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皮连生主编第五版

全册资料重点精编

呕心沥血-值得下载

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学习目标:

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

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 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

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

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

识的过程。(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8、(p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也是接受

教师内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

9、(p9)结果预测:反映了教师相信环境能被控制的程度,即学生不管在何种家庭背景、智

力水平、学校环境中,都可以被培养教育的。

10、(p9)效能预测:反映了教师对自己能为学生带来正面改变的能力的评价。

11、(p9)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

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基本看法和判断;后者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水平及其效果和认识评

价。

12、(p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师效能感对学生的成绩、动机、教师教改的欲望、

校长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课堂管理等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13、(p10)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

(1)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是指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动机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

对教书育人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业绩下降的现象。表现是:教师厌

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

(2)教师职业倦怠分为:精疲力尽型:教师对压力反应不是更加努力,而是不再努力。狂热型:教师面临困境和预期的失败,试图做任何可能的努力。低挑战型:对每天和每年面对的

单调、缺乏激情的工作感到厌倦。

(3)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研究,提出了几种模式:第一种为应激四个模式:热情期:高希望且不切实际;停滞期:仍能工作,但更关注个人需要;挫折期:感到无效能,对其他人不满,而且开始经历情绪、生理与行为问题;冷漠期:要求更少工作,回避挑战。

(4)第二种应激模式:一级倦怠:表现为烦躁、担忧与挫折。此水平倦怠时间短可恢复。二

级倦怠:表现为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无效能、脾气起伏不定。此级倦怠比较固定、持久、

不易克服。三级倦怠,表现为生理、心理、自尊降低,从工作与人际交往中退却。此级倦怠

是弥散的、剧烈的、难以处理的。

(5)第三种是经验性阶段模型。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人格解体(非人性化)个人成就降低、情

绪耗竭三个维度构成。情绪衰竭是教室职业倦怠最为突出特征。(1)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2)对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的发挥;(3)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学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最直接和最大受害者。

14、(p11)专家型教师:指教龄5年以上,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

15、(p11)专家与新手的对比研究:新手:刚走上工作岗位和实习阶段的师范生;专家型教师:一般指教龄在五年以上的教育专家。

16、(p12)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舒尔曼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包括:①

学科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③课程知识;④教学法-内容知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知识);⑤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的知识;⑦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它们的哲

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

17、(p12)从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的角度,加涅将教学专长分为三类: 1.高度组织化和精制化的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 2.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系列(教学常规) 3.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

18、(p13)柏林纳认为教学法知识(教学专长)分为:

19、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

20、(p13)教师教学专长具有的特点:(1)教学专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至少要五年的工作经验,或10000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2)自动化水平高(3)高任务要求与关注教学情境(4)灵活应变能力(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5)创造性的问题处理方

式(6)合理、一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解释模式(7)审慎的问题解决方式。

第二节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

21、(p14—p15)教师成长过程:从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成长过程(阶段):(1)新手水平(2)高级新手水平(2-3年的时间)(3)胜任水平(不是每个教师能够达到的,两个特征:

能有意识选择做某事;在教学活动中,能确定课堂中教学事件主次。)(4)熟练水平(有敏锐直觉反应)(5)专家水平(在教学中十分流畅,就是一种:“发射性行为”)

22、(p15)专家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课时计划有两种。一种是写成书面的教案;一种是教师头脑内的课时计划。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堂过程的差异;○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

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的呈现

○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的检查○6教师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

23(p18)新手教师经训练可以成为专家教教师吗?(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一)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专家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

给新教师的,仅靠短期训练来缩小专家与新手的区别是不够的)(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三)外部支持

24、(p18)教师教学专长具有的特点:○1.教学专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

○2.自动化水平高○3.高任务要求与关注教学情境○4.灵活应变能力(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5.创造性的问题处理方式○6.合理、一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解释模式○7.审慎的问题解决方式

25、(p18—p19)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

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实验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

26、(p19)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27、(p19)科顿等的教师反思框架,反思过程。布鲁巴奇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写反思日记;观摩与分析;职业发展(是学校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8、(p20)认知学徒制:1989年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给予情境认知理论提出,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它受到知识所使用的活动、情境以及基本影响且

与它们不可分离。学习者必须参与到环境的给予中。

29、(p20)实践共同体:一群追求共同事业,一起从事着通过协商的实践活动,分享着共同

信念和理解的个体的集合。

30、(p20)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

一个新手成长为某一实践共同体核心成员的历程。

31、(p21)外部支持;1.合作教师:倾向于关注新教师教学中的实践面; 2.大学指导教师:从理论上提出问题,帮助新教师将他们的教学实践与他们的各种知识基础联系起来。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习目标:

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及其教育意义;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第一节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

1、(p26)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过程

和结果两个方面。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认

识的发展。

2、(p26)从学习的观点看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学习造成的结果、成熟造成的结果:(外部环境和基因)和人的客观能动力。

3、(p27)加涅关于学生心理构成及其分类的观点(加涅的学生素质观)

(1)先天素质:加涅从学习的全过程,即信号输入、内部加工、信息提取阶段分析了学生天

性对学生学习制约作用。(2)信息提取阶段的速度。(3)先天素质为学习提供可能性,教育无法影响它们,但应避免超越它的限制,“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

(2)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易

改变的特征。

能力(abilities):○1一般能力(测验得到的智商):核心是认知能力。○2差别能力:如言语流利、数字推理、空间定位等;人格特质:其中对学习影响较大的是学习动机与焦虑。发展中形成

的素质(能力与人格特质)虽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会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对学习起

