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51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

式版)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矿开采属地下作业,由于其生产系统复杂,环

节众多,地质条件频繁变化的采掘工作面的推进及随

时移动,给井下生产带来了一个个未知而又不安全因

素,特别是顶板、瓦斯、水、火、煤尘等五大自然灾

害时刻威胁职工生命的安全。虽然“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方针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但是伤

亡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虽有多种,但特殊的自

然地质环境和恶劣的地质条件往往是孕育惨痛事故的

温床。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因素的关

系,从而总结规律,试图找到一种“科学预测,超前

监控,事先防范”的事故预防途径,以期在实践中正

确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一、矿井安全与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常出现岩层滑移,围岩破碎等特征,因而地质构造带往往是发生顶板、透水、瓦斯事故的地段。

1、褶曲构造:由于岩层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地壳的水平运动是造成构造的地质条件。单一岩层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不同部位会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特别是在褶曲轴部往往烈隙、节理发育,煤层暴露后吸水脱落,同时其轴部产状变化急剧,回采中不易支护,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其次褶曲轴部煤厚度易突变(变厚或变薄),小眼掘进时易发生煤层跨落堵人事故。

2、断层: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

煤层反应出来。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常遇到许多不同性质的断层,其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破坏程度也不同;同时常在断层两旁产生牵引、揉皱、挤压等现象,导致煤层突增或压薄,煤层突增处易产生煤层偏冒、跨落堵人事故。还有一些顶断底不断及底断顶不断的小断层及小断层及小断层间滑动构造部位,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采空后顶板来压较快,是产生顶板事故的地段。

工作面断层过压时,正确推断断层的性质、断距,及时留设断层煤柱,是防止透水及瓦斯事故的关键。

3、从瓦斯赋存与构造关系规律看,褶曲轴部往往是瓦斯富集带,为此正确预测褶曲轴部位置对防止瓦斯突出而引起的事故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煤岩组合:即煤层煤顶板厚度、岩性、结构等,它们是引发顶板事故的重要地质因素。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改造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增加采面顶板管理的难度,通常易引发事故隐患因素有:

1、围岩节理和劈理发育地段,易产生煤岩层脱落伤人,尤其是雨季期间,水沿裂隙侵入,造成煤岩层冒顶及跨帮事故。如:20xx年569水平刷新车场时,由于围岩节理和劈理发育,两节理面斜交,由于敲帮问顶不及时,工人在出碴时,顶突然冒落,造成岩层冒顶事故。

2、如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则采面推进时,由于敲击或放炮震动后,如果支护没有及时跟上,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也极

易产生顶板事故。

3、回采过程中,随采空面积的扩大,又未能及时回柱放顶,引起一些部位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较脆弱部位顶板跨落,或者激发煤层瓦斯的异常涌出,从而波及工作面的安全。

4、复杂的煤岩结构煤层中往往含有夹矸层,开采中易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伤人事故。

5、煤层厚度变化:本区煤层厚度变化主要属后生变化,加上褶曲、断层发育,造成煤层形态多变,常出现藕节状、鸡窝状、阶梯状等不规则形态出现,特别在构造挤压带附近易形成煤包及厚薄相间带等等。由于煤厚的变化造成顶板稳定性差,伪顶发育,而造成采面顶板管理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容易产生顶板及跨煤事故的地点。倾角大的煤层一旦发生局部冒顶时,由于顶板向下滑移,可能扩大成为大面积的冒

顶。如小井掘进突遇大煤包,由于支护不善而导致跨煤堵人伤亡事故。

二、矿井安全与瓦斯地质:

本区矿井虽属于低瓦斯矿井,但历年来也曾发生过在废巷、采空区、采区独头巷道、采面顺槽及沿煤上山等地段的C02窒息及CO中毒等气体事故特别是小煤窑,由于通风管理不善,这类事故更是频繁)。通过分析,本人认为瓦斯对矿井安全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瓦斯的含量随着煤层变质程度增加也随着增加。开采深度的加深,地应力和岩体本身的自重力相应增大,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也随着增大。从而增加通风管理难度,导致气体事故的发生。

2、岩浆热液变质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岩浆软化煤层围岩作用直接影响着瓦斯赋存。不同构造部

