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分析

ABAQUS参数化分析

ABAQUS是一个跨平台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其CAE界面主要用来前处理,然后生成inp文件,再将inp文件提交到有限软内核中分析求解。所以可以直接利用生成的inp文件对所要研究的参数进行参数化定义,然后通过python脚本驱动ABAQUS对inp进行参数化分析。

具体操作

一、inp文件的准备

1、准备一个inp文件的template

2、确定要研究的参数,在inp文件头部使用关键字*PARAMETER 然后另起一行定义参数名和初始的值。

3、在使用参数的位置,把原始的数据用定义好参数名代替。

二、编写python脚本(主要由以下命令组成)

1、参数化分析的名称和参数名

2、参数的定义,连续或离散

3、参数取样

4、参数组合,有MESH、TUPLE、CROSS三种方法

5、生成inp文件

6、执行分析

7、建立分析结果库

8、在结果裤中获取想要的分析数据

9、输出分析数据

?尝试对改变工字钢翼缘厚度的参数化分析:?1、提取inp文件,对厚度进行参数化定义

?2、在其他参数用到的位置,代替原始数据

?脚本的编写:(最后保存为名为thickStudy.psf的文件)

?脚本执行:

把准备好的inp文件和python脚本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然后在文件夹所在的位置打开终端(命令提示符),输入命令

abaqus script=thickStudy.psf 就可自动执行了。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

§2.2.1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 一、排气压力和进、排气系统 (1)排气压力 ①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可变,压缩机铭牌上的排气压力是指额定值,压缩机可以在额定排气压力以内的任意压力下工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超过额定排气压力工作。 ②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是由排气系统的压力(也称背压)所决定,而排气系统的压力又取决于进入排气系统的压力与系统输走的压力是否平衡,如图2-20所示。 ③多级压缩机级间压力变化也服从上述规律。首先是第一级开始建立背压,然后是其后的各级依次建立背压。 (2)进、排气系统 如图所示。

①图a的进气系统有气体连续、稳定产生,进气压力近似恒定;排气压力也近似恒定,运行参数基本恒定。 ②图b的进气系统有气体连续、稳定产生,进气压力近似恒定;排气系统为有限容积,排气压力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一旦达到额定值,压缩机停止工作。 ③图c的进气系统为有限容积,进气压力逐渐降低;排气系统压力恒定,一旦低于某一值,压缩机停止工作。

④图d的进、排气系统均为有限容积,压缩机工作后,进气压力逐渐降低;排气系统压力不断升高,当进气系统低于某一值或排气系统高于某一值,压缩机停止工作。

二、排气温度和压缩终了温度 (1)定义和计算 压缩机级的排气温度是在该级工作腔排气法兰接管处测得的温度,计算公式如下: 压缩终了温度是工作腔内气体完成压缩机过程,开始排气时的温度,计算公式如下: 排气温度要比压缩终了温度稍低一些。 (2)关于排气温度的限制 ①汽缸用润滑油时,排气温度过高会使润滑油黏度降低及润滑性能恶化;另外,空气压缩机中如果排气温度过高,会导致气体中含油增加,形成积炭现象,因此,一般空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限制在160°C以内,移动式空气压缩机限制在180°C以内。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一般介于-1~1之间。相关系数不是等距度量值,而只是一个顺序数据。计算相关系数一般需大样本. 相关系数又称皮(尔生)氏积矩相关系数,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γ表示,γ值的范围在-1和+1之间。 γ>0为正相关,γ<0为负相关。γ=0表示不相关; γ的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 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划分为四级: 如两者呈正相关,r呈正值,r=1时为完全正相关;如两者呈负相关则r呈负值,而r=-1时为完全负相关。完全正相关或负相关时,所有图点都在直线回归线上;点子的分布在直线回归线上下越离散,r的绝对值越小。当例数相等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越密切;越接近于0,相关越不密切。当r=0时,说明X和Y两个变量之间无直线关系。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见参考资料>. 其中xi为自变量的标志值;i=1,2,…n;■为自变量的平均值, 为因变量数列的标志值;■为因变量数列的平均值。 为自变量数列的项数。对于单变量分组表的资料,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见参考资料>. 其中fi为权数,即自变量每组的次数。在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时,可以用一种简捷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其公式<见参考资料>. 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时,当计算机在输入x、y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得出n、■、∑xi、∑yi、∑■、∑xiy1、γ等数值,不必再列计算表。 简单相关系数: 又叫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它一般用字母r 表示。它是用来度量定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 又叫多重相关系数

