措施,是一种板状护栏设施,封闭连续,一般用在阳台或屋面女儿墙部位,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栏板一般是用水泥、大理石等材料铺成,牢固性较高,方便站立。

57. 框架柱:

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受力构件。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58. 构造柱:

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

59. 柱帽:

当楼面荷载较大时,为提高板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抗冲切能力,在柱顶设置的用来增加柱对板支托面积的结构。

60. 主墙:

主墙是指砖墙,砌块墙厚在180mm以上(含)或超过100mm以上(含)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他非承重的间壁墙都视为非主墙。

61. 剪力墙:

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

62. 女儿墙:

指的是建筑物屋顶外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

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

63. 山墙:

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

64. 钢筋: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条或钢丝的总称。

65. 配筋:

建筑中房屋等的钢筋配制情况。

66. 箍筋: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构件(梁或者柱)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67. 贯通筋:(又名通长筋)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68. 纵筋:

又叫纵向钢筋。纵筋一般指长度方向的主要受力钢筋,如柱子的竖向钢筋。梁的沿梁长度方向的钢筋、板的长方向钢筋、桩的竖向钢筋。墙一般用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来表示。

69. 弯矩筋:

向上弯起的弯矩是正弯矩,反之,向下弯起的弯矩就是负弯矩。

70. 负筋:(又名负弯矩筋)

梁或板的构造钢筋,为抵抗负弯矩而设置的钢筋就叫负弯矩筋,一般来说,常碰到的负弯矩筋有两种,一种是楼板与梁交接的地方,另一种就是梁的支座处。

71. 拉筋:

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的钢筋,拉筋主要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

72. 吊筋:

吊筋是主次梁之间的构造加强钢筋,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

73. 腰筋:

梁侧面的构造钢筋。

74. 锚固:

锚固是指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连接。

75. 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座或基础中的总长度,包括直线及弯折部份。

76. 直锚:

直接锚固、直线形锚固。

77. 弯锚:

钢筋经过弯折处理的锚固叫作弯锚。

78. 搭接: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长度不够时,按一定要求将两根钢筋互相叠合而形成的连接。

79. 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80. 纵向钢筋配筋率:

纵向钢筋面积总和/ 柱截面。

81. 混凝土保护层:

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其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82. 加密区:

箍筋加密区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是用来抵抗水平处竖向的剪应力的。

83. 堵头:

只是把管道中不需要的口堵起来,起到封闭作用.84. 牛腿:

悬臂体系的挂梁与悬臂间必然出现搁置构造,通常就将悬臂端和挂梁端的局部构造称为牛腿,牛腿的作用是衔接悬臂梁与挂梁,并传递来自挂梁的荷载。

85. 门垛:

在墙体上开设门洞一般应设门垛。门垛宽厚同墙厚、长度与块材尺寸规格相对应。门垛不宜过长。86. 墙垛:

墙垛是指在平面中凸出墙面的柱状构造,主要起加强墙体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可作局部承重构件,如门洞侧边的门垛构造。

87. 马牙搓:

当砌体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一般要预留

马牙搓,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常用在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中,是指构造柱上凸出的部分。88. 踢脚线:

贴在墙最下端的一行瓷砖之类的类似于保护线的东东。

89. 散水:

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两水(雨水及生产、生活用水)渗入的保护层。

90. 坡屋顶:

排水坡度一般大于10%的屋顶叫做坡屋顶或斜屋顶91. 楼梯井:

楼梯井就是上下两跑楼梯段中间包围的间隙,三跑楼梯或四跑楼梯中间围成的方形空间。楼梯井一般从底层直通顶层。

92. 飘窗:一般呈矩形或梯形向室外凸起,三面都装有玻璃。大块采光玻璃和宽敞的窗台,使人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赋予生活以浪漫的色彩。

93. 挑檐:

挑檐是指屋面挑出外墙的部分,主要是为了方便做屋面排水,对外墙也起到保护作用。一般南方多雨,出挑较大,北方少雨,出挑较小。

94. 地下室: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 者为地下室。

95. 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96.勒脚:

建筑物的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

97.围护结构:

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

98.围护性幕墙:

直接作为外墙起维护作用的幕墙。

99.装饰性幕墙:

设置在建筑物墙体。

100.落地橱窗:

突出外墙面根基落地的橱窗。

101.阳台:

供使用者进行活动和晾晒衣物的建筑空间。

102.眺望间

设置在建筑物顶层或挑出房间的供人们远眺或观察周围情况的建筑空间

103.雨篷

设置在建筑物进出口上部的遮雨遮阳篷。

104.变形缝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总称。105.永久性顶盖

经规划批准设计的永久使用的顶盖。

106.骑楼

楼层部分跨在人行道上的临街楼房。

107.过街楼

有道路穿过建筑空间的楼房。

1.柱

KZ ———框架柱

KZZ ———框支柱

XZ———芯柱

LZ———梁上柱

QZ———剪力墙上柱

2.剪力墙

(1)墙柱

YDZ———约束边缘端柱

YAZ ———约束边缘暗柱

YYZ———约束边缘翼墙柱

YJZ———约束边缘转角墙柱

GDZ———构造边缘端柱

GAZ———构造边缘暗柱

GYZ———构造边缘翼墙柱

GJZ———构造边缘转角墙柱

AZ———非边缘暗柱

FBZ———扶壁柱

(2)墙身

Q———剪力墙墙身

(3)墙梁

LL———连梁(无交叉暗撑、钢筋)LL(JA)———连梁(有交叉暗撑)

LL(JG)———连梁(有交叉钢筋)

AL ———暗梁

BKL ———边框梁

(4)墙洞

JD ———矩形洞口

YD ———圆形洞口

3.梁

KL ———楼层框架梁

WKL———屋面框架梁

KZL———框支梁

L ———非框架梁

XL ———悬挑梁

JSL ———井式梁4.板

LB ———楼面板

WB———屋面板

YXB ———延伸悬挑板

XB ———纯悬挑板

ZSB ———柱上板带

KZB ———跨中板带

JQD ———纵筋加强带

(以单项加强纵筋取代原位置配筋)

HJD ———后浇带

(与强货量后浇带贯通,有不同的留筋方式)ZMx ———柱帽

(适用于无梁楼盖)

SJB ———局部升降板

(板厚及配筋与所在板相同,构造升降高度≤300)

JY ———板加腋

(腋高与腋宽可选注)

BD ———板开洞

(最大边长或直径<1m;加强筋长度有全跨贯通和自洞边锚固两种)

FB ———板翻边

(翻边高度≤300)

TY———板挑檐

(对应板端钢筋构造,不含竖檐内容)

Crs ———角部加强筋

(以上部双向非贯通加强钢筋取代原位置的非贯通配筋)

Cis ———悬挑阴角附加筋

(板悬挑阴角斜放附加筋)

Ces ———悬挑阳角放射筋

(板悬挑阳角斜放放射筋)

Rh ———抗冲切箍筋

(通常用于无柱帽无梁楼盖的柱顶)

Rb ———抗冲切弯起筋

(通常用于无柱帽无梁楼盖的柱顶)

一、土方工程

1、平整场地:平整场地系指厚度在±30c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

2、土方:凡挖土厚度在30cm以上,坑底宽度在3m以上及坑底面积在20m2以上的挖土为挖土方。

3、沟槽:凡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槽长大于槽宽三倍的为沟槽。

4、地坑:凡图示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挖土为挖地坑。

5、淤泥:是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粘性土。

6、流砂:在土方工程施工时,当土方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有时地面和侧面的土形成流动状态,随着地下水一起涌出,这种现象就是流砂现象,这种砂称为流砂。

二、石方工程

1、平基: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外,坑底面积20m2以外的为平基。

2、沟槽: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槽长大于槽宽三倍的为沟槽。

3、基坑:凡图示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为基坑。

4、摊座:是指石方爆破后,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全面剔打,使之达到设计要求标高。

5、修整边坡:修整石方爆破的边坡,清理石渣。

1 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6的规定;

3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φ6、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宜采用φ6、间距100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4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5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φ12,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宜采用φ6、间距200mm;

6 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7 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为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

一、装修工程

1、墙上梁:梁的轴线与某一个墙的轴线有部分重合。

2、悬空梁:除墙上梁以外的所有梁。

1、DBI是一个统称,具体的大概有

DBI抹面砂浆,DBI抗裂砂浆, DBI粘接砂浆.等是专门针对与内外墙保温而研发的墙体保温材料.