位,瓦斯含量不一。岩浆侵入带附近,压性断层、复式向、背斜轴部转折端,瓦斯易于聚集,这些部位往往是瓦斯事故常发生地带,而张性断层、褶曲两翼,则瓦斯不易于积聚。

3、“煤包”易造成瓦斯突出事故。煤厚的变化,是由于地应力集中的显观,是后期改造形成的。由于后期改造中可引起明显的煤层结构破坏,瓦斯突出前的煤变松、层理紊乱,以软分层易于突出,并不是所有的“煤包”都会发生瓦斯突出。瓦斯含量与煤包围岩组合特征、与地表距离、煤变质程度、煤体结构、煤岩类型、煤组分、附近岩浆活动、采掘应力等因素成正比。

4、水小瓦斯含量高,水大瓦斯含量低。岩层产状平缓,裂隙发育,围岩透气、透水性差的封闭地段,瓦斯易于积聚,相反裂隙发育,围岩及煤层透

气、透水性好的地段,则瓦斯不易于积聚,前者往往是瓦斯气体事故常发生地带。

5、瓦斯是流动的有害气体,随着气压变化而变化,不断地流动,改变聚集地点,常多聚集在老空区和通风不良的废巷、独头巷道和小煤,因而这些地点是最易发生瓦斯气体事故的地方。这方面的事故小煤窑由于通风管理不良最易出现该类事故。

6、采面管理不善,开采顺序不合理,采面无及时回柱,控顶距离过大,以及采空区遗煤太多,均能引起瓦斯异常涌出而引发瓦斯气体事故。三、矿井安全与水文地质:

由于矿井在开拓、掘进、回采过程中,不断改变原始水文地质条件,从而导致水害发生,危及矿井安全的水害有:

1、老窑、老硐水:

小煤窑非法开采之风愈演愈烈,矿井周围小煤窑星罗棋布,这些小煤窑有的开采历史较长,主要分布于可采煤层浅部,并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随着小煤窑的不断延伸和超层越界开采,导致很多小煤窑与矿井相通,把老窑水往矿井内排放,而大部分小煤窑由于其开采的具体位置、范围以及老塘积水量难以测定,故在采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透水事故,有的甚至还引起淹井,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如20xx年6月19日,我矿由于小煤窑逐步侵入和越界开采,矿井与周围小煤窑多处相通,洪水从四通八达的小煤井向我矿倾注而人,导致+370水平、+395水平受淹,造成停产十多天,损失200多万元的特大淹井事故。可见老窑及其老硐水对矿井安全的威胁是多么巨大。

2、断层水、地下水:

我矿的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是地表水,贯穿井田上部有一条小溪,开采时要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在矿井地层中都普遍存在多少、大小不等的断层,而这些断层相当部分是导水断,若不采取过断层措施,也容易发生断层透水事故,有的断层直接沟通地表水体,对开采其影响范围内的煤层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此外,井田内一些早期施工的钻孔,由于封孔质量不好,有个别钻孔出现漏水及导水现象,对矿井来说也是一个安全隐患,须加以防范。

四、结论及防范措施:

多年来,人们在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过程中常常侧重于主观因素,从主观方面人手,重视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而往往淡漠了事故产生的客观地质环境因素,没有很好地总结每起事故发生与其地质条件的内在必然联系的规律,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因而

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性质的事故屡防屡犯,防而不止,杜而不绝的被动局面。

综上所述,作者就地质环境因素与矿井安全存在的矛盾,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提出如下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1、加强顶板管理:

(1)采掘工作面在开工之前,要以新《煤矿安全规程》为指导思想,制定严格、详细的作业规程,规程中要针对工作面的具体的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采面地质说明书与完善的顶板管理措施,特别是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规格要作严格细致的规定,并且要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和地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并做到培训到位,贯彻到个人。作业规程须经有关领导审批并在有关人员(包括安监员、技术员)中进行全面贯彻之后方可开工,无作业规程