非参数统计分析NonparametricTests菜单详解

非参数统计分析――Nonparametric Tests菜单详解 非参数统计分析――Nonparametric Tests菜单详解 平时我们使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大多为参数统计方法,它们都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对相应分布的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比如单样本u检验就是假定该样本所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然后推断总体的均数是否和已知的总体均数相同。本节要讨论的统计方法着眼点不是总体参数,而是总体分布情况,即研究目标总体的分布是否与已知理论分布相同,或者各样本所在的分布位置/形状是否相同。由于这一类方法不涉及总体参数,因而称为非参数统计方法。 SPSS的的Nonparametric Tests菜单中一共提供了8种非参数分析方法,它们可以被分为两大类: 1、分布类型检验方法:亦称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即检验样本所在总体是否服从已知的理论分布。具体包括: Chi-square test:用卡方检验来检验二项/多项分类变量的几个取值所占百分比是否和我们期望的比例有没有统计学差异。 Binomial Test:用于检测所给的变量是否符合二项分布,变量可以是两分类的,也可以使连续性变量,然后按你给出的分界点一分为二。 Runs Test:用于检验样本序列随机性。观察某变量的取值是否是围绕着某个数值随机地上下波动,该数值可以是均数、中位数、众数或人为制定。一般来说,如果该检验P值有统计学意义,则提示有其他变量对该变量的取值有影响,或该变量存在自相关。 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采用柯尔莫哥诺夫-斯米尔诺夫检验来分析变量是否符

合某种分布,可以检验的分布有正态分布、均匀分布、Poission分布和指数分布。 2、分布位置检验方法:用于检验样本所在总体的分布位置/形状是否相同。具体包括: Two-Independent-Samples Tests:即成组设计的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Tests for Several Independent Samples:成组设计的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此处不提供两两比较方法。 Two-Related-Samples Tests:配对设计的两样本秩和检验。 Tests for Several Related Samples:配伍设计的多样本秩和检验,此处同样不提供两两比较。 一、分布位置检验方法 1、Two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与 K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用于检验两独立样本/多独立样本所在总体是否相同。 Two-lndependent-Samples Test对话框: (1) Test Variable框,指定检验变量。 (2) Grouping Variable框,指定分组变量。Define Groups对话框,Groupl和Groupl后的栏中,可指定分组变量的值。 (3) TestType框,确定用来进行检验的方法。Mann-Whitney U:默认值,相当于两样本秩和检验。Kolmogorov-Smimov Z:K-S检验的一种。Moses extreme reactions:如果施加的处理使得某些个体出现 正向效应,而另一些个体出现负向效应,就应当采用该检验方法。