支持性作用;本身并不构成学习的必要条件。

(3)后天习得的素质(Qualities that are Learned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态度5.动作技能【五种学习结果(习得的性能)】(直接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是新的学习的必要

组成成分。)

4、(p29—p30)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育含义(已考09年7月)

(1)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

2.教育应该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考虑智力水平、人格特质、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

3.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4、(p31)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及其教育含义

5、(p31)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认识的发展。

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一般能力(核心是认知能力);差别能力;人格特质(核心是:认知能力)

6、(p3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

增加的简单累计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认知结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

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7、(p31)运算是皮亚杰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将事

物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

8、(p32—p33)皮亚杰以心理运算为标准,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运

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思维特点:单维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刻板性(反映静止的

知觉状态)、不合逻辑(不合逻辑的推理)等。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特点:多维、可逆(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去自我中心、动态性(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化(具体逻辑推理)。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只对具体事物,情景进行思考)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思维特点: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命题思维)系统思维。

9、(P33-34)认知发展的文化历史观(维果茨基)

(1)心理发展观: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

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2)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

级心理机能,如基本的知觉加工;一种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如记忆、语言、思维。高级心理机能是人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

不断内化的结果。

(3)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有四个主要的表现: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

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10、(p34)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

一般:1.发展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2.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既不会颠倒,也不会超越。

特殊:1.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长短,存在个别差异。2.同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进入新的认知阶段,而在另一个新的陌生的领域则可能仍停留在原先的认知阶段。

11、(p34—p3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为教学的成功要以能够同化新知识的原

有运算结构为前提。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

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进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二)(P35)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良好的教学能够加快新的认知阶段取代旧的认

知阶段的速度。

12、(P3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

决问题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

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的发展有两种

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

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

12、(p36)人格的发展,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

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3、(P36-38)人格的发展阶段:(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

环境的相互影响,其学说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

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

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2、)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以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主要冲突为依据,将人格在一生中

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0—1岁(2)自主行动对羞愧怀疑1—3岁(3)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4)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青年期(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

乱青年期(6)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成年期(7)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中年期(8)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老年期

14、(p38):自我同一,又称自我统和,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

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同一性并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青少年在探求自我同

一性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四种情况:同一性成功、同一性拒斥、同一性混乱、同一性延迟

15、(p39)埃里克森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有助于教师理解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冲

突类型,然后采取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这些冲突。

16、(p39—p41)自我概念定义: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感受和态度整合。

17、(p40)自我概念的基本特征:○1:它是一种多维、多层次的组织和结构。○2个体对自身知觉由基础等级逐渐发展到特定领域。○3位于结构顶层一般自我概念相对稳定的。○4随着个体的成熟自我概念越来越复杂,维度或侧面越来越多。(已考10年10月)(p41)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自我概念是通过在不同情境中不断地自我评价

而形成的。在童年早期,关键人物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以后是朋友、同学、伙伴和教师,也就是个体自我概念受社会比较的影响。“池小鱼大效应”

18、(P41)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1)个体社会化的含义: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

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有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实质上:个体反映社会现实过程即现实内部过

程。

19、(p41—p42)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儿童社会化;青年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20、(p4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1)家庭模式: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教育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2)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交往,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

交往基础,促进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

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

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习目标:

学生的认知差异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学生的性格差异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特殊儿童(学习困难)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方式与能力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1、(p47)人格差异,又称个性差异,是指人格特征在个体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品质;人格差

异包括身体方面的差异、认知方面的差异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在情感方面,对学习有重要影响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和性格特征。

2、

3、(p47)认知方式差异

(1)含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

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方式的主要特征:持久性和一致性。

(3)认知方式差异(个人认知偏好)主要包括: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整

体型与序列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4、(p47—p49)认知方式的类型差异

(1)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威特金的研究。

○1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利用自己的内部参照来判断客观事物,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

干扰。○2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利用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

觉更容易受周围人们的影响。

(2)沉思型与冲动型:卡根的“匹配相似图形测验”○1沉思型认知方式:深思熟虑而错误少,能够依据事物之间共同的关键特征进行分类。○2冲动型认知方式:快速反应但错误多,具有迅速抓住整体和快速概念化相结合的特点,当他们对事物分类时能够迅速地根据整体特征来

完成。

(3)整体型与序列型:帕斯克发现。○1整体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学习一篇材料时,通过

使用说明性例子和类比的方法来达到对学习材料的总体把握。学习者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构

建总的意义框架,然后再分析细节的位置及与整体的关系。相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序

列型认知方式:通过连续或相续地注意材料的细节,达到对材料各个部分的把握。他们往往

从一部分再到另一部分地认知,步步为营地留心一连串的细节。

(4)辐合型与发散型:○1辐合型:将已有条件结合起来指向一个方向而找到唯一正确答案。

○2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索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

规律,指向一个方向,逐步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3发散型:将已有条件指向不同的方向而找到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4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总是使自己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的方面,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5)发散型认知方式的三个主要特征:流畅性:发散的数量;变通性:发散的灵活性,能够

随机应变;

创造性:发散的新颖程度。

5、(p49)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认知方式只是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习惯性偏好,无

好坏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1.影响学生对认知通道的选择;○2.影响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选择;○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如场独立型学生喜欢结构不严密的教学,场依存型学生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指导;沉思型、冲动型;○4.影响学生对学科选择的偏好。独立型学生喜欢数学与自然科学,场依存型学生喜欢社会学科。(已考10年7月)

6、(p49—p50)认知能力差异:(一)什么是认知能力:○1.认知能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因而也可以视为智力。○ 2.智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到的东西,即IQ。