或不完善以及没有全面贯彻坚决不许开工。

(2)采掘工作面首先要严格按照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施工作业,严禁违章作业,坚持“三不生产原则”强化现场管理。其次,工作面的支护质量规格和方式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不合格的坚决令其停产整改,遇到地质条件特殊地段如断层、褶曲、挤压带和顶板特别破碎地点要采取特殊和稳妥的支护方式。其三,采面要坚持按规程要求及时回柱放顶,无及时回柱放顶的不准作业。其四,小眼开口时:开口前应先险查开口处前后5.0米内运巷棚架的完好情况以及顶板与开口邦的情况,凡有支架腐朽或折断应先修复加固,开口处必须再架设抬棚支控,开口后应及时锁口支护;刚开口应采取少装药、放小炮的措施,以避免造成对开口处围岩的震动破坏;对围岩比较完整、煤层厚度小于1.2米、不需要架棚支护的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_傅耀军

0引言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勘查对象、选择勘查手段、进行工程部署、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纵深开发,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华北型煤田下组煤不仅面临着底板奥灰水的威胁,其顶板含水层(特别是上组煤采空区)也是其主要威胁;再者由于历史原因,上组煤开采也存在周边老空水的威胁等等。因而,现行的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不能完全反映新出现的种种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1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现状 目前有关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主要有 两个版本,一个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另一个是《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 0215-2002)。两者基本相同,类根据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空间特征(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分为三类: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只是岩溶充水矿床的亚类上有所区别,前者按岩溶形态分三个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后者按充水方式分为二个亚类:顶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两者均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型: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和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但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判别上不一样,前者为多因素定性判别,后者以单位涌水量定量判别。 2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出现的新问题 2.1第四类充水水源 水体一般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 作者简介:傅耀军(1959—),男,教授级高工,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和环境地质研究。 收稿日期:2011-07-27责任编辑:樊小舟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 傅耀军,方向清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邯郸056004) 摘要: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重要环节,是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煤炭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规范划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基础上,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提出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新方案:类分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老空水充水矿床、地表水充水矿床和复合式充水矿床6个;亚类分顶板充水、底板充分水、周边充水和组合式充水4个;型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个。关键词: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探讨中图分类号:P641.4 文献标识码:A A Discussion o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Fu Yaojun,Fang Xiangq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CNACG,Handan,Hebei 056004)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s is a major link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the main basis of explor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coal mining after decades,especially large scale mining in the past 10-odd years,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been happened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on the basis of currently available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in practice,combined with "Coalmine Water Control Stipulations",a new scheme to classify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put forward.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scheme includes six categories:pore,fissure,karst,gob,surface water and compound water filling mines;four subcategories:roof,floor,peripheral and composite water filling paths;and fou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types:simple,medium,complex and extremely complex.Keywords:mine hydrogeology;exploration type ;discussion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3No.09Sep .2011 第23卷9期2011年9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1)09-0032-02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11.09.08

