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近代世界海洋与海权的争夺讲义

简单学习网课程讲义

学科:历史

专题:近代世界海洋与海权的争夺

主讲教师:韩校北大附中历史高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702B

免费咨询电话4008-110-818

总机:010-

开篇语

1、复习建议

2、解题技巧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

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

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

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

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题二

题面: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非洲等地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土豆、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橄榄

题三

题面: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

A .“无敌舰队”的覆灭

B .“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

C .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D .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题四

题面:近代以来,“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体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结合16~19世纪英国的相关史实,说明上述观点。

题五

题面: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隔绝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造成了各大洲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简要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如何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和流动,对世界有关地区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题六

题面: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主要是依赖全球海上交通。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这方面的经验在今天仍然适用。

独立以后的荷兰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业和以造船业为代表的工业技术而称雄于17世纪的世界。法国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称:“1650年,世界的中心是小小的荷兰,确切地说是阿姆斯特丹。”17世纪被称为荷兰人的“黄金时代”,荷兰的发展“奇迹”,造就了“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请回答: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的荷兰如何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荷兰人的“黄金时代”是如何结束的?

题七

题面: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下卷)请回答:

依据材料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

题面: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A.当地盛产白银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不用白银做货币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

题二

题面: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

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题三

题面: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题四

题面:下表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以下是对该表内容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情况

B.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

C.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弱

D.英国海军从1689年起始终占优势地位

题五

题面:阅读材料

材料一

到1600年,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如同在别处一样,远东贸易涉及到商品、贵金属和证券。……每当货币因数量不足或流通不畅,不能立即结清贸易差额时,信贷便出力相助。……结果就不得不动用贵金属特别是欧洲人从美洲取得的白银,白银因而成了打开这些贸易大门的“咒语”。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材料三

从远古直到1971年,每种主要货币都直接地与一种商品(金或银)相联系。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回答问题:

(1)白银流入,直接促进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给社会经济、文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分析荷兰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3)概述二战末“美元与黄金挂钩”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简析这一制度于1971年崩溃的主要原因。(4)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史中,“东方衰落”先于“西方崛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题六

题面:近年来,保障海权成为我们的重要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

——《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

——《世界海军发展史略》材料三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戒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逢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海权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海权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近代中国人与英国人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

题七

题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C

题二

答案:B

题三

答案:B

题四

答案: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挑起英荷战争,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扩张海权的过程中,从殖民地掠夺来巨额的财富,并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就为英国最早进入工业革命、进而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获取了巨额财富。

题五

答案:

美洲印第安人由于屠杀或疾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许多欧洲人移民美洲。

欧洲国家从中获得大量财富,促进资本原始积累;给被殖民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题六

答案:

荷兰掌握了巨大的海上优势(或“成为海上强国”)。荷兰的商船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被称为“海上马车夫”,通过海外殖民活动建立起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与英国的殖民战争遭到失败,荷兰失去了海上优势,荷兰的主导地位被英国取代。(或“英国奠定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基础”)。

题七

答案:

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

中国的海权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答案:D

解析: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根据时间、地域信息以及材料中的白银价格低廉可知原因在于殖民掠夺导致大量贵重金属流入西班牙从而物价暴涨,选D项。

题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迅速过度。A项应包含在D项中,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开端,C项史实错误。

题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18世纪荷兰经济迅速衰落的原因有:(1)工业生产基础薄弱,缺少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2)对外贸易极不稳定,商业缺少有力的支持;(3)在国外竞争中受到严重打击,削弱了实力。据此最主要的应是第1项,本题选A项。

题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殖民扩张。从材料时间以及欧洲各国海军规模变化可以判断A、B、C正确。英国崛起是在18世纪中叶,17世纪荷兰人在海上称霸,故D不正确。

题五

答案:

(1)影响:

经济: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文化: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艺繁荣。

(其它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2)主要原因:重视发展海外贸易;发展金融信贷,促进商业流通;造船业发达;组建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规范商业行为;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3)建立:二战瓦解了旧的经济(金融)体系,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主导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主要原因:欧共体和日本崛起,与美国的竞争,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美苏争霸(冷战),削弱了美国经济。

(制度自身的缺陷;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中东国家提高油价。若答此也可同样采点赋分)

(4)看法:

第一种看法: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科技逐渐落伍,中国盛极而衰。此时,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民主制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发展、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西方崛起。

第二种看法: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英国的大量贸易顺差,不难看出,在西方崛起时中国并未衰落。

第三种看法:全球史中不同部分的“衰落”和“崛起”都是相对的现象,是由整体内部深层次合力的变化决定的,不能孤立地进行表面的比较。16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带来的“整体崛起”导致了全球失衡,促成了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西方崛起”。

(任答一种,同样赋分。其它言之成理,有创新的答案都可得分。)

解析:第1问回答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给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经济方面指资萌产生、农产品商品化、私营手工业占主导等;文化方面指思想上反君主专制的思想产生、市民文化繁荣等。第2问可根据所学的知识点来回答荷兰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第3问“美元与黄金挂钩”制度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根据所学回答,1971年货币体系的崩溃可从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美苏争霸、石油危机等因素来回答。第4问根据自己的理解酌情回答。

题六

答案:

(1)古代希腊和罗马多半岛、岛屿和港湾,地理环境优越;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以农耕经济为主),封闭保守。

(2)内容:建设强大海军,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夺取制海权,进而称霸世界。

背景: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并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西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对外方面,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

(3)观点: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维护民族独立;强化海权的关键在民主政府;开发海洋资源,发展中国海洋实业。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

不同点:中国的海权观着眼于抵抗外来侵略;英国的海权观着眼于建立海上霸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归纳有效信息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地中海和古代中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及适应这种地理环境的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两个角度思考答案;第(2)问前一小问从材料二中“谁控制了海洋……世界”的信息中归纳近代海权论的内容,后一小问注意材料二中近代海权思想兴起的时间是“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据此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第(3)问前一小问分析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海权观重在立国,结合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主张提出的原因;后一小问对比两人的海权观分析其不同。

题七

答案:

(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

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

(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解析:本题依托所给材料,考查了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在完成问题时要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的有效信息,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第1问重在有效信息的提炼和概括,把对台问题的态度转变前后进行说明。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考查了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即可。第3问需对材料三、四中,港澳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说明,而不是具体的成绩。“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一问设想较好,需要考生一定的把握。第4问是对前3个问题的总结和对材料的高度概括,根据理解来进行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