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检具验收流程

模具检具验收流程
模具检具验收流程

1.目的:

规范模具、检具制造和试模,使其符合生产批量要求和保证试模交接按期有效进行,提高模具、检具交接合格率。

2.范围:

适合本公司内部制造的模具、检具等工装的验收工作。

3.职责:

3.1工装制造部:按照《项目里程碑》进度节点实施生产组织制造,并确认项目里程碑中的验收节点,同时将模具、检具、辅具等准备齐全到位。

3.2生产部:根据市场部项目负责人的验收信息,在5个工作日内准备完毕(设备、人员、材料、检验试验等条件),通知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同时会签验收文件。

3.3市场部:项目负责人根据验收节点和生产部的通知,积极有效的组织验收,收集验收结论缺陷和整改项及时跟踪。

3.4质保部:质保部长(或指定人员)根据图纸检验产品的符合性,出具首件、首批检验报告(尺寸、外观、性能),根据产品图纸和检具设计图纸检验检具的符合性,出具检具检验报告,同时会签验收文件。

3.5工艺部:工艺部长(或指定人员)按照流程图、PFEMA、控制计划和验收文件对模具和试生产过程进行验收,出具验收结论和验收报告。

4.程序:

4.1工装制造部制造完毕,按照项目里程碑调试生产,填写《调试记录》和《模具档案》,调试合格后对里程碑节点进行确认。

4.2接收到市场部项目负责人的验收通知后,生产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模具等验收,使现场具备人机料法环等的验收条件。

4.3市场部根据工装制造部和生产部的准备信息,组织正式的厂内试生产验收工作。

4.4试生产的批量数量确定为300量份,生产过程应为连续的,不间断的。钢板类冲压件的拉延、整形序产生的拉裂等缺陷的不合格品率应小于6‰,铝板类的拉延、整形序产生的拉裂等缺陷的不合格品率应小于10‰,其他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数量钢板类应小于3‰,铝板类应小于4‰。

4.5验收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率达到4.4部分的,工装制造部应在批量的N+3个月内给予充分解决,钢板类拉延、整形序应小于3‰,铝板类拉延整形序应小于5‰。

4.6厂内验收完毕后,针对验收整改项工装制造部应在2个工作周(或确定的整改期)内完成。

4.7厂内验收完毕,工艺部针对验收过程收集相关整改信息,出具验收整改报告。

4.8当验收通过时,工艺部负责验收文件归档,归档内容包括:

首件、首批检验报告、检具的检验报告、模具/检具验收标准表、模具档案(静检记录、调试记录、更改记录、模具图纸、备件明细),模具档案移交装备部存档。

5.相关资料:

《首件、首批检验报告》

《检具检验报告》

《验收标准表》

《模具档案》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与标准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BP-ZL-006 版本号:01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外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 保护。 9.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0.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顾客另有要求的除 外。 12.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13.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UP”字样,箭头和 文字均为黄色,字高为50 mm。 14.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的吊环、进出水汽、油孔等以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15.模具应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拆卸模具零部件,吊环不得与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干涉。 三、模具材料和硬度 1.模具模架应选用符合标准的标准模架。 2.模具成型零件和浇注系统(型芯、动定模镶块、活动镶块、分流锥、推杆、浇口套)材料采用性能高 于40Cr以上的材料。 3.成型对模具易腐蚀的塑料时,成型零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或其成型面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4.模具成型零件硬度应不低于50HRC,或表面硬化处理硬度应高于600HV。 四、顶出、复位、抽插芯、取件 1.顶出时应顺畅、无卡滞、无异常声响。 2.斜顶表面应抛光,斜顶面低于型芯面。 3.滑动部件应开设油槽,表面需进行氮化处理,处理后表面硬度为HV700以上。 4.所有顶杆应有止转定位,每个顶杆都应进行编号。 5.顶出距离应用限位块进行限位。 6.复位弹簧应选用标准件,弹簧两端不得打磨,割断。 7.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小滑块用弹簧限位,弹簧不便安装时可用波子螺丝;油缸抽芯必须有行程 开关。

检具设计及验收标准

1.0 目的 通过制订《检具(测量支架)技术要求》,使检具(或测量支架)在规划、设计与制造、验收与使用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 2.0 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长春一汽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 3.0 责任 长春一汽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本技术要求的编制、维护、升级及分发等工作。 各零件供应商负责本技术要求在检具(测量支架)规划、设计、制造、验收和使用过程中的贯彻和执行。 4.0 程序