热分析的基本参数与概念

R E P O R T Executive Summary

R E P O R T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 3 1.1 基本参数介绍 . (3) 2 Activities ................................................................................................................... 4 2.1 Theta-ja (θja)Junction-to-Ambient (4) 2.1.1 测量方法 .................................................................................................... 4 2.1.2 节温计算公式 (6) 2.2 Theta-jc (θjc) Junction-to-Case (6) 2.2.1 测量方法 .................................................................................................... 6 2.2.2 节温计算公式 ............................................................................................. 6 2.2.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7) 2.3 Theta-jb (θjb) Junction-to-Board (7) 2.3.1 测量方法 .................................................................................................... 8 2.3.2 节温计算公式 ............................................................................................. 8 2.3.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8) 2.4 Ψ的含义 (9) 2.4.1 Ψjb ............................................................................................................. 9 2.4.2 Ψjc . (9) 2.5 各种封装的散热效果 (9) 2.5.1 TI PowerPAD 封装的使用注意事项 (10) 3 Results ................................................................................................................... 12 3.1 关于θja θjc ΨJB , ΨJT 使用问题 (12) 4 Discussion .............................................................................................................. 12 4.1 热仿真软件的使用 (12) 5 Conclusions ........................................................................................................... 12 5.1 ............................................................................................................................. 12 6 Abbreviations, Definitiones, Glossary ..................................................................... 13 6.1 ............................................................................................................................. 13 7 Version . (13)

动力电池性能参数

动力电池性能参数 一、电性能 (1) 电动势 电池的电动势,又称电池标准电压或理论电压,为电池断路时正负两极间的电位差。电池的电动势可以从电池体系热力学函数自由能的变化计算而得。 (2)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或公称电压),系指该电化学体系的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例如,锌锰干电池为 1.5V ,镍镉电池为1.2V ,铅酸蓄电池为2V ,锂离子电池为 (3) 开路电压 电池的开路电压是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开路电压不等于电池的电动势。必须指出,电池的电动势是从热力学函数计算而得到的,而电池的开路电压则是实际测量出来的。 (4) 工作电压 系指电池在某负载下实际的放电电压,通常是指一个电压范围。例如,铅酸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在2V ?1.8V ;镍氢电池的工作电压在 1.5V?1.1V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在 3.6V?2.75V。 (5) 终止电压 系指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视负载和使用要求不同而异。以铅酸蓄电池为例:电动势为2.1V,额定电压为2V,开路电压接近2.15V,工作电压为2V?1.8V,放电终止电压为1.8V?1.5V( 放电终止电压根据放电率的不同,其终止电压也不同)。 (6) 充电电压

系指外电路直流电压对电池充电的电压。般的充电电压要大于电池的开路电压,通常 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镍镉电池的充电压在1.45V?1.5V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压在4.1V?4.2V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压在2.25V?2.5V。 (7) 内阻 蓄电池的内阻包括:正负极板的电阻,电解液的电阻,隔板的电阻和连接体的电阻等。 a. 正负极板电阻 目前普遍使用的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为涂膏式,由铅锑合金或铅钙合金板栅架和活性物质两部分构成。因此,极板电阻也由板栅电阻和活性物质电阻组成。板栅在活性物质内层,充放电时,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它的电阻是板栅的固有电阻。活性物质的电阻是随着电池充放电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的。 当电池放电时,极板的活性物质转变为硫酸铅(PbSO4) ,硫酸铅含量越大,其电阻越大。而电池充电时将硫酸铅还原为铅(Pb) ,硫酸铅含量越小,其电阻越小。 b. 电解液电阻 电解液的电阻视其浓度不同而异。在规定的浓度范围内一旦选定某一浓度后,电解液电 阻将随充放电程度而变。电池充电时,在极板活性物质还原的同时电解液浓度增加,其电阻下降;电池放电时,在极板活性物质硫酸化的同时电解液浓度下降,其电阻增加。 c. 隔板电阻 隔板的电阻视其孔率而异,新电池的隔板电阻是趋于一个固定值,但随电池运行时间的延长,其电阻有所增加。因为,电池在运行过程中有些铅渣和其他沉积物在隔板上,使得隔板孔率有所下降而增加了电阻。