○4.能力:一指个人在其遗传或成熟基础上,经由环境中的训练或教育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二指个人学习某事物所具有的潜在能力,成为智力。

7、(p50)智力测验

1.斯坦福—比奈量表:比率智商 2.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智力年龄X-x

智商(IQ)= -------×100 IQ=100+15 ------

实足年龄S

9、(p51)智力的个体差异:(1)智力的水平差异是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时所表现

出来的差异。(2)智力的结构差异:是指个人智力构成成分的差异。A、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差异 B.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①智力是由八个相对独立的因素所构成的,每一个因素都是独立的功能系统,但各个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

动。②这八个相对独立的智力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③教育意义

10、(p52)智力的群体差异(1)种族差异(2)性别差异:A.男性的智力离散度比女性大。

B.男女的智力结构差异:男性的优势领域:空间知觉、抽象思维;女性的优势领域:言语听

觉、形象思维、口头言语(3)年龄差异

11、(p53)智力与学习影响:1.智力会影响学习成绩,主要通过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

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2.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与学科性质有关

12、(P5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差异与因材施教)

(1.)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双重进度方案异质分组的年级制(必修课)(斯托达德)同质分组的不分级制(选修课)(2)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是适应认知差异

的最佳教学方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教学和给

予足够教学时间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程度的教学方式。(3)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程序教学(斯金纳)计算机辅助教学;优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进度和

学习方式来选择指令程序,因人而异自定目标进行学习,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

下一个程序,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放慢学习进度。缺点:较难适用于复杂技能和态

度品德方面的学习。

第二节学生的性格差异

13、(P54) 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

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是人格的核心,具有社会意义。

14、(p54)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的动机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

度、稳定性和指向方面的动力特征。(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形成机制不同;气质比性格更稳定;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2)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气质影响性格:气质使性格涂

上独特的色彩,气质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和难易程度。性格影响气质:性格一定程度

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15、气质与性格的区别:(1)形成机制不同(2)气质比性格更稳定(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与性格的联系(1)气质影响性格:气质使性格涂上独特的色彩,气质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和难易程度。(2)性格影响气质:性格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16、

(p55)1.阿尔波特的研究:共同特质:表现性特质(3个);态度性特质(11个)个人特质首要特质重要特质次要特质:(表现性特质是在支配行动动机系统中使行动具有一定特征

性质;态度性特质是在对特定情境的顺应行为中所具有的对自己、对人和对价值的态度。)(p56)2.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表面特质:从外观察到的成串的关联的行为反应;根源

特质:决定外显行为的潜在变量,是人格的本质

(p56)3.苏联:(1)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他人、工作、学习和自己的态度(2)情绪特征:情绪对人的影响和对情绪的控制(3)意志特征:对行为调节方式和水平(4)理智特征:认识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17、(p57)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1.机能类型说(培因)情绪型:情绪体验强烈,行为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目标明确,行为主动;理智型:以理智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2.向性说(荣格)外向型:乐观随和、善于交际、爱出头露面、适应环境能力强,但不爱独立思考、易冲动。内向型:为人可靠、喜欢内省、

生活严谨、做事和说话三思而后行,生活有规律,不侵犯他人,但有悲观倾向,与人爱保持

距离。3.独立顺从说:独立型:处事果断、有主见、爱指挥他人。顺从型:深思熟虑、行动

迟缓、爱依附于他人、易受他人支配。阿德勒——优越型和自卑型。

18、(p68)两维分类说(艾森克)根据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对性格作出分类。5.社会生活方式说(斯普兰格)经济型:以经济观点看待一切。理论型:据自己知识体系判断一

切。审美型:以美为价值标准。宗教型:相信宗教。权力型:注重权力,想支配他人社会型:以爱他人为最高准则。

19、(P59)性格的性别差异:1.性度:指根据性格、行为和能力的特征来确定男性和女性

特性的程度。男性度女性度。2.性格性别差异的表现:(1)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2)女性更爱社会交往;(3)男性的情绪易躁易怒;(4)女性更易焦虑和恐惧;(5)女性自信心比男性差,更易受暗示。

17、(p59)性格差异的鉴定:1.观察法:笔相学2.测验法(1)自陈测验(2)投射测验:墨迹测验(罗夏);主题统觉测验(默里)

18、(p60)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性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不会影响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4)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2。为健康发展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应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首先,考虑开设提高性的选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的选

修课,供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的学生选择。其次,提倡非指导性教学;最后,提

倡合作教学。

第三节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21、(P61)特殊儿童的概念:(一)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且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措施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儿童(包括智力超常)。(二)狭义的特殊儿童将得天独厚的超常

儿童排除在外,仅指盲、聋、弱智、言语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障碍的儿童。

22、(p62—p63)特殊儿童的类型

(一)天才儿童(智力超常儿童)IQ140

(二)能力缺失儿童 1.感觉障碍(视觉损害、听觉损害) 2.躯体障碍(脑瘫等肢体障碍、癫痫等发生性障碍) 3.智力障碍IQ70以下;55-70之间;25-55;25以下身体缺陷。4.言语障碍(构音、发声、语畅障碍) 5.学习困难儿童 6.注意力缺失

23、(P64)特殊儿童的流行率: 1.发生率2.流行率3.我国特殊儿童的流行率约为14%左右。

24、特殊儿童的教育(P64-65):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更加注重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一)在理解特殊儿童的基础上热爱特殊儿童;(二)特殊教育要从医学模式向社会生态学模

式转变;

(三)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四)坚持正常化,推进融合教育 1.随班就读 2.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3.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第四章学习概论

学习目标:

陈述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与三大学习定律;