检具(测量支架)认可流程

4.检具设计要求 4.1 设计概念 A.开始设计前,应召开一个设计概念的预备会议。 如是零部件供应商的检具,应参加的主要人员为:供应商检具工程师、检具设计及制造方的代表和FFJC的计量兼测试工程师 如果是给供给客户的总成检具,可以邀请:客户的产品工程师、客户的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客户代表或客户采购代表。 B.设计概念应包括详细的检具的草图和书面描述,以便能依此进行检具设计。设计概 念不必详细得如一个完成的设计,但应包括下列信息: 1.被测零件与检具基座的位置关系。最好使用装车位置,然而,其它位置可能 更适应被测零件/量具的使用(即第一使用位置),如果相对装车位置有偏 离,应以90°为增量进行偏转。 2.定位基准方案应与几何尺寸及公差图纸(GD&T)(行为公差)一致。 3.支撑被测零件的检具零件和装置。 4.建议的夹紧技术 5.用于检测下列特性的检具零件和装置: ?关键产品特性 ?特性线 ?功能孔 ?过去经常发生过程变差较大的区域 6.所用的材料应依据检具的使用和环境,以确保在零件现行生产有效期内的功 能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7.如适用,相配或邻近零件的轮廓外形或线条特性。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模板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 建立从模具结构、胶件质量及注塑成型工艺要求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 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打分, 望不断提高模具质量; 确保模具能正常投入生产, 并生产出合格质量的胶件, 满足产 品设计的要求。 1、模具结构部分 ( 1) 模具材料 ①模胚各板材所用钢质不低于1050钢。( 相当于日本王牌钢) ②胚司、边钉、回钉、中托司、中托边所用材料表面硬度不低 于HRC60。 ③啤ABS、 HIPS料前模及前模镶件, 用超级P20钢材( 如718、M238等) 。后模用一般P20钢材( 如MUP、 M202等) , 后模镶件用1050~1055钢或材质更好的钢材。 ④啤PC、 POM、 PE等腐蚀性材料前后模及其镶件均需用420 钢材( 如S136、 M300、 M310等) 。 ⑤啤镜面模具所用钢材为420钢材( 如S136、 M300、 M310 等) 。 ⑥斜顶、摆杆表面硬度不少于HRC35, 推板表面硬度不少于

HRC28。 ⑦如果客户指定应使用模具钢材时, 模厂应满足客户要求。 ( 2) 模具应具备结构 ①模具标识: 模胚外应按客户要求打上文字。模胚内按客户指定位置打上P/N号、胶件牌号, 一模多腔应打上模腔号, 多镶件应按 设计要求打上镶件编号。 ②模具应安装合适的法兰圈, 并开标准码模坑。 ③三板模应安装扣锁并加锁钉, 以及应安装拉料钩及水口板, 先开 弹圈。 ④模具底板应开合格的顶棍孔, 孔位置应符合顶出平衡要求。 ⑤模具顶针板应装复位弹簧, 合模时, 前模板应先接触回针, 否则 模具应先安装复位机构( 有行位结构的另行要求) 。 ⑥行位结构。 2行位运动应畅顺, 接触面应开油槽。

模具及刀片的设计验收及管理规范

. 端子机模具、刀片设计/验收及管理规范 端子模具及刀片的管理办法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1–07 -10发布 2011–07 -10实施

. 文件修订记录表 文件编号、名称:QG/GB12.01-01模具刀片的确认管理办法 编制、修订原因说明: 修订 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次数 1 2 核稿/日期:审核/日期: 会签/日期:会审/日期: 批准/日期:

端子模具及刀片的管理办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线束车间端子模具及刀片的设计验收的流程及模具和刀片的 管理要求,以保证产品打端技术规格受控及顺利生产,产品质量和交期能满足顾 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线束产品模具和刀片的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无 3 职责 3.1技术开发部负责: 3.1.1负责新参数受控文件的发行; 3.1.2负责新模具的验收及测试报告的输出; 3.1.3负责新刀片的验收及测试报告的输出; 3.1.4负责新端子参数的打端品质的评估及测试报告的输出; 3.1.5负责新端子参数的实验样品的制作; 3.1.6负责新端子刀片图纸的制作。 3.2 采购部负责: 3.2.1新模具及刀片的采购和收货不合格的模具或刀片的外发返修及退贷。 4 刀片的管理要点和流程 规范刀具图纸的制作、采购、验收、保管、领用及报废等程序,能有效地控 制刀片在入库时的合格率和刀片的使用情况。 4.1刀片图纸的制作: 新购入的模具的刀片图纸应有模具供应商提供,以便新购刀片的技术检验。 新端子刀片图纸若没有的由打端技术员设计完成,最终通过CAD图纸将技术参数体现其中,确认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 4.1.1.CW/IW值的确认:

模具验收标准

精心整理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 12.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13.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UP”字样,箭头和文字均为黄色,字高为50mm。 14.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的吊环、进出水汽、油孔等以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15.模具应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拆卸模具零部件,吊环不得与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干 2.模具成型零件和浇注系统(型芯、动定模镶块、活动镶块、分流锥、推杆、浇口套)材料采用性能高于40Cr以上的材料。