DBI抹面砂浆是一种聚合物增强的水泥基预制干混料,加水即用。强度非常高,既保证了良好的抗裂性能,又增加了抗冲击性能。

耐水性强,透气性好,柔韧性好,耐候性强,不空鼓,不开裂。

无毒、无味、无污染,属绿色环保产品。

施工工艺

检查:首先,检查聚苯板粘结是否牢固,发现松动重新粘结。

拌和:抹面砂浆:水=4:1~1.2,按以上比例进行混合,搅拌3~5min,静放3min,再行搅拌后使用;应随用随配,2h内用完;建议使用机械搅拌,人工搅拌要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以保证搅拌的均匀性。

将拌合好的砂浆涂抹到聚苯板上,厚度一般为2~3mm,然后将网格布压入砂浆中,紧接着在网格布表面抹压第二层抹面砂浆,厚度一般为1~2mm,并在终凝前压光。

参考用量:3-5kg/m2

2、TG砂浆是依据一定配合比掺有TG胶的砂浆。

抹灰砂浆保温砂浆DP-MR 290-340/吨

抹面砂浆DBI 290-340/吨

粘结砂浆DEA1000-1300/吨

干混砌筑砂浆DM

干混抹灰砂浆DP

干混地面砂浆DS

干混普通防水砂浆DW

DEA砂浆为外墙外保温板粘结砂浆,DBI砂浆为外墙外保温抹面砂浆;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

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7。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

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 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 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规定: 第7.3.1条: 1、楼电梯间的四角 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 篇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 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

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

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

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精品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第6.3.4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 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箍筋宜为rTR 5,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 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IOd (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 2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精品 2)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 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7。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 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2g614-1 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 第18页如图所示: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

构造柱构造规范

构造柱构造规范 编辑词条 目录 1基本内容 目录 1基本内容 收起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一、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可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 于250mm,且在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宜适当加密,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二、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区的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1φ14,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四、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二、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 梁,但楼板应与相应构造柱用钢筋可靠连接。 一、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 板底。 三、圈梁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有可靠锚固。伸入顶层圈梁的构造柱钢筋长度 不应小于35d。 五、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 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伸进外墙 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板在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

三、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 结; 四、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 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一、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 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砖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二、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 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 三、不宜采用无锚固措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一、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 二、9度时,除顶层外,其它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100mm 厚的钢筋混浇土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15,钢筋不宜少于2φ10; 三、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 应与圈梁连接; 四、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 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五、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 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参考资料: 多孔砖(KP1型)建筑抗震设计 与施工规程 JGJ 68-90

构造柱模板支设1.2

构造柱模板支设1.2

纲要 1.构造柱的轴线与标高控制; 2.构造柱的截面尺寸控制; 3.构造柱模板加固方法控制; 4.构造柱模板拼缝的控制; 交底内容: 1、材料要求: 1.1 竹胶板(12mm厚)、密封条、穿墙螺栓等。 1.2 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 2、主要机具: 斧子、锯、刨子、打眼电钻、搬手、钳子、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撬棍。 3、作业条件

3.1 弹好墙身+50m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3.2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3.3 安装模板前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不得流淌,构造柱模板上不得用油性脱模剂。 3.4 构造柱内部以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4、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弹位置线→剔除接缝混凝土软弱层→粘贴海绵条 →安装构造柱模板→自检→办预检 4.2 支模板: 4.2.1 构造柱模板: 1)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2)构造柱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3)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4)构造柱的留设与钢筋绑扎和支撑做法见下附图:

5、质量标准 5.1 主控项目: 5.1.1 构造柱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5.1.2 构造柱钢筋的设置、拉结筋根数、间距、位置、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5.2 一般项目: 5.2.1 构造柱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 5.2.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6、成品保护 6.1 在砖墙上支撑柱模板时,防止撞动砖墙或震裂。 6.2 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6.3 应保护构造柱内钢筋不受扰动。

构造柱设置和注意事项

.砖混中构造柱所起的作用。 2.砖混中构造柱的配筋是按计算还是构造。 3.PKPM建模时是否将构造柱建入。 个人意见: 1.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具有保暖、支撑、抗震等重要作用。 2.对于6度区及不设防的建筑物的部分构造柱可按构造要求,如果是7度区以上,需要计算确定。对于建筑物中由于洞口较大,墙体局部承压不够,需要借用构造柱的支撑作用时需要计算确定。 3.PKPM建模时视情况而定,对只需要构造要求的枸造柱不建,对计算确定的,建入。 我对构造柱的作用再说明几点,对于楼主,有关构造柱起保暖、支撑的作用,我觉得是可以忽略不 记的(也就是它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构造柱的主要作用有一下三点: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 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 稍微补充一点: 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做法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表10.1.8和《抗震规范》7.3.1。