水文地质规程文档

水文地质规程 第1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太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二、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三、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四、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水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五、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六、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第3条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加以发展、创新。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及其工作要求 第4条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发杂四个类型(见表1)。 第5条极复杂型矿井,除必须按照水文地质特点和开采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勘探和专门试验,建立井上下水动态观测网,坚持长期观测,以及健全观测资料台帐和历时曲线等候外,还应做到: 一、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岩溶矿区,要注重岩溶调查、暗河探测和封闭汇水洼地的水均衡工作,研究分析探放、堵截暗河水的方案与措施。 二、厂灰岩露头颁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的矿区,要注重地表水体、岩溶泉同井下出水点关系的调查分析,做好探放溶洞泥砂水工作,防止大突水的威胁。 三、经常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石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含水层突出威胁的矿区(井),要开展区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并采用大口径抽水、井下大型放水试验及连通试验,勘查岩溶水集中强径流带或岩溶管道带的颁。矿井开采,要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截(堵截水源)排(疏降)措施方案。要注重突水与隔水层岩性、厚度、水压、构造及采故等关系的研究,不断寻求规律。 四、岩溶矿区都要注重地面岩溶塌陷规律的调查研究,并寻求防治途径。 第6条复杂型的矿井,应根据各矿的特点和开采需要,参照第5条的要求进行工作。其中: 一、开采含水(流)砂层、厚砾石层及地表河、湖等水体下煤层的矿区(井),要分析研究煤(岩)柱的隔水性能,注重观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并研究其规律。 二、开采煤层顶板直接为含水(流)砂层的矿井,进行开采应加强砂层水疏干和水砂分离方法的研究。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不同于一般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安型电气设备。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可燃性气体和煤尘。因此,无线通信设备要求是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防爆设备。 (2)传输衰耗大。煤矿井下空间狭小、巷道倾斜、有拐弯和分支、巷道表面粗糙,且有风站、机车等阻挡体,传输衰耗大。 (3)发射功率小。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0mW-40mW左右。 (4)抗干扰能力强。井下空间窄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电磁干扰严重,故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防护性能好。应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性能。 (6)抗故障能力强。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高,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7)信道容量大。煤矿井下是一个移动的工作环境,现有有线调度电话受到局限。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通信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完善、成本的降低,它将在生产调度特别是抢险救灾中起到主要作用,故需具有较大的信道容量。 (8)移动速度慢。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手持机的移动速度较慢,这主要是矿井人员及运输工具特性确定的。 2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 根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形成了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如下: (1)坚持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来确定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技术方案的原则;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应用成熟的井下通讯产品的原则; (3)坚持新老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力求少投入、高效益的原则; (4)坚持网络、数据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原则。 3系统应用定位及建设思路 (1)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是当前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是安全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管理。因此,新建无线通讯系统要与原有有线调度通讯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无缝结合,已经形成的系统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逐步完成各个系统的集成。 (2)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要充分考虑投资承受能力,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分析井下场点的重要程度,对信号覆盖点进行提前规划,并结合系统技术参数,提出信号覆盖率要求。 (3)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要重点分析其专用调度功能的提供能力,保证与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统一调度。已经形成无线通讯系统的单位,要统一到这个要求上来。(4)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应用必须与GIS技术有机结合,并深入开发与地质测量、通风防尘等专业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井下自控系统的接口,为提高井下工作效率及应急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4现有系统 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制约了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在地面上广为应用的GSM、CDMA以及卫星电话等无线通讯方式,受其自身工作原理、发射功率、建设成本等方面影响,至少到目前来看,基本不适合煤矿井下应用。 截止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煤矿井下采用的主要有用于井筒、工作面、胶带输送、电机车等局部的无线通信系统,可用于全矿井的无线通信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探放水设计规范

(MT/T632—1996) 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08-01-09 01:30:42 来源:作者: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199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984)以及《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993)的有关规定,结合煤矿生产实际需要制订的煤炭行业标准。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进行探放水工程设计,施工设计应以本标准为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景海。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探放水的原则,探放水工程设计内容,探水钻孔布置及其施工的技术要求,探放水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开采的矿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

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部(1992)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1984) 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煤炭工业部(1993) 3 、探放水原则 “每一个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见《煤矿安全规程》第259条)。“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见《煤矿安全规程》第260条)。 3.1 3.1、3.5、3.6、3.7、3.8各条分别按《煤矿安全规程》第260条的一、五、六、 七、九款的规定执行。 3.2 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并有出水征兆时。 3.3 接近含水层、导水或可能导水的断层带或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 3.4 打开防水隔离煤柱前。 4、探放水工程设计内容 探放水工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4.1 探放水的采掘工作面及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害类型、水量及水压预计。 4.2 探放水巷道的开拓方向、施工次序、规格和支护方式。 4.3 探放水钻孔组数、个数、方向、角度、深度、孔径、施工技术要求和采用的超前距、