非参数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

通讯作者:陈平雁 非参数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Spearman 和 Kendall 的Monte Carlo 模拟比较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生物统计学系(510515) 胡 军 张 超 陈平雁 提 要 目的 对Spear man 和K endall s tau -b 两种非参数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在偏态分布和等级变量条件下进行模拟比较。方法 应用SAS 9 13软件编程,采用M onte Carlo 方法,设置不同偏态分布类型、样本量及总体相关系数,比较两种非参数方法的样本相关系数及相对误差的大小。结果 Spear man 方法较之Kendall 方法,估计的相关系数与总体相关系数更为接近,且相对误差更小。结论 在双变量为偏态分布和等级变量条件下,Spearman 法优于Kendall 方法。 关键词 非参数相关 模拟研究 Spear man 法 K endall s tau -b 法 对于双变量相关分析,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权威统计软体SAS 及SPSS 等,通常介绍的方法为Pearson 积差相关系数,Spearman 和Kendall s tau -b 秩相关系数。Pearson 相关适用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数据, Spearman 和Kendall s 秩相关适用于等级资料、非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及分布不确定的数据 1-5 。 一般而言,当资料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时,使用Pear -son 法是无可争议的,而且较非参数方法效率高也是无争议的。但在偏态分布或等级变量条件下,Spear -man 法和Kendall 法两种非参方法何者为优却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拟对两方法进行模拟比较,以期为资料分析时选择方法提供参考。 模拟研究方法 采用Monte Carlo 方法,利用SAS 中IML 矩阵运算模块及随机数函数从双变量偏态分布总体进行抽样。总体相关系数 设置为0 3、0 6及0 9。样本量n 设置为10、30、60及100。在每个总体中按样本量的不同重复抽样2000次,而后计算并比较各种条件下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相关系数的相对误差,即 相对误差=(r - )/ 。 偏态分布双变量数据的获得可参照Fleishman 的研究结果 6 ,由标准正态分布进行转换,其公式为: Y =a +bz +cZ 2+dZ 3 其中Y 为服从一定偏度和峰度的偏态分布随机变量,Z 为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a 、b 、c 、d 为参数,a =-c 。本研究设置两种偏态分布类型: 偏度系数 1=0 75,峰度系数 2=1 2; 1=2, 2=7。 等级资料数据的生成,先由SAS 中IM L 矩阵运算模块及随机数函数从双变量标准正态分布总体进行抽样,而后将连续型计量数据划分为等级资料。具体作法如表1。 表1 标准正态分布数据转化为等级资料的具体设置 连续性变量等级变量 X -21-22 8 结 果 1 双变量偏态分布 图1和图2描绘了不同参数组合下Spearman 法(方法S)和Kendall 法(方法K)的相对误差。由两图可见,两种偏度和峰度系数设置的结果相近。样本相关系数r 均低于总体相关系数 。样本量的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随总体相关系数的不同,Spearman 法变化不大;Kendall 法则有较大波动,总体相关系数愈小相对误差愈大。Spearman 法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Kendall 法,即Spearman 方法的样本相关系数r 均比Kendall 方法更接近总体相关系数 。 图1 偏态分布下Spear man 与K endall 方法相对误差 对比图( 1=0 75, 2=1 2) 590 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12月第25卷第6期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险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口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口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 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锅炉燃烧反应热力特性参数