陈述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结果和智慧技能中的5个亚类,能分析给予材料的学习类型;

陈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5个亚类,能分析给予材料的学习类型;

比较和说明加涅认知领域学习结果分类与奥苏泊尔学习分类的异同。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

1、(p72)关于学习的定义:(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的行

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

对持久变化。→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2、(p72)两者的异同点:相同(学习定义中的三个限制条件)(P72):第一,两者都强调主体身上必须发生某种变化。主体没有变化,不能叫学习。第二,主体的变化是由后天经验引起

的。即通过练习而引起的变化。第三,主体的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久地保持。适应等暂性的变

化不是学习。区别:第一,行为主义认为习得的是S-R的联结;认知派认为习得的是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组。第二,行为派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变量是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强化;认知派

认为是主体对刺激情境整体的认知、注意和心向。第三,适用范围不同。行为主义学习观能

较好解释情绪、动作技能和行为习惯学习;认知派学习观能解释高级的认知学习。

3、(p73)学习研究的三条途径:①从哲学的层面进行一般的概括;②用实证的方法从心理与

行为的层面进行研究;③通过严格控制的实验,揭示学习活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4、(P73-75)学习的哲学研究(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学习论思想:1.性习论;2.学知论;3.知行论4.阶段观。(二)西方哲学中的学习论思想:赫尔巴特—统觉说(阐明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学机制)杜威—反省思维、解决问题的五个阶段;1:暗示:在暗示中寻找解决办法;2:使感觉到的疑难和困惑理智化;3:假设;4:推敲;5:检验假设。

5、(P76)学习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最早的学习科学研究:1885年,德国艾宾浩斯出版《论记忆》首创无意义音节;节省法或重学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P76)早期学习研究的三种范型:一是,人类联想学习研究。二是,主要以动物为被试的

条件反射研究。三是,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

7、(p76)人类联想学习研究:1.联想学习是在环境事件之间或在环境事件与机体的反应之间

建立联系的过程。2.人类联想学习包括三种形式:系列材料的学习,配对材料的学习,自由回忆材料的学习;系列学习中,两端的材料易记,中间的材料受两端的材料干扰,难学、易忘

等。

7、(p76)主要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经验在外界刺激与机体反应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条件反应)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强化是伴随于行为之后并使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原理:如果希望某种行为出现与保持,则应紧随该

行为之后出现令行为者满意的事件。适用于行为管理和行为矫正方面。

8、(p76)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德国科勒的黑猩猩解决疑难问题的实验;顿悟(一种突然

的颖悟)

9、(P77)早期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争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各种学说。早期学习理论的争论涉及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

早期学习理论分为行为派(或联想主义)和认知派。持行为主义观或联想主义观的心理学家

主张:学习是刺激和反应建立联系的过程(S-R之间的联结)。代表人物:艾宾浩斯、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刺激呈现方式、反应后的强化以及重复练习的数量等是影响刺激与

反应联系建立的主要原因。(桑代克—饿猫学习逃出迷箱)联想主义的理论(S-R理论)联结论又称为尝试与错误论。

10、(P77-78)S-R联结形成需要的条件?(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反应了学习动机)→效果律的从属定律;练习律(反应了练习)→效果律的从属定律;效果律(反应了强化和

反馈)

11、(p78)格式塔心理学家为代表的持理性主义观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主观组

织和顿悟的过程,外界刺激的结构和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对主观组织的顿悟有重要影响。

12、学习心理学研究发展趋势(P78)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心理学中行为主义观点占优势。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学习和人的机械言语材料学习。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心理学研究逐渐以认知观为主,至今仍占绝对优势。(重点研究人的知识习得、在大脑中储存和重组、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的规律,也研究行为怎样受人的认知调节的规律。)

第二节学习的分类及其教学含义

1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4、(p82)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学习者发现的或者是他人告知的,分为:学习和接受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来接受或理解以定论的方式所呈现的学习内容的学习。

发现学习:学习者独立地通过大量例证的辨别来发现知识结论的学习。(→学习分类的两个维度:意义的程度、接受与发现的程度。)

15、(P84)学习分类研究的教学含义(一)克服我国教育研究中的非分析思想(二)从两个

实例看学习分类研究的重要性。

第五章认知领域的学习

学习目标:

认知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观和认知建构观(奥苏贝尔的同化论);

广义知识的分类和学习阶段;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策略性知识学习的特殊性;

阅读、写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条件

第一节认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的现代观点

1、(p89).学习过程问题:20世纪50年代前,联想主义观主张:学习是刺激和反应建立联

系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产生认知革命以及后来的建构主义有不同的主张,影响较大的是信息加工观和认知建构观。

2、(P89)认知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观代表: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学习

是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

3、(p91)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①学习者的预期,学习者把自己的注意集中指向要学习的

新知识;②激活长时记忆中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③调动自身的元认知能力,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和记忆过程进行控制。(已考10年7月)