3.成型对模具易腐蚀的塑料时,成型零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或其成型面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2.斜顶表面应抛光,斜顶面低于型芯面。 3.滑动部件应开设油槽,表面需进行氮化处理,处理后表面硬度为HV700以上。 4.所有顶杆应有止转定位,每个顶杆都应进行编号。 5.顶出距离应用限位块进行限位。 6.复位弹簧应选用标准件,弹簧两端不得打磨,割断。 7.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小滑块用弹簧限位,弹簧不便安装时可用波子螺丝;油缸抽芯必须有 3.开设在模架上的密封槽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密封圈安放时应涂抹黄油,安放后高出模架面。 5.水、油流道隔片应采用不易受腐蚀的材料。 2.流道截面、长度应设计合理,在保证成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程,减少截面积以缩短填充及冷却时间,同时浇注系统损耗的塑料应最少。 3.三板模分浇道在前模板背面的部分截面应为梯形或半圆形。 4.三板模在浇口板上有断料把,浇道入口直径应小于3mm,球头处有凹进浇口板的一个深3mm的台阶。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1. 目的 对来自于外部的物料、内部加工的部品以及总成后的模具按要求进行检验,以确保投入使用的物料、部品和模具满足预期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的部品及模具,包括采购的物料、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部品。 3.定义 来料检验:外部购买的物料和委外加工部品的检验。 过程检验:内部加工的模具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检验。 最终检验:模具总成后的检验,包括模具外观、可成形性、成形产品等的检验。 4.职责 4.1工程部负责相关检验数据的提供。 4.2质检部负责对物料、部品以及模具实施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4.3仓库对采购物资质量负责,并配合质检部做好来料检验工作。 4.4生产部协助做好过程检验,并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不投入使用。 5.检验作业流程 5.1来料检验 5.1.1作业流程图 5.1.2作业流程 5.1.2.1仓管员在接收到外来的物料时,对物料种类、供应商、数量等信息进行确认, 确认无误后将物料存放在暂放区域,并以“待检品”予以标识同时通知品管。 5.1.2.2质检部接到报检信息后对物料名称、规格、供应商、包装、标识等与相应的采购文件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出/入库检验记录》。 5.1.2.3检验合格的物料贴上“合格”标签,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1.2.4检验不合格的物料,质检部会同设计、钳工、数控等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别采用”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5.1.2.5采购担当将不合格物料的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无法采用的物品予以退回同时填写《质量异常纠正措施单》。 5.1.2.6如特别采用的物料要修整的,修整后须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5.2过程检验 5.2.1作业流程图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 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 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 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 -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 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规范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规范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 8、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9、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0、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1、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2、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顾客另有要求的除外。 13、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模具采购验收流程

第十一章-MM11_模具请采购验收流程 1.流程说明 此流程适用于生产性物料之模具请采购验收作业。模具请购包含研发部因新品开发或设计变更而产生的请购需求、采购部因厂外模具老化/报废而产生的请购需求、生计部因厂内模具老化/报废而产生的请购需求。厂外模具请购,由采购提列需求转研发确认后,由研发统一在线开立采购申请单;生计部的采购需求自行在线执行。在相关单位将系统采购申请单输入系统后,申请单号码必须标注在线外的《模具请采购验收单》上,并转至采购部执行后续操作。 因模具属于公司固定资产,因此模具系统请购作业比照第二章MM02总务请购流程。 模具采购作业由采购部统一进行。模具采购必须依据《模具请采购验收单》上相关单位提列的目标采购单价与供应商进行询议价作业。价格及供应商确认后必须其签订《模具契约书》。 《模具契约书》层呈权责主管签核后,采购人员方可在系统中手工开立采购订单(可以参照采购申请单)。 在契约书签定后,依据合约向供应商支付30%预付款(依照FI18供应商预付款流程执行相关作业)。 所有模具必须经过试模、修模过程,同时必须由研发及品保确认模具合格与否。若为合格品则由确认单位开立《材料确认书》,采购依据经签核后的《材料确认书》向厂商支付30%试模费。

试修模结束后,执行模具的量产发注(比照第十四章-MM14_生产性物料标准采购流程作业),采购与品保针对实际量产状况与厂商确认是否要进行第二次修模。若经确认为合格品,则依据采购订单进行收货(MB01)。系统收货完成后,方可依据合约进行40%的尾款支付。 2.流程图