锅炉燃烧反应热力特性参数 在锅炉炉膛中,参加炉免烧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就是燃料(煤、油、气等)和燃烧所需的空气(或氧气)。所以,对锅炉这样一个特定的对象,可以用反应物释热功率的特性参数炉膛容积热负荷(热强度)及炉排面积热负荷(热强度)来表征锅炉燃烧化学反应的速度。 锅炉炉膛容积热负荷是锅炉设计和运行中的最重要的热力特性参数之一。特别对于锅炉火室燃烧来说,尤其重要。在锅炉设计中,总是根据经验性的qv值去确定锅炉炉膛的大小V。对于一个确定参数的锅炉,qv值的大小取决于燃料的燃烧特性及燃烧方式。炉膛容积热负荷愈高,说明炉膛容积v相对较小,炉子比较紧凑。另一方面,在炉膛内停留时间,其中vr为实际烟气量)减少,即意味着在单位炉膛容积内,单位时间里要燃烧更多的燃料,放出更多的热量。显然热负荷愈高的锅炉炉内温度水平愈高。如果设计中确定的qv值与燃料特性、锅炉容量、燃烧方式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出现理论值与实践的脱离。如果qv过大,则在锅炉投入运行后就可能因为炉膛容积v过小,燃料在炉内停留时间太短而来不及燃尽,造成较大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使锅炉经济性下降;在锅炉投入运行以后,由于锅炉负荷的变化(升或降负荷运行时)或燃料的改变等因素都会引起锅炉实际的容积热负荷的改变,要注意实际qv值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为了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实际的qv是不允许有过大的变化的。因此,锅炉一旦设计制成,投入运行之后,从燃烧的观点来看,锅炉的负荷和燃料品种不允许有过大幅度的变化。 容积热负荷qv是锅炉设计很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炉型、煤种、容量及燃烧方式、燃烧工况有关。 Qv的选取一般有两个基本原则,即燃烧和烟气在锅炉炉膛内的冷却条件。根据我国的实践,对于锅炉容量的固态除渣煤粉炉,按上述两方面原则选用的qv值计算决定,随着容量的增加,从燃烧的角度,炉膛容积v随锅炉容量大致成比例地相应增加,但是炉膛冷却壁面积大致只随锅炉容量2/3次方的比例增长。显然,燃烧和冷却两个基本原则不再相一致了。此时,可以先按推荐的统计值qv估算炉膛容积v,然后以取决于炉膛冷却条件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校核最后确定;对于D》2000吨/时的锅炉,qv随锅炉容量的变化不大。 对于火床炉,qv仅是一个参考性指标。因为燃煤绝大部分是在火床上完成燃烧过程的,所以炉膛容积v的大小对燃气来说并不是主要的控制参量。燃煤主要不在空间燃烧,故炉膛容积完全可以设计小一些。因此,qv值反而比煤粉炉高。考虑到火订炉qv值中的放热量BQ不是炉膛空间放热量的真正值,所以对炉膛容积热负荷qv这一个参数指标已不能完全反映出炉膛的热力工作状况,通常引入炉膛截面热负荷QF来核定炉膛燃烧器区域的截面积F。有时还要引入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Q,作为qv和qf的补充热力特性指标。 锅炉炉膛截面热负荷QF是指炉燃烧器区域单位锅炉炉膛截面积上燃料燃烧放热的热功率式中F—燃烧器区域的炉膛栱截面积,F 是炉膛宽度B与深度A的乘积。很显然,对确定参数的锅炉,qf愈大,则燃燃器区域炉膛截面积相对较小,该区燃烧化学反应强烈,温度水平高。它直接影响到燃烧火焰的稳定性和炉膛面的结渣状况。我国220吨/时的锅炉炉膛截面积相对偏大,一般不以qf 来核定炉膛截面积F。但对大容量锅炉和液态除渣炉,总是以qr值来确定炉膛的截的截面积F。 一般来说,当燃用劣质煤时,为保证炉内有足够高的温度水平,促成燃烧的稳定和强化,在炉膛内不结渣的前提下,qr和qf应选用较高的值为好。

岩土参数相关性检验

岩土参数的相关性检验 【摘要】有些岩土参数与土层深度存在着相关性,可以绘制相关表或相关图来定性的表达,必要时应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相关性检验,为设计提供更加合理的岩土参数。 【关键词】相关系数相关性判别 中图分类号:tn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some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and the depth correlation exists, can draw the related table or graph to qualitative expression, when necessary, using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f correlation test, to provide design more reasonable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key word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rrelation 1 前言 由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内在变化,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岩土参数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试验数据的变异性较大。通常对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检验,不仅包括异常数据的舍弃,还包括试验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4.2.3条规定:主要参数宜绘制沿深度变化的图件,并按变化特点划分为相关型和非相关型。相关型参数宜结合岩土参数与深度的经验关系,确定剩余标准差,并用剩余标准差计算变异系数。由于规范对本条的要求为“宜”,加之数据分析人员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不足,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时往