4、(P91)认知学习过程的认知建构观(一)当今认知建构观的来源和主要观点 1.当今认知

皮料基础知识

皮鞋材料基础知识 ●鞋子的构造 一双皮鞋,是由帮面、内里和底材三个部分组成的。 帮面由鞋面、侧帮、后帮三部分,鞋面中间有一圈的,这一圈称为鞋胆,鞋胆所用的皮料都是最好的(牛屁股上的两块皮是牛身上最好的皮)。而内侧帮面的皮料则相对差一些。 男鞋一般只有系带和船鞋两种,当然拖鞋和皮靴除外。系带的这两块皮称为鞋耳,两个鞋耳下的这块称为鞋舌,很形象。 再说内里,内里有两部分,分别是衬里和垫脚,垫脚还分前掌和后垫,有的鞋子这两者是分开的。这是大家能看到的部位,那在垫脚下面还隐藏着什么呢下面还有中底、海绵垫和钢勾心。中底一般是植物纤维和化学材料合成的,具有透气、吸汗、防静电等功能。海绵垫是增加舒适度的。而钢勾心作为鞋子的前后支撑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底有鞋跟、大底两块,正装鞋这两块是分开的,所以又称片底。因为鞋跟是装配上去的。有些休闲鞋两块是连在一起的,这成为成型底,一般是通过模具制出来的。外底上边这一圈称为围条,也叫沿条。 ●帮面 帮面一般由动物真皮构成,常见的是牛皮、羊皮等,高档皮鞋会采用袋鼠皮、鹿皮、鲨鱼皮、鸵鸟皮、蜥蜴皮、鳄鱼皮、蟒蛇皮、孔雀皮、海狮皮、大象皮等。还有一些会采用其它材质:比如PU革、布料等。 真皮分为头层皮和二层皮两类: ○1头层皮是由各种动物的原皮直接加工而成,或对较厚皮层的牛、猪、马等动物皮脱毛后横切成上下两层,纤维组织严密的上层部分则加工成各种头层皮。 ○2二层皮是纤维组织较疏松的二层部分,经化学材料喷涂或覆上 PVC 、 PU 薄膜加工而成。 1) 牛皮 牛皮的毛孔呈细密而不均匀的特点。牛皮主要有胎牛、小牛、中牛、大牛等,胎牛是指刚出生的牛,小牛是指一岁以下的牛,中牛指1岁至5岁的牛,大牛指5岁以上的牛。意大利胎牛皮和小牛皮是高档皮鞋常用的皮料,其次是法国胎牛和小牛皮,国产的胎、小牛皮在皮料、工艺等方面比进口皮料要稍逊一些。 ○1胎牛皮就好比一件上等的瓷器,其光洁的皮面、细腻的手感非常完美和漂亮。几乎看不出毛孔,小牛皮的毛孔要稍许明显一些。我们男鞋的进口鞋多是意大利原产胎牛皮和小牛皮制成的。在柔韧性、延展性、细密性以及纹理的细致和手感的柔滑等方面具备优势。 ○2中牛和大牛在皮质的柔韧性、延展性、细密性以及纹理的细致和手感的柔滑等方面要差一些,但其在抗折皱、抗撕裂度、皮质强度等方面要优于胎、小牛。但随着制革工艺的改进,胎、小牛在抗撕裂度、抗折皱等方面也能做得很好。 ○3另外,有许多牛皮经工艺处理后产生特殊纹路和花式。常见的有荔枝纹、羊驼纹、羊胎纹、缩花、摔纹、打腊、油浸以及各种其他动物皮纹(蜥蜴纹、鳄鱼纹、驼鸟纹)等。 羊驼纹:是将整张牛皮放在特制的药水里浸泡后使真皮组织紧缩,尔后形成特定纹路、机理的工艺,经此加工后的牛皮延展性、抗折皱、抗撕裂度、皮质强度等方面更强,皮纹也更细腻、更美观。 摔纹皮:是将整张牛皮用机器摔出一定的细纹来,称为自然摔。这样处理后的牛皮纹路自然,但无规律性,两张皮或两只鞋的纹路都不会一致,但若用机器模具压制出来的摔纹就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 12 情境认知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 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 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 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A、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B、学习者细心观察专家的示范过程;C、在专家指导下主动实践的过程;D、学习者观察和模仿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实践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学分:4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学习与脑 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与学习 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

教你如何区别不同种类皮革皮料相关知识(真皮、牛皮、羊皮、猪皮、马皮、人造革)

教你如何区别不同种类皮革皮料相关知识(真皮、牛皮、羊皮、猪皮、马皮、人造革) 教你如何区别不同种类皮革 皮革的类型不同,其特点和用途也各不相同。例如牛皮革面细,强度高;羊皮革轻,薄而软;猪皮革的透气透水汽性能好等等。那么,我们怎样简洁的区分这些原材料呢? 猪革: 革表面的毛孔圆而粗大,较倾斜的伸入革内。毛孔的排列为三根一组,革面呈现许多小三角形的图案 牛革: 黄牛革和水牛革都称为牛革,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差别。黄牛革表面的毛孔呈圆形,较直地伸入革内,毛孔紧密而均匀,排列不规则,好像满天星斗。水牛革表面的毛孔比黄牛革粗大,毛孔数较黄牛革稀少,革质较松弛,不如黄水革细致丰满。 马革: 革表面的毛也呈椭圆形,比黄牛革毛孔稍大,排列较有规规律。 羊革: 革粒面的毛孔扁圆,毛孔清楚,几根组成一组,排列呈鱼鳞状。 如何识别真皮 “真皮”在皮革制品市场上是常见的字样,是人们为区别合成革而对天然皮革的一种习惯叫法;在消费者的观念中,“真皮”也具有非假的含意。实际上,真皮就是皮革,它主要是由哺乳类动物皮加工而成。真皮种类繁多,品种多样,结构不同,品质各异,价格相等悬殊。因此,真皮既是所有天然皮革的统称,也是商品市场上一个含糊的标识。