3.系统操作 3.1.操作范例 例一:创建模具采购申请单(请参考第二章总务请购流程)。 例二:创建模具采购订单(参照采购申请单号码执行系统操作)。 例三:执行系统收货。 3.2.系统菜单及交易代码 后勤→物料管理→采购→采购申请→采购订单→创建→已知供应商/供货工厂 交易代码:ME21 后勤→物料管理→采购→主数据→后继结算采购订单→供应商折扣协议→环境→条件/安排→环境→定价码→环境→值分配→库存管理→货物移动→收货→对于采购订单 交易代码:MB01 3.3.系统屏幕及栏位解释 例二:创建模具采购订单(参照采购申请单号码执行系统操作)。

模具验收标准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 、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与使用要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与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与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与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9、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0、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顾客另有要求的除外。 12、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13、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UP”字样,箭头与文字均为黄色,字高为50 mm。 14、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的吊环、进出水汽、油孔等以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工装制作验收标准试行

工装制作验收标准(试行版)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工装的开发及使用管理,确保工装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能顺畅使用并满足使用寿命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外购或外协来的模具、夹具,以及各生产工序中所使用的检具。 三、定义 3.1工装:企业制造产品时所用的模具、夹具、检具、辅具、量具、刀具等 的总称,在本标准中特指模具、夹具、检具。 3.2外购工装:是指工装设计和制造均委外,我司只负责验收符合产品要求 的合格工装。 3.3外协工装:是指自制工装的部分加工工序委外加工或由我司负责工装设 计,委外单位根据图纸资料制造,我司根据设计资料验收的工装。 四、总体主要技术要求 4.1公司所有的工装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必须遵守“保证产品质量,使用操 作安全,维护检验方便”的原则,确保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质量保证,从而提升品质和提高生产效率。 4.2为方便公司工装的使用及存放管理,要求所有新开发工装必须进行编号。 工装编号由工艺人员按要求制定编号,供应商应按相关技术要求在相应位置用钢印打印编号,编号要求准确、清晰。编号规则:由产品型号和模具种类及流水号组成,具体如:编号TD345ACM01表示运用于TD345A产品的冲模,其中01

为模具流水号;编号TD345AHJ01表示用于TD345A产品的焊接夹具,其中01为焊接夹具流水号(夹具需在非加工表面做永久性醒目标识);编号TD345AJY01表示用于TD345A产品的检具,其中01为检具流水号;编号E70*416R100表示运用弯70*41.6椭圆管R100的弯管模具。 4.3工装设计图经双方评审后,方能投入制造,供应商在制造过程中如有修 改则必须同时修改模具图,并及时通知我司相关人员。 4.4模具、夹具、检具制造完毕后,必须使用我司指定的材料进行试验调整、 验证,保证调试产品符合技术要求,且要求工装结构性能可靠且质量稳定,操作安全、方便、经济、合理。 4.5外购的工装必须与图纸相符,验收完毕后,供应商应将完整、正确无误 的图档传给我司存档,以便后续查询使用、更改。供应商所提供的图档要求包含模具内所以非标准件零件的零件详图,对镶拼结构的镶块应单独汇出零件详图(包含详细加工尺寸,加工与热处理方式及质量精度要求…等)。 五、模具主要技术要求 5.1使用寿命要求:管件模具使用寿命不低于5万次,钣金件模具不低于10 万次,泡棉模具不低于30万次。 5.2模具按我司提供的生产设备参数进行设计,保证模具在给定的设备上的 可生产性,模具长、宽应控制在工作台面以内,结构必须紧凑; 5.3上下模板厚度30mm以上,以保证模具稳定性,且必须明确标示清晰、正 确的模具编号。 5.4冲压模具不得有任何危及人身安全和相互干涉的隐患,要适合批量生产。 5.5模具主要部件的材质及热处理:对于模具工作部分(镶块)、磨损件必须 使用Cr12、Cr12Mov以上钢材,硬度HRC58-62,其余模具材质及热处理按供应商企业标准采用。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目的: 规范新模具及模具修改后的验收操作,提高模具验收的质量,使模具能够满足客户产品的要求。 范围: 适用于注塑模具和模具修改后的验收。 职责: 项目部: 1)新产品:负责新产品(注塑模)开发,确保模具能正常投产,并协助内部解决相关 技术问题,在模具投产期,必须确保产品结构合格,符合生产要求,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出相关技术文件指导内部的生产; 2)改模:根据客户或者内部提出的改模建议,做出合理评估,对模具进行设计更改, 完成后需对改模后的产品进行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发相关技术文件指导生产。 模具部: 1)对新开模具开发及改模模具进度进行跟踪,负责信息交流及传递。 2)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新模的生产或者模具的改模 3)对模具的镶件和相关部分零件图完成尺寸检测并且记录在案 4)配合项目工程师试模跟踪 品质部: 1)对于新开发的产品进检需根据技术部的最新产品图纸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检测,并记录 相关数据; 2)对于改模牵涉的产品,改模以及牵涉的尺寸进行检测,并且记录相关数据 生产部: 1)负责接收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具; 2)对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进行试模验证,验证合格后送样技术部及品质部重新确认 结构外观,合格后负责人需在产品上签名确认,之后方可安排生产; 3)跟进新模具试模到验收过程中的生产状态,; 4)协助项目部对新模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5)执行办理新模具的移交验收事项。 验收程序 新模具验收流程: 1)汽车客户群,模具制作完成、试模结束,样品经确认后,合格后,封实物合格样,确 认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20000模次后,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 2)普通客户群,相关质量可按现有品质要求确认,确认合格后,封存实物合格样,确认 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5000模次后,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改模验收流程: 1)因客户需求改变产品结构尺寸或内部在使用时提出改变产品结构尺寸,由项目部/品 质部评估可行后,发改模指令单,由计划部回复下模时间,再由模具部安排改模2)改模完成后,安排试模验证,并送项目/品质部评估确认,评估确认合格后,封存实 物合格样,并下发相关文件后方可安排生产。