水的热力学性质介绍

物质常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体积(密度)、内能、焓、熵。(只需知道其中两参数)比容和比体积概念完全相同。建议合并。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用符号"V" 表示。其数值是密度的倒数。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相点是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数值。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而汞的三相点在?38.8344℃及0.2MPa出现。 临界点:随着压力的增高,饱和水线与干饱和蒸汽线逐渐接近,当压力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二线相交即为临界点。临界点的各状态参数称为临界参数,对水蒸汽来说:其临界压力为22.11999035MPa,临界温度为:374.15℃,临界比容0.003147m3/kg。 超临界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由于它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即密度接近液体,粘度又与气体相似,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而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输运性质。 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临界点状态:饱和水或饱和蒸汽或湿蒸汽 在临界点,增加压强变为超临界状态;增加温度变为过热蒸汽状态。 为什么在高压下,低温水也处于超临界?(如23MP,200℃下水状态为超临界?)应该是软件编写错误。 超临界技术: 通常情况下,水以蒸汽、液态和冰三种常见的状态存在,且是极性溶剂,可以溶解包括盐在内的大多数电解质,对气体和大多数有机物则微溶或不溶。液态水的密度几乎不随压力升高而改变。但是如果将水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到临界点 (Tc=374.3℃,Pc=22.1MPa)以上,水的性质发生了极大变化,其密度、介电常数、黏度、扩散系数、热导率和溶解性等都不同于普通水。水的存在状态如图:

汽轮机热力性能数据

资料编号:57.Q151-01 N135-13.24/535/535 135MW中间再热凝汽式空冷 汽轮机热力性能数据 产品编号:Q15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发布

资料编号:57.Q151-01 COMPILING DEPT.: 编制部门: COMPILED BY: 编制: CHECKED BY: 校对: REVIEWED BY: 审核: APPROVED BY: 审定: STANDARDIZED BY: 标准化审查: COUNTERSIGN: 会签: RATIFIED BY: 批准:

资料编号:57.Q151-01 目次 1 说明 2 主要热力数据汇总 2.1 基本特性 2.2 配汽机构 2.3 主要工况热力特性汇总 2.4 通流部分数据 2.5 各级温度、压力及功率 2.6 各抽汽口口径及流速 3 汽封漏气量及蒸汽室漏气量 3.1 汽封计算 3.2 蒸汽室及中压进口漏汽量 4 汽轮机特性曲线 4.1 调节级后及各抽汽点压力曲线 4.2 调节级后及各抽汽点温度曲线 4.3 各加热器出口给水温度曲线 4.4 进汽量与汽耗、热耗及功率的关系曲线 4.5 高中压缸汽封漏汽量及低压缸汽封供汽量曲线 4.6 调节级后压力和汽轮机功率曲线 4.7 汽轮机内效率曲线 5 热平衡图 5.1 额定工况(THA) 5.2 铭牌工况(TRL) 5.3 最大连续功率工况(TMCR) 5.4 阀门全开工况(VWO) 5.5 75%THA工况 5.6 50%THA工况 5.7 40%THA工况 5.8 30%THA工况 5.9 高加全部停用工况

资料编号:57.Q151-01 1 说明 本机组是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采用美国西屋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积木块的设计方法,设计制造的额定功率为135MW,是超高压、一次再热、双缸双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机组型号为N135-13.24/535/535 1.1 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功率135MW 主汽门前蒸汽额定压力13.24MPa(a) 主汽门前蒸汽额定温度535℃ 再热汽门蒸汽额定温度535℃ 工作转速3000r/min 旋转方向从汽轮机端向发电机端看为顺时针 额定平均背压15kPa 夏季平均背压35kPa 额定工况给水温度241.1 ℃ 回热级数二高、三低、一除氧 给水泵驱动方式电动机 额定工况蒸汽流量422.285 t/h 额定工况下净热耗8706.5 kJ/kW.h (2079.5 kcal/kW.h) 低压末级叶片高度435mm