浅析铁矿矿井井下通风系统

浅析铁矿矿井井下通风系统 摘要:通风系统是关系铁矿企业安全生产和保持良好生产环境的核心,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铁矿安全的根本措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并结合铁矿通风系统的发展趋势,实现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及有害气体浓度达到相关的标准,并能得到不断优化管理,这是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必要条件的基础。本文结合作者在我公司两座矿山的管理经验,对铁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和改进优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铁矿;通风;重要性; 趋势; 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uthor’s min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the company in the two,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for the iron o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ventilation system, I hope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Key words: iron ore; ventilation; importance; trend;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 TD724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是铁矿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矿井通风安全技术的不断优化和现代化管理,为铁矿生产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一、铁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矿井通风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煤矿、铁矿等地下矿井的单体开采面积越来越大,为矿井产量的提高和大型化操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为矿井的通风制造了难题。通风工程系统作为保证井下安全的关键措施,其通风和换气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井下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具体来说,铁矿的通风系统主要有以下三个重要作用: (一)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通风系统是出去自然通风外,矿井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的唯一方式,这对于内外气体交换和保证井下氧气含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铁矿井下的污染比较严重,大量的粉尘混在空气中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会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是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还是会给粉尘的自然沉降和稀释造成困难。 (三)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风系统对于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具有绝对的影响,合理的控制通风系统的送风量能够满足矿井下不同季节对于温度、湿度的不同要求,有利于保证良好的井下工作环境,可以说,通风系统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煤矿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长: 总工程师: 地测副总: 编制人: 编制单位:东胜煤矿地测防治水科修编日期:二0—八年五月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煤矿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目的及任务 (1) 1.2 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1.3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2) 2 矿井及井田概况 (2) 2.1 井田概况 (2) 2.2 位置与交通 (3) 2.3 地形、地貌 (4) 2.4 气象、水文 (5) 2.5 地震 (5) 2.6 矿区范围及相邻矿井分布情况 (5) 2.7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8) 3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 3.1 不同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9) 3.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9) 4 地质概况 (12) 4.1 区域地质构造 (12) 4.2 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 (12) 4.3 煤层及煤质 (16) 4.4 区域水文地质简述 (16) 5 矿井水文地质 (17) 5.1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17) 5.2 最低侵蚀基准面 (17)

5.3 井田周边及其水力性质 (17) 5.4 含、隔水层 (18) 5.5 矿区构造带富水性及导水性 (19) 5.6 矿井充水条件 (19) 5.7 矿区老窑水分布情况 (20) 5.8 矿井充水状况 (21) 6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2) 6.1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22) 6.2 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2) 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4) 7.1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24) 7.2 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6)

2018年年度水文地质预报

叙永县新房子矿业有限公司 2O18年度地质预测预报 一、预测预报的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矿井地质规程》; 3、《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4、《煤矿防治水规定》; 5、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35地质队2016年10月提交的《四川省叙永县后山井田新房子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 6、新房子煤矿2018年度采掘计划 二、预测预报范围 回采工作面:11524、12324、11424、12124、12524; 掘进工作面:1060m标高运输巷、11125运输巷、11125上回风巷、11125下回风巷、11424工作面切眼、12524运输巷、 12524东回风巷、12524对拉工作面切眼、12324对拉工作面切眼、12724运输巷、12724工作面切眼、12224西回风巷、12224运输巷、12224东回风巷、12224西工作面开切眼。采掘工作面对应的地表。 三、地表情况 1、一采区采掘工作面对应地表是 四、煤岩层情况 五、地质构造

六、水文地质 2018年采掘工作面接替计划布置情况: 根据2018年采掘接替计划布置情况, 2018年计划布署2个回采对拉工作面生产,即一采区11524回采对拉工作面、和二采区12324回采对拉工作面,预计11524对拉采煤工作面于2018年5月中旬回采结束,从2018年6月开始搬家至11424采煤工作面回采。12124对拉采煤工作面于2018年4月回采结束,从2018年5月开始搬家至12324对拉采煤工作面回采,预计2018年9月底回采结束,从2018年10月开始搬家至12524对拉采煤工作面回采。 2018年计划布置6个掘进工作面,其中:开拓掘进工作面1个,准备掘进工作面5个,开拓巷道:1060标高运输巷45m(包括煤仓2个)、通风联络巷25m;准备巷道:11125运输巷275m、11125上回风巷215m、11125下回风巷257m、11424工作面切眼95 m、12524设备道55m、12524运输巷255m 12524东回风巷240m 、12524对拉工作面切眼190 m 、12324对拉工作面切眼190 m 、12724设备道65m、12724运输巷330m 、12724工作面切眼95 m、12224西回风巷575m、12224运输巷580m、12224东回风巷200m、12224西工作面开切眼90m。 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泸州市安监局《关于2016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测定)结果的批复》(泸市安监 [2017]93号,新房子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2.40m3/min;相对涌出量:11.30m3/t;二氧化碳绝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51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 式版)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矿开采属地下作业,由于其生产系统复杂,环 节众多,地质条件频繁变化的采掘工作面的推进及随 时移动,给井下生产带来了一个个未知而又不安全因 素,特别是顶板、瓦斯、水、火、煤尘等五大自然灾 害时刻威胁职工生命的安全。虽然“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方针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但是伤 亡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虽有多种,但特殊的自 然地质环境和恶劣的地质条件往往是孕育惨痛事故的 温床。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因素的关 系,从而总结规律,试图找到一种“科学预测,超前 监控,事先防范”的事故预防途径,以期在实践中正