模具检具验收流程

1.目的: 规范模具、检具制造和试模,使其符合生产批量要求和保证试模交接按期有效进行,提高模具、检具交接合格率。 2.范围: 适合本公司内部制造的模具、检具等工装的验收工作。 3.职责: 3.1工装制造部:按照《项目里程碑》进度节点实施生产组织制造,并确认项目里程碑中的验收节点,同时将模具、检具、辅具等准备齐全到位。 3.2生产部:根据市场部项目负责人的验收信息,在5个工作日内准备完毕(设备、人员、材料、检验试验等条件),通知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同时会签验收文件。 3.3市场部:项目负责人根据验收节点和生产部的通知,积极有效的组织验收,收集验收结论缺陷和整改项及时跟踪。 3.4质保部:质保部长(或指定人员)根据图纸检验产品的符合性,出具首件、首批检验报告(尺寸、外观、性能),根据产品图纸和检具设计图纸检验检具的符合性,出具检具检验报告,同时会签验收文件。 3.5工艺部:工艺部长(或指定人员)按照流程图、PFEMA、控制计划和验收文件对模具和试生产过程进行验收,出具验收结论和验收报告。 4.程序: 4.1工装制造部制造完毕,按照项目里程碑调试生产,填写《调试记录》和《模具档案》,调试合格后对里程碑节点进行确认。 4.2接收到市场部项目负责人的验收通知后,生产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模具等验收,使现场具备人机料法环等的验收条件。 4.3市场部根据工装制造部和生产部的准备信息,组织正式的厂内试生产验收工作。

4.4试生产的批量数量确定为300量份,生产过程应为连续的,不间断的。钢板类冲压件的拉延、整形序产生的拉裂等缺陷的不合格品率应小于6‰,铝板类的拉延、整形序产生的拉裂等缺陷的不合格品率应小于10‰,其他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数量钢板类应小于3‰,铝板类应小于4‰。 4.5验收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率达到4.4部分的,工装制造部应在批量的N+3个月内给予充分解决,钢板类拉延、整形序应小于3‰,铝板类拉延整形序应小于5‰。 4.6厂内验收完毕后,针对验收整改项工装制造部应在2个工作周(或确定的整改期)内完成。 4.7厂内验收完毕,工艺部针对验收过程收集相关整改信息,出具验收整改报告。 4.8当验收通过时,工艺部负责验收文件归档,归档内容包括: 首件、首批检验报告、检具的检验报告、模具/检具验收标准表、模具档案(静检记录、调试记录、更改记录、模具图纸、备件明细),模具档案移交装备部存档。 5.相关资料: 《首件、首批检验报告》 《检具检验报告》 《验收标准表》 《模具档案》

检具CMM检测流程

检具CMM检测流程 技术规范 编制: 批准: 审核: 文件编号:I/1 执行状态:审阅/受控生效日期:

检具CMM检测流程 Ⅰ概况 该流程概况简述检具需要检测和控制的相关部件,为检具的设计、检测、调试、验收等相关工作提供工作依据和要求。 一、底板相关项目确认: 1、光洁度 2、平面度0.05mm/2m 3、百位线刻线准确性以及深度和宽度 4、销钉/螺丝孔位置及大小加工准确性 5、外观检查 二、检具基准确定: 1、基准套上平面所构成平面的平面度及目测检查其光洁度和 表面处理状况,平面度要求:0.01以内,光洁度:1.6 2、基准套位置确定(精度要求:±0.01mm) 三、检具各零部件与产品状态相关关系以及公差要求确认 1、确定主辅定位销/孔及公差要求 2、确定定位面部件及公差要求 3、确定检测销/孔、检测卡板(断面规)及公差要求 4、确定与产品的间隙面和间隙距离大小及公差要求 5、确定与产品齐平面相关部件及公差要求 6、分析检具与产品零部件之间是否干涉 四、单件检测和调试检具所有零部件