天然皮革按其种类来分主要有猪皮革、牛皮革、羊皮革、马皮革、驴皮革和袋鼠皮革等,另有少量的鱼皮革、爬行类动物皮革、两栖类动物皮革、驼鸟皮革等。其中牛皮革又分黄牛皮革、水牛皮革、牦牛皮革和犏牛皮革;羊皮革分为绵羊皮革和山羊皮革。按其层次分,有头层革和二层革,其中头层革有全粒面革和修面革;二层革又有猪二层革和牛二层革等。 在主要几类皮革中,黄牛皮革和绵羊皮革,其表面平细,毛眼小,内在结构细密紧实,革身具有较好的丰满和弹性感,物理性能好。因此,优等黄牛革和绵羊革一般用做高档制品的皮料,其价格是大宗的皮革中较高的一类。在诸多的皮革品种中,全粒面革应居榜首,因为它是由伤残较少的上等原料皮加工而成,革面上保留完好的天然状态,涂层薄,能展现出动物皮自然的花纹美。它不仅耐磨,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修面革,是利用磨革机将革表面轻磨后进行涂饰,再压上相应的花纹而制成的。实际上是对带有伤残或粗糙的天然革面进行了“整容”。此种革几乎失掉原有的表面状态,涂饰层较厚,耐磨性和透气性比全粒面革较差。 二层革,是厚皮用片皮机剖层而得,头层用来做全粒面革或修面革,二层经过涂饰或贴膜等系列工序制成二层革,它的牢度、耐磨性较差,是同类皮革中比较廉价的一种。然而,不同种类皮革在外观上和内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如马皮革与牛皮革,黄牛皮革与牦牛皮革,驴皮革与羊皮革,袋鼠皮革与小牛皮革等。随着皮革加工技术的提高,革经过整饰和仿制压花,可使其面目全非,原有的某些特征被遮盖,再经过剪裁分割和精巧缝制,它究竟有属于哪种皮革,用肉眼几乎难以辨认。因此,真皮后面的假货便得到天赐良机。为追求利润,极个别厂家利用不同皮革外观上的相似处,在制作中偷梁换柱或采用搭配办法,如以马皮充牛皮,以牦牛皮充黄牛皮,以驴皮充羊皮……。在商家,也常见皮革制品上挂着“真皮”或“牛皮”的标识,个别销售人员为推销自己的商品,不做真实介绍,导致顾客误选误购。皮革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缺乏相关认知却大有人在。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别方法: 1、手感: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体会 谭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好地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提高。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一、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二、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本书告诉我们:1、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3、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 4、让学生更新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方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5、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教案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 华中师大心理学院 2007.2修订 : (2)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 第三章学习理论 (6)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 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 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 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 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 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81410009 任课教师:刘华山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 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 教学参考资料: 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教育心理学--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 副主编:王小明(第三版)主编:皮连生庞维国 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颖 目录 第三版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分野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与社会意义 第二节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一节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第二节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 第三节强调认知与组织的学习观 第四节9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 第二部分学习分论 第四章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性质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过程和条件第三节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第五章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第一节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六章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知是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第三节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性质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第三节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第四节动作技能学习的能力倾向测量 第八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第二节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第三部分学习条件论 第九章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迁移的心理实质的理论争论 第三节当代的三种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章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 第一节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概述 第二节认知发展的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三节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四节智力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一章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概述 第二节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十二章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5000字讲课教案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假期里,我阅读了皮连生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具体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含义、意义和特点,简要介绍了教学设计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系统地梳理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概括介绍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它将心理学中的学习论和教学心理学的内容渗透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最大特点是提供了比较详尽的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和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的理论范式。读完之后觉得很有收获。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点认识。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读完这本书收获良多,对我也深有启发。其中颇为深刻的是: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要培养学习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知识活起来。同时也是在培养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所以,老师不仅要

皮料的基本知识

皮料的基本知识 1、真皮的含义 “真皮”在皮革制品市场上是常见的字眼,是人们为区别合成革而对天然皮革的一种习惯叫法。在消费者的观念中,“真皮”也具有非假的含义。它主要是由动物的皮加工而成。真皮种类繁多,品种多样,结构不同,品质各异,价格也相差悬殊。因此,真皮既是所有天然皮革的统称,也是商品市场上一个含糊的标识。 依生理的观点言之,任何兽皮均有毛发、表皮及真皮部分。由于真皮中含有网状的小纤维束,故皆具相当的强力和透气性。 表皮位于毛发之下,紧贴在真皮的上面,由不同形状的表皮细胞排列组成。表皮的厚度随着动物的不同而异,例如牛皮的表皮厚度为总厚度的0.5~1.5%;绵羊皮和山羊皮为2~3%;而猪皮则为2~5%。真皮则位于表皮之下,介于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是生皮的主要部分。其重量或厚度约占生皮的90%以上。 2、制革的原料 制革的原料是动物皮,虽然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猪皮、牛皮、羊皮,但实际上大多数动物皮都可以用于制革。只是牛皮、猪皮和羊皮的质量好且产量大,是制革的主要原料。 虽然制革的原料皮种类繁多,根据国际颁发的动物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真正用于生产的原料在一下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常用的皮革是:牛革、羊革、猪革和马革。 3、皮料的特性与区别 头层皮与二层皮:按皮革的层次分,有头层和二层革,其中头层革有粒面革、修面革、压花革、特殊效应革、压花革;二层革又分猪二层和牛二层革等。 粒面革:在诸多的皮革品种中,全粒面革居榜首,因为它是由伤残较少的上等原料皮加工而成,革面上保留完好的天然状态,涂层薄,能展现出动物皮自然的花纹美。它不仅耐磨,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修面革:是利用磨革机将表面轻磨后进行涂饰,再压上相应的花纹而制成的。实际上是对带有伤残或粗糙的天然革面进行了“整容”。此种革几乎失掉了原有的表面状态, 全粒面皮革特性:分为软面革、皱纹革、正面革等。特性为完整保留粒面,毛孔清晰、细小、紧密、排列不规律,表面丰满细致,富有弹性及良好的透气性,是一种高档皮革。用此牛皮制成的皮革产品,使用舒适耐久且美观。 半粒面皮革特性:其在制作过程中经设备加工、修磨成只有一半的粒面,故称半粒面牛皮。保持了天然皮革的部分风格,毛孔平坦呈椭圆形,排列不规则,手感坚硬,一般选用等级较差的原料皮。所以属中档皮革。因工艺的特殊性其表面无伤残及疤痕且利用率较高,其制成品不易变形,所以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大公文箱类产品。