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总结

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 一单样本问题 1,二项式检验:检验样本参数是否与整体参数有什么关系。 样本量为n给定一个实数MO(代表题目给出的分位点数),和分位 点口(0.25,0.5,0.75)。用S-记做样本中比M0小的数的个数,S+记做样本中比M0大的数的个数。如果原假设H0成立那么S-与n的比之应为n。 H0:M=M0 HI: M k MO或者M>M(或者M

H1 :不是随机的(混合倾向,游程多,长度短)(成群倾向,游程少,长度长) Spss步骤:分析一非参数检验一游程 得出统计量R 和p 值 当p值小于0.05时拒绝原假设,没有充足理由证明该数据出现是随机的二,两个样本位置问题 1,Brown —Mood 中位数检验 给出两个样本比较两个样本的中位数或者四分位数等是否相等或者有一定关系,设一个中值为M1,—个为M2 H0:M1=M2. HI: M1H M2或者M1>M或者M1

热力管道PE-RT II型技术指标

热力管道PE-RT II型技术指标 热力管道PE-RT II型结构——外护管 热力管道PE-RT II型即PE-RT II型热力管, 热力管道的外护管在保温层外,主要作用是阻挡外力和环境对保温材料和PE-RT II型管的破坏和影响。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是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采用先进设备及工艺进行生产,产品质量符合 GB/T13663-2000、GB/T29047标准。 聚乙烯外护管具有机械强度高、耐冲击、奶环境应力开裂、耐腐蚀、耐低温、施工简便、密封无渗漏等特点,使用寿命50年。 外护管主要指标

热力管道PE-RT II型结构——保温层 保温层在工作管与外护管之间,为保持管道输送介质温度而设置的保温材料层。 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充分填满PE-RT II 型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并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使耐热聚乙烯PE-RT II型管材、外套管及保温层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绝热性能,通常情况下可耐温120℃通过改性或与其他隔热材料组合可耐温180℃ 聚氨酯保温层主要技术指标 聚氨酯节能保温材料特点: 1.导热系数小,聚氨酯泡沫的的导热系数在所有保温材料中几乎是最低的,因此能使物料的热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防水、防腐、耐老化,由于聚氨酯泡沫的闭孔率可达92%以上,因此,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热力管道的保温层,

不仅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而且能有效的防治水、湿气以及其他种种腐蚀性液、气的渗透,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发展。 3、适应性强,聚氨酯泡沫能与各种材料进行牢固的粘合,因此,作为热力管道的保温层几乎无需考虑防腐层与之粘合的问题。聚氨酯保温层的适应温度为+120℃~196℃,短时(十几小时)可达190℃. 热力管道PE-RT II型结构——PE-RT II型工作管 工作管是保温复合材料管中用于输送介质的管材,应符合GB/T28799.2-2012的规定。 PE-RT II型管又名“耐热聚乙烯PE-RT II型管”,使用的是进口耐热聚乙烯(PE-RT II)原材料,由聚乙烯和丁烯(己烯)任意一种共聚而成,二型耐热聚乙烯管材无需交联即具有优良的长期静液压强度,可焊接性,并可采用所有的熔接方法,PE-RT II型材料抗冲击、耐开裂、耐划伤强度性极好,且柔韧性和长期蠕变性能好,具有与传统高密度聚乙烯相同的良好的耐低温(-40℃)性能,长期工作的最低温度为-30℃,并能耐高温其属性耐热、环保,因此适用于工业用及民用建筑冷热水管路系统、饮用水系统、北方城镇供热系统二次管网温泉热水管道系统以及中央空调进回水管道系统等工程。 工作管(PE-RT II)管材主要技术指标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参数设置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参数设置 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 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 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 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 (一)必选分析参数 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试验名称(test 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燃气_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设计中热力参数的选择