五、固定所有零部件销钉限位 六、复检检具所有零部件精度 七、确认并附贴标识标签 a)附贴主辅定位销/孔、定位面标签 b)附贴检测销/孔、检测面标签 c)附贴间隙面(GAP)/齐平面(FLUSH)指示标签 八、检具再现性和重复性分析 九、出具三坐标精度报告 备注:所有零部件的检测前需要在测量室恒温8小时以上。

Ⅱ测量指示书的制定 此指示书用于指示检具需要检测的相关部件以及各部件的相关精度要求。明确各名称在检具报告和标签中命名的功能性和统一性。 1、标号功能解释: ①AN_n 指示定位作用的面,N指示第几件定位块,n表示在N这一块上的所取n个检测点(测量指示书只指示“A”部分即可,“N_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②RPS_BN 指示起主定位作用的圆孔/销、腰孔、方槽等,N指示第几件定位块,若本检具上只有一个主定位孔,即可将N省去不写(测量指示书只指示“RPS_B”部分即可,“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③RPS_CN 指示起辅定位作用的圆孔/销、腰孔、方槽等,N指示第几件定位块,若本检具上只有一个辅助定位孔,即可将N省去不写(测量指示书只指示“RPS_C”部分即可,“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④J_N 指示起检测作用的孔,N指示第几个检测孔,若本检具上只有一个检测孔,即可将N省去不写; ⑤JN_n 指示起检测作用的面,N指示第几个检测块,n指示在第N块上所取的n个检测点(测量指示书只指示“JN”部分即可,“_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⑥GAP 指示产品与检具的间隙检测关系; ⑦FLUSH 指示产品与检具的齐平检测关系(切边);

模具验证流程图

1.模具总成检验: 目的: 检查各工模零件总装配合是否符号要求,不合格则排除故障。总装合格则进入试模程序。 .

程序: 1.1 检查工模制作内容的完整性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1.2 检查工模零件主要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尺寸. 1.3 检查工模行位运行情况,斜顶运行情况. 1.4 检查工模FIT模分型面各处碰穿和插穿. 1.5 检查工模开合模,顶出和复位运行. 1.6 检查工模油缸,油缸附件,行程开关运行. 1.7 检查工模浇口入水和排气槽. 1.8 检查工模冷却系统是否漏水以及运水压力和流量数据. 1.9 检查工模铭牌编号和试模及运输所需的安全装置,以及与注塑机配合码模螺孔尺寸. 1.10 各工模零件总装完整性和正确性,避免零件错装漏装以及装配不当等缺陷. 1.11 检查成形零件表面的省模光洁度. 1.12 填写工模总装检查报告(TABLE 1). 2. 试模: 2.1 目的: 通过试模找出所有试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评估模具是否满足注塑生产要求,以进一步决定对模具作出相应修改. 2.2 内容: 2.2.1 根据模具设计任务书,选择相应注塑机. 2.2.2 试调校空运行,检查模具运行状态,如有必要及时送制作组维修. 2.2.3 根据模腔大小,调节合适的射胶压力、速度,以第一模走满约70%左右(不允许第一模爆棚),逐步加压加 速. 2.2.4 对于多型腔的模,通过SHORT SHOT试验,对比各腔进胶速度的快慢,加大填充进胶较慢的型腔流道,使 各型腔保持平衡入水. 2.2.5 试调校不同之注塑参数(设置不同的温度、速度、压力、模温之组合)各成型200~300啤,并对成型工艺 条件作详细的记录,分类填写试模报告.(TABLE 2) 2.2.6 进行尺寸检测收集数据资料,进行塑件统计分析. 3. 塑件统计分析: 3.1 目的: 通过数据收集,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掌握零件尺寸的波动情况,判断产品优劣. 3.2 方法: 3.2.1 每25啤抽出5PCS连续啤塑的产品,使用相应仪器(CMM,投影仪,千分尺,百分表等)读出要求测量的尺寸, 并记录。 3.2.2 根据数据计算它的变化程度和实际大小公差权限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判断是否满足品质要求,以评估生 产能力高低. 4. 纠正行动: 通过塑件图表分析,若实际值不符,则该模具不能适应大批量的稳定生产,必须在模具方面修正或调整注塑工艺参数,再重新进入试模程序. 5. 工模验收: 5.1 目的: 经过各项程序测试合格后,提供相应的资料,以指导和控制后续的注塑生产.