确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一、矿井安全与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常出现岩层滑移,围岩破碎等特征,因而地质构造带往往是发生顶板、透水、瓦斯事故的地段。 1、褶曲构造:由于岩层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地壳的水平运动是造成构造的地质条件。单一岩层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不同部位会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特别是在褶曲轴部往往烈隙、节理发育,煤层暴露后吸水脱落,同时其轴部产状变化急剧,回采中不易支护,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其次褶曲轴部煤厚度易突变(变厚或变薄),小眼掘进时易发生煤层跨落堵人事故。 2、断层: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一条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表2-1进行 表2-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 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 i、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 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当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 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第十二条公司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 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第十三条公司水文地质类型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在1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 第十四条公司应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

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应当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第十五条公司按照规定编制下列防治水图件: (一)矿井充水性图;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其他有关防治水图件由矿井根据实际需要编制。 公司建立数字化图件,内容真实可靠,并每半年对图纸内容进行修正完善。 公司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公司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 (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 (二)气象资料台账; (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四)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 (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六)矿井突水点台账; (七)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 (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 (九)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账; (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 (十三)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文件,结合我矿水害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成立地测通防部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和矿井防治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通防部。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防治水工作,要定期专门研究解决防治水工作中的问题,检查各项防治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与保证。 第二条制订水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人员培训、计划执行、审批、检查和奖罚制度等,要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制度,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管理,加强矿井防治水工程的监督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召开一次防治水工作专题会议,每年组织1~2次专业技术骨干培训。 第三条设立防治水专门机构,至少配备2套完好的探放水设备。煤矿必须配备专职探放水人员和探放水队伍,探放水人员应纳入特殊工种管理,进行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探放水工程要按有关规程规定,编制正规探放水设计,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条矿井必须有独立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口及工业广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应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有防、疏、排水措施。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技术措施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防治水机构必须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具备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相匹配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建立各种台帐,至少每季填绘、补充一次。配备专业地质测量队伍,定期对煤矿井巷工程、采掘工作面进行测量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等重要图件。 第六条防治水机构必须依据《制度》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要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组织编制防治水规划、总体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提供水情资料和各种水害预报。 第七条建立井上下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健全观测制度,定期观测水位、水压、水温、水质和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资料每月月初报西部公司备案。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问题探讨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问题探讨 煤炭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于其地质结构的研究与勘查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深入,井下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对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如何能安全顺利高效地通过地质构造,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注意事项,这是确保安全有序作业的基础和保证。 标签: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突出出水机理安全回采率 1引言 地质构造主要通过影响煤层中瓦斯的保存条件和软分层的发育来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条件。在煤炭形成的漫长地质时期,煤层受到沉积作用、煤化作用和构造运动等影响,在煤体内部产生大量的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等构造类型。煤层的自燃主要经过氧化放热、蓄热散热和蔓延扩展等环节,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通过影响各个环节的发展,从而影响煤层的自燃。构造应力是控制矿区采动损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威胁 2.1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地质构造是导致出水事故的关键,加强地质构造分析预测及防治措施落实,提高安全回采率,有利于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这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剩余储量受水威胁严重的煤矿区来说尤其重要。煤矿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陷落柱、岩浆岩侵入体、不良封闭钻孔等,很多的灾害性突水都是源于这些地质构造。研究分析矿井出水的条件,关键是弄清各种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在井下出水所起的作用,掌握其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总结近年来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矿井水害发生位置方面,主要发生在矿井掘进巷道的迎头,由于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掘进前未探知)造成不同水源的水突入矿井。 (2)采煤工作面突水,主要是回采过程中遇到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和顶底板采矿扰动诱发的导水破裂带导通不同水源水突人矿井。 2.2瓦斯事故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煤与瓦斯突出常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地带已为大量实践所证实,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地质观察及研究表明,矿区构造特