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新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 12 情境认知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 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 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 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A 11、B 第二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动作技能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8.1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学科,举例说明什么是动作技能以及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的区别; 2.用生活和学习中的例子说明动作技能学习的三个阶段; 3.举例说明动作技能示范的两种类型; 4.用自己的话陈述动作技能练习的几种形式; 5.用自己的话陈述动作技能练习中反馈的含义、类型与作用机制; 6.运用本章有关原理,评析动作技能教学的案例或为动作技能的教学提出建议。 8.2复习笔记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 动作技能是指以流畅、合乎规则和时间上精确为特征的协调肌肉运动的能力。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动作技能包含动作成分。只有当人们利用一组动作去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时,人们的活动能力才被称为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成分: ①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 ②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

(二)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是规则支配下的肌肉运动,智慧技能是概念规则支配下的对外办事的能力。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肌肉运动的成分。流畅精确的肌肉运动是动作技能的必要特征之一;而智慧技能的执行不需要涉及精确流畅的肌肉运动。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1.连续的动作技能与离散的动作技能 依据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以下两种:。 (1)连续的动作技能 没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行为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人为打断为止。在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验室中常见的连续性动作技能是追踪任务,特点是有一条需要个体遵循的路径以及一个工具,个体通过一些肢体运动来让工具沿路径运动; (2)离散的动作技能 有明显的开端和结尾,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它可以很快完成,也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2.开放的动作技能与封闭的动作技能 依据动作技能执行过程中环境的稳定性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以下两种: (1)开放的动作技能 环境是一直变化的、不可预测的,操作者不能事先有效地计划整个运动。开放性动作技能的成功取决于个体以其行为成功地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 (2)封闭的动作技能 环境可以预测。可预测的环境有两种:一是非常稳定的环境;二是当环境的变化是可预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态度与品德学习)【圣才出品】

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一、解释下列术语 1.态度 答:态度是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 2.态度的构成 答:态度包括以下三个成分: (1)认知成分,与表达情境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概念或命题有关; (2)情感成分,与伴随于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 3.认知失调 答:认知失调是指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的不一致或不协调。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决条件。 4.一致性需要 答:一致性需要是指人类具有的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

5.道德 答: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 6.品德 答: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7.品德的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构成。 8.道德价值观念 答: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括化。 9.社会认知论 答:社会认知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学习的理论,主张人的内在特征、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其中任何两个因素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强度和模式,都随行为、个体、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强调通过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习得社会行为和规范。 10.道德判断能力 答:道德判断能力是指个人按照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的能力。

11.观察学习 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所发生的学习。 12.亲历学习 答:亲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采取一定的反应并亲身体验反应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13.抑制效应 答: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谴责而暂时抑制自己的受到谴责的不良(或良好)行为。 14.去抑制效应 答:去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 15.示范 答:示范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可译为示范与模仿,有提供榜样和进行模仿之意。 16.价值内化 答: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认为,外在的价值观被个体接受的程度是可以变化的,他们将接受的程度分为五级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各种皮料区别(皮料知识大全

各种皮料区别(皮料知识大全) 以下知识点分为: 一, 皮质的概论, 二,教你辨认“腊变皮”和“油变皮” 三,辩别皮的好坏可通过以下方法 四,皮的要注意的地方. 五,如何识别各种皮革 六,次皮如何以假乱真 一皮质的概论 1、超纤皮、环保皮、西皮=人造革,表面覆膜,表面看似完美无瑕,但实际度低,低价值。牛皮=纯天然,不经修饰,表面呈凹凸状,为高贵富丽象征,价值高,价格为仿皮的数十倍。 2、“牛皮”由黄牛皮加工而成,依其生理角度而言,由于其真皮中含有网状的小纤维束,因此具有相当的强力和透气性;表皮位于毛发之下,紧贴在真皮的上面,由不同形状的表皮细胞排列组成。牛皮的天然特性是冬暖夏凉,适合任何气候使用,同时又具备手感好、透气性强、抗静电耐磨等特点,因此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真皮极受欢迎;真牛皮,只经天然漂染,因此气孔密度疏,透气程度高,有轻软舒适的感觉。相反,人造皮或是水牛皮等劣质皮种,经过多种人工喷涂粉饰,气孔密,形成透气程度低,触摸时会有粗糙的感觉。 3、超纤皮、环保皮、西皮属仿皮,即人造革,看似光滑美观,手感也不错,与牛皮相比从表面很难区别,但其劣点斑斑: ①由于表面加膜,透气性能差,夏天使用易在背部、臀部形成汗渍; ②易褪色,表面加膜与皮革之间使用至一定年限,会发生脱落,瑕疵一览无余; ③容易断裂,冬天气温低,日益硬化,硬化不均即产生断裂,而牛皮则无此缺陷。 二教你辨认“腊变皮”和“油变皮”