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目的:规范新模具及模具修改后的验收操作,提高模具验收的质量,使模具能尽快投入正常生产。 范围: 适用于注塑模具和模具修改后的验收。 职责: 技术部: 1)新产品:负责新产品(注塑模)开发,确保模具能正常投产,并协助分厂解决相关 技术问题,在模具投产期,必须确保产品结构合格,符合生产要求,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出相关技术文件指导分厂生产; 2)改模:根据分厂或客户提出的改模建议,做出合理评估,对模具进行设计更改,完成后需对改模后的产品进行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发相关技术文件指导分厂生产。 供应部: 1)对新开模具开发及改模模具进度进行跟踪,负责信息交流及传递。 2)新开模具在调回配件分厂前,要求厂家首先提供产品尺寸检测报告与实物样交品质部进检检测,完成后再交技术部与品质部(外观组)确认,确认合格后负责人要求在实物上封上合格样,没有合格样件及尺寸检测报告不得交付。 3)对于需设计变更的注塑模具,外协模具厂需根据技术部设计变更要求,对模具进行更改,改模合格后需提供改模后的样件及尺寸报告技术部及品质部(外观组)确认,确认 合格后需在实物样件上签名确认,确认合格方可通知模具厂将模具调回配件分厂。 品质部: 1)对于新开发的产品进检需根据技术部的最新产品图纸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检测,并记录

相关数据; 2)外观组需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其外观进行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上签名;工艺部: 协助分厂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 配件分厂: 1)负责接收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具; 2)对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进行试模验证,验证合格后送样技术部及品质部重新确 认结构外观,合格后负责人需在产品上签名确认,分厂方可安排生产; 3)跟进新模具试模到验收过程中的生产状态,; 4)协助研发部与工艺部对新模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5)执行办理新模具的移交验收事项。 程序 新模具验收流程: 1) A 级客户群,通常是指有指定产品验证要求的客户, 模具制作完成、试模结束,样品经双方确认后,合格后,封实物合格样,配件分厂确认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20000 模次后,配件分厂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 2)B级客户群,通常是指客户对产品对产品验证无指定要求的,相关质量可按现有 品质要求确认,确认合格后,封封实物合格样,配件分厂确认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20000 模次后,配件分厂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 维修模具流程: 1) 对于已经验收后的模具,如因人为操作不当而损坏模具,原则上由使用方自行维修,当使用方无能力维修时,由使用方提出申请,委托供应商维修。 2)对于已经验收后的模具,正常操作模具出现异常或损坏,由厂家负责维修。(以

专用检具验收报告

检具验收相关要求 检具验收包括预验收和终验收,两次验收都要签认可报告,预验收只对检具精度进行确 认,终验收认可包括检具的结构及检测功能认可、检具的几何精度认可和检具的重复性精度 认可。供应商负责提供检具的几何精度报告和重复性报告。 一.检具重复性检查原则: 将一个零件在检具上放入且取出5次,每放零件一次,由工艺员根据以下标准最少选择 5个点进行测量 1.选取工艺卡上的部分点 2.根据检具工艺基准,位置公差只能为1mm(除公差更小的以外,即it≤1) 3.选取具有x、y、z三方向特性的表面点 4.分散在零件周围的点 5.与支撑及定位装置最远的测量区域 二. 重复性记录卡的编写 测量值由工艺员输入重复性文档中(str/emb使用的磁盘),通过它我们可以推算113b 卡上的重复性数值重复性合格标准回顾(使用一个标准) avec : ? :每个点测量值标准偏差;i :测量点;it :测量点公差带 ?i?it16 三.检具精度报告 1. 定位基准精度:每个定位支承块至少检测3个点,这些点的分布应具有代表性,每个 点的法向矢量偏差不大于0.1mm。定位孔孔位偏差不大于0.1mm(即位置度φ0.1)。 2. 检具的型面(包括检具上的型面检测样板):每个点法向矢量偏差不大于0.15 3. 检具的轮廓:检具的轮廓公差依据所检零件轮廓公差的大小,应不大于0.20-0.25。 4. 销规销套的检测:包括导向部分和工作部分尺寸。每个定位销及检测销导向部分直径 公差按g6执行,工作部分尺寸相对于导向部分尺寸的同轴度及对称度不大于0.02。每个定 位销及检测销销套内径公差按h7执行。对于带有导向装置的销套,还要对导向装置的方向进 行检测。直径在6-10mm的孔h7公差为:0/+0.015;轴g6公差为:-0.005/-0.014。 5. 定位销定位部分尺寸为:孔的理论值-0.05 ±0.02;检测销检测部分尺寸为:孔理论 值-孔的下偏差-孔的位置度公差±0.02。 补充:检具的重复性:用1个标准样件按照相同的装夹顺序在检具上重复测量5次,将 x,y,z三个方向的有代表性的点数值填入专用的表格(由dpca提供)中,根据自动生成的 偏差值与it/16进行比较,如果所有点的偏差值≤it/16,则认为重复性精度(cmc)合格, 否则,则认为重复性精度(cmc)不合格。同时应提供重复性精度检测点位置附图篇三:检具 设计及验收标准 1.0 目的 通过制订《检具(测量支架)技术要求》,使检具(或测量支架)在规划、设计与制造、验收 与使用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 2.0 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长春一汽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 3.0 责任 长春一汽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本技术要求的编制、维护、升级及 分发等工作。 各零件供应商负责本技术要求在检具(测量支架)规划、设计、制造、验收和使用过程中