收稿日期:2003203219  作者简介:阎洪波(19742),男,主要从事热力循环及控制系统方面的工作。 第45卷第4期 汽 轮 机 技 术Vol.45No.42003年8月 TU RB IN E TECHNOLO GY Aug.200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设计中热力参数的选择 阎洪波1,刘艳芳2 (1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40;2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从总能系统的概念出发,提出了联合循环燃气轮机设计的最佳压比选择以及蒸汽系统循环方式的选择意见和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可用于指导联合循环燃气轮机设计时确定合适的循环参数,及选择合适的联合循环蒸汽系统。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参数;设计分类号:T K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884(2003)0420198202 Choose of Thermal Parameters in Gas 2steam Combine Circle System Design YAN Hong 2bo 1,L IU Yan 2fang 2 (1Power Equipment National Engineer Research Center ,Harbin 150040,China ; 2Sheny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110034,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total energy system ,that is made ,in this paper ,about the choose of optimal com 2pression ratio on the design of gas turbine that used in combine circle unit ,and about the su ggestion to how choice the steam system circle form in combine circle unit and general consider to some concered factors.It can hel p us make sure the suitable circle parameter when we design combine circle gas turbine ,and choice the right steam circle system.K ey w ords :gas;steam;combine 2circle ;thermal parameter ;design 1 联合循环总能系统 现在各个国家和研究人员都非常重视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时提出了一种根据热力学原理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概念和方法,这就是总能系统。它的特征和作用是通过综合研究系统中能量传递、转换和利用的全部过程,按照能量品位的高低,安排好功、热(冷)和物料内能等各种能量之间的配合关系与转换利用,从系统高度为原则总体综合利用好各种能源,以取得更有利的总能效果,而不是单纯提高生产设备简单构成或单一工艺的能源利用率等个别性能指标。总能系统组合得合理,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联合循环系统就是借助于系统工程的应用方法,以工程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总能系统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把不同的循环合理地组织起来构成联合循环,组成高效的总能系统,由于燃气轮机排出的燃气仍具有较高的温度(一般在400℃~ 600℃ ),将燃气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导入汽轮机继续做功,从而组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显示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从热力学上就是将布雷登(Bray 2ton )燃气循环和朗肯(Rankine )蒸汽循环叠置在一起,如图1所示。图中1-2-3-4-1表示燃气轮机的实际循环过程,1-2为压缩过程,2-3为燃烧过程,3-4为膨胀过程,4-1为冷却过程(在大气中完成),在联合循环中4-5在余热锅炉中完成。6-7-9-10表示蒸汽轮机的实际循环过程,6-7-8-9为给水的加热及到过热蒸汽过程,9-10为膨胀过 程,10-6为冷却过程。此系统大大优于单一的热力学循环, 使能源利用总体效果更佳。因为这种动力装置由两种循环所构成,因而其效率与这两种循环系统的匹配有着密切的关系 。 图1 布雷登(Brayton1-2-3-4)循环和朗肯(Rankine6-7-9-10)循环温熵曲线 2 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参数选择 2.1 燃气轮机循环参数的确定 在燃气轮机单循环时,当燃烧温度一定时,压比提高使循环效率有所提高。压比提高,使燃烧温度的提高所带来的效率提高和出力增加的幅度更大,且压比越大,提高燃烧温度所得到的效益越大。在给定压比时,随着燃烧温度的提高可使功率增大,但同时效率会有所变化。由于燃气轮机提高压比使重量和尺寸增加,为此定义燃气轮机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比功,它表示进入燃气轮机装置的单位工质所能做出的功,是衡量装置的重量和体积的重要指标。当工质不变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