真皮包括:全青皮,半青皮,腊变皮,黄牛皮,水牛皮,二层皮,猪皮。 全青皮:即全粒面革,它由上等的原料皮加工而成,伤残较少,皮面上保留完好的天然状态。涂层薄,能展现出皮的花纹美,耐磨、透气性好;全青皮是直接将蓝温皮糅制染色而成的,拒绝太多的化学药剂,因而皮表能清晰地看到细密的毛孔,真实感,透气性极佳,价格在皮质种类中是最昂贵的,但贵不在制革的工艺繁杂和化工用料多,而是在厚皮的品质上,全青皮与普通的皮不同之处:就是在选皮胚方面一定要选用圈养,而且经过阉割的公牛皮,因为公牛皮的纤维组织比较整密,而且张幅较大,最重要的是圈养,使其皮面伤痕较少,是高档皮料的上上选,其次是在制造方面,使其整体效果更加高贵,典雅!全青皮只能进口的,做不出这样的工艺!全青皮是意皮中最好的一种,市场上不多见。 半青皮:利用磨皮机将表面轻磨后涂饰,压上相应的花纹制成,涂层薄,耐磨、透气性较好,半青皮也是意皮的一种,这皮比较普遍,特别是高档的。 腊变皮:(耐磨,透气性)效果同半青皮类似,它经过特殊的化料及特殊工序加工而成,通过拉力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黄牛皮:相对半青而言,涂层厚,表面轻磨较深,对带有伤残或粗糙的天然牛皮进行了“整容”,耐磨、透气性比半青差。0.9~1.0mm为薄皮,1.3~3.0mm不等的为厚皮;把牛皮分成两层,第一层就是黄牛皮,大部分说进口皮的沙发都是这种皮,黄牛皮是国产皮中最好的,好的黄牛皮跟进口差的皮,质量差不多; 水牛皮:牛皮的第二层就是水牛皮,水牛皮的毛孔粗大,手感软而腻,有浓郁的皮味! 腊变皮:(耐磨,透气性)效果同半青皮类似,它经过特殊的化料及特殊工序加工而成,通过拉力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腊变油皮是一种很特殊的皮料,它会变色并且有仿古的效果,整体是一种"陈旧"的效果. 二层皮:用片皮机剖层而得,经过涂饰或贴膜等工序制成,牢度、耐磨性较差。碎皮经过打磨,再用胶水粘起来,就是二层皮,二层皮一般比较硬,手感不好,有浓裂的臭味 真皮一般由牛皮造成,分为进口皮,国产皮两大类;进口皮可细分为进口意皮与进口泰皮两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

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一部分概论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1.1学习目标 1.列举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著作; 2.陈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所做的重要贡献; 3.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 4.比较教学实验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5.根据本章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对提供的若干研究实例做出适当的分类。

1.2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中国古代的观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 (1)孔子: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在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2)孟子:主张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荀子:《劝学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 (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学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 (5)朱熹: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时习旧闻,而每有所得”等。 2.西方的观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科学心理学诞生前,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灵魂论》是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区分为适合其相应“自然等级”的三种不同水平。如下表所示: (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3)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4)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5)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在统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教学原理。 (二)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创建 1.教育心理学的独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原因: (1)学校教育事业的需要; (2)科学心理学本身的发展。

手工皮具基础知识

皮革知识总结 本文是我在网上找的一些资料的总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皮革的基础知识、皮革的进阶知识、最后问答三部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呆呆兽

一、皮革的分类 1、皮革的定义 直接从动物身上剥下来的经过加工处理的称为生皮,经过各种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称为皮革。 2、皮革的种类 基本上依据动物的种类来区分,但从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分为皮革和毛皮两种,常见的制鞋所用皮革有牛皮、羊皮、猪皮等。此类皮革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脱毛的措施去除毛被,另一类即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原有的毛被,常见的有兔毛、马毛等。 3、真皮的认识 1).触觉识别:即用手触摸皮革表面,如有滑爽、柔软、丰满、弹性的感觉就是真皮,而一般人造合成革面发涩、死板、柔软性差;2).视觉识别:真皮表面有较清晰的毛孔、纹路自然,黄牛皮有较匀称的细毛孔,水牛皮较粗而稀疏的毛孔,山羊皮有鱼鳞状的毛孔;3).嗅觉识别:人造革都有刺激性较强的塑料气味,真皮有皮革的气味。人造革纤维点燃后有刺鼻的气味,而且结成疙瘩,真皮纤维点燃后有毛发烧焦的气味,且纤维不起疙瘩; 人造革与合成革还有以下特点: 用手指按压革面,没有明显的毛孔皱纹,如按压后有皱纹也不会明显的消失。人造革表面无毛孔。

皮革的类型不同,其特点和用途各不相同。例如:牛皮革面毛孔细,强度高,最适宜制作鞋;羊皮革面轻,薄而软,是皮革服装的理想面料;猪皮革的透水、气性好、革表面的毛孔圆而粗大,较倾斜的伸入革内,毛孔的排列为三根一组,革面呈现许多小三角形的图案。牛革----黄牛革和水牛革都称为牛革。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差别: 黄牛革---表面的毛孔呈圆形,较直地伸入革内,毛孔紧密而均匀,排列不规则,好像满天星斗; 水牛革---表面的毛孔比黄牛革粗大,毛孔数较黄牛革稀少,革质较松驰,不如黄牛革细致丰满。 羊革----革表面的毛孔扁圆,毛孔清楚,几根组成一组,排列呈鱼鳞状; 猪革----革表面的毛孔圆而粗大,倾斜伸入革内,毛孔呈三个一组,革面似有很多小三角形图案,呈现“品”字形。 马革----革表面的毛孔也呈现椭圆形,比黄牛革毛孔。排列较有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