矿井水文地质概述及检查要点

第一部分矿井水文地质 一、地下水与矿井水的的基本知识 1、自然界中的水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态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及地壳中。地球上的总水量约占地球体积的1﹪,约14亿立方公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里的水,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转换关系,要通过水的循环来实现。------大循环、小循环。 1)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沼泽等)、潜水(冲积层)、承压水(奥灰岩溶水)。 2)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有好多分类方法,如按水的温度分类、按矿化度分类、按酸碱度分类、按硬度分类、按放射性、耗氧量、卫生条件分类等等。 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 1)煤层及煤系围岩中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地表水源:河、湖、海、水库、水塘等。 3)大气降水的直接渗入。 4)老窑及淹没井巷积水。 3、矿井水的涌水通道 1)自然通道:孔隙、裂隙、岩溶、透水断裂带。 2)人为通道:未封闭或封闭质量差的钻孔、回采后顶板冒落和底板鼓胀裂隙、矿井排水后因潜蚀掏空产生的疏通裂隙和地表塌陷。

3)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煤层上下岩层的组合形式、地表水。 人为因素----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疏干方法。 二、矿井水文地质 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1) 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 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3) 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4) 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5) 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6) 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2、地质类型的划分 1) 划分依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 2) 煤矿矿井矿井地质类型:水文地质简单、水文地质中等、水文地质复杂、水文地质极复杂。(崔矿为水文地质比较复杂----专家意见) 3、补充调查与观测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特种作业人员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井通风作业(初训)6

[判断题] 1、长期接触噪声的人员不会引起血压升高或下降。(1.0分) 正确答案:错 2、在地下开采过程中,作业环境的空气中可能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存在氮氧化物。(1.0 分) 正确答案:错 3、按《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做好测风工作,认真分析测风报表,合理调节矿井各用风地点风量、风压;做好对各种通风设施的管理工作,确保全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这是通风工 岗位职责之一。(1.0分) 正确答案:对 4、主通风机运行工况负压不得高于风机额定负压的8O%。(1.0分) 正确答案:错 5、移动、检修风机时一定要切断电源。(1.0分) 正确答案:对 6、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角联网络。(1.0分) 正确答案:对 7、通风系统平面图不是绘制通风网络图的基础图纸。(1.0分) 正确答案:错 8、串联风网是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彼此首尾相连,中间没有分支的线路。(1.0分) 正确答案:对 9、读懂矿井通风系统图的关键之一是注意观察有无串联通风系统存在。(1.0分) 正确答案:对 10、矿井通风系统最好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1.0分) 正确答案:对 11、矿井漏风是指矿井下新鲜风流未经利用,直接渗入回风道或排出地表的现象。(1.0分) 正确答案:对 12、增加抽气次数可以检测出低浓度一氧化碳。(1.0分) 正确答案:对 13、硫化氢中毒时,可以给中毒者喝稀氯水溶液。(1.0分) 正确答案:对 14、空气温度为20℃指的是绝对温度。(1.0分) 正确答案:错

15、测算空气湿度时,先用仪表测算出相对湿度,再算出绝对湿度。(1.0分) 正确答案:对 16、某地区恒温带的温度等于该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1.0分) 正确答案:对 17、氢气是矿井爆炸气体中爆炸界限界限最宽的。(1.0分) 正确答案:对 18、在导线、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附近,不得有损坏电气绝缘或引起电气火灾的热源。 (1.0分) 正确答案:对 19、无轨运输设备(设施)主要包括:运输车辆(以汽车为主)、装载车辆(以铲运机为主)、辅助信号设施。(1.0分) 正确答案:对 20、装药、引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操作会引起爆破伤害。(1.0分) 正确答案:对 21、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存在高处坠落和淹溺等危险、危害因素。(1.0分) 正确答案:对 22、矿柱失稳不会引发地压灾害。(1.0分) 正确答案:错 23、矿山的尾矿库是重大的危险源,有的遇到大雨易发生溃坝事故。(1.0分) 正确答案:对 24、对矿井必须进行通风。(1.0分) 正确答案:对 25、井下粉尘的分散度较高,在湿式作业的条件下,5μm以下的粉尘占80%~90%以上。(1.0分) 正确答案:对 26、我国规定采用质量法来计量矿尘浓度。(1.0分) 正确答案:对 27、矿井要求所有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1.0分) 正确答案:对 28、风流的全压即该点静压和动压的叠加。(1.0分) 正确答案:对