注塑成型制程检验规范

成型制程检验规范 一. 目的 规范制程检验,正确监控制程以预防品质异常,确保产出品质及满足客户要求。 二. 适用范围 本规范使用于塑件成型所有产品。 三. 定义 无 四. 权责 4.1工程部: 4.1.1.负责提供生产作业标准,技朮支持; 4.1.2.负责提供标准生产工时。 4.1.3.制程中生产重点参数的提供与变更。 4.1.4.与制程相应的文件、规范、条件及标准的编制。 4.1. 5.协助分析检讨改善制程异常。 4.2企划部: 4.2.1.负责提供生产计划表,跟进提供成型生产所需原料及零件给产线生产。 4.2.2.负责代工客户的订单处理,物料跟进及制定《出货通知单》及出货明细。 4.3塑件品质部: 4.3.1.负责制定各产品品质检验规范。 4.3.2.制程中各项重要参数的稽核与确认,确保产品满足检验规范/规格及客户需求。 4.3.3.制程中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最终检验。 4.3.4.制程异常初步确认,不良品的确认。 4.3. 5.产品质量数据之统计,分析,并传达相关单位。 4.3.6.矫正与预防措施效果的跟踪与效果确认。 4.4其它单位: 4.6.1协助生产过程中相关事项处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五. 作业流程 六. 作业内容 6.1 获取产品制作所需信息 6.1.1.产品在生产前,生产各相关人员必需获得以下工程资料方可生产:产品工程图、BOM 表、作业指导书、作业流程及包装规范。 品管 成型单位企划

6.1.2.品管检验人员在产品生产前必需获得该产品的SIP、蓝图、评估报告、样品等资料, 以作为检验该产品的依据。 6.1.3.以上工程资料及检验资料必需为文控中心正式发行的资料。 6.1.4.生产必需依各相关产品的工程资料要求进行产品制造。若生产条件或生产流程需要 任何变更时, 由工程填写工程变更通知单,经相关部门签核同意后,由文控中心 统一变更受控发行,具体操作参照《文件资料管理程序》。 6.2生产计划管制 6.2.1.企划部生管员依客户或各厂区需求制订每周生产计划。 6.2.2.企划部生管员需依生产计划跟进采购或供应商按时供给成型原料,并由生管员开出 《发料单》,通知货仓备料发料,生产领料。 6.2.3.生产接到企划课的每周生产计划后,由生产课长或组长对每周生产计划审核并作生 产排配,当不能达成时,应及时反馈企划课,由企划课协调解决。 6.3原料投入 6.3.1.生产单位依据发料单和生产计划表到仓库领料,原料生产前需先对原料进行烘烤, 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参照《标准成型条件表》进行。 6.3.2.生产塑胶料次料添加比例参照《BOM表》或《塑件产品次料添加标准》进行。每次 加料/拌料前需记录在<次料添加记录表>上,并通知品管签名确认。 6.3.3.成型在加料或拌料前,需先清理干净之前料筒内余料,预防余料和加入原料颜色、 成型温度等特性不一致混用,造成产品混色、料花、粘模等异常。 6.4成型模具等周边设备连接/成型条件设定。 6.4.1.成型周边设备安装: A、上模安装:查找产品对应之成型模具,依《标准成型条件表》规定将模具安装在合 适吨位之机台上。 B、依《标准成型条件表》连接模具所需用的标准模温(常温水、冷冻水、模温水)。 6.4.2.依照《标准成型条件表》调试自检OK后,由成型课技术员开出《成型首/终件记录 表》,品管检验OK后再开机生产。 6.5初件检验 6.5.1.I PQC接收到成型技术员送检的《成型初/终件记录表》和首件样品后,应在2小时内 给出判定结果。 6.5.2.初件检验过程当发现成型条件记录超出《标准成型条件表》时,应通知生产&工程检 讨标准成型条件是否合理,。如工程评估可进行变更,则跟进工程对此标准成型条件发 出工程变更通知单,并跟进产品外观和尺寸是否符合产品标准。 6.6制程作业员作业 6.6.1.生产前IPQC及现场人员应事先确认相关工程数据(蓝图、承认书、包规、作业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