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经济要发展与社会要进步必须回答、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具体讲述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建设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社会保障的基本问题。

人民群众在收入分配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坚实的心理动力基础。要让人民群众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社会进步角度看,要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此,我们希望学生了解我国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知道如何科学地评价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能够初步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

(2)理解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各种保障措施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2.能力目标

会评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能学以致用,结合当地实际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明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能评析具体的保障措施,能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措施,增强参与意识,增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自信。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探究我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和措施,认可我国日益完善的保障,增强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学以致用,通过走访当地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居民等,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3.公共参与:尝试对促进社会公正、实现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提出建议,增强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社会保障发挥的重大作用;各种具体的保障措施的区别和作用;理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教学难点】

各种具体的保障措施的区别和作用;理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教学准备】

学生结合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小王大学毕业,要找工作了,他的要求是工作单位要缴纳“五险一金”,而事实上,大多数招聘方在列举待遇的时候,都有一项缴纳“五险一金”。那么“五险一金”是指的什么?针对如此重要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与“五险”相关的问题,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

新课讲授: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总议题:织密扎牢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议题一:多种社保保民生

材料:小韩:每个月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将来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老杨:以前有病不敢看,现在有病也不怕上医院啦!城乡居民医保保障范围扩大、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再也不担心“病根”变“穷根”了。

任奶奶:我八十岁了,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人照顾,国家每个月还给我补贴,生活真好!

小丁:妈妈身体不好,爸爸生了重病住院,家里没有了收入。村里帮助我家申请了低保,这下我可以安心上学了。

议题问题:1.以上对话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你还知道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些组成形式?2.社会保障的四种基本形式区别在哪里?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总的来说,这些社会保障发挥了什么作用?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议题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议题分析:1.材料对话涉及的社会保障有:小韩——社会保险;老杨和任奶奶——社会福利;

小丁——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的形式还有:基本形式除了上述三种以外,还有社会优抚;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补充性质的社会保障,入慈善活动、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

议题分析2和3:答案见教材。

知识点1.(据议题问题1和2得出)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除此以外,还包括其他补充性的社会

知识点2.(据议题问题3得出)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社会保障

的重大作用)

(1)必要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需要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作用:①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减震器”,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议题二:让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越扎越牢

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还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加法”——改革开放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2万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这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减法”——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8年166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42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44亿人……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一张

张民生基础保障网,将一个个家庭的“小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财政保障民生共享

议题问题:(1)“加减”之间蕴涵着什么样的思想和理念?

(2)为什么要把“民生基础保障网”越扎越牢?

(3)如何让“民生基础保障网”越扎越牢?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议题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议题分析:1.社会保障的“加减法”,体现了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构建和谐社会。

议题分析:2.第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备了构建牢固社保网的基础;第二,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1(议题问题3)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总体要求: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知识拓展】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

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小结本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