哲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哲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赫章县哲庄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二○一二年五月

赫章县哲庄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写: 总工程师: 矿长: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 - 1 -第一节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 1 -第二节位置、交通............................. - 1 -第三节地形地貌............................... - 3 -第四节气象、水文............................. - 3 -第五节地震................................... - 3 -第六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 3 -第二章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 5 -第一节资源勘查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成果评述 ..... - 5 -第二节矿区物探工作评述....................... - 5 -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 5 -第三章矿区地质 .................................... - 8 -第一节地层................................... - 8 -第二节煤层................................... - 9 -第三节构造.................................. - 12 -第四节岩浆岩................................ - 13 -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14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情况...................... - 14 -第二节含(隔)水层划分........................ - 15 -第三节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 18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 - 20 -

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用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通用版)

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 用版) 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一、适用范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本矿井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二、上岗条件 第2条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第3条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三、安全规定 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必须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观测、分析方法,以及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校、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7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把关审核。

水文地质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真实可靠。 第8条严禁在水文地质观测、计算、资料编录、总结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第9条发现重大水害隐患,必须及时汇批,紧急情况应直接向矿凋度室或矿有关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第10条对小煤矿、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必须有两人以上,严禁单人进行观测。严禁擅自进人通风不良或空顶区域内观测水情。 四、操作规定 第11条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观测项目及有关规定,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第12条必须备齐观测工具、专用记录簿,并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现场记录应用铅笔填写,以防水浸后造成记录模糊不清。 第13条检查地面观测孔,其中的淤积物必须低于观测层底面,导水应畅通,否则要注意用水冲洗或用液体二氧化碳冲洗。 第14条检校观测水位、水压、水量的仪表器具,使之符合精度及安装要求。 第15条备齐原始记录表。

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6年最新)

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全国各类煤矿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二、上岗条件 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 第3条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三、安全规定 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必须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校、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7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把关审核。水文地质的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真实可靠。 第8条严禁在水文地质观测、计算、资料编录、汇总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第9条发现重大水害隐患,必须及时汇报。紧急情况应直接向矿调度室或矿有关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第10条对小煤矿、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必须有两人以上,严禁单人进行观测。严禁擅自进入通风不良或空顶区域内观测水情。 四、观测准备 第11条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观测项目及有关规定,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第12条必须备齐观测工具、专用记录簿,并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现场记录应用铅笔填写,以防水浸后造成记录模糊不清。 五、观测 第13条检查地面观测孔,其中的淤积物必须低于观测层底面,导水应畅通,否则要注意用水冲洗或用液体二氧化碳冲洗。

第14条检校观测水位、水压、水量的仪表器具,使之符合精度及安装要求。 第15条备齐原始记录表。 第16条固定观测人员,检查排水设备能力和防水路线。 第17条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的内容要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包括水文气地质点的观测。 第18条对地面气象观测的要求。 1.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井,应在设立的气象观测站内进行观测;距离气象台(站)较近的矿井,应在设立的雨量观测站内进行观测。 2. 矿井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相同。观测降水量常用的仪器为自记雨量计。自记雨量记需经常调整自计钟,换自计纸,添加墨水,并应进常观测仪器运转情况。 3.观测降雨量记至0.1mm,不足0.05mm时可不作记载,历时记分。 4.每日降水量以早8时为每日分界,从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为本日的降水量。 5.观测降水量应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非雨季可只分一段,每日8时观测。但降水量大的地区或雨季高峰时则应根据矿区(井)防洪需要规定观测时间。时段及其相应时间见下表: 降雨量观测时间分段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