另外,《砌体规范》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 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还有,《砌体规范》6.3.2.9中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在女儿墙中设置构造柱。至于构造柱的具体实际作用嘛,看一下《砌体规范》8.2.7吧!我这里只提示一点,构造柱不能随便设置,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应当明白,砖砌体和砼的变形模量差别很大,虽然砖砌体与构造柱和圈梁可以协同工作,增加房屋 的延性,但是它们不能同时段进入工作状态,在“中震”阶段的抗震承载力主要由砖砌体承担。因此,砌体结构中过多配置砼的 杆系构件,其作用是有限的。对于liufengvv 所说的构造柱按计算确定,就输入,我有一点不同意见,我认为此时不应该叫构造柱了,而应该叫承重柱,如果把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墙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而且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的位置必然会造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他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结构设计中的一个薄弱部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模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构造柱什么是承重柱。 构造柱的做法和承重柱应该是不一样的,在240mm墙承重不够的时候,在梁下设的应该是构造柱还是承重柱(规范里叫壁柱)?如果是构造柱,那梁应该是可以当简支支座计算(我们一般做法也是如此),但是这么一来,梁的上部钢筋是很小的(仅仅按构造配);如果是承重柱(一般宽度取梁宽,长度取支座长度),那是不是有点像一个小框架的计算?但是这又违反了抗震的基本要求(强柱弱 梁),是不是因为是壁柱的原因,所以不用很大截面柱?迷惑。。。。。。 对八楼问题的一点看法: 构造柱的做法与承重柱不一样,其受力机理也不一样于承重柱对应的是填充墙,其与墙之间只有通过钢筋的简单拉结(目的是增强墙的稳定性),而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咬合的(施工浇筑时,砌体都要留马牙茬)。相应的它们的受力机理也不同,承重柱是自身

构造柱设置原则

构造柱设置原则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 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 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 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 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5、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6、墙长大于2倍墙高,中间设构造柱; 构造柱间距小于等于2倍墙高; 墙长大于墙高,端部无柱,设构造柱; 6、7度设防: 1.5<洞口宽度≤2.1,设边框(边框=墙宽*60); 洞口大于2.1设构造柱; 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折处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于2倍墙高; 端部无柱,外墙长度不大于1米设边框,大于1米设构造柱; 外墙窗洞大于2.1时,窗裙墙(窗台以下的墙)顶面宜设现浇带,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7 SyStem OffiCe rδom TTYYUA16H-TYY-TYYYUA8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Ioo )厚墙超过, 180(或190)厚墙超过5m 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120 (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 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 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 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 柱 5、 当墙长大于8m (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 (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 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 体拉结筋为2Φ6Θ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设计规范 构造柱 Struetural COnCrete COIUmn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 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 柱,简 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一GZ ) o ω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 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 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 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 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 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 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 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 不均匀沉构 造 柱 设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7。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 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 GB50011-2010第 二、砌体结构: 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规定: 第 1、楼电梯间的四角 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第6.2.8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1 对240mm 厚的砖墙为6m; 对180 mm 厚的砖墙为4.8m; 第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10-10 09:03:03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是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3、框架填充墙中构造柱的合理构造形式 与施工方法建议 (3).1 构造形式 为保证构造柱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建议构造柱与上下 梁的连接构造形式如图l及如图2所示。 l一用沥青蔗丝砂浆代替混凝土浇注;2一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图l中,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插筋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为35d ,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 ,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图2中,每层构造柱顶端,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纵向钢筋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 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 (3).2 施工方法 主体框架、填充墙、构造柱应按主体框架一构造柱钢筋一填充墙砌筑一构造柱模板一构造柱混凝土浇注的顺序循序施工。构造柱模板、混凝土坍落度、浇注及振捣方法、与填充墙的拉结方式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相同。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2)

第38页要求相同。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7。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

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 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 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 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规定: 第7.3.1条: 1、楼电梯间的四角 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一、基本介绍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二、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三、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构造柱设置地要求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编辑本段设计规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1]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

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 1、抗震规范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 1、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设2A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构造柱; 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框架填充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填充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相同,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规定: 1、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空心砖:MU10、、MU5、; 轻集料混凝土砌块:MU10、、MU5、; 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5(Mb5、Ms5); 3、填充墙的墙体厚度90mm; 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脱或不开脱方法。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接,梁和墙顶也紧密连接,反之为开脱)采用开脱的方法: 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的间隙; 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20倍墙厚,且4m,柱宽100;柱竖向钢筋A10,箍筋宜为A R5,竖向间距400;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 30d,焊接时(单面焊)10d;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的缝隙,用硅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2100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50的单筋混凝土柱; 3、填充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1500; 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60;填充墙高 6m 5、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材料充填,并用硅酮胶封缝;

框架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框架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编辑本段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 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编辑本段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 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 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刚度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